"饮水思源"记上海

  

  曾敏之历任《大公报》记者、特派员及香港《文汇报》代总编辑、文汇出版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与同济大学客席教授、广东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著作有散文、随笔、文选三十余种及诗词研究《古诗撷英》等。其短篇小说《孙子》于一九四五年由茅盾选入《抗战时期小说大系》。其散文、随笔、游记文学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1992年海外华文文学《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特别奖、百花文艺出版社“韩愈杯”散文奖。

  

  以“饮水思源”来记述我对上海的经历,是十分确切的。

  我与上海缔结的是文化与文学因缘,得远从20世纪1935年算起。在那个动荡时代,我以半工半读生活于南中国的大都市――广州。广州的永汉北路有一间生活书店,它为青少年读者设有特殊座位,来到书店可以坐在那里不必购买就可取阅书刊。书刊是从上海运来的。我常常是特殊座位的座上客。于是,我接触了左联作家的作品,从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到巴金、叶圣陶……的著作都被我如饥似渴地抢读着。著名的刊物是《小说月报》、《创造》、《现代》、《太白》以至《译文》、《宇宙风》、《生活知识》……每期新到,都在我浏览之中。除了生活书店,广东中山图书馆也是我静坐苦读的地方。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有一天去逛广州的文德路旧书摊,看到上海出版的《世界文库》,煌煌巨册,定价不便宜,我于是向由家乡来广州市立二中求学的同乡借钱凑足书价买了回来。就是这部《世界文库》,助我从30年代就知道一系列的世界名著,也知道了托尔斯泰、高尔基、果戈里、契诃夫、莫泊桑、屠格涅夫、杰克・伦敦……真是开拓了文学视野。这部《世界文库》一直随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了十年“文革”。因我在大学教书,被加以宣扬封资修的罪名关进牛棚而毁于暴徒抄家之手!

  追忆30年代,我从上海获得知识来源的过程中,还有一页漂泊生涯的记载,那就是与周钢鸣的通信。他当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是我的表兄。他知道我在广州过着苦读的生活,就在通信中为我分析阶级斗争及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势,鼓励我学习写作。那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已在策划全面的侵华阴谋了,救亡运动如火如荼。邹韬奋先生是救国会领袖之一,南来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准备应付变局作抗日宣传。周钢鸣介绍我去香港谒见韬奋先生,拟投身报社做一名校对以取得学习的机会。由于香港环境特殊,文化、语言等都显得隔膜,《生活日报》的业务、发行都有困难。韬奋先生决定迁回上海出版,嘱我与钢鸣联系,可到上海工作。我虽然感到失望,但得到韬奋先生的鼓励,是我毕生难忘的事情……抗战爆发了,敌机频频轰炸广州。不久,日军沿粤汉铁路进攻广州,我只得仓皇逃难,退避桂北山乡。当桂林形成后方“文化城”时,我得到避难桂北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乐嗣炳的爱护、鼓励,推荐我去桂林会见王鲁彦先生;承鲁彦先生挈爱安排我做他主编的《文艺杂志》助理编辑,为杂志校稿、跑印刷厂、与作家联系、取稿。就是这样的机缘,我认识了巴金先生。他写的《还魂草》就是在《文艺杂志》上连载的。

  说来真是幸运,自与巴金先生结识后,迄今已六十年。不论在香港、在重庆、在上海,他对我念旧,令我崇敬难忘。而上海一批老作家如柯灵、艾芜、王西彦、吴强、辛笛、峻青……都成了我对上海系念的老友。

  令我感念的还有茅盾先生。他从上海流寓香港时,主编《文艺阵地》,作为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我把一组描写桂北山乡的散文寄给《文艺阵地》,获得发表。1945年,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孙子》也蒙茅盾先生选入《抗战时期小说大系》,作为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继《新文学大系》的续篇。后因动乱,未能出版。

  令我对上海感念的还有一件事,就是1946年我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采访活动中,曾用两个晚上对周恩来作了专访,写了长文《十年谈判老了周恩来》,对他的生平事迹作了较全面的记述。当年上海出版的《文萃》杂志就敢于全文刊载。

  总之,就我的新闻文化、文学写作的过程来说,我得到上海的熏陶以及师友的鼓励、栽培是毕生之幸。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与上海的关系更进一步了。我奉派到香港担任香港《文汇报》的领导职务,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更得到巴金先生及许多著名作家的支持与赐稿,使这个周刊长达十年在沟通港台、大陆及东南亚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为我对上海感念太深了,除了十年文革有过隔绝,尔后不论什么季节,我几乎每年都到上海探亲访友,也就亲历了、目击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历史性的巨变。记得1989年,上海《文汇报》举办过关于拓展文学副刊的座谈会,我应邀参加。在会上我力陈上海应重振成为全国文化、文学、出版事业中心的权威地位,以配合、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崇高形象。

  如今,当我重游上海时,单是文化上海已呈现惊人的变化了――

  我到昔日的四马路――福州路,今已演变成辉煌的文化街了。新耸立于高空的上海书城大厦俯视全城,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也雄视一方,报业集团在创新绩,文教用品商店簇簇成市……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在大放光芒!

  我还登上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进入宏伟的歌剧院,进入宝藏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漫步如海洋的时代广场,憩息于翠色满眼的城市花园,欣赏外滩冠绝东方的旅游文化,我数不清每天经上海的千万人流……啊,上海,已在全世界的瞩目中成为空前繁荣的大都市了!

  但是我却记住台湾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连横提出的警语,他说:“历史是民族的精神,亦是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兴衰,社会是文明或野蛮,政府施政的得失,物质的空虚或充实,通过历史文化能看清楚,因此历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要认识今天的上海吗?从现象到内涵,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为我们作引导,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是受到上海文化栽培的过来人,抱着饮水思源之情,遥向上海致以虔诚的祝福与敬意!

  

  曾敏之历任《大公报》记者、特派员及香港《文汇报》代总编辑、文汇出版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暨南大学与同济大学客席教授、广东社会科学院兼职研究员、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著作有散文、随笔、文选三十余种及诗词研究《古诗撷英》等。其短篇小说《孙子》于一九四五年由茅盾选入《抗战时期小说大系》。其散文、随笔、游记文学分别获得中国作家协会1989年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1992年海外华文文学《徐霞客游记文学奖》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情》特别奖、百花文艺出版社“韩愈杯”散文奖。

  

  以“饮水思源”来记述我对上海的经历,是十分确切的。

  我与上海缔结的是文化与文学因缘,得远从20世纪1935年算起。在那个动荡时代,我以半工半读生活于南中国的大都市――广州。广州的永汉北路有一间生活书店,它为青少年读者设有特殊座位,来到书店可以坐在那里不必购买就可取阅书刊。书刊是从上海运来的。我常常是特殊座位的座上客。于是,我接触了左联作家的作品,从鲁迅、茅盾、郭沫若、郁达夫到巴金、叶圣陶……的著作都被我如饥似渴地抢读着。著名的刊物是《小说月报》、《创造》、《现代》、《太白》以至《译文》、《宇宙风》、《生活知识》……每期新到,都在我浏览之中。除了生活书店,广东中山图书馆也是我静坐苦读的地方。令我喜出望外的是有一天去逛广州的文德路旧书摊,看到上海出版的《世界文库》,煌煌巨册,定价不便宜,我于是向由家乡来广州市立二中求学的同乡借钱凑足书价买了回来。就是这部《世界文库》,助我从30年代就知道一系列的世界名著,也知道了托尔斯泰、高尔基、果戈里、契诃夫、莫泊桑、屠格涅夫、杰克・伦敦……真是开拓了文学视野。这部《世界文库》一直随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了十年“文革”。因我在大学教书,被加以宣扬封资修的罪名关进牛棚而毁于暴徒抄家之手!

  追忆30年代,我从上海获得知识来源的过程中,还有一页漂泊生涯的记载,那就是与周钢鸣的通信。他当年在上海参加左联,是我的表兄。他知道我在广州过着苦读的生活,就在通信中为我分析阶级斗争及抗日救亡运动的形势,鼓励我学习写作。那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已在策划全面的侵华阴谋了,救亡运动如火如荼。邹韬奋先生是救国会领袖之一,南来香港创办《生活日报》,准备应付变局作抗日宣传。周钢鸣介绍我去香港谒见韬奋先生,拟投身报社做一名校对以取得学习的机会。由于香港环境特殊,文化、语言等都显得隔膜,《生活日报》的业务、发行都有困难。韬奋先生决定迁回上海出版,嘱我与钢鸣联系,可到上海工作。我虽然感到失望,但得到韬奋先生的鼓励,是我毕生难忘的事情……抗战爆发了,敌机频频轰炸广州。不久,日军沿粤汉铁路进攻广州,我只得仓皇逃难,退避桂北山乡。当桂林形成后方“文化城”时,我得到避难桂北的上海复旦大学教授乐嗣炳的爱护、鼓励,推荐我去桂林会见王鲁彦先生;承鲁彦先生挈爱安排我做他主编的《文艺杂志》助理编辑,为杂志校稿、跑印刷厂、与作家联系、取稿。就是这样的机缘,我认识了巴金先生。他写的《还魂草》就是在《文艺杂志》上连载的。

  说来真是幸运,自与巴金先生结识后,迄今已六十年。不论在香港、在重庆、在上海,他对我念旧,令我崇敬难忘。而上海一批老作家如柯灵、艾芜、王西彦、吴强、辛笛、峻青……都成了我对上海系念的老友。

  令我感念的还有茅盾先生。他从上海流寓香港时,主编《文艺阵地》,作为抗战宣传的重要阵地。我把一组描写桂北山乡的散文寄给《文艺阵地》,获得发表。1945年,我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孙子》也蒙茅盾先生选入《抗战时期小说大系》,作为上海良友图书出版公司继《新文学大系》的续篇。后因动乱,未能出版。

  令我对上海感念的还有一件事,就是1946年我在重庆参加国共谈判的采访活动中,曾用两个晚上对周恩来作了专访,写了长文《十年谈判老了周恩来》,对他的生平事迹作了较全面的记述。当年上海出版的《文萃》杂志就敢于全文刊载。

  总之,就我的新闻文化、文学写作的过程来说,我得到上海的熏陶以及师友的鼓励、栽培是毕生之幸。而在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与上海的关系更进一步了。我奉派到香港担任香港《文汇报》的领导职务,兼编一个《文艺》周刊,更得到巴金先生及许多著名作家的支持与赐稿,使这个周刊长达十年在沟通港台、大陆及东南亚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因为我对上海感念太深了,除了十年文革有过隔绝,尔后不论什么季节,我几乎每年都到上海探亲访友,也就亲历了、目击了上海翻天覆地的历史性的巨变。记得1989年,上海《文汇报》举办过关于拓展文学副刊的座谈会,我应邀参加。在会上我力陈上海应重振成为全国文化、文学、出版事业中心的权威地位,以配合、适应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崇高形象。

  如今,当我重游上海时,单是文化上海已呈现惊人的变化了――

  我到昔日的四马路――福州路,今已演变成辉煌的文化街了。新耸立于高空的上海书城大厦俯视全城,中国科技图书公司也雄视一方,报业集团在创新绩,文教用品商店簇簇成市……文化的积淀与传承在大放光芒!

  我还登上东方明珠、金茂大厦,进入宏伟的歌剧院,进入宝藏丰富的图书馆、博物馆,漫步如海洋的时代广场,憩息于翠色满眼的城市花园,欣赏外滩冠绝东方的旅游文化,我数不清每天经上海的千万人流……啊,上海,已在全世界的瞩目中成为空前繁荣的大都市了!

  但是我却记住台湾近代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连横提出的警语,他说:“历史是民族的精神,亦是一面镜子,一个国家的兴衰,社会是文明或野蛮,政府施政的得失,物质的空虚或充实,通过历史文化能看清楚,因此历史文化是非常重要的。”

  要认识今天的上海吗?从现象到内涵,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为我们作引导,让我们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我是受到上海文化栽培的过来人,抱着饮水思源之情,遥向上海致以虔诚的祝福与敬意!


相关文章

  • 学校直饮水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 水杯子总经理龙云良于济南演讲学校直饮水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 2015-05-13 近日,由净水家电主办"2015首届中国净水经销商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南京水杯子分质供水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龙云良就当前学校直饮水发展趋势和解 ...查看


  • 丹麦"小美人鱼"惊艳亮相上海世博会等
  • 丹麦"小美人鱼"惊艳亮相上海世博会 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已从哥本哈根远赴上海,这是小美人鱼1997年来首次走出国门."小美人鱼"铜像抵沪后,将被安放在世博会丹麦馆的一个水池中央,令参观者有种亲临 ...查看


  • 沈彬:请政府部门说明一下自来水合格率|自来水|合格率|50%
  • 沈彬:请政府部门说明一下自来水合格率 2012年05月09日05:59  东方早报 最近,一则"我国自来水合格率仅50%"的消息搅动了舆论.据最新一期<新世纪>报道,2009年住建部水质中心做了一次全国普查, ...查看


  • 气候突变灾难
  • 2010中国气候突变 应验美国6年前预言? 2010-03-25 09:46作者:新浪博客 中国南方旱情已经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当然我们都不想发生 "2010中国气候突变"的预测事件,但值得一提的是6年前美国曾确实预测说: ...查看


  • 十大饮水机品牌
  • 最权威的我相信很难有人能找的出来,最有说服力的我这里有一个,个人认为这是迄今为止网上十大品牌中最客观的,可惜的是没有把国外的净水器放在一起评论.引用一句话,特色才是企业的核心发展力,没有特色就没有品牌可言! 第一名 美的,关键词:箱体式直饮 ...查看


  • 饮水与健康
  • 公司简介 上海圣满康实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水处理设备的研发.设计及技术支持为一体的综合型企业.公司秉承"研发高科技,追求高品质,以人为本,服务社会 "的宗旨,以"推广新理念,创造新生活"为己任,竭诚为 ...查看


  • 2016年智慧环保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 中国智慧环保行业现状研究分析及发展趋 势预测报告(2016年) 报告编号:1700028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 ...查看


  • 直饮水工程设计方案
  • 31.0m/h直饮水工程设计 方 案 书 深圳市宏邦基业科技有限公司 2014年5月20日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基础 ............................................................. ...查看


  • 我国净水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一.净水器的历史 七十年代美国发现自来水采用加氯消毒后会产生三氯甲烷.氯乙酸等消毒副产物,而这些消毒副产物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变所谓"三致",此外,自来水中还检测出铅.氟.砷等有害物质,因此,八十年代初,美国家庭纷纷用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