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泰伯第八(8.15)详解及心得体会

论语泰伯第八(8.15)详解及心得体会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解释:师挚:鲁太师名挚;

始:开始;

乱:一说结尾,一说动乱。

句意: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的乐曲,到结尾时的《关雎》,都美好而盛大,充满双耳啊。

朱子集注:

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 张居正讲评:

师是太师,掌乐之官。挚是太师之名。《关雎》是《诗经-国风》首篇。乱世乐之卒长,洋洋是美盛的意思。盈是满。孔子说:“昔吾自卫反鲁之时,既曾正乐,适遇师挚在官之始,又能审音,故其时乐之残缺者已为之补,失次者已为之许。但见大乐之作,自其始奏之时,直至于《关雎》之卒章,一皆清浊相济,高下相宜,洋洋乎极其美盛,满耳而可听也,惜乎今也不得复闻矣。”盖以孔子之圣而正乐,以师挚之贤而掌乐,故一时音节美盛如此。自师挚适齐,继者皆不能及,圣人所以追思而叹美之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是说文王思得淑女,以为后妃。诗人以睢鸠所鸣的和声,兴起文王思求后妃之意。后妃必须是贤才,始得采取荇菜,供祭宗庙,故求淑女,以为匹配。求之未得,寤寐思服,以至辗转反侧,其情可哀。求得之后,钟鼓乐之。然而,乐是为得贤内助而乐,哀是为未得贤内助而哀。乐是钟鼓乐之而已,哀亦是辗转反侧而已,皆不过分。所以孔子评论此诗,所抒哀乐之情,不淫不伤,而得其正。其求配偶,如此慎重。所以诗序认为,可以风劝天下,端正夫妇之伦。

《关雎》是《国风》的第一篇。孔子说:音乐如果不快乐,就不能抒发快意,如果不哀婉,就不能感动人心。而最为可贵的是适中,如果过于享乐,不免有淫荡邪僻之声,如果过于哀伤,不免有忧思伤神之意,都会使情感过于偏颇。《关雎》这首诗,不论诗词还是曲调,都优雅柔和,平稳适中,欢乐而不淫逸,哀婉而不悲伤。人们听了这首诗,都会平息心中的欲望,释解心中的烦躁,帮助人们修心养德,是盛世遗留下来的美好音乐啊。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 《诗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风”“雅”“颂” “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可推断出诗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论语泰伯第八(8.15)详解及心得体会

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解释:师挚:鲁太师名挚;

始:开始;

乱:一说结尾,一说动乱。

句意:孔子说:从太师挚开始演奏的乐曲,到结尾时的《关雎》,都美好而盛大,充满双耳啊。

朱子集注:

师挚,鲁乐师名挚也。乱,乐之卒章也。《史记》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洋洋,美盛意。孔子自卫反鲁而正乐,适师挚在官之初,故乐之美盛如此。 张居正讲评:

师是太师,掌乐之官。挚是太师之名。《关雎》是《诗经-国风》首篇。乱世乐之卒长,洋洋是美盛的意思。盈是满。孔子说:“昔吾自卫反鲁之时,既曾正乐,适遇师挚在官之始,又能审音,故其时乐之残缺者已为之补,失次者已为之许。但见大乐之作,自其始奏之时,直至于《关雎》之卒章,一皆清浊相济,高下相宜,洋洋乎极其美盛,满耳而可听也,惜乎今也不得复闻矣。”盖以孔子之圣而正乐,以师挚之贤而掌乐,故一时音节美盛如此。自师挚适齐,继者皆不能及,圣人所以追思而叹美之也。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首诗是说文王思得淑女,以为后妃。诗人以睢鸠所鸣的和声,兴起文王思求后妃之意。后妃必须是贤才,始得采取荇菜,供祭宗庙,故求淑女,以为匹配。求之未得,寤寐思服,以至辗转反侧,其情可哀。求得之后,钟鼓乐之。然而,乐是为得贤内助而乐,哀是为未得贤内助而哀。乐是钟鼓乐之而已,哀亦是辗转反侧而已,皆不过分。所以孔子评论此诗,所抒哀乐之情,不淫不伤,而得其正。其求配偶,如此慎重。所以诗序认为,可以风劝天下,端正夫妇之伦。

《关雎》是《国风》的第一篇。孔子说:音乐如果不快乐,就不能抒发快意,如果不哀婉,就不能感动人心。而最为可贵的是适中,如果过于享乐,不免有淫荡邪僻之声,如果过于哀伤,不免有忧思伤神之意,都会使情感过于偏颇。《关雎》这首诗,不论诗词还是曲调,都优雅柔和,平稳适中,欢乐而不淫逸,哀婉而不悲伤。人们听了这首诗,都会平息心中的欲望,释解心中的烦躁,帮助人们修心养德,是盛世遗留下来的美好音乐啊。 《国风》是《诗经》的一部分。 《诗经》,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风”“雅”“颂” “赋”“比”“兴”,合称《诗经》的“六义”。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多为民间的歌谣。《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根据十五国风的名称及诗的内容可推断出诗产生于如今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等。

“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朱熹《诗集传》曰:“雅者,正也,正乐之歌也。其篇本有大小之殊,而先儒说又有正变之别。以今考之,正小雅,燕飨之乐也;正大雅,朝会之乐,受釐陈戒之辞也。辞气不同,音节亦异。故而大小雅之异乃在於其内容。”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毛诗序》中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


相关文章

  • [论语]纯语录体的文学性探索 定稿
  • <论语>纯语录体的文学性探索 张宁(河南大学文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摘要:<论语>的文学性历来很少受到关注,偶有涉及,也大多集中于"侍坐"这样场景具体.对话详细.人物众多的篇章.纯语录体部 ...查看


  • ([论语·泰伯])阅读答案
  •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论语·泰伯>)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 A.巍巍乎( ) B.唯尧则之( ) C. ...查看


  • 论语-泰伯篇
  • 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3 .曾子有疾 ...查看


  • 论孔孟儒学的仕隐观
  • 摘 要: 春秋战国之际,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新兴士阶层崛起,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面对无道的社会现状,立志弘道的士阶层产生了仕与隐的矛盾,尤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最为典型.本文以<论语>和<孟子>中有关"士&qu ...查看


  • [论语]虚词的用法及意义
  • 我们要解释的虚字,计有二十个,即之.其.所.者.何.孰.於.与.以.為.则.而.斯.虽.然.且.也.矣.焉.乎.现在将上列各虚字加以解释如下: 之 「之」的应用,其法有二:一是称代,一是连接.我们不妨说有两个「之」字,一个相当於白话的「他」 ...查看


  • 第八篇:泰伯篇(徐醒民论语讲要讲稿)
  • 第八篇:泰伯篇 第87讲. 下面讲泰伯篇,泰伯是开头的两个字就用这两个字作为这篇的篇名,这一篇多半是讲礼 .礼就是佛家所讲的戒律,戒是很不容易的,所以这个礼,这一篇讲的不少.开头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查看


  • [汉代魏晋南北朝明清古典诗词]
  • 汉代魏晋南北朝明清古典诗词 论语学而篇第一  孔子(322868)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孔子(123350) 道德经一章  老子(114451) 论语里仁篇第四  孔子(88152) 论语八佾篇第三  孔子(70063) 论语述而篇第七  孔 ...查看


  • 出自论语的人名
  • 出自论语的名字 1金圣叹 <论语·先进>: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命他们各言其志.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欲与天公试比高,唯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 ...查看


  • [论语]中的成语.名句
  • <论语>中的成语.名句 1.[犯上作乱]<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巧言令色]<学而>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3.[一言以蔽之]&l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