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这几类患者随意停药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看专家建议

——朱晓娟/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为了控制病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但有些人用药的依从性不高,总是用用停停。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备孕的女性、孕妇等,因为顾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也有盲目停药的现象。针对随意停药的后果及危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郭锦辉进行了详细介绍。

慢性病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疗效相当显著,但在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却不能突然停服,应该逐步减量,慢慢停下来,让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如果停药过早,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郭锦辉说。

郭锦辉举例称,以下几种情况下应谨慎停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在血压恢复正常后应用可乐定、甲基多巴胺等降压药物,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在短期内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还会诱发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严重者可以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

糖尿病患者,如果在血糖恢复正常后就立即停用降糖药物,会使血糖浓度急剧上升,使病情恶化。特别是平时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治疗显效后如果突然停用胰岛素,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可能昏迷。

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等,若随意中断使用,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抗癫痫药物,患者若骤然停药,会导致癫痫频频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改用其他新药,原用药也不可骤停,要与新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量,等到病情控制后方可完全停药。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患者尽管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发病,但如果突然停药,则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现象的急剧恶化。因此,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在患者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在一段时间内应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患者在突然停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肌肉痛、焦虑等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病,如果治疗不充分,复发次数增多,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这几类特殊患者不能盲目停药

郭锦辉表示,有些特殊人群如孕妇,怀孕后不能因为顾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就盲目停药,这反而会给孕妇带来危险。他建议这类人群在准备怀孕阶段就先到专科进行咨询,再到医院孕前门诊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以便安全度过孕期。

例如癫痫患者,女性和男性不一样。特别是孕妇,差别更大。因此,医务人员在治疗癫痫的时候,应将孕妇与其他患者区分开。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孕妇,其孩子发生畸形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好几倍。对于大多数妊娠癫痫患者来说,妊娠期仍需要继续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尽管癫痫患者孕期使用抗癫痫药物会大大增加其所生子女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如果不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一旦活动性癫痫发作,特别是全身惊厥性发作或强直阵挛发作,都有可能造成母体外伤甚至导致流产或更严重的后果,疾病的发作对胎儿的危险性要超过抗癫痫药物致畸的危险性。因此,妊娠癫痫患者在服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也不要自行增加用药剂量。

妊娠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简称甲减)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病情会对母婴双方造成不良影响。甲减可使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流产、死胎、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孕妇怀孕期间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不能停用治疗甲减的药物。

有些甲减患者在怀孕后因担心服用甲状腺素片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而擅自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理性激素,对胎儿大脑和骨骼的发育至关重要,一旦缺乏,有可能造成后代患“呆小症”。同时,甲减患者在孕期一定要定期检查,随着孕周增加,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适当调整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用药

郭锦辉对慢性病患者及一些特殊人群患者提出3条用药建议:

首先,一定要在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是药三分毒,慢性病患者一般服药时间较长,服用药物较多,在服药的过程中,药物和药物之间还可能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不要自行停药或者随意添加药物,一定要在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其次是定时服药,患者要避免漏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与浓度有关,定时服药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的浓度。例如定时服用降压药物,可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慢性病患者服药时间长,而且以老年患者居多,用药复杂,所以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漏服或重复用药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临床药师可以帮助患者制作口服药物记录卡,并写明每种药物的具体服用时间。患者每天服药后,在记录卡中进行标记,有助于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最后是不要听信广告。药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几句广告语不能涵盖药品的全部信息。此外,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由于病因不同,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一些保健品或偏方所含的药品成分不明,可能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患者不要跟着广告吃药。

——朱晓娟/文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日益增多。为了控制病情,这些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但有些人用药的依从性不高,总是用用停停。另外,一些特殊人群,例如备孕的女性、孕妇等,因为顾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也有盲目停药的现象。针对随意停药的后果及危害,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郭锦辉进行了详细介绍。

慢性病患者不能随意停药

“一些治疗慢性病的药物,疗效相当显著,但在疾病治愈或病情稳定后却不能突然停服,应该逐步减量,慢慢停下来,让机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患者如果停药过早,就会产生一些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而死亡。”郭锦辉说。

郭锦辉举例称,以下几种情况下应谨慎停药,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高血压病患者,如果在血压恢复正常后应用可乐定、甲基多巴胺等降压药物,突然停用会造成血压在短期内升高,甚至超过治疗前水平,还会诱发头痛、头晕、呕吐、视物模糊等高血压危象,严重者可以导致脑出血甚至死亡。

糖尿病患者,如果在血糖恢复正常后就立即停用降糖药物,会使血糖浓度急剧上升,使病情恶化。特别是平时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治疗显效后如果突然停用胰岛素,可能发生酮症酸中毒,甚至可能昏迷。

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异山梨酯、普萘洛尔等,若随意中断使用,易导致心绞痛发作,甚至引起心肌梗死。

抗癫痫药物,患者若骤然停药,会导致癫痫频频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如果改用其他新药,原用药也不可骤停,要与新药同时服用一段时间后再逐步减量,等到病情控制后方可完全停药。

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患者尽管已有相当一段时间没有发病,但如果突然停药,则会出现精神分裂症现象的急剧恶化。因此,用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应在患者症状好转后逐渐减量,并在一段时间内应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预防复发。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如氟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等,患者在突然停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肌肉痛、焦虑等症状。抑郁症是一种有复发倾向的慢性病,如果治疗不充分,复发次数增多,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

这几类特殊患者不能盲目停药

郭锦辉表示,有些特殊人群如孕妇,怀孕后不能因为顾忌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就盲目停药,这反而会给孕妇带来危险。他建议这类人群在准备怀孕阶段就先到专科进行咨询,再到医院孕前门诊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以便安全度过孕期。

例如癫痫患者,女性和男性不一样。特别是孕妇,差别更大。因此,医务人员在治疗癫痫的时候,应将孕妇与其他患者区分开。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孕妇,其孩子发生畸形的概率是正常人的好几倍。对于大多数妊娠癫痫患者来说,妊娠期仍需要继续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尽管癫痫患者孕期使用抗癫痫药物会大大增加其所生子女先天性畸形的发生率。如果不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一旦活动性癫痫发作,特别是全身惊厥性发作或强直阵挛发作,都有可能造成母体外伤甚至导致流产或更严重的后果,疾病的发作对胎儿的危险性要超过抗癫痫药物致畸的危险性。因此,妊娠癫痫患者在服药期间一定要遵医嘱服药,不要随意停药,也不要自行增加用药剂量。

妊娠甲状腺分泌功能低下(简称甲减)患者,如果没有控制好病情会对母婴双方造成不良影响。甲减可使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病、流产、死胎、早产、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孕妇怀孕期间要对甲状腺功能进行监测,不能停用治疗甲减的药物。

有些甲减患者在怀孕后因担心服用甲状腺素片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而擅自停药,这是非常错误的。甲状腺激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生理性激素,对胎儿大脑和骨骼的发育至关重要,一旦缺乏,有可能造成后代患“呆小症”。同时,甲减患者在孕期一定要定期检查,随着孕周增加,机体对甲状腺激素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根据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适当调整甲状腺激素的替代剂量,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

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指导下用药

郭锦辉对慢性病患者及一些特殊人群患者提出3条用药建议:

首先,一定要在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是药三分毒,慢性病患者一般服药时间较长,服用药物较多,在服药的过程中,药物和药物之间还可能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时,不要自行停药或者随意添加药物,一定要在临床医生和临床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其次是定时服药,患者要避免漏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与浓度有关,定时服药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维持有效的浓度。例如定时服用降压药物,可以达到平稳降压的目的。慢性病患者服药时间长,而且以老年患者居多,用药复杂,所以在治疗期间经常出现漏服或重复用药的情况。针对上述情况,临床药师可以帮助患者制作口服药物记录卡,并写明每种药物的具体服用时间。患者每天服药后,在记录卡中进行标记,有助于避免漏服或重复用药。

最后是不要听信广告。药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几句广告语不能涵盖药品的全部信息。此外,临床表现相同的疾病由于病因不同,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一些保健品或偏方所含的药品成分不明,可能和正在服用的药物产生相互作用,易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患者不要跟着广告吃药。


相关文章

  •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
  • ㊃ 1030㊃ 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年11月第18卷第11期㊀ ChineseClinicalOncology,Nov.2013,Vol.18,No.11㊀ ㊃ 指南与解读㊃ 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3年版) CSCO胃肠间质瘤 ...查看


  •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 医疗法律行为与医疗法律关系 一.医疗法律行为 1.狭义的医疗法律行为 是指以治疗.矫正或预防人体疾病.伤害残缺为直接目的所做的诊察.诊断及治疗行为. 2.广义的医疗法律行为 包括:诊疗目的性医疗法律行为.即上述 ...查看


  • 医疗缺陷管理办法
  • 医疗缺陷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医疗缺陷管理 第一条:医疗缺陷的分类和程度区分 一.医疗缺陷的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而发生诊疗护理过失的行为,是由医疗过失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 ...查看


  • 办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操作指引(试行)
  • 安徽|律师办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操作指引 徽省律师协会 阅读提示:本指引由安徽省律协起草,内容周全详实,涵盖法律适 用的实体和程序问题.代理过程中的各种具体事项等,共8章89条.本次推送的为2015年6月公布的征求意见稿. 办理医疗损害责 ...查看


  •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解读
  •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全面解读 原来的那种缺乏程序公正的鉴定方式,有望在今年9月1日被新的方式全面取代 国务院授权新华社全文发布 ...查看


  • 2013骨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 2013年骨科护理安全警示教育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 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可能引发纠纷,造成事故的事件.包括给药错误.治疗不及时.针刺伤.压疮.烫伤.跌倒.坠床.药物外渗.管 ...查看


  • 医疗事故处理的实务流程是怎样的
  • 遇到医疗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点击>>http://s.yingle.com 医疗事故处理的实务流程是怎样的 医院作为诊治疾病.护理病人的医疗机构,担负着社会责任.也许一个医生的误诊或漏诊,将会导致一个生命的离去.所 ...查看


  • 专家门诊管理规定(1)
  • 专家门诊管理规定 一.专家门诊工作应由长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获得卫生高级技术资格满一年,同时被医院聘为副高级以上职称的医师担任. 二.门诊部办公室负责落实专家门诊有关开诊事宜,专家门诊出诊时间一经公示后,不得擅自变更.宣传科负责对外宣传,同 ...查看


  • 最全卫生系统面试题及答案
  • 1. 手术后护士发现,只剩下六块纱布,而她记得明明是七块,医生却说我是主任还是你是主任,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首先应该肯定护士这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正确的,如果一块纱布真的被遗忘在病人体内,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而对病人负责的态度就是医生应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