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性格特征 1

你的性格特征

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

可以克服它们。

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 1、 接受自己

 2、自然地表达

 3.从新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人和事

 4.有朋友且有亲密的朋友

 5.无恶意的成熟的幽默感

 6、未来发展目标

可怜的人

 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我可以不跟他玩;

 但是如果我不喜欢我自己,我却不可以逃走。我没有办法逃避我自己。

 一个人如果不享受跟他自己相处,那他真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你能接纳自己吗?

 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质?(才干,外貌或声势)

 你常注意自己的缺点吗?你常为自己的缺点所困扰吗?

 你喜欢(满意)你的外表吗?

 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会怎样反应呢?

 如果你能有所选择,你愿意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个性、外貌、才干或环境)?  在一群人当中,你是否常想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而没有注意到别人对你的需要?  当别人在某方面比你好时,你会为她高兴还是嫉妒他(她)呢?

“自我接纳”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 1.能接纳自己的体貌:如接纳自己的身高、长相、体重等?

 2.能接纳自己的现状:如家庭、学校、班级、学习情况等?

 3.能接纳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 4. 能接纳自己的体验,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如:

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 快乐 痛苦

 平和 愤怒

 勇敢 胆怯

 信心 沮丧

 宽容 狭隘

 平静 焦虑

 …… ……

进一步解释

 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我满足以至于故步自封或不思进取。

 自我接纳是人能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如果连自己的问题都不

敢正视,那他怎么可能引导自己向上?

 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自我排斥上,

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成长?

抉 择

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  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

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的回答

 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

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思索……

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升学也罢,

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均会成功。

 一位哲人说: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掌握在自

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

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吗?

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

 看下面一段描述,然后对以后的句子进行判断。

 某商人刚关上店里的灯,一男子来到店堂并索要钱款,店主打开收银机,收银机内

的东西被倒了出来而那个男子逃走了,一位警察很快接到报案。

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故事的提问,并在“对”、“不对”、或“不知道”中作出选择

 请不要耽搁时间 正确 错误 不知道

 1、店主将店堂内的灯关掉后,一男子到达 T F ?  2、抢劫者是一男子 T F ?  3、来的那个男子没有索要钱款 T F ?  4、打开收银机的那个男子是店主 T F ?  5、店主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逃离 T F ?  6、故事中提到了收银机,但没说里面具体有多少钱 T F ?  7、抢劫者向店主索要钱款 T F ?  8、索要钱款的男子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急忙 T F ?  离开

 9、抢劫者打开了收银机 T F ?  10、店堂灯关掉后,一个男子来了 T F ?  11、抢劫者没有把钱随身带走 T F ?

 12、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店主,一个索要钱款的 T F ?  男子,以及一个警察

答案

 1、店主将店堂内的灯关掉后,一男子到达 ?商人不等于店主

 2、抢劫者是一男子 ?不确定,索要钱款不一定是

抢劫

 3、来的那个男子没有索要钱款 F

 4、打开收银机的那个男子是店主 ? 店主不一定是男的  5、店主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逃离 ?

 6、故事中提到了收银机,但没说里面具体有多少钱 T

 7、抢劫者向店主索要钱款 ?

 8、索要钱款的男子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急忙离开 ?

 9、抢劫者打开了收银机 F

 10、店堂灯关掉后,一个男子来了 T

 11、抢劫者没有把钱随身带走 ?

 12、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店主,一个索要钱款的男子,以及一个警察 ?  轻松一下

有效实现自我接纳的方法

 1、停止与自己对立

 “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和独特性。”

 批评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不要批评自己,学会接受自己。

 每个人都会改变,当你批评自己时,只会带来消极的改变和心情的沮丧。但当你接

受自己时,改变才会是积极的。

2、停止苛求自己

 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

 (1)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

 (2)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

 我给大家用以自我维护的参考句式是:

 “不论我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

 “我选择不二过而不是不断地责备自己” ;

3、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

 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不要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

办法解决引起自身负性情绪的问题。

 冥想练习

 “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

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5、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称赞自己

 “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选择首先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 批评只会令你感到沮丧,但称赞则会带给你鼓励,尽量称赞自己,告诉自己其实已

做得很好。

骆驼的故事

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

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啊。”

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我们中的骆驼

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

 一个好的心态+一套系统的知识+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

 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6、学习接纳别人

 能够使别人感受到我们的接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

 1.懂得倾听,也就是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 2.懂得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 3.需要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主动,要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与他友好交往的愿望与诚

意;

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欣

赏从来都是能迅速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 5.能够对别人的称赞即时作出由衷的感谢。

 小时候被苛求的经历和中国人注重谦虚的传统使我们在听到别人称赞的时候往往会

作出习惯性的否认。

 尽管按照中国传统,人们有时候是会出于客气而称赞别人,但是,只要这种称赞是

没有附加条件的,通常表达的都是友善与友好。

 因此,我们理应也立刻回报友好才是。

胡萝卜、鸡蛋与咖啡豆

 某天一个女孩对她的父亲抱怨自己的生活糟透了,什么事情都不顺利。

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拿出红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并把它们放在三只装有同样多水

的锅里加热。

 二十分钟后,红萝卜加热后变软了;鸡蛋外壳没有变,里面的蛋白质却变硬了;只

有咖啡豆加热后变成了香浓的咖啡。。

……

 父亲便问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它们都加过热。“在同样多

的水里,用同样的时间加热它们,而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父亲问道。

原因

 这是因为红萝卜不能承受环境的改变,而鸡蛋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使自己去适应环

境让自己保持住自己外在的东西而生存下来。咖啡豆不光适应了环境的改变,而且完全融合到它应该去的环境。

 这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啊!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问题总是有人能够

成为生活的强者,而有人却总是失败呢?

 是因为红萝卜和鸡蛋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只有咖啡才能适应环境。也只有像

咖啡一样的人都能融入社会,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在变化的环境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启示

 有不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垂头丧气;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萎靡

不振。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淘汰。

 我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 “我无法改变环境,我就应付环境。”

以切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忍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而不企图逃避问题。

 要做咖啡豆那样的人,做生活的强者。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不会被困难与挫折打败。

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 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还不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 就像下文中的主人翁一样

自然的表达

 有一首歌中唱道:“想说爱你,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特点,

即“爱你在心口难开”,但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安全感与自信

 教师在执教中的极其自然的情绪乃是害怕。

 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不知所措。害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害怕

在众多学生面前举止不得体。

 然而在社会上,教师被想象为有信心、有知识的。

 于是,教师时常会把恐惧隐藏起来,掩饰真相。

 但这样做并没有排除恐惧,转而折磨自己,影响自己的工作。

 这便是教师的安全感与自信问题。

解决

 显然,安全感是自信的前提。因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从解除恐惧入手。

 例如,新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众多学生的注视,会感到紧张不安,仅凭装得有信

心是无济于事的。

 他应凭自知去发现:自己有点神经过敏,或自己的准备尚不充分,或自己还不习惯

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思想等。

 他能做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备课或自我暗示:“不必紧张,我已有充分准备,稳

住……”,也可通过公开向学生讲述他的顾虑来控制自己的害怕情绪。

和谐关系的建立

 通常来说,讲出了问题,往往可使问题得以缩小或减轻。

 许多教师认为,不应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脆弱性或弱点,以免遭到捉弄。但是,人

际关系往往不是这样的。

 如果教师很直率、很真诚地将他的实际忧虑告诉学生,比如自己并非全知晓,对学

生沉默而持久地凝视自己深感困惑等,那么师生间往往会取得谅解和合作,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上帝

 一个小孩聚精会神地在画图。

 老师看了在旁问道:

总是能从新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人和事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发现,去欣赏,会有所收获,有所发

现。

 女性比男性更健康?

放学路上

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

打雷、下大雨。

妈妈

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著她的车,

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

 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

上看、并露出微笑。

你在做什么啊?

看了许久,妈妈终於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

「你在做什么啊?」

她说:

「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顿悟】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该出手时就出手!

能和少数人建立密切而亲近的关系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有亲密的健全的爱和性的关系。

 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家园感”,一种依靠感。

 一个人感到被人爱,被人尊重,确实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

天堂和地狱

 某人获准在有生之年参观天堂和地狱,当踏进天堂之门与地狱之门时,他惊奇地发

现,里面的场景竞完全一样:

 长长的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和一些长柄勺子。

不同

 不同的是,地狱中人因勺子过长吃不到食物而痛苦不堪;天堂中人用同样的长柄勺

将食物送给对面的人。

 友好的合作使大家既可享受美食又可心情愉悦。

 终于,使者领悟到:通力合作就是天堂。

简单道理

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 经过谈判,其中,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得到了一根鱼杆。

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

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

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双赢

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杆和一篓鱼。

 只是经过谈判,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

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

幸福安康的生活。

思考

 Win – lost ,Lose – Lose的想法,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

 Win-win的想法,才有可能得到长久的欢愉;

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悠长的生命启示。

冲突

有两位武士不约而同的走入森林里,

第一位武士在树下看到金色的盾牌,

第二位武士在同一棵树下看到了银色的盾牌,

金盾牌银盾牌, 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

气得两人拔出剑来准备一决胜负。

两人整整撕杀了几天都分不出胜负。

当两人累得坐在地上喘息时才发现,

盾牌的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银色,

原来这是一个双面盾牌。

思考

一个坚持己见者将会失去通融性。

人际影响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GOOD MORNING SIR

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

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 MORNING SIR!”

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

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

烦的。

后来……

 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

啊!!真是丢脸死了。

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 又一天的早晨, 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

服务员……

 与此同时, 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启发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

 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

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具有无恶意的成熟的幽默感

 感到非常亲近,幽默、亲切,而不是讽剌、嘲弄,一种发自内心的幽默感。  身边的幽默

 双响炮精典句.pps

 手机短信

具有未来发展目标

 中国文人历来重视人的立志问题。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晋代郭璞

甚至极端地宣称“人而无志,非人也”。现代心理学也强调健康的人必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目标的生活是令人无法忍受的。

 一些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缺乏生活目标,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父亲和三个孩子

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

“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

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 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

“答对了。”

思索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 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精力,勇住直进。

师从大师

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

消磨殆尽。

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

方式整人。

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间盖住了练习室外教

授走来的脚步声。

教授

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  “试试看吧!”他说。

 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  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第二周

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

度更高的乐谱。

 “试试看吧”!

 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

 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

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 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

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

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

 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质疑

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

折磨自己的质疑。

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

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奇迹

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已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

此美妙,如此精湛!

 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

 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解释

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

现在这样的程度............”

 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的潜力

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

 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面对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难度

渐升的工作压力,持续提升自我,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 有了这层体悟与认识,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不断磨练

自己。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完满?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要具备所有这些特点

 根据对来自18个国家的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精力按下述比例分配的人活得比较健

康:

 25%精力放在身体/感觉上(睡眠、饮食、性行为等)(感觉手段)

 25%工作和谋成就(理智手段)

 25%与家人、周边的人和同事交往(传统手段)

 25%设想未来和幻想(退休后的活动、家庭的将来、我来自哪儿-我往何处去、宗教、

生活哲学、死亡和死后的生活)(直觉手段)

谁是健康的?

 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是健康的,

 健康的人是那些

 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 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只不过由于过去成长经历限制了某些能力的发

挥。快乐的十八种技巧(结尾).ppt

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

 保持身体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

 了解并肯定自我,承认自己缺陷与不足,尊重自己,自然较能获得他人的敬重。  接纳并尊重他人,勿以自己的标准来加诸他人身上,亦即充分尊重他人的个性,平

等地对待学生或他人,在双方皆能互相认同时,沟通才会有效。

 生活作息弹性安排,留给自己意外的短暂空白,可调整纷乱的生活步骤,重新界定

可行的途径。

 塑造平实家庭生活,掌握亲密的人际互助,有了坚实的支柱,自然无后顾之忧,可

专注投入工作的挑战。

 培养多种兴趣,结交多个友伴,既可增进教学水平智能,又可训练体能,滋润心灵,

还可分享成就,分担忧虑。

 发掘与善用资源,创造更多选择的可能。生活(新).ppt

你的性格特征

 你很需要别人喜欢并尊重你。

 你有自我批判的倾向。

 你有许多可以成为你优势的能力没有发挥出来,同时你也有一些缺点,不过你一般

可以克服它们。

 你与异性交往有些困难,尽管外表上显得很从容,其实你内心焦急不安。

 你有时怀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确。

 你喜欢生活有些变化,厌恶被人限制。

 你以自己能独立思考而自豪,别人的建议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你不会接受。

 你认为在别人面前过于坦率地表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 你有时外向、亲切、好交际,而有时则内向、谨慎、沉默。

 你的有些抱负往往很不现实。

心理健康者的特点

 1、 接受自己

 2、自然地表达

 3.从新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人和事

 4.有朋友且有亲密的朋友

 5.无恶意的成熟的幽默感

 6、未来发展目标

可怜的人

 如果别人不喜欢我,我可以不跟他玩;

 但是如果我不喜欢我自己,我却不可以逃走。我没有办法逃避我自己。

 一个人如果不享受跟他自己相处,那他真的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你能接纳自己吗?

 你喜欢自己的哪些特质?(才干,外貌或声势)

 你常注意自己的缺点吗?你常为自己的缺点所困扰吗?

 你喜欢(满意)你的外表吗?

 当别人批评你时,你会怎样反应呢?

 如果你能有所选择,你愿意在哪些方面有所改变(个性、外貌、才干或环境)?  在一群人当中,你是否常想到别人对你的看法如何而没有注意到别人对你的需要?  当别人在某方面比你好时,你会为她高兴还是嫉妒他(她)呢?

“自我接纳”分解为以下几个部分,

 1.能接纳自己的体貌:如接纳自己的身高、长相、体重等?

 2.能接纳自己的现状:如家庭、学校、班级、学习情况等?

 3.能接纳自己的优点和弱点?

 4. 能接纳自己的体验,包括正性和负性情绪?如:

 正性情绪 负性情绪

 快乐 痛苦

 平和 愤怒

 勇敢 胆怯

 信心 沮丧

 宽容 狭隘

 平静 焦虑

 …… ……

进一步解释

 自我接纳不等于自我满足以至于故步自封或不思进取。

 自我接纳是人能健康成长的前提。一个人如果不接纳自己,如果连自己的问题都不

敢正视,那他怎么可能引导自己向上?

 更何况,在生活中,不接纳自己的人常常会把很多能量用在自我否认和自我排斥上,

带着那么多对自己的不满、失望甚至否认和拒绝,一个人又怎么可能成长?

抉 择

 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睿智的老人,村里有什么疑难问题都来向他请教。  有一天聪明又调皮的孩子,想要故意为难那位老人。他捉了一只小鸟,握在手掌中,

跑去问老人:“老爷爷,听说您是最有智慧的人,不过我却不相信。如果您能猜出我手中的鸟是活还是死的,我就相信了。”

老人的回答

 老人注视着小孩子狡黠的眼晴,心中有数,如果他回答小鸟是活的,小孩会暗中加

劲把小鸟掐死;如果他回答是死的,小孩就会张开双手让小鸟飞走。

 老人拍了拍小孩的肩膀笑着说:“这只小鸟的死活,就全看你的了!” 思索……

 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就像那只小鸟一样,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升学也罢,

就业也好,创业亦如此,只要奋发努力,均会成功。

 一位哲人说: 人生就是一连串的抉择,每个人的前途与命运,完全掌握在自

己手中,只要努力,终会有成。

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吗?

 我们来做一个实验

实验

 看下面一段描述,然后对以后的句子进行判断。

 某商人刚关上店里的灯,一男子来到店堂并索要钱款,店主打开收银机,收银机内

的东西被倒了出来而那个男子逃走了,一位警察很快接到报案。

仔细阅读下列有关故事的提问,并在“对”、“不对”、或“不知道”中作出选择

 请不要耽搁时间 正确 错误 不知道

 1、店主将店堂内的灯关掉后,一男子到达 T F ?  2、抢劫者是一男子 T F ?  3、来的那个男子没有索要钱款 T F ?  4、打开收银机的那个男子是店主 T F ?  5、店主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逃离 T F ?  6、故事中提到了收银机,但没说里面具体有多少钱 T F ?  7、抢劫者向店主索要钱款 T F ?  8、索要钱款的男子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急忙 T F ?  离开

 9、抢劫者打开了收银机 T F ?  10、店堂灯关掉后,一个男子来了 T F ?  11、抢劫者没有把钱随身带走 T F ?

 12、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店主,一个索要钱款的 T F ?  男子,以及一个警察

答案

 1、店主将店堂内的灯关掉后,一男子到达 ?商人不等于店主

 2、抢劫者是一男子 ?不确定,索要钱款不一定是

抢劫

 3、来的那个男子没有索要钱款 F

 4、打开收银机的那个男子是店主 ? 店主不一定是男的  5、店主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逃离 ?

 6、故事中提到了收银机,但没说里面具体有多少钱 T

 7、抢劫者向店主索要钱款 ?

 8、索要钱款的男子倒出收银机中的东西后,急忙离开 ?

 9、抢劫者打开了收银机 F

 10、店堂灯关掉后,一个男子来了 T

 11、抢劫者没有把钱随身带走 ?

 12、故事涉及三个人物:店主,一个索要钱款的男子,以及一个警察 ?  轻松一下

有效实现自我接纳的方法

 1、停止与自己对立

 “不论我的现状如何,我选择尊重自己的生命和独特性。”

 批评不能改变任何事情,不要批评自己,学会接受自己。

 每个人都会改变,当你批评自己时,只会带来消极的改变和心情的沮丧。但当你接

受自己时,改变才会是积极的。

2、停止苛求自己

 允许自己犯错误,但在犯错后要

 (1)做出补偿,以弥补自己的错误造成的损失;

 (2)不二过,也就是一个错误不犯两遍。

 我给大家用以自我维护的参考句式是:

 “不论我做错了什么,我选择从中吸取教训”;

 “我选择不二过而不是不断地责备自己” ;

3、停止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

 不要怕产生负性情绪,不要否认或逃避自己的负性情绪,要首先接纳它,然后再想

办法解决引起自身负性情绪的问题。

 冥想练习

 “不论我产生什么样的负性情绪,我选择积极地正视、关注和体验它,我将从中了

解自己的思想和问题并给以建设性的解决”。

5、无条件地接纳自己,称赞自己

 “不论我有什么优点和弱点,我选择首先无条件地接纳自己。”

 批评只会令你感到沮丧,但称赞则会带给你鼓励,尽量称赞自己,告诉自己其实已

做得很好。

骆驼的故事

 在动物园里的小骆驼问妈妈:“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睫毛那么地长?”

 骆驼妈妈说:“当风沙来的时候,长长的睫毛可以让我们在风暴中都能看得到方向。” 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背那么驼,丑死了!”

 骆驼妈妈说:“这个叫驼峰,可以帮我们储存大量的水和养分,让我们能在沙漠里耐

受十几天的无水无食条件。”

 小骆驼又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的脚掌那么厚?”

 骆驼妈妈说:“那可以让我们重重的身子不至于陷在软软的沙子里,便于长途跋涉

啊。”

 小骆驼高兴坏了:“哗,原来我们这么有用啊!!”

我们中的骆驼

 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惜现在没人用。

 一个好的心态+一套系统的知识+一个无限的舞台=成功。

 每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要找到一个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舞台。

6、学习接纳别人

 能够使别人感受到我们的接纳的方式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

 1.懂得倾听,也就是与人交往时能不加评论地、认真而又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述说;  2.懂得尊重别人,即不论对方有什么或者没有什么,都尊重对方生命的尊严;  3.需要和别人交往时一定要主动,要让对方首先感受到你与他友好交往的愿望与诚

意;

 4.能够发现并且表达对别人优点的欣赏。“人都喜欢喜欢自己的人”,真诚地表达欣

赏从来都是能迅速进入他人视野的捷径。

 5.能够对别人的称赞即时作出由衷的感谢。

 小时候被苛求的经历和中国人注重谦虚的传统使我们在听到别人称赞的时候往往会

作出习惯性的否认。

 尽管按照中国传统,人们有时候是会出于客气而称赞别人,但是,只要这种称赞是

没有附加条件的,通常表达的都是友善与友好。

 因此,我们理应也立刻回报友好才是。

胡萝卜、鸡蛋与咖啡豆

 某天一个女孩对她的父亲抱怨自己的生活糟透了,什么事情都不顺利。

 父亲没有说话,只是拿出红萝卜、鸡蛋和咖啡豆,并把它们放在三只装有同样多水

的锅里加热。

 二十分钟后,红萝卜加热后变软了;鸡蛋外壳没有变,里面的蛋白质却变硬了;只

有咖啡豆加热后变成了香浓的咖啡。。

……

 父亲便问女儿为什么会这样?女孩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它们都加过热。“在同样多

的水里,用同样的时间加热它们,而结果为什么会不同呢?”父亲问道。

原因

 这是因为红萝卜不能承受环境的改变,而鸡蛋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使自己去适应环

境让自己保持住自己外在的东西而生存下来。咖啡豆不光适应了环境的改变,而且完全融合到它应该去的环境。

 这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啊!我们生活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问题总是有人能够

成为生活的强者,而有人却总是失败呢?

 是因为红萝卜和鸡蛋不能适应已经改变的环境,只有咖啡才能适应环境。也只有像

咖啡一样的人都能融入社会,成为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在变化的环境里实现自己的价值。

启示

 有不少人在生活中遇到一些挫折就垂头丧气;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就停止不前、萎靡

不振。这样的人只会被社会淘汰。

 我们在遇到挫折与困难时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 “我无法改变环境,我就应付环境。”

以切实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忍受生活中的挫折打击,而不企图逃避问题。

 要做咖啡豆那样的人,做生活的强者。有了这样的信念就不会被困难与挫折打败。

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 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还不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 就像下文中的主人翁一样

自然的表达

 有一首歌中唱道:“想说爱你,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反映了中国人的普遍特点,

即“爱你在心口难开”,但心理健康的人应该能自然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安全感与自信

 教师在执教中的极其自然的情绪乃是害怕。

 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不知所措。害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害怕

在众多学生面前举止不得体。

 然而在社会上,教师被想象为有信心、有知识的。

 于是,教师时常会把恐惧隐藏起来,掩饰真相。

 但这样做并没有排除恐惧,转而折磨自己,影响自己的工作。

 这便是教师的安全感与自信问题。

解决

 显然,安全感是自信的前提。因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从解除恐惧入手。

 例如,新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众多学生的注视,会感到紧张不安,仅凭装得有信

心是无济于事的。

 他应凭自知去发现:自己有点神经过敏,或自己的准备尚不充分,或自己还不习惯

在众人面前阐述自己的思想等。

 他能做的是,尽可能充分地备课或自我暗示:“不必紧张,我已有充分准备,稳

住……”,也可通过公开向学生讲述他的顾虑来控制自己的害怕情绪。

和谐关系的建立

 通常来说,讲出了问题,往往可使问题得以缩小或减轻。

 许多教师认为,不应当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脆弱性或弱点,以免遭到捉弄。但是,人

际关系往往不是这样的。

 如果教师很直率、很真诚地将他的实际忧虑告诉学生,比如自己并非全知晓,对学

生沉默而持久地凝视自己深感困惑等,那么师生间往往会取得谅解和合作,从而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上帝

 一个小孩聚精会神地在画图。

 老师看了在旁问道:

总是能从新的角度来欣赏周围的人和事

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发现,去欣赏,会有所收获,有所发

现。

 女性比男性更健康?

放学路上

 有一个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

 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

打雷、下大雨。

妈妈

 小女孩的妈妈很担心,她担心小女孩会被打雷吓着,甚至被雷打到。

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紧开著她的车,

沿着上学的路线去找小女孩。

 她看到自己的小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却发现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

上看、并露出微笑。

你在做什么啊?

看了许久,妈妈终於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

「你在做什么啊?」

她说:

「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顿悟】

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该出手时就出手!

能和少数人建立密切而亲近的关系

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同时有亲密的健全的爱和性的关系。

 心理健康的人需要有一种“家园感”,一种依靠感。

 一个人感到被人爱,被人尊重,确实能够激发一个人的创造力。

天堂和地狱

 某人获准在有生之年参观天堂和地狱,当踏进天堂之门与地狱之门时,他惊奇地发

现,里面的场景竞完全一样:

 长长的餐桌上摆满美味佳肴和一些长柄勺子。

不同

 不同的是,地狱中人因勺子过长吃不到食物而痛苦不堪;天堂中人用同样的长柄勺

将食物送给对面的人。

 友好的合作使大家既可享受美食又可心情愉悦。

 终于,使者领悟到:通力合作就是天堂。

简单道理

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杆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 经过谈判,其中,一个人得到了一篓鱼,另一个得到了一根鱼杆。

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

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杆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

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双赢

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杆和一篓鱼。

 只是经过谈判,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

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  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

幸福安康的生活。

思考

 Win – lost ,Lose – Lose的想法,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

 Win-win的想法,才有可能得到长久的欢愉;

 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悠长的生命启示。

冲突

有两位武士不约而同的走入森林里,

第一位武士在树下看到金色的盾牌,

第二位武士在同一棵树下看到了银色的盾牌,

金盾牌银盾牌, 两个人为此争吵不休,

气得两人拔出剑来准备一决胜负。

两人整整撕杀了几天都分不出胜负。

当两人累得坐在地上喘息时才发现,

盾牌的正面是金色反面是银色,

原来这是一个双面盾牌。

思考

一个坚持己见者将会失去通融性。

人际影响

陈阿土是台湾的农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攒了半辈子的钱,终于参加一个旅游团出了国。 GOOD MORNING SIR

 国外的一切都是非常新鲜的,关键是,陈阿土参加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

间。这让他新奇不已。

 早晨,服务生来敲门送早餐时大声说道: “GOOD MORNING SIR!”

 陈阿土愣住了。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自己的家乡,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

姓?”于是陈阿土大声叫道:“我叫陈阿土!”

 如是这般,连着三天,都是那个服务生来敲门,每天都大声说:“GOOD MORNING

SIR!”而陈阿土亦大声回道:“我叫陈阿土!”

 但他非常的生气。这个服务生也太笨了,天天问自己叫什么,告诉他又记不住,很

烦的。

后来……

 终于他忍不住去问导游,“GOOD MORNING SIR!”是什么意思,导游告诉了他,天

啊!!真是丢脸死了。

 陈阿土反复练习“GOOD MORNING SIR!”这个词,以便能体面地应对服务生。  又一天的早晨, 服务生照常来敲门,门一开陈阿土就大声叫道:“GOOD MORNING

SIR!”

服务员……

 与此同时, 服务生叫的是:“我是陈阿土!”

启发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交往,常常是意志力与意志力的较量。

 不是你影响他,就是他影响你,而我们要想成功,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影响力,只有

影响力大的人才可以成为最强者。

具有无恶意的成熟的幽默感

 感到非常亲近,幽默、亲切,而不是讽剌、嘲弄,一种发自内心的幽默感。  身边的幽默

 双响炮精典句.pps

 手机短信

具有未来发展目标

 中国文人历来重视人的立志问题。子曰:“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晋代郭璞

甚至极端地宣称“人而无志,非人也”。现代心理学也强调健康的人必须有自己的人生目标,认为没有目标的生活是令人无法忍受的。

 一些精神疾病的典型症状就是缺乏生活目标,并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

父亲和三个孩子

 有一位父亲带着三个孩子,到沙漠去猎杀骆驼。 他们到达了目的地。 父亲问老大:

“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 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 父亲以相同的问题问老二。 老二回答:“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骆驼、

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 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 父亲又以相同问题问老三。 老三回答:“我只看到了骆驼。” 父亲高兴地点点头说:

“答对了。”

思索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一个人若想走上成功之路,首先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 目标一经确立之后,就要心无旁骛,集中全部精力,勇住直进。

师从大师

 一位音乐系的学生走进练习室,钢琴上,摆着一份全新的乐谱。

 “超高难度.....”他翻动着,喃喃自语,感觉自己对弹奏钢琴的信心似乎跌到了谷底,

消磨殆尽。

 已经三个月了!自从跟了这位新的指导教授之后,他不知道,为什么教授要以这种

方式整人。

 勉强打起精神。他开始用十只手指头奋战、奋战、奋战........琴间盖住了练习室外教

授走来的脚步声。

教授

 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钢琴大师。授课第一天,他给自己的新学生一份乐谱。  “试试看吧!”他说。

 乐谱难度颇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还不熟,回去好好练习!”  教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第二周

 学生练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到教授又给了他一份难

度更高的乐谱。

 “试试看吧”!

 上星期的课,教授提也没提。

 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

第三周……

 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

 同样的情形持续着,学生每次在课堂上都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扰,然后把它带回练

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却怎么样都追不上进度,一点

也没有因为上周的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

 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

质疑

 教授走进练习室。学生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须向钢琴大师提出这三个月来何以不断

折磨自己的质疑。

 教授没开口,他抽出了最早的第一份乐谱,交给学生。

 “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眼神望着学生。

奇迹

 不可思议的结果发生了,连学生自已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

此美妙,如此精湛!

 教授又让学生试了第二堂课的乐谱,学生依然呈现超高水准的表现........

 演奏结束,学生怔怔地看着老师,说不出话来。

解释

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

现在这样的程度............”

 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人的潜力

 人,往往习惯于表现自己所熟悉、所擅长的领域。

 但如果我们愿意回首,细细检视,将会恍然大悟:面对紧锣密鼓的工作挑战,难度

渐升的工作压力,持续提升自我,不也就在不知不觉间养成了今日的诸般能力吗?

 因为,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

 有了这层体悟与认识,会让我们更欣然乐意地面对未来更多的难题,不断磨练

自己。

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完满?

心理健康的人并非要具备所有这些特点

 根据对来自18个国家的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精力按下述比例分配的人活得比较健

康:

 25%精力放在身体/感觉上(睡眠、饮食、性行为等)(感觉手段)

 25%工作和谋成就(理智手段)

 25%与家人、周边的人和同事交往(传统手段)

 25%设想未来和幻想(退休后的活动、家庭的将来、我来自哪儿-我往何处去、宗教、

生活哲学、死亡和死后的生活)(直觉手段)

谁是健康的?

 没有问题的人并不是健康的,

 健康的人是那些

 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对人性的基本看法

 每个人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

 每个人都有足够的获得幸福的能力,只不过由于过去成长经历限制了某些能力的发

挥。快乐的十八种技巧(结尾).ppt

教师心理调适的方法

 保持身体健康,充分激发生理的能量

 了解并肯定自我,承认自己缺陷与不足,尊重自己,自然较能获得他人的敬重。  接纳并尊重他人,勿以自己的标准来加诸他人身上,亦即充分尊重他人的个性,平

等地对待学生或他人,在双方皆能互相认同时,沟通才会有效。

 生活作息弹性安排,留给自己意外的短暂空白,可调整纷乱的生活步骤,重新界定

可行的途径。

 塑造平实家庭生活,掌握亲密的人际互助,有了坚实的支柱,自然无后顾之忧,可

专注投入工作的挑战。

 培养多种兴趣,结交多个友伴,既可增进教学水平智能,又可训练体能,滋润心灵,

还可分享成就,分担忧虑。

 发掘与善用资源,创造更多选择的可能。生活(新).ppt


相关文章

  • 你的性格特征
  • 你的性格特征 第四部分 你的性格特征 你在与人交往方面的性格特征 在与人交往待人是否热情方面,你的性格属于外向.热情.乐群型.技术名称称之为环性情感或高情感.一般名称称之为开朗. 你通常和蔼可亲,与人相处,合作与适应能力特别强:喜欢和别人共 ...查看


  • 性格与职业性格教案
  • 性格与职业性格 性格与职业性格 主讲:张秀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性格与职业性格的概念,了解性格的分类,明确不 知识目标 同职业性格类别的性格特征 能力目标:能分辩出在客观事物面前的不同心理特征,哪些是积极的,哪 ...查看


  • 笔迹与性格关系的研究
  • 公安大学学报 一九八七丰第三期 笔迹与性格关系的研究 李迎春 笔迹学研究工作在我国被搁置了几十年.今天应该是到了揭开笔迹与性格关系之谜的时 候了 . 对笔迹与性格关系的研究,早已成为历代中外学者特别是笔迹鉴定家和书法家所重视. 早在公元初年 ...查看


  • [管理心理学]个性心理
  • 个性的特点 个性的形成 二气质的类型和特征 公元前5 世纪古希腊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特提出了气质学说他根据人体 内的四种体液血液粘液黄胆汁黑胆汁而把气质分为四种类型即 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后来苏联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提 出了高级神经活动类 ...查看


  • 心理学讲稿之第十一章 气质和性格
  • 第十一章 气质和性格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气质和性格的概念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了解气质和性格的学说,掌握高级神经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理解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初步了解对不同气质和性格学生教育的方法. 教学重点: 气质和性格的概念及其关系, ...查看


  • 听障儿童的性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 听障儿童的性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特教系071班 江苏南京 210038) [摘要]本文旨在对听障儿童在各自不同家庭.教育.社会环境下形成的自卑.孤僻.抑郁.过分自尊等性格特征的论述,以及对在听障儿童性格形成过程中 ...查看


  • 个人气质性格分析
  • 气质与性格的分析 气质是个古老的概念.在古代希腊时代,医生兼学者希波克拉底提出体内四液说. 他认为四种液体是形成人体体质的本源.所以希波克拉底将人分为四种类型,但是他当时还未提出四种气质类型的概念.约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在希波克拉底的基 ...查看


  • 旅游消费者的性格特征阐释及营销应用
  • 旅游消费者的性格特征阐释及营销应用 一.旅游消费者性格概述 在现代社会的营销过程中,似乎越来越多的把握消费者心理和性格购买特点,才是营销过程中的制胜之道,而构成消费者千差万别,各具特色的购买行为的心理基础是消费者的性格特征.人的性格特征是由 ...查看


  • 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调查报告
  • 旅游者的个性消费心理特征 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市场营销 指导教师:王宝恒老师 学生姓名:秦宇婷 学 号:[1**********]826 年 级:2010级 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 联系方式:[1**********] 二〇一二年 ...查看


  •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 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制约因素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儿童自己的实践活动和积极主动性才逐渐形成的. 一.来自生理因素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