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的故事

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

哥哥李好道在弟弟走后,更加虔诚修炼,后来终于功德圆满,得 女娲娘娘传授成仙密咒,可以祈晴祷雨;可以完全不用药物,就可以给人治病,且病人几次就可痊愈;可以降妖除魔,给人说家运财运,一说就灵,他成了飞凤观第一任掌门人,且名声越传越响,最后,传到了隐居南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后来北方战乱,他隠居襄阳南漳县玉溪山麓。他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相传,司马徽曾经三顾飞凤山参拜李好道道长,才终于见着,里面有着很有趣的传说。第一次司马徽参拜李好道道长时,买了很多供品,前呼后拥去了很多人。这群人上供已毕,便急不可待地嚷着要见李好道道长。这是观内有一个小弟子,凡是对方问的什么话,他一屡称好。

“小师父,请问能不能见着你师父?”对方问。

“好!”小弟子答。

“小师父,我们什么时候能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能不能马上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等了半天,怎么还见不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你左一个好,右一个好,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说好,你师父没教你别的吗?”

“好!”小弟子不露声色地回答。

这是,司马徽走上前去,向小弟子打躬做了一揖,嘘声下气地说:“小师父,我是司马徽,想求见贵师,能否行个方便,不要说好,坦言相告,我们能否见见道长?”

“好!”小弟子还是这样回答。

“你这个小弟子太无理了!我这样谦卑地跟你讲话,你还有做没有道人的风范?想来,你师父言过其实,不值得我们一拜!我们走吧!” 司马徽生气地道。

“只许你好好先生说好,就不许我们道人说好吗?孺子不可教也!”小弟子这样回答道。

“你„„你怎么知道我叫好好先生的?我明白了,是你的师父在点化我。”司马徽先惊后喜地说道。

司马徽第一次参拜飞凤观,就被李好道道长用“以好治好”的方式折服了。

司马徽第二次参拜飞凤观,他只带了一头毛驴,托上供品,独自一人,又出发了。献上供品,点上供香,拜神完毕,出大殿,只见一股不大不小的泉水,自上而下,水花四溅,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七色斑斓之光,宛如仙境,司马徽不由自主地诵《德道经》中的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好雅兴!可惜诵这段话的人不一定懂得水即道的深意。”旁边一个做饭的道士出口道。

“能否请道长指点一二?”司马徽对道士作揖道。

“不敢!不敢!我且说说大意。最有善行的人是明白‘水即道’的人。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以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与善仁,则与人为善以为修,仁慈普世以为用,故能天下偕同也。言善信,则法天无言以为教,四时有常以为则,故能万方归心也。政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事善能,则因才器使以尽能,因德为用以尽性,故能无事而事自举也。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行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也。总斯七者,以水为喻,亦即所以喻道也。水之为德,善利天下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老君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明白水时刻处于下位,自然明白做人的道理。夫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有明训。故自下人者,人恒上之;自后人者,人恒

先之。而先利人者,故能得人;先利物者,故能得物;先利天下者,故能得天下。施而不取,利而不害,长而不宰,施德而不往报,功成而不自居,非无私邪?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圣人无争于天下,则天下亦莫能与之争矣!其实说穿水的德行无非四字‘无私无我’而已。人时刻做到了无私无我,那么这个人才算真正明白‘上善若水’的真意。不知我说的如何,水镜先生,请指正!”道士的这篇宏论,让司马徽听得如痴如呆,完全忘记了道人的问话,沉醉其中。第二次朝拜,更让司马徽对李好道道长产生了孔子见老子的感觉:“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徽第三次参拜飞凤观,是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进行的。司马徽为了能够见着李好道道长,提前一个星期,沐浴斋戒,虔诚祈祷,再也不敢生半点邪念,终于如愿以偿见着了李道长,就拼命磕头,要拜李道长为师,不答应,就不起来,李道长见其诚心诚意,就收下了他当弟子。司马徽请师父开示《德道经》的真意。

“参究老子所传大道,宜通《德道经》八十一章作一章看,通五千余言作一言看,最后一字亦不立,直契入于无言无字,无道无名,无象无物,无义无理;默而识之,体而行之,悟而证之,方有少分相得。一落言诠,即乖真道;一泥文字,即犯死位。此所以千古来治老子者,鲜能得其圣义圣解者,以群相在五千余言中摸索,而未能于功夫中彻究也!

《德道经》说理说教,均从最本源处、最玄妙处、最高明处、最博大处立论,所言无不是超然物外,游心于虚无有之乡,独与宇宙精神往来。故其为道也,万化玄通,深不可识;隐宣无间,精圆绝伦;天机神理,高妙莫测;体用一源,混合太虚。以天人为一体,以死生为一条,以本末为一环,以可不可为一贯;解其桎梏,遗其象迹,同万殊而通其分为一,莫穷莫始,莫究莫终。

明虚以为道,集虚以为经,用虚以为常,守虚以为功,能事乎此, 则自能虚化,而亦化虚。此丹家不传之秘要也!虚则大,实则小矣;虚则活,实则死矣;虚则神,实则凡矣;虚则灵,实则昏矣。故道祖老子贵虚,而道家重以虚设教也。

世之英雄豪杰,多不能自处于虚,而处人以实;不能自处于无,而处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锋﹑自藏其用,而以无锋为锋,以不用为用,以无才为才,以无功为功也。故老子之虚字教与无字教,乃即圣即凡,即凡即圣,圣凡一如,贤﹑不肖一大圆成之第一圣义!

不虚不足以成宇宙,不虚不足以成天地,不虚不足以成世间,不 虚不足以成道!故曰:“一虚藏万有,无用不成虚;正反皆可用,宇 宙一太虚。”此中多要妙,其如知者希!

其实,《德道经》从表面上看是一本“内圣外王”的书,实质上它的真正涵义是无字天书,不若有为,不落无着,不存贡想,无泥虚文,无祭祀,无祷祝,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吾灵合彼灵,通于神灵,合于大道。“无私无我”是其灵魂,虚实妙用是其拐杖,所言所行,非动于智慧,而又浑然无痕,无不合于天地人伦,无为而无不为矣!” 李道长这番话把司马徽带到了一个从未所有的高度,让他醍醐灌顶,顿时恍如两人。从此,师徒结成莫逆之教。后来,司马徽介绍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庞统、徐庶给师父,请师父好好指点,这三人经过李道长的加持,成了蜀汉刘备的得力人才,可谓功不可没。

刘备途经南漳,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聚仙观李好道成道和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故事

哥哥李好道在弟弟走后,更加虔诚修炼,后来终于功德圆满,得 女娲娘娘传授成仙密咒,可以祈晴祷雨;可以完全不用药物,就可以给人治病,且病人几次就可痊愈;可以降妖除魔,给人说家运财运,一说就灵,他成了飞凤观第一任掌门人,且名声越传越响,最后,传到了隐居南漳的水镜先生——司马徽。

汉灵帝末年,群雄割据,有经邦济世之才的司马徽,不愿施展才能为时所用,他缄默固守,甘愿陷居阳翟故里,躬耕度日。由于他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别人跟他说话,不管好事坏事,通通说好。李瀚《蒙求》诗曰:“司马称好。”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好好先生”。其才华始终未得施展,一生湮没不彰。徽平时从不讨论别人,如有人向他求问,他也不品评高下,总是说好、好、好。后来北方战乱,他隠居襄阳南漳县玉溪山麓。他与襄阳大名士庞德公、黄承彦以及流寓到襄阳的徐庶、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等均有交往,关系甚密。 相传,司马徽曾经三顾飞凤山参拜李好道道长,才终于见着,里面有着很有趣的传说。第一次司马徽参拜李好道道长时,买了很多供品,前呼后拥去了很多人。这群人上供已毕,便急不可待地嚷着要见李好道道长。这是观内有一个小弟子,凡是对方问的什么话,他一屡称好。

“小师父,请问能不能见着你师父?”对方问。

“好!”小弟子答。

“小师父,我们什么时候能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能不能马上见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我们等了半天,怎么还见不着你师父?”

“好!”

“小师父,你左一个好,右一个好,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说好,你师父没教你别的吗?”

“好!”小弟子不露声色地回答。

这是,司马徽走上前去,向小弟子打躬做了一揖,嘘声下气地说:“小师父,我是司马徽,想求见贵师,能否行个方便,不要说好,坦言相告,我们能否见见道长?”

“好!”小弟子还是这样回答。

“你这个小弟子太无理了!我这样谦卑地跟你讲话,你还有做没有道人的风范?想来,你师父言过其实,不值得我们一拜!我们走吧!” 司马徽生气地道。

“只许你好好先生说好,就不许我们道人说好吗?孺子不可教也!”小弟子这样回答道。

“你„„你怎么知道我叫好好先生的?我明白了,是你的师父在点化我。”司马徽先惊后喜地说道。

司马徽第一次参拜飞凤观,就被李好道道长用“以好治好”的方式折服了。

司马徽第二次参拜飞凤观,他只带了一头毛驴,托上供品,独自一人,又出发了。献上供品,点上供香,拜神完毕,出大殿,只见一股不大不小的泉水,自上而下,水花四溅,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七色斑斓之光,宛如仙境,司马徽不由自主地诵《德道经》中的一段:“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好雅兴!可惜诵这段话的人不一定懂得水即道的深意。”旁边一个做饭的道士出口道。

“能否请道长指点一二?”司马徽对道士作揖道。

“不敢!不敢!我且说说大意。最有善行的人是明白‘水即道’的人。居善地,则顺世适性以为安,利人济物以为怀,故能无争而自得也。心善渊,则清虚湛澈以为守,潜龙勿用以深藏,故能神鉴而自明也。与善仁,则与人为善以为修,仁慈普世以为用,故能天下偕同也。言善信,则法天无言以为教,四时有常以为则,故能万方归心也。政善治,则能端拱无为而自治,化育万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无名也。事善能,则因才器使以尽能,因德为用以尽性,故能无事而事自举也。动善时,则时然而善发以为几,与时偕行以为行,故能万世以俟圣人而不惑也。总斯七者,以水为喻,亦即所以喻道也。水之为德,善利天下而不争,不舍昼夜而不息,流行万古而不已,无远弗届而不竭,日趋下流而不止,处众人之所恶而不遗。道亦犹然,故曰几于道。

老君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明白水时刻处于下位,自然明白做人的道理。夫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古有明训。故自下人者,人恒上之;自后人者,人恒

先之。而先利人者,故能得人;先利物者,故能得物;先利天下者,故能得天下。施而不取,利而不害,长而不宰,施德而不往报,功成而不自居,非无私邪?夫无私则自无争,无争则自无尤。圣人无争于天下,则天下亦莫能与之争矣!其实说穿水的德行无非四字‘无私无我’而已。人时刻做到了无私无我,那么这个人才算真正明白‘上善若水’的真意。不知我说的如何,水镜先生,请指正!”道士的这篇宏论,让司马徽听得如痴如呆,完全忘记了道人的问话,沉醉其中。第二次朝拜,更让司马徽对李好道道长产生了孔子见老子的感觉:“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司马徽第三次参拜飞凤观,是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进行的。司马徽为了能够见着李好道道长,提前一个星期,沐浴斋戒,虔诚祈祷,再也不敢生半点邪念,终于如愿以偿见着了李道长,就拼命磕头,要拜李道长为师,不答应,就不起来,李道长见其诚心诚意,就收下了他当弟子。司马徽请师父开示《德道经》的真意。

“参究老子所传大道,宜通《德道经》八十一章作一章看,通五千余言作一言看,最后一字亦不立,直契入于无言无字,无道无名,无象无物,无义无理;默而识之,体而行之,悟而证之,方有少分相得。一落言诠,即乖真道;一泥文字,即犯死位。此所以千古来治老子者,鲜能得其圣义圣解者,以群相在五千余言中摸索,而未能于功夫中彻究也!

《德道经》说理说教,均从最本源处、最玄妙处、最高明处、最博大处立论,所言无不是超然物外,游心于虚无有之乡,独与宇宙精神往来。故其为道也,万化玄通,深不可识;隐宣无间,精圆绝伦;天机神理,高妙莫测;体用一源,混合太虚。以天人为一体,以死生为一条,以本末为一环,以可不可为一贯;解其桎梏,遗其象迹,同万殊而通其分为一,莫穷莫始,莫究莫终。

明虚以为道,集虚以为经,用虚以为常,守虚以为功,能事乎此, 则自能虚化,而亦化虚。此丹家不传之秘要也!虚则大,实则小矣;虚则活,实则死矣;虚则神,实则凡矣;虚则灵,实则昏矣。故道祖老子贵虚,而道家重以虚设教也。

世之英雄豪杰,多不能自处于虚,而处人以实;不能自处于无,而处人以有;不能自藏其锋﹑自藏其用,而以无锋为锋,以不用为用,以无才为才,以无功为功也。故老子之虚字教与无字教,乃即圣即凡,即凡即圣,圣凡一如,贤﹑不肖一大圆成之第一圣义!

不虚不足以成宇宙,不虚不足以成天地,不虚不足以成世间,不 虚不足以成道!故曰:“一虚藏万有,无用不成虚;正反皆可用,宇 宙一太虚。”此中多要妙,其如知者希!

其实,《德道经》从表面上看是一本“内圣外王”的书,实质上它的真正涵义是无字天书,不若有为,不落无着,不存贡想,无泥虚文,无祭祀,无祷祝,其妙乃以吾神合彼神,吾灵合彼灵,通于神灵,合于大道。“无私无我”是其灵魂,虚实妙用是其拐杖,所言所行,非动于智慧,而又浑然无痕,无不合于天地人伦,无为而无不为矣!” 李道长这番话把司马徽带到了一个从未所有的高度,让他醍醐灌顶,顿时恍如两人。从此,师徒结成莫逆之教。后来,司马徽介绍自己的学生诸葛亮、庞统、徐庶给师父,请师父好好指点,这三人经过李道长的加持,成了蜀汉刘备的得力人才,可谓功不可没。

刘备途经南漳,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自称是山野闲人,不堪世用,谢绝邀请,后司马徽推荐徐庶去找刘备,刘备知徐庶乃一奇才,认其为军师,后又经徐庶推荐,刘备落难路经水镜庄,司马徽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庞统两人,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方知卧龙诸葛,于是才引出了“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相关文章

  • 聚仙观李好道和徐庶(元直)的故事
  • 聚仙观李好道和徐庶(元直)的故事 聚仙观道长李好道和徐庶(元直)的故事更加波澜起伏,精彩纷呈.徐庶虽然开始时接受李好道的点化不多,但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很得李好道道长的好评.后来,李道长又有法术"金蝉脱壳"之术,把徐庶 ...查看


  • (2)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徒弟有哪些?
  • 水镜先生与他的三个徒弟 众所周知,水镜先生门下有三个名徒--孔明.庞统和徐庶.在他们师徒之间有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小时候看小人书时发现的,到现在还记忆犹新.故事也许是后人杜撰的,但那种明畅生动的故事风格很好. 这日,水镜先生把众弟子都叫到堂 ...查看


  • 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 名人勤奋学习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 ...查看


  • 书香襄阳初赛题
  • 一.填空题 1.诸葛亮,字孔明.是我国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家和____家. 2.东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便带着弟弟____来到襄阳城西20余的____,开始了躬耕垄亩.励志学习.广交士林的生活. 3.诸葛亮在隆中生活 ...查看


  • 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计好的还是还是真的是巧合
  • 刘备三顾茅庐是诸葛亮设计好的还是还是真的是巧合? 三顾茅庐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典故也是一个经常引用的一个褒义词.他的含义是夸一个人真诚,为了达成一件事情或者聘请一位有才能的人而做了很多的努力,不辞辛苦,诚意很大.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刘备 ...查看


  • 诸葛亮勤奋好学的故事
  • 诸葛亮勤奋好学的故事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 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 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 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查看


  •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与答案
  • <三国演义>训练题 1..<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_ 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2.纶巾 ...查看


  • 古代励志故事
  •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查看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诸葛亮巧答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整合情境教学课例测评模块:诸葛亮巧答老师 宜昌市隆中路小学 涂自清 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测评模块框架设计表 日 整合情境教学单元模块 ■目标能力: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