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结合诗歌鉴赏的相关方法和本诗的特点,遵循我校“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的教学原则,从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相关诗歌开始,通过反复的诵读获得诵读的快感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进而探究诗歌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以期对学生自身的精神有一个提升。

师:各位同学,我们刚刚在必修五课本中学习了《蜀道难》,有谁能给大家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一生背)

师:为什么喜欢几句?

生:感觉特别的雄浑,很豪迈,很奔放,背起来很爽。

师:不错,李白的诗歌具有这样的特点。那这种豪迈和奔放源自什么呢? 生:他心中的不平之气。

生:还有他本身的气质。

师:什么气质?

生:它本身就是个浪漫洒脱、狂放不羁的人。

师:你说的不错,还知道一些他的小故事吗?

生:他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还让杨贵妃为他捧砚。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而且看出来李白真是狂放得可以,这待遇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们乐意这样去相信,因为我们觉得李白性格如此。

那还知道关于李白的什么事呢?

生:爱喝酒!

师: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生笑)一起来读一读他写的有关饮酒的诗篇吧。(ppt显示出,教师领起)

生:(齐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师:怎么样,有人说李白的身份之一就是酒鬼,不为过吧?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ppt显示)

可以看出,不同于酒鬼的是,李白喝酒喝出了气度,喝出佳作纷至沓来。所

以有人这样评价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ppt显示)

我们所熟知的当代诗人余光中也这样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板书最后两句,竖排)

好,一个天生狂放的诗人,在喝醉了酒之后,会写出什么样的诗篇呢?

生:更豪迈更狂放的。

师:那就让我们验证一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将进酒》,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PPT显示: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的独有韵味。)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浅味。要求大家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好,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诵,教师板书题目、作者)

师: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没有?

生:(齐)证实了。

师:还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弄不明白的意思?

生:“何为言少钱”中的“为”读几声?

师:大家说呢?

生:四声,“何为”就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没有?

没有了,那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朗读一下。将进酒,李白,开始!

(师领起,生齐读)

师: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快了。

师:对啊,我们说诗歌要吟诵,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况且,我们说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生:(齐)喝酒时写的。

师:那么诗歌就会散发出点儿什么味儿?

生:(齐)酒味儿。

师:所以你吟诵的时候,又要带上点儿——

生:醉意!

师:不错。那么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我们细细地来品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我先找同学来读前四句。XX同学,你来试试好吗?

(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师:同位来评价一下。

生:节奏感不错,声音也挺浑厚,但感觉有点太正了。

师:什么叫“太正”?

生:就是感觉有语气太平了一点。

师:你为什么觉得不能太平呢?

生:因为他写的是黄河。

师:对,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奔腾,澎湃的样子。

师:很好。大家见过黄河没有?(大部分同学回答没有)我们来看看黄河是什么样的。(ppt显示黄河照片)怎么样,想想站在黄河边上的感觉,耳边的轰鸣,脚下的震动,扑面的水汽„„找到奔放的感觉了吗?(生会意)

而且这两句诗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说黄河是天上来,而且还说头发一天就全白了。

师:很不错,那XX同学,带着对这两句诗的新感觉,能不能挑战自己,再读一下?

(生再读)

师:好多了,请坐。还有没有愿意为大家朗诵的?

(多生主动举手朗诵)

师:越来越好了。同学们看这两句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齐)悲!

师:找得很准确!(板书:悲)那我有个问题了,老朋友好久不见,此番欢聚,正当把酒言欢,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两句?他悲的什么呢?

生:人生苦短。

师:怎么知道的?

生:他用黄河水的流逝来写时光的流逝。

师,用水来写时光的诗句很多了,我们早就背过“逝者如斯夫”,苏轼也写过“大江东去——”

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三国演义》主题歌第一句也唱到:“滚滚——”

生: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觉得李白用黄河写时光飞逝,和这几句比起来怎么样?

生:时光流逝得更快,心里也更痛。

师:这也恰好和下句“朝如青丝暮成雪”相对应。

除了人生苦短,还悲什么吗?

生:仕途不得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一直求官而不得嘛,到了这个年岁,自然很有感慨。

师:能不能从始终找到你的依据?看看下边几句有没有?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这不是很乐观很自信的话吗?

生:但是说“必有用”其实也就是现在“没人用”。

师:很好!体会到了。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丹丘生向李白拜了拜,说:“太白兄,许久不见,您已经生出华发了啊„„” 李白怎么样,什么动作?还喝不喝——

生:不喝了,先放下酒杯,然后站起来。(老师按其说的表演)

师:再走到哪里?

生:到窗户口,向外远望。

师:哦,好像能眺望到黄河,脑子里会想到什么?

生:这些年在仕途上的不顺。

师:不错,然后心中感慨万千,一口呼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师范读,重点把握“天上来”、“不复回”、“悲白发”、“暮成雪”)(生鼓掌)

好,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一起来读这几句。

(生齐读)

师:很不错了。我们知道文人写悲写愁的诗句很多,比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豪放派的辛弃疾也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生:(齐)可怜白发生!

师:觉得李白的悲和他们比起来怎么样?

生:更大气,更澎湃。

师:不错,李白是悲也要悲得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这就是巨人的感伤。 另外,这悲的时间长不长?

生:(齐)不长!

师:哪看出来?(生:接着就“人生得意须尽欢”了)嗯,马上就转过来了。

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六句。XX,你来试一下。

(生读,调子比较低沉)

师:这是李白吗?(生:(齐)不是)哦,好像有点太消沉了,李白还没喝到不能说话呢,对吧?谁再来试一下?

(一女生读,同学普遍表示认同)

师:看来大家对你比较认同,那你说说你怎样把握诗的感情的呢?

生:前两句是大悲之后的突转,“须尽欢”要语气肯定一些,接下来的一句情感就转入洒脱;中间两句虽然有一点忧郁,但总体上还是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调子就要高一些;最后两句,就彻底进入了聚会饮酒的欢乐,放下了一切的不快,“三百杯”就要非常的洒脱,而且略带醉意。

师:把握得非常到位。那这几句的感情基调就是——

生:(齐)欢,乐。

(教师板书:乐)

师:文人聚会,不仅要饮酒,而且喝得高兴了还要——

生:(齐)唱歌。

师:对,我们在《赤壁赋》中学过,“于是饮酒乐甚——”

生:(齐)扣舷而歌之。

师:且看李白如何歌,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几句,读到“侧耳听”。

(XX同学读,语气稍显平淡)

师:XX,你看刚才已经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了,喝得怎么样了?

生:有点醉了。

师:哦,有点醉了,那你看看你刚才读的是不是有点太清醒了?能不能再来一遍? (XX再读,有所提高,但还不是十分到位)

师:好,有进步。我们再来想一想这时候李白是什么动作。XX,你能不能设想一下?

生:李白站起来。(师:走到哪里?)走到岑夫子面前。(师:什么动作?)拍拍他的肩,念叨“岑夫子——”(师:接着呢?)再到丹丘生面前,再拍拍他„„(师:还能拍吗,那只手好像还没放下酒杯呢。)那就和丹丘生碰一下杯。(师:这倒不错,怎么个碰法?是轻轻一碰——)很夸张的一碰,说“丹丘生——”(师:嗯,这时候脚步是怎样的?)有点踉跄。

师:很好,就这个状态。然后“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教师范读,加动作,比如“侧耳听”,作醉意状,拉长声音)

(生笑,表示认同)

师:觉得李白是不是就是这个状态了?(生表示认同)好,那我们再听听他歌了些什么。XX,你来读读这六句。

(XX同学读,语气把握较好,同学很认同)

师:嗯,读得相当不错,那你说说你怎样把握的情感。

生:他现在喝醉了。(师:这个没问题。)然后,就感觉借着酒力,有点很豪迈的感觉。(师:也不错,还有吗?)还有点忧愁。(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仕

途不顺嘛,这时候想起来了„„(XX有点不能自圆其说)

师:好,XX,你看看,“钟鼓馔玉”是什么啊?(生:荣华富贵,仕途通达。)李白想不想要啊?(生:想要。)“古来圣贤”中的“圣贤”他想不想做啊?(生:想做)但他现在说,这些我都不想要,我就想一醉方休,什么感觉啊?(教师继续引导)有个东西你很想得到,但你得不到,你说,我还不屑要呢!什么情感啊? 生:(七嘴八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怒了„„很生气„„

师:不错,我们可以归纳为“激愤”如何?

(生赞同,教师板书:愤)

生: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是圣贤之人往往是坚定执着但却仕途不顺的,才华往往得不到施展,抱负也就不能得以实现,自然寂寞,比如孔子、陶渊明、杜甫,后来的苏轼也是。而这些人一旦在这时失意,就借酒消愁,反而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彪炳史册。

师:大家认同不认同?(生普遍表示认同)不错,李白也是这样对吧?既为圣贤,包括他自己抒发了不平之气,也为自己找了个痛快喝酒的理由。

觉得他这时候喝得怎么样了?

生:喝大了。

师:喝大了,作为好朋友应该怎么办?

生:劝他别再喝了。

师:怎么劝?

生:没钱了„„

师:直接说没钱吗?你看,好朋友说他喝高了,不能再喝了,他说,有美酒怎么能不喝呢?怎么说?(生:没酒了。)没酒出去再买啊?(生:没钱了)没钱了李白认不认啊?(生:不认。)不认该怎么读?XX,你来试一试。

(生读,有醉意,挺投入,但过于低沉)

师:情感投入的不错,但好像有点太消沉了吧,糊涂了,喝得舌头都不能打弯了„„(生笑)

大家看看这个时候李白又是怎么个样子了?

(师继续引导)李白到人家家喝酒,喝了十二分醉了,还要再喝,没酒了让人去买,人家说没钱还让人家吧家里的宝马车卖了换酒„„(生笑)什么形象啊?一个字——

生:狂!

师:很好!(板书:狂)那你看看应该怎样读?能不能超越自己?

(生重读,有提升,但最后一句还有点放不开)

前边读得很好,就最后一句还稍微有点没放开。大家看最后一句应该突出那

几个字啊?

生:(齐)万古愁。

师,万古愁是什么?

生:绵绵不尽的愁。

师:那应该来怎样读这句?还有没有同学能更好地把握?

(又一女生读,感情很投入,但距狂的状态还有差距)

师:很不错了,还是最后一句,稍微保守了一点。大家想想,李白已经醉了,狂了,他现在要把一腔的愤、一腔的愁都借助酒劲呼出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师范读,重点把握“万古愁”,加动作)

(生鼓掌)

是不是这样会更爽?

(生表示认同)

好,那我们一起读这几句,把情感投入进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开始!

(生齐读,放开来了)

怎么样,爽了吧?

(生会心微笑)

师:好,我们现在把全诗一起朗读一下。将进酒,李白,开始!

(生齐读,感情比较投入了)

师:很不错了,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得意者十有八九,而李白将这种愁淋漓尽致地呼出,得到了千百年不得意者的认同,所以成为了千古名篇。

不过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李白仕途不顺,抱负不得以施展,就时常纵酒放歌,借酒消愁,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就连杜甫都曾经写诗委婉地规劝李白不能这样消极,那你认为李白消极吗?(ppt显示:深味:李白面对人生失意,纵酒放歌,消极吗?能不能结合本诗并联系他的生平和其他诗篇来谈一谈?)

(生一时间不能马上答出来)

稍微有点困难?那就集中四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先交流一下。

(生四人小组交流,3分钟左右)

师:可以了吗,谁来说说?

生1:我觉得李白不消极。因为他在前四句写了悲之后,马上就转入了得意,而且在仕途如此不顺、才能无法施展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带着一点对现实的无奈,但仍然表现了他的积极乐观,信心满满。

师:哦,也就是虽然现在不得志,但有朝一日我肯定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好,还有吗?

生1:后边几句也可以看出来。他说“钟鼓馔玉”他不想要,“古来圣贤”他不想做,但实际上他能念叨这个就说明他对这个还是念念不忘的,还是想努力争取的。

师:喝醉了酒的尽欢之时,仍耿耿于怀,恰恰是心中放不下这个。你的解读也挺特别的,但是有道理。其他同学呢?

生2:我也觉得不消极。因为从他的身世来讲,他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喝酒并不是因为很失意,很悲戚,像李清照那般“人比黄花瘦”,而是很豪爽很奔放,喝酒发泄一下不满,但并不沉溺其中,要不他就写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师:你是说李白首先具有这个喝酒的基因,喝酒对他来讲时间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且喝完酒根本就不会消沉,该干嘛还会去干嘛。好,还有其他的吗?

生3:李白不消极。他虽然一直求官不得,甚至还入过狱,被流放过,但还是能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这样的诗句。

师:“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什么时候写的?(生:遇赦回来时)读起来,能感觉到仿佛一切的坎坷艰难都像万重山一样,我已经过去了,前方仍是一片希望。 生4:我觉得刚才讲的“悲、乐、愤、狂”的“乐”和“愤”之间也要加一个“狂”,因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必”字可以看出来,整个的感情就是由悲转乐转狂,再转愤转狂,体现了诗歌整个的基调是激昂的,也看出来他不是消极的。 师:也就是说虽然整首诗的感情都是由“愁”引发的,但这个“愁”本身就不消极,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昂扬的。

„„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从诗歌本身和李白的生平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结论一致,李白是不消极的。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就拿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来说:安史之乱爆发后,54岁的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大军,希望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扭转乾坤尽上自己的力量;后来获罪在流放的途中,57岁的他仍写诗倔强地回忆自己当年在长安的潇洒不羁;当他遇赦之后,他又写下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这时他已经59岁了,但仍然能感觉到他的意气风发;归乡途中,61岁的李白还想要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可惜因病未能成行;第二年,62岁的李白在去世前写下了《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ppt显示《临终歌》)

这是他最后的一首诗,但我们仍然能看到他因报复不能得以施展而留下的深深遗憾,他对自己精神能千秋万代地流传的极度自信,他甚至把自己与孔子相提并论。他何时曾真正地消极过,因为他曾经梦想过,他的追求就不曾停顿,所以它能把忧伤藏进心灵的缝隙,而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即使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

他也期望能把一切从头来过。这才是我们所熟悉的李白,一个永远乐观自信的李白,永远奋发进取的李白,永不言弃的李白,Never give up,对不对?(生笑)

所以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各位同学,你们在作文和周记中经常写道来到高中后的种种不顺心,种种压力让你不堪重负,种种打击让你茫然失措,但你回过头来想想,那些真的是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吗?面对李白的愁,你好意思念念不忘你的艰难吗?我特别欣赏一位同学写的:经历了每个泪眼模糊独自疗伤的黑夜,我依然坚定前行。你要知道,当太阳出现在地平线,又会是新的一天。

今天,我们尝试着来品味李白的情感,尝试着轻轻走近他伟大的灵魂,但最重要的是,请想一想自己应当做什么,怎样做。

好,那就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再把这首诗朗诵一遍,请起立,可以加上动作,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生起立,朗诵,很投入)

师:好,那课下将学案的“课后回味”部分完成。

下课!

教学反思:

首先要感谢周老师给我这一次上课的机会。本节课周老师原本要求我按照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桓台一中耿文超老师的思路来讲,展示一下省一等奖的课堂构建,但允许对他的课的瑕疵之处有改进。

我仔细地回顾了耿老师的课,觉得他的大框架——浅味、品味、深味是很好的,符合选修课的能力目标,但后两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却有可调整之处。具体来说,品味环节的问题是“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学生在探讨时容易将情感(如悲伤、无奈等)和思想(如消极等)放在一起,其实这是两个层次,所以不好收拢,显得有点乱。深味环节是出示《南陵别儿童入京》和《行路难》,要求和《将进酒》一起来比较诗人饮酒态度的变化和感情表达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深味反觉有点浅。

所以我将品味的问题改为“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将深味的问题改为“李白面对人生失意,纵酒放歌,消极吗?能不能结合本诗并联系他的生平和其他诗篇来谈一谈?”。这样品味更注重了朗诵,强调通过读来感,读出不同的情感。深味则不会一下子就说明白,必须结合课前预习的任务——记录你熟悉的李白的诗歌和他的生平来共同探讨,更符合选修课对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的要求。

后来上课的实践证明这样调整是有效的,学生喜欢读李白这种豪放的诗,我

们的课堂也需要给同学们展示他们朗诵才华的机会。学生们很好地展示了他们的风采,感谢他们。深味的问题则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并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一起让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但还是有一点遗憾,比如课堂的气氛有时还不能与诗歌的情感很好地融为一体,朗诵的点评指导主要由教师完成,还应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机会。

新课标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简要说明:

结合诗歌鉴赏的相关方法和本诗的特点,遵循我校“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的教学原则,从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相关诗歌开始,通过反复的诵读获得诵读的快感并把握诗歌的情感,进而探究诗歌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以期对学生自身的精神有一个提升。

师:各位同学,我们刚刚在必修五课本中学习了《蜀道难》,有谁能给大家背一背你喜欢的句子?

(一生背)

师:为什么喜欢几句?

生:感觉特别的雄浑,很豪迈,很奔放,背起来很爽。

师:不错,李白的诗歌具有这样的特点。那这种豪迈和奔放源自什么呢? 生:他心中的不平之气。

生:还有他本身的气质。

师:什么气质?

生:它本身就是个浪漫洒脱、狂放不羁的人。

师:你说的不错,还知道一些他的小故事吗?

生:他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还让杨贵妃为他捧砚。

师:你知道的真不少,而且看出来李白真是狂放得可以,这待遇不是一般人所能享受的。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我们乐意这样去相信,因为我们觉得李白性格如此。

那还知道关于李白的什么事呢?

生:爱喝酒!

师:这个地球人都知道。(生笑)一起来读一读他写的有关饮酒的诗篇吧。(ppt显示出,教师领起)

生:(齐读)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师:怎么样,有人说李白的身份之一就是酒鬼,不为过吧?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这样写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ppt显示)

可以看出,不同于酒鬼的是,李白喝酒喝出了气度,喝出佳作纷至沓来。所

以有人这样评价李白: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ppt显示)

我们所熟知的当代诗人余光中也这样说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板书最后两句,竖排)

好,一个天生狂放的诗人,在喝醉了酒之后,会写出什么样的诗篇呢?

生:更豪迈更狂放的。

师:那就让我们验证一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将进酒》,我们一起看一下我们本节课的目标。(PPT显示:1.反复诵读,品鉴特色,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分析比较,领略诗歌的独有韵味。)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浅味。要求大家读准字音、读通诗意、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好,下面请同学们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生自由朗诵,教师板书题目、作者)

师:证实了我们的猜测没有?

生:(齐)证实了。

师:还有没有读不准的字音,弄不明白的意思?

生:“何为言少钱”中的“为”读几声?

师:大家说呢?

生:四声,“何为”就是“为什么”的意思。

师:不错,还有没有?

没有了,那我们一起来把整首诗朗读一下。将进酒,李白,开始!

(师领起,生齐读)

师:觉得读得怎么样?

生:有点快了。

师:对啊,我们说诗歌要吟诵,要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况且,我们说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

生:(齐)喝酒时写的。

师:那么诗歌就会散发出点儿什么味儿?

生:(齐)酒味儿。

师:所以你吟诵的时候,又要带上点儿——

生:醉意!

师:不错。那么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品味。我们细细地来品读体会诗歌的情感。我先找同学来读前四句。XX同学,你来试试好吗?

(生读:“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

师:同位来评价一下。

生:节奏感不错,声音也挺浑厚,但感觉有点太正了。

师:什么叫“太正”?

生:就是感觉有语气太平了一点。

师:你为什么觉得不能太平呢?

生:因为他写的是黄河。

师:对,黄河是什么样的?

生:奔腾,澎湃的样子。

师:很好。大家见过黄河没有?(大部分同学回答没有)我们来看看黄河是什么样的。(ppt显示黄河照片)怎么样,想想站在黄河边上的感觉,耳边的轰鸣,脚下的震动,扑面的水汽„„找到奔放的感觉了吗?(生会意)

而且这两句诗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夸张,说黄河是天上来,而且还说头发一天就全白了。

师:很不错,那XX同学,带着对这两句诗的新感觉,能不能挑战自己,再读一下?

(生再读)

师:好多了,请坐。还有没有愿意为大家朗诵的?

(多生主动举手朗诵)

师:越来越好了。同学们看这两句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生:(齐)悲!

师:找得很准确!(板书:悲)那我有个问题了,老朋友好久不见,此番欢聚,正当把酒言欢,怎么一下子来了这么两句?他悲的什么呢?

生:人生苦短。

师:怎么知道的?

生:他用黄河水的流逝来写时光的流逝。

师,用水来写时光的诗句很多了,我们早就背过“逝者如斯夫”,苏轼也写过“大江东去——”

生: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师:《三国演义》主题歌第一句也唱到:“滚滚——”

生: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师:觉得李白用黄河写时光飞逝,和这几句比起来怎么样?

生:时光流逝得更快,心里也更痛。

师:这也恰好和下句“朝如青丝暮成雪”相对应。

除了人生苦短,还悲什么吗?

生:仕途不得志。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他一直求官而不得嘛,到了这个年岁,自然很有感慨。

师:能不能从始终找到你的依据?看看下边几句有没有?

生:天生我材必有用。

师:这不是很乐观很自信的话吗?

生:但是说“必有用”其实也就是现在“没人用”。

师:很好!体会到了。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

丹丘生向李白拜了拜,说:“太白兄,许久不见,您已经生出华发了啊„„” 李白怎么样,什么动作?还喝不喝——

生:不喝了,先放下酒杯,然后站起来。(老师按其说的表演)

师:再走到哪里?

生:到窗户口,向外远望。

师:哦,好像能眺望到黄河,脑子里会想到什么?

生:这些年在仕途上的不顺。

师:不错,然后心中感慨万千,一口呼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师范读,重点把握“天上来”、“不复回”、“悲白发”、“暮成雪”)(生鼓掌)

好,我们带着对诗的理解,一起来读这几句。

(生齐读)

师:很不错了。我们知道文人写悲写愁的诗句很多,比如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李清照的“凄凄惨惨戚戚”,豪放派的辛弃疾也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生:(齐)可怜白发生!

师:觉得李白的悲和他们比起来怎么样?

生:更大气,更澎湃。

师:不错,李白是悲也要悲得轰轰烈烈,气壮山河。这就是巨人的感伤。 另外,这悲的时间长不长?

生:(齐)不长!

师:哪看出来?(生:接着就“人生得意须尽欢”了)嗯,马上就转过来了。

好,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六句。XX,你来试一下。

(生读,调子比较低沉)

师:这是李白吗?(生:(齐)不是)哦,好像有点太消沉了,李白还没喝到不能说话呢,对吧?谁再来试一下?

(一女生读,同学普遍表示认同)

师:看来大家对你比较认同,那你说说你怎样把握诗的感情的呢?

生:前两句是大悲之后的突转,“须尽欢”要语气肯定一些,接下来的一句情感就转入洒脱;中间两句虽然有一点忧郁,但总体上还是乐观自信,昂扬向上的,调子就要高一些;最后两句,就彻底进入了聚会饮酒的欢乐,放下了一切的不快,“三百杯”就要非常的洒脱,而且略带醉意。

师:把握得非常到位。那这几句的感情基调就是——

生:(齐)欢,乐。

(教师板书:乐)

师:文人聚会,不仅要饮酒,而且喝得高兴了还要——

生:(齐)唱歌。

师:对,我们在《赤壁赋》中学过,“于是饮酒乐甚——”

生:(齐)扣舷而歌之。

师:且看李白如何歌,请一位同学读读这几句,读到“侧耳听”。

(XX同学读,语气稍显平淡)

师:XX,你看刚才已经是“会须一饮三百杯”了,喝得怎么样了?

生:有点醉了。

师:哦,有点醉了,那你看看你刚才读的是不是有点太清醒了?能不能再来一遍? (XX再读,有所提高,但还不是十分到位)

师:好,有进步。我们再来想一想这时候李白是什么动作。XX,你能不能设想一下?

生:李白站起来。(师:走到哪里?)走到岑夫子面前。(师:什么动作?)拍拍他的肩,念叨“岑夫子——”(师:接着呢?)再到丹丘生面前,再拍拍他„„(师:还能拍吗,那只手好像还没放下酒杯呢。)那就和丹丘生碰一下杯。(师:这倒不错,怎么个碰法?是轻轻一碰——)很夸张的一碰,说“丹丘生——”(师:嗯,这时候脚步是怎样的?)有点踉跄。

师:很好,就这个状态。然后“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教师范读,加动作,比如“侧耳听”,作醉意状,拉长声音)

(生笑,表示认同)

师:觉得李白是不是就是这个状态了?(生表示认同)好,那我们再听听他歌了些什么。XX,你来读读这六句。

(XX同学读,语气把握较好,同学很认同)

师:嗯,读得相当不错,那你说说你怎样把握的情感。

生:他现在喝醉了。(师:这个没问题。)然后,就感觉借着酒力,有点很豪迈的感觉。(师:也不错,还有吗?)还有点忧愁。(师: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仕

途不顺嘛,这时候想起来了„„(XX有点不能自圆其说)

师:好,XX,你看看,“钟鼓馔玉”是什么啊?(生:荣华富贵,仕途通达。)李白想不想要啊?(生:想要。)“古来圣贤”中的“圣贤”他想不想做啊?(生:想做)但他现在说,这些我都不想要,我就想一醉方休,什么感觉啊?(教师继续引导)有个东西你很想得到,但你得不到,你说,我还不屑要呢!什么情感啊? 生:(七嘴八舌)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怒了„„很生气„„

师:不错,我们可以归纳为“激愤”如何?

(生赞同,教师板书:愤)

生: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就是圣贤之人往往是坚定执着但却仕途不顺的,才华往往得不到施展,抱负也就不能得以实现,自然寂寞,比如孔子、陶渊明、杜甫,后来的苏轼也是。而这些人一旦在这时失意,就借酒消愁,反而创作出不朽的诗篇,彪炳史册。

师:大家认同不认同?(生普遍表示认同)不错,李白也是这样对吧?既为圣贤,包括他自己抒发了不平之气,也为自己找了个痛快喝酒的理由。

觉得他这时候喝得怎么样了?

生:喝大了。

师:喝大了,作为好朋友应该怎么办?

生:劝他别再喝了。

师:怎么劝?

生:没钱了„„

师:直接说没钱吗?你看,好朋友说他喝高了,不能再喝了,他说,有美酒怎么能不喝呢?怎么说?(生:没酒了。)没酒出去再买啊?(生:没钱了)没钱了李白认不认啊?(生:不认。)不认该怎么读?XX,你来试一试。

(生读,有醉意,挺投入,但过于低沉)

师:情感投入的不错,但好像有点太消沉了吧,糊涂了,喝得舌头都不能打弯了„„(生笑)

大家看看这个时候李白又是怎么个样子了?

(师继续引导)李白到人家家喝酒,喝了十二分醉了,还要再喝,没酒了让人去买,人家说没钱还让人家吧家里的宝马车卖了换酒„„(生笑)什么形象啊?一个字——

生:狂!

师:很好!(板书:狂)那你看看应该怎样读?能不能超越自己?

(生重读,有提升,但最后一句还有点放不开)

前边读得很好,就最后一句还稍微有点没放开。大家看最后一句应该突出那

几个字啊?

生:(齐)万古愁。

师,万古愁是什么?

生:绵绵不尽的愁。

师:那应该来怎样读这句?还有没有同学能更好地把握?

(又一女生读,感情很投入,但距狂的状态还有差距)

师:很不错了,还是最后一句,稍微保守了一点。大家想想,李白已经醉了,狂了,他现在要把一腔的愤、一腔的愁都借助酒劲呼出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师范读,重点把握“万古愁”,加动作)

(生鼓掌)

是不是这样会更爽?

(生表示认同)

好,那我们一起读这几句,把情感投入进来,主人何为言少钱,开始!

(生齐读,放开来了)

怎么样,爽了吧?

(生会心微笑)

师:好,我们现在把全诗一起朗读一下。将进酒,李白,开始!

(生齐读,感情比较投入了)

师:很不错了,我们都知道,人生不得意者十有八九,而李白将这种愁淋漓尽致地呼出,得到了千百年不得意者的认同,所以成为了千古名篇。

不过在这里有一个问题,李白仕途不顺,抱负不得以施展,就时常纵酒放歌,借酒消愁,忘却世间的一切烦恼,就连杜甫都曾经写诗委婉地规劝李白不能这样消极,那你认为李白消极吗?(ppt显示:深味:李白面对人生失意,纵酒放歌,消极吗?能不能结合本诗并联系他的生平和其他诗篇来谈一谈?)

(生一时间不能马上答出来)

稍微有点困难?那就集中四个人的知识和智慧,先交流一下。

(生四人小组交流,3分钟左右)

师:可以了吗,谁来说说?

生1:我觉得李白不消极。因为他在前四句写了悲之后,马上就转入了得意,而且在仕途如此不顺、才能无法施展的情况下还能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带着一点对现实的无奈,但仍然表现了他的积极乐观,信心满满。

师:哦,也就是虽然现在不得志,但有朝一日我肯定会“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好,还有吗?

生1:后边几句也可以看出来。他说“钟鼓馔玉”他不想要,“古来圣贤”他不想做,但实际上他能念叨这个就说明他对这个还是念念不忘的,还是想努力争取的。

师:喝醉了酒的尽欢之时,仍耿耿于怀,恰恰是心中放不下这个。你的解读也挺特别的,但是有道理。其他同学呢?

生2:我也觉得不消极。因为从他的身世来讲,他有少数民族的血统,他喝酒并不是因为很失意,很悲戚,像李清照那般“人比黄花瘦”,而是很豪爽很奔放,喝酒发泄一下不满,但并不沉溺其中,要不他就写不出“天生我材必有用”了。 师:你是说李白首先具有这个喝酒的基因,喝酒对他来讲时间稀松平常的事情,而且喝完酒根本就不会消沉,该干嘛还会去干嘛。好,还有其他的吗?

生3:李白不消极。他虽然一直求官不得,甚至还入过狱,被流放过,但还是能写下“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这样的诗句。

师:“轻舟已过万重山”是什么时候写的?(生:遇赦回来时)读起来,能感觉到仿佛一切的坎坷艰难都像万重山一样,我已经过去了,前方仍是一片希望。 生4:我觉得刚才讲的“悲、乐、愤、狂”的“乐”和“愤”之间也要加一个“狂”,因为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必”字可以看出来,整个的感情就是由悲转乐转狂,再转愤转狂,体现了诗歌整个的基调是激昂的,也看出来他不是消极的。 师:也就是说虽然整首诗的感情都是由“愁”引发的,但这个“愁”本身就不消极,表现出来的感觉也是昂扬的。

„„

师:好,刚才几位同学从诗歌本身和李白的生平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结论一致,李白是不消极的。

事实的确如此,我们就拿他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来说:安史之乱爆发后,54岁的李白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大军,希望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扭转乾坤尽上自己的力量;后来获罪在流放的途中,57岁的他仍写诗倔强地回忆自己当年在长安的潇洒不羁;当他遇赦之后,他又写下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这时他已经59岁了,但仍然能感觉到他的意气风发;归乡途中,61岁的李白还想要参加李光弼的平叛大军,可惜因病未能成行;第二年,62岁的李白在去世前写下了《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ppt显示《临终歌》)

这是他最后的一首诗,但我们仍然能看到他因报复不能得以施展而留下的深深遗憾,他对自己精神能千秋万代地流传的极度自信,他甚至把自己与孔子相提并论。他何时曾真正地消极过,因为他曾经梦想过,他的追求就不曾停顿,所以它能把忧伤藏进心灵的缝隙,而把梦想写在蓝天草原,即使明知辉煌过后是暗淡,

他也期望能把一切从头来过。这才是我们所熟悉的李白,一个永远乐观自信的李白,永远奋发进取的李白,永不言弃的李白,Never give up,对不对?(生笑)

所以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伟大的灵魂,各位同学,你们在作文和周记中经常写道来到高中后的种种不顺心,种种压力让你不堪重负,种种打击让你茫然失措,但你回过头来想想,那些真的是什么迈不过去的坎儿吗?面对李白的愁,你好意思念念不忘你的艰难吗?我特别欣赏一位同学写的:经历了每个泪眼模糊独自疗伤的黑夜,我依然坚定前行。你要知道,当太阳出现在地平线,又会是新的一天。

今天,我们尝试着来品味李白的情感,尝试着轻轻走近他伟大的灵魂,但最重要的是,请想一想自己应当做什么,怎样做。

好,那就让我们带着对李白的理解,带着自己的情感,一起再把这首诗朗诵一遍,请起立,可以加上动作,把自己的体会表现出来。

(生起立,朗诵,很投入)

师:好,那课下将学案的“课后回味”部分完成。

下课!

教学反思:

首先要感谢周老师给我这一次上课的机会。本节课周老师原本要求我按照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等奖第一名桓台一中耿文超老师的思路来讲,展示一下省一等奖的课堂构建,但允许对他的课的瑕疵之处有改进。

我仔细地回顾了耿老师的课,觉得他的大框架——浅味、品味、深味是很好的,符合选修课的能力目标,但后两个环节的问题设计在课堂实践中却有可调整之处。具体来说,品味环节的问题是“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李白?”,学生在探讨时容易将情感(如悲伤、无奈等)和思想(如消极等)放在一起,其实这是两个层次,所以不好收拢,显得有点乱。深味环节是出示《南陵别儿童入京》和《行路难》,要求和《将进酒》一起来比较诗人饮酒态度的变化和感情表达的不同。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深味反觉有点浅。

所以我将品味的问题改为“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情感”,将深味的问题改为“李白面对人生失意,纵酒放歌,消极吗?能不能结合本诗并联系他的生平和其他诗篇来谈一谈?”。这样品味更注重了朗诵,强调通过读来感,读出不同的情感。深味则不会一下子就说明白,必须结合课前预习的任务——记录你熟悉的李白的诗歌和他的生平来共同探讨,更符合选修课对知识拓展、能力提升的要求。

后来上课的实践证明这样调整是有效的,学生喜欢读李白这种豪放的诗,我

们的课堂也需要给同学们展示他们朗诵才华的机会。学生们很好地展示了他们的风采,感谢他们。深味的问题则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并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一起让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学习目标。

但还是有一点遗憾,比如课堂的气氛有时还不能与诗歌的情感很好地融为一体,朗诵的点评指导主要由教师完成,还应给学生更多的自我提升的机会。


相关文章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中学语文名师课堂实录集锦知缘斋主人 名师课堂实录集锦 志明编选教学资料交流学习欢迎 blog.sina..cn/lzm0518 李镇西系列 李镇西:<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实录 李镇西课堂实录--&l ...查看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艺术--以辽宁省张宏强老师教学实录为例
  • 2014年第11期 教材教法 Teaching methods [课外语文编辑部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性艺术 --以辽宁省张宏强老师教学实录为例 李意萍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辽宁 沈阳 ...查看


  • 三个儿子评课稿
  • 感谢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提供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让我有幸观看了这位老师的<三个儿子>的教学实录,让我感受颇深,现将拙见整理概述如下: 一.教师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体验伴随着学习 ...查看


  • _列夫_托尔斯泰_教学实录[1]
  • 本栏邮箱:[email protected] ·案例· <列夫·托尔斯泰>教学实录 □ 吉林省实验中学 侯 雪 个人简介 侯雪,女,吉林省实验中学教师.2005年7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二届语文新课程教学观摩暨问题对策研讨会 ...查看


  • Wyibpa小学教育语文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 生命中,不断地有人离开或进入.于是,看见的,看不见的:记住的,遗忘了.生命中,不断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见的,看见了:遗忘的,记住了.然而,看不见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记住的,是不是永远不会消失? A优势:网站平台可以深度本土化.运营 ...查看


  •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
  •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活着 --<归园田居>精彩教学片段 导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作到二者并重.我们认为对人文的尊重,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学生 ...查看


  • [归园田居]教学实录 1
  • 归园田居课堂教学精彩实录 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活着 --<归园田居>精彩教学片段 导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应该作到二者并重.我们认为对人文的尊重,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对学生 ...查看


  • 读薛法根老师课堂实录的体会
  • 观薛法根老师<黄果树瀑布>课堂实录有感 一直以来,传统教学难以摆脱由教师充当知识的"权威"者,让学生较被动地"吸收"知识这一状况.这也促使在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创新方法的实践研究探索中如何让教 ...查看


  • [春晓]教学实录及反思
  • [教学设想]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从这一定性阐释中可以看出,语文课程标准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特别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