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文化空间阐释

   [摘要]节日由一系列活动和仪式构成,仪式和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维吾尔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喀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维吾尔文化的标志性城市。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活动和仪式举行的主要文化空间,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对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文化空间――巴扎、墓地、清真寺和家庭作一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古尔邦节;喀什维吾尔族;文化空间;节日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52-02

   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中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喀什噶尔三角洲中上部,与四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 、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由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截至2005年,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31个民族。维吾尔族是喀什市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喀什不仅是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的第一个地域,还是历史上维吾尔族地方政权作为王权统治的中心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枢纽。喀什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维吾尔文化的标志性城市。

   维吾尔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最先传入中国喀什地区,到公元15世纪,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的全民宗教信仰。随着维吾尔族全民的伊斯兰化,伊斯兰教的一些宗教节日也进入维吾尔族的生活,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重要的宗教节日。古尔邦节的举行一般是在开斋节的70天后,古尔邦节活动与仪式的呈现,都是维吾尔族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

   节日由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构成,仪式和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笔者于2011年11月古尔邦节期间在喀什市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文化空间,有其自己的特点与特色。

   一、巴扎

   维吾尔族的巴扎文化由来已久,“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巴扎遍布新疆城乡,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都有巴扎,喀什便是如此。

   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喀什市最大的巴扎,也是新疆十大农贸市场之一,内设25个专业市场、4000多个固定销售摊位和食品一条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当地人称之为“英巴扎”。由于古尔邦节的特殊时段,在此关注的是“英巴扎”在节日期间的功能,喀什市维吾尔族过节所需的物资大部分来源于此。维吾尔人在古尔邦节有“穿新”的习俗,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家庭成员从头到脚都会置办新的服饰,即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至少要有一件服饰是新的。还有家庭招待客人的餐桌布置十分讲究,餐桌上,干果、水果、甜点种类丰富。“英巴扎”作为喀什最大的巴扎,就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便利,不管是购置新衣还是置办节日吃食,在这里都可以置办齐全。巴扎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人们可以以比较合理的价钱买到自己需要的物资,心理上会有满足感。对于这个喀什最大的巴扎,人们对它产生了认同感,购置节日的必备品,“英巴扎”是首选之地。

   羊在古尔邦节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英巴扎”同样也是最为主要的羊市场,卖羊的集中在“英巴扎”外围的吐曼河大桥上,节日前后,这里是羊与人的合集,为古尔邦节增添了别样的气氛,是一个重要的交易文化空间。

   二、墓地

   古尔邦节是从拜墓开始的。维吾尔语中有“麻扎”一词,本意为“圣灵之地”或者“圣人之墓”,现在泛指坟墓。喀什市最大的维吾尔人墓地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的浩罕乡艾孜热提村,也就是阿帕克霍加麻扎(香妃墓)的所在地,以阿帕克霍加麻扎为主体构成了庞大的公墓群,简称“香妃公墓”。

   在喀什市,古尔邦节的拜墓有三种进行方式:一种比较普遍,即在古尔邦节当天的晨礼后拜墓;第二种方式,如果古尔邦节及其后的三天内都无法抽出时间拜墓,可以选择在古尔邦节前一两天拜墓;第三种方式,即在古尔邦节前一两天拜墓,节日当天晨礼后也拜墓。香妃公墓作为喀什市最大的维吾尔族公墓,这里的拜墓活动密集、有序。穆斯林们以家庭为单位到达亡人的墓前,习惯上人们会带一些谷物到墓地并撒在坟墓上。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笔者没有观察到带谷物来拜墓的,几乎是什么也不带,需要打扫坟墓的会带扫把,拜墓者蹲在墓前,双手并齐掌心向内,嘴里念着经文,念完经文就起身离开了。

   拜墓是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祭奠,人类会因为不同的特征和特质分属不同的群体,但是在一些原始的情感是共通的。重大的节日来临时、家中有好事将近时,都不忘祭奠祖先以表达美好的寄愿。

   拜墓者来香妃公墓完成拜墓的同时,也要完成另一个遵守伊斯兰文化的事项:给予在公墓乞讨的乞丐相应的馈赠。给予的馈赠可以是钱、食物或者衣物,给予穷人施舍的行为被称为“圣行”,是受到真主嘉许的。

   三、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的重要地标,提到喀什不能不提到它,讲喀什的古尔邦节,更是绕不开它。艾提尕尔清真寺,维吾尔语的意思为“节日礼拜场所”,也有“最高级的清真寺”之意,是全疆最大的礼拜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古尔邦节期间各族群众欢庆节日的场所。

   艾提尕尔清真寺内平时有两三千人做礼拜,“主麻日”(星期五)有六七千人;逢节日时在寺内外跪拜的穆斯林可达二三万人之多。2011年11月7日,古尔邦节日当天早晨北京时间8点左右,穆斯林们到艾提尕尔清真寺首先进行了一般性的晨礼,参加晨礼的大约有2000人。节日会礼的时间定在北京时间10点整,进入清真寺的穆斯林,不分贫富贵贱,先来的脱鞋进入正殿,在靠近主讲“哈提甫”的地毯上寻一个位置,后来者慢慢跪满了整个艾提尕尔广场。广场之外,礼拜的人群占据了清真寺两旁的巷道,甚至延伸到大马路边,这些区域共同构成了礼拜仪式的神圣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会礼当天,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的一个小街道上,四个女性穆斯林在此空间中参与了整个会礼过程。通常情况下,维吾尔族女性不能到清真寺参加礼拜,于是,这四个女性穆斯林构成了清真寺外另一个礼拜的文化空间。

   每逢盛大节日,艾提尕尔清真寺屋顶平台上就会传来通宵达旦、响彻云霄的羊皮鼓和锁呐乐声,数万男性穆斯林云集艾提尕尔广场,大规模的“萨玛”群舞盛况空前,为全疆各地所罕有。“萨玛舞”是由萨满教的巫师跳神演变而来,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在2011年古尔邦节的调查中,笔者并未看见如此盛况,大概只有100多人在广场舞蹈,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究其原因,则需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层面和纬度来具体分析。

   四、家庭聚会

   在家庭空间里,节日里人们期盼的是团聚,人们都有一种“团聚情结”。维吾尔人在古尔邦节期间举行的家庭聚会,理解成以男方谱系为主的家族聚会较为合适。以笔者参与式观察的吾斯曼大叔家庭为例,吾斯曼大叔现年63岁,父母已经去世,家中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不在,长兄为大,加之吾斯曼大叔居住的是父母亲的老房子,11月7号,古尔邦节当天,艾提尕尔清真寺会礼结束后,吾斯曼大叔家是一个家庭成员团聚的盛会,吾斯曼大叔的三个弟弟带着孩子来拜访,吾斯曼大叔最小的妹妹夫家远在日本,节日当天也带着儿子到吾斯曼大叔家拜访。吾斯曼大叔自己有六个孩子,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已婚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礼拜过后就来了吾斯曼大叔家里,大儿子在土耳其做医生并且已经加入土耳其国籍,这次也是专门赶在古尔邦节回国探望父母。加上吾斯曼大叔的孙子,这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家庭聚会。家庭成员见面首先互相问候节日,然后在客厅准备好的餐桌边吃馕、喝茶、吃干果和水果,接着会准备正餐。古尔邦节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主要是羊肉,还有维吾尔族常吃的和羊肉煮在一起的“恰麻菇”,最后每人还有一碗羊肉汤面条。食毕,大家在吾斯曼大叔的带领下做了“都阿”,感谢真主赐予的美食,愿每个人都平安。小孩会得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维吾尔族的压岁钱并无特殊意义,只是为了让小孩子开心,过节对小孩子来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应该是最高兴了。家庭成员的团聚过后,就开始亲戚之间的拜访礼了。

   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是穆斯林民众的精神领域,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因为地区和民族的差异,也在不断的本土化。与古尔邦节有关的文化空间几乎是民众自然遵守、约定俗成的内容。维吾尔族作为喀什的主体民族,古尔邦节期间的活动和仪式在喀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尔邦节在维吾尔族的精神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喀什地区史志办编.喀什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邢莉.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摘要]节日由一系列活动和仪式构成,仪式和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维吾尔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喀什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维吾尔文化的标志性城市。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活动和仪式举行的主要文化空间,有其自己的特色。本文主要对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文化空间――巴扎、墓地、清真寺和家庭作一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古尔邦节;喀什维吾尔族;文化空间;节日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2)02-0052-02

   喀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地处中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喀什噶尔三角洲中上部,与四个国家接壤: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 、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喀什是维吾尔语“喀什噶尔”音译的简称,其语源由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融演而成,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解释。喀什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许多古老民族曾在这里繁衍生息,截至2005年,境内主要民族有维吾尔族、汉族、塔吉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哈萨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锡伯族、满族等31个民族。维吾尔族是喀什市的主体民族,占总人口的50%以上。喀什不仅是伊斯兰教在新疆传播的第一个地域,还是历史上维吾尔族地方政权作为王权统治的中心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上连接中外文化的重要枢纽。喀什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维吾尔文化的标志性城市。

   维吾尔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公元10世纪,伊斯兰教最先传入中国喀什地区,到公元15世纪,伊斯兰教成为维吾尔族的全民宗教信仰。随着维吾尔族全民的伊斯兰化,伊斯兰教的一些宗教节日也进入维吾尔族的生活,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重要的宗教节日。古尔邦节的举行一般是在开斋节的70天后,古尔邦节活动与仪式的呈现,都是维吾尔族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具有确定性和普遍性。

   节日由一系列的活动和仪式构成,仪式和活动的举行需要一定的空间场所。笔者于2011年11月古尔邦节期间在喀什市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喀什市维吾尔族古尔邦节的文化空间,有其自己的特点与特色。

   一、巴扎

   维吾尔族的巴扎文化由来已久,“巴扎”是维吾尔语,意为集市、农贸市场。巴扎遍布新疆城乡,在南疆维吾尔人聚居地区,差不多每个乡镇都有巴扎,喀什便是如此。

   中西亚国际贸易市场是喀什市最大的巴扎,也是新疆十大农贸市场之一,内设25个专业市场、4000多个固定销售摊位和食品一条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当地人称之为“英巴扎”。由于古尔邦节的特殊时段,在此关注的是“英巴扎”在节日期间的功能,喀什市维吾尔族过节所需的物资大部分来源于此。维吾尔人在古尔邦节有“穿新”的习俗,经济状况允许的情况下,每个家庭成员从头到脚都会置办新的服饰,即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至少要有一件服饰是新的。还有家庭招待客人的餐桌布置十分讲究,餐桌上,干果、水果、甜点种类丰富。“英巴扎”作为喀什最大的巴扎,就为人们提供了足够的便利,不管是购置新衣还是置办节日吃食,在这里都可以置办齐全。巴扎是可以讨价还价的地方,人们可以以比较合理的价钱买到自己需要的物资,心理上会有满足感。对于这个喀什最大的巴扎,人们对它产生了认同感,购置节日的必备品,“英巴扎”是首选之地。

   羊在古尔邦节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英巴扎”同样也是最为主要的羊市场,卖羊的集中在“英巴扎”外围的吐曼河大桥上,节日前后,这里是羊与人的合集,为古尔邦节增添了别样的气氛,是一个重要的交易文化空间。

   二、墓地

   古尔邦节是从拜墓开始的。维吾尔语中有“麻扎”一词,本意为“圣灵之地”或者“圣人之墓”,现在泛指坟墓。喀什市最大的维吾尔人墓地位于喀什市东北方向的浩罕乡艾孜热提村,也就是阿帕克霍加麻扎(香妃墓)的所在地,以阿帕克霍加麻扎为主体构成了庞大的公墓群,简称“香妃公墓”。

   在喀什市,古尔邦节的拜墓有三种进行方式:一种比较普遍,即在古尔邦节当天的晨礼后拜墓;第二种方式,如果古尔邦节及其后的三天内都无法抽出时间拜墓,可以选择在古尔邦节前一两天拜墓;第三种方式,即在古尔邦节前一两天拜墓,节日当天晨礼后也拜墓。香妃公墓作为喀什市最大的维吾尔族公墓,这里的拜墓活动密集、有序。穆斯林们以家庭为单位到达亡人的墓前,习惯上人们会带一些谷物到墓地并撒在坟墓上。在这次的调查过程中,笔者没有观察到带谷物来拜墓的,几乎是什么也不带,需要打扫坟墓的会带扫把,拜墓者蹲在墓前,双手并齐掌心向内,嘴里念着经文,念完经文就起身离开了。

   拜墓是人们对祖先的缅怀和祭奠,人类会因为不同的特征和特质分属不同的群体,但是在一些原始的情感是共通的。重大的节日来临时、家中有好事将近时,都不忘祭奠祖先以表达美好的寄愿。

   拜墓者来香妃公墓完成拜墓的同时,也要完成另一个遵守伊斯兰文化的事项:给予在公墓乞讨的乞丐相应的馈赠。给予的馈赠可以是钱、食物或者衣物,给予穷人施舍的行为被称为“圣行”,是受到真主嘉许的。

   三、清真寺

   艾提尕尔清真寺是喀什的重要地标,提到喀什不能不提到它,讲喀什的古尔邦节,更是绕不开它。艾提尕尔清真寺,维吾尔语的意思为“节日礼拜场所”,也有“最高级的清真寺”之意,是全疆最大的礼拜清真寺。艾提尕尔清真寺既是宗教活动的中心,又是古尔邦节期间各族群众欢庆节日的场所。

   艾提尕尔清真寺内平时有两三千人做礼拜,“主麻日”(星期五)有六七千人;逢节日时在寺内外跪拜的穆斯林可达二三万人之多。2011年11月7日,古尔邦节日当天早晨北京时间8点左右,穆斯林们到艾提尕尔清真寺首先进行了一般性的晨礼,参加晨礼的大约有2000人。节日会礼的时间定在北京时间10点整,进入清真寺的穆斯林,不分贫富贵贱,先来的脱鞋进入正殿,在靠近主讲“哈提甫”的地毯上寻一个位置,后来者慢慢跪满了整个艾提尕尔广场。广场之外,礼拜的人群占据了清真寺两旁的巷道,甚至延伸到大马路边,这些区域共同构成了礼拜仪式的神圣空间。值得一提的是,会礼当天,在艾提尕尔清真寺附近的一个小街道上,四个女性穆斯林在此空间中参与了整个会礼过程。通常情况下,维吾尔族女性不能到清真寺参加礼拜,于是,这四个女性穆斯林构成了清真寺外另一个礼拜的文化空间。

   每逢盛大节日,艾提尕尔清真寺屋顶平台上就会传来通宵达旦、响彻云霄的羊皮鼓和锁呐乐声,数万男性穆斯林云集艾提尕尔广场,大规模的“萨玛”群舞盛况空前,为全疆各地所罕有。“萨玛舞”是由萨满教的巫师跳神演变而来,带有神秘的宗教色彩。在2011年古尔邦节的调查中,笔者并未看见如此盛况,大概只有100多人在广场舞蹈,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究其原因,则需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不同层面和纬度来具体分析。

   四、家庭聚会

   在家庭空间里,节日里人们期盼的是团聚,人们都有一种“团聚情结”。维吾尔人在古尔邦节期间举行的家庭聚会,理解成以男方谱系为主的家族聚会较为合适。以笔者参与式观察的吾斯曼大叔家庭为例,吾斯曼大叔现年63岁,父母已经去世,家中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父母不在,长兄为大,加之吾斯曼大叔居住的是父母亲的老房子,11月7号,古尔邦节当天,艾提尕尔清真寺会礼结束后,吾斯曼大叔家是一个家庭成员团聚的盛会,吾斯曼大叔的三个弟弟带着孩子来拜访,吾斯曼大叔最小的妹妹夫家远在日本,节日当天也带着儿子到吾斯曼大叔家拜访。吾斯曼大叔自己有六个孩子,四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已婚的二儿子和三儿子礼拜过后就来了吾斯曼大叔家里,大儿子在土耳其做医生并且已经加入土耳其国籍,这次也是专门赶在古尔邦节回国探望父母。加上吾斯曼大叔的孙子,这是一个家族三代人的家庭聚会。家庭成员见面首先互相问候节日,然后在客厅准备好的餐桌边吃馕、喝茶、吃干果和水果,接着会准备正餐。古尔邦节期间,招待客人的食物主要是羊肉,还有维吾尔族常吃的和羊肉煮在一起的“恰麻菇”,最后每人还有一碗羊肉汤面条。食毕,大家在吾斯曼大叔的带领下做了“都阿”,感谢真主赐予的美食,愿每个人都平安。小孩会得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维吾尔族的压岁钱并无特殊意义,只是为了让小孩子开心,过节对小孩子来说,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还有压岁钱拿,应该是最高兴了。家庭成员的团聚过后,就开始亲戚之间的拜访礼了。

   古尔邦节是全世界穆斯林的共同节日,是穆斯林民众的精神领域,有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因为地区和民族的差异,也在不断的本土化。与古尔邦节有关的文化空间几乎是民众自然遵守、约定俗成的内容。维吾尔族作为喀什的主体民族,古尔邦节期间的活动和仪式在喀什是最具代表性的。古尔邦节在维吾尔族的精神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喀什地区史志办编.喀什地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

  [2]邢莉.中国少数民族重大节日调查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古尔邦节之宰牲节.礼拜(图文)
  • 简介:  古尔邦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系阿拉伯语的译音,含有"牺牲"."献身"之意,亦称之为宰牲节.我国的公历与伊斯兰教历每年都有十多天时差,故每年古尔邦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 ...查看


  • 少数民族风俗
  • 新疆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 礼节 维吾尔族的礼节与宗教也有着极为紧密的关系.人民之间的礼节表现了平等.友爱.敬老.爱幼的精神,劳动人民相见总是相互亲切地握手.问候,对老人十分尊敬.妇女中还有长者亲吻晚辈的礼节.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一些 ...查看


  • 维吾尔族习俗
  • "维吾尔"是维吾尔族的自称,意为"团结"或"联合".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 ...查看


  • 民族调查报告
  • 一. 青年的宗教信仰状况问卷分析 1.作为一个青年人,你信仰什么? 本题有效人数2903人:选择信仰共产主义的1367人(其中维吾尔族303人,占22.2%:汉族896人,占65.5%:其他民族168人,占12.3%),占总人数的47.1% ...查看


  • 维吾尔族节日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 维吾尔族节日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初探 摘 要:笔者重点探讨了维吾尔族节日文化中蕴含的生态伦理思想.维吾尔族节日文化蕴涵着崇尚自然.亲和自然.仁爱万物.合理索取.注重清洁和美化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思 ...查看


  • 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以喀什市为例
  • 第34卷第2期江汉学术Vol. 34No. 2论反贫困战略中的扶贫开发 --以喀什市为例 赵茜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005) 摘 要:反贫困战略在帮助贫困群体化.解贫困风险和顺利摆脱贫困循环圈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喀什 ...查看


  • 古尔邦节的来历
  • 古尔邦节的来历 古尔邦节是新疆信仰伊斯兰教的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和乌孜别克等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 ...查看


  • 纪录片[保护喀什老城]制作体会
  • 2011年6月18-25日,在美国的纽约州.得克萨斯州.密歇根州.威斯康星州4个州的电视频道,先后播出了一部名为<喀什葛尔:丝绸之路上的明珠>的纪录片.这是一部反映中国新疆喀什老城改造的纪录片.导演是来自美国洛杉矶的独立制片人马 ...查看


  • 喀什经济特区!
  • 喀什经济特区,来自新疆地区代表在2010年两会正式提交的设立提案,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喀什是中 国的西大门,与五国接壤,有6个国家一类口岸对外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为实现喀什地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