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程序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HSE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及审批管理程序、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结果。

安全环保部门和HSE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更新。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全省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的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认证。各市地分公司的安全环保部门及HSE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它各部门:参与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所有员工:接受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四、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五、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参照附录1,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 成立评估小组

省、市、县公司及所属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小组,

所有评估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2、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用、采购、销售、产品、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危害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置、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3、选择危害识别方法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附录4-1)、工作危害分析(JHA,附录4-2)、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附录4-3)等,预先危险分析(PHA,附录4-4),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2。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和车间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

别;对日常工作活动、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方法进行分析;在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特别在设计、施工开始之前,采用预危害分析(PHA)方法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要害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进行危害分析。 4、识别危害

危害识别要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

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

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

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5、识别危害导致的后果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从下列各方面充分考虑危害可能导致的后果:

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经营活动无法开展;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评估风险度

评估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影响经营活动开展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

及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3-1)。

(2)、评估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3-2)。

(3)、评估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3),风险评估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可忽略的(L*S=1~3); 中等的(L*S=4~10); 重大的(L*S=12~25);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附录5)。 7、风险控制

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管理方案的基础及依据,各部门负责制定控制计划(参考附件3-4),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a)、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①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②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b)、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①可行性、可靠性; ②先进性、安全性; ③经济合理性; ④技术保证和服务。

8、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应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具体步骤参见附录,相关的识别频率与方法见下表:

六、相关文件

(请列出各相关文件) 附录:

1、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 2、选择识别危害方法指南 3、风险评估准则

4、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记录表

5、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6、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附录1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

附录 2

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参照附表):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

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估。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等制订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标准,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

(2)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3) 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 (4) 进行风险评估。

(5) 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失效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打开、关闭、开、关、损坏、泄漏等),失效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 分析步骤:

(1)确定FMEA的分析项目、边界条件(包括确定装置和系统的分析主题、其他过程和公共/支持系统的界面)。

(2)标识设备:设备的标识符是唯一的,它与设备图纸、过程或位置有关。 (3)说明设备:包括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以及影响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如高温、高压、腐蚀)。

(4)分析失效模式:相对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考虑如果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所有可能导致的故障情况。

(5)说明对发现的每个失效模式本身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以及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6)进行风险评估。 (7)建议控制措施。

预危害分析(PHA)

预危害分析用于在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前,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也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设施进行维修、改扩建之前进行宏观的、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分析步骤:

(1)收集系统包括项目、工程、装置的有关资料。 (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事件后果的主要危害。

(3)分析产生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通常并不需找出所有的原因。 (4)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通常指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坏的结果)。 (5)进行风险评估。

(6)在分析现有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消 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附录3-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附录3-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附录3-3 风险评估表

附录3-4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Page 11 of 16

附录4-1 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装置/设备/设施:

日期:

Page 12 of 16

附录4-2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 分析人员:

区域/工艺过程:

日期:

Page 13 of 16

附录 4-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系统:

参考资料:

日期:

Page 14 of 16

附录4-4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图号:

分析日期:

Page 15 of 16

附录5 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Page 16 of 16

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

一、目的

二、范围

三、职责

HSE管理者代表:对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工作直接负责,确定及审批管理程序、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价的结果。

安全环保部门和HSE管理人员:组织开展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控制和更新。省公司安全环保部门负责编制发布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程序,对全省工作进行指导,负责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全省的识别和评价结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认证。各市地分公司的安全环保部门及HSE管理人员负责本公司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它各部门:参与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所有员工:接受安全环保部门组织的培训,参与危害识别和风险控制的查找、分析、控制和更新工作。 四、定义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其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五、工作程序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程序流程,参照附录1,具体步骤概括如下: 1、 成立评估小组

省、市、县公司及所属部门应成立有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参加的评估小组,

所有评估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并有能力、资格开展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和指导工作,同时各部门也应要求其他员工参与危害的确定。 2、选择和确定评估范围和对象

评估小组应首先识别出公司从事的经营活动、产品或服务范围,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投用、采购、销售、产品、储运、设备、设施、服务、检维修、消防、合约商的服务和设备,以及行政和后勤等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可能导致重要危害的活动,包括非常规活动如检维修等都必须充分得到识别。

在确定评估范围后,评估小组可按下列方法,确定评估对象: ——按地理区域或部门; ——按装置、设备、设施; ——按作业任务。

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可按作业活动进一步细分,以便对危害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同时应对工作活动的相关信息有所了解,包括:

——所执行的任务的期限、人员及实施任务的频率; ——可能用到的机械、设备、工具; ——用到或遇到的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 ——工作人员的能力和已接受的任务培训; ——作业指导书或作业程序;

——发生过有关的事故经历、作业环境检测结果等。 3、选择危害识别方法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附录4-1)、工作危害分析(JHA,附录4-2)、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附录4-3)等,预先危险分析(PHA,附录4-4),各种识别方法的应用简介参照附录2。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和车间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

别;对日常工作活动、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方法进行分析;在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特别在设计、施工开始之前,采用预危害分析(PHA)方法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于要害部位,特别是以前经常发生事故的或其他类似装置、部位发生过如火灾、爆炸、人身伤亡等重大事故的,则采用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方法进行危害分析。 4、识别危害

危害识别要考虑以下问题: ——存在什么危害(伤害源); ——谁(什么)会受到伤害; ——伤害怎样发生。

评估人员应通过现场观察及所收集的资料,对所确定的评估对象,识别尽可能多的实际的和潜在的危害,包括:

物(设施)的不安全状态,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和危害扩大的设计缺陷、

工艺缺陷、设备缺陷、保护措施和安全装置的缺陷;

人的不安全行为,包括不采取安全措施、误动作、不按规定的方法操作,某

些不安全行为(制造危险状态);

可能造成职业病、中毒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包括物理的(噪音、振动、湿度、

辐射),化学的(易燃易爆、有毒、危险气体、氧化物等)以及生物因素; 管理缺陷,包括安全监督、检查、事故防范、应急管理、作业人员安排、防

护用品缺少、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管理。

5、识别危害导致的后果

在进行危害识别时,从下列各方面充分考虑危害可能导致的后果:

人身伤害、死亡(包括割伤、挫伤、擦伤、肢体损伤等);

疾病(如头痛、呼吸困难、失明、皮肤病、癌症、肢体不能正常动作等); 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 经营活动无法开展; 违反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6、评估风险度

评估小组应对所识别的危害事故、事件加以科学评估,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可能影响的最大范围,以便采取有效或适当的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降低或控制在可以容忍的程度,具体步骤包括:

(1)、决定所识别的危害及影响发生的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要求、伤亡程度、经济损失、工作环境破坏、影响经营活动开展的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

及对本企业形象的影响(参考附录3-1)。

(2)、评估发生危害事故事件的可能性有多大,重点考虑危害发生的条件(比如正常、异常或紧急状态发生),现场有否控制措施(包括个人防护品、应急措施、监测系统、作业指导书、员工培训),事件或事故一旦发生,是否能发现或察觉,同类事故以前是否发生过以及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参考附录3-2)。

(3)、评估风险。结合所辨别的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的大小以及是否是可以容忍的风险(参考附录3-3),风险评估的结果可分为以下几种:

可忽略的(L*S=1~3); 中等的(L*S=4~10); 重大的(L*S=12~25);

(4)、对所识别的不可容忍的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并编制重大及不可容忍的危害及重大环境因素清单(附录5)。 7、风险控制

风险程度的大小是制定何种控制措施的依据,各部门应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重大或不可容忍的风险是公司制定目标及隐患治理、管理方案的基础及依据,各部门负责制定控制计划(参考附件3-4),采取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的发生。

a)、风险控制措施的内容: ①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

——消除风险的措施; ——降低风险的措施; ——控制风险的措施。 ②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

——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加强员工的HSE教育培训; ——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b)、风险控制措施的确定

公司应根据以下条件,选择适用的风险控制措施:

①可行性、可靠性; ②先进性、安全性; ③经济合理性; ④技术保证和服务。

8、更新危害及风险信息

在下列情形下危害记录应及时更新: ——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操作有变化或工艺改变; ——有新项目、加工过程或产品;

——有因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的新认识理解。

如果没有以上所描述的变化,也应至少一年内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危害识别结果。且当进行基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操作、开停工、检维修作业、变更等活动前均应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具体步骤参见附录,相关的识别频率与方法见下表:

六、相关文件

(请列出各相关文件) 附录:

1、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 2、选择识别危害方法指南 3、风险评估准则

4、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记录表

5、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6、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附录1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流程

附录 2

工作危害分析(JHA)

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方法简介

是一种较细致地分析工作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工作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危害和可能的事故,设法消除危害。 分析步骤(参照附表):

(1)把正常的工作分解为几个主要步骤,即首先做什么、其次做什么等等,用3—

4个词说明一个步骤,只说做什么,而不说如何做。 分解时应: ——观察工作;

——与操作者一起讨论研究; ——运用自己对这一项工作的知识; ——结合上述三条。

(2)对于每一步骤要问可能发生什么事故,给自己提出问题,比如操作者会被什么东西打着、碰着;他会撞着、碰着什么东西;操作者会跌倒吗;有无危害暴露,如毒气、辐射、焊光、酸雾等等。 (3)识别每一步骤的主要危害后果。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5)进行风险评估。 (6)建议安全工作步骤。

安全检查表分析(SCL)

是基于经验的方法,是分析人员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分析步骤:

(1) 建立安全检查表,分析人员选择合适的国家、部委、行业、企业标准、规范、作业指南等制订安全检查表。如果无法获取相关的标准,分析人员必须运用自己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编制安全检查表。

(2) 分析者依据现场观察、阅读系统文件、与操作人员交谈、以及个人的理解,分析系统的设计和操作等各个方面可能与标准、规定不符而产生的偏差,及可能导致的后果。

(3) 识别现有的针对分析项目的控制措施。 (4) 进行风险评估。

(5) 提出建议/改进措施。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就是识别装置或过程内单个设备或单个系统(泵、阀门、液位计、换热器)的失效模式以及每个失效模式的可能后果。失效模式描述故障是如何发生的(打开、关闭、开、关、损坏、泄漏等),失效模式的影响是由设备故障对系统的应答决定的。 分析步骤:

(1)确定FMEA的分析项目、边界条件(包括确定装置和系统的分析主题、其他过程和公共/支持系统的界面)。

(2)标识设备:设备的标识符是唯一的,它与设备图纸、过程或位置有关。 (3)说明设备:包括设备的型号、位置、操作要求以及影响失效模式和后果、特征(如高温、高压、腐蚀)。

(4)分析失效模式:相对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考虑如果改变设备的正常操作条件后所有可能导致的故障情况。

(5)说明对发现的每个失效模式本身所在设备的直接后果以及对其他设备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现有安全控制措施。 (6)进行风险评估。 (7)建议控制措施。

预危害分析(PHA)

预危害分析用于在项目、工程的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前,对系统存在危害类别、出现条件、事故后果等进行分析,尽可能评价出潜在的危险性。也可对现有及已建成的装置、设施进行维修、改扩建之前进行宏观的、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事故分析。 分析步骤:

(1)收集系统包括项目、工程、装置的有关资料。 (2)识别可能导致事故、事件后果的主要危害。

(3)分析产生危害的可能原因及导致事故的可能后果,通常并不需找出所有的原因。 (4)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通常指有可能发生事故的最坏的结果)。 (5)进行风险评估。

(6)在分析现有的措施的基础上提出消 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建议。

附录3-1评估危害及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

附录3-2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附录3-3 风险评估表

附录3-4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Page 11 of 16

附录4-1 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装置/设备/设施:

日期:

Page 12 of 16

附录4-2 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

工作/任务: 分析人员:

区域/工艺过程:

日期:

Page 13 of 16

附录 4-3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系统:

参考资料:

日期:

Page 14 of 16

附录4-4 预先危险性分析(PHA)记录表

区域/工艺过程: 分析人员:

图号:

分析日期:

Page 15 of 16

附录5 重大及不可容忍的风险、控制改进措施清单

Page 16 of 16


相关文章

  • 工厂风险评估程序
  • 昆山统福美耐磁制品有限公司 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程序 1.目的: 对本厂之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以确保危害因素能够得到有效监管和改进. 2.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本厂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价 ...查看


  • 风险评价报告样板
  • QJB40-024-2006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 HSE 风险评价报告编 写 人:汤国莲 审 核 人:陈 闵 批 准 人:陶旭海 日 期:2006 年 9 月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HSE 上海高桥分公司炼油事业部----HSE ...查看


  • C-Q-14(1)质量风险管理程序
  •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程序规定了公司质量风险管理的管理内容和要求.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研发.采购.生产.储存.销售以及现场检查和资料审核等全过程进行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沟通与审核的管理. 2 引用标准 <药品生产质 ...查看


  • 工作前安全分析
  • 工作前安全分析 工作前安全分析 Copyright 2010 DuPont. All rights reserved. The DuPont Oval Logo, DuPont, and The miracles of science ar ...查看


  • DB35T 971-2009 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要求
  • DB35 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971-2009 福 标准分享网 www.bzfxw.com 免费下载 DB35/T 971-2009 目 次 前言··········································· ...查看


  • 风险机遇控制程序
  • 苏州********有限公司 ***** P r o d u c t i o n C e n t e r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风险和机遇应对控制程序 修订履历﹕ 制定单位﹕ 质 管 部 制 定﹕ xx xx xx 审 核﹕ xx xx ...查看


  • 02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
  • 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管理程序 1.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 ...查看


  • (安全生产标准化资料9.1-1-2危险源的辨识
  •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控制程序 1.目的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保证安全生产.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的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安 ...查看


  • 安全领域风险管理
  • 安全领域风险管理 第一篇 风险管理思想在机场安全管理体系中的体现. 保障航空安全是民航赖以生存和法杖的基础,也是斌航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要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的跨越发展,就需要尽快提高行业的按去昂管理水平,尽可能消除危及航空安全的因素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