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残疾人)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残疾人)

助人为乐:

许月华事迹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

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福利院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胜利时,她才几个月大。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领导正发愁到哪里抽人手时,许月华一句“交给我吧!”抱起了胜利就开始哄起来。胜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进去的食物,往往会立刻从鼻腔里溜出来。许月华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调羹慢慢地滴药,用注射器挤进奶水,这样一点一点地喂她长大。胜利唇腭裂手术愈合后,长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结婚生子。她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妈妈’。”

一年夏天,有个叫湘秋的孤儿住进了医院。小孩不断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闹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几个保育员都累倒了。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孩子频繁

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医院的努力治疗下,湘秋的身体才慢慢康复。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董明事迹

董明,女,汉族,1986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银北社区居民。

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不仅用10年时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创办免费心理咨询机构,

用残弱身躯践行了“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她最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2001年,高位截瘫的董明在家开始学习电脑。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不到一年时间,从敲打键盘都难到开始在网上写稿。此后,她多次在网络征文中获奖。每次获得稿费后,她首先做的就是用来资助农村失学的小朋友。她还时常写信感化服刑人员,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残疾人朋友。2005年,董明在身体有所好转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教聋哑孩子学说话,担任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有人问她:为什么你身体不好还要去帮助他人呢?董明说,残疾人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回报社会!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划动着轮椅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募捐、献血,连续六天,没有间断。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辅修过心理学的董明坚定了前往灾区一线的想法。她说服父母,拿出自己的稿费,以及父母辛辛苦苦攒了三年,准备给自己治疗的1万多元钱,和父母一同赶赴灾区一线!他们购买了一批物资送往重灾区,并默默地当起了志愿者。在灾区的日子里,董明成功唤醒了2位植物人,使5位父母双亡的孩子开口说话,让40多位因为地震造成的重度残疾人重树生活的信心,她还被成都、济南、沈阳军区邀请去部队鼓励1000多位士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作为央视网特邀记者,参与奥运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残奥会志愿者,服务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个人事迹和可贵精神先后受到萨马兰奇、罗格等人的高度评价。

2008年,董明成立了桥口区 “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长期免费为那些因失业、下岗、落选以及失恋等因素而痛楚的人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室开办至今,累计接待4000多位来访者。她拒绝来访者金钱酬谢,鼓励用志愿服务作为感谢方式,其中有500多位来访者已经加入董明爱心志愿团队,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还经常应邀到高校和部门开展

了心理辅导和励志报告会,听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董明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青少年自强不息,争取多为社会做贡献。

董明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残奥会形象大使,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诚实守信:

唐中和事迹

唐中和,男,汉族,1946年9月生,湖南省新宁县丰田乡庄丰村乡村医生。 1963年的一天,唐中和在人称“麻风村”的新宁县回龙寺镇胭脂凼村,面对麻风病人热切的目光,说出了他为之坚守了一辈子的话:“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为了这句承诺,他3次放弃了离开麻风村的机会,远离自己的家园故土、挚爱妻儿,在地处大山、条件艰苦、人迹罕至的麻风村孤独坚守了48年。 唐中和13岁时患上麻风病被送到胭脂凼村。医生住地离“麻风村”有3公里远,每3天进村一次,聪明、好学的唐中和被医生选为小帮手。他在自己接受治疗的同时,跟医生学着治疗麻风病,渐渐地摸出了门道,成了一名“编外医生”。他自学中草药治疗溃疡的方法,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他康复时,病友刘成冬等人找到他说:“小唐医生,听说你要回老家去。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望着那一双双乞求的目光,本可以离开“麻风村”、回家与亲人一起生活的唐中和,毅然留了下来。

唐中和后来还有两次离开的机会,但都为了那句承诺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默默守护奉献在“麻风村”。一次是1986年,国家规定麻风病人可以在家中治疗,从此麻风村再也没有新的成员,但他没有回去。一次是1993年,“麻风村”所有病人全部治愈后,他还是没有离开这里。人们感到有点意外。他饱含深情地说:“这里的人麻风病是好了,可他们老了又有其他疾病,也需要我。我在这里久了,我对他们有感情。”

唐中和几十年来像“村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患者,为他们治病抓药,为他们送米添衣,为他们中的逝者送终尽孝。这里有49人因年老有病陆续去世,唐中和都是按农村的习俗将其安葬。“麻风村”里的病人最多时达200多人,分住在各个山头。麻风病人多有畸形和皮肤溃烂等并发症,甚至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皮肤溃烂严重的病人身上发出的气味,难闻得令人作呕。但唐中和没有嫌弃他们,每天从早到晚,他背着药箱奔跑在各个山坡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麻风村不通路、不通电。白天出诊还好办,可到了晚上,石缝路难走且不说,还得时常提防毒蛇袭人。唐中和手提马灯、肩背药箱,在草丛里疾行,跌倒摔伤是常有事,但他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

由于种种原因,唐中和始终没有正式的医生身份,加上手机费、生活费也不足800元,待遇十分低。“如果为了钱,我早离开这里了。我就是觉得,做人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唐中和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

唐中和被评为湖南省道德模范,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候选人事迹(残疾人):

助人为乐:

赵光富事迹

赵光富,男,汉族,1964年7月生,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村民。 赵光富是位盲人,身体残疾,生活艰难,却和同为盲人的弟弟赵光辉一起,历经14年艰苦磨砺,将一位被遗弃的女孩抚养长大,为她撑起一片温暖明朗的天空。

14年前,赵光富兄弟收养了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取名叫赵丽。因为自幼双目失明,兄弟两人生活很难自理,都是靠父母照顾。但自从收养小赵丽以后,

光富就和弟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责任。没钱给孩子买奶粉,他们就舂米浆来喂孩子,因为看不见,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每做一次米浆就得两三个小时。为了让小赵丽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吃上奶粉,健康成长,两兄弟决定去砖窑打工挣钱。兄弟俩不论酷暑严寒,闻鸡出门,披星而归,整日劳作在窑厂,争取每人每天能打出300块砖坯,这样就可以拿到一个正常熟练工的工资。为了多赚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他们要挑100多斤砖坯经过300多米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要摸索着走上50多个来回。即便如此,两人每天也只能挣到2.4元钱,还是买不起奶粉,只好买豆奶代替。虽然生活艰苦,小赵丽还是在两个盲人爸爸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了。光富为了让孩子从小受教育,和弟弟一同省吃俭用,坚持让小赵丽从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一个也不落。这在当时的村里,正常家庭能做到的都屈指可数,光富兄弟凭着坚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了。

2004年和2008年,光富的父母相继去世,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陷入无边黑暗。为了照顾好赵丽,俩兄弟开始学习一些诸如切菜、做饭之类的日常生活技能,还开始学着喂鸡、喂羊,增加家庭收入,起早摸黑地操持着这个家。为了让孩子感觉到她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有过妈妈。每年除夕,光富兄弟俩都会带着女儿一起上坟、烧香,祭拜那个在他们编织的谎言中已经“去世”的妈妈。

在博大深沉的父爱浸润下,14岁的赵丽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她说:“两个爸爸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赵光富说:“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她读书能读到哪里(什么程度),我们兄弟俩就供到哪里。”

2010年,赵光富、赵光辉兄弟荣获重庆好人荣誉称号,获得重庆十大感动人物提名奖。

雷庆瑶事迹

雷庆瑶,女,汉族,1989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庆瑶,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感恩祖国的赤子之心传递人间真爱,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展示了新世纪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1993年,刚满3岁的雷庆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在痛过哭过之后,她坚强地面对人生,克服苦难,一次又一次地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学会了游泳、骑车、绣花、打字、书法、绘画等技能,在四川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4银2铜,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蝶泳50米第6名,出演电影《隐形的翅膀》感动亿万观众等。上海世博会期间,庆瑶用双脚表演了毛笔书法、绘画、绣花,博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赞叹。

这个原本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女孩,一直以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2009年,也就是考入乐山师范学院的第二年,雷庆瑶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成立了“庆瑶阳光工作室”,先后吸纳4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阳光青年评选活动,开通“庆瑶阳光热线”,建立专门网站,设置工作室QQ群,开通“知心话”电话交谈栏目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大学生阳光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2009年底,在一位经商人士的资助下,雷庆瑶创办了“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以传递“感恩社会、助人为乐、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精神为宗旨,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也为回报社会搭建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期间,她到乐山监狱给一千多名服刑犯作报告,与部分服刑犯交流;到映秀湾水电总厂作主题为“阳光心态健康生活”专题报告;到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都江堰中兴学校等灾区6所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到乐山特殊学校等乐山周边7所学校与学生开展活动,还几次到台湾、香港参加公益活动。先后应邀到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作报告,与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

2010年4月14日,正在接受新华网访谈的雷庆瑶,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立刻打电话指挥公司员工立刻投入抗震救灾。第二天,她带着募集到的13万元捐款和500床厚棉被、1000件棉服,紧急赶往灾区。5月11日,正在玉树带领员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雷庆瑶,得知云南发生严重干旱灾害后,不辞劳苦,马上赶往云南旱情最严重的云南省沾益县炎方乡母官村,在简陋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向村民和小朋友们做励志演讲,并且把她拍卖自己国画作品所得的12.5万元,全部捐献给了村里用于修建水利工程。

雷庆瑶自强不息和热心公益的先进事迹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2009年,荣获绽放文学艺术激励奖、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2010年,当选成都好人;2011年,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诚实守信:

王永澄事迹

王永澄,男,汉族,1967年6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 “让更多的盲人体会社会的关爱,让更多的盲人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王永澄,一个原本是需要别人帮助的盲人,用感恩的心坚守爱心传递的承诺,帮助2600多名盲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创业之路。1995年,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王永澄创办了三明市第一家盲人中医推拿保健所。回想自己一路走来,得到社会太多的支持和关心,王永澄公开承诺:困难群众免费推拿治疗,养老院、福利院上门服务。三明市福利院一位80岁老人患严重关节炎长期卧床不起,通过王永澄半年多时间上门按摩治疗,终于能下地行走,身无分文的老人用双膝跪地这隆重的礼节表达感激之情。

王永澄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帮助更多盲人创业自立。2005年以来,他四处募集资金180余万元,全部用于推进盲人技能培训,免费培训的盲人达

2600余人。培训期间,他和学员吃住在一起,手把手地教,面对面交流,把自己的“绝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盲人学员。如今,他培训的盲人学员遍布福建全省,就业率高达98%。

“残疾人不仅要靠自己的技术特长走自强之路,而且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王永澄十分热心公益活动。每年“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国庆节和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等重大节日,在街道、社区、学校、工厂、军营、干休所,都能见到他和一群盲人按摩师们开展各种义诊活动。2005年至今,王永澄组织参加的志原服务活动达50多场次,免费义诊达1.3万人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永澄组织40多家盲人按摩店、220多名盲人按摩师开展“为汶川灾区献爱心”按摩义诊活动,捐出一天劳动所得,筹集善款达

2.8万元。甘肃玉树地震、福建省特大暴雨,他牵头募集善款近4万元。为帮助贫困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这些年王永澄个人捐资达2万余元。

2009年,在王永澄的积极推动下,集盲人按摩技术研究、盲按培训、盲人就业和对外服务于一体的省级示范窗口、公益性机构——福建省海峡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成立。2010年4月,王永澄作为团长,带领福建省首个盲人代表团赴台访问,开展“闽台两地视障福利事业交流”,与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签署了《卓越交流合作备忘录》,为闽台两地福利事业的合作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王永澄荣获全国残疾人专门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

孙建博事迹

孙建博,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淄博市林业局调研员、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作为一名一级甲等残疾人,1996年底,孙建博出任原山林场场长时,林场已是3个月开不出工资,此时市里又将濒临绝境的市园艺场划归原山管理,两个“老大难”单位共外欠债务高达4000多万元。园艺场职工一年多没领到工资,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有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前,他发自肺腑的说:“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带领大家把资源保护好,把林场发展好。从今以后我豁上这条命和大家伙一块干了,为了咱原山人过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情愿!”顶着压力,他对下属6家亏损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并对企业使用的车辆、办公地点等实行公开拍卖,减少了开支。又多方筹资建起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纸箱厂、工具厂、酒厂、苗圃等,让园艺场175名职工重新就业,600多名职工不但按时发放工资,退还了集资,报销了医药费,而且还有了奖金,全场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孙建博没有满足于解决职工温饱,而是追求更大的发展。原山林场有4万亩山林,发展旅游得天独厚。孙建博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他亲自北上南下,请来旅游设计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拥有100多种娱乐设施的全省首家森林乐园。那段时间,孙建博一有空闲,就上网了解信息,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力求旅游开发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引领最新潮流。保龄球馆、滑草场、民俗风情园、石海栈桥等景点,齐鲁古战场遗址、石刻大观园„„原山的旅游产品几乎开发一个成功一个。行之有效的旅游推介,让原山声名大噪,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今,每年到原山的游客达80多万人。

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原山林场已经发展成为集林业、副业、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多产业并举的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4.6亿,年收入过亿元。原山林场立木蓄积量从7万立方米提升到14万立方米,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现实样本,被誉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先后被评为“全国国有林场100佳”、“国家4A级景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

孙建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杜顺事迹

杜顺,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万福村小学教师。

他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助力,却从没耽误过学生一堂课;他不能坐着,只能跪在炕上备课,却工工整整写好每一份教案。杜顺患病17年,执著农村教育事业,在乡村讲台上,坚持拄拐上课、坐轮椅上课,用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竭诚奉献之歌。

1985年3月,杜顺成为村小的一名民办教师。1994年1月,通过考试转为一名公办教师。就在事业一帆风顺、人生大展宏图之际,厄运却悄悄降临在他身上。1994年3月的一天,杜顺在讲课时,突然感到右腿麻木并失去知觉,站立困难,经多方诊治无效果。1997年,他病情加重,在长春市吉大二院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而且面临生命危险。面对死亡的威胁,杜顺没有丝毫畏惧和犹豫,他深知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毅然回到学校,回到学生中间,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杜顺的行动日益艰难。2000年,他拄单拐上下班,

1.5公里的路程,他要走一个小时。2002年,妻子买了摩托车送他上下班。2003年,他开始拄双拐讲课。2005年5月,他做了开颅手术和颈椎矫正术。次年3月,他坐着三轮车返回校园,坐上轮椅又走进了课堂。多年的工作中,他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在平凡的教学历程中,记录着数不清的感人事迹。十几年来,他得到的几千元奖金,全部用在给学生买书、卷子和奖品上,而他每天要吃60元的药却吃一半,有时因缺钱还断药。冬天他把自己劈好的木材拿到学校为学生取暖。在清理校园劳动中,为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他拄着拐杖带领学生掏厕所,坐在半尺深的水坑中拔杂草。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创造了尝试测试法、自我演

示法、点击词汇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显著,所教的班级总是名列第一,他因此多次获得“教学特别贡献奖”。

十余年间,他在雨雪天摔倒过无数次,仅坐三轮车在上班路上就翻过5次,拄双拐在教室摔倒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2001年3月,轮到他值班,他谢绝了同事们的照顾,老早的就走出了家门。初春的乡间路上冰雪交融,一半是泥水,一半是坚冰,他一瘸一拐的走着。突然拐杖一滑,他跌倒了,他知道自己又犯病了,就努力挣扎着起来,说不清经过多少次跌倒和爬起,终于来到了学校。看着他被冰茬扎坏的双手和一脸的斑斑血迹,看着他被雪水冻硬的棉衣棉裤,六旬的同事哭着说:“孩子,你不来又能咋地呀!”而他却说:“我要像正常人一样履行自己的责任。”就这样,他一刻不闲,魂系校园,心念学生,像一颗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杜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向杜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残疾人)

助人为乐:

许月华事迹

许月华,女,汉族,1956年10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湘潭市福利院供养人员。

她12岁时高位截瘫,两个小板凳是她行走的支撑;17岁时,她被送进了社会福利院,开始了新的生活;现在,她是130多名孤残儿童的“妈妈”,撒播着伟大的人间母爱。37年来,她始终自强自立,乐观向上,热心助人。她的事迹在网上热传,无数网民为之动容,亲切地称她“板凳妈妈”。

1973年,许月华被送进了湘潭市社会福利院。“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了半个月,她就感到浑身不自在,向院长提出要帮着照看小孩。院长拗不过她,就让本来是被供养对象的许月华,成了一名没有任何报酬的编外保育员,成了福利院孩子们的“板凳妈妈”。

胜利是“板凳妈妈”的第一个“孩子”。福利院从拖拉机轮子底下捡回胜利时,她才几个月大。胜利患重感冒并引发肺炎,必须专人重点照顾。领导正发愁到哪里抽人手时,许月华一句“交给我吧!”抱起了胜利就开始哄起来。胜利是先天唇腭裂患者,喂进去的食物,往往会立刻从鼻腔里溜出来。许月华就把她抱在手上,用调羹慢慢地滴药,用注射器挤进奶水,这样一点一点地喂她长大。胜利唇腭裂手术愈合后,长成了漂亮姑娘,如今已结婚生子。她逢人就说:“我能有今天,全靠‘妈妈’。”

一年夏天,有个叫湘秋的孤儿住进了医院。小孩不断地拉肚子、腹痛且哭闹不止,福利院派去的几个保育员都累倒了。许月华主动要求一个人到医院去陪护她。白天,她把湘秋抱在手里打吊针。晚上,她搂着湘秋在怀里过夜。孩子频繁

拉肚子,屎尿常常拉到她身上,她总是先帮孩子洗净身子,换上洁净的衣服,再哄着湘秋睡下后,才爬起来清理掉自己身上的脏物。107天以后,在她的悉心照顾和医院的努力治疗下,湘秋的身体才慢慢康复。

在福利院,许月华从没有休过节假日。有回她肾结石急性发作住院,刚出院她就直接进了福利院幼儿宿舍,一工作就是30多个小时。“我要把欠孩子们的时间补回来。”护理班长心疼她:“月华,你这样下去会累死的。”许月华轻轻一笑:“真这样累死,我乐意。我还留了几十块钱,就拜托你替每个孩子买件衣服,算是我给他们的一个纪念。”

随着福利院收养的孤残婴幼儿不断增多,许月华抚育的“儿女”也越来越多,最多时同时带着15个。为了方便,她让孩子们都睡在自己的床上。床铺太窄,就不断加宽,最后加宽到了5米,她那张大床成了一座小型幼儿园。白天,许月华给他们喂奶,换尿布,陪他们玩,逗他们笑,常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晚上,这个刚睡下那个又醒了,这个刚停止哭那个又扯开嗓子喊,许月华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37年里,许月华带大了138个孤儿。一批孩子走了,又一批孩子来了。这些不少都已成家立业,他们在填履历表时,在“母亲”一栏里,写的都是一个共同的名字:许月华。

许月华2010年被人民网评为“十大责任公民”,2011年被中央电视台授予全国“三农”人物奉献奖。

董明事迹

董明,女,汉族,1986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汉水桥街银北社区居民。

作为一名残疾人,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关爱他人,奉献社会。不仅用10年时间自学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的全部课程,以优异成绩进入武汉广播电视大学学习,还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创办免费心理咨询机构,

用残弱身躯践行了“热爱生命、创造价值”的人生信念。她最喜欢罗曼罗兰的一句话,“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

2001年,高位截瘫的董明在家开始学习电脑。凭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在不到一年时间,从敲打键盘都难到开始在网上写稿。此后,她多次在网络征文中获奖。每次获得稿费后,她首先做的就是用来资助农村失学的小朋友。她还时常写信感化服刑人员,用自己的经历鼓舞残疾人朋友。2005年,董明在身体有所好转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志愿者,教聋哑孩子学说话,担任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员等。有人问她:为什么你身体不好还要去帮助他人呢?董明说,残疾人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回报社会!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划动着轮椅和志愿者们走上街头募捐、献血,连续六天,没有间断。当看到电视里播放灾区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辅修过心理学的董明坚定了前往灾区一线的想法。她说服父母,拿出自己的稿费,以及父母辛辛苦苦攒了三年,准备给自己治疗的1万多元钱,和父母一同赶赴灾区一线!他们购买了一批物资送往重灾区,并默默地当起了志愿者。在灾区的日子里,董明成功唤醒了2位植物人,使5位父母双亡的孩子开口说话,让40多位因为地震造成的重度残疾人重树生活的信心,她还被成都、济南、沈阳军区邀请去部队鼓励1000多位士兵。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她作为央视网特邀记者,参与奥运报道。北京残奥会开幕后,她又当选残奥会志愿者,服务于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她的个人事迹和可贵精神先后受到萨马兰奇、罗格等人的高度评价。

2008年,董明成立了桥口区 “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长期免费为那些因失业、下岗、落选以及失恋等因素而痛楚的人提供心理帮助。心理咨询室开办至今,累计接待4000多位来访者。她拒绝来访者金钱酬谢,鼓励用志愿服务作为感谢方式,其中有500多位来访者已经加入董明爱心志愿团队,继续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她还经常应邀到高校和部门开展

了心理辅导和励志报告会,听众累计达10多万人次。董明用她的亲身经历鼓励青少年自强不息,争取多为社会做贡献。

董明担任过北京奥运会火炬手、残奥会形象大使,入选全国百名优秀志愿者,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

诚实守信:

唐中和事迹

唐中和,男,汉族,1946年9月生,湖南省新宁县丰田乡庄丰村乡村医生。 1963年的一天,唐中和在人称“麻风村”的新宁县回龙寺镇胭脂凼村,面对麻风病人热切的目光,说出了他为之坚守了一辈子的话:“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不管!”为了这句承诺,他3次放弃了离开麻风村的机会,远离自己的家园故土、挚爱妻儿,在地处大山、条件艰苦、人迹罕至的麻风村孤独坚守了48年。 唐中和13岁时患上麻风病被送到胭脂凼村。医生住地离“麻风村”有3公里远,每3天进村一次,聪明、好学的唐中和被医生选为小帮手。他在自己接受治疗的同时,跟医生学着治疗麻风病,渐渐地摸出了门道,成了一名“编外医生”。他自学中草药治疗溃疡的方法,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他康复时,病友刘成冬等人找到他说:“小唐医生,听说你要回老家去。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啊?” 望着那一双双乞求的目光,本可以离开“麻风村”、回家与亲人一起生活的唐中和,毅然留了下来。

唐中和后来还有两次离开的机会,但都为了那句承诺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默默守护奉献在“麻风村”。一次是1986年,国家规定麻风病人可以在家中治疗,从此麻风村再也没有新的成员,但他没有回去。一次是1993年,“麻风村”所有病人全部治愈后,他还是没有离开这里。人们感到有点意外。他饱含深情地说:“这里的人麻风病是好了,可他们老了又有其他疾病,也需要我。我在这里久了,我对他们有感情。”

唐中和几十年来像“村长”一样守护着麻风病患者,为他们治病抓药,为他们送米添衣,为他们中的逝者送终尽孝。这里有49人因年老有病陆续去世,唐中和都是按农村的习俗将其安葬。“麻风村”里的病人最多时达200多人,分住在各个山头。麻风病人多有畸形和皮肤溃烂等并发症,甚至残疾,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皮肤溃烂严重的病人身上发出的气味,难闻得令人作呕。但唐中和没有嫌弃他们,每天从早到晚,他背着药箱奔跑在各个山坡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麻风村不通路、不通电。白天出诊还好办,可到了晚上,石缝路难走且不说,还得时常提防毒蛇袭人。唐中和手提马灯、肩背药箱,在草丛里疾行,跌倒摔伤是常有事,但他从未误过对病人的治疗。

由于种种原因,唐中和始终没有正式的医生身份,加上手机费、生活费也不足800元,待遇十分低。“如果为了钱,我早离开这里了。我就是觉得,做人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唐中和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诺言,用生命诠释了人生的价值。

唐中和被评为湖南省道德模范,荣获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候选人事迹(残疾人):

助人为乐:

赵光富事迹

赵光富,男,汉族,1964年7月生,重庆市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村民。 赵光富是位盲人,身体残疾,生活艰难,却和同为盲人的弟弟赵光辉一起,历经14年艰苦磨砺,将一位被遗弃的女孩抚养长大,为她撑起一片温暖明朗的天空。

14年前,赵光富兄弟收养了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取名叫赵丽。因为自幼双目失明,兄弟两人生活很难自理,都是靠父母照顾。但自从收养小赵丽以后,

光富就和弟弟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做父亲的责任。没钱给孩子买奶粉,他们就舂米浆来喂孩子,因为看不见,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每做一次米浆就得两三个小时。为了让小赵丽也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吃上奶粉,健康成长,两兄弟决定去砖窑打工挣钱。兄弟俩不论酷暑严寒,闻鸡出门,披星而归,整日劳作在窑厂,争取每人每天能打出300块砖坯,这样就可以拿到一个正常熟练工的工资。为了多赚钱,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他们要挑100多斤砖坯经过300多米送下深达6米的窑井,每天要摸索着走上50多个来回。即便如此,两人每天也只能挣到2.4元钱,还是买不起奶粉,只好买豆奶代替。虽然生活艰苦,小赵丽还是在两个盲人爸爸的悉心呵护下,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了。光富为了让孩子从小受教育,和弟弟一同省吃俭用,坚持让小赵丽从幼儿园、学前班到小学,一个也不落。这在当时的村里,正常家庭能做到的都屈指可数,光富兄弟凭着坚强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做到了。

2004年和2008年,光富的父母相继去世,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陷入无边黑暗。为了照顾好赵丽,俩兄弟开始学习一些诸如切菜、做饭之类的日常生活技能,还开始学着喂鸡、喂羊,增加家庭收入,起早摸黑地操持着这个家。为了让孩子感觉到她曾经有一个完整的家,有过妈妈。每年除夕,光富兄弟俩都会带着女儿一起上坟、烧香,祭拜那个在他们编织的谎言中已经“去世”的妈妈。

在博大深沉的父爱浸润下,14岁的赵丽早早地就懂得了感恩。她说:“两个爸爸对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赵光富说:“希望女儿好好学习,将来有出息。她读书能读到哪里(什么程度),我们兄弟俩就供到哪里。”

2010年,赵光富、赵光辉兄弟荣获重庆好人荣誉称号,获得重庆十大感动人物提名奖。

雷庆瑶事迹

雷庆瑶,女,汉族,1989年1月生,中共预备党员,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庆瑶,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感恩祖国的赤子之心传递人间真爱,助人为乐,热心公益,展示了新世纪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质。

1993年,刚满3岁的雷庆瑶不慎触电,失去双臂。在痛过哭过之后,她坚强地面对人生,克服苦难,一次又一次地向生命极限发起挑战,学会了游泳、骑车、绣花、打字、书法、绘画等技能,在四川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夺得4银2铜,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蝶泳50米第6名,出演电影《隐形的翅膀》感动亿万观众等。上海世博会期间,庆瑶用双脚表演了毛笔书法、绘画、绣花,博得了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赞叹。

这个原本最需要别人帮助的女孩,一直以一颗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帮助他人。2009年,也就是考入乐山师范学院的第二年,雷庆瑶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支持下,成立了“庆瑶阳光工作室”,先后吸纳45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开展阳光青年评选活动,开通“庆瑶阳光热线”,建立专门网站,设置工作室QQ群,开通“知心话”电话交谈栏目等形式,帮助大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培养大学生阳光的心态,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

2009年底,在一位经商人士的资助下,雷庆瑶创办了“四川博爱感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以传递“感恩社会、助人为乐、自强不息、永不言弃”精神为宗旨,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历程,也为回报社会搭建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期间,她到乐山监狱给一千多名服刑犯作报告,与部分服刑犯交流;到映秀湾水电总厂作主题为“阳光心态健康生活”专题报告;到北川中学、八一帐篷学校、都江堰中兴学校等灾区6所学校为学生作报告;到乐山特殊学校等乐山周边7所学校与学生开展活动,还几次到台湾、香港参加公益活动。先后应邀到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高校作报告,与同龄人交流自己的成长经历。

2010年4月14日,正在接受新华网访谈的雷庆瑶,得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立刻打电话指挥公司员工立刻投入抗震救灾。第二天,她带着募集到的13万元捐款和500床厚棉被、1000件棉服,紧急赶往灾区。5月11日,正在玉树带领员工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雷庆瑶,得知云南发生严重干旱灾害后,不辞劳苦,马上赶往云南旱情最严重的云南省沾益县炎方乡母官村,在简陋的乡村学校教室里向村民和小朋友们做励志演讲,并且把她拍卖自己国画作品所得的12.5万元,全部捐献给了村里用于修建水利工程。

雷庆瑶自强不息和热心公益的先进事迹获得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十佳青年;2009年,荣获绽放文学艺术激励奖、全国自强模范、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全国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2010年,当选成都好人;2011年,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诚实守信:

王永澄事迹

王永澄,男,汉族,1967年6月生,中共党员,福建省盲人协会主席。 “让更多的盲人体会社会的关爱,让更多的盲人用自己的双手闯出一片天地。”王永澄,一个原本是需要别人帮助的盲人,用感恩的心坚守爱心传递的承诺,帮助2600多名盲人走上了自立自强的创业之路。1995年,在当地残联的支持下,王永澄创办了三明市第一家盲人中医推拿保健所。回想自己一路走来,得到社会太多的支持和关心,王永澄公开承诺:困难群众免费推拿治疗,养老院、福利院上门服务。三明市福利院一位80岁老人患严重关节炎长期卧床不起,通过王永澄半年多时间上门按摩治疗,终于能下地行走,身无分文的老人用双膝跪地这隆重的礼节表达感激之情。

王永澄一直希望以自己的创业经历帮助更多盲人创业自立。2005年以来,他四处募集资金180余万元,全部用于推进盲人技能培训,免费培训的盲人达

2600余人。培训期间,他和学员吃住在一起,手把手地教,面对面交流,把自己的“绝活”毫不保留地传授给盲人学员。如今,他培训的盲人学员遍布福建全省,就业率高达98%。

“残疾人不仅要靠自己的技术特长走自强之路,而且还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王永澄十分热心公益活动。每年“三八”、“五一”、“七一”、“八一”、国庆节和全国助残日、国际盲人节等重大节日,在街道、社区、学校、工厂、军营、干休所,都能见到他和一群盲人按摩师们开展各种义诊活动。2005年至今,王永澄组织参加的志原服务活动达50多场次,免费义诊达1.3万人次。“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永澄组织40多家盲人按摩店、220多名盲人按摩师开展“为汶川灾区献爱心”按摩义诊活动,捐出一天劳动所得,筹集善款达

2.8万元。甘肃玉树地震、福建省特大暴雨,他牵头募集善款近4万元。为帮助贫困残疾人和失学儿童,这些年王永澄个人捐资达2万余元。

2009年,在王永澄的积极推动下,集盲人按摩技术研究、盲按培训、盲人就业和对外服务于一体的省级示范窗口、公益性机构——福建省海峡盲人按摩指导中心成立。2010年4月,王永澄作为团长,带领福建省首个盲人代表团赴台访问,开展“闽台两地视障福利事业交流”,与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签署了《卓越交流合作备忘录》,为闽台两地福利事业的合作交流作出积极贡献。

王永澄荣获全国残疾人专门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残疾人自强模范、省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

孙建博事迹

孙建博,男,汉族,1959年1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淄博市林业局调研员、淄博市原山林场党委书记。

作为一名一级甲等残疾人,1996年底,孙建博出任原山林场场长时,林场已是3个月开不出工资,此时市里又将濒临绝境的市园艺场划归原山管理,两个“老大难”单位共外欠债务高达4000多万元。园艺场职工一年多没领到工资,医药费3年未报一分,有的职工交不起水电费。在巨大的困难和压力面前,他发自肺腑的说:“我是一名残疾人,但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带领大家把资源保护好,把林场发展好。从今以后我豁上这条命和大家伙一块干了,为了咱原山人过上好日子,就是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也情愿!”顶着压力,他对下属6家亏损企业坚决关停并转,并对企业使用的车辆、办公地点等实行公开拍卖,减少了开支。又多方筹资建起了市场前景十分看好的纸箱厂、工具厂、酒厂、苗圃等,让园艺场175名职工重新就业,600多名职工不但按时发放工资,退还了集资,报销了医药费,而且还有了奖金,全场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孙建博没有满足于解决职工温饱,而是追求更大的发展。原山林场有4万亩山林,发展旅游得天独厚。孙建博首先把目光瞄准了旅游。他亲自北上南下,请来旅游设计专家进行规划、设计、开发,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拥有100多种娱乐设施的全省首家森林乐园。那段时间,孙建博一有空闲,就上网了解信息,及时掌握行业动态,力求旅游开发既符合自身实际,又引领最新潮流。保龄球馆、滑草场、民俗风情园、石海栈桥等景点,齐鲁古战场遗址、石刻大观园„„原山的旅游产品几乎开发一个成功一个。行之有效的旅游推介,让原山声名大噪,成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如今,每年到原山的游客达80多万人。

经过这些年的艰苦奋斗,原山林场已经发展成为集林业、副业、旅游业、房地产开发等多产业并举的企业集团,拥有固定资产4.6亿,年收入过亿元。原山林场立木蓄积量从7万立方米提升到14万立方米,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现实样本,被誉为全国林业系统的一面旗帜,先后被评为“全国国有林场100佳”、“国家4A级景区”、“山东省十大新景点”。

孙建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全国林业系统先进工作者、山东省道德模范、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入选中国文明网“中国好人榜”。

杜顺事迹

杜顺,男,汉族,1964年2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大兴镇万福村小学教师。

他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助力,却从没耽误过学生一堂课;他不能坐着,只能跪在炕上备课,却工工整整写好每一份教案。杜顺患病17年,执著农村教育事业,在乡村讲台上,坚持拄拐上课、坐轮椅上课,用行动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竭诚奉献之歌。

1985年3月,杜顺成为村小的一名民办教师。1994年1月,通过考试转为一名公办教师。就在事业一帆风顺、人生大展宏图之际,厄运却悄悄降临在他身上。1994年3月的一天,杜顺在讲课时,突然感到右腿麻木并失去知觉,站立困难,经多方诊治无效果。1997年,他病情加重,在长春市吉大二院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而且面临生命危险。面对死亡的威胁,杜顺没有丝毫畏惧和犹豫,他深知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便毅然回到学校,回到学生中间,开始了与死神的赛跑。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杜顺的行动日益艰难。2000年,他拄单拐上下班,

1.5公里的路程,他要走一个小时。2002年,妻子买了摩托车送他上下班。2003年,他开始拄双拐讲课。2005年5月,他做了开颅手术和颈椎矫正术。次年3月,他坐着三轮车返回校园,坐上轮椅又走进了课堂。多年的工作中,他尽职尽责,无怨无悔。在平凡的教学历程中,记录着数不清的感人事迹。十几年来,他得到的几千元奖金,全部用在给学生买书、卷子和奖品上,而他每天要吃60元的药却吃一半,有时因缺钱还断药。冬天他把自己劈好的木材拿到学校为学生取暖。在清理校园劳动中,为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他拄着拐杖带领学生掏厕所,坐在半尺深的水坑中拔杂草。他刻苦钻研教育教学,创造了尝试测试法、自我演

示法、点击词汇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显著,所教的班级总是名列第一,他因此多次获得“教学特别贡献奖”。

十余年间,他在雨雪天摔倒过无数次,仅坐三轮车在上班路上就翻过5次,拄双拐在教室摔倒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2001年3月,轮到他值班,他谢绝了同事们的照顾,老早的就走出了家门。初春的乡间路上冰雪交融,一半是泥水,一半是坚冰,他一瘸一拐的走着。突然拐杖一滑,他跌倒了,他知道自己又犯病了,就努力挣扎着起来,说不清经过多少次跌倒和爬起,终于来到了学校。看着他被冰茬扎坏的双手和一脸的斑斑血迹,看着他被雪水冻硬的棉衣棉裤,六旬的同事哭着说:“孩子,你不来又能咋地呀!”而他却说:“我要像正常人一样履行自己的责任。”就这样,他一刻不闲,魂系校园,心念学生,像一颗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

杜顺获得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获吉林省教书育人楷模、吉林省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2010年,吉林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展向杜顺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


相关文章

  • 创城知识应知应会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应知应会 一. 中央文明委十项重点工作: 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2.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学习教育: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 5.推进志愿者服务制度化 ...查看


  • 120806-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主要事迹
  • 2011年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主要事迹 第一篇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人物一]郭明义:把幸福给你:"雷锋传人"郭明义30年的爱心之旅 [人物二]王文珍:没有硝烟战场上的 [人物三]阿尼帕:阿尼帕妈妈的幸福生活:一口&qu ...查看


  • 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事迹
  • 附件一: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曹阳飞宇同学之先进事迹 曹阳飞宇 8 岁时,母亲因患癌症去世,年幼的小飞宇随父亲到厦门打 工.和父亲一起奔波的日子是辛苦的.父亲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手脚肿 痛是常有的事情,每当发病,无论时间有多晚.天有多冷,小飞宇都 ...查看


  • 仰望道德的星空
  • 我们有两条自然的大河―― 长江和黄河: 我们有两条伦理的大河―― 崇道和尚德. 江河滚滚不尽, 道德源源不断.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 中华民族历来不缺榜样,今天,我们更是榜样辈出. 德在心中, ...查看


  • 第四届道德模范
  • 第四届道德模范 1.林俊德 林俊德,男,汉族,1938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中国人民解放军63650部队研究员. 林俊德入伍52年来,忠诚党的事业,矢志强军报国,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突破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为 ...查看


  •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事迹及颁奖词
  •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共54名)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0名)(给予我们这个社会热量的人) 李成环(女)生前系甘肃省兰州市二十四中学生活指导老师(有大爱,有担当,热爱教育,关心孩子.去年11月,她与新婚丈夫一起募集资金物品,千里辗转去玉 ...查看


  • 五好文明家庭主要事迹材料
  • 五好文明家庭主要事迹材料 事迹材料 查阅次数:30次 发布人:范文网编辑 推荐阅读: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这是以往有涵养的大人明智的做法.这种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来,和大人赠给孩子们的那些最精致... 让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 ...查看


  • 全国道德模范名单(第1-4届)
  • 第一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53) 一.全国助人为乐模范(10位) 李明素(女) 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林秀贞(女) 河北省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村民 刘月生.王世昌(女)夫妇 刘月生系原军委工程兵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系国务 ...查看


  • 2015年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 日前,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新修订的<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考评标准>,全文如下: 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命名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