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可以体面地老去

  最近,利用休假和家人一起去了趟俄罗斯,顺便看望一下老朋友。

  我的俄罗斯朋友、女作家伊琳娜・拉克莎已经75岁了。她的丈夫30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也不住在一起。当年,我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恰逢苏联解体、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她一直照顾我,请我到家里做客、吃饭,为我改论文,带我去她的郊外别墅度假,甚至开着车到我宿舍给我送来一桶自家地里收获的土豆。

  近年来,伊琳娜渐渐老去,我很担心,她的生活谁来照料?2007年,我到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举办的国际论坛,去看望了她两次,临走时,给她留下了一点钱。我说,我不能照顾你,你也得请人做家务,这钱,就算中国女儿的一点孝心吧。这次见到伊琳娜,她虽然患有好几种病,髋关节换过了,一只眼睛因青光眼而失明,心脏也装了支架,已不大能出门,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依然每天写作。我看到,她家里整洁如故,她还端出了不少东西来招待我们,有烟熏三文鱼、香肠、肉冻等冷菜,还有她亲手做的薄饼、茄子等热菜,以及蛋糕、水果。

  “这些,都是一位女士帮我买来的。”伊琳娜告诉我,这位女士每周两次给她代购食品、日用品,只要提前电话告诉她,比如两盒牛奶、半公斤小泥肠、1公斤蔬菜、1个面包,等等,到时她就会送上门。让人惊讶的是,她的服务是免费的!原来,俄罗斯有一套专门的“助老计划”,所有有需求的老人,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帮助,不过,代购每次不能超过4公斤,这是“法律”规定的,太重了提不动。“不过,这位女士有汽车,所以她每次可以帮我多买一点东西。”

  另外还有一位女士,专门帮伊琳娜打扫卫生,每周一次,吸尘擦灰。此外,她还陪同伊琳娜去医院看病,给丈夫扫墓(每月一次)。“这也免费吗?”“是的。”“所有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吗?”“是的,这也是‘助老计划’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普京给我们老人很大的帮助!到了80岁,养老金还有提高!”伊琳娜说。

  听下来,这个“助老计划”,跟上海的居家养老有点相似。只不过,俄罗斯的“助老计划”是政府全买单的。看来,近年来俄罗斯国力增强,老人的福利也不断提高。对于伊琳娜的晚年生活,我大可放心了。我还听一对俄罗斯夫妇说,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住养老院也是免费的。看来,在俄罗斯,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事实上,第一位为伊琳娜代购食品的女士,家庭条件并不差,出于热心,为邻居做些事,类似于我们的志愿者,当然,政府也向她支付补贴。第二位女士,与上海的“居家养老服务员”很相似,通过服务领取工资,而她所提供的,都是老人最需要的服务。

  俄罗斯的做法能否让我们借鉴呢?我由此联想到,上海的市、区政府用于养老的财政支出也很大,但这些经费是否都用在了刀口上,值得斟酌。比如为了解独居老人的健康情况,一些区、街道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上门问候,或政府购买服务,由一些企业每天给老人打一个电话,而老人对这样的“问候”并不欢迎。又如,现在有许多社会组织,每年从政府那里获得大量的为老服务经费,但他们组织的活动、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老人所急需的呢?还有,我们也有居家养老服务,但能够免费享受的老人很少。如果将这些财政经费好好筹划一下,伊琳娜能够享受到的免费服务,上海老人说不定也可以获得呢。

  我又想起,上世纪90年代留学的时候,在莫斯科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身材有我两个那么厚实的老奶奶,手提一个装满东西的小拖车,一摇一摆地挪进地铁车厢,嘴里一边嚷着“年轻人,让个座”,一边吃力地坐下。而她那个沉甸甸的拖车里,装的只是一大袋土豆!在那个国家经济动荡、百姓生活艰难的岁月里,老人们为了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不得不四处奔波,排队采购食品。而这次在俄10多天,我没有见到一个拖着沉重购物袋的老人!现在,超市、便利店到处都有,商品应有尽有,价格也不高,在小区附近,还有花100卢布(合20元人民币)就可饱餐一顿的“自助食堂”,加上伊琳娜说的那种“助老计划”,俄罗斯老人再也不用为开门七件事而发愁。

  俄罗斯目前还是实行公立医院全民免费医疗,当然,高收费的私营医疗机构也不少。无论免费医疗模式受到怎样的诟病,但至少不会有人因为穷困而看不起病。俄罗斯的公共交通,只要是退休人员,无论年龄,均可免费乘坐。这一传统,从苏联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各景点、博物馆,参观门票对老人都有优待。

  在俄罗斯,人们可以体面地老去,这是多么让人庆幸的事。

  最近,利用休假和家人一起去了趟俄罗斯,顺便看望一下老朋友。

  我的俄罗斯朋友、女作家伊琳娜・拉克莎已经75岁了。她的丈夫30多年前就去世了,唯一的女儿也不住在一起。当年,我在俄罗斯留学的时候,恰逢苏联解体、俄罗斯最困难的时候,她一直照顾我,请我到家里做客、吃饭,为我改论文,带我去她的郊外别墅度假,甚至开着车到我宿舍给我送来一桶自家地里收获的土豆。

  近年来,伊琳娜渐渐老去,我很担心,她的生活谁来照料?2007年,我到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大学新闻系举办的国际论坛,去看望了她两次,临走时,给她留下了一点钱。我说,我不能照顾你,你也得请人做家务,这钱,就算中国女儿的一点孝心吧。这次见到伊琳娜,她虽然患有好几种病,髋关节换过了,一只眼睛因青光眼而失明,心脏也装了支架,已不大能出门,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依然每天写作。我看到,她家里整洁如故,她还端出了不少东西来招待我们,有烟熏三文鱼、香肠、肉冻等冷菜,还有她亲手做的薄饼、茄子等热菜,以及蛋糕、水果。

  “这些,都是一位女士帮我买来的。”伊琳娜告诉我,这位女士每周两次给她代购食品、日用品,只要提前电话告诉她,比如两盒牛奶、半公斤小泥肠、1公斤蔬菜、1个面包,等等,到时她就会送上门。让人惊讶的是,她的服务是免费的!原来,俄罗斯有一套专门的“助老计划”,所有有需求的老人,都可以得到这样的帮助,不过,代购每次不能超过4公斤,这是“法律”规定的,太重了提不动。“不过,这位女士有汽车,所以她每次可以帮我多买一点东西。”

  另外还有一位女士,专门帮伊琳娜打扫卫生,每周一次,吸尘擦灰。此外,她还陪同伊琳娜去医院看病,给丈夫扫墓(每月一次)。“这也免费吗?”“是的。”“所有的老人都可以享受吗?”“是的,这也是‘助老计划’的一部分。总的来说,普京给我们老人很大的帮助!到了80岁,养老金还有提高!”伊琳娜说。

  听下来,这个“助老计划”,跟上海的居家养老有点相似。只不过,俄罗斯的“助老计划”是政府全买单的。看来,近年来俄罗斯国力增强,老人的福利也不断提高。对于伊琳娜的晚年生活,我大可放心了。我还听一对俄罗斯夫妇说,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住养老院也是免费的。看来,在俄罗斯,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

  事实上,第一位为伊琳娜代购食品的女士,家庭条件并不差,出于热心,为邻居做些事,类似于我们的志愿者,当然,政府也向她支付补贴。第二位女士,与上海的“居家养老服务员”很相似,通过服务领取工资,而她所提供的,都是老人最需要的服务。

  俄罗斯的做法能否让我们借鉴呢?我由此联想到,上海的市、区政府用于养老的财政支出也很大,但这些经费是否都用在了刀口上,值得斟酌。比如为了解独居老人的健康情况,一些区、街道专门成立了一支队伍,上门问候,或政府购买服务,由一些企业每天给老人打一个电话,而老人对这样的“问候”并不欢迎。又如,现在有许多社会组织,每年从政府那里获得大量的为老服务经费,但他们组织的活动、提供的服务,是不是老人所急需的呢?还有,我们也有居家养老服务,但能够免费享受的老人很少。如果将这些财政经费好好筹划一下,伊琳娜能够享受到的免费服务,上海老人说不定也可以获得呢。

  我又想起,上世纪90年代留学的时候,在莫斯科地铁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镜头:一位身材有我两个那么厚实的老奶奶,手提一个装满东西的小拖车,一摇一摆地挪进地铁车厢,嘴里一边嚷着“年轻人,让个座”,一边吃力地坐下。而她那个沉甸甸的拖车里,装的只是一大袋土豆!在那个国家经济动荡、百姓生活艰难的岁月里,老人们为了填饱自己和家人的肚子,不得不四处奔波,排队采购食品。而这次在俄10多天,我没有见到一个拖着沉重购物袋的老人!现在,超市、便利店到处都有,商品应有尽有,价格也不高,在小区附近,还有花100卢布(合20元人民币)就可饱餐一顿的“自助食堂”,加上伊琳娜说的那种“助老计划”,俄罗斯老人再也不用为开门七件事而发愁。

  俄罗斯目前还是实行公立医院全民免费医疗,当然,高收费的私营医疗机构也不少。无论免费医疗模式受到怎样的诟病,但至少不会有人因为穷困而看不起病。俄罗斯的公共交通,只要是退休人员,无论年龄,均可免费乘坐。这一传统,从苏联时期一直延续至今。各景点、博物馆,参观门票对老人都有优待。

  在俄罗斯,人们可以体面地老去,这是多么让人庆幸的事。


相关文章

  • 十二五规划与就业优先战略吕学静
  • "十二五"规划与就业优先 战略 文◎吕学静 "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按: 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 ...查看


  • 中美大博弈之:信用//观世事如棋
  • 观世事如棋:中美大博弈之:信用 (2015-09-14 08:50:17) 前面的伊核问题(石油美元),美元加息,人民币贬值,看似不相关,但其问题的内核都是一样的,就是货币问题. 只有看清货币的本质,回过头来再看这些问题,就容易明白了. 货 ...查看


  • [喷嚏图卦20150424]我可舍不得拿才华换生活,假如我有的话
  • 每天一图卦,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这个世界 [1]亚非领袖重走历史性步行 24日,在印度尼西亚参加亚非领导人会议的各国领导人来到万隆,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夫人彭丽媛出席纪念活动.各国领导人从萨沃尔-霍曼饭店步行至独立大 ...查看


  • 花甲之年,北约向何处去?
  • 2009年4月3-4日,来自欧美28个国家的领导人在法国东部城市斯特拉斯堡及相邻的德国西部小镇凯尔举行峰会,庆祝北约成立60周年,同时欢迎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纳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成为新的成员国.北约当年是作为冷战的产物――华约组 ...查看


  • 皆大欢喜的圣诞节
  • 由于是第一次在英国过圣诞节,我对英国人表现出的节日购物热情根本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圣诞节前夜的那天下午,我去TESCO超市买火鸡.TESCO是英国超市业排在前三位的超市巨头.到了TESCO,我吃惊地发现,超市里仿佛刚遭到过洗劫,许多货架都是 ...查看


  • 苏共亡党十年祭--钱文军
  • <南方周末>第914期(2001.8.16,星期四)头版登载了红旗出版社社务委员黄苇町先生的文章:<苏共亡党十年祭>.此文很明显是一篇御用文章.题记中说明此文就是"根据7月13日他在中央党校讲课的部分内容整 ...查看


  •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笔记
  • 疯狂的绚丽还是惨淡的悲剧 --读<安娜·卡列尼娜>探安娜一生的悲欢离合 [摘要]: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是个鲜活有力的人物,她聪慧自然,真诚又富有激情,与众不同的是有着令人无法抗拒的美貌和深刻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样一个发光的女子 ...查看


  • [泰坦尼克号]影评
  • <泰坦尼克号>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则关于泰坦尼克号中遗画的新闻引起了一位百岁老妇人的注意.她就是画中的少女.在潜水舱里,罗丝开始回忆她当年的故事. 1912年4月12日,泰坦尼克号停泊在港口,等待她它的首次起航.富家少女罗丝与 ...查看


  • 一个真实的案例
  • 一个真实的案例. 199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工作机构在日本东京组织了一次国际中 小学教师.学生联欢活动,共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参加.其中教师208人,学生202人.我国从北京.西安.上海选派了9名教师和9名学生参加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