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看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已不到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2)在就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和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增多,而蓝领工人减少到30~40%。(3)在金融资本方面,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4)在国家调节方面,财政、税收、货币、计划、福利等机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

(5)在对外关系方面,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西方列强仍然依靠经济交往、文化渗透、军事侵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不发达国家,强化“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新变化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实质上是一种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牺牲、遭受苦难为前提的一种病态的发展。例如,当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雇佣劳动强度和剥削程度,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的集中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但也加剧垄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畸形发展,使金融体系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加剧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内外矛盾更加暴露出来,变得更加“狂妄”和“野蛮”。从总体上讲,除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富裕外,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的能力与水平,在不同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调节和改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也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冲突,因而其作用是有限的/

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扮演过非常革命的角色。马克思早就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概括地讲,资本主义的文明作用至少表现在:(1)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以大工业为核心的社会化大生产,具有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这就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2)资本主义社会使商品生产成为生产的普遍形式,有利于分工协作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不断促进生产的日益社会化。(3)资本主义摧毁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和人权,把人类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

社会关系和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要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对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也应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毕竟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它作为建立在掠夺自然和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进行剥削与奴役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必然要造成生产资料与直接生产者相分离,资本与雇佣劳动相对立。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在怎样程度上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在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经济的或军事的),几乎从未间断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战后长达30多年的冷战,也是由资本主义世界挑起的。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制造的局部战争仍然频频发生,亚非拉一百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处境艰难;即使在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着经济集约化与分配不公,物质充裕与精神空虚,经济全球化加强与国内外矛盾加深等“二律背反”式的怪现象。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文明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抵制完全肯定资本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和完全拒斥资本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恩格斯说得好,实际的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我们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也就不能真正搞清楚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注意到,资本主义在对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作相应的调整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合作社、股份制、经济计划、社会福利等促使“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提供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突的“线索”, 创造扬弃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准备条件。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列宁也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动力是商品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扩大,虽然它仍有发展的余地,但最终要面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为了摆脱这三重危机,“必须改变资本主义逻辑,阻止商品和货币关系的普遍统治和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资本主义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呢? 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而不是教条地、墨守陈规地看问题。

首先,不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存在是不行的。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

其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担心害怕,它毕竟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列宁曾经说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的形式,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前提条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准备了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准备了机构与手段,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和社会主义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由此可见,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可以坚信,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最终将殊途同归,由一种制度,即美好的、公正的、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统天下。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看法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发展和变化。20世纪中期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战后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1)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一产业即农业在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大下降,已不到3%;第二产业即制造业所占比重有升有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比重则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国更是高达72%。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并成为新的主导产业。(2)在就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数锐减,工业劳动人数增长缓慢,甚至有所下降,从事服务业的白领工人和从事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的“知识工人”增多,而蓝领工人减少到30~40%。(3)在金融资本方面,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本与各种工商服务业资本融合起来,扩大和加深了金融资本的统治。

(4)在国家调节方面,财政、税收、货币、计划、福利等机制对经济和社会生活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国家从市场经济的“守夜人”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

(5)在对外关系方面,帝国主义旧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但西方列强仍然依靠经济交往、文化渗透、军事侵略等方式掠夺和控制不发达国家,强化“中心-边缘”式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资本主义新变化既有进步的一面,又有反动的一面,实质上是一种以广大被剥削阶级和被掠夺国家作出牺牲、遭受苦难为前提的一种病态的发展。例如,当代西方国家的科技进步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提高了雇佣劳动强度和剥削程度,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和两极分化;资本的集中推动了生产的社会化,但也加剧垄断,阻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证券、股票等金融资本畸形发展,使金融体系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加剧了资本主义的投机性和寄生性;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加剧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发展;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不惜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了严重的全球性问题。特别是苏东剧变后,资本主义内外矛盾更加暴露出来,变得更加“狂妄”和“野蛮”。从总体上讲,除少数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富裕外,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和改良,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的能力与水平,在不同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调节和改良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也没有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和由此产生的经济危机与社会冲突,因而其作用是有限的/

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扮演过非常革命的角色。马克思早就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概括地讲,资本主义的文明作用至少表现在:(1)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物质技术基础是以大工业为核心的社会化大生产,具有历史上最发达和最复杂的生产组织,这就为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2)资本主义社会使商品生产成为生产的普遍形式,有利于分工协作的发展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不断促进生产的日益社会化。(3)资本主义摧毁封建专制、等级特权和人身依附关系,提倡自由、平等、博爱、民主和人权,把人类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的

社会关系和能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者要彻底批判资本主义的罪恶,但对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也应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毕竟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种对抗形式。它作为建立在掠夺自然和阶级对立上面、建立在少数人对绝大多数人进行剥削与奴役基础之上的社会制度,必然要造成生产资料与直接生产者相分离,资本与雇佣劳动相对立。在这样的社会里,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资本在具有无限度地提高生产力趋势的同时,又在怎样程度上使主要生产力,即人本身片面化,受到限制”。在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对落后国家的侵略和掠夺(经济的或军事的),几乎从未间断过。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战后长达30多年的冷战,也是由资本主义世界挑起的。迄今为止,资本主义制造的局部战争仍然频频发生,亚非拉一百多个资本主义国家处境艰难;即使在少数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存在着经济集约化与分配不公,物质充裕与精神空虚,经济全球化加强与国内外矛盾加深等“二律背反”式的怪现象。全面把握资本主义的文明作用和历史局限性,有利于我们抵制完全肯定资本主义的“全盘西化”论和完全拒斥资本主义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恩格斯说得好,实际的社会主义就是对资本主义的正确认识。我们如果不能科学地认识资本主义,也就不能真正搞清楚社会主义。我们应该注意到,资本主义在对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和体制模式作相应的调整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合作社、股份制、经济计划、社会福利等促使“旧的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提供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冲突的“线索”, 创造扬弃资本主义的“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和“新的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准备条件。马克思曾经说过:“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列宁也指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动力是商品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扩大,虽然它仍有发展的余地,但最终要面临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为了摆脱这三重危机,“必须改变资本主义逻辑,阻止商品和货币关系的普遍统治和发展,建立更为合理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面对资本主义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在这种新的国际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150多年前在分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所得出的“两个必然” (即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否仍然有效呢? 作为当代的马克思主义者与社会主义者,应该历史地、辩证地、发展地而不是教条地、墨守陈规地看问题。

首先,不承认、不正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客观存在是不行的。能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兴衰存亡。

其次,对于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新变化,我们也不必大惊小怪、担心害怕,它毕竟是人类发展的一部分。列宁曾经说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入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代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的形式,为最终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前提条件,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准备了物质基础,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宏观管理和调控准备了机构与手段,为资本主义最终消亡和社会主义的建立准备了条件。由此可见,当代发达资本主义不是离社会主义更远了,而是更近了。

可以坚信,经过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两种对立的社会制度,最终将殊途同归,由一种制度,即美好的、公正的、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一统天下。


相关文章

  •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 所谓当代资本主义,就是指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尤其是指20世纪80-9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及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新科技革命的发生及其影响.新科技革命不仅是新变化的主要内容, ...查看


  •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 论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内容摘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的溯源同以往任何社会一样,资本主义社会历经了产生.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有一个逐步衰亡.为新的社会所代替的过程.这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查看


  • 2014年海大在职研究生复试政治题目+部分答案
  •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P2 2.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三次"左倾"机会主义的主要错误,危害及原因? P2 3.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P3 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 ...查看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学设计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塘中学 朱霞 一.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考点: 1.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 2.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3.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 ...查看


  •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为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有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 性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然而单从主观方面或客观方面都无法判明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真实性的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
  • 第一章 关于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1试比较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三个概念的异同. (1)社会主义: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整体或者说社会上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使普通劳动者也能过上幸福生活的社 ...查看


  • 试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的关系
  • [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中国化是现代化的理论前提,现代化是中国化的逻辑延伸.只有科学地把握这一关系,才能真正转化为中国人民大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查看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笔记
  •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导论 一.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产生的根源 (一)社会思潮:是指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并适应相当一部分人的心理状况和要求,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的思想潮流. (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 ...查看


  • 当代青年学生接受社会思潮的方式变迁
  • 几掣些◇ 厂1ii磊1i百≯三=邑秒 9 9 二:兰茎一垒 - .'' '. 口刘渡李映秋 摘要:青年学生与社会思潮之间是一个双向互动,双向建构的过程.青年学生接受社会 思潮方式的变迁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社会环境变化息息相关,并与社会思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