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课外活动教案设计

高一地理课外活动教案设计

北京二十二中 董俊娟

课 题:黑龙潭—卧佛寺—玉泉山自然地理考察

适用年级:高一学生,在学习过高一地理第四章“地壳运动”之后,带领参加“北京地理”课外小组的成员,外出考察。

活动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切实理解并感受到内、外力作用的紧密联系及对北京地势地貌的影响;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真正看到北京地势的大致特征(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分三个阶梯,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禁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

本次考察活动可以配合高中地理上册的课堂教学,在课上介绍过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形倒置以及地壳的演化历史等相关知识后,安排本次活动。 同时,结合课外小组的活动,从北京入手,在介绍过关于北京的地形、地势特点后,安排本次考察。

2、业务准备:

小组成员考察前要搜集考察地区的有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整理和选编;

老师将整理好的资料印发给学生——本地区的遥感图象,北京市地形图,带有考察路线的本地区等高线图;

教师在带领学生考察前要进行实地摸点。

3、物质准备:

教师要带好地质锤、放大镜、高度表、5%盐酸;

学生要带好自身的防护用具、记录本、笔,每小组带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

4、组织准备:

根据本校的情况,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共三组,安排好组长。

考察过程:

考察点1:

位 置:画眉山庄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盐酸鉴定,结论:奥陶(O2)石灰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2:

位 置:了望塔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年代为(C2—P)砂岩和页岩。

提问:为何缺失S、D、C1时代地层?

结论:沉积成岩后,曾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地层缺失,后又下沉。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3:

位 置:公路旁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J1时代的火成岩,证据:内部可见“杏仁构造”。 B 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4:

位 置:“跌死猫”附近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J2时代的砂岩和砾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5:

位 置:玉泉山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O2时代的石灰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返回

室内总结:

通过考察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沿考察路线所确定的岩石年龄和时代,说明本区的地质构造。

2、中新的岩层海拔最高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3、从向斜山——玉泉山——学校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地层年代的变化,说明北京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4、分组讨论:根据带有等高线的考察路线图及实地考察结果,绘制沿考察路线的地质剖面图。

高一地理课外活动教案设计

北京二十二中 董俊娟

课 题:黑龙潭—卧佛寺—玉泉山自然地理考察

适用年级:高一学生,在学习过高一地理第四章“地壳运动”之后,带领参加“北京地理”课外小组的成员,外出考察。

活动目的:

1、使学生通过实地的考察和分析,切实理解并感受到内、外力作用的紧密联系及对北京地势地貌的影响;

2、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真正看到北京地势的大致特征(从西北向东南倾斜,大致分三个阶梯,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禁求实的科学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求知欲望和兴趣。

准备工作:

1、知识准备:

本次考察活动可以配合高中地理上册的课堂教学,在课上介绍过地壳运动、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形倒置以及地壳的演化历史等相关知识后,安排本次活动。 同时,结合课外小组的活动,从北京入手,在介绍过关于北京的地形、地势特点后,安排本次考察。

2、业务准备:

小组成员考察前要搜集考察地区的有关资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的整理和选编;

老师将整理好的资料印发给学生——本地区的遥感图象,北京市地形图,带有考察路线的本地区等高线图;

教师在带领学生考察前要进行实地摸点。

3、物质准备:

教师要带好地质锤、放大镜、高度表、5%盐酸;

学生要带好自身的防护用具、记录本、笔,每小组带一个放大镜、一个罗盘。

4、组织准备:

根据本校的情况,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共三组,安排好组长。

考察过程:

考察点1:

位 置:画眉山庄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盐酸鉴定,结论:奥陶(O2)石灰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2:

位 置:了望塔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年代为(C2—P)砂岩和页岩。

提问:为何缺失S、D、C1时代地层?

结论:沉积成岩后,曾出露地表,受外力侵蚀,地层缺失,后又下沉。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3:

位 置:公路旁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J1时代的火成岩,证据:内部可见“杏仁构造”。 B 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4:

位 置:“跌死猫”附近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J2时代的砂岩和砾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考察点5:

位 置:玉泉山

主要活动:A岩石鉴定。结论:O2时代的石灰岩。

B读高度表,记录海拔高度。

返回

室内总结:

通过考察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沿考察路线所确定的岩石年龄和时代,说明本区的地质构造。

2、中新的岩层海拔最高的原因是什么?这又说明什么?

3、从向斜山——玉泉山——学校海拔高度的变化以及地层年代的变化,说明北京的地势特征是什么?

4、分组讨论:根据带有等高线的考察路线图及实地考察结果,绘制沿考察路线的地质剖面图。


相关文章

  • 高一地理电子教案
  • 第一节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区域的含义及特点. 2.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的自然地理环境差异.人文地理差异. 3.理解区域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有何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利用地图,运用基础 ...查看


  • 高一组总结和个人总结
  •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地理集备组工作总结 高一地理集备组 王 雪 2010--2011学年度下学期 高一地理集备组工作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本学期又要结束了.这学期我和吴凯老师执教高一的地理课,虽已教过几年,对教材也熟悉了 ...查看


  • [地理课程教学论]教案
  • <地理教学论>教案 第一章 绪论 教学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十年历程,明确地理教师综合素质培养的方向和要求. 教学重点:课程的含义: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教学难点:课程与学科的区别.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查看


  • 高一年纪公开课总结
  • 高一年纪公开课总结 高一年纪于2013年11月22日至12月13日举行了年级公开课.在年级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公开课比较成功.开课教师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得到锻炼,教学能力得到提升.听课教师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也有收获有思考.现对本次高一公开 ...查看


  • 高一地理教案
  • 第一章 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教学设计 南昌八中 张悦 [课标分析]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的目的是为认识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从质量.体积.运动等来看,地球是普通的,但地球上存在智慧生命, ...查看


  • 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 高一地理教学建议 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地理必修一,这部分内容是立足于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选取了自然地理中经典的几个要素,如大气.陆地.水环境.地质等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探讨人地关系中"地"的有关地理理论 ...查看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程标准] (1)"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本条"标准"要求从宏观上了解地球的结构及特点.地球呈现出圈层结构,可以划分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 ...查看


  • 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 高一地理教研组工作总结 本学期全体地理组成员在学校领导和教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 ...查看


  •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案
  • 4.3 河流的侵蚀地貌教学设计 ◆ 课程题目: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人教版高中地理第一册上第77页--81页) ◆ 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课标分析:该标准的行为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