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小学古诗词积累“活”起来

福州市朝阳小学 李雄

内容摘要:

当前,书香建设风靡校园,古诗词教学的课题研究搞得有声有色。遗憾的是目前不少老师或者只重视学生的诗歌积累内容,忽视了积累的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积累的兴趣;或者只重视诗歌积累的数量,忽视了积累的目的,使得学生为了积累而积累,失去了积累的意义。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变积累形式,激活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运用,盘活学生积累”这两个对策。窃以为,这两个对策能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

古诗词积累 方式 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行文说语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凝练。看着玩得忘乎所以的孩子时,我们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受着浓浓亲情时,我们常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词积累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老师或者只重视学生的诗歌积累内容,忽视了积累的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积累的兴趣。或者只重视诗歌积累的数量,忽视了积累的目的,使得学生为了积累而积累,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如何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积累方式,激活学生兴趣

(一)改变积累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我们积累古诗的主要方式是简单背诵。课前五分钟的背诵,每天清晨的背诵,抑或是回家自主背诵„„日有所诵本是好事,但背诵时的情感体验不同,背诵的效果也不同。很多学生在背的过程中,或有口无心,或滥竽充数,结果非但没有丰富的积淀,反而增加了对古诗词的厌烦。再看看学生从网络中看来的新词如“打酱油”“我去年买了个表”等,记得特别牢,而且到用时也能如数家珍似的。为什么呢?因为语境不同,,这些词语和句子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被学生记住的。其次是情感体验不同,学生上网时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识记效果就好一些。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积累的方式,让学生背得有声有色,这古诗词的积累才能活起来。

1、夸张表演,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让孩子们以游戏之心,进了经典之门。在领着孩子们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她给诗句配上了动作,做“低头”这个动作时,她特意用了“思想者”的姿势,夸张的动作使学生觉得特别好玩,特别乐意学。教学“剑外忽传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她更是当起了“妻子“,和学生演起了抹眼泪、擤鼻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在情境中说。因此,当有人问她的学生:“窦老师领着你们背了那么多诗,你们会不会觉得负担太重?”时,她的学生说:“窦老师教古诗就像

玩游戏一样,我们都上瘾!她要不让我们背,我们还不行!”

2、趣味诵读,启发兴趣

当然,也不只是窦桂梅老师这样一种夸张表演的方法。戴建荣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用“读、唱、吟、舞”四步教学法,引导孩子们边读边舞,边读边唱,在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喜悦,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们不妨找一些视频,模仿着古人摇头晃脑念古诗;不妨找一些歌曲,抑扬顿挫唱古诗。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古诗的热情就会高涨,而记忆也更加深刻。

我想,只要我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想尽办法让孩子亲近古诗、积累古诗,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像喜欢动画片一样喜欢古诗,像运用网络语言一样运用我们的古典诗词。

(二)建立主题积累,避免积累随意

笔者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身边的老师们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买一本书(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唐诗三百首》让学生一首一首背,一种是让学生背教科书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古诗词,随意性比较大。

这样学生积累的古诗没有主题,就如一盘散沙存在于学生的头脑。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中的诗词也会慢慢地流失。如果有一个主题,那么这些古诗就可以凝聚成一个金字塔。这一颗沙子和另一颗沙子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就不容易遗忘一些。

1、依靠主题,形成体系

我们每册课文里都录用了几首古诗,每册古诗都有一个主题。我们的古诗词积累就可以依据这个,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成一个鲜明的积累体系。

比如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这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有关“秋天”的其它诗,可以形成一个“秋天的诗”积累主题。《回乡偶书》和《赠汪伦》,《回乡偶书》描写的是乡情,《赠汪伦》描写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依据教材拓展开去,组成两个积累主题:一是有关“思乡”的主题,二是有关“友谊”的主题。还可以根据诗人来创建主题,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关于春天的古诗,第一首就是白居易的《草》,在引导孩子们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时候,不妨引导孩子们专门抽时间来积累诗人白居易其他的诗,或者是搜集白居易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如《忆江南》、《送春》、《曲江早春》、《春风》、《春眠》„„届时,再举行一次“古诗主题吟诵会”这样的活动,效果是挺不错的。

2、依据生活,建立主题

除了依据教材拓展形成体系,还可以依据生活拓展,形成体系。如一位教师拓展的“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节气里诵读相关的诗,这样的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更有助于古诗和学生当下生活的结合,为他们内化古诗词、运用古诗词埋下了伏笔。

古诗中,有一些意境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比如月亮。它与古诗息息相关,也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夜晚的月亮,建立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诗主题,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吟诵。当我们一起吟诵了很多有关月亮的古诗后,月亮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多情起来了。中秋佳节,当他们望着头上的圆圆的月亮,想起远方的朋友,便会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月月初,当他们望着头上弯弯的月亮,便会吟诵“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春三月,于山林中踏青赏玩,抬头见明月已悄然升起,便会想起“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兴趣就好像每一出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古诗的殿堂,然后教师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喜悦地走进更多的诗人、更多的古诗,在生活中进行更丰富的古诗积累。

二、引导学生运用,盘活学生积累

古诗词积累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味地强调背诵。背诵到一定量的时候,老师们期待学生“胸藏方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是很遗憾,我们并没有发现纯粹量的积累有这样的成效。

其实,是我们误解了积累。我们常常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认为只要对所学内容背下来,就达到了积累的目的。的确,小学生记忆力强,正是积累的最佳时期。有意识地让他们背诵古诗词,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无论是什么经典的语言,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孤立地记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那么所学的东西就静止、僵化了,再鲜活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生命力,最终会枯竭遗忘。

而且,积累和运用是两回事。只有把积累到的古诗词放到“心”的熔炉去冶炼,建立自己的内化系统,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从中提炼出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使积累的的古诗词内化吸收,与自己的经验系统相结合,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从积累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这就是语文实践。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把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 课堂中的运用,让积累“灵活”

课堂上,教师时常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运用古诗词对文章进行批注,把古诗积累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这是最有效的运用。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就跟学生说:“燕子活泼可爱,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小动物。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写下了很多有关燕子的千古绝句,你能给我们吟诵几句吗?”学生略加思索,便想起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诗句。教学《荷花》时,让学生回忆古人赞美荷花的诗句,学生就吟诵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等诗句。教学《开国大典》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温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感。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的平台,经常运用这些积累的古诗词说话,那么学生的消极积累就会转化为积极积累,古诗积累也会越来越“灵活”。

2、生活中的运用,让积累“复活”

古诗是古人的作文,是古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的表达。古诗从生活中来,我们应该让他们回生活中去。如春游时来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过年的时候,说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回“拍客”,在课外用相机、手机去拍摄一些美图美景,并为照片配上一首相符的古诗。孩子们在寻找美丽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时浮现书本中那些古诗妙语,对这些古人留下来的诗句进行了再现形象,“复活”形象,并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诗走进我们的生活,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吟诗。

笔者的班级进行班干部选举时,一位学生说“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让工作

‘更上一层楼’。” 某日,一个值日生负责倒垃圾,倒了数次仍见垃圾桶满满的,长叹一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悄悄地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3、作文中的运用 ,让积累“鲜活”

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有学生在写《春天来了》中运用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乡中写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家乡的小池真是美丽啊”。有学生在《游十八重溪》中写到:“十八重溪的瀑布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气魄,但也别有一番风韵”。老师对这些佳作佳句着重表扬,如此一来,学生们才发现“诗到用时方恨少”,就会更加积极地积累古诗了。而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又会让习作增色不少。这样,既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又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让积累“鲜活生动”,真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诗上墙、诗广播、诗画展等也都能让古诗积累鲜活灵动起来。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让古诗词积累“活”起来 。不仅积累的形式要活,更要让古诗词成为我们活的语言!我们应将古诗词发扬光大,让学生漫步在经典诗文美丽的田园里,歆享精华与完美,使他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让古诗内在的神韵,熏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2、《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期——《行走在积累与运用之间》孟王芳

3、《小学语文教师》09年第1期——《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常丽华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让小学古诗词积累“活”起来

福州市朝阳小学 李雄

内容摘要:

当前,书香建设风靡校园,古诗词教学的课题研究搞得有声有色。遗憾的是目前不少老师或者只重视学生的诗歌积累内容,忽视了积累的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积累的兴趣;或者只重视诗歌积累的数量,忽视了积累的目的,使得学生为了积累而积累,失去了积累的意义。针对这两个问题,笔者提出了“改变积累形式,激活学生兴趣”和“引导学生运用,盘活学生积累”这两个对策。窃以为,这两个对策能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关键词:

古诗词积累 方式 运用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行文说语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能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更凝练。看着玩得忘乎所以的孩子时,我们常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感受着浓浓亲情时,我们常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古诗词积累的重要性无需赘言,让学生积累古诗词已经是大家的共识。

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老师或者只重视学生的诗歌积累内容,忽视了积累的形式,使得学生逐渐失去了积累的兴趣。或者只重视诗歌积累的数量,忽视了积累的目的,使得学生为了积累而积累,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如何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探索,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改变积累方式,激活学生兴趣

(一)改变积累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目前,我们积累古诗的主要方式是简单背诵。课前五分钟的背诵,每天清晨的背诵,抑或是回家自主背诵„„日有所诵本是好事,但背诵时的情感体验不同,背诵的效果也不同。很多学生在背的过程中,或有口无心,或滥竽充数,结果非但没有丰富的积淀,反而增加了对古诗词的厌烦。再看看学生从网络中看来的新词如“打酱油”“我去年买了个表”等,记得特别牢,而且到用时也能如数家珍似的。为什么呢?因为语境不同,,这些词语和句子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被学生记住的。其次是情感体验不同,学生上网时是轻松、愉快的,因此识记效果就好一些。因此,我们必须改变积累的方式,让学生背得有声有色,这古诗词的积累才能活起来。

1、夸张表演,激发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她让孩子们以游戏之心,进了经典之门。在领着孩子们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时候,她给诗句配上了动作,做“低头”这个动作时,她特意用了“思想者”的姿势,夸张的动作使学生觉得特别好玩,特别乐意学。教学“剑外忽传收冀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时,她更是当起了“妻子“,和学生演起了抹眼泪、擤鼻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在情境中说。因此,当有人问她的学生:“窦老师领着你们背了那么多诗,你们会不会觉得负担太重?”时,她的学生说:“窦老师教古诗就像

玩游戏一样,我们都上瘾!她要不让我们背,我们还不行!”

2、趣味诵读,启发兴趣

当然,也不只是窦桂梅老师这样一种夸张表演的方法。戴建荣老师在古诗教学中用“读、唱、吟、舞”四步教学法,引导孩子们边读边舞,边读边唱,在形式多样、情趣盎然的反复诵读中,既读懂诗句的意思,又充分感受到诗的意境,获得审美的喜悦,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所以,我们不妨找一些视频,模仿着古人摇头晃脑念古诗;不妨找一些歌曲,抑扬顿挫唱古诗。在这些有趣的活动中,孩子们积累古诗的热情就会高涨,而记忆也更加深刻。

我想,只要我们都能像他们一样,想尽办法让孩子亲近古诗、积累古诗,那么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像喜欢动画片一样喜欢古诗,像运用网络语言一样运用我们的古典诗词。

(二)建立主题积累,避免积累随意

笔者做过一个调查,发现身边的老师们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的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买一本书(如《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唐诗三百首》让学生一首一首背,一种是让学生背教科书日积月累中出现的古诗词,随意性比较大。

这样学生积累的古诗没有主题,就如一盘散沙存在于学生的头脑。随着时间的流逝,脑海中的诗词也会慢慢地流失。如果有一个主题,那么这些古诗就可以凝聚成一个金字塔。这一颗沙子和另一颗沙子紧密相连,互为依存,就不容易遗忘一些。

1、依靠主题,形成体系

我们每册课文里都录用了几首古诗,每册古诗都有一个主题。我们的古诗词积累就可以依据这个,立足课内,拓展课外,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形成一个鲜明的积累体系。

比如二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天的特点。《山行》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秋色图。这就可以引导学生积累有关“秋天”的其它诗,可以形成一个“秋天的诗”积累主题。《回乡偶书》和《赠汪伦》,《回乡偶书》描写的是乡情,《赠汪伦》描写的是朋友间的深情厚谊,依据教材拓展开去,组成两个积累主题:一是有关“思乡”的主题,二是有关“友谊”的主题。还可以根据诗人来创建主题,如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关于春天的古诗,第一首就是白居易的《草》,在引导孩子们积累描写春天的古诗时候,不妨引导孩子们专门抽时间来积累诗人白居易其他的诗,或者是搜集白居易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如《忆江南》、《送春》、《曲江早春》、《春风》、《春眠》„„届时,再举行一次“古诗主题吟诵会”这样的活动,效果是挺不错的。

2、依据生活,建立主题

除了依据教材拓展形成体系,还可以依据生活拓展,形成体系。如一位教师拓展的“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让学生们在不同的节气里诵读相关的诗,这样的体系不仅有助于学生梳理知识,更有助于古诗和学生当下生活的结合,为他们内化古诗词、运用古诗词埋下了伏笔。

古诗中,有一些意境是我们生活中常常见到的,比如月亮。它与古诗息息相关,也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引导他们观察夜晚的月亮,建立一个关于“月亮”的古诗主题,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吟诵。当我们一起吟诵了很多有关月亮的古诗后,月亮在他们的生活中就变得多情起来了。中秋佳节,当他们望着头上的圆圆的月亮,想起远方的朋友,便会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每月月初,当他们望着头上弯弯的月亮,便会吟诵“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阳春三月,于山林中踏青赏玩,抬头见明月已悄然升起,便会想起“月

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兴趣就好像每一出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古诗的殿堂,然后教师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喜悦地走进更多的诗人、更多的古诗,在生活中进行更丰富的古诗积累。

二、引导学生运用,盘活学生积累

古诗词积累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一味地强调背诵。背诵到一定量的时候,老师们期待学生“胸藏方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可是很遗憾,我们并没有发现纯粹量的积累有这样的成效。

其实,是我们误解了积累。我们常常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等“重读”传统为理由,认为只要对所学内容背下来,就达到了积累的目的。的确,小学生记忆力强,正是积累的最佳时期。有意识地让他们背诵古诗词,使他们终身受益。但无论是什么经典的语言,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孤立地记忆,囫囵吞枣,死记硬背,不求甚解,那么所学的东西就静止、僵化了,再鲜活的东西也就没有什么生命力,最终会枯竭遗忘。

而且,积累和运用是两回事。只有把积累到的古诗词放到“心”的熔炉去冶炼,建立自己的内化系统,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从中提炼出新的、更有价值的东西,使积累的的古诗词内化吸收,与自己的经验系统相结合,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从积累转化为运用必须有条件,这就是语文实践。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造语文实践的机会和条件,把积累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1、 课堂中的运用,让积累“灵活”

课堂上,教师时常有意识地提醒学生运用古诗词对文章进行批注,把古诗积累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这是最有效的运用。如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我就跟学生说:“燕子活泼可爱,是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小动物。古人在几千年前就写下了很多有关燕子的千古绝句,你能给我们吟诵几句吗?”学生略加思索,便想起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等诗句。教学《荷花》时,让学生回忆古人赞美荷花的诗句,学生就吟诵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等诗句。教学《开国大典》前,我们可以让学生温习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体会“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情感。只要我们给学生提供一个运用的平台,经常运用这些积累的古诗词说话,那么学生的消极积累就会转化为积极积累,古诗积累也会越来越“灵活”。

2、生活中的运用,让积累“复活”

古诗是古人的作文,是古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后的表达。古诗从生活中来,我们应该让他们回生活中去。如春游时来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扫墓遇雨时吟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过年的时候,说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新同学来了“笑问客从何处来”„„现在随着数码技术的普及,还可以引导学生做一回“拍客”,在课外用相机、手机去拍摄一些美图美景,并为照片配上一首相符的古诗。孩子们在寻找美丽的过程中,脑海中不时浮现书本中那些古诗妙语,对这些古人留下来的诗句进行了再现形象,“复活”形象,并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诗走进我们的生活,见景吟诗,见物吟诗,表情吟诗,叙事吟诗。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在生活中吟诗。

笔者的班级进行班干部选举时,一位学生说“我今后一定更加努力工作,争取让工作

‘更上一层楼’。” 某日,一个值日生负责倒垃圾,倒了数次仍见垃圾桶满满的,长叹一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那些背诵过的古诗词悄悄地走进了学生们的生活,犹如一汪清泉流淌在学生的心间,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3、作文中的运用 ,让积累“鲜活”

古诗词走进了学生的生活,有心的学生便发现生活中处处是“诗”。在他们的文章中竟然出现了诗词的踪影,有学生在写《春天来了》中运用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家乡中写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家乡的小池真是美丽啊”。有学生在《游十八重溪》中写到:“十八重溪的瀑布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的气魄,但也别有一番风韵”。老师对这些佳作佳句着重表扬,如此一来,学生们才发现“诗到用时方恨少”,就会更加积极地积累古诗了。而在习作中运用古诗词,又会让习作增色不少。这样,既使学生的作文有了创新,又形成了古诗词诵读的良性循环,让积累“鲜活生动”,真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诗上墙、诗广播、诗画展等也都能让古诗积累鲜活灵动起来。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古诗词积累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让古诗词积累“活”起来 。不仅积累的形式要活,更要让古诗词成为我们活的语言!我们应将古诗词发扬光大,让学生漫步在经典诗文美丽的田园里,歆享精华与完美,使他们的生活充满诗情画意,让古诗内在的神韵,熏染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

参考文献:

1、《窦桂梅的阅读课堂》

2、《小学语文教师》2013年第1期——《行走在积累与运用之间》孟王芳

3、《小学语文教师》09年第1期——《农历天空下的诗词之旅》常丽华


相关文章

  • 梁江:诗书文墨的吟咏
  •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近日看到著名学者梁江书画作品,不由想到苏轼<前赤壁赋>里的这些文字.这一"苇"字,恰似梁江手中 ...查看


  •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1
  • 胸藏文墨虚若谷 腹有诗书气自华 --西桥小学读书活动汇报材料 文墨之香飘满常春的心海,激情岁月徜徉经典的殿堂.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书籍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载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厚积薄发,用书籍点亮人生:喷薄欲出,让感动溢满校园,现结 ...查看


  •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核心教育理念和校园文化解读 学校的教育理念是实施幸福教育,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大器人物.以"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幸福人生"为核心理念,文化理念是"习惯养成教育",让习惯 ...查看


  • 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_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与思考
  • 2011年第32期总第142期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RESEARCHGUIDE No.32,2011SerialNo.142 胸藏文墨虚若谷 陈 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调查研究与思考 烨,符周利,张秀萍 (南通大学 ...查看


  • 名人书斋对联
  • 篇一:古代名人书房对联赏析 平时翻书见有名人书室楹联,便随手抄录,日积月累,遂成数百条.这些对联或抒发情感.或戏弄人生.或针砭时事.或表达雅兴.从这些对联中可以探讨出历代学者名人的心情和嗜好,是中国读书人的一种具体的文化表现. 陆 游 万卷 ...查看


  • 书房春联大全
  • 书房春联大全 金石乐:书画缘. 笔永健:艺常青. 诗书画:松竹梅. 雁外无书:诗内有天. 词近愈远:意浅偏深. 芝兰气味:湖海襟怀. 博通上下:雅集古今. 友天下士:读古今书. 胸中波澜:笔底风雷. 广撷众彩:博览群收. 砚磨雾起:笔染云生 ...查看


  •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阅读答案
  •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是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 ,致孤危托落 .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 ...查看


  • 试论元代优伶散曲折射的元代审美精神
  • 摘要:元代审美精神是表现个体主观意绪的张扬,在元曲中则集中体现在以自叙为事的散曲上.本文从元代社会文化的大背景出发,分析了元代以女性为主体的优伶散曲所折射的元代审美精神,反映了散曲对其内心世界的揭示和优伶们为社会左右的无奈. 关键词:优伶: ...查看


  • 寒假阅读卡
  • 三年(5)班寒假阅读卡 许老师寄语:"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里的源头指的就是书,"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去阅读吧,让书籍丰富你的词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