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古体诗入门

很多人喜欢古诗,又弄不 明白韵律规则,东西是好东西,可让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人搞得太复杂了,有点临渊羡鱼的感觉。早就想耍耍斧头,又怕伤着自己,没敢。只好鼓捣点小儿科,留与 孩子们学习。

1、先说说字的声调,因为关系到你写的所谓的诗读起来好听、抑扬顿挫,这就是“平仄”。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 们ā-á-ǎ-à,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以前汉字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其中阴平相当于汉语拼音1声,阳平相当于2声,上声相当于3声,去声相当于4声。顺便说一句,入声现 在没有了,长江以南一些地区,还有的保留在部分方言中,有的书里有专门列的表,别看,越看越乱越不懂。想着“平声”就是一声二声,“仄声”就是三声四声可以了。

你会说,还是怪复杂,能 不能再简单点,平仄也不要了行不行?读这首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再读:

白日依山巅,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远,

更上一层楼。

就改了俩字,先不说其中的意思,你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明显不足了,有些直了,不好听了。所以平仄得用。

2、再说说诗的押韵。

还是这首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再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阁。

怎么样,别扭。学问都在“iou 和ou”上。流:liu,楼:lou。韵母(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第二句和第四句(有的第一句也放),再加上声调的变化,读起来就抑 扬顿挫、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如果按照十三辙等表格里的字套的话,会很累的。我觉得写诗的功夫不在平仄、不在韵辙、不在格律,而在意境和内容,这就靠你自 己的诗外功夫了。

3、平仄押韵如何用,也别 弄复杂了,我们现在写的诗,一般都是四句话(五绝、七绝),你想写8句(五律、七律)也行,4句的写好了按规则两个一凑,行了。

3.1五个字的(五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平仄格式套用: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首句第 二字用平声字,结尾的字为仄声,我们称为:

仄起仄收式(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字,叫平起式)

其它还有: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3.2七个字的(七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它还有: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格式均附后)

格式无论怎么变化,也都 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个规律:逢双 必反、尾平用韵。每句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 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图示:

五律                                     七律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4、如何写。没有什么诀窍和路数,首先要敢写,“远看泰山黑乎乎”也不要紧,我觉得它就是“远看山有色”的初稿。李白 的:“床前明月光”那个字华丽?

既然没有套路,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4.1亲体会。写东西不说假话,如同写作文一样,要写亲自经历和感受 的东西,回忆你经历中悲喜乐忧的感受。感觉开阔就写开阔的东西,感觉压抑,就写压抑的东西。

4.2找意境。所见所闻的事情在你的回忆、感受和体会下有一种贴近自己想要升华的东西,这种意境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

4.3关键词。写下你想要表达你或悲或喜或乐或忧的合适的词语。选择并确定。

4.4填内容。反正就这几个字。找合适的字填套上。不断完善和渲染你要表达的意境。

4.5改韵调。讲究韵律的过程。

4.6常修整。逐步提高的过程。

4.7多读诗。俗话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举例说明:

十几年前,到蒙山去玩, 爬到山顶上,松树比较多,大家纷纷留影。越是山顶上的那棵树大家越愿意拍照。有点高傲、默默无闻、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和体会(4.1/4.2完成)。回来回忆,写下登高、傲霜、凌风、迎客等几个词(4.3完 成)。开始4.4,多次修改,就有了:

蒙山松

伴君登高处,

独我凌风时。

迎来千万客,

折去三两枝。

感觉还不错,还没来得及 讲究其它的,有个稿约,传过去就发表了。回来一看,不对:平仄有些乱了,弄不明白是仄起仄收式还是平起仄收式,对仗也不好,所以进行4.5的过程。

此后多次修整,因其总体 上是仄起仄收式(因为首句尾字不入韵),于是历经十年后改为:

蒙山松

君待凌风处,

我独傲雪时。

迎来千万客,

折去两三枝。

5、要讲的规矩。韵律规矩比较多,什么孤平、合辙、押韵、声律、调式、粘对、对仗、拗救等等,我觉得我们入门时要在意 境和内容上下好功夫外,只注意孤平和三平调就行了。

5.1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 牲掉不太重要的,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这就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五言指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虽不完全准确,但对于初学者还是要掌握。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 “一三五不论”就是正确的。

5.2孤平。

B平平仄仄平

其中第一个字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前面4个字中就剩一个平 声了,称之为孤平。即:B仄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那么第三个字须改为平声:

B仄平平仄平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第 三个字可以不论,但第一个字定用平声。)

同样在七言D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句中,第三字和第五字平仄的改变同上。

5.3三平调。

D仄仄仄平平

句中第三字应当避平,不然就成了三个平调。但不如孤平控制的严 格。

同样在七言B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句中,第五字注意同上。

2006.12

附:五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D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式

B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七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式

D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

B平平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很多人喜欢古诗,又弄不 明白韵律规则,东西是好东西,可让那些所谓的文人雅士人搞得太复杂了,有点临渊羡鱼的感觉。早就想耍耍斧头,又怕伤着自己,没敢。只好鼓捣点小儿科,留与 孩子们学习。

1、先说说字的声调,因为关系到你写的所谓的诗读起来好听、抑扬顿挫,这就是“平仄”。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老师教我 们ā-á-ǎ-à,就是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以前汉字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五种声调。其中阴平相当于汉语拼音1声,阳平相当于2声,上声相当于3声,去声相当于4声。顺便说一句,入声现 在没有了,长江以南一些地区,还有的保留在部分方言中,有的书里有专门列的表,别看,越看越乱越不懂。想着“平声”就是一声二声,“仄声”就是三声四声可以了。

你会说,还是怪复杂,能 不能再简单点,平仄也不要了行不行?读这首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再读:

白日依山巅,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远,

更上一层楼。

就改了俩字,先不说其中的意思,你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明显不足了,有些直了,不好听了。所以平仄得用。

2、再说说诗的押韵。

还是这首诗: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再读: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阁。

怎么样,别扭。学问都在“iou 和ou”上。流:liu,楼:lou。韵母(韵腹韵尾)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第二句和第四句(有的第一句也放),再加上声调的变化,读起来就抑 扬顿挫、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如果按照十三辙等表格里的字套的话,会很累的。我觉得写诗的功夫不在平仄、不在韵辙、不在格律,而在意境和内容,这就靠你自 己的诗外功夫了。

3、平仄押韵如何用,也别 弄复杂了,我们现在写的诗,一般都是四句话(五绝、七绝),你想写8句(五律、七律)也行,4句的写好了按规则两个一凑,行了。

3.1五个字的(五绝)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平仄格式套用: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首句第 二字用平声字,结尾的字为仄声,我们称为:

仄起仄收式(首句第二字用平声字,叫平起式)

其它还有: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3.2七个字的(七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其它还有:仄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格式均附后)

格式无论怎么变化,也都 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个规律:逢双 必反、尾平用韵。每句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 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图示:

五律                                     七律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仄 平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4、如何写。没有什么诀窍和路数,首先要敢写,“远看泰山黑乎乎”也不要紧,我觉得它就是“远看山有色”的初稿。李白 的:“床前明月光”那个字华丽?

既然没有套路,可以尝试以下办法:

4.1亲体会。写东西不说假话,如同写作文一样,要写亲自经历和感受 的东西,回忆你经历中悲喜乐忧的感受。感觉开阔就写开阔的东西,感觉压抑,就写压抑的东西。

4.2找意境。所见所闻的事情在你的回忆、感受和体会下有一种贴近自己想要升华的东西,这种意境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

4.3关键词。写下你想要表达你或悲或喜或乐或忧的合适的词语。选择并确定。

4.4填内容。反正就这几个字。找合适的字填套上。不断完善和渲染你要表达的意境。

4.5改韵调。讲究韵律的过程。

4.6常修整。逐步提高的过程。

4.7多读诗。俗话说:“读完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诌”。

举例说明:

十几年前,到蒙山去玩, 爬到山顶上,松树比较多,大家纷纷留影。越是山顶上的那棵树大家越愿意拍照。有点高傲、默默无闻、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和体会(4.1/4.2完成)。回来回忆,写下登高、傲霜、凌风、迎客等几个词(4.3完 成)。开始4.4,多次修改,就有了:

蒙山松

伴君登高处,

独我凌风时。

迎来千万客,

折去三两枝。

感觉还不错,还没来得及 讲究其它的,有个稿约,传过去就发表了。回来一看,不对:平仄有些乱了,弄不明白是仄起仄收式还是平起仄收式,对仗也不好,所以进行4.5的过程。

此后多次修整,因其总体 上是仄起仄收式(因为首句尾字不入韵),于是历经十年后改为:

蒙山松

君待凌风处,

我独傲雪时。

迎来千万客,

折去两三枝。

5、要讲的规矩。韵律规矩比较多,什么孤平、合辙、押韵、声律、调式、粘对、对仗、拗救等等,我觉得我们入门时要在意 境和内容上下好功夫外,只注意孤平和三平调就行了。

5.1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 牲掉不太重要的,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这就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五言指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虽不完全准确,但对于初学者还是要掌握。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 “一三五不论”就是正确的。

5.2孤平。

B平平仄仄平

其中第一个字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前面4个字中就剩一个平 声了,称之为孤平。即:B仄平仄仄平

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那么第三个字须改为平声:

B仄平平仄平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第 三个字可以不论,但第一个字定用平声。)

同样在七言D仄仄平平仄仄平一句中,第三字和第五字平仄的改变同上。

5.3三平调。

D仄仄仄平平

句中第三字应当避平,不然就成了三个平调。但不如孤平控制的严 格。

同样在七言B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句中,第五字注意同上。

2006.12

附:五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仄起平收式

D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平起仄收式

C平平平仄仄

D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平起平收式

B平平仄仄平

D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

B平平仄仄平

七绝

仄起仄收式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平收式

D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仄平平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仄收式

C平平仄仄平平仄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起平收式

B平平仄仄仄平平

D仄仄平平仄仄平

A仄仄平平平仄仄

B平平仄仄仄平平


相关文章

  • 中国古诗押韵入门
  • 内容整理自<古代诗词常识> 什么是押韵? 最近古诗文很火,今天我和大家分享古诗押韵入门. 中国先人的诗歌原本是拿来唱的,诗即歌词.词配合音乐的节奏,带有韵律,其中的必备技巧就是押韵和平仄,平仄是节奏,押韵是节拍.如果一首诗歌不押 ...查看


  • 近体诗格律入门大全
  • 近体诗格律入门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山中 王勃 ⊙平平仄仄, 长江悲已滞, ⊙仄仄平平.(韵) 万里念将归. ⊙仄平平仄, 况属高秋晚, 平平仄仄平.(韵) 山中黄叶飞.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静夜思 李白 平平仄仄平,(韵) 床前明月光, ⊙ ...查看


  • [诗词入门八]
  • 八 辨四声是学平仄的基础 我国的诗歌发展到了唐代,它的声调.格式走向严格的规范化,形成一种格律诗.早在南北朝,诗歌就讲究声律,同时受骈体文的影响,诗歌中的对偶逐渐工仗.因此,从南北朝到唐初,就出现了不少暗合格律诗形式的作品.到了武后时代,杜 ...查看


  • 诗词写作入门宜读书目提要
  • 诗词写作譬如书法,要想登堂入室,免不了一个临帖的过程.初学者往往遇到两种方向的难题,一种是心有所感,但下笔词句便似向古人集中作贼,另一种是心有所感,却不知如何准确地表达.第一种,是读的诗不少,但自己练笔少,不懂得夺胎换骨,使如己出的道理,不 ...查看


  • 作诗填词:七言绝句56法(六)_20150623_165308
  • 分享到一键分享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云收藏人人网腾讯微博百度相册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贴吧豆瓣网搜狐微博百度新首页QQ好友和讯微博更多...百度分享 首 页 阅览室 馆友 我的图书馆 登录注册留言交流网文摘手手机客户端帮助 作诗填词:七言绝句56 ...查看


  • 诗词写作入门(三)平仄之[七绝]
  • [定义] 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七绝平仄押韵基本句型] ⊙表示平仄均可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 ...查看


  • 诗词欣赏与写作入门讲义-2
  • 第二章 近体诗欣赏与写作常识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朝 (618-907 年 ) 分成两大类: 一是古体诗, 也叫古风. 所谓古体诗, 是指模仿唐代以前的传统诗体,没有一定格律,篇幅可长可短,用韵平仄都比较自由,句子的 字数有整齐的,也有不整齐 ...查看


  • 杜甫生平介绍
  • 彭林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由于他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 生平 杜甫生长在"奉儒守官 ...查看


  •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12月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
  • 上海市普陀区2015届高三12月质量调研(一模)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阅读部分80分,写作部分7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学生答题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