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 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2、解剖学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脚并拢,脚尖向前。

3、简述轴、面和方位。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和外、深、浅。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Na +—K +泵:细胞膜上存在的泵蛋白。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4、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中一种特殊蛋白质,能识别化学信使并能与之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效应。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转发化学信息的特征。

5、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试比较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的不同点。

主动运输:耗能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

被动运输:不耗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2、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 +,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②钠泵活动能阻止细胞外Na +和与之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③钠泵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离子势能储备,可用于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接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骨腔。

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人体各部关节的构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基本构造:⑴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各骨的连接面。⑵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的周围或其附近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⑶关节腔,是使关节囊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关节的运动:关节在肌肉的直接牵引下可以进行滑动、曲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等多种运动方式。

2.骨骼的分布。

答:人体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由23块骨组成,有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第四章 血液

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百分比

2、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3、血浆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是溶液具有的特性,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4、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有何意义?

答: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在血浆中纤溶系统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意义:纤溶时体内重要的抗凝血过程,对体内血液保持液体状态以及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 循环系统

1.动脉:是引导血液离开心的管道。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3.心动周期:心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或称一次心跳,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1.简述心的泵血过程。

答:心室收缩与射血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三个时期。 心室舒张与充盈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充盈期四个时期。

2.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

答: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资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

3.简述淋巴系统的组成。

答:淋巴系统主要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统

1、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

2、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

3、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4、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5、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弹性力。

6、顺应性:指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的可扩展性。

7、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可分为上呼吸部(鼻、咽、

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2、呼吸类型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和用力呼吸人在劳动或运动时,用力而加深、加快的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和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

3、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作用,肺通气的直接作用是肺内外气压差

气体在进出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止其流动的力,统称为肺通气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回位力。呼吸过程中的弹性阻力来自肺弹性阻力和胸廊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4、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换气:当肺静脉肺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 2由肺泡向静脉血中扩散,CO 2由静脉血向肺泡内扩散,完成肺换气过程。于是静脉血变成了含O 2较多,含CO 2较少的动脉血

组织换气: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 2由血液扩散到组织内,CO 2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完成组织换气过程,结果使动脉血变成了含O 2较少,含CO 2较多的静脉血。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O2 和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为化学结合的先决条件。气体必须先溶解于血液,才能进行化学结合;结合状态的气体也必须解离成溶解状态后,才能逸出血液。物理溶解的气体和化学结合的气体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第七章 消化系统

1、消化:事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液中的黏液与胃黏膜分泌的HCO 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

障,使胃粘膜免受H +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

4、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5、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重新组成胆汁而由肝细胞分泌入十二指肠。

1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

盐酸: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 环境;②杀菌;③使蛋白质变性;④促进胰液、胆汁及小肠液分泌;⑤酸环境利于铁、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黏液: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 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使与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

素B12。

胰液的主要成分除多种消化酶外,还有碳酸氢盐和大量的水。

碳酸氢盐: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小肠黏膜免受强酸侵蚀;②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最适宜的pH 环境。

胰淀粉酶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胰脂肪酶可将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将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当两种酶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

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①乳化剂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②运载工具(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D 、E 、K )的吸收;④中和胃酸;⑤(胆盐)促进胆汁自分泌。

2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环形肌以一定的间隔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收缩的部位舒张而舒张的部位收缩,把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邻近的两半重新合拢成为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分节运动的推进作用很小,主要作用为:①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③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于吸收。、

3、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貢管。消化腺可分为消化管壁外的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

第八章 体温

1、体温:是指人体深部的平均体温。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3、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是指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

5、出汗: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

6、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体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多。食物这种引起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产热和散热的方式各有哪些

产热方式: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寒战产热、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对流、蒸发。

2、调定点学说

此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下丘脑P O /AH 中有一个控制体温的调节点,起决定体温的正常数值,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1、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有效过滤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3、GFR :肾小球滤过压,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4、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

5、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细胞新陈代谢产物排除小管液的活动

1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在肾中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2、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如尿酸、尿素和肌酸等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ADH 对肾的作用

ADH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高,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第十章 感觉器官

1、视力: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人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临床上常用视力表来检查。

2、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4、视野:单眼固定不动的观察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见的范围称为视野。

5、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同一物体时的视觉。

6、暗适应:人从光处进入暗处,最初感到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暗光视觉逐渐恢复,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1、眼球的结构

由眼球壁(由外向内分别是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前庭蜗器又称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是收集、传导声波的结构,内耳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所在部位。

前庭蜗器的功能: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1、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单位

2、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4、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

5、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的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称为屈肌反射

6、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称为牵张反射。

7、脊休克:骨髓及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在手术后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8、牵肌痛:内脏疼痛往往引起体表的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

9、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完整性 绝缘性:每条神经内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但每条神经纤维在传导神经冲动时,各自传导,互不干扰,这样就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双向性: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以沿神经纤维向两边传导。

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耗能极少,因此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不易发生疲劳。

2、简述突触的基本结构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的轴浆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含高浓度递质的突触小泡。突触小体贴附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轴突和树突表面的膜称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膜称为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3、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的感觉投射系统,根据其投射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径路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非特意投射系统:这一投射途径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失去了原先具有的特异性感觉功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4、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对应的调节部位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质小脑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锥体系(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和锥体外系下传的神经冲动(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协调肌群)来实现的。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简答题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信息传递作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信息传递系统;②相对特异性:激素有选择的作用于某些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的特性,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③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激素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激素作用的机制

①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②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3、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

对糖代谢的作用。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简答题

1、简述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睾酮的生理作用:

①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

②维持生精作用。

③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和红细胞生成等。

⑵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正常活动。

②激发和维持女性副性征。

③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对青春期发育与成长起促进作用。

⑶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使子宫内膜产生分泌期的变化,进一步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并引起腺体分泌。 ②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减少子宫肌的收缩,有安胎作用。

③减少宫颈黏液的分泌量,使黏液变黏稠,不利于精子穿透。

④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在妊娠后为泌乳作好准备。

第一章 绪论

1、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人体解剖学的研究方法。

急性实验法,包括离体实验法和在体实验法。慢性实验法。

2、解剖学姿势。

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两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两脚并拢,脚尖向前。

3、简述轴、面和方位。

垂直轴、矢状轴、冠状轴;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上下、前后、内侧、外侧、内和外、深、浅。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1、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2、Na +—K +泵:细胞膜上存在的泵蛋白。

3、易化扩散: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特殊蛋白质的作用下,由高浓度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4、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中一种特殊蛋白质,能识别化学信使并能与之特异结合从而引起细胞的生理效应。具有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转发化学信息的特征。

5、主动转运:是指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试比较被动运转和主动运转的不同点。

主动运输:耗能 、由低浓度向高浓度、

被动运输:不耗能、由高浓度向低浓度、

2、钠泵活动的意义。

①由钠泵活动造成的细胞内高K +,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②钠泵活动能阻止细胞外Na +和与之伴随的水进入细胞,可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和形态③钠泵活动能建立起一种离子势能储备,可用于细胞的其他耗能过程。

第三章 运动系统

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以结缔组织连接在相对的骨面之间,具有骨腔。

2、骨连接:骨与骨之间的连接。

1、关节的基本构造和运动。

人体各部关节的构造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结构都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构成。 基本构造:⑴关节面,是构成关节各骨的连接面。⑵关节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性囊(附于关节的周围或其附近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⑶关节腔,是使关节囊所围成的密闭腔隙。

关节的运动:关节在肌肉的直接牵引下可以进行滑动、曲和伸、内收和外展、旋内和旋外以及环转等多种运动方式。

2.骨骼的分布。

答:人体骨按部位可分为颅骨(由23块骨组成,有脑颅和面颅两部分)、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

第四章 血液

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血液容积百分比

2、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3、血浆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是溶液具有的特性,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

4、血型:一般是指红细胞膜上存在的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5、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有何意义?

答: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在血浆中纤溶系统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

意义:纤溶时体内重要的抗凝血过程,对体内血液保持液体状态以及使被堵塞的血管重新畅通起着重要作用。

第五章 循环系统

1.动脉:是引导血液离开心的管道。

2.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时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3.心动周期:心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或称一次心跳,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

1.简述心的泵血过程。

答:心室收缩与射血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和减慢射血期三个时期。 心室舒张与充盈这一过程可分为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和心房收缩充盈期四个时期。

2.简述体循环及肺循环。

答: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资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

3.简述淋巴系统的组成。

答:淋巴系统主要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部分。

第六章 呼吸系统

1、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

2、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

3、肺活量:是指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4、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5、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所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弹性力。

6、顺应性:指外力作用下弹性物体的可扩展性。

7、通气/血流比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可分为上呼吸部(鼻、咽、

喉)和下呼吸道(气管和各级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由肺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组成。

2、呼吸类型

呼吸运动是指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所引起的胸廓节律性的扩大和缩小。平静呼吸(人体在安静时,平稳而均匀的自然呼吸)和用力呼吸人在劳动或运动时,用力而加深、加快的呼吸)、胸式呼吸(以肋间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和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引起胸壁明显起伏的呼吸运动)

3、肺通气的动力和阻力

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作用,肺通气的直接作用是肺内外气压差

气体在进出肺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阻止其流动的力,统称为肺通气阻力。可分为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弹性阻力是指弹性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对抗变形的回位力。呼吸过程中的弹性阻力来自肺弹性阻力和胸廊弹性阻力。非弹性阻力包括惯性阻力、粘滞阻力、气道阻力。

4、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换气:当肺静脉肺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 2由肺泡向静脉血中扩散,CO 2由静脉血向肺泡内扩散,完成肺换气过程。于是静脉血变成了含O 2较多,含CO 2较少的动脉血

组织换气:当动脉血流经组织毛细血管时,在分压差的推动下,O 2由血液扩散到组织内,CO 2则由组织向血液扩散,完成组织换气过程,结果使动脉血变成了含O 2较少,含CO 2较多的静脉血。

5.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答:O2 和CO2 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有两种,即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物理溶解的量很少,但为化学结合的先决条件。气体必须先溶解于血液,才能进行化学结合;结合状态的气体也必须解离成溶解状态后,才能逸出血液。物理溶解的气体和化学结合的气体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第七章 消化系统

1、消化:事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以及水、无机盐、维生素透过消化管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3、黏液—碳酸氢盐屏障:胃液中的黏液与胃黏膜分泌的HCO 3一起形成黏液—碳酸氢盐屏

障,使胃粘膜免受H +的侵蚀和胃蛋白酶的消化。

4、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5、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黏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重新组成胆汁而由肝细胞分泌入十二指肠。

1胃液的主要成分有盐酸、胃蛋白酶原、黏液和内因子等。

盐酸:①激活胃蛋白酶原,为酶活动提供最适pH 环境;②杀菌;③使蛋白质变性;④促进胰液、胆汁及小肠液分泌;⑤酸环境利于铁、钙的吸收。

胃蛋白酶原: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及少量的多肽和氨基酸。

黏液:覆盖于胃粘膜的表面,具有润滑作用,可减少粗糙的食物对胃粘膜的机械损伤。 内因子:与食入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当复合物移行至回肠,使与回肠粘膜的特殊受体结合,从而促进回肠上皮吸收维生

素B12。

胰液的主要成分除多种消化酶外,还有碳酸氢盐和大量的水。

碳酸氢盐:①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小肠黏膜免受强酸侵蚀;②为小肠内多种消化酶发挥作用,提供最适宜的pH 环境。

胰淀粉酶对生或熟的淀粉的水解效率都很高。胰脂肪酶可将中性脂肪分解为甘油一酯、甘油和脂肪酸。

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都能将蛋白质分解为眎和胨,当两种酶共同作用于蛋白质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多肽和氨基酸。

胆汁的主要成分有胆盐、胆固醇、胆色素等。

主要作用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①乳化剂 (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②运载工具(胆盐参与形成微胶粒);③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 、D 、E 、K )的吸收;④中和胃酸;⑤(胆盐)促进胆汁自分泌。

2在食糜所在的一段肠管上,环形肌以一定的间隔在许多点同时收缩,把食糜分割成许多节段,随后,收缩的部位舒张而舒张的部位收缩,把原来的节段分为两半邻近的两半重新合拢成为新的节段,如此反复进行。分节运动的推进作用很小,主要作用为:①使食糜和消化液充分混合,便于进行化学消化。②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为吸收创造条件③挤压肠壁,有利于血液与淋巴回流。,有利于吸收。、

3、简述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的。其中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貢管。消化腺可分为消化管壁外的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和消化管壁内的小消化腺(如胃腺、肠腺)

第八章 体温

1、体温:是指人体深部的平均体温。

2、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3、辐射散热:是指人体以热射线形式将热能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

4、蒸发散热:是指通过体表水分蒸发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

5、出汗: 汗腺分泌汗液的活动。

6、自主性体温调节:是指人体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通过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产热和散热的过程,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7、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人体在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虽然同样处于安静状态,但产生的热量却要比未进食前多。食物这种引起人体额外产生热量的作用叫做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

1、产热和散热的方式各有哪些

产热方式:基础代谢产热、肌肉活动、寒战产热、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精神活动。 散热方式:辐射散热、传导、对流、蒸发。

2、调定点学说

此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在下丘脑P O /AH 中有一个控制体温的调节点,起决定体温的正常数值,温度敏感神经元可能起着调定点的作用

第九章 泌尿系统

1、肾单位: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有效过滤压: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

3、GFR :肾小球滤过压,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

4、重吸收:小管液中的物质通过小管上皮细胞进入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

5、分泌:小管上皮细胞将血液中的某些物质或细胞新陈代谢产物排除小管液的活动

1简述尿液生成的过程

尿在肾中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过滤、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

2、泌尿系统的组成。

泌尿系统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肾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将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如尿酸、尿素和肌酸等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3、ADH 对肾的作用

ADH 主要作用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使其对水的通透性增高,从而使水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

第十章 感觉器官

1、视力:视力又称视敏度,是指人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大能力即分辨物体上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临床上常用视力表来检查。

2、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

4、视野:单眼固定不动的观察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见的范围称为视野。

5、双眼视觉:两眼同时看同一物体时的视觉。

6、暗适应:人从光处进入暗处,最初感到一片漆黑,看不清任何物体,,经过一段时间后,暗光视觉逐渐恢复,这种现象称为暗适应。

1、眼球的结构

由眼球壁(由外向内分别是纤维膜、血管膜、视网膜)和眼球的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构成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前庭蜗器又称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组成。外耳和中耳是收集、传导声波的结构,内耳是听觉和位觉感受器所在部位。

前庭蜗器的功能:听觉功能和平衡功能。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1、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单位

2、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3、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

4、痛觉:伤害性刺激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一种复杂感觉

5、屈肌反射:当肢体皮肤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的一侧肢体的屈肌收缩,伸肌舒张,肢体屈曲,称为屈肌反射

6、牵张反射: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称为牵张反射。

7、脊休克:骨髓及高位中枢离断的动物,在手术后脊髓的反射功能暂时消失的现象

8、牵肌痛:内脏疼痛往往引起体表的特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疼痛过敏

9、肌紧张:是指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1、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一般特征

生理完整性: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的正常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和功能上保持完整性 绝缘性:每条神经内包含有许多神经纤维,但每条神经纤维在传导神经冲动时,各自传导,互不干扰,这样就保证了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双向性:在实验条件下,刺激神经纤维的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动作电位都可以沿神经纤维向两边传导。

相对不疲劳性:神经纤维传导冲动时耗能极少,因此神经纤维的兴奋传导不易发生疲劳。

2、简述突触的基本结构

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三部分组成。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许多分支,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的轴浆内有较多的线粒体和大量的含高浓度递质的突触小泡。突触小体贴附于另一个神经元胞体、轴突和树突表面的膜称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膜称为突触后膜。两膜之间的间隙称为突触间隙。

3、丘脑的感觉投射系统

由丘脑投射到大脑皮质的感觉投射系统,根据其投射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系统。 特异投射系统:每一种感觉的传导投射径路都是专一的,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

非特意投射系统:这一投射途径不具有点对点的投射关系,失去了原先具有的特异性感觉功能,是不同感觉的共同上传途径。

4、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紧张和协调随意运动。对应的调节部位为:前庭小脑,脊髓小脑,皮质小脑

5、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是通过锥体系(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和锥体外系下传的神经冲动(调节肌紧张,维持身体姿势,协调肌群)来实现的。

第十二章 内分泌系统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

简答题

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

①信息传递作用: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的信息传递系统;②相对特异性:激素有选择的作用于某些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的特性,称为激素作用的特异性。③高效能生物放大作用。④激素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激素有各自不同的作用,但他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2、激素作用的机制

①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信使学说。②类固醇激素作用机制—基因表达学说

3、胰岛素的生理学作用

对糖代谢的作用。对脂肪代谢的作用。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第十三章 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生物体内的和生殖密切相关的器官成分的总称

简答题

1、简述睾酮、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⑴睾酮的生理作用:

①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促进男性副性征的出现并维持其正常状态。

②维持生精作用。

③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特别是肌肉和生殖器官蛋白质的合成,同时还能促进骨骼生长与钙、磷沉积和红细胞生成等。

⑵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促进女性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并维持其正常活动。

②激发和维持女性副性征。

③维持正常的性欲。

④对青春期发育与成长起促进作用。

⑶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①使子宫内膜产生分泌期的变化,进一步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并引起腺体分泌。 ②降低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减少子宫肌的收缩,有安胎作用。

③减少宫颈黏液的分泌量,使黏液变黏稠,不利于精子穿透。

④促进乳腺腺泡发育,在妊娠后为泌乳作好准备。


相关文章

  • 高校_艺用人体解剖_教学方法初探_孙静
  • 2014年1月 第11卷第1期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Jan.2014Vol.11No.1 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 高校 ...查看


  • 放射技师考试辅导专业知识复习要点
  • 1. 焦片距的选择: 一般肢体(75-100cm ): 胸部(180-200cm ): 婴幼儿胸部(100cm ): 近距离摄影(胸锁.颞下颌关节)35-50cm . 2. 滤线栅(被检肢体厚度>15cm 或60kVp↑) 3. 吸气 ...查看


  • [护理药理学]
  • <护理药理学> 一.专题讨论: I.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化过程如何? 2.影响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有哪些?应用用如何? 二.小组讨论: 1.药物治疗中的护理须知有哪些? 2.心理因素与用药的关系如何? 3.影响血凝过程的药物有哪些 ...查看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之致密结缔组织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之致密结缔组织 密结缔组织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人体解剖学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 中公卫生人 才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一)致密结缔组织概述 1.分布 肌腱.韧带.真皮眼球结膜 ...查看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之骨质的结构
  • 医学基础知识复习资料:人体解剖学之骨质的结构 骨质的结构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人体解剖学考试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中公卫生人才网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骨质的结构 根据骨质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可分为骨松质.骨密质 1 ...查看


  •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
  • 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txt37真诚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烈:真诚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显美丽:真诚是鲜花,送之于人,手有余香.放射医学中级考试复习 第一章 X线成像 第一节 概 述 教学大纲要求 熟悉X线图像的特点,掌握X线图像的分析步 ...查看


  • 中西医结合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 总论 第一章:发展史 1. 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适用夹板 固定. 2. 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 3. 宋·宋慈<洗冤 ...查看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大纲 (供检验技术.卫生检验检疫.临床药学. 口腔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应用心理等40学时各专业用) 编写者:刘绍壮 审定人:徐飞 教研室主任:隋鸿锦 大连医科大学 2012年4月 第一次 实验 一.实验内容:骨总论.躯干 ...查看


  • 科学史纲要复习
  • 第一章 科学的前史 科学的萌芽 第一章 科学的前史 第一节 巫术.神话和原始宗教 第二节 第一节 巫术.神话和原始宗教 有史记载的各民族的先民都曾经历过神话自然观的认识自然的阶段. 神话自然观: 自然观:是对自然界存在的形态.运动形式.发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