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篇一:频数与频率(一)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频数

与频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

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

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

1.通过统计数据,

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

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

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

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

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 (1)样本的大小. (2)样本的代表性.

(3)样本的广泛性. 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我们不仅要

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

育运动是什么?

[生]乒乓球、篮

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师]你最喜爱的

体育明星是谁?

[生]孔令辉、刘

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

[师]你为什么喜

欢他们?

[生]我喜欢邓亚

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

[生]我喜欢运动

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越

来越出色.

[师]下面是小亮

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式是什么?

[生]这些数据没

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 、b 、c 、d 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

喜欢的. 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师]你能设计出

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生]我们小组用

如下方式表示:

(二)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简单明了,

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我们小组采

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直观,一目

了然. 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师]从上表可以

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 我们称每

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 ).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师]分别计算a 、

b 、c 、d 的频数与频率.

[生]a 的频数为

23,a 的频率为

b的频数为8,b 的

频率为 23. 504. 25

13. 50

3d的频数为6,d

的频率为. 25c的频数为13,c 的频率为

ⅲ. 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

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

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 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 (课后完成)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

数分布直方图. 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 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 (利用频率绘

制的图)(略)

[生]频率在0.05

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 “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

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

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

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

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 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

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 (学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

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

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

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ⅳ. 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如下内容.

1.频数与频率两个

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

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 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

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

ⅴ.课后作业

习题5.3 1.2.

ⅵ. 活动与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

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内、外多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自己身边的事情.

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一些实习作业,逐步掌握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问题如何表

述,完成的步骤、实习报告的写法. 例如要了解当地初中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

[过程]具体要求

包括:(1)如何选取样本、样本容量多大. (2)计算哪些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频数、频率等). (3)数据如何整理. (4)如何估计总体情况.

[结果]具体步骤

包括:(1)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 在统计里,所要了解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大,为了使样

本对总体的估计更加精确,所确定的抽取样本的对象力求具有代表性. 例如想要了解一个城市

的初中某年级某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要选一个学校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那么这个学校

不应是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校,而应是成绩较为适中的学校. 可见抽取样本对象的确定直

接关系到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

(2)确定抽取样本

的方法并抽取样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3)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书面报告.

为了保证所得结论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求数据来源于实际且真实,计算准确无误. 为此,必

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小见大,逐步

提高自身能力.

教态大方,采用微笑教学;在学生分组试验时能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并走到学生中适时指

导;采用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1.情境导入部分,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明调查了八年级某班50名同学最喜欢的快乐男声,结果如下:

a代表陈楚生 b代

表苏醒 c代表魏晨 d代表吉杰

a c a b c a c d b

a

b a c a b a c d b

a

a b a c d c a b c

c

c a c c a d a a b

a

a c d a b a c a b

c

提问:老师想非常

快地知道这四个人在这个班的受欢迎程度, 你们能帮助老师做到吗?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对结果进行统计,从而得到频数频率的概念。我认为学生能够非常快地回忆起统计的方法,

而事实上学生是在老师的提示再提示下才勉强回忆起:哦,还可以这样。

反思:不如现场做

个调查:老师想了解你们最喜欢这四名歌手中的谁,谁愿意帮老师调查。这样一方面学生更

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更能完整经历调查统计过程。但是,这样设计,要特别提醒学生:最

喜欢,就只选一人,不能重复。

2.在学生体验完频

数、频率的概念后,我只将频数、频率的概念在课件上一晃而过,没有强调,致使学生只在

做题的过程中理解了频数、频率,却不能确切地说出频数、频率的概念。

反思:概念是本,

一定要强调。

3.在抛掷硬币之前,

我让学生对同时抛掷两枚硬币的结果进行猜测,分别有2,3,4种结果的说法。我带领学生

得到: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三种结果,可能是在语气

上给了学生这是正确答案的信息,使事先说4种结果的肖尧同学不敢说出自己最初的想法,

主动承认自己错了。而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其实我的初衷很愿意听到有学生说出4种结果的,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在这个试验中可以归结为一种结果: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反思:分别让学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出错。

4.试验结束后,我

拿到了5个组的试验结果表,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到试验结果,比如:

没有检查各组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有的试验结果频率一栏中既有分数,又有小数,老师没有

要求统一。

反思:还是要规范

格式,统一要求,在计算频率时,要么全用小数,要么全用分数。

下次再上这一课时,

我会在这些方面多注意,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二:《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

数与频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九年

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是探讨课。

本节课在数据的收

集与处理中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即收集——表示——处理.因为经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学

习,学生已经能够收集数据并会做简单表示,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入了频数和频率等

概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表示,为下节课学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准备,本课属于较简单

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

习中的问题的能力,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

能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的观念。

据此,本课教学目

标可以包含: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等方面。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

收集整理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

15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处理问题、自我管

理的能力,具有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的愿望,有明显的成人感,开始对社会理解关心,

有压力感、紧迫感,竞争意识增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

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方法,能够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

位数描述数据及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

生可以获得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特殊到一

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观察、分

析、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与频率

的概念;

2.了解实验结果分

组后各组频数之和等于试验次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数据的收集

整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

2.发展统计意识和

数据处理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动手做和动脑

想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及频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

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

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

观察分析法,探究

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多媒体;

2.收集、整理各种

统计图的特点;

3.搜索、编辑本课

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4.批阅学生预习内

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重点查阅小组负责人的预习成果;

5.制作多媒体课件,

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1.练习本;

2.阅读教材,找出

关键内容,提出不解问题,完成导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

间2分钟)

教师: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课题:频

数与频率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统计图的

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和思维进入课程。统计图的特点,对课程的内容具体,呈

现作用明显,便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问题的思考。

课堂记录

二、衔接起步(时

间3分钟)

1.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

学生:观察分析、小

组讨论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

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事件的特点,为

后续的探讨作好铺垫。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1)取6个质地

大小都相同的乒乓球,将其中的两个标上字母a ,两个标上字母b ,其余两个分别标上字母c ,

d .然后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如

果把同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看做一个事件,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小?

(2)进行了一次摸

球实验后,记下摸出的球上所标的字母,把球仍放回袋中。如果重复这样的摸球实验50次,

你能猜出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进行上面的实

验50次,分别统计出标有各个字母的球被摸到的次数。

教师:引导观察

学生:分析交流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如果把上面50次

摸球实验所出现的全部结果看做一个总体,按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将总体分为4组.把50

次摸球试验中某个事件一共发生的次数叫做该事件的频数,把该事件发生的频数与摸球实验

的总次数的比值,叫做该事件发生的频率。

a、b 、c 、d 的频数

之和是50

a、b 、c 、d 的频率

之和是1

例1:时代中学就

“每年过生日时,你是否会向妈妈道一声谢谢”这个问题对本校6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

否,是,是,有时,

否,是,否,是,否,有时,有时,有时,否,否,有时,有时,是,否,有时,否,有时,

否,否,有时,否,是,有时,有时,有时,否,否,否,有时,有时,是,是,有时,有

时,否,否,是,否,是,否,是,否,是,是,否,是,否,是,否,有时,否,是,否,

否,是,否,是,是,是,否,是,否.

(1)整理上述结果,按“是”“有时”“否”将它们分组,列出相应的频数频率分布表(频率精

确到0.01);

(2)根据(1)中各

组的频数,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实验过

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让学生独立完成频数、频率分布表,

得出各组数据的频数之和与频率之和的规律。

四、归纳概括(时

间4分钟)

1.频率的计算

教师:怎样根据频

数计算频率?

学生:分组讨论,达

到共识后回答。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频数,频率和数据

总个数之间的关系:

(1)各对象的频数

之和等于数据总个数;

(2)各对象的频率

之和等于1;

(3)频数/总数据=

频率.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得出频率

的计算方法。

五、运用巩固(时

间6分钟)

1.一组数据中共有

40个数,其中53出现的频率为0.3,则这40个数中,53出现的频数为______.

2.把50个数据分

成六组,其中有一组的频数是14,有两组的频数是10,有两组的频率是 0.14,则另一组的

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3.某班60名同学

中,身高为1.50~1.65的人数为12人,那么这组数据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篇三:频数与频率教案一

频数

与频率

备课时间:

2013-12-13 上课时间:2013-12-17 总课时数: 备课教师:周娜娜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

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统计数据,

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

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

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

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

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四、教具准备:投

影片 五、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数据在当今时代的作用,并探讨了通过收集数据的过程步奏:(1)明确调查问题(2)确

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那么调查的数

据你能从中看出反应的问题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

个量频数与频率.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我们不仅要

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

体育运动是什么?

[生]乒乓球、篮

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 [师]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

[生]孔令辉、刘

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

[师]你为什么喜

欢他们?

[生]我喜欢邓亚

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

[生]我喜欢运动

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

和生活中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

你们会越来越出色.

[师]下面是小亮

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生]这些数据没

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 、b 、c 、d 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

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师]你能设计出

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生]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二)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简单明了,

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直观,一目

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师]从上表可以

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

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师]分别计算a 、

b 、c 、d 的频数与频率. [生]a 的频数为23,a 的频率为b 的频数为8,b 的频率为

4. 25

23. 50

c的频数为13,c

的频率为d 的频数为6,d 的频率为

13. 50

3. 25

ⅲ.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

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

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

[生]列表如下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

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利用频率

绘制的图)(略)

2.议一议:(投影

片)

[生]频率在0.05

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

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

果如下.(单位:厘米)(投影片)

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 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

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学

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

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如下内容.

篇四:频数与频率教案 赵静

5.3.1频数与频率(1)

教案背景: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

更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新课程要求“学

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

知识的抽象形成与解释运用的全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引入频数、频率

等概念,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

用。

教学课题:频数与

频率。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

析:

1.教材分析

统计学作为重要的

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表示、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断的

科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表示方法并对总

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它既是前面

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为后面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因

此,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我将其作用定位为----承上启下。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课程

标准”下的教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具有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他们能利用多种统计

图对数据加以表示,并对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具

备了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他们乐于在交流

合作中

探索新知、增长才干。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细化标

准,将本节课的目标细化如下:

(1)能说出一个事

件发生的频数、频率

(2)能根据数据处

理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根据需要绘

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频数与

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各种统

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二、教法与学法

问题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主动探究

三、教学过程

ⅰ.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一下几个

电视栏目大家平时最爱看哪一个?请把你的想法告

诉你们小组的其他

同学,小组长负责记录。(投影片2)3分钟后汇报结果并公示。

对以上收集到的信

息我们将如何处理更合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

究的内容:频数与

频率(板书课题)

设计目的:这样的

设计也为这节课的内容“频数与频率”设下埋伏,

而且现场统计出来

的数据在新课讲授中也有很好的作用。

ⅱ. 合作探究,研究

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投影片3).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目标,请同学们接着看大屏幕。

(投影片4)根据刚才收集到的信息,你如何处理?请大家开始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操作结果,之后讨论总结出最合适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举手发言. 之后看(投影

片5、6)

设计目的:在同学

们反应激烈的这个时刻,引出数据出现的次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频数”的概念教学便水到

渠成。有了频数、频率的概念,马上指出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统计图表称为“频数分布表”和

“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到底什么叫频数?

什么叫频率? 请看大屏幕(投影片7)

(1)频数:每个对

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2)频率:每个对

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频率=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总次数

设计目的:通过问

题的解决得出频数、频率,这样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自然合理,也便于学

生理解记忆。

3、知道了频数、频

率的定义之后,我们把刚才的任务完善一下。请看表格(投影片8)

设计目的:通过形

象的多媒体演示,知识点显得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随机设

置了一下题目来考察频数、频率,学生刚统计完,印象深刻,感兴趣,有信心,对数学的喜

爱更加深了。 ⅲ. 课堂练习

设计目的:为加深

对本节课新知识的认识,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并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设计这一

环节的讨论环节。

俗话说“万众一心,

其利断金”,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

(1)请同学们从你

所带的书中任找1页,数一下“的”和“了”两个字各出

现的次数,并记录。

(2)计算每一页

“的”和“了”出现的频率,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3)随着页数的增

加,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稳定在哪个数上?

(4)你认为该书中

的“的”和“了”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哪个高?

3.巩固反馈,新知

升华

设计目的:检验学

生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

一、让学生在学习

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关心国事,获取到社会上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二、考查学生对比分

析统计图表能力,从频数直方图中读取有用信息,这里为了将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灵活应用,

我将问题横向拓展、变式练习;三、问题五是典型的中考题,有极强的逻辑性,要求知识点

全面,检验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1. 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

篇一:频数与频率(一)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频数

与频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

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

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

1.通过统计数据,

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

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

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

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

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教具准备

投影片

●教学过程

ⅰ.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数据的收集,并探讨了抽样调查时要注意的问题. (1)样本的大小. (2)样本的代表性.

(3)样本的广泛性. 使所抽取的样本尽可能准确地反映总体的真实情况. 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个量频数与频率.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我们不仅要

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体

育运动是什么?

[生]乒乓球、篮

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师]你最喜爱的

体育明星是谁?

[生]孔令辉、刘

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

[师]你为什么喜

欢他们?

[生]我喜欢邓亚

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

[生]我喜欢运动

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

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你们会越

来越出色.

[师]下面是小亮

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式是什么?

[生]这些数据没

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 、b 、c 、d 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

喜欢的. 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师]你能设计出

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生]我们小组用

如下方式表示:

(二)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简单明了,

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我们小组采

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直观,一目

了然. 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师]从上表可以

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 我们称每

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 ).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师]分别计算a 、

b 、c 、d 的频数与频率.

[生]a 的频数为

23,a 的频率为

b的频数为8,b 的

频率为 23. 504. 25

13. 50

3d的频数为6,d

的频率为. 25c的频数为13,c 的频率为

ⅲ. 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

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

统计,调查探讨喜欢的原因. 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 (课后完成)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

数分布直方图. 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 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 (利用频率绘

制的图)(略)

[生]频率在0.05

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 “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

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

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

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

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 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

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 (学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

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算最大值与最

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

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ⅳ. 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如下内容.

1.频数与频率两个

基本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

频数与频率,并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 例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

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

ⅴ.课后作业

习题5.3 1.2.

ⅵ. 活动与探究

为了提高学生的数

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课堂内、外多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自己身边的事情.

提出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写一些实习作业,逐步掌握统计里的实习作业的问题如何表

述,完成的步骤、实习报告的写法. 例如要了解当地初中八年级男生的身高情况.

[过程]具体要求

包括:(1)如何选取样本、样本容量多大. (2)计算哪些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频数、频率等). (3)数据如何整理. (4)如何估计总体情况.

[结果]具体步骤

包括:(1)确定抽取样本的对象. 在统计里,所要了解的情况涉及的范围往往很大,为了使样

本对总体的估计更加精确,所确定的抽取样本的对象力求具有代表性. 例如想要了解一个城市

的初中某年级某门学科的学习情况,如果要选一个学校作为抽取样本的对象,那么这个学校

不应是学习成绩较好或较差的学校,而应是成绩较为适中的学校. 可见抽取样本对象的确定直

接关系到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

(2)确定抽取样本

的方法并抽取样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3)计算和分析数据,写出书面报告.

为了保证所得结论具有参考价值,所以要求数据来源于实际且真实,计算准确无误. 为此,必

须提高学生的责任心,用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身边每一个细小的问题,以小见大,逐步

提高自身能力.

教态大方,采用微笑教学;在学生分组试验时能关注全体学生的活动,并走到学生中适时指

导;采用赏识教学,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能够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在以下几个方面可以改进:

1.情境导入部分,

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小明调查了八年级某班50名同学最喜欢的快乐男声,结果如下:

a代表陈楚生 b代

表苏醒 c代表魏晨 d代表吉杰

a c a b c a c d b

a

b a c a b a c d b

a

a b a c d c a b c

c

c a c c a d a a b

a

a c d a b a c a b

c

提问:老师想非常

快地知道这四个人在这个班的受欢迎程度, 你们能帮助老师做到吗?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

对结果进行统计,从而得到频数频率的概念。我认为学生能够非常快地回忆起统计的方法,

而事实上学生是在老师的提示再提示下才勉强回忆起:哦,还可以这样。

反思:不如现场做

个调查:老师想了解你们最喜欢这四名歌手中的谁,谁愿意帮老师调查。这样一方面学生更

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更能完整经历调查统计过程。但是,这样设计,要特别提醒学生:最

喜欢,就只选一人,不能重复。

2.在学生体验完频

数、频率的概念后,我只将频数、频率的概念在课件上一晃而过,没有强调,致使学生只在

做题的过程中理解了频数、频率,却不能确切地说出频数、频率的概念。

反思:概念是本,

一定要强调。

3.在抛掷硬币之前,

我让学生对同时抛掷两枚硬币的结果进行猜测,分别有2,3,4种结果的说法。我带领学生

得到:两枚正面朝上、两枚反面朝上、一枚正面朝上一枚反面朝上三种结果,可能是在语气

上给了学生这是正确答案的信息,使事先说4种结果的肖尧同学不敢说出自己最初的想法,

主动承认自己错了。而我也没有继续追问。其实我的初衷很愿意听到有学生说出4种结果的,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先正后反或先反后正在这个试验中可以归结为一种结果:一枚硬币

正面朝上,一枚硬币反面朝上。

反思:分别让学生

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再和学生一起分析,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怕出错。

4.试验结束后,我

拿到了5个组的试验结果表,并用投影仪展示出来,但是没有充分利用到试验结果,比如:

没有检查各组试验结果的正确性,有的试验结果频率一栏中既有分数,又有小数,老师没有

要求统一。

反思:还是要规范

格式,统一要求,在计算频率时,要么全用小数,要么全用分数。

下次再上这一课时,

我会在这些方面多注意,争取达到更好的效果。

篇二:《频数与频率》教案

《频

数与频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九年

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课,是探讨课。

本节课在数据的收

集与处理中具有重要的衔接作用,即收集——表示——处理.因为经过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学

习,学生已经能够收集数据并会做简单表示,在此基础上,顺理成章地引入了频数和频率等

概念.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表示,为下节课学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准备,本课属于较简单

水平。

《数学课程标准》

中提出: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

习中的问题的能力,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观察、实验、归纳的方法,

能作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的观念。

据此,本课教学目

标可以包含: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等方面。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

收集整理法、合作探究法、练习巩固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

15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对事物的认识和判断以及处理问题、自我管

理的能力,具有自尊、好胜、求知和参与的愿望,有明显的成人感,开始对社会理解关心,

有压力感、紧迫感,竞争意识增强,往往过高估计自己的特点。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

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等方法,能够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

位数描述数据及特点。

通过学习本课,学

生可以获得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的方法、观察、发现、归纳、概括的能力、理解特殊到一

般再到特殊的认知规律观念的提升。

学生采用观察、分

析、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频数与频率

的概念;

2.了解实验结果分

组后各组频数之和等于试验次数,各组频率之和等于1;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数据的收集

整理处理与分析的过程;

2.发展统计意识和

数据处理能力,在活动中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动手做和动脑

想的过程中培养同学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数形结合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

及频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

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方法

教法

引导发现法、合作

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学法

观察分析法,探究

归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课件、多媒体;

2.收集、整理各种

统计图的特点;

3.搜索、编辑本课

中利于的素材(图片、视频、音频等);

4.批阅学生预习内

容,总结共性问题,确定准确结论,重点查阅小组负责人的预习成果;

5.制作多媒体课件,

有效衔接各教学环节;

学生准备

1.练习本;

2.阅读教材,找出

关键内容,提出不解问题,完成导学;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时

间2分钟)

教师: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板书课题:频

数与频率

设计意图

通过呈现统计图的

图片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注意和思维进入课程。统计图的特点,对课程的内容具体,呈

现作用明显,便于引导学生进入相关问题的思考。

课堂记录

二、衔接起步(时

间3分钟)

1.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观

察思考

学生:观察分析、小

组讨论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条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

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

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设计意图

通过有趣的问题激

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同时由问题引入事件的特点,为

后续的探讨作好铺垫。

三、活动探究(时间20分钟)

1.(1)取6个质地

大小都相同的乒乓球,将其中的两个标上字母a ,两个标上字母b ,其余两个分别标上字母c ,

d .然后装进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摇匀后从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有几种可能发生的结果?如

果把同一种可能发生的结果看做一个事件,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

性小?

(2)进行了一次摸

球实验后,记下摸出的球上所标的字母,把球仍放回袋中。如果重复这样的摸球实验50次,

你能猜出将会得到怎样的结果?

(3)进行上面的实

验50次,分别统计出标有各个字母的球被摸到的次数。

教师:引导观察

学生:分析交流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如果把上面50次

摸球实验所出现的全部结果看做一个总体,按种可能发生的事件,将总体分为4组.把50

次摸球试验中某个事件一共发生的次数叫做该事件的频数,把该事件发生的频数与摸球实验

的总次数的比值,叫做该事件发生的频率。

a、b 、c 、d 的频数

之和是50

a、b 、c 、d 的频率

之和是1

例1:时代中学就

“每年过生日时,你是否会向妈妈道一声谢谢”这个问题对本校6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如下:

否,是,是,有时,

否,是,否,是,否,有时,有时,有时,否,否,有时,有时,是,否,有时,否,有时,

否,否,有时,否,是,有时,有时,有时,否,否,否,有时,有时,是,是,有时,有

时,否,否,是,否,是,否,是,否,是,是,否,是,否,是,否,有时,否,是,否,

否,是,否,是,是,是,否,是,否.

(1)整理上述结果,按“是”“有时”“否”将它们分组,列出相应的频数频率分布表(频率精

确到0.01);

(2)根据(1)中各

组的频数,制作相应的扇形统计图。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实验过

程,理解频数、频率的概念,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态度,让学生独立完成频数、频率分布表,

得出各组数据的频数之和与频率之和的规律。

四、归纳概括(时

间4分钟)

1.频率的计算

教师:怎样根据频

数计算频率?

学生:分组讨论,达

到共识后回答。

课堂记录

成果示范

频数,频率和数据

总个数之间的关系:

(1)各对象的频数

之和等于数据总个数;

(2)各对象的频率

之和等于1;

(3)频数/总数据=

频率.

设计意图

通过讨论得出频率

的计算方法。

五、运用巩固(时

间6分钟)

1.一组数据中共有

40个数,其中53出现的频率为0.3,则这40个数中,53出现的频数为______.

2.把50个数据分

成六组,其中有一组的频数是14,有两组的频数是10,有两组的频率是 0.14,则另一组的

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3.某班60名同学

中,身高为1.50~1.65的人数为12人,那么这组数据的频数是______,频率是______.

篇三:频数与频率教案一

频数

与频率

备课时间:

2013-12-13 上课时间:2013-12-17 总课时数: 备课教师:周娜娜 授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

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

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统计数据,

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2.培养学生利用图

表获取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能初步把数字信息、图形和语言之间相互转化,并作出合理推断.

(三)情感与价值

观要求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提高学生的责任心与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频率与频数的概念,

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

各种统计图表的绘

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讨法

四、教具准备:投

影片 五、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学

习了数据在当今时代的作用,并探讨了通过收集数据的过程步奏:(1)明确调查问题(2)确

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4)展开调查(5)记录结果(6得出结论。那么调查的数

据你能从中看出反应的问题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初步中反映数据出现频繁程度的两

个量频数与频率.

ⅱ.讲授新课 1.例题讲解

[师]我们不仅要

学好基础知识,还要强健自己的体魄,长大后才能更好地工作.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爱的

体育运动是什么?

[生]乒乓球、篮

球、足球、游泳、羽毛球、跳绳、踢毽子?? . [师]你最喜爱的体育明星是谁?

[生]孔令辉、刘

国良、邓亚萍、李菊、王楠、贝克汉姆、罗纳尔多、巴乔、迈克尔·乔丹等等.

[师]你为什么喜

欢他们?

[生]我喜欢邓亚

萍、刘国良顽强的斗志??

[生]我喜欢运动

员在比赛时高超的技艺,他们给我们展示的一种拼搏精神风貌??

[师]我们在学习

和生活中就要有这种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只要大家共同努力,刻苦学习、老师相信

你们会越来越出色.

[师]下面是小亮

调查的八(1)班50位同学喜欢的足球明星,结果如下:(投影片)

数据表示方式是什么?

[生]这些数据没

有经过统计、整理,必须把a 、b 、c 、d 的个数全部数清,才能比较出哪位球星是该班同学最

喜欢的.数据越多越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小亮的数据表示方式不太好.

[师]你能设计出

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小组相互交流,共同探讨. [生]我们小组用如下方式表示:

(二)

[师]此种表示方

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简单明了,

一眼可以看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 [生]我们小组采用如下方式表示数据.

[师]此种表示方式的优点是什么?

[生]直观,一目

了然.不仅可以很快判断出哪个最多,哪个最少,还可比较出差别是否悬殊很大.

[师]从上表可以

看出,a 、b 、c 、d 出现的次数有的多,有的少,或者说它们出现的频繁程度不同.我们称每

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absolute,frequency ).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

[师]分别计算a 、

b 、c 、d 的频数与频率. [生]a 的频数为23,a 的频率为b 的频数为8,b 的频率为

4. 25

23. 50

c的频数为13,c

的频率为d 的频数为6,d 的频率为

13. 50

3. 25

ⅲ.课堂练习

1.设计一个方案,

了解你们班同学最喜欢的科目是哪科,为什么喜欢? 分析:先列表,再统计,调查探讨喜欢

的原因.调查不爱学的那门科目的原因.(课后完成)

[生]列表如下

[生]可以用上例中的图(三)表示的形式.

[师]这种图叫频

数分布直方图.可不可以用频率分布来表示,如何表示.阅读课本p151页内容.(利用频率

绘制的图)(略)

2.议一议:(投影

片)

[生]频率在0.05

至0.06之间变化的字是“的”字.“了”字的频率在0.005至0.015之间变化.

[师]你认为该书

中“的”和“了”两个字使用的频率哪个高? [生]我认为是“的”字. 3.做一做

(1)为了了解中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对某中学同年龄的60名女学生的身高进行了测量.结

果如下.(单位:厘米)(投影片)

是,有时只知道这一点还不够,还希望知道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 在哪个小范围内的学

生少,也就是说,希望知道这60名女学生的身高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所占的比的大小.(学

生填下表)

频率分布表

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小结:整理数据时,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 1.计

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决定分点 4.列频率分布表.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

学习对各种数据的统计表的处理.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

如下内容.

篇四:频数与频率教案 赵静

5.3.1频数与频率(1)

教案背景: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

更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新课程要求“学

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需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

知识的抽象形成与解释运用的全过程。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将引入频数、频率

等概念,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

用。

教学课题:频数与

频率。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

析:

1.教材分析

统计学作为重要的

数学分支,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表示、计算、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推断的

科学。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和极强的实践性。由于新课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的特点,本节课对频数与频率的探究,是在学生掌握了数据的多种表示方法并对总

体、个体、样本及数据的集中程度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学习的。在知识的衔接上,它既是前面

所学知识的延续和应用,又为后面研究数据的离散程度及频率与概率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因

此,在知识体系的形成上我将其作用定位为----承上启下。

2.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对“课程

标准”下的教材已经有了一年多的接触,具有了较丰富的统计学知识。他们能利用多种统计

图对数据加以表示,并对利用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描述数据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具

备了一定的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初步形成,他们乐于在交流

合作中

探索新知、增长才干。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细化标

准,将本节课的目标细化如下:

(1)能说出一个事

件发生的频数、频率

(2)能根据数据处

理的结果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根据需要绘

制简单的统计图表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频数与

频率的概念,选择数据表示方式

教学难点:各种统

计图表的绘制,识别各种图表所含的信息,各自优缺点。

二、教法与学法

问题创设,学生主

动参与、主动探究

三、教学过程

ⅰ. 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同学们,一下几个

电视栏目大家平时最爱看哪一个?请把你的想法告

诉你们小组的其他

同学,小组长负责记录。(投影片2)3分钟后汇报结果并公示。

对以上收集到的信

息我们将如何处理更合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

究的内容:频数与

频率(板书课题)

设计目的:这样的

设计也为这节课的内容“频数与频率”设下埋伏,

而且现场统计出来

的数据在新课讲授中也有很好的作用。

ⅱ. 合作探究,研究

新知

(1)出示学习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同学们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投影片3). 为了顺利完成以上目标,请同学们接着看大屏幕。

(投影片4)根据刚才收集到的信息,你如何处理?请大家开始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操作结果,之后讨论总结出最合适的方法,并说说为什么?举手发言. 之后看(投影

片5、6)

设计目的:在同学

们反应激烈的这个时刻,引出数据出现的次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频数”的概念教学便水到

渠成。有了频数、频率的概念,马上指出用来表示频数分布统计图表称为“频数分布表”和

“频数分布直方图”,这为下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到底什么叫频数?

什么叫频率? 请看大屏幕(投影片7)

(1)频数:每个对

象出现的次数称为频数

(2)频率:每个对

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称为频率

频率= 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

总次数

设计目的:通过问

题的解决得出频数、频率,这样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自然合理,也便于学

生理解记忆。

3、知道了频数、频

率的定义之后,我们把刚才的任务完善一下。请看表格(投影片8)

设计目的:通过形

象的多媒体演示,知识点显得清晰明了,形象生动,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我随机设

置了一下题目来考察频数、频率,学生刚统计完,印象深刻,感兴趣,有信心,对数学的喜

爱更加深了。 ⅲ. 课堂练习

设计目的:为加深

对本节课新知识的认识,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并为后继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设计这一

环节的讨论环节。

俗话说“万众一心,

其利断金”,请同学们完成下面问题:

(1)请同学们从你

所带的书中任找1页,数一下“的”和“了”两个字各出

现的次数,并记录。

(2)计算每一页

“的”和“了”出现的频率,并绘制折线统计图。

(3)随着页数的增

加,这两个字出现的频率稳定在哪个数上?

(4)你认为该书中

的“的”和“了”两个字的使用频率哪个高?

3.巩固反馈,新知

升华

设计目的:检验学

生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

一、让学生在学习

到课本知识的同时也关心国事,获取到社会上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二、考查学生对比分

析统计图表能力,从频数直方图中读取有用信息,这里为了将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灵活应用,

我将问题横向拓展、变式练习;三、问题五是典型的中考题,有极强的逻辑性,要求知识点

全面,检验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

1. 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红色、白色玻璃球共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


相关文章

  •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反思
  • 本节课是在前面对于结果个别有限且每个结果可能性相等的随机事件,去用列举法来解决的基础上人人统计式试验频率的角度去研究一些随机试验中事件的概率,由于此方法不受列举法求概率的两个条件限制,所以本节要强调的是在什么情况下用这种方法,怎么用这种方法 ...查看


  •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2周教案
  • 第十二周 教案 第1课时 §5.4.1 数据的波动(一) 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 掌握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2. 明白极差.方差.标准差是反映一组数据稳定性大小的.3. 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方差. (二)能 ...查看


  • 3.5正态分布
  • [课题] 3.5 正态分布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会利用标准正态分布表计算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 能力目标: 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教学重点]正态分布的概念.[教学难点]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 ...查看


  • 八年级数学几种常见的统计图表
  • 12.1.1 条形图与扇形图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1.认识条形图与扇形图. 2.掌握相关概念. 3.理解比较条形图与扇形图的优缺点. 4.学会如何从图表中获取信息.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合理思维.推理能 ...查看


  • 频数和频率
  • 频数和频率导学单 教学目标: 1.掌握频数.频率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频数与频率: 2.能说出频数.频率的意义,知道频数与频率都能反映每个对象出现的频繁程度: 任务一 数学实验室 自学内容及时间:课本 22 数学实验室, 时间 5分钟 自学 ...查看


  • 八年级数学频数分布折线图同步练习2
  • 3eud 教育网 http://www.3edu.net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3 频数分布折线图 同步练习 [知识盘点] 1.频数分布折线图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__________. 2.画频数分布折线图时,常在 ...查看


  • 全部10统计调查教案
  • 10.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展开一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了解通过全面调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查看


  •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教案
  •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⑴了解随机事件.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的概念: ⑵通过试验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⑴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⑵发现式教学,通过抛硬币 ...查看


  •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全章教案
  •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主备人:肖秀红 审核: 向翠萍 25.1.1 随机事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判断,归纳出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随机事件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对有关事件作出准确判断. 过程与方法:历经实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