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10统计调查教案

10.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展开一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了解通过全面调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1、 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的过程,掌握划记法及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数据描述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的价值观:感受统计调查的思想,体会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过程的乐趣。 重难点:

1、重点:统计调查过程中,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用划记法、表格整理数据,并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2、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图工具、统计表等

2、学生准备:作图工具、计算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老师发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老师认为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科就是数学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再发话:”那如果我想了解有多少同学喜欢数学,该怎么办?”(观察学生的表情)再说:”老师敢肯定,我班所有的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羽毛球.” (观察学生的表情)后说:”看来大家认为老师说的话不合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句话、一个判断是否合理呢?”(听学生的声音)师说:”一个人说出的话,下的结论若要有说服力,首先得进行调查.而调查在数学上是从收集数据开始的,只有用数据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引入课题:10.1统计调查

二、新课讲解:

(一)(出示小调查)要了解全我班同学对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小组讨论:要完成这个调查,我们该如何开展?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师生达成共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为:

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法;

整理数据-----列统计表法;

描述数据------绘统计图法.

(三)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

1.问卷一定要简明周全;

2.每位学生在五类运动项目中只能选一项;

3.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

(请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四)整理数据

老师给出事先调查得出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同桌合作对数据进行整理。

说明: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时,“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

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球类运动的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 记

人 数

百分比

A篮球

?

?

?

B排球

?

?

?

C足球

?

?

?

D羽毛球

?

?

?

E乒乓球

?

?

?

合计

?

?

?

让学生针对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五)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六)探究示范扇型图的绘制,问:

1.扇型统计图的整个圆代表什么?

2.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它的圆心角是怎样确定的?

(你能从图中说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类球类运动的情况吗?

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 360°,圆心角越大,这个扇形在圆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你能说出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都能了解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和最少.

不同点:条形图能得出具体喜欢每种节目的人数,扇形图能得出各种人数的百分比。

(七)全面调查的概念

在刚才的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除了全面调查以外,我们用得比较多的还有抽样调查,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3页练习第1题

展示部分学生的统计图;

请部分同学对展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

四.小结归纳

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由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P153 2、3

10.1统计调查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步骤;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画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统计调查的兴趣.

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最喜欢的菜,最满意的服务员”的调查引入课题。

二、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问题:为了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如何做统计调查呢?

明确调查问题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方式

收集调查数据

进行数据整理

得出调查结论

数据整理:

1.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合计

2.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

教师示范,学生绘制,教师讲评.

全面调查的概念

练习:请举一个全面调查的例子.

三、精选例题,巩固新知

请根据下面“海南省部分年度教育经费总支出条形统计图”(图)与“海南省年教育经费支出扇形统计图”(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 图

(1)海南省年中学教育经费支出的金额是 亿元(精确到0.01);

(2)海南省年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的百分率是 ,在图 中表示此项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四、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请以“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为题在班级内作一次调查

1.为此次调查设计一套完整的方案.

2.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看得到什么结论?

10.1统计调查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3.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4.理解抽样的优缺点.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能力目标

??????学会数据的收集,会合理地进行抽样;继续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习惯.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一天,一个小学生看妈妈做饭时,突发奇想地问妈妈:“一斤大米有多少颗米粒?”这个妈妈该怎么办?大家帮她出出主意.

??????问题2:一个鱼塘老板想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请大家帮他想一想办法.(学生自主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并由此引入课题)

??????二、问题·发现

??????学生活动

??????1.用围棋子代替鱼,一个装有许多围棋子的瓶子里,若无法将其全部倒出来数,那么有没有办法估计瓶子里的棋子数?(其中有20颗黑棋)

??????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三个小组上台参加实践活动,每次两位同学参加,前排的同学计数)

??????

??????(说明:由于实验灵活性大,此时教师应适当调节.根据这个近似的比例关系,每次估计出的瓶中棋子的数目也会跟着变化,为了得到较可靠的估计,我们最好重复几次实验) ??????思考:(1)为什么是约等于?

??????(2)你认为这种方法合理吗?

??????(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2.模仿刚才通过抽样估计瓶中棋子数目的方法,填写第95页空白.(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法,由学生自愿展示)

??????3.类似这样从部分看整体的抽样调查方法是否还可以用来估计下面的问题? ??????(1)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2)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野鹿?

??????(3)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的产量是多少?

??????(4)某种商品上市后的销量是多少?

??????问题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运用类似抽样调查方法估计总体的例子吗?(本活动以4人小组方式开展,全班交流)

??????三、归纳·思考

??????1.归纳抽样调查法的优缺点.(因为抽样调查方法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样本,所以它具有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的优点.缺点是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具有代表性) ??????问题4:郫县电视台需要在我县调查“蜀都新闻”的收视率.试问:

??????(1)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询问吗?

??????(2)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做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通过此问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引导学生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重要性. ??????2.思考.

??????(1)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业余时间娱乐的主要方式;

??????②在公园里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③调查一个班级里学号为3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生们对班主任老师某一新举措的意见和建议;

??????④某班的学号是按照先女同学后男同学的顺序排列的,老师想了解学生们对举办自行车郊游的意见,她请学号最靠前的20位同学发表意见;

??????⑤我县教委为调查初一年级学生对使用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向你们班的每位同学发一张调查表,用来估计我县初一年级学生对使用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⑥为了了解人们对出门旅游的看法,进行网上调查.(由多媒体展示一张网上复制的调查表格)

??????请问:为什么编辑声明“网上调查结果不具有普遍性,仅供参考”?

??????(2)你能举出一些调查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吗?(以4人小组展开活动,相互交流之后,举出一些实例)

??????四、课堂小结

??????1.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2.抽样调查的方法及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在上课之初,学生就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由此总结得出一种抽样的方法,体会到抽样的必要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课后,学生王乔告诉我:“张老师,其实人们体检验血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部分看全体’的例子,因为这时我们不可能普查,只能抽样调查.”可见学生

学习之后,还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在解决问题时,也很有主见.这充分说明通过近一学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变成了主角,而老师仅仅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做到让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学.我自己感觉不足的地方就是时间稍稍有些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面不够大.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在今后教学教学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统计调查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2.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 3.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分层抽样进行统计调查的思想.

? 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

【教学方法】

??? 创设情境,在第二节问题的基础上再加深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在第二节问题基础上进行,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在第二节问题的基础上扩展个体数量,将难度再次提升,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与第二节问题的不同.)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创设与第一、二节相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

问题1:上面的问题能不能用第二节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学生只能代表与他同年龄层断的人的喜好,而不能代表所有年龄层断人的喜好,不具有代表性.

问题2:讨论,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

学生交流讨论,说出合理性的调查方案.

问题3:分层抽样时,每个年龄段所抽取的人数可以随便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随便确定.因为各年龄段对节目的喜好不同,所以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抽取得过多,就会使最后的结果出现过大的偏差,所以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各年龄段的样本数量.

问题4: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试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

学生回答:

年龄

人数

节目类型

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

合计

百分比

A新闻

11

125

103

239

23.9%

B体育

47

114

63

224

22.4%

C动画

55

53

18

126

12.6%

D娱乐

74

176

59

309

30.9%

E戏曲

13

32

57

102

10.2%

200

500

300

1000

100%

条形图与扇形图如下:

问题5: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从样本的数据中,可以估计,该地区喜欢娱乐节目的人最多,喜欢戏曲节目的人最少等.教师讲解:这里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我们选择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利用样本中的数据就可以估计总体的情况.这是抽样调查目的.

问题6:通过前面的探索,你认为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它适用于什么样的统计调查? 学生回答:分层抽样的优点是,通过划分类型或分层,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它适用于总体数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

问题7: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

学生回答:

问题7:将上列数据绘成折线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以估计这个地区的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好娱乐类节目和动画类节目的人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各个年龄段中喜爱新闻类节目情况统计表

?? 2.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

问题1:回顾所学内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 ?????问题2:如何判断用哪种方式进行调查?

??????? 学生回答:当总体数目较少,对个体情况进行统计时不会对个体本身或其他个体产生影响,这时一般采用全面调查;如果总体数目较多,对个体情况进行统计时会对个体本身或其他个体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三、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 ??练习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 ?(1)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

学生:(1)用全面调查;(2)用抽样调查;(3)用抽样调查.

四、反思总结? 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

??? 1.本节主要学习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2.注意的问题:

?? (1)不能仅以总体数目的多少判断运用哪种调查方法,还应以进行统计调查时是否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 (2)分层抽样中,各层中可以采取同一种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 ?六、布置作业

课本159页习题10.1中的4、5、6;

课题

直方图(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重点

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难点

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复习引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他们各自的优点是„„(教师描述)

二、新课。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如:,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身高分组

划计

频数

合计

所以身高在,,三个

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三、练习。

在上述数据中,如果组距取为2或则4,分为几组,能否选出40名队员,请试试看。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仍是有关数据的整理,但是它主要研究的是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状况,通过频数分布来体现某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要求。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注意表格所表示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填写,实践。

作业布置

P168练习(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P169第2题(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基础上,再次接触的一个新的统计图,主要介绍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过程和方法,是一节合作探究课。

课题

直方图(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重点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

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新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书的比值。如图:

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

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

2.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首先取直方图中高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5,0)与(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三、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观察P165的直方图,教师作重点讲出各矩形所表示的意义和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

作业布置

P168练习,在上节中的频数分布表中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只画1组的情况);P169第2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P168习题10.2 复习巩固第1题。

教学后记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两种基本的统计图后学习的又一次实用的统计方法。

课题

直方图(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熟练地列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例题和实践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描述。

重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难点

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组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例题讲解。

1.学生熟读P166例题。

2.将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的分布情况。

略解:

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7.4-4.0=3.4(cm)

⑵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cm为组距

可以分7组。

⑶列频数分布

分组

划记

频数

1

3

16

27

34

16

3

合计

100

⑷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表和图可以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0∽7.0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6.0∽6.5cm范围内的长度最多,有34个,而长度在,4.0∽4.5,4.5∽5.0,7.0∽7.5cm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少,总共有7个。

三、小结

教材中将数据分成12个组与分成7个组相对比,有一点误差,这是正常的,由此可以看出,分的组越多,分析得越细致,对总体的估计要准确一些。一般地在100个数据以内,分为5∽12个组较为恰当。

作业布置

P169第3、4、5题。(对4题、5题做适当提示:4题,组距取0.6,横轴表示销量,纵轴表示星期个数;5题,组距取20000,横轴表示绿地的面积,纵轴表示省份的个数。)

教学后记

在本节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区别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10.3从数据谈节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七年级(下)教材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②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 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

③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

知识重点 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收集有关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节水的案例,调查各自家庭人均月用水量.

教材分析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缺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通过本 节学习,我们将对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有所了解,你会感到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本节将通过阅读背景材料、收集数据绘制图形、回答问题等过程以及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等活动完成课题学习,最后结合统

计图表 ,完成一篇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可行办法的研究报告.

本节重点是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受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短缺形势的严重性、节约用水的紧迫性以及节水办法的可行性,

难点是课题报告的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活动中学生自我感受,要让其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借助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一:

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 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 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 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 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 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

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 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 ,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教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 源的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 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

设计思想

本节课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通过图片、资料等具体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从而培养节水的意识;同时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实例体会节水的实际意义和价值;通过讨论节水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知识的应用 价值

第十章复习 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

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测

1.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_.

2.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样本容量为40,样本频数分布直方图中4个小组的小长方形的高度的比依次为1:3:4:2,则第三小组的频数是是_____________.

4.如图一是某商场销售雨伞的情况,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雨伞销售量最大的季度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5.图二是某公司员工休息时间 参加活动的调查数据,A的百分数数据丢 失,只知参加A的人数有23人,则公司员工共有__________人.

二、经典例题

例1 小明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长途电话明细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如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多少次?

(3)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次数最多?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次数最少?

例2 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次 数 频数(学生人数)

60≤x<80 2

80≤x<100 4

100≤x<120 21

120≤x<140 13

140≤x<160 8

160≤x<180 4

180≤x<200 1

(1)全班有多少同学?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跳绳次数力在100≤x<140范围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

例3 我市某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为此,该校抽取若干名学生为"你最喜欢的

球类运动项目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如图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1),(2)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_________名;

(2)将图(1)中足球部分补充完整;

(3)在统计图(2)中,乒乓球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

(4)若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全校喜欢篮球的学生有多少名?

二、后测

1.对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进行统计分析(分数取 正整数,满分100分),请观

察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_______名学生;

(2)70≤x<80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

(3)请你估算该班这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__.

2.如图,图(1)图(2)是某校调查部分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 日情况的扇形和条形统计图.

知道 记不清 不知道 选项

根据上图信息,解答下列问 题:

(1)求本次被调查学生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全校共有2700名学生,你估计这所学校有多少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

(3)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你有何感想?

3.为了了解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抽查了某校甲、乙两个班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星期一

至星期五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情况,结果如图:

课外活动次数

代表甲班 代表乙班

(1)在这次抽查中,甲班被抽查了_______人,乙班被抽查了_______人;

(2)请估计甲班和乙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要有过程);

(3)根据以上信息,用你学过的知识,估计甲、乙两班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哪个班更好一

些?

(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4.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

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

(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组:t<0.5h B组:0.5h≤t<1h

C组:1h≤t<1.5h D组:t≥1.5h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C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

(2)若该辖区约有24 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

少?

5.某中学团委会为研究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采取抽 样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

其他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甲,图乙),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 生?

(2)"其他"在扇形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频数分布拆线图.

6.数学老师将本班学生的身高数据(精确到1厘 米)交给甲、乙两同学,要求他们各自独立地绘制一幅频数分布直方图.甲绘制的如图(1)所示,乙绘制的如图(2)所示,经确认,甲绘制的图是正确的,乙在整理数据与绘图过程中均有个别错误.

图(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有多少人?

(2)甲同学身高为165厘米,他说:"我们班上比我高的人不超过1/4",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3)写出乙同学在整理或绘图过程中的错误(写出一个即可).

7.2008年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50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6~7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7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等级 分值 跳绳(次/分钟) 频数

A 9~10 150~170 4

8~9 140~150 12

B 7~8 130~140 17

6~7 120~130 m

C 5~6 110~120 0

4~5 90~110 n

D 3~4 70~90 1

0~3 0~70 0

(1)求m、n的值;

(2)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6分以上含6分为及格).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10.1.统计调查(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通过实际的案例展开一个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了解通过全面调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1、 过程与方法:经历调查问卷获取数据的过程,掌握划记法及表格整理数据,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数据描述中的作用。

2、情感态度的价值观:感受统计调查的思想,体会动手收集数据、处理数据过程的乐趣。 重难点:

1、重点:统计调查过程中,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掌握用划记法、表格整理数据,并会用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

2、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作图工具、统计表等

2、学生准备:作图工具、计算器、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老师发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老师认为同学们最喜欢的学科就是数学了.”(观察学生的表情)再发话:”那如果我想了解有多少同学喜欢数学,该怎么办?”(观察学生的表情)再说:”老师敢肯定,我班所有的同学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羽毛球.” (观察学生的表情)后说:”看来大家认为老师说的话不合理,那么怎样才能知道一句话、一个判断是否合理呢?”(听学生的声音)师说:”一个人说出的话,下的结论若要有说服力,首先得进行调查.而调查在数学上是从收集数据开始的,只有用数据说话,才最有说服力.”

引入课题:10.1统计调查

二、新课讲解:

(一)(出示小调查)要了解全我班同学对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这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

小组讨论:要完成这个调查,我们该如何开展?

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师生达成共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为:

收集数据----问卷调查法;

整理数据-----列统计表法;

描述数据------绘统计图法.

(三)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来收集数据?

1.问卷一定要简明周全;

2.每位学生在五类运动项目中只能选一项;

3.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

(请学生设计调查问卷)

(四)整理数据

老师给出事先调查得出的一组数据,让学生同桌合作对数据进行整理。

说明: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用划记法记录数据时,“正”字的每一划(笔画)代表一个

数据。

全班同学最喜爱球类运动的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 记

人 数

百分比

A篮球

?

?

?

B排球

?

?

?

C足球

?

?

?

D羽毛球

?

?

?

E乒乓球

?

?

?

合计

?

?

?

让学生针对统计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五)描述数据

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六)探究示范扇型图的绘制,问:

1.扇型统计图的整个圆代表什么?

2.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什么?它的圆心角是怎样确定的?

(你能从图中说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类球类运动的情况吗?

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 360°,圆心角越大,这个扇形在圆中所占的比例就越大。 你能说出条形图和扇形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相同点:都能了解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和最少.

不同点:条形图能得出具体喜欢每种节目的人数,扇形图能得出各种人数的百分比。

(七)全面调查的概念

在刚才的调查中,全班同学是要考察的全体对象,我们对全体对象进行了调查。像这样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举出一些生活中运用全面调查的例子。除了全面调查以外,我们用得比较多的还有抽样调查,这个内容我们下节课再讲。

三.巩固练习

教科书第153页练习第1题

展示部分学生的统计图;

请部分同学对展示的统计图进行评价.

四.小结归纳

1.由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2.由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P153 2、3

10.1统计调查

第二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掌握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步骤;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会画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2.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统计调查的兴趣.

教学重点:统计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教学难点: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绘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从学校对全校学生进行“最喜欢的菜,最满意的服务员”的调查引入课题。

二、提出问题,合作学习

问题:为了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如何做统计调查呢?

明确调查问题

确定调查对象

选择调查方式

收集调查数据

进行数据整理

得出调查结论

数据整理:

1.全班同学最喜爱节目人数统计表

节目类型

划记

人数

百分比

A新闻

B体育

C动画

D娱乐

E戏曲

合计

2.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

教师示范,学生绘制,教师讲评.

全面调查的概念

练习:请举一个全面调查的例子.

三、精选例题,巩固新知

请根据下面“海南省部分年度教育经费总支出条形统计图”(图)与“海南省年教育经费支出扇形统计图”(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 图

(1)海南省年中学教育经费支出的金额是 亿元(精确到0.01);

(2)海南省年高校教育经费支出占全年教育经费总支出的百分率是 ,在图 中表示此项支出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为 ;

四、课堂小节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后作业

请以“同学们上网都做些什么?”为题在班级内作一次调查

1.为此次调查设计一套完整的方案.

2.对你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看得到什么结论?

10.1统计调查

第三课时

?????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感受抽样的必要性.

2.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

????3.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对正确估计总体的重要性.

????4.理解抽样的优缺点.

(二)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交流协作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

????2.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能力目标

??????学会数据的收集,会合理地进行抽样;继续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和习惯.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一天,一个小学生看妈妈做饭时,突发奇想地问妈妈:“一斤大米有多少颗米粒?”这个妈妈该怎么办?大家帮她出出主意.

??????问题2:一个鱼塘老板想知道一个池塘里有多少条鱼,采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请大家帮他想一想办法.(学生自主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并由此引入课题)

??????二、问题·发现

??????学生活动

??????1.用围棋子代替鱼,一个装有许多围棋子的瓶子里,若无法将其全部倒出来数,那么有没有办法估计瓶子里的棋子数?(其中有20颗黑棋)

??????有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三个小组上台参加实践活动,每次两位同学参加,前排的同学计数)

??????

??????(说明:由于实验灵活性大,此时教师应适当调节.根据这个近似的比例关系,每次估计出的瓶中棋子的数目也会跟着变化,为了得到较可靠的估计,我们最好重复几次实验) ??????思考:(1)为什么是约等于?

??????(2)你认为这种方法合理吗?

??????(3)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2.模仿刚才通过抽样估计瓶中棋子数目的方法,填写第95页空白.(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法,由学生自愿展示)

??????3.类似这样从部分看整体的抽样调查方法是否还可以用来估计下面的问题? ??????(1)一户家庭一年要丢弃多少个塑料袋?

??????(2)一片森林里有多少只野鹿?

??????(3)一片试验田里某种水稻的产量是多少?

??????(4)某种商品上市后的销量是多少?

??????问题3:你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一些运用类似抽样调查方法估计总体的例子吗?(本活动以4人小组方式开展,全班交流)

??????三、归纳·思考

??????1.归纳抽样调查法的优缺点.(因为抽样调查方法只考察总体的一部分样本,所以它具有调查的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的优点.缺点是不如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精确,它得到的只是估计值,而这个估计值是否接近实际情况,还取决于样本选得是否具有代表性) ??????问题4:郫县电视台需要在我县调查“蜀都新闻”的收视率.试问:

??????(1)每个看电视的人都要被询问吗?

??????(2)对我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能否作为该节目的收视率?

??????(3)你认为对不同社区、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的人做调查结果会一样吗?

??????通过此问题的相互交流和相互探讨,引导学生体会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重要性. ??????2.思考.

??????(1)下列调查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

??????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业余时间娱乐的主要方式;

??????②在公园里调查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③调查一个班级里学号为3的倍数的学生,以了解学生们对班主任老师某一新举措的意见和建议;

??????④某班的学号是按照先女同学后男同学的顺序排列的,老师想了解学生们对举办自行车郊游的意见,她请学号最靠前的20位同学发表意见;

??????⑤我县教委为调查初一年级学生对使用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向你们班的每位同学发一张调查表,用来估计我县初一年级学生对使用新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⑥为了了解人们对出门旅游的看法,进行网上调查.(由多媒体展示一张网上复制的调查表格)

??????请问:为什么编辑声明“网上调查结果不具有普遍性,仅供参考”?

??????(2)你能举出一些调查的样本不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吗?(以4人小组展开活动,相互交流之后,举出一些实例)

??????四、课堂小结

??????1.抽样调查的必要性.

??????2.抽样调查的方法及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3.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的重要性.

??????五、教学反思

??????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开始,由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在上课之初,学生就提出了许许多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学生也非常感兴趣,由此总结得出一种抽样的方法,体会到抽样的必要性.在整个学习活动中,我设计了大量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课后,学生王乔告诉我:“张老师,其实人们体检验血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由部分看全体’的例子,因为这时我们不可能普查,只能抽样调查.”可见学生

学习之后,还能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一些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也很广,在解决问题时,也很有主见.这充分说明通过近一学年的课程改革实践,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变成了主角,而老师仅仅是导演或主持人.真正做到让生动的教材变成了生动的课堂,让学生学习有价值和有意义的数学.我自己感觉不足的地方就是时间稍稍有些紧,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的面不够大.以上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思考,在今后教学教学取长补短,不断进步。

统计调查 (第四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 ?????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2.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

? 3.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分层抽样进行统计调查的思想.

? 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

【教学方法】

??? 创设情境,在第二节问题的基础上再加深难度,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展开,都在第二节问题基础上进行,使教学过程成为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的一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设计说明:在第二节问题的基础上扩展个体数量,将难度再次提升,激发学生的兴趣.) 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说明:教师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与第二节问题的不同.)

二、探索新知? 解决问题

1.创设与第一、二节相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

问题1:上面的问题能不能用第二节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因为学生只能代表与他同年龄层断的人的喜好,而不能代表所有年龄层断人的喜好,不具有代表性.

问题2:讨论,如果抽取一个容量为1000的样本进行调查,你会怎样调查?

学生交流讨论,说出合理性的调查方案.

问题3:分层抽样时,每个年龄段所抽取的人数可以随便确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能随便确定.因为各年龄段对节目的喜好不同,所以哪个年龄段的人如果抽取得过多,就会使最后的结果出现过大的偏差,所以应按照一定的比例抽取各年龄段的样本数量.

问题4:如果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的人数比为2︰5︰3,试完成下面的表格,并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

学生回答:

年龄

人数

节目类型

青少年

成年人

老年人

合计

百分比

A新闻

11

125

103

239

23.9%

B体育

47

114

63

224

22.4%

C动画

55

53

18

126

12.6%

D娱乐

74

176

59

309

30.9%

E戏曲

13

32

57

102

10.2%

200

500

300

1000

100%

条形图与扇形图如下:

问题5:你能从统计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从样本的数据中,可以估计,该地区喜欢娱乐节目的人最多,喜欢戏曲节目的人最少等.教师讲解:这里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方法.因为我们选择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利用样本中的数据就可以估计总体的情况.这是抽样调查目的.

问题6:通过前面的探索,你认为分层抽样有什么优点?它适用于什么样的统计调查? 学生回答:分层抽样的优点是,通过划分类型或分层,容易抽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样本;它适用于总体数量大,个体差异程度较大的情况.

问题7:根据上面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表.

学生回答:

问题7:将上列数据绘成折线图,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可以估计这个地区的观众随着年龄的增长,爱好娱乐类节目和动画类节目的人的百分比呈下降趋势.

各个年龄段中喜爱新闻类节目情况统计表

?? 2.回顾所学内容,思考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

问题1:回顾所学内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各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对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

?? ?????问题2:如何判断用哪种方式进行调查?

??????? 学生回答:当总体数目较少,对个体情况进行统计时不会对个体本身或其他个体产生影响,这时一般采用全面调查;如果总体数目较多,对个体情况进行统计时会对个体本身或其他个体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时,一般采用抽样调查.

三、巩固训练? 熟练技能

?? ??练习1.要调查下面几个问题,你认为应该作全面调查还是抽样调查?

?? ?(1)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

学生:(1)用全面调查;(2)用抽样调查;(3)用抽样调查.

四、反思总结? 情意发展

(设计说明:围绕三个问题,师生以谈话交流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教学说明:以上设计再次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畅所欲言,加强反思、提炼及知识的归纳,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

五、课堂小结

??? 1.本节主要学习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2.注意的问题:

?? (1)不能仅以总体数目的多少判断运用哪种调查方法,还应以进行统计调查时是否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

?? (2)分层抽样中,各层中可以采取同一种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 ??? ?六、布置作业

课本159页习题10.1中的4、5、6;

课题

直方图(一)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重点

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

难点

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复习引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他们各自的优点是„„(教师描述)

二、新课。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P163收集的63个数据。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如:,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每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频数)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身高分组

划计

频数

合计

所以身高在,,三个

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应次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以上三个步骤也对这63个数据进行了整理,通过这样的整理,也选出了比较合适的队员。

三、练习。

在上述数据中,如果组距取为2或则4,分为几组,能否选出40名队员,请试试看。

四、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仍是有关数据的整理,但是它主要研究的是数据在各个小范围内的分布状况,通过频数分布来体现某个数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情况,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要求。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作适当点拨。

注意表格所表示的内容让学生动手填写,实践。

作业布置

P168练习(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P169第2题(不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条形图和扇形图的基础上,再次接触的一个新的统计图,主要介绍利用直方图描述数据的过程和方法,是一节合作探究课。

课题

直方图(二)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了解频数分布图的意义,能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说出该矩形的数据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重点

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难点

各矩形的高的确定和小长方形表示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新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⑴.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书的比值。如图:

⑵.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⑶.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

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

2.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首先取直方图中高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5,0)与(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三、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的分布情况。

让学生观察P165的直方图,教师作重点讲出各矩形所表示的意义和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

作业布置

P168练习,在上节中的频数分布表中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只画1组的情况);P169第2题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

P168习题10.2 复习巩固第1题。

教学后记

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两种基本的统计图后学习的又一次实用的统计方法。

课题

直方图(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熟练地列出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通过例题和实践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描述。

重点

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难点

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组

教具准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生互动

一、例题讲解。

1.学生熟读P166例题。

2.将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的分布情况。

略解:

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7.4-4.0=3.4(cm)

⑵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cm为组距

可以分7组。

⑶列频数分布

分组

划记

频数

1

3

16

27

34

16

3

合计

100

⑷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从表和图可以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0∽7.0cm之间,其他区域较少,长度在6.0∽6.5cm范围内的长度最多,有34个,而长度在,4.0∽4.5,4.5∽5.0,7.0∽7.5cm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少,总共有7个。

三、小结

教材中将数据分成12个组与分成7个组相对比,有一点误差,这是正常的,由此可以看出,分的组越多,分析得越细致,对总体的估计要准确一些。一般地在100个数据以内,分为5∽12个组较为恰当。

作业布置

P169第3、4、5题。(对4题、5题做适当提示:4题,组距取0.6,横轴表示销量,纵轴表示星期个数;5题,组距取20000,横轴表示绿地的面积,纵轴表示省份的个数。)

教学后记

在本节课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区别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也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10.3从数据谈节水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七年级(下)教材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的第三节.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这样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尽可能为每个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最大的成功,让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让他们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教学形式和课前准备

本课题在多媒体教室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前也收集了一些有关水资源的资料,准备直尺、铅笔、圆规、量角器等作图工具.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②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 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

③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

知识重点 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教学准备 教师 :收集有关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我国水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

学生:收集有关节水的案例,调查各自家庭人均月用水量.

教材分析 目前全球正面临着缺水的严峻挑战,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通过本 节学习,我们将对世界淡水资源、中国缺水的形势以及

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有所了解,你会感到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都应该有节约用水的意识节约用水,从我做起.

本节将通过阅读背景材料、收集数据绘制图形、回答问题等过程以及讨论节约用水的好办法等活动完成课题学习,最后结合统

计图表 ,完成一篇说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及节约用水的紧迫性和可行办法的研究报告.

本节重点是在一系列活动中感受水资源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短缺形势的严重性、节约用水的紧迫性以及节水办法的可行性,

难点是课题报告的完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在活动中学生自我感受,要让其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

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借助图片展示,使学生对我国国有资源现状有直观感受,触发他们的节水意识!

探究新知 活动一:

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 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

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 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 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 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 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开展调查实验活动)

活动三,

资料展示:(投影)我国水 资源利用情况的有关资料,讨论工农业生产及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好办法. 通过具体数据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现状 ,更深刻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来源于同学们身边的数据更有说服力,同时让同学感受到节水应从我做起.

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体会到教学的应用价值.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1.当前水资源状况.

2.节约水资源带来的价值.

3.节约水资 源的办法.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学知识,培养理性思维能力,加深对资源现状的理解.

布置作业 整理本节课内容,统计相关数据;查找有关“节约水资源”的 课题报告;并分析课题报告的写法. 学会整理、归纳所学知识;分析课题报告.

设计思想

本节课依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生活中的实际入手,通过图片、资料等具体信息,让学生直观感受现阶段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形势,从而培养节水的意识;同时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实例体会节水的实际意义和价值;通过讨论节水的方法,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知识的应用 价值

第十章复习 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

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前测

1.一次考试考生约2万名,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_________,样本容量是___________.

2.为了了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宜采用的调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样本容量为40,样本频数分布直方图中4个小组的小长方形的高度的比依次为1:3:4:2,则第三小组的频数是是_____________.

4.如图一是某商场销售雨伞的情况,从折线统计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雨伞销售量最大的季度是( )

A、第一季度

B、第二季度

C、第三季度

D、第四季度

5.图二是某公司员工休息时间 参加活动的调查数据,A的百分数数据丢 失,只知参加A的人数有23人,则公司员工共有__________人.

二、经典例题

例1 小明同学统计了他家10月份长途电话明细清单,并按通话时间画出直方图,如图:

(1)他家这个月一共打了多少次长途电话?

(2)通话时间不足10分钟的有多少次?

(3)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次数最多?哪个时间范围的通话次数最少?

例2 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同学60秒跳绳的次数,并列出下面的频数分布表

次 数 频数(学生人数)

60≤x<80 2

80≤x<100 4

100≤x<120 21

120≤x<140 13

140≤x<160 8

160≤x<180 4

180≤x<200 1

(1)全班有多少同学?

(2)组距是多少?组数是多少?

(3)跳绳次数力在100≤x<140范围的同学有多少?占全班同学的百分之几?

例3 我市某中学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为此,该校抽取若干名学生为"你最喜欢的

球类运动项目是什么?"进行问卷调查,整理收集到的数据绘制如图统计图:

根据统计图(1),(2)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有_________名;

(2)将图(1)中足球部分补充完整;

(3)在统计图(2)中,乒乓球部分扇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________度;

(4)若全校共有2000名学生,估计全校喜欢篮球的学生有多少名?

二、后测

1.对某班的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统计进行统计分析(分数取 正整数,满分100分),请观

察图形,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_______名学生;

(2)70≤x<80这一组的频数是________,频率是_______.

(3)请你估算该班这次测验的平均成绩为__________.

2.如图,图(1)图(2)是某校调查部分学生是否知道母亲生 日情况的扇形和条形统计图.

知道 记不清 不知道 选项

根据上图信息,解答下列问 题:

(1)求本次被调查学生的人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若全校共有2700名学生,你估计这所学校有多少学生知道母亲的生日?

(3)通过对以上数据的分析,你有何感想?

3.为了了解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况,抽查了某校甲、乙两个班的部分学生,了解他们在星期一

至星期五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情况,结果如图:

课外活动次数

代表甲班 代表乙班

(1)在这次抽查中,甲班被抽查了_______人,乙班被抽查了_______人;

(2)请估计甲班和乙班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平均次数(要有过程);

(3)根据以上信息,用你学过的知识,估计甲、乙两班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哪个班更好一

些?

(4)从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4.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

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

(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组:t<0.5h B组:0.5h≤t<1h

C组:1h≤t<1.5h D组:t≥1.5h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C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___;

(2)若该辖区约有24 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

少?

5.某中学团委会为研究该校学生的课余活动情况,采取抽 样的方法,从阅读、运动、娱乐、

其他等四个方面调查了若干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并将调查的结果绘制了如下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甲,图乙), 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在这次研究中,一共调查了多少名学 生?

(2)"其他"在扇形图中所占的圆心角是多少度?

(3)补全频数分布拆线图.

6.数学老师将本班学生的身高数据(精确到1厘 米)交给甲、乙两同学,要求他们各自独立地绘制一幅频数分布直方图.甲绘制的如图(1)所示,乙绘制的如图(2)所示,经确认,甲绘制的图是正确的,乙在整理数据与绘图过程中均有个别错误.

图(1) 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学生有多少人?

(2)甲同学身高为165厘米,他说:"我们班上比我高的人不超过1/4",他的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3)写出乙同学在整理或绘图过程中的错误(写出一个即可).

7.2008年西宁市中考体育测试中,1分钟跳绳为自选项目,某中学九年级共有50名女同学选考1分钟跳绳,根据测试评分标准,将她们的成绩进行统计后分为A、B、C、D四等,并绘制成下面的频数分布表(注:6~7的意义为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7分,其余类似)和扇形统计图(如图):

等级 分值 跳绳(次/分钟) 频数

A 9~10 150~170 4

8~9 140~150 12

B 7~8 130~140 17

6~7 120~130 m

C 5~6 110~120 0

4~5 90~110 n

D 3~4 70~90 1

0~3 0~70 0

(1)求m、n的值;

(2)在抽取的这个样本中,请说明哪个分数段的学生最多?请你帮助老师计算这次1分钟跳绳测试的及格率(6分以上含6分为及格).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相关文章

  • 一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北师大版
  • 统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问题做出决策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 ...查看


  • 频数与频率教学反思
  • 篇一:频数与频率(一)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频数 与频率(一)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掌握频数.频率 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 频数与频率. (二)能力训练要 求 1.通过统计数据, 制成各种图表,增强学生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 ...查看


  • 综合实践课教案1
  •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破解彩陶之谜,直观感受历史 活动目标 1.通过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图片直观地感受历史. 2.在探究彩陶之谜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 3.学习和运用观察法,提高观察能力.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 亲爱的 ...查看


  •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教案)
  • 统计调查(1)(总第65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面调查的概念: 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 过程与方法:经历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统计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查看


  • 五年级数学下册 统计教案 青岛版
  •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五年级下册第第六单元 [教材简析]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大家学习了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 ...查看


  • 苏教版·六年级(下)数学·统计与可能性复习教案
  • 苏教版·六年级(下) ·数学·复习教案 总课题 课题 总复习 统 计 与 概 率 总课时 27 第 课型 复习 授课日期 20 课时 月 日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与现实生活的的密切关系,明确收集. ...查看


  • 统计学课程标准
  • <统计学>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课程代码:H0101334 课程名称:统计学 标准学时:48 课程类型:理论课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处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它是国际贸易.会计学.工商管理.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 ...查看


  • 社会统计学_教案
  • <社会统计学>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常用的统计方法,并且学会如何将统计分析知识应用于社会调查研究之中,掌握统计方法的灵活运用.本课程偏重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而非其数理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于不同统 ...查看


  •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教案
  • <家人阅读习惯调查>主题确定教学设计方案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调查自己家人的阅读习惯过程中,更加了解家人喜好,便于在生活中找到和家人同语言,拉进与家人间的距离. 2.知识目标:通过活动,了解更多书籍信息,开阔知识眼界.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