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2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素龙镇中心小学 林珠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87页例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商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与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促【情景引入 揭示课题】

1.小猪分饼干的故事。(我给你14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小猪说:太少了!那我就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小猪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同学们,你认为小猪可以多吃些了吗?

2.引入新课:商的变化规律。

提示学生认真审题——“变”,怎么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引出课题;通过审题——“变”,怎么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学习新知 探讨学法】

(一).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商的变化规律。

例5(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倍数。

2=□

200÷ 20=□

40=□

1问题引领:

观察上面的表格可以发现( )没变,( )和( )发生了变化。

由上往下看,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 ); 由下往上看,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 )。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5巩固练习:(1)400÷4= (2)360÷3=

400÷40= 360÷6=

400÷400= 360÷9=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体验商的变化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例5(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

16 =□

160 ÷8 =□

320 =□

1问题引领:

观察上面的表格可以发现( )没变,( )和( )发生了变化。

由上往下看, 除数不变,被除数( ),商也随着( ); 由下往上看,除数不变,被除数( ),商也随着( )。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5、巩固练习:(1)40÷8= (2)9÷3=

80÷8= 18÷3=

160÷8= 27÷3=

3.例5(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1问题引领:计算上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5巩固练习: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小结:(1)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回顾刚才学习过的内容。

(2)你认为应该怎样记忆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在前面的探究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体验成功,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练【巧设练习 巩固新知】

1. 你认为小猪分饼干的故事中:„„那我就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小猪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同学们,你认为小猪可以多吃些了吗?

2. 判断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不计算判断下面哪些算式与36÷12=3的商相等?相等的在括号内打“√”,不相等的打“×”。

(1)(36×10)÷(12×10) „„„„„„„„„ ( )

(2)(36×4)÷(12 ÷ 4)„„„„„„„„„„„„„( )

(3)(36×6)÷(12 ÷ 6)„„„„„„„„„„„„( )

(4)(36×5)÷(12×5)„„„„„„„„„„„„ ( )

(5) 36000 ÷12000 „„„„„„„„„„„„„ ( )

2.找规律填空:

111÷3 =37 ( )÷12=37

( )÷15=37 ( )÷24=37

222÷( )=37 333÷( )=37

3.数学诊所。课本第90页第6题。

(设计意图:及时将探究的规律进行应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同时让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体验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测【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

商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题(见附页。)

五、评【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附:商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题

1.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42÷6= (2)80÷4=

420÷60= 160÷4=

4200÷600= 8400÷400

(3)21÷7= (4)240÷2=

210÷7= 240÷4=

2100÷70= 240÷8=

2.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 )。 a.不变 b.扩大3倍 c.缩小3倍

(2)被除数除以10,除数( ),商不变。

a.不变 b.扩大10倍 c.除以10

(3)3200÷4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那么商( )。 a.不变 b.扩大2倍 c.缩小2倍

(4)两数相除,商是27,如果被除数、除数都除以3,商是( )。 a.27 b.9 c.81

3.根据100÷25=4,300÷12=2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200÷25= 900÷12= 300÷25= 600÷24=

800÷25= 1200÷48= 1200÷25= 300÷2=

《商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素龙镇中心小学 林珠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p87页例8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商的变化规律。

2.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对商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体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逻辑之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并总结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运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与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促【情景引入 揭示课题】

1.小猪分饼干的故事。(我给你14块饼,平均分2天吃完,怎么样?小猪说:太少了!那我就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小猪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同学们,你认为小猪可以多吃些了吗?

2.引入新课:商的变化规律。

提示学生认真审题——“变”,怎么变?

(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引出课题;通过审题——“变”,怎么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探【学习新知 探讨学法】

(一).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商的变化规律。

例5(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相同的倍数。

2=□

200÷ 20=□

40=□

1问题引领:

观察上面的表格可以发现( )没变,( )和( )发生了变化。

由上往下看,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 ); 由下往上看,被除数不变,除数( ),商( )。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5巩固练习:(1)400÷4= (2)360÷3=

400÷40= 360÷6=

400÷400= 360÷9=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抽象概括,体验商的变化规律,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2.例5(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

16 =□

160 ÷8 =□

320 =□

1问题引领:

观察上面的表格可以发现( )没变,( )和( )发生了变化。

由上往下看, 除数不变,被除数( ),商也随着( ); 由下往上看,除数不变,被除数( ),商也随着( )。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5、巩固练习:(1)40÷8= (2)9÷3=

80÷8= 18÷3=

160÷8= 27÷3=

3.例5(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1问题引领:计算上表,你发现什么规律?

2、学生自主学习

3、展示交流

4梳理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

5巩固练习:从上到下,根据第1题的商写出两题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4.小结:(1)学生独立思考2分钟,回顾刚才学习过的内容。

(2)你认为应该怎样记忆商的变化规律的内容?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在前面的探究经验,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商不变的规律,体验成功,激发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

三、练【巧设练习 巩固新知】

1. 你认为小猪分饼干的故事中:„„那我就给你140块饼,平均分20天吃完。小猪说:太好了!太好了!这回每天我可以多吃些了!同学们,你认为小猪可以多吃些了吗?

2. 判断题。根据商的变化规律,不计算判断下面哪些算式与36÷12=3的商相等?相等的在括号内打“√”,不相等的打“×”。

(1)(36×10)÷(12×10) „„„„„„„„„ ( )

(2)(36×4)÷(12 ÷ 4)„„„„„„„„„„„„„( )

(3)(36×6)÷(12 ÷ 6)„„„„„„„„„„„„( )

(4)(36×5)÷(12×5)„„„„„„„„„„„„ ( )

(5) 36000 ÷12000 „„„„„„„„„„„„„ ( )

2.找规律填空:

111÷3 =37 ( )÷12=37

( )÷15=37 ( )÷24=37

222÷( )=37 333÷( )=37

3.数学诊所。课本第90页第6题。

(设计意图:及时将探究的规律进行应用,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同时让学生在实际计算过程中,体验商的变化规律,有利于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测【达标检测 查漏补缺】

商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题(见附页。)

五、评【总结评价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附:商的变化规律综合练习题

1.写出下列各题的得数。

(1)42÷6= (2)80÷4=

420÷60= 160÷4=

4200÷600= 8400÷400

(3)21÷7= (4)240÷2=

210÷7= 240÷4=

2100÷70= 240÷8=

2.反复比较,正确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1)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 )。 a.不变 b.扩大3倍 c.缩小3倍

(2)被除数除以10,除数( ),商不变。

a.不变 b.扩大10倍 c.除以10

(3)3200÷40,如果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2倍,那么商( )。 a.不变 b.扩大2倍 c.缩小2倍

(4)两数相除,商是27,如果被除数、除数都除以3,商是( )。 a.27 b.9 c.81

3.根据100÷25=4,300÷12=25,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商。

200÷25= 900÷12= 300÷25= 600÷24=

800÷25= 1200÷48= 1200÷25= 300÷2=


相关文章

  • 商的变化规律教案
  • 商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计算.观察.比较,发现商随除数(或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放手探讨商不变的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 ...查看


  • 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 注重自主探究,感悟数学规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积的变化规律>案例 [设计理念] <积的变化规律>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及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教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 1.3节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 昼夜长短的变化. 3. 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 ...查看


  •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案
  • 一. 教学目标: l.理解交变电流产生的原理. 2.知道什么是中性面. 3.会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二. 教学重点: 用公式和图像表示交变电流 三. 教学难点: 用公式表示交变电流的方法 四. 教具 手摇式交流发电机模型, 演示电表, ...查看


  •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积的变化规律]教案
  •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 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 若干倍, 积也扩大(或缩小) 相同的倍数的 ...查看


  • [教案一]11.2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 11.2图形在坐标系中的平移 一.教学内容 在同一坐标系中,感受图形上的点的坐标与图形变化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能在直角坐标系中用坐标的方法研究图形的变换,掌握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各点坐标的变化规律,理解图形在平面坐标系上的平移实质上就 ...查看


  • 13新人教版19.1.1 变量与函数 教案1
  • 第19章<19.1.1变量与函数>第一课时 种规律变化,其中有些量的是按照某种规律变化的,如上例中的时间t .•里程s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如上例中的速度60千米/小时. [活动一] 活动内容设计: 1.每张电影票售价为 ...查看


  •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和季节变化规律教案草稿
  •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课 题]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六课时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的变化和季节更替)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2.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 ...查看


  •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15[昼夜与生物]教案
  • 15 昼夜与生物 [教案设计]王志强 [单 位]莱西市第二实验小学 [教学目标] 1. 能用图表记录由于昼夜交替的影响,动.植物和人的变化情况:会描述生物每天在行为或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夜行性动物的行为.植物开花情况的变化: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