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构建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者:王晓秋字数:2677来源: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2013年11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善于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此,市教师进修学院要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培训机制。

一、构建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要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师专业现状,关注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构建一个科学适度、实用有效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教师基本理念课程

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专业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体现了目前中国教育现状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学校广大教师应做到:

1. 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工作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有发展的人,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育的开篇,教师培训的首页。

2. 学生为本教育。学校是为学生而创立的,教师是为了学生而生存的。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根本价值就是为具有生命活力和丰富潜能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权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二)构建教师专业知识课程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门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信念和专业能力的基础。在培训中应侧重:

1. 侧重研究学科课程。课程是本学科教学的指南,是教学的依据,是纲目性的文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课标,学会创造性理解运用课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进行解读诠释。

2. 侧重研究学科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作为教师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学会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使用教材。根据课标整合教材,通过集体研讨等形式,哪些教材是了解的、理解的或掌握的,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和生成教材的能力。

3. 侧重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应该承认,书本上的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质,具有客观属性。但同时,更不能忽视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研讨答疑、实用案例等多元化的资源形式。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现代的教学以由教育者控制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原来的线性模式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的亲历经验、体验感受、问题困惑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构建教师实践能力课程

教师的专业是实践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落实到教师:“育人实践”能力提升上。教师培训课程必须体现对实践的关注,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帮助教师构建实践性知识。

1.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意识。教师的培训课程自然要体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从教育现实问题出发要选择组织教师培训课程内容,要把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纳入教师的培训课程,要尽可能设计实践任务和作业,把实践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整合到课程实施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经历,通过自传日志、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实践课程认识理解。

2.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知识。教师的实践依赖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既来源于实践活动的认识,也来源于实践情境重新解读理论、概念与原理,从而批判审视与发展自身的认识方式和行动框架。因此,教师培训课程既不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单纯实践能力训练,而应是理论在学习与实践体验的交叉互动中帮助教师构建实践知识。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到实践中去观摩实践,验证理论,从而丰富实践性知识,去发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效果。实践性课程应是内容多样的系列设计,如案例教学、对话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教学等设计问题指向性的培训内容。并通过行动研究、叙事探究等活动激发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使之积极参与投入其中提高培训的质量。

4. 关注开发末端课程资源。从课程种类划分,可分为三级课,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为高端课程,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而作为末端校本课程,则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没起到应有的价值作用。对此,要加大末端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创编学校学校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特别是以生本课程为主,编写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点、学具一格,生本课程教材。让教师在教书中编书,编书中促进培训。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的本质,旨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关键是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就是培训过程中的创新性,在实效中注重创新,在创新中注重实效。

(一)开展岗位研修式培训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因而,教师进修学院要为教师终身学习、岗位学习提供支持。

1. 要为教师在岗位学习提供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内容,潜心静读、夯实基础、内修素质。

2. 要组织教师开展岗位研修,科学统筹规划,阶段分步实施。选择自我发展方向,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自我成长规划。

3. 要推动教师通过共同体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专业发展,致力于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方法和策略。

(二)开展“走出”“请进”式培训

“走出去学、拿回来学、消化中学、研究中学,”这是培训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开展走出去学。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全纳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全面的教育。现代的教育又是一种多元的教育,它融合了教育的各种元素,是一种多维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集合体。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教育的不同侧面,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学百家,成一家”,独具特色。对此,就要走出去学,学他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学他人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为我所用,补齐短板。可分类、分层、分段组织校长层面、教导主任层面、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教改实验教师分期、分批由近及远考察学习,先利用本市教改先进校这个优质资源组织学习,再到临近省、市参观学习,“学真经,取真文”,为己所用。

2. 开展请进来学。请进来学与走出去学,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有异曲同工之处。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家、学者、名师,分别对教师、特别是教改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踪指导。拉近与专家的距离,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用“短、平、快”的方式,实现教、研、培相长。

(三)开展互动研讨培训

教师的教学看似是独立的教学工作,而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又是相对或是某一个不同的侧面,教学中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动研讨,也可相得益彰。

1. 开展组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教师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而且也要向同伴学习,这是培

训过程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优质资源,它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制约,可随时请教,随时研讨,研讨的问题是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最近区”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2. 开展校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学校校际之间互动研讨,是得天独厚的,不受校际之间行政的制约,也可以是固定的实践研讨,也可随时随地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每次研讨侧重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为佳,作为学校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3. 开展区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作为学校要积极参与学校所在区的互动研讨,接纳他们的教育情感,接受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其他县区先进学校共成长,同进步,把每一所学校融入阜新教育之中。

(四)开展竞赛活动式培训

由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教育情境的流动性、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取决教师获取知识与能力是多维的。特别是教师直接参与各种教育实践之中,获取的知识更扎实,体验更深刻,可起到以赛代培、以赛促培的作用。

1. 上开门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不断开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现象,开门上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标志。开门上课,开放的是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学过程。随时接受领导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开门上课给教师形成一种外在压力,促使其备好课、上好课。

2. 上研讨课。教育因素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遗憾、都有瑕疵、都要互相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在岗教师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可迅速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上示范课。示范课应在上开门课,研讨课的基础上,每个学科组、每个年组,推荐选拔的优质课参与示范课的竞赛活动。这种竞赛活动每年有计划的进行一次,历时一年,体现人人参与,层层选拔。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提升。

(五)开展课题牵动式培训

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支柱,教研是科研的前奏,培训是科研的载体,把教研发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实施:

1. 开展问题研究。教研科研要服务、服从于教育教学,要关注教育的事、教学的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派生的问题,自己教学中亲力亲为的问题。用科研的视角去审视、去发现、去思维、去解决,其视野更宽、判断更准、方式更活、收效更好。

2. 开展立项研究。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代表性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用科研立项的方法去研究。可以申报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可以采取“小、近、实”方略加以研究。

3. 开展共同研究。教育大融合,大协作是当代教育发展一种态势,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作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教育科研的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人人参与科研实验、向科研要思路、要方法、要效益,学校每学年举行教育科研总结会。

(六)开展分类多级式培训

继续教育是一项繁杂系统性工程,他涉及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别,应分层分项加以实施:

1. 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完成市级规定的48学时离岗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岗位研修,在岗学习累计时间应不少于离岗学习时数的二倍,学校要定期检查。

2. 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根据辽宁省“1223园丁计划”结合教育学校学校骨干教师现状,

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用三年时间完成“1223园丁计划”目标,特别是培养一批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3. 开展班主任教师培训。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班主任培训计划》,要求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师,完成30学时离岗培训,经考试和岗位跟踪考核,对“双考”合格者,颁发《班主任合格证》。建议,学校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同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表彰会。

4. 开展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对他们的培训培养任务繁重,如何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此,要给搭建成长的平台,给学习的时间,给工作的重担。开展“青蓝工程”,“帮扶工程”,“深造工程”等培训培养青年教师。

5. 开展教改实验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是教育的始然,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对此,学校高度重视,试图在三个学段、不同层面实施教学改革。采取自学构建法、观摩答疑法、讲座解析法、亲历实验法。帮助教改实验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使学校教改步入快车道。

(七)开展教学反思式培训

没有一个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对象,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1. 采取过程反思式培训。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演绎过程,它具有很多不可预测性,课堂环节的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性。都需要教师去驾驭、去调控。而调控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对知识重难点理解的反思,对教学环节衔接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培训过程,可把教师反思的每一个点,集成、连片、穿串,便于改进教学。

2. 采取案例反思式培训。这是一种常态的培训方式,通常可采用主体反思法,就是自己对照课标,对照教,对照教学目标检查实施情况,可采用集体反思法,大家针对每一个教学案例,集体会诊,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找出成功的动因,不足的原因,改进的成因,为培训提高真切的教材。

(八)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开发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潜在的功能:

1.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功能。当下是知识大融合、大爆炸、大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是书本单一的渠道,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大容量、快节奏的传递各种信息,这是教育的最大资源。作为学校要巧借这种优质资源,让其服务自己,服务教学。

2.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功能。传统的教学,是一块黑板,一支铅笔,一本教材,教学过程不鲜活、不生动、不直观。而信息技术,因它独特的功能,帮助学生快速的建立知识与概念的联系,形象动态。便于使书本抽象的概念与实物、生活融为一体。在培训中,要加大“班班通”使用力度,每课要有课件、用课件,做到“班班通”、堂堂用”,不断强化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力度。

3.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整合功能。信息技术是学科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现代教学的用具。教学中要克服为了给课“添彩”而用课件,把它当做一种摆设、花样、与教学内容形成“二层皮”。这种现象,是因为授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运用的不熟练,不能把信息技术有机的与学科教学有效的整合。因而,要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请专家培训,观摩优秀教学课件,督促参加市级组织的教育技术各种考试,以此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信息技术应用竞赛并总结表彰。

三、构建教师培训工作机制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围绕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机制建设,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自主学习、岗位研修为基本形式,以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为手段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而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管理有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新格局。

(一)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既取决于自身的需要,也受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把每个人继续教育的表现作为工作的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鼓励个人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对在继续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如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的文章,市级竞赛中的优秀课,获得市级以上的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等,都要与绩效工资挂钩并给予奖励和表彰。

(二)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

继续教育是长期的终身教育,是学校长线工作。学院负责制定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大型培训、大型活动,统一安排,统筹运作。各县区校要设立负责继续教育专兼职人员,负责组织本区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配合继续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对教师进行分类、分项考核考评。

(三)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示范作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学院在教师培训中,用考代培,考课标、考教材、考新课程基本理念、考教师课程标准、考教学相关知识。每个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袋”,要求有自己成长的规划、计划、有教育教学反思、随笔,有继续教育作业、作品,有亲历的大事记等相关成长过程性材料。教师进修学院对学校教师进行检查,发现典型,表奖表彰,以此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发展。

(四)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继续教育如何有序、持续快速发展,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是关键。首先要完善继续教育组织保障,建立到学校继续教育组织机构,统一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继续教育,其次,要完善继续教育条件保障,这是教师培训“条件性资源”,比如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场地和设施等。第三,要完善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在鼓励教师培训学习中购书的同时,学校也要购买必要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支持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每年设专项经费请专家讲学和各种活动支出。用于满足这些基本条件,才能使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以多元教师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多种教师培训模式为切点,以多个教师培训机制为保障,学校教师培训的环境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教师专业提高会更快。

构建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作者:王晓秋字数:2677来源: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2013年11期 字体:大 中 小 打印当页正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善于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对此,市教师进修学院要加强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教师培训机制。

一、构建教师培训课程

教师培训课程,要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结合学校教师专业现状,关注教师的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和教育实践,构建一个科学适度、实用有效的课程体系。

(一)构建教师基本理念课程

教师应秉持的基本理念,《专业标准》提出了“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这个基本理念体现了目前中国教育现状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作为学校广大教师应做到:

1. 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工作面对的不是物,而是人,是一个有尊严的人,有发展的人,育人是教师工作的第一要素,“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育的开篇,教师培训的首页。

2. 学生为本教育。学校是为学生而创立的,教师是为了学生而生存的。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教育,教师工作的根本价值就是为具有生命活力和丰富潜能的学生学习与发展提供帮助与指导。因而,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强调,尊重学生学习的权益,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强化教师职业素养。

(二)构建教师专业知识课程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专门性知识,是教师教学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专业信念和专业能力的基础。在培训中应侧重:

1. 侧重研究学科课程。课程是本学科教学的指南,是教学的依据,是纲目性的文件。教师要认真研读课标、把握课标,学会创造性理解运用课标,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科进行解读诠释。

2. 侧重研究学科教材。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作为教师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学会创造性的加工处理使用教材。根据课标整合教材,通过集体研讨等形式,哪些教材是了解的、理解的或掌握的,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和生成教材的能力。

3. 侧重开发素材性课程资源。教师的培训内容不仅局限于教材,应该承认,书本上的知识是重要的课程资质,具有客观属性。但同时,更不能忽视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研讨答疑、实用案例等多元化的资源形式。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现代的教学以由教育者控制的预设过程变成了师生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过程,使原来的线性模式变成了一个动态生成过程。所以,教师和学生的亲历经验、体验感受、问题困惑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三)构建教师实践能力课程

教师的专业是实践的专业,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落实到教师:“育人实践”能力提升上。教师培训课程必须体现对实践的关注,发展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帮助教师构建实践性知识。

1.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意识。教师的培训课程自然要体现对教育实践的关注,从教育现实问题出发要选择组织教师培训课程内容,要把当前教育的热点、难点、纳入教师的培训课程,要尽可能设计实践任务和作业,把实践体验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整合到课程实施中。要努力创设情境化的学习经历,通过自传日志、案例教学、行动研究等方式,提高教师对实践课程认识理解。

2.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知识。教师的实践依赖的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知识既来源于实践活动的认识,也来源于实践情境重新解读理论、概念与原理,从而批判审视与发展自身的认识方式和行动框架。因此,教师培训课程既不是纯理论知识的学习,也不是单纯实践能力训练,而应是理论在学习与实践体验的交叉互动中帮助教师构建实践知识。要创造条件使教师有机会到实践中去观摩实践,验证理论,从而丰富实践性知识,去发现解决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3. 关注教师实践课程效果。实践性课程应是内容多样的系列设计,如案例教学、对话教学、情境教学、反思教学等设计问题指向性的培训内容。并通过行动研究、叙事探究等活动激发教师对培训的热情,使之积极参与投入其中提高培训的质量。

4. 关注开发末端课程资源。从课程种类划分,可分为三级课,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国家课程是为高端课程,受到教师的高度关注,而作为末端校本课程,则没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导致校本课程形同虚设,没起到应有的价值作用。对此,要加大末端校本课程开发的力度,创编学校学校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生本课程。特别是以生本课程为主,编写符合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特点、学具一格,生本课程教材。让教师在教书中编书,编书中促进培训。

二、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的本质,旨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而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关键是培训过程中的针对性、实效性,另外就是培训过程中的创新性,在实效中注重创新,在创新中注重实效。

(一)开展岗位研修式培训

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伴随着教师的整个职业生涯。因而,教师进修学院要为教师终身学习、岗位学习提供支持。

1. 要为教师在岗位学习提供有教育教学价值的内容,潜心静读、夯实基础、内修素质。

2. 要组织教师开展岗位研修,科学统筹规划,阶段分步实施。选择自我发展方向,确定自我发展目标,制定自我成长规划。

3. 要推动教师通过共同体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实现专业发展,致力于让教师获得专业发展方法和策略。

(二)开展“走出”“请进”式培训

“走出去学、拿回来学、消化中学、研究中学,”这是培训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开展走出去学。现代的教育是开放的教育、全纳的教育,是一种全方位、全面的教育。现代的教育又是一种多元的教育,它融合了教育的各种元素,是一种多维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集合体。每所学校都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教育的不同侧面,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学百家,成一家”,独具特色。对此,就要走出去学,学他校的办学思想,学校文化,学他人的教学风格,教学特点,为我所用,补齐短板。可分类、分层、分段组织校长层面、教导主任层面、骨干教师、班主任教师、教改实验教师分期、分批由近及远考察学习,先利用本市教改先进校这个优质资源组织学习,再到临近省、市参观学习,“学真经,取真文”,为己所用。

2. 开展请进来学。请进来学与走出去学,是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有异曲同工之处。有计划、有目的的邀请市级、省级和国家级专家、学者、名师,分别对教师、特别是教改实验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现场观摩、跟踪指导。拉近与专家的距离,缩短与优秀教师的差距。用“短、平、快”的方式,实现教、研、培相长。

(三)开展互动研讨培训

教师的教学看似是独立的教学工作,而面对众多的教育对象又是相对或是某一个不同的侧面,教学中强调教学相长,教师培训中同伴互动研讨,也可相得益彰。

1. 开展组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教师不但要向书本学习,而且也要向同伴学习,这是培

训过程中,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的优质资源,它不受学习时间的限制、不受场地的制约,可随时请教,随时研讨,研讨的问题是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最近区”的问题、最感兴趣的问题,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2. 开展校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学校校际之间互动研讨,是得天独厚的,不受校际之间行政的制约,也可以是固定的实践研讨,也可随时随地组织各种形式的互动研讨。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每次研讨侧重解决一至二个问题为佳,作为学校要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

3. 开展区际间的互动研讨培训。作为学校要积极参与学校所在区的互动研讨,接纳他们的教育情感,接受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其他县区先进学校共成长,同进步,把每一所学校融入阜新教育之中。

(四)开展竞赛活动式培训

由于教育实践的复杂性、教育情境的流动性、教学过程的多变性、取决教师获取知识与能力是多维的。特别是教师直接参与各种教育实践之中,获取的知识更扎实,体验更深刻,可起到以赛代培、以赛促培的作用。

1. 上开门课。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不断开放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封闭现象,开门上课已成为教学改革的标志。开门上课,开放的是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学过程。随时接受领导的评价、同行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开门上课给教师形成一种外在压力,促使其备好课、上好课。

2. 上研讨课。教育因素的复杂性和教学过程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教学研究永无止境。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有遗憾、都有瑕疵、都要互相研究,提出改进的措施。在岗教师每学年上一节研讨课。可迅速提高教师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上示范课。示范课应在上开门课,研讨课的基础上,每个学科组、每个年组,推荐选拔的优质课参与示范课的竞赛活动。这种竞赛活动每年有计划的进行一次,历时一年,体现人人参与,层层选拔。让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学习,去提升。

(五)开展课题牵动式培训

科研、教研、培训三位一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支柱,教研是科研的前奏,培训是科研的载体,把教研发现的问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可从三个方面加以实施:

1. 开展问题研究。教研科研要服务、服从于教育教学,要关注教育的事、教学的问题。特别是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疑难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派生的问题,自己教学中亲力亲为的问题。用科研的视角去审视、去发现、去思维、去解决,其视野更宽、判断更准、方式更活、收效更好。

2. 开展立项研究。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代表性问题、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用科研立项的方法去研究。可以申报校级、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课题,可以采取“小、近、实”方略加以研究。

3. 开展共同研究。教育大融合,大协作是当代教育发展一种态势,合作学习、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作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要树立教育科研的意识,掌握教育科研的方法,人人参与科研实验、向科研要思路、要方法、要效益,学校每学年举行教育科研总结会。

(六)开展分类多级式培训

继续教育是一项繁杂系统性工程,他涉及到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类别,应分层分项加以实施:

1. 开展全员教师培训。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完成市级规定的48学时离岗培训的同时,要加强岗位研修,在岗学习累计时间应不少于离岗学习时数的二倍,学校要定期检查。

2. 开展骨干教师培训。根据辽宁省“1223园丁计划”结合教育学校学校骨干教师现状,

加大骨干教师培训培养力度。用三年时间完成“1223园丁计划”目标,特别是培养一批省、市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3. 开展班主任教师培训。2006年教育部启动了《班主任培训计划》,要求学前、小学、初中、高中班主任教师,完成30学时离岗培训,经考试和岗位跟踪考核,对“双考”合格者,颁发《班主任合格证》。建议,学校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参加市级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活动,同时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每学年举行一次班主任工作总结表彰会。

4. 开展新教师培训。新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对他们的培训培养任务繁重,如何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早日成才,关系到学校生存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对此,要给搭建成长的平台,给学习的时间,给工作的重担。开展“青蓝工程”,“帮扶工程”,“深造工程”等培训培养青年教师。

5. 开展教改实验教师培训。教学改革是教育的始然,是永恒的主题,是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动力之源。对此,学校高度重视,试图在三个学段、不同层面实施教学改革。采取自学构建法、观摩答疑法、讲座解析法、亲历实验法。帮助教改实验教师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使学校教改步入快车道。

(七)开展教学反思式培训

没有一个教学方法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育教学对象,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1. 采取过程反思式培训。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动态生成的演绎过程,它具有很多不可预测性,课堂环节的关联性、认知结构的生成性。都需要教师去驾驭、去调控。而调控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它包括对教学目标达成的反思,对知识重难点理解的反思,对教学环节衔接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培训过程,可把教师反思的每一个点,集成、连片、穿串,便于改进教学。

2. 采取案例反思式培训。这是一种常态的培训方式,通常可采用主体反思法,就是自己对照课标,对照教,对照教学目标检查实施情况,可采用集体反思法,大家针对每一个教学案例,集体会诊,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找出成功的动因,不足的原因,改进的成因,为培训提高真切的教材。

(八)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开发使用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潜在的功能:

1.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服务功能。当下是知识大融合、大爆炸、大发展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的来源,不仅是书本单一的渠道,特别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大容量、快节奏的传递各种信息,这是教育的最大资源。作为学校要巧借这种优质资源,让其服务自己,服务教学。

2.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功能。传统的教学,是一块黑板,一支铅笔,一本教材,教学过程不鲜活、不生动、不直观。而信息技术,因它独特的功能,帮助学生快速的建立知识与概念的联系,形象动态。便于使书本抽象的概念与实物、生活融为一体。在培训中,要加大“班班通”使用力度,每课要有课件、用课件,做到“班班通”、堂堂用”,不断强化利用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支持力度。

3. 开发信息技术对教学的整合功能。信息技术是学科教学的载体,是教学的辅助手段,是现代教学的用具。教学中要克服为了给课“添彩”而用课件,把它当做一种摆设、花样、与教学内容形成“二层皮”。这种现象,是因为授课教师对信息技术掌握运用的不熟练,不能把信息技术有机的与学科教学有效的整合。因而,要加大信息技术培训力度,请专家培训,观摩优秀教学课件,督促参加市级组织的教育技术各种考试,以此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学校应每学年举办一次信息技术应用竞赛并总结表彰。

三、构建教师培训工作机制

有效的工作机制是做好教师培训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围绕着教师培训工作的机制建设,要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自主学习、岗位研修为基本形式,以强化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为手段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运行机制、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从而构建科学规范、运行有序、管理有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新格局。

(一)建立完善教师培训激励机制

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既取决于自身的需要,也受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制约,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完善继续教育激励机制。把每个人继续教育的表现作为工作的考核、岗位聘任、聘用,职务职称评聘等重要参考依据。此外,鼓励个人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对在继续教育中取得的成果,如在省级以上正式刊物发表的文章,市级竞赛中的优秀课,获得市级以上的优秀教育教学工作者等,都要与绩效工资挂钩并给予奖励和表彰。

(二)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运行机制

继续教育是长期的终身教育,是学校长线工作。学院负责制定继续教育规划、计划、大型培训、大型活动,统一安排,统筹运作。各县区校要设立负责继续教育专兼职人员,负责组织本区校继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并配合继续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对教师进行分类、分项考核考评。

(三)建立完善教师培训评价机制

评价具有激励、导向、示范作用,推动事物向前发展。学院在教师培训中,用考代培,考课标、考教材、考新课程基本理念、考教师课程标准、考教学相关知识。每个教师建立“教师成长袋”,要求有自己成长的规划、计划、有教育教学反思、随笔,有继续教育作业、作品,有亲历的大事记等相关成长过程性材料。教师进修学院对学校教师进行检查,发现典型,表奖表彰,以此推进教师专业化提高发展。

(四)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机制

继续教育如何有序、持续快速发展,建立完善教师培训,保障是关键。首先要完善继续教育组织保障,建立到学校继续教育组织机构,统一组织管理、考核、评价继续教育,其次,要完善继续教育条件保障,这是教师培训“条件性资源”,比如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场地和设施等。第三,要完善继续教育的经费保障,在鼓励教师培训学习中购书的同时,学校也要购买必要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支持教师到外地考察学习,每年设专项经费请专家讲学和各种活动支出。用于满足这些基本条件,才能使继续教育快速发展。

以多元教师培训课程为载体,以多种教师培训模式为切点,以多个教师培训机制为保障,学校教师培训的环境会更好,发展空间会更大,教师专业提高会更快。


相关文章

  •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Word 文档
  • 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构建高效课堂 --马村乡中心小学构建高效课堂汇报材料(此文 作者郝国庆) 在县教育局"教育教学创新年"的指引下,在乡中心校的直接领导下,我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尝试与提升工作初见成 ...查看


  • 构建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强则教育强,教育强则国家强,"善于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是学校提高 ...查看


  • 财经技术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 2013--2016 海职●欧鼎联办中专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二○一三年九月 目 录 一.基础与现状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政教工作 (四)教学工作 (五)教研工作 (六)后勤服 ...查看


  • "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嵌入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总结了该模式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制定.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教学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具有的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可借助这些优势深化 ...查看


  •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总结报告
  •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总结报告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 2014年6月 第一部分: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项目建设的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第一职业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学校成立 ...查看


  • 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实践
  • 作者:李卉 2015年02期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国际化.城镇化的进程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生活与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进入新常态,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运作模式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导致对人才的需求发生根本 ...查看


  • 八大素养相关资料
  • 关于进一步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指导意见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主动应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挑战,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发„2013‟12 号).<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查看


  • 立项课题:构建青年教师主题式培养机制的研究
  • 构建青年教师主题式培养机制的研究 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一)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课程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对"教师专业化"的挑战.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确实 ...查看


  •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_罗向菲
  • [教改创新] 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地方高校行政管理 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罗向菲 (惠州学院政法系,广东 惠州516007) 摘要: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应社会进步与发展需要而采用的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策略体系及运行方式.在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