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筷子使用与环保的关系

近月,一场由一环保组织发起的抵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拯救森林,筷行动”又开始在京城兴起。一次性筷子,曾经负载着安全、卫生等消费理念,近几年在生态主义与环保人士的围攻下,却成了人们抵制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性筷子被描述成资源浪费、恶性消耗,甚至是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源掠夺的象征。不过,一次性筷子真的那么可怕吗?撇开传闻,追索事实,我们发现,一次性筷子只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当代社会木材消费的一个细节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呼吁检讨当代社会“一次性生活”所存在的问题,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数量。事实上,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部针对餐饮企业制定的行业规范文件《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就提出,“建议餐饮企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

起因 一年吃掉多少筷子?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口及国内消费的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及不到4000万根竹子。

自10月9日以来,马利超将登录餐饮服务类网站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倡导下,一场名为“拯救森林,筷行动”的抵制“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正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通过餐饮服务类网站,他能及时看到有多少人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到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马利超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北京能有2000家餐饮企业加入这项活动。

中国是最早使用筷子作为独特进食器具的国家。一个传说指出,纣王,商的最后一名国王无意中发明了筷子。近20年来,一次性筷子开始大量出现在这个创造筷子的国度里。最初提倡使用这种筷子,目的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渠道。现在,它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过,急剧增长的消费带来了对一次性筷子耗材的反思。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问题更加关注。森林作为人类的摇篮、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次性筷子也因为其大量消耗木材资源的实质而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在互联网上检索“一次性筷子”的条目,结果都是触目惊心的数据:每年中国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占全年木材消耗的18%。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这在热心环保事业的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对于森林覆盖率只有18%的中国来说,使用一次性筷子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那么,一次性筷子究竟是由哪些原料做成的呢?此前,国家林业局对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产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地、生产规模、材质等内容进行了摸底了解。

国家林业局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经营管理处处长王志友表示,一次性筷子中又分木筷子和竹筷子。其中,木筷子基本产于北方,主要产地是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的大兴安岭林区,此外,吉林也是一次性木筷子的重要产区。“国内的一次性木筷子产量,90%是这几个地区的。”而一次性竹筷子则主要在南方加工生产。

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木筷子使用树种较单一,主要是桦树和杨树,其中又以桦树居多。王志友指出,生产一次性筷子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木材,与这两种树的生长自身特色有关。东北地区比较寒冷,许多树种都长得比较慢。相对来说,桦树、杨树在那儿被称为先锋树种,生长较快。桦木的生长期一般为100天左右,10-15年即可使用。而一次性竹筷子的材料生长周期更短,一般为5-6年。事实上,在第一年内,竹子便已能长到2米左右,但这个时候的竹子材质还不够硬,并不能投入使用。“一般只有长了5-6年以后才能加工成一次性筷子。”

这几年来一次性筷子消费需求量日益增长。不过对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消耗量,王志友表示,网上所谓“500万立方米”的数字并没有什么依据。从出口角度来反推,可以大致了解中国一次性筷子产业的规模:每年出口一次性木筷子480万箱,每箱有5000双筷子,国内消费达到约500万箱,一共约1000万箱。而一次性竹筷子出口200万箱,一箱3000双,国内消费要比出口多20%,约为240万箱。通常,1立方米木材可以生产9-10箱,所以一次性木筷子产业一年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一次性竹筷子的生产方面,每10根竹子能生产一箱,每年消耗近4000万根竹子。不过王志友指出,最近几年,因技术革新,竹子带节处,也能被开发生产为一次性筷子,所以现在的新情况基本上是每6根竹子生产一箱一次性竹筷子。

问题一 合理利用还是资源浪费?

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包括在国家商品材生产指标之中,它们即使不被做成筷子,也会制成其他产品。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算不上是浪费。

100万立方米木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王志友指出,每年国家林业局都有一砍伐指标:商品材生产6600万立方米,其中就包括生产筷子的100多万立方米木材。相比之下,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的比例并不大。

在环保人士看来,生产过程中对森林采伐大都是采用“一采光”式的砍伐式,这对森林资源是一种毁灭性的采伐。由于筷子的生产流程是“圆木———木块———成品”,其间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而这60%利用率中能成为一、二、三等品的也只有60%,工损耗相当大。

不过,王志友却指出,径级在14—22厘米的杨桦小径木,基本是森林抚育伐(在幼林阶段伐除杂树和过密幼树,保证幼林的生长发育)的产物。特别是杨木原料也可用人工林替代。而桦树、杨树这样的速成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风一吹种子满地都是,就可以蓬勃生长。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而不是浪费。“每年生产6600万立方米,做筷子的100万立方米就在里面,即使不做筷子也会用于其他的生产。”王志友认为,在现阶段,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与消费都是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我国实行的是森林蓄积消耗总量和商品材生产总量的年度限额双向控制,年度森林采伐量主要依据生态平衡点,而木材产量计划和市场需求没有直接联系。商品材作为商品本身,不生产筷子也要加工成其他木制品,至于加工成什么产品,是由市场决定。所以,一次性筷子并不能算是对木材资源的浪费。

王志友特别指出,目前的相关政策倾向于鼓励生产使用一次性竹筷子,而对于一次性木筷子,则采取“不鼓励政策”。“去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一份文件,大致内容就是,对现有一次性木筷子企业进行整顿,不再批准新设立木质一次性筷子厂。”而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木制筷子的出口退税,对竹制筷子继续执行13%的出口退税。这些政策的出台恰恰与竹子的生长特点有关。

事实上,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性。“竹子自然生长六年以后,如果不投入使用,自身也会黄掉、开裂,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制作一次性竹筷子成了处理这些材质的出路。

问题二 日本不出售森林资源吗?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

国内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需求,而森林资源紧缺的中国,却正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

对此,王志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失偏颇。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王志友指出,事实上日本也一直都在出口木材,去年该国试图向中国出口柳杉,但同样由于人力成本原因,这些木材价格很高,所以影响了这种贸易。

而这种行业内的差异,也成为赞成者让一次性筷子“存在”的理由。我国木筷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林区和谐和经济发展的使命。一条筷子生产线日加工原木17立方米,可以安置70-80个劳动力,仅东北林区就有近10万人在从事筷子的生产。而生产17立方米板材只需16—18人。

王志友指出,在设备少、技术低的条件下,一次性木筷这种成本低、增值幅度相对大的产业成为林区的自然选择。一次性筷子产业是林产加工项目中需要人力最多的一个项目,木筷厂职工是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支柱。“东北林区周围都是大山,那地方工人的平均工资到现在还达不到370元,而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女工可以挣到500元。”

“如果以后林区经济水平好了,我们支持不生产一次性筷子。不过在目前阶段,一次性筷子还是可以生产,尤其是竹筷子。”

问题三 安全存在隐患?

针对目前一次性筷子在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隐患,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一次性筷子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产一次性筷子不允许用硫磺、氯水漂白或滑石粉抛光。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要经过树木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按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还必须经过清洗、高温或紫外线消毒等步骤。由此,也能成全人们对一次性筷子卫生、安全的期许。不过,“黑筷子”打破了使用者的心理期望。

为了选择最便宜的材料,发霉的木头和竹子都在加工。由于材质的缺陷,部分生产者大量使用化学颜料和添加剂,使筷子看起来又白又光。为了使筷子好看,他们甚至于加入大量化学品,用硫磺熏,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然后再用滑石粉抛光。

事实上,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已被医学所证实。如果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残留物清理不干净,随着空气的流动被人吸入,凝固在呼吸道,就会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损害

人的呼吸系统功能,而硫酸钠、双氧水、滑石粉同样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为它们,原本卫生、安全的“一次性筷子”变得不安全了。

然而,“一次性筷子”的支持者强调每一个产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安全、质量保证。而上述的不安全隐患仅仅是这个行业的不规范生产所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事实上,一次性筷子也早在两年前就有了“国标”。针对目前一次性筷子在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隐患,一次性筷子系列国家标准《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GB 19790.2-2005)中强制规定了防潮防霉卫生指标,强制限定含水率小于10%,防霉剂含量不得超过10mg/kg。同时,相关标准规定,一次性筷子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产一次性筷子不允许用硫磺、氯水漂白或滑石粉抛光。

由于一次性筷子所用树种98%以上是杨树和桦树等速生树种,且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超过60%。因此,王志友认为可以在全面规范一次性筷子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循环利用木材,为一次性筷子生产提供资源,从而保证一次性筷子的卫生与安全。

问题四 卫生要求能否达到?

卫生监督人员在对餐厅各种餐具的卫生情况做监测时,发现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比较高。对各种餐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显示,一次性筷子的合格率达到56.25%,而重复使用的勺子只有38.18%。

1900年至1907年期间,一个名叫玛莉·马龙的厨娘在纽约市的一家餐厅担任厨师。在她工作期间,该餐厅的用餐者中共有22人感染伤寒。

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玛莉最有可能是疾病的带源者。玛莉的伤寒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并最终导致了当地的伤害疫情。这就是著名的“伤寒玛莉事件”。在崇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林刚看来,这是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案例。“这个例子正说明了餐具卫生的重要性。”

林刚指出,如果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生产、包装、运输一次性筷子,那么使用起来还是具有比较强的安全性的。

事实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还是有数据可查。卫生监督人员在对餐厅各种餐具的卫生情况做监测时,发现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比较高。对各种餐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显示,一次性筷子的合格率达到56.25%,而重复使用的杯具是41.15%,勺子则只有38.18%。

“目前有关卫生学的研究还没有成果显示,一次性筷子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林刚指出,一次性筷子只要一掰开,就几乎不会重复使用,由此相对于碗碟来说,传播疾病几率要小。而在生产、装袋时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不允许检测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因此,相比一般小餐厅自行洗涤餐具来说,安全性更好。

问题五 不用一次性筷子也会有浪费吗?

有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反复使用的筷子需要额外清洗与消毒,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50升水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225万立方米水。相当于7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一个月的居民用水量。

既然筷子因为一次性而具有卫生性,为什么碗碟不是一次性的呢?在马利超等环保人士看来,所谓的一次性筷子卫生、安全只是噱头。在大部分餐厅,碗碟杯子都不是一次性的,只有筷子是。它无法单独为使用者提供卫生保障。

对此,林刚等监督执法人员表示也曾考虑过这类问题。然而,这一情况又涉及到企业经济成本的问题。碗碟也可以是一次性的,但成本太高,商家不愿意,分摊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也未必全都愿意。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需要加入资源耗费、经营成本等多个指标。生产厂家会算一笔账,而在餐饮经营者心中,他们也有一笔账。两相权衡,一次性碗碟无法带来效益,没有需求当然也没有市场。两相比较,一次性筷子显然还是有市场的。

更重要的是,有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反复使用的筷子需要额外清洗与消毒,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50升水(约3倍筷子体积)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225万立方米水。相当于7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一个月的居民用水量。如果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15毫升或15克洗涤剂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67.5万升或675吨洗涤剂。相当于351万人口的大城市一个月的洗涤剂用量(全国洗涤剂年产量300万吨、人口13亿平均计)。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马利超则指出,洗筷子的水账固然要算,但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耗费水、电资源。如果两者不能精确统计,就不能确定反复使用的筷子比一次性筷子更浪费。

观点 为了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的解释,并不能让关心环保的人士满意。马利超表示,以一次性筷子的国家标准为例,尽管它是为一次性筷子加了安全锁,但“国家规定的标准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一次性筷子可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为此,他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在台湾进行的一次性筷子化学物质监测中,监测人员发现包装时有很多铅、荧光剂沾染到一次性筷子上。它们都会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生产一次性筷子并没有浪费木材资源的观点,同样是马利超不能接受的:“关键是要可循环利用。”在他看来,占用大量木材资源只是一次性筷子在资源浪费问题上的一个方面而已。“一次性筷子在所用的木材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很小,但与其他占用林木资源的产品不同,占用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马利超表示纸张、家具之类,所用的时间都很长,或者是循环使用,但一次性筷子在国内并没有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在日本,一次性筷子的回收率是99%。每回收30双可以做一张A4纸或一张明信片。“在我们国家,一次性筷子跟处理垃圾一样处理,与日本完全不一样。”马利超表示,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无法做到对一次性筷子的日本式再利用。

争论双方都看到了这个事实。很多支持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同样指出,日本的做法正可以为中国所借鉴,从而解决一次性筷子占用不再生资源的指责。但由于二次利用需清洗脱脂等工序,生产成本较高、利润低,企业积极性不大。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回收利用。而另一方面,林业企业更应加快丰产林建设,生产筷子多用人工林做原料,并且改良生产工艺,提高出材率。

不过,包括马利超在内,几乎所有关心环保的人都不仅仅将矛头指向一次性筷子。事实上,现代消费带来的“一次性生活方式”已经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而这些东西,在马利超看来都应该被“封杀”。而一次性筷子是这种“不环保现象”的代表。他强调,应该从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做起,让公众了解到这种消费习惯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进而改变这样的消费习惯。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今年4月1日,我国将木制一次性筷子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生产和使用木制一次性筷子客观上消耗了大量木材资源,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将增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桦木和杨木,平均每立方米木材能生产8至10箱(每箱5000双)一次性筷子。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据伊春市林产工业局木制品办公室主任张恩林介绍,伊春市每年生产筷子80万至90万箱,这些产品40%至50%出口到日本和韩国。伊春市的筷子出口主要靠代理商代理,对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生产商和代理商要重新协调价格,这将降低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利润。

黑龙江省嘉荫县大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的民营企业,其总经理刘岩涛说:“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将使这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立方米木材的价格在800元左右,这些木材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后,出厂价格在1100元左右。一次性筷子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去人工、管理和包装等费用,很多企业加工1立方米木材的利润只有30至50元。征收5%的消费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微利甚至亏损。 有关专家认为,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表明了国家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决心。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征收5%的消费税将使每箱筷子涨价5元左右,按每箱筷子5000双计算,每双筷子将涨价1分钱。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价格的上涨将不会超出消费者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5%的消费税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对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视。

刘岩涛说,对于木制一次性筷子行业来说,征收消费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它必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但同时表明国家对一次性筷子行业的认可,并开始利用税收杠杆进行调节。市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排斥木制一次性筷子,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木材资源,应该成为生产企业研究的重点。

据了解,嘉荫县大地有限公司已开始利用口岸优势,大量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加工一次性筷子。俄罗斯桦木被称为“黑心桦木”,其质量特性决定了通过造段、旋切等加工工艺处理,即可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可实现木材最大的利用率。业内人士建议,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积极开辟国外木材进货渠道,将为一次性筷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木制一次性筷子即将征税的消息已经让部分商家有所行动。在哈尔滨一些酒店,经营者推荐客人使用消毒筷来代替一次性筷子。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此次以突出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重点的消费税调整,将构筑起全社会新的环保防线。(完)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日三餐某大学食堂可以消耗五万支一次性筷子,一支一次性筷子平均使用寿命

十分钟,生产这些一次性筷子最少需要五棵树,如果用这五棵树给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课桌,

最少能用十年!十分钟的挥霍与十年的持续使用你会选择哪个?

放下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吧!虽然你已经趋于习惯。

放下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吧!面对子孙后代我们可以更坦然一些!

防传染病”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理由”,因此满大街都是一次性

筷子,可实际上,一次性筷子才是健康的大敌。据了解生产者为给筷子“美容”,在生产过程中要

经过硫磺熏蒸,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还有的用滑石粉抛光。包装上“高温消

毒”的字样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店铺里没有任何证件,却到处堆满了已经严重发霉的一次性筷子,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这

里的筷子在海口每个月竟可以销售600万双,主要流入到多家小型餐馆,非常畅销。记者经过暗

访,终于揭开了这家发霉筷子窝点黑幕,并会同工商部门及时封存了这批发霉筷子。

记者暗访:店老板自称一月销售600万双筷子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位于金宇新村26号一楼的一家店铺。记者远远闻到一股很浓的发霉味

道,非常刺鼻。记者佯装成餐馆老板,走进店铺。只见堆在房间里的一次性筷子大多是发霉的,一

名中年男子将一些不太霉的筷子挑了出来,分开摆放,另外有3名女子也挑选,一片繁忙。

工人正在将霉筷子分开摆放,圆圈处可见筷子长满了霉斑。坐在门口的中年男子非常警惕,

询问记者是做什么的?记者表示是开餐馆,路过这里看到有一次性筷子出售,想购买一些筷子带回

去。这名中年男子又询问记者在哪里开的餐馆?店名叫什么?记者回答说是在海口金盘路开的川菜

馆,并随便说了一个店名。该中年男子这才说这里是专门批发并往餐馆送一次性筷子的,金盘的餐

馆都是他送的货,一般售价为70元一包,一包为3000双。记者假装嫌价格太贵,经过讨价还价,

该中年男子最后表示最低68元一包,这是最低价了,并介绍说自己一个月要销售600万双一次性筷

子,基本上都是送到海口各小餐馆的。

记者发现整个店铺里堆满了一次性筷子,甚至从地面一直堆到了房顶,数量之多难以统计。

据中年男子说房间里至少有500万双。记者说,这里的一次性筷子都发霉了,送到餐馆顾客会使用

吗?中年男子介绍说,自己都是从发霉的筷子中挑出一些表面上看不出霉的送给餐馆,特别霉的筷

子自己会再处理。而且如果餐馆老板发现很多筷子是霉的,自己可以再免费调换。

工商出击:店铺无证经营霉筷子被现场封存

记者暗访后,当即给金盘工商所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工商部门能及时查处。金盘工商所的

一名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经察看发现该店铺的2个房间里全堆满了发霉的一次性筷子,数量非常

多,于是又打电话回所里要求支援。随后另外一名执法人员和该所的韩副所长也赶到现场。

经查,该店铺没有工商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而店铺里的筷子基本都是发霉的,不能再

使用,应该销毁。工商执法人员给该店下达了处罚文书,暂时封存这批发霉的一次性筷子,并责令

店铺负责人到工商所接受处理。

商家辩解:不用一次性筷子我们怎么开店?

不用一次性筷子,你让我们怎么开店?”一位小吃店老板这样反问记者。他说,自己每天要

招待百八十名客人,店里本来就人手紧张,哪顾得上洗筷子?

他们认为,消毒、洗刷筷子要增加成本,而一次性筷子只有几分钱,用完就扔,方便又实

惠。对于一次性筷子,消费者则表示了无奈。一位吴女士说,单位没有食堂,中午只能小摊小店里

“打游击”。“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但我别无选择。”吴女士说,“大酒店咱去不起,小摊点清一

色的一次性筷子,难道还要天天带双筷子在身上?”另一些被访者则表示,鉴于餐饮业的卫生状

况,一次性筷子能让他们心理上感到“卫生安全”。

据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包括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并要经过运输、仓储

及流通等环节。业内人士透露,因为一次性筷子属免费提供,也被核算在成本中,经营者大都青睐

那些粗制滥造、价格低廉的筷子。至于消费者的健康和环保问题,似乎与他们“无关”。据《南国

都市报》

一次性筷子可能暗藏“毒药”

记者在批发市场了解到,一次性筷子分为竹制、木制;有塑料包装、无包装几种。而这些直

接入口的筷子无一例外地塞在大编织袋里,有的席地而放,有的倚在门口,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

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细菌极易交叉感染。经销商说,每个大袋装有筷子四千双左右,像无包装

的木制筷都是用皮筋扎成捆,每捆50双,每双售价2分钱,生意好时每天能卖出四五大袋。对于筷

子的来源,经销商则三缄其口,只含糊说“从南方进的”。生产者为给筷子“美容”,在生产过程

中要经过硫磺熏蒸,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还有的用滑石粉抛光。

防疫专家说,经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刺激性气体,侵蚀呼吸道黏

膜;用双氧水等漂白的一次性筷子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口腔、食道甚至胃肠;而滑石粉在人

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另外,即使经过严格消毒的筷子,在密封的情况下保质期最长

仅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毒等。

一次性筷子抽查100%不过关

日前全国市场上进行了一次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在10件抽检样品中,有8件含有二氧化

硫,4件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二氧化硫用于漂白、杀菌,属刺激物,对哮喘患者尤其危险。此

外,所有抽检样品都含有会造成头痛、呕吐的过氧化氢,以及可能致癌的五氯酚。

消费者协会提示老百姓,应避免使用颜色太白的一次性筷子,在使用时闻一闻,若有酸味,

就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此时可以将筷子放在热水中搅动数分钟,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身体的损

害。

“干净”筷子最好半年一换

“干净”的筷子也会引发胃肠炎。一双筷子用了半年以后,在筷子上面细小的凹槽里就会残

留许多细菌和清洁剂,在这种情况下致病的机会很多。而且筷子最容易传播幽门螺旋杆菌,而这种

病菌极易引发胃炎。

特别要指出的是洗筷子时,不可整把一起洗,要一双双慢慢洗,这样才能洗干净。如果长时

间不换筷子,还会引发伤寒、痢疾等病。为防疾病,最好能够半年换一次筷子。(来源:天府早

报)

日前全国市场上进行了一次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在10件抽检样品中,有8件含有二氧化

硫,4件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二氧化硫用于漂白、杀菌,属刺激物,对哮喘患者尤其危险。此

外,所有抽检样品都含有会造成头痛、呕吐的过氧化氢,以及可能致癌的五氯酚。 如今,国家及人们都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这点,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国家从“限”到“禁”是向环保迈进了一大步.我国不可能向日本一样一次性筷子靠进口,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停止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与出售。但在新能源不断开发的新时代,火力发电,洗洁精污染等将不再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与挑战!

所以,在短期内,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要逐渐减少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但站在保护地球

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来讲,我们现在就要提倡国民拥有自己的一双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响应“拯救森林,筷行动”吧!对全球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描述。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们在卡尔斯巴德,(这里最近6个星期没有下雨)从各个方面听到的和亲身感受的是,热死人!此处还缺水;贴普尔河好像被谁吸干了。由于两岸树木伐尽,因而造成了一种美妙的情况;这条小河在多雨时期就泛滥,在干旱年头就干涸。”①马克思还曾表示:“自从大规模移民开始以来,土地就因为没有施肥而变得贫瘠了。”②大规模移民导致了土地的贫瘠,而大规模移民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

一。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了土地的贫瘠。恩格斯也论述了全球化的生态恶化现象:“地力耗损如在美国;森林消失如在英国和法国,目前在德国也是如此;气候改变、江河淤浅在俄国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厉害”③。这些论述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并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对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全球化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矛盾则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能力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但是,如果现有的社会关系不能与这种提高了的生产力相适应的话,就会带来灾难。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阐述过这一观点,指出发达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能带来灾难,它会成为破坏自然界的力量。马克思举出了机器和货币作为破坏生产与自然界的两个例子。当然,马克思指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正因为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对自然界的破坏,所以他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并且认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对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后果的阐述。马克思认为,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并进一步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在阐述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时候,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既提高了生产力,又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然而,这种大生产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导致了两极分化。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的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如此等等”④。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大工业生产使人控制自然的能力增大了,形成了全球化的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以不合理的自然观为指导的,这种自然观将自然看作是与人无关的、被人类掠夺的对象。在这种自然观引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导致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并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关系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的恶化体现出来。总之,马克思认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充分合理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我们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来克服资源短缺问题。马克思指出因为每种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从而有各种不同的用途,所以同一产品能够成为很不相同的劳动过程的原料。例如,谷物是磨面者、制淀粉者、酿酒者和畜牧业者等等的原料,作为种子,它又是自身生产的原料。„„在同一劳动过程中,同一产品可以既充当劳动资料,又充当原料。例如,在牲畜饲养业中,牲畜既是被加工的原料,又是制造肥料的手段。一种已经完成可供消费的产品,能重新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例如葡萄能成为葡萄酒的原料。马克思认为,由于自然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同一自然物体能够成为多种不同的原料,我们在生产中应该发挥人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各种原料。同时,马克思还提到: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也就是说,人类利用化学的进步可以增加物质的数量和用途,从而使原料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利用。而这又需要人们运用聪明才智,发挥主动创造性。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解决当代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通过应用自然科学来减少污染。马克思指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成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化学工业中生产出的废料如果不加处理就扔到自然环境中的话,就会造成污染。如果运用科学方法,将废料变成原料,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马克思说:“于是,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⑤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人类应该充分发展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来探索自然界,并通过科学来发现自然界各种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在充分利用物体的各种属性的基础上减少环境污染。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是通过观察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得出来的。他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又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致思路。 通过变革社会制度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认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所造成的,那么,它就可以通过调节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掌握着主动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恶化下去还是逐渐协调起来,这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还应该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因此,马克思认为,要彻底地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且,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之后,只有在“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下,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彻底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结语

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当前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其相关问题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他既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思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这些思想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指导。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然而,时至今日,这颗蓝色星球已是满目疮痍,由空前环境危机所引起的生存危机正在让人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由此我们发起倡议:拒绝一次性用品,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拒绝一次性筷子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除了一次性筷子,我们还应该拒绝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等一次性用品。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珍惜任何可再利用的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为我们地球环境的回复提供帮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播绿色环保理念,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加入到环保志愿者行列中。

一次性用品泛滥

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一次性牙膏、一次性牙刷、一次性香皂和一次性洗发液等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一次性盘子、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还有一次性购物袋,一次性包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快餐盒用量在120 亿只左右,仅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具全年消耗量就达4 亿一7 亿元。这些用聚苯乙烯、聚丙

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难以分解处理,遇热水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 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 万立方米〔 一棵生长了20 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 000 一4 000 双筷子),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 万棵树。美国环保局的一个有关购物袋的网站指出,美国每年使用3 800 亿个塑料袋,只有不到5 % 能被}司收利用。美国选用塑料袋的原因很简单,它轻薄、有韧劲而且价格低廉。塑料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30 年前,现在,商店中提供的五个购物袋中有四个是塑料袋,尽管基本仁所有人都认为塑料袋带来了很多问题,但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 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 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 万棵碗口粗的树。每生产1 000 万个月饼纸盒,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 厘米以上的树木。如此看来,那些“见怪不怪”的过度包装己经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构成威胁,更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资源紧缺

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一次性塑胶购物袋和包装袋等制品的最初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据世界能源委员会评估,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开采成本较低的化石燃料储量将在21 世纪中期到末期耗尽。据最新的2004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披露,虽然全球能源储量在继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都比2002 年的数字增长了10 %以上,但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总储量只可供应41 年,天然气总储量只可供应60 年。 三、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用量 大多数人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一次性餐具卫生,其实不然。以一次性筷子为例: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中,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熏蒸的时间越长,筷子越自,闻起来也越酸。制造者在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后,通常忽略水煮步骤口残留的二氧化硫和其他物质结合便会生成亚硫酸盐,而亚硫酸盐在医学界被认为可能导致哮喘。同时一次性筷子运输、批发工序繁杂,整个过程多次由不同人经手,而且在运输储藏中为了防潮、防虫等,撒上不同的药品。很多一次性筷子不仅感官和理化指标达不到,即使最基本的细菌含量等卫生指标也很难达到,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媒介。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用品,殊不知,这些用完就扔的物品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制造了成千上万吨的垃圾。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在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 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 万吨,其中60 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 %。其中污染最明显、最严重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

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覆盖率逐年剧减,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了餐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商务部在引导消费者减少、拒绝一次性筷子同时,

还将加强与餐饮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长效机制,重视新品种筷子的研发、推广,逐步实行筷子生产许可制度等有效措施。

目前人类正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保危机,拯救地球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强烈的呼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二00八年九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号召全民的节能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等一次性的用品;日前中国商务部官员在“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上也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中国烹饪协会苏长秋成说,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大势所趋。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他提出从减少一次性筷子的提供逐步过渡到不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在内的一次性产品;充分考虑企业和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和提供外卖、送餐服务的餐饮企业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措施之前,还要以满足消费、方便需要为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卫生、安全、满意的服务。

首先,一次性的东西不能循环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在这一点上不环保。 其次,一次性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在这一点上也不环保。

再次,一次性的东西使用过后即被抛弃,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浪费了处理的成本,不环保,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低碳联盟,环保生活消费者要树立责任、文明、理性的新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因此,消费一次性用品,一方面要注意对自身健康是否有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要拒绝消费那些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构成严重破坏的商品,拒绝消费那些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污染的商品,提倡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自觉成为“绿色消费者”。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责任、科学、环保的新消费观念。从调查情况看,消费者能理性消费,却不能科学、文明消费,能对卫生、环保等问题予以关注,但真正从自我做起,却是了了无几。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明白一次性用品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对社会、环境、生态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是危害,促进全社会树立理性、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媒体和舆论要善于引导和宣传理想、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让绿色消费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促使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得以提高。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如果任由一次性用品泛滥使用,将使我省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不仅浪费大量的、珍贵的社会资源,还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打造“绿色浙江”。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政府应进行强制性规范,甚至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规制。对于普通的一次性用品,政府部门要制定

合理使用的长远规划和政策,如包括回收再利用对策、鼓励替代模式、实施生产许可和责任制等,并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使用重复、回收的产品;或者增加一次性用品生产、消费的税费,并将所得转化为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费用,以提高一次性用品的成本,促进源头减量,并为替代产品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逐渐由经过市场和环境考验的替代产品来取代,最终实现以全新的绿色产品替代一次性用品。同时建议,林业、环保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原料来源、用量等的掌握和监督,减少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二是加强对生产者、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与教育。由于一次性用品包装简单,一般经营场所都是“免费赠用”,所以消费者在使用时常常乎略了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的查看,而事实上许多一次性用品在外包装上对应该标明的事项往往是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或根本未予标注。因此,有关部门一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卫生检查活动,从源头上扼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并对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备案凭证的单位坚决进行查处。二要强化超市、餐饮、宾馆对一次性用品运输、储藏保管、拆件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杜绝一次性用品在流通渠道中的二次污染。三要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防范能力。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对需要掌握的卫生知识应及时组织培训,不断增强经营者商品索证意识,严把进货渠道关和质量验收关,坚决杜绝“无证产品”、伪劣产品入市。

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一次性筷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后患:1, 一次性筷子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方便,然而,从环保的角度看,在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

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2,从健康角度来看,选择一次性筷子就等于放弃健康。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的颜色当然无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睐。因此,小作坊生产者经加工处理后的一次性筷子,马上就会“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液态加工的筷子的方法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特别是氯气,它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至于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尽管不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因此,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3,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看,长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利于青少年好心态的养成。现在不仅有一次性碗筷,还有一次性饮料杯、一次性内衣、一次性相机等等,一次性的用品队列越来越长,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另一个危害就是让我们养成了用了就扔的坏习惯,这绝对是不利用青少年心态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与倡导永续地球相违背的。这几年自备环保筷的观念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许多城市就有由许多志愿者发动的“筷行动”( http://act.greenpeace.org.cn/tree),除了宣导民众自行携带环保筷,也开始倡议餐饮业者提供环保消毒筷,以达到环保、健康的目的。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吧!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一次性筷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后患:1, 一次性筷子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方便,然而,从环保的角度看,在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

立方米。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2,从健康角度来看,选择一次性筷子就等于放弃健康。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的颜色当然无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睐。因此,小作坊生产者经加工处理后的一次性筷子,马上就会“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液态加工的筷子的方法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特别是氯气,它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至于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尽管不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因此,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3,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看,长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利于青少年好心态的养成。现在不仅有一次性碗筷,还有一次性饮料杯、一次性内衣、一次性相机等等,一次性的用品队列越来越长,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另一个危害就是让我们养成了用了就扔的坏习惯,这绝对是不利用青少年心态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与倡导永续地球相违背的。这几年自备环保筷的观念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许多城市就有由许多志愿者发动的“筷行动”( http://act.greenpeace.org.cn/tree),除了宣导民众自行携带环保筷,也开始倡议餐饮业者提供环保消毒筷,以达到环保、健康的目的。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近月,一场由一环保组织发起的抵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拯救森林,筷行动”又开始在京城兴起。一次性筷子,曾经负载着安全、卫生等消费理念,近几年在生态主义与环保人士的围攻下,却成了人们抵制的对象。在这个过程中,一次性筷子被描述成资源浪费、恶性消耗,甚至是一些国家对中国进行资源掠夺的象征。不过,一次性筷子真的那么可怕吗?撇开传闻,追索事实,我们发现,一次性筷子只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只是当代社会木材消费的一个细节而已。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呼吁检讨当代社会“一次性生活”所存在的问题,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数量。事实上,不久前公布的我国首部针对餐饮企业制定的行业规范文件《餐饮企业经营规范》就提出,“建议餐饮企业减少一次性筷子、纸杯等餐具的使用”。

起因 一年吃掉多少筷子?

据统计,中国每年出口及国内消费的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及不到4000万根竹子。

自10月9日以来,马利超将登录餐饮服务类网站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在他们的倡导下,一场名为“拯救森林,筷行动”的抵制“一次性筷子”的活动正在互联网上开展起来。通过餐饮服务类网站,他能及时看到有多少人参与到这次活动中。“到现在来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马利超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北京能有2000家餐饮企业加入这项活动。

中国是最早使用筷子作为独特进食器具的国家。一个传说指出,纣王,商的最后一名国王无意中发明了筷子。近20年来,一次性筷子开始大量出现在这个创造筷子的国度里。最初提倡使用这种筷子,目的是减少食源性疾病的传播渠道。现在,它已经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不过,急剧增长的消费带来了对一次性筷子耗材的反思。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人们对生态问题更加关注。森林作为人类的摇篮、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次性筷子也因为其大量消耗木材资源的实质而受到很多人的批评。在互联网上检索“一次性筷子”的条目,结果都是触目惊心的数据:每年中国生产一次性筷子消耗林木资源近500万立方米。占全年木材消耗的18%。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至4000双筷子。这在热心环保事业的人看来是不可容忍的,对于森林覆盖率只有18%的中国来说,使用一次性筷子无疑是巨大的资源浪费。

那么,一次性筷子究竟是由哪些原料做成的呢?此前,国家林业局对生产一次性筷子的产地进行了一次调查,对一次性筷子的产地、生产规模、材质等内容进行了摸底了解。

国家林业局全国木材行业管理办公室经营管理处处长王志友表示,一次性筷子中又分木筷子和竹筷子。其中,木筷子基本产于北方,主要产地是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的大兴安岭林区,此外,吉林也是一次性木筷子的重要产区。“国内的一次性木筷子产量,90%是这几个地区的。”而一次性竹筷子则主要在南方加工生产。

目前,市场上的一次性木筷子使用树种较单一,主要是桦树和杨树,其中又以桦树居多。王志友指出,生产一次性筷子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木材,与这两种树的生长自身特色有关。东北地区比较寒冷,许多树种都长得比较慢。相对来说,桦树、杨树在那儿被称为先锋树种,生长较快。桦木的生长期一般为100天左右,10-15年即可使用。而一次性竹筷子的材料生长周期更短,一般为5-6年。事实上,在第一年内,竹子便已能长到2米左右,但这个时候的竹子材质还不够硬,并不能投入使用。“一般只有长了5-6年以后才能加工成一次性筷子。”

这几年来一次性筷子消费需求量日益增长。不过对于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消耗量,王志友表示,网上所谓“500万立方米”的数字并没有什么依据。从出口角度来反推,可以大致了解中国一次性筷子产业的规模:每年出口一次性木筷子480万箱,每箱有5000双筷子,国内消费达到约500万箱,一共约1000万箱。而一次性竹筷子出口200万箱,一箱3000双,国内消费要比出口多20%,约为240万箱。通常,1立方米木材可以生产9-10箱,所以一次性木筷子产业一年消耗大约100万立方米木材。一次性竹筷子的生产方面,每10根竹子能生产一箱,每年消耗近4000万根竹子。不过王志友指出,最近几年,因技术革新,竹子带节处,也能被开发生产为一次性筷子,所以现在的新情况基本上是每6根竹子生产一箱一次性竹筷子。

问题一 合理利用还是资源浪费?

制作一次性筷子的木材包括在国家商品材生产指标之中,它们即使不被做成筷子,也会制成其他产品。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这算不上是浪费。

100万立方米木材究竟是个什么概念?王志友指出,每年国家林业局都有一砍伐指标:商品材生产6600万立方米,其中就包括生产筷子的100多万立方米木材。相比之下,一次性筷子消耗木材的比例并不大。

在环保人士看来,生产过程中对森林采伐大都是采用“一采光”式的砍伐式,这对森林资源是一种毁灭性的采伐。由于筷子的生产流程是“圆木———木块———成品”,其间木材的有效利用率仅为60%,而这60%利用率中能成为一、二、三等品的也只有60%,工损耗相当大。

不过,王志友却指出,径级在14—22厘米的杨桦小径木,基本是森林抚育伐(在幼林阶段伐除杂树和过密幼树,保证幼林的生长发育)的产物。特别是杨木原料也可用人工林替代。而桦树、杨树这样的速成材,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风一吹种子满地都是,就可以蓬勃生长。从森林经营的角度来看,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是科学利用森林资源而不是浪费。“每年生产6600万立方米,做筷子的100万立方米就在里面,即使不做筷子也会用于其他的生产。”王志友认为,在现阶段,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与消费都是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我国实行的是森林蓄积消耗总量和商品材生产总量的年度限额双向控制,年度森林采伐量主要依据生态平衡点,而木材产量计划和市场需求没有直接联系。商品材作为商品本身,不生产筷子也要加工成其他木制品,至于加工成什么产品,是由市场决定。所以,一次性筷子并不能算是对木材资源的浪费。

王志友特别指出,目前的相关政策倾向于鼓励生产使用一次性竹筷子,而对于一次性木筷子,则采取“不鼓励政策”。“去年国家林业局出台了一份文件,大致内容就是,对现有一次性木筷子企业进行整顿,不再批准新设立木质一次性筷子厂。”而自2004年1月1日起,国家取消了木制筷子的出口退税,对竹制筷子继续执行13%的出口退税。这些政策的出台恰恰与竹子的生长特点有关。

事实上,竹子具有生长周期短的特性。“竹子自然生长六年以后,如果不投入使用,自身也会黄掉、开裂,丧失使用价值。”因此,制作一次性竹筷子成了处理这些材质的出路。

问题二 日本不出售森林资源吗?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

国内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日本有居世界前列、高达69%的森林覆盖率、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却全靠进口解决一次性筷子需求,而森林资源紧缺的中国,却正大量砍伐林木生产一次性筷子换取外汇。

对此,王志友认为,这种说法没有考虑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有失偏颇。一次性筷子的生产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而日本工人工资水平要比中国东北地区高30-40倍。过高的人工成本,而非对本国森林的保护政策最终压垮了日本一次性筷子产业。王志友指出,事实上日本也一直都在出口木材,去年该国试图向中国出口柳杉,但同样由于人力成本原因,这些木材价格很高,所以影响了这种贸易。

而这种行业内的差异,也成为赞成者让一次性筷子“存在”的理由。我国木筷加工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一次性筷子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增加就业岗位、促进林区和谐和经济发展的使命。一条筷子生产线日加工原木17立方米,可以安置70-80个劳动力,仅东北林区就有近10万人在从事筷子的生产。而生产17立方米板材只需16—18人。

王志友指出,在设备少、技术低的条件下,一次性木筷这种成本低、增值幅度相对大的产业成为林区的自然选择。一次性筷子产业是林产加工项目中需要人力最多的一个项目,木筷厂职工是大多数家庭的经济支柱。“东北林区周围都是大山,那地方工人的平均工资到现在还达不到370元,而制作一次性筷子的女工可以挣到500元。”

“如果以后林区经济水平好了,我们支持不生产一次性筷子。不过在目前阶段,一次性筷子还是可以生产,尤其是竹筷子。”

问题三 安全存在隐患?

针对目前一次性筷子在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隐患,相关国家标准规定,一次性筷子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产一次性筷子不允许用硫磺、氯水漂白或滑石粉抛光。

一次性筷子的生产加工要经过树木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按照要求,在生产过程中还必须经过清洗、高温或紫外线消毒等步骤。由此,也能成全人们对一次性筷子卫生、安全的期许。不过,“黑筷子”打破了使用者的心理期望。

为了选择最便宜的材料,发霉的木头和竹子都在加工。由于材质的缺陷,部分生产者大量使用化学颜料和添加剂,使筷子看起来又白又光。为了使筷子好看,他们甚至于加入大量化学品,用硫磺熏,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然后再用滑石粉抛光。

事实上,二氧化硫对人体的危害已被医学所证实。如果筷子上的二氧化硫残留物清理不干净,随着空气的流动被人吸入,凝固在呼吸道,就会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损害

人的呼吸系统功能,而硫酸钠、双氧水、滑石粉同样会危害人的身体健康。因为它们,原本卫生、安全的“一次性筷子”变得不安全了。

然而,“一次性筷子”的支持者强调每一个产业都应该有自己的安全、质量保证。而上述的不安全隐患仅仅是这个行业的不规范生产所致,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事实上,一次性筷子也早在两年前就有了“国标”。针对目前一次性筷子在生产、加工、包装及运输环节的卫生隐患,一次性筷子系列国家标准《一次性筷子第2部分:竹筷》(GB 19790.2-2005)中强制规定了防潮防霉卫生指标,强制限定含水率小于10%,防霉剂含量不得超过10mg/kg。同时,相关标准规定,一次性筷子不得检出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生产一次性筷子不允许用硫磺、氯水漂白或滑石粉抛光。

由于一次性筷子所用树种98%以上是杨树和桦树等速生树种,且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利用率超过60%。因此,王志友认为可以在全面规范一次性筷子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环节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循环利用木材,为一次性筷子生产提供资源,从而保证一次性筷子的卫生与安全。

问题四 卫生要求能否达到?

卫生监督人员在对餐厅各种餐具的卫生情况做监测时,发现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比较高。对各种餐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显示,一次性筷子的合格率达到56.25%,而重复使用的勺子只有38.18%。

1900年至1907年期间,一个名叫玛莉·马龙的厨娘在纽约市的一家餐厅担任厨师。在她工作期间,该餐厅的用餐者中共有22人感染伤寒。

当地卫生部门调查发现,玛莉最有可能是疾病的带源者。玛莉的伤寒经由“粪—口途径”传播,并最终导致了当地的伤害疫情。这就是著名的“伤寒玛莉事件”。在崇文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主任医师林刚看来,这是公共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案例。“这个例子正说明了餐具卫生的重要性。”

林刚指出,如果按照国家出台的标准,生产、包装、运输一次性筷子,那么使用起来还是具有比较强的安全性的。

事实上,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还是有数据可查。卫生监督人员在对餐厅各种餐具的卫生情况做监测时,发现一次性筷子的卫生性比较高。对各种餐具大肠菌群监测结果显示,一次性筷子的合格率达到56.25%,而重复使用的杯具是41.15%,勺子则只有38.18%。

“目前有关卫生学的研究还没有成果显示,一次性筷子可能引发食源性疾病。”林刚指出,一次性筷子只要一掰开,就几乎不会重复使用,由此相对于碗碟来说,传播疾病几率要小。而在生产、装袋时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不允许检测大肠菌群和致病菌的。因此,相比一般小餐厅自行洗涤餐具来说,安全性更好。

问题五 不用一次性筷子也会有浪费吗?

有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反复使用的筷子需要额外清洗与消毒,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50升水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225万立方米水。相当于7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一个月的居民用水量。

既然筷子因为一次性而具有卫生性,为什么碗碟不是一次性的呢?在马利超等环保人士看来,所谓的一次性筷子卫生、安全只是噱头。在大部分餐厅,碗碟杯子都不是一次性的,只有筷子是。它无法单独为使用者提供卫生保障。

对此,林刚等监督执法人员表示也曾考虑过这类问题。然而,这一情况又涉及到企业经济成本的问题。碗碟也可以是一次性的,但成本太高,商家不愿意,分摊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也未必全都愿意。

所以在讨论这个问题时,需要加入资源耗费、经营成本等多个指标。生产厂家会算一笔账,而在餐饮经营者心中,他们也有一笔账。两相权衡,一次性碗碟无法带来效益,没有需求当然也没有市场。两相比较,一次性筷子显然还是有市场的。

更重要的是,有人还算了这样一笔账:反复使用的筷子需要额外清洗与消毒,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50升水(约3倍筷子体积)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225万立方米水。相当于75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一个月的居民用水量。如果按每洗1000双筷子耗用15毫升或15克洗涤剂计算,450亿双需要耗用67.5万升或675吨洗涤剂。相当于351万人口的大城市一个月的洗涤剂用量(全国洗涤剂年产量300万吨、人口13亿平均计)。这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马利超则指出,洗筷子的水账固然要算,但在一次性筷子的生产过程中,同样需要耗费水、电资源。如果两者不能精确统计,就不能确定反复使用的筷子比一次性筷子更浪费。

观点 为了可持续发展

这些问题的解释,并不能让关心环保的人士满意。马利超表示,以一次性筷子的国家标准为例,尽管它是为一次性筷子加了安全锁,但“国家规定的标准并没有涵盖所有的一次性筷子可能受到污染的情况。”为此,他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在台湾进行的一次性筷子化学物质监测中,监测人员发现包装时有很多铅、荧光剂沾染到一次性筷子上。它们都会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影响。

生产一次性筷子并没有浪费木材资源的观点,同样是马利超不能接受的:“关键是要可循环利用。”在他看来,占用大量木材资源只是一次性筷子在资源浪费问题上的一个方面而已。“一次性筷子在所用的木材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很小,但与其他占用林木资源的产品不同,占用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马利超表示纸张、家具之类,所用的时间都很长,或者是循环使用,但一次性筷子在国内并没有回收和再利用的途径。

在日本,一次性筷子的回收率是99%。每回收30双可以做一张A4纸或一张明信片。“在我们国家,一次性筷子跟处理垃圾一样处理,与日本完全不一样。”马利超表示,目前国内的技术水平无法做到对一次性筷子的日本式再利用。

争论双方都看到了这个事实。很多支持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人同样指出,日本的做法正可以为中国所借鉴,从而解决一次性筷子占用不再生资源的指责。但由于二次利用需清洗脱脂等工序,生产成本较高、利润低,企业积极性不大。所以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回收利用。而另一方面,林业企业更应加快丰产林建设,生产筷子多用人工林做原料,并且改良生产工艺,提高出材率。

不过,包括马利超在内,几乎所有关心环保的人都不仅仅将矛头指向一次性筷子。事实上,现代消费带来的“一次性生活方式”已经延伸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次性杯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而这些东西,在马利超看来都应该被“封杀”。而一次性筷子是这种“不环保现象”的代表。他强调,应该从停止使用一次性筷子做起,让公众了解到这种消费习惯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进而改变这样的消费习惯。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人类家园。

今年4月1日,我国将木制一次性筷子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生产和使用木制一次性筷子客观上消耗了大量木材资源,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将增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环保意识。

据了解,木制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生产原料是桦木和杨木,平均每立方米木材能生产8至10箱(每箱5000双)一次性筷子。黑龙江省伊春市是我国重点国有林区,据伊春市林产工业局木制品办公室主任张恩林介绍,伊春市每年生产筷子80万至90万箱,这些产品40%至50%出口到日本和韩国。伊春市的筷子出口主要靠代理商代理,对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生产商和代理商要重新协调价格,这将降低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利润。

黑龙江省嘉荫县大地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木制一次性筷子的民营企业,其总经理刘岩涛说:“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将使这个行业进入微利时代。”

业内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每立方米木材的价格在800元左右,这些木材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后,出厂价格在1100元左右。一次性筷子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除去人工、管理和包装等费用,很多企业加工1立方米木材的利润只有30至50元。征收5%的消费税,意味着这些企业将微利甚至亏损。 有关专家认为,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征收消费税,表明了国家以税收手段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的决心。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征收5%的消费税将使每箱筷子涨价5元左右,按每箱筷子5000双计算,每双筷子将涨价1分钱。但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价格的上涨将不会超出消费者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5%的消费税更重要的是引起全社会对环保和节约资源的重视。

刘岩涛说,对于木制一次性筷子行业来说,征收消费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它必将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但同时表明国家对一次性筷子行业的认可,并开始利用税收杠杆进行调节。市场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排斥木制一次性筷子,如何有效获取和利用木材资源,应该成为生产企业研究的重点。

据了解,嘉荫县大地有限公司已开始利用口岸优势,大量从俄罗斯进口木材加工一次性筷子。俄罗斯桦木被称为“黑心桦木”,其质量特性决定了通过造段、旋切等加工工艺处理,即可加工成一次性筷子,可实现木材最大的利用率。业内人士建议,充分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积极开辟国外木材进货渠道,将为一次性筷子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前,木制一次性筷子即将征税的消息已经让部分商家有所行动。在哈尔滨一些酒店,经营者推荐客人使用消毒筷来代替一次性筷子。很多消费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具体措施。此次以突出促进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为重点的消费税调整,将构筑起全社会新的环保防线。(完) 有人算过一笔账:一日三餐某大学食堂可以消耗五万支一次性筷子,一支一次性筷子平均使用寿命

十分钟,生产这些一次性筷子最少需要五棵树,如果用这五棵树给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做课桌,

最少能用十年!十分钟的挥霍与十年的持续使用你会选择哪个?

放下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吧!虽然你已经趋于习惯。

放下手中的一次性筷子吧!面对子孙后代我们可以更坦然一些!

防传染病”是经营者和消费者使用一次性筷子的主要“理由”,因此满大街都是一次性

筷子,可实际上,一次性筷子才是健康的大敌。据了解生产者为给筷子“美容”,在生产过程中要

经过硫磺熏蒸,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还有的用滑石粉抛光。包装上“高温消

毒”的字样其实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店铺里没有任何证件,却到处堆满了已经严重发霉的一次性筷子,数量之多令人咋舌,而这

里的筷子在海口每个月竟可以销售600万双,主要流入到多家小型餐馆,非常畅销。记者经过暗

访,终于揭开了这家发霉筷子窝点黑幕,并会同工商部门及时封存了这批发霉筷子。

记者暗访:店老板自称一月销售600万双筷子

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位于金宇新村26号一楼的一家店铺。记者远远闻到一股很浓的发霉味

道,非常刺鼻。记者佯装成餐馆老板,走进店铺。只见堆在房间里的一次性筷子大多是发霉的,一

名中年男子将一些不太霉的筷子挑了出来,分开摆放,另外有3名女子也挑选,一片繁忙。

工人正在将霉筷子分开摆放,圆圈处可见筷子长满了霉斑。坐在门口的中年男子非常警惕,

询问记者是做什么的?记者表示是开餐馆,路过这里看到有一次性筷子出售,想购买一些筷子带回

去。这名中年男子又询问记者在哪里开的餐馆?店名叫什么?记者回答说是在海口金盘路开的川菜

馆,并随便说了一个店名。该中年男子这才说这里是专门批发并往餐馆送一次性筷子的,金盘的餐

馆都是他送的货,一般售价为70元一包,一包为3000双。记者假装嫌价格太贵,经过讨价还价,

该中年男子最后表示最低68元一包,这是最低价了,并介绍说自己一个月要销售600万双一次性筷

子,基本上都是送到海口各小餐馆的。

记者发现整个店铺里堆满了一次性筷子,甚至从地面一直堆到了房顶,数量之多难以统计。

据中年男子说房间里至少有500万双。记者说,这里的一次性筷子都发霉了,送到餐馆顾客会使用

吗?中年男子介绍说,自己都是从发霉的筷子中挑出一些表面上看不出霉的送给餐馆,特别霉的筷

子自己会再处理。而且如果餐馆老板发现很多筷子是霉的,自己可以再免费调换。

工商出击:店铺无证经营霉筷子被现场封存

记者暗访后,当即给金盘工商所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工商部门能及时查处。金盘工商所的

一名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经察看发现该店铺的2个房间里全堆满了发霉的一次性筷子,数量非常

多,于是又打电话回所里要求支援。随后另外一名执法人员和该所的韩副所长也赶到现场。

经查,该店铺没有工商执照,也没有卫生许可证。而店铺里的筷子基本都是发霉的,不能再

使用,应该销毁。工商执法人员给该店下达了处罚文书,暂时封存这批发霉的一次性筷子,并责令

店铺负责人到工商所接受处理。

商家辩解:不用一次性筷子我们怎么开店?

不用一次性筷子,你让我们怎么开店?”一位小吃店老板这样反问记者。他说,自己每天要

招待百八十名客人,店里本来就人手紧张,哪顾得上洗筷子?

他们认为,消毒、洗刷筷子要增加成本,而一次性筷子只有几分钱,用完就扔,方便又实

惠。对于一次性筷子,消费者则表示了无奈。一位吴女士说,单位没有食堂,中午只能小摊小店里

“打游击”。“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但我别无选择。”吴女士说,“大酒店咱去不起,小摊点清一

色的一次性筷子,难道还要天天带双筷子在身上?”另一些被访者则表示,鉴于餐饮业的卫生状

况,一次性筷子能让他们心理上感到“卫生安全”。

据了解,一次性筷子的制作加工包括砍伐、切断、冲坯等十几道工序,并要经过运输、仓储

及流通等环节。业内人士透露,因为一次性筷子属免费提供,也被核算在成本中,经营者大都青睐

那些粗制滥造、价格低廉的筷子。至于消费者的健康和环保问题,似乎与他们“无关”。据《南国

都市报》

一次性筷子可能暗藏“毒药”

记者在批发市场了解到,一次性筷子分为竹制、木制;有塑料包装、无包装几种。而这些直

接入口的筷子无一例外地塞在大编织袋里,有的席地而放,有的倚在门口,与其它杂物混在一起,

没有任何卫生防护措施,细菌极易交叉感染。经销商说,每个大袋装有筷子四千双左右,像无包装

的木制筷都是用皮筋扎成捆,每捆50双,每双售价2分钱,生意好时每天能卖出四五大袋。对于筷

子的来源,经销商则三缄其口,只含糊说“从南方进的”。生产者为给筷子“美容”,在生产过程

中要经过硫磺熏蒸,熏不白的就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漂白,还有的用滑石粉抛光。

防疫专家说,经硫磺熏蒸的一次性筷子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刺激性气体,侵蚀呼吸道黏

膜;用双氧水等漂白的一次性筷子具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口腔、食道甚至胃肠;而滑石粉在人

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另外,即使经过严格消毒的筷子,在密封的情况下保质期最长

仅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毒等。

一次性筷子抽查100%不过关

日前全国市场上进行了一次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在10件抽检样品中,有8件含有二氧化

硫,4件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二氧化硫用于漂白、杀菌,属刺激物,对哮喘患者尤其危险。此

外,所有抽检样品都含有会造成头痛、呕吐的过氧化氢,以及可能致癌的五氯酚。

消费者协会提示老百姓,应避免使用颜色太白的一次性筷子,在使用时闻一闻,若有酸味,

就可能含有二氧化硫。此时可以将筷子放在热水中搅动数分钟,这样可以减少二氧化硫对身体的损

害。

“干净”筷子最好半年一换

“干净”的筷子也会引发胃肠炎。一双筷子用了半年以后,在筷子上面细小的凹槽里就会残

留许多细菌和清洁剂,在这种情况下致病的机会很多。而且筷子最容易传播幽门螺旋杆菌,而这种

病菌极易引发胃炎。

特别要指出的是洗筷子时,不可整把一起洗,要一双双慢慢洗,这样才能洗干净。如果长时

间不换筷子,还会引发伤寒、痢疾等病。为防疾病,最好能够半年换一次筷子。(来源:天府早

报)

日前全国市场上进行了一次性筷子检测,结果显示,在10件抽检样品中,有8件含有二氧化

硫,4件的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二氧化硫用于漂白、杀菌,属刺激物,对哮喘患者尤其危险。此

外,所有抽检样品都含有会造成头痛、呕吐的过氧化氢,以及可能致癌的五氯酚。 如今,国家及人们都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这点,一次性筷子的出口,国家从“限”到“禁”是向环保迈进了一大步.我国不可能向日本一样一次性筷子靠进口,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停止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与出售。但在新能源不断开发的新时代,火力发电,洗洁精污染等将不再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而生态环境问题将会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与挑战!

所以,在短期内,根据我国国情,我国要逐渐减少一次性筷子的生产。但站在保护地球

的角度,以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来讲,我们现在就要提倡国民拥有自己的一双筷子,不使用一次性筷子!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响应“拯救森林,筷行动”吧!对全球化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描述。马克思在给恩格斯的信中写道:“我们在卡尔斯巴德,(这里最近6个星期没有下雨)从各个方面听到的和亲身感受的是,热死人!此处还缺水;贴普尔河好像被谁吸干了。由于两岸树木伐尽,因而造成了一种美妙的情况;这条小河在多雨时期就泛滥,在干旱年头就干涸。”①马克思还曾表示:“自从大规模移民开始以来,土地就因为没有施肥而变得贫瘠了。”②大规模移民导致了土地的贫瘠,而大规模移民是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

一。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全球化导致了土地的贫瘠。恩格斯也论述了全球化的生态恶化现象:“地力耗损如在美国;森林消失如在英国和法国,目前在德国也是如此;气候改变、江河淤浅在俄国大概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厉害”③。这些论述表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并将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纳入了他们的研究视野。

对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的全球化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与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矛盾则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破坏。在马克思看来,人类改造自然的生产能力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提高的,但是,如果现有的社会关系不能与这种提高了的生产力相适应的话,就会带来灾难。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阐述过这一观点,指出发达的生产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只能带来灾难,它会成为破坏自然界的力量。马克思举出了机器和货币作为破坏生产与自然界的两个例子。当然,马克思指出这些矛盾和对抗不是从机器本身产生的,而是从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产生的!正因为马克思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对自然界的破坏,所以他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并且认为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对全球化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后果的阐述。马克思认为,全球化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并进一步导致了人与人关系的恶化。在阐述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时候,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制度下,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既提高了生产力,又促进了全球市场的形成。然而,这种大生产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导致了两极分化。他在《资本论》中写道:“因为机器本身是人对自然力的胜利,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人受自然力的奴役,因为机器本身增加生产者的财富,而它的资本主义应用使生产者变成需要救济的贫民,如此等等”④。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机器大工业生产使人控制自然的能力增大了,形成了全球化的大规模生产,大大提高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是以不合理的自然观为指导的,这种自然观将自然看作是与人无关的、被人类掠夺的对象。在这种自然观引导下的资本主义生产实践导致了各种生态环境问题,并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关系又通过人与人的关系的恶化体现出来。总之,马克思认为,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的关系的恶化。

生态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前提。马克思充分合理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我们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通过发挥人的主体性来克服资源短缺问题。马克思指出因为每种事物都具有多种属性,从而有各种不同的用途,所以同一产品能够成为很不相同的劳动过程的原料。例如,谷物是磨面者、制淀粉者、酿酒者和畜牧业者等等的原料,作为种子,它又是自身生产的原料。„„在同一劳动过程中,同一产品可以既充当劳动资料,又充当原料。例如,在牲畜饲养业中,牲畜既是被加工的原料,又是制造肥料的手段。一种已经完成可供消费的产品,能重新成为另一种产品的原料,例如葡萄能成为葡萄酒的原料。马克思认为,由于自然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同一自然物体能够成为多种不同的原料,我们在生产中应该发挥人的主体性,充分利用各种原料。同时,马克思还提到:化学的每一个进步不仅增加有用物质的数量和已知物质的用途,从而随着资本的增长扩大投资领域。同时它还教人们把生产过程中的废料投回到再生产过程的循环中去,从而无需预先支出资本,就能创造新的资本材料。也就是说,人类利用化学的进步可以增加物质的数量和用途,从而使原料得到越来越充分的利用。而这又需要人们运用聪明才智,发挥主动创造性。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解决当代的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

通过应用自然科学来减少污染。马克思指出化学工业提供了废物利用的最显著的例子。它不仅发现新的方法来利用本工业的废料,而且还利用其他工业的废料,例如,把以前几乎毫无用处的煤焦油,变成苯胺染料,茜红染料(茜素),近来甚至把它变成药品。化学工业中生产出的废料如果不加处理就扔到自然环境中的话,就会造成污染。如果运用科学方法,将废料变成原料,这样不但可以减轻环境污染,还可以节约资源。马克思说:“于是,就要探索整个自然界,以便发现物的新的有用属性;„„采用新的方式(人工的)加工自然物,以便赋予它们以新的使用价值;要从一切方面去探索地球,以便发现新的有用物体和原有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如原有物体作为原料等等的新的属性;因此,要把自然科学发展到它的顶点”。⑤马克思在这里指出,人类应该充分发展自然科学,应用科学来探索自然界,并通过科学来发现自然界各种物体的新的使用属性,在充分利用物体的各种属性的基础上减少环境污染。马克思的这些思想是通过观察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而得出来的。他既看到了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对自然资源的浪费,又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大致思路。 通过变革社会制度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马克思认为,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关键。在马克思看来,既然当代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合理的实践所造成的,那么,它就可以通过调节人类的实践活动而得到相应的改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永远处于主导地位,因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掌握着主动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继续恶化下去还是逐渐协调起来,这主要取决于人类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还应该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因此,马克思认为,要彻底地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通过无产阶级革命而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且,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具有必然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认为,只有在完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之后,只有在“一般的、共同的、社会的生产条件”下,才能解决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彻底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结语

全球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当前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人和自然的关系。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其相关问题给予了深切的关注,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他既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又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方案和思路。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这些思想为解决当代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指导。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51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65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483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392页。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然而,时至今日,这颗蓝色星球已是满目疮痍,由空前环境危机所引起的生存危机正在让人类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由此我们发起倡议:拒绝一次性用品,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拒绝一次性筷子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除了一次性筷子,我们还应该拒绝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等一次性用品。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少一分破坏、多一分建设,珍惜任何可再利用的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才能为我们地球环境的回复提供帮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维护我们的家园。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传播绿色环保理念,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加入到环保志愿者行列中。

一次性用品泛滥

在人们的生活中,一次性用品随处可见,一次性牙膏、一次性牙刷、一次性香皂和一次性洗发液等一次性卫生用品;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碗、一次性盘子、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餐具;还有一次性购物袋,一次性包装等。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快餐盒用量在120 亿只左右,仅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具全年消耗量就达4 亿一7 亿元。这些用聚苯乙烯、聚丙

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难以分解处理,遇热水还会释放出有害物质,造成城市环境严重污染。我国每年大约生产450 亿双一次性木筷,消耗林木资源近500 万立方米〔 一棵生长了20 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 000 一4 000 双筷子),我们一年要吃掉2500 万棵树。美国环保局的一个有关购物袋的网站指出,美国每年使用3 800 亿个塑料袋,只有不到5 % 能被}司收利用。美国选用塑料袋的原因很简单,它轻薄、有韧劲而且价格低廉。塑料袋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30 年前,现在,商店中提供的五个购物袋中有四个是塑料袋,尽管基本仁所有人都认为塑料袋带来了很多问题,但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解决办法。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 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 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 万棵碗口粗的树。每生产1 000 万个月饼纸盒,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 厘米以上的树木。如此看来,那些“见怪不怪”的过度包装己经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构成威胁,更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资源紧缺

一次性塑胶泡沫快餐盒、一次性塑胶购物袋和包装袋等制品的最初原料是石油和天然气。据世界能源委员会评估,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开采成本较低的化石燃料储量将在21 世纪中期到末期耗尽。据最新的2004 年《 BP 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披露,虽然全球能源储量在继续增长,石油和天然气储量都比2002 年的数字增长了10 %以上,但以目前的开采速度计算,全球石油总储量只可供应41 年,天然气总储量只可供应60 年。 三、减少一次性用品的用量 大多数人使用一次性餐具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一次性餐具卫生,其实不然。以一次性筷子为例:一次性筷子的包装多数都印有高温消毒清洁卫生的字样,但实际中,因为一次性筷子价格低廉,市场占有率大,为了争夺这块市场,很多小企业在加工过程中均采用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熏蒸的时间越长,筷子越自,闻起来也越酸。制造者在以二氧化硫熏蒸的方式漂白后,通常忽略水煮步骤口残留的二氧化硫和其他物质结合便会生成亚硫酸盐,而亚硫酸盐在医学界被认为可能导致哮喘。同时一次性筷子运输、批发工序繁杂,整个过程多次由不同人经手,而且在运输储藏中为了防潮、防虫等,撒上不同的药品。很多一次性筷子不仅感官和理化指标达不到,即使最基本的细菌含量等卫生指标也很难达到,存在很大的卫生隐患,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的媒介。

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用品,殊不知,这些用完就扔的物品在提供给人们方便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制造了成千上万吨的垃圾。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在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 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 万吨,其中60 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 %。其中污染最明显、最严重的是那些遍布城市街头的废旧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快餐具。

中国商务部有关负责人在今天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覆盖率逐年剧减,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成为了餐饮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商务部在引导消费者减少、拒绝一次性筷子同时,

还将加强与餐饮行业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流,建立长效机制,重视新品种筷子的研发、推广,逐步实行筷子生产许可制度等有效措施。

目前人类正在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环保危机,拯救地球成为世界各国人民强烈的呼声,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二00八年九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通知》,号召全民的节能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纸杯、签字笔等一次性的用品;日前中国商务部官员在“中国餐饮产业发展大会”上也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中国烹饪协会苏长秋成说,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是大势所趋。鉴于目前的市场环境,他提出从减少一次性筷子的提供逐步过渡到不提供包括一次性筷子在内的一次性产品;充分考虑企业和消费者的实际情况,对于没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和提供外卖、送餐服务的餐饮企业在没有更好的解决措施之前,还要以满足消费、方便需要为主,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卫生、安全、满意的服务。

首先,一次性的东西不能循环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在这一点上不环保。 其次,一次性的东西在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大量废水废气等,在这一点上也不环保。

再次,一次性的东西使用过后即被抛弃,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一方面浪费了处理的成本,不环保,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会造成污染。低碳联盟,环保生活消费者要树立责任、文明、理性的新消费观念。随着全球环境的恶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面临着资源逐渐枯竭、循环利用率低,生态环境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因此,消费一次性用品,一方面要注意对自身健康是否有益,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是否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要拒绝消费那些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构成严重破坏的商品,拒绝消费那些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污染的商品,提倡绿色消费和循环消费,自觉成为“绿色消费者”。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树立责任、科学、环保的新消费观念。从调查情况看,消费者能理性消费,却不能科学、文明消费,能对卫生、环保等问题予以关注,但真正从自我做起,却是了了无几。因此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明白一次性用品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对社会、环境、生态所产生的影响甚至是危害,促进全社会树立理性、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媒体和舆论要善于引导和宣传理想、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让绿色消费观、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思想越来越深入人心,促使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得以提高。一次性用品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如果任由一次性用品泛滥使用,将使我省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不仅浪费大量的、珍贵的社会资源,还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到我们及子孙后代的生活、生存环境。因此我们建议:

一是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共同打造“绿色浙江”。对高耗能、高污染的一次性用品的生产和销售,政府应进行强制性规范,甚至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对违规行为进行规制。对于普通的一次性用品,政府部门要制定

合理使用的长远规划和政策,如包括回收再利用对策、鼓励替代模式、实施生产许可和责任制等,并鼓励和支持消费者使用重复、回收的产品;或者增加一次性用品生产、消费的税费,并将所得转化为一次性用品的回收处理费用,以提高一次性用品的成本,促进源头减量,并为替代产品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逐渐由经过市场和环境考验的替代产品来取代,最终实现以全新的绿色产品替代一次性用品。同时建议,林业、环保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生产企业原料来源、用量等的掌握和监督,减少企业对社会资源的损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加大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二是加强对生产者、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与教育。由于一次性用品包装简单,一般经营场所都是“免费赠用”,所以消费者在使用时常常乎略了对生产厂家、生产日期等的查看,而事实上许多一次性用品在外包装上对应该标明的事项往往是模糊不清、难以辨认或根本未予标注。因此,有关部门一要加强对生产厂家的监督管理和规范,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卫生检查活动,从源头上扼制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并对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备案凭证的单位坚决进行查处。二要强化超市、餐饮、宾馆对一次性用品运输、储藏保管、拆件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杜绝一次性用品在流通渠道中的二次污染。三要积极开展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高防范能力。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对需要掌握的卫生知识应及时组织培训,不断增强经营者商品索证意识,严把进货渠道关和质量验收关,坚决杜绝“无证产品”、伪劣产品入市。

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一次性筷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后患:1, 一次性筷子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方便,然而,从环保的角度看,在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立方米。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

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2,从健康角度来看,选择一次性筷子就等于放弃健康。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的颜色当然无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睐。因此,小作坊生产者经加工处理后的一次性筷子,马上就会“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液态加工的筷子的方法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特别是氯气,它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至于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尽管不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因此,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3,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看,长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利于青少年好心态的养成。现在不仅有一次性碗筷,还有一次性饮料杯、一次性内衣、一次性相机等等,一次性的用品队列越来越长,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另一个危害就是让我们养成了用了就扔的坏习惯,这绝对是不利用青少年心态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与倡导永续地球相违背的。这几年自备环保筷的观念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许多城市就有由许多志愿者发动的“筷行动”( http://act.greenpeace.org.cn/tree),除了宣导民众自行携带环保筷,也开始倡议餐饮业者提供环保消毒筷,以达到环保、健康的目的。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吧!筷子是中国人的主要餐具,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体现,但近年来,当古老的传统遇到现代社会“快速、便捷、卫生”的价值观时,国人对这项餐具的耗费让人触目惊心。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大大加快,忙着上班,忙着上学,忙着赚钱,忙着休闲……在忙碌中,“一次性”用品越来越受到青睐。在中国大多数的餐馆,无论档次高低,一次性筷子早已成了必不可少的餐具。一次性筷子又称“卫生筷”、“方便筷”,是人类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服务发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琐运送过程的多次筷子比,即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于避免的污染,而其作用,显然是不清洁和浪费。一次性筷子给我们带来的无穷后患:1, 一次性筷子给人们的生活的确带来方便,然而,从环保的角度看,在这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大量资源的浪费与垃圾的堆积。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800亿双,首尾相接,可以从地球往返月球21次, 可以铺满363个天安门广场。每回收3双一次性筷子,就可以生产一张A4纸。按50人的公司的用纸量计算,做出的纸大概可以使用55万年。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要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

立方米。而一棵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3000-4000双筷子。山西首府太原市有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饭店,以半数使用一次木筷且平均每天每个饭店接待100位客人的保守估算,全市一天也要用掉50万双一次性木筷!就是说,仅太原一个城市,人们每天就餐的同时也吞噬下相等于125至170棵大树!以中国宽广的森林定义和世界首位的人工林面积,其森林覆盖率也仅为18。21%,居世界第130位。当中还存在森林质量不高,如林种单一、树龄低等问题。中国长期以来的农业、经济发展,人口持续增加已对中国的森林造成了无法弥补的破坏。因为十三亿人每日就餐的需要也要吃进去那么多的树木,这种不必要的浪费既让人痛心又无比荒唐。在中国,一次性筷子在使用后是不进行回收的。这与一次性筷子在日本被回收造纸的情况差别很大。中国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相关的木材浪费问题。2004年取消一次性木筷出口退税(13%)并征收17%的增值税;2006年4月1日对一次性筷子增收5%消费税;2006年11月1日又征收10%出口关税。一次性筷子大概已成为我国流转税负最重的农林产品之一。一次性筷子还有可能产生“温室效应”。因为恶性循环的关系,树少了,二氧化碳会增多,大气层会加厚,热量难以散开,就产生了“温室效应”。2,从健康角度来看,选择一次性筷子就等于放弃健康。正规的一次性筷子所用的原料都是质地比较好的木材,不需要特殊加工。但是现在很多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使用的都是劣质木材,看上去“肤色”较黑,这不太美的颜色当然无法受到食用者的青睐。因此,小作坊生产者经加工处理后的一次性筷子,马上就会“改头换面”,堂而皇之地登上了人们的餐桌。一次性筷子有两种制作方法,固态的制作方式是通过硫磺的熏蒸漂白。经过硫磺气体漂白的筷子,其二氧化硫会严重超标,而二氧化硫的特性之一就是遇冷会凝固。因此,人们用这种筷子进餐时,二氧化硫随着空气的流动很容易凝固至呼吸道,咳嗽、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便随之而来。除此以外,硫磺中含有重金属,例如:铅、汞等……重金属在人体内部是可以堆积的,长时间的累积会造成铅中毒或汞中毒。 液态加工的筷子的方法是通过氯气或者双氧水漂白,特别是氯气,它不仅容易造成人体内的胆结石,而且含有曾经让人们谈之色变的二恶英。至于竹筷子,为了去除筷子的毛刺,令其看起来光滑。白皙,制作者将其放入滑石粉中,通过摩擦对筷子进行加工。但滑石粉容易增加人体患胆结石的机率。尽管不正规厂家生产的一次性筷子危害性很大,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对一次性筷子仍没有出台具体的卫生检验的标准。因此,一次性筷子隐藏三大危害: 损害呼吸功能:一次性筷子制作过程中须经过硫磺熏蒸,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遇热会释放SO2,侵蚀呼吸黏膜;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食道,甚至肠胃造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消除不干净,在人体内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4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则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等。 3,从人类心理的角度来看,长期使用一次性的用品不利于青少年好心态的养成。现在不仅有一次性碗筷,还有一次性饮料杯、一次性内衣、一次性相机等等,一次性的用品队列越来越长,使用这些一次性用品的另一个危害就是让我们养成了用了就扔的坏习惯,这绝对是不利用青少年心态健康成长的,这也是与倡导永续地球相违背的。这几年自备环保筷的观念也渐渐在国内传播开来。国内许多城市就有由许多志愿者发动的“筷行动”( http://act.greenpeace.org.cn/tree),除了宣导民众自行携带环保筷,也开始倡议餐饮业者提供环保消毒筷,以达到环保、健康的目的。让我们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吧!


相关文章

  • 2014关于湖南工业大学环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关于湖南工业大学环保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校园,是每个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地方.好的校园环境才能创造好的学习氛围.而好的校园环境靠我们自己创造.所以,环境保护.协调人和校园环境的关系,保证良好的校园环境,创造美好校园是每个学生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通 ...查看


  •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调查报告
  • 一次性筷子的使用调查报告 面对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人们越来越多地选择了使用方便.快捷的一次性筷子,但一次性筷子的原料却是树木.一次性筷子的大量使用使得大片树木被伐.树木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大量树木被伐,森林面积锐减,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现象越 ...查看


  • 绿色环保资料 1
  • 十六项绿色环保行动 1.少用塑料袋 我国大商场购物都免费提供塑料袋,在德国,不少超市里的塑料袋不是免费提供的,这是为了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很多德国人买东西时,习惯提着布兜子,或直接将货物装到车上,不用塑料袋.一些家庭主妇为了少用塑料袋而挎着硕 ...查看


  • 关于一次性筷子调查报告
  • 关于一次性筷子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方便.快捷",于是一次性用品便逐渐问世,塑料袋.塑料饭盒.一次性筷子„„这些物品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比如一次性 ...查看


  • 中国人的精神与筷子
  • 筷子的精神 导言:一提到"传统"一词,很多人想到四大发明.在古老的中国,造纸印刷的发明并没有影响普通大众的生活,或者说它们只在文人士大夫中发挥着文化传播的载体作用.指南针是风水之器,火药仅是作节日观赏之用.在航海时代的西 ...查看


  • 保护环境的心得体会
  • 篇一:<环境保护心得体会> 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保护和环境就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发达的资本主义已走过的道路早就证明,清洁的环境也就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的,不注重环境保护工作,甚至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发展 ...查看


  • 拒绝一次性
  • 拒绝一次性 一.方案设计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日益改善,环保理念已经日渐深入人心,可生活中环保行为的落实却往往不尽人意.就一次性用品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街道边随处可见的塑料袋.一次性餐盒.一次性杯子,垃圾箱 ...查看


  • 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 报告题目: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 班级: 姓名: 学号:2012 完成日期:2014年6月15日 大学生环保意识调查报告 摘要: 1972年6月5日至16日由联合国发起,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提出 ...查看


  • 小学环保教案1
  • 小学环保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 2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教学重点] 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