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_郑振铎_优秀教案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ã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猫》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字里行间理解蕴涵的人生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一、导入新课,并了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关于猫的卡通形象,欣赏可爱漂亮的猫,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散文《猫》。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观看一组小猫照片,让学生说说喜欢哪只,为什么?

二、朗读课文,感知文意,划出字词。

相称(chân) 郁(yù)闷 一缕(lǚ) 娱(yú)乐 污涩(sâ) 怂恿(sǒngyǒng) 婢女(bì) 蜷(quán )伏 惩戒(chãng) 怅然(chàng)

三、整体感知

2、通过这三只猫的比较,你们更关注哪只猫?为什么是第三只猫?(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3、默读15~34段思考,在第三只猫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几个人物?他们都是如何对待猫的? 四、课堂互动

师生角色扮演(教师扮演今日说法主持人,学生们分别扮演郑振铎,三妹,张嫂,观众) 师:这只小猫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还引起了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组的关注,因为这只小猫身上发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个梦,一只遍体鳞伤的小猫向我哭诉,我要把著名作家郑振铎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几个问题,现在我已来到郑振铎家中,下面呢,我来采访几个被告。(教师一次对学生扮演的三妹,张嫂,郑振铎及观众进行采访。)

对三妹的提问:1、听说你十分喜欢小动物,尤其是喜欢小猫,是不是?你家里曾经养过几只猫,是不是很喜欢他们?

2、为什么不喜欢第三只猫?

3、可是小猫活着只是为了让人类感到开心么? 对张嫂提问:1、听小猫说,是你把它带回家的,觉得它很可怜,你能不能说说当时的情况? 2、不过,当“芙蓉鸟”事件发生后,为什么没有站出来给小猫求情呢? 对郑振铎提问:1、你是否确定是小猫杀死了芙蓉鸟,你有没有亲眼看到? 2、那你凭什么判断他是罪魁祸首呢?

3、当你看到小猫在嚼着东西的时候,你是怎样去想的,又是怎样去做的? 4、可怜的小猫无缘无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没有回来?你是怎么想的? (观众朋友们,由于主人的偏见,一只小猫惨死了,这无疑是一件人间悲剧,面对这样的事,观众朋友们是怎样的看法呢?现在我来采访几位观众) 提问:1、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2、你刚刚听了郑振铎先生的忏悔,你觉得小猫在天堂会原谅他么? (谢谢这几位观众朋友,通过这个事例,我们应该得到这么一个血的教训)

血的教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要凭个人的好恶、死心、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的过失。 五、文本研读,阅读训练。

1、下面重点看文中抒发作者忏悔之情的句子(学生齐读,要求读出作者感情) 2、个别学生朗读(播放背景音乐) 3、分组讨论:

A、我的什么过失使我的良心受伤了(用原文回答)表达了我怎样的品格?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达了

“我”真诚、善良、知错就改的品格。

B、第二只猫丢失时,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试体会这两句话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前一句表现了失去所爱之物后内心的气愤,后一句抒发了自己伤害无辜后,内心充满内疚悔恨之情。

C、写前两只猫有什么作用?

前两只猫与第三只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出后者命运的悲惨,也更突出

“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七、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经错怪别人或被别人误解呢?把事情的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和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 八、教师寄语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

你将收获更多。 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

对待一切生命吧!


相关文章

  • 郑振铎[猫]教案8
  • <猫>教案 乐陵三中刘卫卫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抓住"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和"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查看


  • 苏教版[海燕]教案1
  • <海燕>教案1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写作时间以及作者的基本情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教师简介文章和作者的一些情况后,以自己的朗读为主,在朗读中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查看


  • [猫]优质课教案
  • 26.<猫>郑振铎教学设计 湛江农垦湖光中学 七(3)班 沈小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积累字词,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品味语句,对比概括,合作探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 ...查看


  • 最新语文A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石榴又红了]教案第一课时(精品)
  • <石榴又红了>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愈.振.铎.侍.篱.嵌.韵.昔",掌握会写字"榴.郑.振.篱.嵌.赌. 嘱.昔".自主积累词句.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 ...查看


  • 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教案
  • 感恩母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母亲之爱,感受母爱之情,体验亲情的无私和伟大,即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母亲. 2.让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母亲.尊敬母亲.体谅关心母亲,与母亲和谐相处,从现在做起从点滴以实际的行动来回报母亲. 教 ...查看


  • 初中漫画 教案
  • 课 题: 漫 画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理论课 授课对象: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是通过认识和了解漫画的特点和表现效果,激发学 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工具绘制漫画.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体验漫画艺术的魅力, ...查看


  • 浅析林纾和林纾的翻译
  • 东西方文化关系 课程论文:浅析林纾及林纾的翻译 学号:A0839001 姓名:陈杰 浅析林纾及林纾的翻译 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从古到今,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翻译思想及理论层出不穷,关于翻译的标准也不一而言.就翻译本身而言,一般的翻译人 ...查看


  • 景泰蓝的制作教案
  • 临 汾 电 力 工 业 学 校 教 案 用 纸 第 1 页 景泰蓝的制作 一.题解 景泰蓝是我国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景泰年间在北京开始大量制造,又因当时多用蓝色釉料,所以得名"景泰蓝 ".景泰蓝和我国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一 ...查看


  • 散文两篇教案
  • 散文两篇教案 霞 2006.9.27 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研读重点段落, 深入领会语句的深层含义鉴赏作品的哲理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朴素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