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读书:博观约取 好学深思

谈读书:博观约取 好学深思     作者:来新夏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80年书了。

有人问我读书是如何入门的?我很幸运,7岁以前,在祖父身边生活。祖父是位饱学之士,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是清末的留日生,学识渊博,著述闳富,家中也有些藏书。我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书容易有好感。祖父除要求我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书外,还用《幼学琼林》为课本,讲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诱发我的读书兴趣,逐渐养成读书习惯,所以我读书不是挨手心打出来的。如果见书就头痛,那是读不好书的。我常听长辈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子弟苦读,但我认为应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所以读书的起步要乐于读书。整天愁眉苦脸,如坐针毡,那是读不好书的。

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当然要读好书。至于什么书算得上好书,我的理解是指3种书:一种是必须精读、细读的经典原著,一种是后来有价值的著述,一种是有丰富内容的杂书。古人多从原著入手,现在离经典原著时代较远,理解诠释困难较大,所以可从有价值的专著起步,踩在前人肩膀上攀登。以文史为例,我以为最好从清人著述起步,清人张之洞在《酉轩语·语学》中有过一段很中窍要的话说:“读书一事,古难今易,无论何门学问,国朝先正皆有极精之书。前人是者证明之,误者辨析之,难考者考出之(参校旁证),不可见之书采集之。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一分瑕瑜而列朝书去其十之八九矣。且诸公最好着为后人省精力之书:一搜补(或

从群书中搜出,或补完,或缀缉);一校订(讹脱同异);一考证(据本书据注据他书);一谱录(提要及纪元地理各种表谱)。此皆积毕生之精力,踵曩代之成书而后成者。故同此一书,古人十年方通者,今人三年可矣!”张之洞这段话确是经验之谈,我曾依此而行,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有人问我如何进入专业领域?我想讲一个切身体验的例子。我在大学读历史专业时,师从范文澜老师读研究生,他让我转攻中国近代史。趁一次给范老送资料的机会,我贸然地向他请教入门途径的问题,范老很温和地让我坐到对面说:“你是援庵先生的学生,应该懂得‘专攻一经’的道理”,我惭愧地回答:“我的近代史知识很浅薄,不知选哪部书去读。”范老想一想对我说:“你就从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入手,要随读随写笔记,以便日后使用时翻检,笔记可以不太追求文字的严整。”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我连续读了一年半,写了3大本读书笔记。我在读此书的笔记中,把原书的出处作了详细的记录,把内容作了简短提要,以便日后需用时翻查。

后来我又读了《清季外交史料》,使近代史事,上下贯穿。经过如此认真细读后,我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实脉络,大体清楚。再读其他有关著述,就深感便捷。有时还能触类旁通,知道许多近代的历史人物及其观点论述,引发我去读更多的书。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读书有得?我觉得只有8个字,就是“博观约取”和“好学深思”。这两句古语是相连的,只有“好学”才能“博观”;只有“深思”才能“约取”。好学就是勤学,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有读书习惯,特别是困顿时,更应坚持不懈,才能走向博览群书,才能使知识源源输入;但博涉不是囫囵吞枣。对书的内容要深思,以定去取。不妨大胆地说,无论什么书都不是没有水分的,深思就是挤掉水分,所以称为约取,即把一本书读薄,而取其精华。在深思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这就是一般所说“致疑”,有疑才会不断追根究底,即所谓“勤思”,疑而后思,思而后得。所得即使是片段,也是非常可贵的,应该及时记录。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日久淡忘,人所难免,所以要勤记勤写。聚沙成塔,片段可以成篇,多篇可以成书。这种积累,对读书生活也是一种磨砺,因为读书易而随时记录读书心得难,因此必须要有韧性战斗的精神。

有人问我读书究竟是为人,还是为己?我说这二者并不矛盾。读书既可使自己愉悦,增加自己的知识库存,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也可使自己享受有内涵的日常生活。但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自己读书有得时,就应该公之于众,贡献于人。我曾用几十年读书所积累的资料,撰成《书目答问汇补》与《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二书,既凝聚了自己几十年的读书所得也为他人担当起铺路石子的作用。这就是读书既为己又为人的明证。

有人希望我对读书生活作一简练的概括,我只能赠君16字,即“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乎精”。但这是我一生的读书体会,不一定适用于他人。要有成效还靠自己摸索和领悟,还靠自己在读书生活中发掘。

选自:南开大学报

谈读书:博观约取 好学深思     作者:来新夏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80年书了。

有人问我读书是如何入门的?我很幸运,7岁以前,在祖父身边生活。祖父是位饱学之士,既有深厚的国学根底,又是清末的留日生,学识渊博,著述闳富,家中也有些藏书。我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书容易有好感。祖父除要求我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书外,还用《幼学琼林》为课本,讲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诱发我的读书兴趣,逐渐养成读书习惯,所以我读书不是挨手心打出来的。如果见书就头痛,那是读不好书的。我常听长辈用“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教育子弟苦读,但我认为应改成“学海无涯乐作舟”。所以读书的起步要乐于读书。整天愁眉苦脸,如坐针毡,那是读不好书的。

有人问我读什么书好?当然要读好书。至于什么书算得上好书,我的理解是指3种书:一种是必须精读、细读的经典原著,一种是后来有价值的著述,一种是有丰富内容的杂书。古人多从原著入手,现在离经典原著时代较远,理解诠释困难较大,所以可从有价值的专著起步,踩在前人肩膀上攀登。以文史为例,我以为最好从清人著述起步,清人张之洞在《酉轩语·语学》中有过一段很中窍要的话说:“读书一事,古难今易,无论何门学问,国朝先正皆有极精之书。前人是者证明之,误者辨析之,难考者考出之(参校旁证),不可见之书采集之。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一分瑕瑜而列朝书去其十之八九矣。且诸公最好着为后人省精力之书:一搜补(或

从群书中搜出,或补完,或缀缉);一校订(讹脱同异);一考证(据本书据注据他书);一谱录(提要及纪元地理各种表谱)。此皆积毕生之精力,踵曩代之成书而后成者。故同此一书,古人十年方通者,今人三年可矣!”张之洞这段话确是经验之谈,我曾依此而行,确有事半功倍之效。

有人问我如何进入专业领域?我想讲一个切身体验的例子。我在大学读历史专业时,师从范文澜老师读研究生,他让我转攻中国近代史。趁一次给范老送资料的机会,我贸然地向他请教入门途径的问题,范老很温和地让我坐到对面说:“你是援庵先生的学生,应该懂得‘专攻一经’的道理”,我惭愧地回答:“我的近代史知识很浅薄,不知选哪部书去读。”范老想一想对我说:“你就从读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入手,要随读随写笔记,以便日后使用时翻检,笔记可以不太追求文字的严整。”三朝《筹办夷务始末》我连续读了一年半,写了3大本读书笔记。我在读此书的笔记中,把原书的出处作了详细的记录,把内容作了简短提要,以便日后需用时翻查。

后来我又读了《清季外交史料》,使近代史事,上下贯穿。经过如此认真细读后,我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史实脉络,大体清楚。再读其他有关著述,就深感便捷。有时还能触类旁通,知道许多近代的历史人物及其观点论述,引发我去读更多的书。

有人问我怎样才能读书有得?我觉得只有8个字,就是“博观约取”和“好学深思”。这两句古语是相连的,只有“好学”才能“博观”;只有“深思”才能“约取”。好学就是勤学,无论在什么条件下,都要有读书习惯,特别是困顿时,更应坚持不懈,才能走向博览群书,才能使知识源源输入;但博涉不是囫囵吞枣。对书的内容要深思,以定去取。不妨大胆地说,无论什么书都不是没有水分的,深思就是挤掉水分,所以称为约取,即把一本书读薄,而取其精华。在深思过程中,就会发现问题,这就是一般所说“致疑”,有疑才会不断追根究底,即所谓“勤思”,疑而后思,思而后得。所得即使是片段,也是非常可贵的,应该及时记录。因为人的记忆是有限度的,日久淡忘,人所难免,所以要勤记勤写。聚沙成塔,片段可以成篇,多篇可以成书。这种积累,对读书生活也是一种磨砺,因为读书易而随时记录读书心得难,因此必须要有韧性战斗的精神。

有人问我读书究竟是为人,还是为己?我说这二者并不矛盾。读书既可使自己愉悦,增加自己的知识库存,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也可使自己享受有内涵的日常生活。但读书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人。自己读书有得时,就应该公之于众,贡献于人。我曾用几十年读书所积累的资料,撰成《书目答问汇补》与《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增订本)二书,既凝聚了自己几十年的读书所得也为他人担当起铺路石子的作用。这就是读书既为己又为人的明证。

有人希望我对读书生活作一简练的概括,我只能赠君16字,即“立足于勤,持之以韧,植根于博,专务乎精”。但这是我一生的读书体会,不一定适用于他人。要有成效还靠自己摸索和领悟,还靠自己在读书生活中发掘。

选自:南开大学报


相关文章

  • 怎样读中国书阅读答案
  • 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诵,只有疏 ...查看


  • [内容完整]读书小报
  • 姓名:代用名 班级:三年级2班 读 小 报 读书名言 书籍是巨大的力量. -列宁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书 读书三用功 怡情.傅彩 ...查看


  • 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 一 关于治学问,现在想来,司马迁所讲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做学问,其一要博,其二要精.学问这东西看上去浩如烟海,实际上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攻破几点就可以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quo ...查看


  • 关于学习的名言:好学则老而不衰
  • 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地浪费掉. 作者:邓拓 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 作者:周恩来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 ...查看


  • 读书座右铭
  • 读书座右铭 1.年轻时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孔丘 3.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4.努力耕耘,少问收获. 5.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 ...查看


  • 儒家经典名言
  • 治学篇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 译:玉如不琢磨就不能成为器物:人如不学习,就不懂道理.因此,古代贤君,建国治民,都把教育放在首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 ...查看


  • 关于勤奋的名言:关于勤奋好学的名言警句
  • 1.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2.天才不是别的,而是辛劳和勤奋.--比丰 3.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4.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 ...查看


  • 表示思考的成语
  • 关于思考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才大心细]:才:才能.才能很高,思考细密. [朝思夕计]:朝:早晨.早晚都在思考.形容集中精力思考问题. [冲昏头脑]:因胜利而头脑发热,不能总冷静思考和谨慎行事. [大处着眼]:从大的方面观察.思考问题,抓住 ...查看


  • 读书小报二年级
  • 鲁迅嚼辣椒驱寒 侯宝林抄书 鲁迅先生从小 认真学习少年时,在 江南水师学堂读书, 第一学期成绩优异 , 学校奖一枚金 质奖章 . 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 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 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 他便摘下一颗辣椒,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