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食品名城的田园情怀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漯河市作为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其孕育的“双汇”“南街村”“澳的利”等“漯河制造”食品品牌早已声名远播。   产业特色明显、品牌实力雄厚的漯河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以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力求通过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全市行政村80%以上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0%以上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10月30~31日,秋雨绵绵。本刊记者先后踏访了临颍县、郾城区的4个乡村,所遇所见,所闻所感,使人难以忘怀。无论是已经入住新型社区、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是依然恬居老屋、享受田园美景的安逸,村民们开怀笑容的背后,满是富足后的欣悦,也饱含着对即将呈现的美丽新农村的憧憬。   “四原则”助推环境整治   漯河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城乡统筹突出特色,改革创新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四原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依据发展水平、地域特点、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和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村庄布局,既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又保持了农村田园风貌,突出区域民俗特色。另一方面,统筹城镇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有关项目资源,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阶段性规律,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监督权。   作为省级示范县的临颍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采用多种宣传形式首先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支持。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7820万元,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环卫设施、配备环卫工人和垃圾收集运输设备,保障垃圾清运、乡村保洁经费落实到位。同时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社会机构参与。目前,临颍县大部分乡镇政府通过与社会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购买农村保洁服务,实现了农村保洁制度的规范化。   郾城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和乡村清洁工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改善社会民生、服务郾城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清运、集中治污”的工作思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容镇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像裴城、龙城、黑龙潭、商桥等乡镇,党政干部重视,村“两委”认识到位,行动迅速,一些村庄已经初步显现“天蓝、水绿、山青、人和”的新农村景象。   龙堂人的幸福生活   规格统一的5层住宅楼连排成片,文化广场上健身活动设施有序安置,物业管理中心和卫生保洁服务一应俱全,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或开着轿车出入,负责安保的门卫大爷不时应声招呼。这是10月30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龙泉小区见到的情景。   “你看,咱这里跟城市的社区相比还有啥区别?而且咱的楼层低间距宽,视野开阔空气新,环境优美绿化好,小区的物业管理支出全部由村办企业承担,村民不用交一分钱。从县城引来的自来水加上自打的深水井,安全饮水有保障,电、天然气、闭路电视、宽带更是一次性配套到位,大家住在这里得劲得很!”提起龙堂村的新型社区建设,杜曲镇副镇长姚鹏飞难掩心中的自豪,这位在镇里工作16年的年轻干部,对全镇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条道路都倾注了心血。“龙泉小区是龙堂村民旧房拆迁置换自建起来的,让群众建得起住得上,还要把社区管理好,帮群众想办法促进就业,在全省推行新型社区建设以来,总体感觉咱这样的模式是成功的。”姚鹏飞补充说。   近年来,龙堂村依托以万亩蔬菜基地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以食品加工为特色的龙云工业园区,以及村办企业河南龙云集团的多产业开发,建设起了新型农村社区,就近转移农民就业,让农民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龙堂村先后被命名为“明星村”、“河南省精神文明试点村”等,并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称号。   在现任党支部书记、龙云集团董事长郭自安看来,龙堂村的巨变主要得益于选对了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他介绍说,龙堂村是杜曲镇的中心地带,总体规划由上海著名的规划设计院制订,分阶段分区实施,包括工业区、居住区、教育区、休闲卫生区等。其中龙泉小区的规划建设应该说和城市社区不相上下,几代人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所以群众也乐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老村拆迁后一部分可以建成新的工业园区,一部分可以复耕,为发展现代农业留出地方。“现在我们村的群众基本上不用种地了,土地都交给村里的流转大户,自己可以进工厂打工挣钱,享受城市人的生活。村里的木业加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都可以安排人员就业,将来要达到真正的产城融合。”郭自安说。   今年71岁的高豹是土生土长的龙堂人,一家三代6口人,2012年年初入住龙泉小区,拥有115平方米和85平方米两套住房。高豹的儿子儿媳在外做生意,孙女读大学,老人自己在小区做保洁员,每月有800元的工资。“我们在老村的房子折价2万元,又添了10万买下了这个‘母子套’,1平方米算下来也就600元。这批房子设计得不错,同一楼层,我和儿子一家门对门,中间是相通的,既方便了我和老伴的起居,孩子们也好照应我们。我觉得这个小区比城里舒服,安静,空气好,城市里的小区楼太高,出门就是汽车,不方便。”曾经进城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高豹感叹道。   在与龙泉小区一条村道之隔的路边,有一处特殊的绿化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姚鹏飞介绍,这是一个地埋式的200吨污水处理系统,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整个龙泉小区的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进入处理设备,通过沉淀、氧化、降解等环节后可以达标排放到河里,属于生态环保项目。每年的污水处理费用大概要几万元,由村里承担。   靳庄村的粮食交易致富经   10月31日上午,记者冒雨来到郾城区商桥镇靳庄村。借助漯河作为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这个紧邻107国道的小村庄20多年来已经因粮食贸易闻名全国,逐渐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粮食贸易集散地。所经营的大豆、小麦、玉米远销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甚至将东北的大豆调运过来,整理净化后再卖到全国各地。从事粮食贸易的靳庄村村民中有的资产已达数千万元。   据商桥镇镇长朱昊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镇里给下辖的2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环卫工,每村3~5人,工资由镇财政负担,垃圾处理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方式;3~5个村集中建一个供水站,统一由水利部门规划建设,保障村民的安全饮水;其中靳庄村还建有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属于河南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每天可以处理1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过的污水达标排放到村中的坑塘,用于养鱼。   “咱村里有3006口人,3700亩地,成立的合作社和农业公司有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最大的是由山东一家公司投资种植的千亩牡丹园,以观赏和榨油为主。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固定流转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有的出去务工,有的就在村里的公司干活,还有做个体粮食贸易的。我们村2013年的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光个人存款就有十几个亿!”靳庄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靳向阳话语里透着欣喜。   经济富裕的靳庄村建有专门的社区卫生室、乡村文化活动广场,还正在筹建一个老年幸福苑,主要为村里的留守老人解决吃饭和休闲娱乐问题。记者采访期间,村里的一户人家正在办婚礼,婚礼车队由几辆宝马车组成,鱼贯穿村而过,很是气派。   在靳庄村的粮食交易市场,61岁的靳东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据他回忆,这个市场1992年左右已经形成规模了,最多时有60多家,老板全是靳庄村的村民,挣了钱后不少人转行,现在是41家。粮食市场的带动性很强,交易旺季时周边有上百辆“小三轮”下乡走村收粮食,一天能挣300元左右。光搬运工装车每天挣几百元都没一点问题。靳东峰主要经营黄豆和玉米,他大概算了一下,今年9月20日到10月底,他的黄豆交易量已经超过300万斤了。每斤虽然只有几分钱的利润,但稳赚不赔。刚开始那几年靳东峰收了粮食还要自己到处找货主,后来信息源多了,加上信誉好,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几十万元的生意。“这里做粮食贸易的基本上是全家齐上阵,我家两个儿子,一个做别的生意,一个在柬埔寨工作,就是买台大货车也没人开,我准备再干几年就退休,也跟儿子出国转转。”靳东峰不无幽默地对记者说。   建筑业拉动大吴村奔上富裕路   紧邻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专线,距许昌市仅10公里的临颍县石桥乡大吴村,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务工,在建筑行业做普工、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2013年,大吴村的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   农民富了,大家也乐意在村庄绿化、安装路灯、卫生保洁等建设美丽家园方面出资出力。目前,投资20余万元的文化活动广场已经成为大吴村最热闹的地方,灯光球场甚至吸引了周边村的篮球爱好者频频光顾。   美丽宜居的大闫社区   郾城区商桥镇大闫社区自2010年始建,工程分三期实施,全部完工后将容纳大李、小李、大闫、小闫、沈庄、何庄等6个自然村的3200余名村民。该社区既有群众自建的别墅式庭院,也有统一规划建设的7层电梯房,目前已经建成488套,入住300多户,原来的旧村房屋按等级补偿拆迁。其中,新建的别墅式庭院每户均为250多平方米,院前还规划有专门的小块菜地,保留了田园特色,整个社区显得宁静和谐。

  位于河南省中南部的漯河市作为中国首个“食品名城”,其孕育的“双汇”“南街村”“澳的利”等“漯河制造”食品品牌早已声名远播。   产业特色明显、品牌实力雄厚的漯河市,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以保住房安全、保饮水安全、保用电安全、净化环境、硬化道路、美化村庄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力求通过全市上下的持续努力,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全市行政村80%以上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标准,40%以上达到省级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标准。   10月30~31日,秋雨绵绵。本刊记者先后踏访了临颍县、郾城区的4个乡村,所遇所见,所闻所感,使人难以忘怀。无论是已经入住新型社区、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还是依然恬居老屋、享受田园美景的安逸,村民们开怀笑容的背后,满是富足后的欣悦,也饱含着对即将呈现的美丽新农村的憧憬。   “四原则”助推环境整治   漯河市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城乡统筹突出特色,改革创新循序渐进,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四原则”,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依据发展水平、地域特点、产业条件、人口规模和生产生活习惯,合理确定村庄布局,既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又保持了农村田园风貌,突出区域民俗特色。另一方面,统筹城镇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有关项目资源,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阶段性规律,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同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监督权。   作为省级示范县的临颍县,通过县乡村三级联动,采用多种宣传形式首先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支持。全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累计投入7820万元,重点完善基础设施、修建环卫设施、配备环卫工人和垃圾收集运输设备,保障垃圾清运、乡村保洁经费落实到位。同时探索建立“县乡财政补一点、村里出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农村保洁市场化运作机制,引入社会机构参与。目前,临颍县大部分乡镇政府通过与社会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者协议,购买农村保洁服务,实现了农村保洁制度的规范化。   郾城区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活动和乡村清洁工程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改善社会民生、服务郾城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清运、集中治污”的工作思路,全面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村容镇貌明显改观,生态环境持续提升。像裴城、龙城、黑龙潭、商桥等乡镇,党政干部重视,村“两委”认识到位,行动迅速,一些村庄已经初步显现“天蓝、水绿、山青、人和”的新农村景象。   龙堂人的幸福生活   规格统一的5层住宅楼连排成片,文化广场上健身活动设施有序安置,物业管理中心和卫生保洁服务一应俱全,偶尔有村民骑着电动车或开着轿车出入,负责安保的门卫大爷不时应声招呼。这是10月30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龙泉小区见到的情景。   “你看,咱这里跟城市的社区相比还有啥区别?而且咱的楼层低间距宽,视野开阔空气新,环境优美绿化好,小区的物业管理支出全部由村办企业承担,村民不用交一分钱。从县城引来的自来水加上自打的深水井,安全饮水有保障,电、天然气、闭路电视、宽带更是一次性配套到位,大家住在这里得劲得很!”提起龙堂村的新型社区建设,杜曲镇副镇长姚鹏飞难掩心中的自豪,这位在镇里工作16年的年轻干部,对全镇的每一个社区每一条道路都倾注了心血。“龙泉小区是龙堂村民旧房拆迁置换自建起来的,让群众建得起住得上,还要把社区管理好,帮群众想办法促进就业,在全省推行新型社区建设以来,总体感觉咱这样的模式是成功的。”姚鹏飞补充说。   近年来,龙堂村依托以万亩蔬菜基地为特色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以食品加工为特色的龙云工业园区,以及村办企业河南龙云集团的多产业开发,建设起了新型农村社区,就近转移农民就业,让农民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生活。龙堂村先后被命名为“明星村”、“河南省精神文明试点村”等,并获得“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等称号。   在现任党支部书记、龙云集团董事长郭自安看来,龙堂村的巨变主要得益于选对了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他介绍说,龙堂村是杜曲镇的中心地带,总体规划由上海著名的规划设计院制订,分阶段分区实施,包括工业区、居住区、教育区、休闲卫生区等。其中龙泉小区的规划建设应该说和城市社区不相上下,几代人做梦也没想到能住上这样的好房子,所以群众也乐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老村拆迁后一部分可以建成新的工业园区,一部分可以复耕,为发展现代农业留出地方。“现在我们村的群众基本上不用种地了,土地都交给村里的流转大户,自己可以进工厂打工挣钱,享受城市人的生活。村里的木业加工、食品工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都可以安排人员就业,将来要达到真正的产城融合。”郭自安说。   今年71岁的高豹是土生土长的龙堂人,一家三代6口人,2012年年初入住龙泉小区,拥有115平方米和85平方米两套住房。高豹的儿子儿媳在外做生意,孙女读大学,老人自己在小区做保洁员,每月有800元的工资。“我们在老村的房子折价2万元,又添了10万买下了这个‘母子套’,1平方米算下来也就600元。这批房子设计得不错,同一楼层,我和儿子一家门对门,中间是相通的,既方便了我和老伴的起居,孩子们也好照应我们。我觉得这个小区比城里舒服,安静,空气好,城市里的小区楼太高,出门就是汽车,不方便。”曾经进城居住过一段时间的高豹感叹道。   在与龙泉小区一条村道之隔的路边,有一处特殊的绿化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据姚鹏飞介绍,这是一个地埋式的200吨污水处理系统,占地只有100多平方米,整个龙泉小区的生活污水经地下管道进入处理设备,通过沉淀、氧化、降解等环节后可以达标排放到河里,属于生态环保项目。每年的污水处理费用大概要几万元,由村里承担。   靳庄村的粮食交易致富经   10月31日上午,记者冒雨来到郾城区商桥镇靳庄村。借助漯河作为国家二类交通枢纽城市的优势,这个紧邻107国道的小村庄20多年来已经因粮食贸易闻名全国,逐渐成为河南省重要的粮食贸易集散地。所经营的大豆、小麦、玉米远销云南昆明、四川成都、新疆乌鲁木齐等地,甚至将东北的大豆调运过来,整理净化后再卖到全国各地。从事粮食贸易的靳庄村村民中有的资产已达数千万元。   据商桥镇镇长朱昊介绍,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镇里给下辖的21个行政村都配备了环卫工,每村3~5人,工资由镇财政负担,垃圾处理采用“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方式;3~5个村集中建一个供水站,统一由水利部门规划建设,保障村民的安全饮水;其中靳庄村还建有一个生活污水处理站,属于河南省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项目,每天可以处理100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处理过的污水达标排放到村中的坑塘,用于养鱼。   “咱村里有3006口人,3700亩地,成立的合作社和农业公司有5个,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0%,最大的是由山东一家公司投资种植的千亩牡丹园,以观赏和榨油为主。土地流转后村民每亩地每年有1200元的固定流转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有的出去务工,有的就在村里的公司干活,还有做个体粮食贸易的。我们村2013年的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上,光个人存款就有十几个亿!”靳庄村年轻的党支部书记靳向阳话语里透着欣喜。   经济富裕的靳庄村建有专门的社区卫生室、乡村文化活动广场,还正在筹建一个老年幸福苑,主要为村里的留守老人解决吃饭和休闲娱乐问题。记者采访期间,村里的一户人家正在办婚礼,婚礼车队由几辆宝马车组成,鱼贯穿村而过,很是气派。   在靳庄村的粮食交易市场,61岁的靳东峰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据他回忆,这个市场1992年左右已经形成规模了,最多时有60多家,老板全是靳庄村的村民,挣了钱后不少人转行,现在是41家。粮食市场的带动性很强,交易旺季时周边有上百辆“小三轮”下乡走村收粮食,一天能挣300元左右。光搬运工装车每天挣几百元都没一点问题。靳东峰主要经营黄豆和玉米,他大概算了一下,今年9月20日到10月底,他的黄豆交易量已经超过300万斤了。每斤虽然只有几分钱的利润,但稳赚不赔。刚开始那几年靳东峰收了粮食还要自己到处找货主,后来信息源多了,加上信誉好,现在一个电话就能搞定几十万元的生意。“这里做粮食贸易的基本上是全家齐上阵,我家两个儿子,一个做别的生意,一个在柬埔寨工作,就是买台大货车也没人开,我准备再干几年就退休,也跟儿子出国转转。”靳东峰不无幽默地对记者说。   建筑业拉动大吴村奔上富裕路   紧邻京广铁路、石武高铁专线,距许昌市仅10公里的临颍县石桥乡大吴村,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外出务工,在建筑行业做普工、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2013年,大吴村的人均纯收入超过9000元。   农民富了,大家也乐意在村庄绿化、安装路灯、卫生保洁等建设美丽家园方面出资出力。目前,投资20余万元的文化活动广场已经成为大吴村最热闹的地方,灯光球场甚至吸引了周边村的篮球爱好者频频光顾。   美丽宜居的大闫社区   郾城区商桥镇大闫社区自2010年始建,工程分三期实施,全部完工后将容纳大李、小李、大闫、小闫、沈庄、何庄等6个自然村的3200余名村民。该社区既有群众自建的别墅式庭院,也有统一规划建设的7层电梯房,目前已经建成488套,入住300多户,原来的旧村房屋按等级补偿拆迁。其中,新建的别墅式庭院每户均为250多平方米,院前还规划有专门的小块菜地,保留了田园特色,整个社区显得宁静和谐。


相关文章

  • 许慎文化与许慎精神塑造漯河城市精神
  • 摘要:许慎文化是汉字文化与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结晶,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文明,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许慎精神则以其坚忍不拔.兼众博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特色塑造了漯河"勤奋.开放.务实.创新"的城市精神. 关键词: ...查看


  • 家乡的奇闻异事
  • 家乡的奇闻异事 我的家乡是漯河,漯河是河南中部一个很漂亮的城市.在上大学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这个城市中,在这里我经历了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这里也是我每时每刻都想回到的地方,如果说小河的源头是高山,那漯河就是我心中的高山. 漯河是建在沙澧河边上 ...查看


  • 食品安全手抄报:决心狠抓食品安全
  • 曹存在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接地气,连民心,通篇体现了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决心.关注民生的情怀.作为基层政府的人大代表,曹存正提出了抓好高标准的良田工程建设的意见.他指出,现在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很多,来自于八九个部门都 ...查看


  •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 ・32・ 200 第35卷第3期 9年1月 山 SHA!NXI 西 建筑 ARCHITE(YFURE V01.35No.3Jan.2009 文章编号:1009.6825{2009)03.0032.02 漯河市城市风貌浅析 姜书纳 魏开云 汪 ...查看


  • 文化节邀请函
  • 篇一:社团文化节邀请函 社团文化节邀请函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我院第x届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暨社团发展交流论坛将于xx月xx日下午xx:xx在新教学楼xxx教室开幕.本届文化节以"xxxxxx"为主题,鼓励各学生社团 ...查看


  • 食品安全演讲稿大全(共7篇)
  • 篇一:食品安全演讲稿 食品安全,从你我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肉业高温一车间的廉景波,很高兴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食品安全,从你我做起>. "一城春色半城水,两河四岸景醉人."用 ...查看


  • 椒麻鸡广告词
  • 篇一:中国各个城市宣传语 中国各个城市宣传语 北京 不到长城非好汉 东方古都 长城故乡 新北京 新奥运 回味奥运 圆梦首都 土 成功的舞台 城 走大运古河 天津 敞开天津门 笑迎八方客 教科书 峡 世界的重庆 (2012最新) 到巫山感受自 ...查看


  • 关于开发许慎文化资源的规划构想
  • 许 慎 文 化 许慎,字叔重,东汉时期汝南召陵(今属河南省漯河市)人.他编纂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既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解释古代汉字的字典,又是一部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经学.小学的研究成果,进而探究汉字字源, ...查看


  • 中国最新十五大城市圈的划分及实力分析
  • ⑴北京城市圈:主体线(北京→廊坊→天津→塘沽→唐山→秦皇岛):辐射带动(承德.张家口.保定.石家庄.沧州) --北京城市圈又称为京津唐城市圈-- 港口:天津(塘沽港).唐山(京唐港).秦皇岛港.沧州(黄骅港) 市区人口大于100万的城市: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