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平伯:关于治学问和做文章

关于治学问,现在想来,司马迁所讲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做学问,其一要博,其二要精。学问这东西看上去浩如烟海,实际上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攻破几点就可以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从一点下手,由博返约,举一反三,就都知道了,何在乎多?喝一口水,便知道了水的味道;吃一口梨,便知道了梨的味道。诗词歌赋,都是能一通百通的。

首先要好学深思,更重要的是心知其意,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好学深思的基础上自然就能发现问题了,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

以《红楼梦》研究为例,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之的当了。胡适之是考证癖,我认为当时对他的批判是击中其要害的。他说的“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确实把不少青年引入歧路;“多谈些问题”就是讲他的问题。现在红学方向就是从“科学的考证”上来的;“科学的考证”往往就是烦琐考证。《红楼梦》何须那样大考证?又考证出什么了?一些续补之作实在糟糕得不象话,简直不能读。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原则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对《红楼梦》,既不好学,又不深思,怎么能心知其意呢?《红楼梦》说到天边,还不是一部小说?它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不从小说的角度去理解它,是说不到点子上的。

自学之法,当明作意。要替作者设想,从创作的情形倒回来看,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联系。作者怎么写,读者怎么看,似乎很简单。然于茫茫烟雾之中欲辨众说之是非,以一孔之见,上窥古人之用心,实非易事。

我小时候还没有废科举,虽然父亲做诗,但并不给我讲诗,也不让我念诗;平时专门背经书,是为了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我八、九岁时废除了科举,此后古书才念的少了。不过小时候背熟了的书,到后来还是起了作用。我认为记诵之学并非完全不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读书是要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背诗。好诗是一定要背的。我当初念书没念过《唐诗三百首》,不过好诗我总是背下来,反反复复地吟味。诗与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讲诗则是非背不可。仅仅念诗是不成的,念出的诗还是平面的;翻来复去地背,诗就变得立体了,其中的味道也就体会出来了。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当然也有关系,研究诗词的人最好自己也写一写诗词;做不好没关系,但还是要会做,才能体会到其中一些甘苦。诵读,了解,创作,再诵读,诗与声音的关系,比散文更为密切。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又说:“续儿诵文选”,可见他自己做诗要反复吟哦,课子之方也只是叫他熟读。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俚浅,也是切合实情的。

关于治学问,现在想来,司马迁所讲的“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道理是颠扑不破的。做学问,其一要博,其二要精。学问这东西看上去浩如烟海,实际上不是没有办法对付它的,攻破几点就可以了。荀子说:“真积力久则入”,从一点下手,由博返约,举一反三,就都知道了,何在乎多?喝一口水,便知道了水的味道;吃一口梨,便知道了梨的味道。诗词歌赋,都是能一通百通的。

首先要好学深思,更重要的是心知其意,要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好学深思的基础上自然就能发现问题了,不是为了找问题而找问题。

以《红楼梦》研究为例,就能说明一些问题。我看“红学”这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之的当了。胡适之是考证癖,我认为当时对他的批判是击中其要害的。他说的“少谈些主义,多谈些问题”,确实把不少青年引入歧路;“多谈些问题”就是讲他的问题。现在红学方向就是从“科学的考证”上来的;“科学的考证”往往就是烦琐考证。《红楼梦》何须那样大考证?又考证出什么了?一些续补之作实在糟糕得不象话,简直不能读。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的原则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对《红楼梦》,既不好学,又不深思,怎么能心知其意呢?《红楼梦》说到天边,还不是一部小说?它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不从小说的角度去理解它,是说不到点子上的。

自学之法,当明作意。要替作者设想,从创作的情形倒回来看,使作者与读者之间发生联系。作者怎么写,读者怎么看,似乎很简单。然于茫茫烟雾之中欲辨众说之是非,以一孔之见,上窥古人之用心,实非易事。

我小时候还没有废科举,虽然父亲做诗,但并不给我讲诗,也不让我念诗;平时专门背经书,是为了准备参加科举考试。在我八、九岁时废除了科举,此后古书才念的少了。不过小时候背熟了的书,到后来还是起了作用。我认为记诵之学并非完全不可行,而且是行之有效的。 记诵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因为读书是要解决问题的;但这并不是说不要背诗。好诗是一定要背的。我当初念书没念过《唐诗三百首》,不过好诗我总是背下来,反反复复地吟味。诗与文章不同,好文章也是要背的,讲诗则是非背不可。仅仅念诗是不成的,念出的诗还是平面的;翻来复去地背,诗就变得立体了,其中的味道也就体会出来了。

古典文学的研究和创作当然也有关系,研究诗词的人最好自己也写一写诗词;做不好没关系,但还是要会做,才能体会到其中一些甘苦。诵读,了解,创作,再诵读,诗与声音的关系,比散文更为密切。杜甫说:“新诗改罢自长吟”,又说:“续儿诵文选”,可见他自己做诗要反复吟哦,课子之方也只是叫他熟读。俗语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虽然俚浅,也是切合实情的。


相关文章

  •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语文[怀疑与学问]教学设计
  •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二.难点.重点 ...查看


  • 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 十三.儒家是平民的学问而非阳春白雪 承接上节,以子贡的研究结论为一小结,本章到这里为一转折,孔子各类学生的简介将告一段落.当然,这些还不足以让我们了解所有孔门弟子的性格分别.能力高低,在历史中留下记载的,只能是特殊的类型,真正常见的.普通的 ...查看


  • 怀疑与学问(教师中心稿)
  • 张磊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 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为 ...查看


  • 夜航船序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夜航船序 明张岱 天下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盖村夫俗子,其学问皆预先备办,如瀛洲十八学士,云台二十八将之类,稍差其姓名,辄掩口笑之.彼盖不知十八学士.二十八将,虽失记其姓名,实无害于学问文理,而反谓错落一人 ...查看


  • 王泗原叶兆言阅读答案
  • 王泗原 叶兆言 ①王泗原先生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②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兄,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 ...查看


  • 点评[民国小学生作文]五篇
  • 春郊游记 卢焯坡 某月某日,校中放假.课余在家,殊① 无聊赖.闻街外有卖花之声,遂知春日已至.披衣出外,不觉步至山下.牧童三五,坐牛背上,吹笛唱歌.再前行,青山绿水,白鸟红花,杨柳垂绿,桃梅堆锦.仰望白云如絮② ,俯视碧草如毡③ .见有茅亭 ...查看


  • 关于学习的名言:活到老学到老
  • 1.学无止境.--荀子 2.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3.学然后知不足.--礼记 4.活到老学到老.--谚语 5.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6.重复是学习之母.--狄慈根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8.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9 ...查看


  •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 中考议论文阅读专项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回顾有关议论文的知识点. 2.了解议论文的考点及常见题型. 3.掌握答题的技巧,从容应对中考. 重点:以议论文三要素为切入点,掌握议论文的阅读方法 难点:议论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应用 教法:1.启发 ...查看


  • 议论文阅读与写作(14)
  • 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题名师解析 单元概述: 本单元选取了四篇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演讲和书信体裁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是近代文学大师梁启超通过"敬业与乐业"的生活原则,对人生.事业的感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