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课题: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王伟

一、教学时间:10.27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一些常见方法;

2、建立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方法;

难点:建立动点坐标之间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什么叫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

2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明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方程的特征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其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例1已知定点A(6,0),点B是圆

x2y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作PQ∥OB交x轴于点Q, ∵P为AB中点,∴PQ为△OAB的中位线

13OB ∴|PQ|=,由圆的定义知,P在以Q(3,0)为22

39圆心,半径r=|PQ|=的圆上,∴点P的轨迹方程是:(x3)2y2; 24∴Q(3,0),|PQ|=

1、解法一由学生探讨,寻求解答,展示思维过程;

2、教师点评,总结解法一:定义法;

用计算机演示动点P的轨迹图形,学生观察运动变化规律。

教师提问:例1的解答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观察分析:动点P的轨迹依赖圆上点B的变化;

1

解法二:设P(x,y),B(x1,y1),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x16xx12x622222∴∵B在圆上,∴(x,y)xy9xy11119 y10y12yy2

∴(2x6)2(2y)29 ∴(x3)y229 4

教师总结解法二:坐标转移法,并把例1进行的拓展:

变化A点的位置探求点P的轨迹方程(1) A在圆上 (2)A在圆内

变化P点位置探求点P的位置关系(1)P分AB的比为2:1 (2)P在的延长线上,使BP

学生回答在上述四种情况中如何解答?

例2 自圆外一点A(6,0)引圆x2y29的割线ABC,求弦BC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定义法 解法一:∵OP⊥AP,取OA中点M则M(3,0),|PM|=3,

由圆的定义得P点轨迹方程为x

y6x022几何法1 解法二:设P(x,y),连OP,则OP⊥BCyykOPkBC,即1,即x2y24x0,当x0时P点坐标为(0,0)是xx4

方程的解,∴BC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x0(在圆的内部分)

几何法2 解法三 :设P(x,y),连OP,=(x,y),=(6x,y),∵⊥,

22∴·=0,x(6x)y(y)0,xy6x0(在圆的内部分)

几何法2 解法四 :设P(x,y),连OP,OP=(x,y),PA=(6x,y),∵OP⊥PA,

22∴OP·=0,x(6x)y(y)0,xy6x0(在圆的内部分)

坐标转移法 解法五:设 B(x1,y1),C(x2,y2),P(x,y)则

x1y124…..①

2 2

x2y24……….②

xx1x2yy2,y1… ③ 2222

①-②得:

(x1x2)(x1x2)(y1y2)(y1y2)=0,当x1x2时y1y2xx2将③代入1

x1x2y1y2

得kBCy1y2xy化简得x2y26x0(在已知圆的内部分) kAPx1x2yx4

参数法 解法六:设割线AB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4),代入x2y24得 (1k2)x28k2x16k240

x1x24k2

x21k2消去k得 设 B(x1,y1),C(x2,y2),P(x,y),则yy1y24k

21k2

x2y26x0(在已知圆的内部分)

3

课题: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王伟

一、教学时间:10.27

二、教学目标:

1、掌握求曲线的方程的一些常见方法;

2、建立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运用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求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的方法;

难点:建立动点坐标之间的等量关系;

四、教学用具:计算机、投影仪、圆规、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什么叫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

2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明确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在坐标系的基础上,用坐标表示点,用方程表示曲线,通过方程的特征间接地来研究曲线的性质。其主要问题是1、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的方程,2、通过方程研究平面曲线的性质。

(二)新课: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与圆有关的轨迹方程;

例1已知定点A(6,0),点B是圆

x2y求点P的轨迹方程。

解法一:作PQ∥OB交x轴于点Q, ∵P为AB中点,∴PQ为△OAB的中位线

13OB ∴|PQ|=,由圆的定义知,P在以Q(3,0)为22

39圆心,半径r=|PQ|=的圆上,∴点P的轨迹方程是:(x3)2y2; 24∴Q(3,0),|PQ|=

1、解法一由学生探讨,寻求解答,展示思维过程;

2、教师点评,总结解法一:定义法;

用计算机演示动点P的轨迹图形,学生观察运动变化规律。

教师提问:例1的解答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观察分析:动点P的轨迹依赖圆上点B的变化;

1

解法二:设P(x,y),B(x1,y1),由中点坐标公式得:

x16xx12x622222∴∵B在圆上,∴(x,y)xy9xy11119 y10y12yy2

∴(2x6)2(2y)29 ∴(x3)y229 4

教师总结解法二:坐标转移法,并把例1进行的拓展:

变化A点的位置探求点P的轨迹方程(1) A在圆上 (2)A在圆内

变化P点位置探求点P的位置关系(1)P分AB的比为2:1 (2)P在的延长线上,使BP

学生回答在上述四种情况中如何解答?

例2 自圆外一点A(6,0)引圆x2y29的割线ABC,求弦BC的中点P的轨迹方程。

定义法 解法一:∵OP⊥AP,取OA中点M则M(3,0),|PM|=3,

由圆的定义得P点轨迹方程为x

y6x022几何法1 解法二:设P(x,y),连OP,则OP⊥BCyykOPkBC,即1,即x2y24x0,当x0时P点坐标为(0,0)是xx4

方程的解,∴BC中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4x0(在圆的内部分)

几何法2 解法三 :设P(x,y),连OP,=(x,y),=(6x,y),∵⊥,

22∴·=0,x(6x)y(y)0,xy6x0(在圆的内部分)

几何法2 解法四 :设P(x,y),连OP,OP=(x,y),PA=(6x,y),∵OP⊥PA,

22∴OP·=0,x(6x)y(y)0,xy6x0(在圆的内部分)

坐标转移法 解法五:设 B(x1,y1),C(x2,y2),P(x,y)则

x1y124…..①

2 2

x2y24……….②

xx1x2yy2,y1… ③ 2222

①-②得:

(x1x2)(x1x2)(y1y2)(y1y2)=0,当x1x2时y1y2xx2将③代入1

x1x2y1y2

得kBCy1y2xy化简得x2y26x0(在已知圆的内部分) kAPx1x2yx4

参数法 解法六:设割线ABC所在的直线方程为yk(x4),代入x2y24得 (1k2)x28k2x16k240

x1x24k2

x21k2消去k得 设 B(x1,y1),C(x2,y2),P(x,y),则yy1y24k

21k2

x2y26x0(在已知圆的内部分)

3


相关文章

  •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曲线与方程 2.1.1曲线与方程2.1.2求曲线的轨迹方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学生掌握常用动点的轨迹以及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对求轨迹方程的常用技巧与方法的归纳和 ...查看


  • 高中数学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完整教案
  • 第一讲 坐标系 一 平面直角坐标系 课题:1.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回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刻画点的位置的方法 能力与与方法:体会坐标系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查看


  •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中数学教材目录
  • 上海市二期课改高一到高三所有的数学教材目录(共 21 个单元) 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 1 章 集合和命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1.3 集合的运算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1.4 命题的形式及等价关系 三.充分 ...查看


  • 动点的轨迹问题
  • 动点的轨迹问题 根据动点的运动规律求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是解析几何的一大课题: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 ...查看


  • .2椭圆2.2.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一课时
  • 2.2 椭圆 2.2.1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直线和圆的方程,对曲线的方程的概念有了一定了解,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坐标法研究曲线. 椭圆的学习可以为后面研究双曲线. ...查看


  • 2椭圆方程(3课时?)
  • 课题 2.1.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 学习要求: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的模型,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 学习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学习难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 讲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取一条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都固定在图板的同 ...查看


  • 椭圆的第二定义(含解析)
  • 课题:椭圆的第二定义 [学习目标] 1.掌握椭圆的第二定义: 2.能应用椭圆的第二定义解决相关问题: 一.椭圆中的基本元素 (1).基本量: a.b.c.e 几何意义: a-半长轴.b-半短轴.c-半焦距,e-离心率: 相互关系: ca ...查看


  • 椭圆的方程
  • 课题:§8.01椭圆的方程 高考目标熟练掌握椭圆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的几何性质及参数方程. 第一种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焦距. ...查看


  • 教案: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教案) 李德双 一教学目标 ①理解椭圆的定义. ②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化简椭圆方程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理解坐标法的基本思想. 2.难点:椭圆标准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