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_doc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段太尉逸事状

编制人: 丁伟峰 审核人: 潘新娜 年级主任: 刘虹

【学习目标】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学习本文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的写作技巧。

三、认识文章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

四、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

五、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预习指导】

一、阅读《渔翁》,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意趣。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二、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导学区】

(一)作者介绍

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

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解题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一、自学探究

(一)预习要求

1.结合注释及词典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2.完成基础知识

(二)预习题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嗛,辄奋击 ②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③辞甚巽 ④出入歧周邠斄间

⑤覆校无疑

2.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无寇暴死 古义: 今义: ..

②能为公已乱 古义; 今义: ........

③无伤也 古义: 今义: ..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

①暴且乱( ) ②舆来庭中( )

③市谷代偿( ) ④处贱无以拒也( )

⑤手注善药( ) ⑥乃我困汝( )

⑦杀一老卒,何甲也( )

4.通读全文,划分文章层次,思考文章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5.解释词语

太尉始【 】为【 】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 】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 】行营节度使,寓【 】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 】暴恶

【 】者,卒【 】以货【 】窜【 】名军伍中,则肆【 】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 】取于市,不嗛【 】,辄奋击,折人手足,椎【 】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 】王故,戚【 】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 】白【 】府,愿计【 】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 】,公见人被暴害,因【 】恬【 】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 】,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 】死,以乱【 】天子边事。公诚【 】以都虞候命【 】某者,能为公已【 】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 】太尉请!”

既署【 】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 】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 】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 】槊上,植【 】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 】也,请辞【 】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 】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 】入,曰:“杀一老卒,何甲【 】也?吾戴【 】吾头来矣。”甲者愕【 】。因谕【 】曰:“尚书固【 】负【 】若属【 】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 】郭氏?为【 】白【 】尚书,出听我言【 】。”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 】天地,当务【 】始终【 】。今尚书恣【 】卒为暴【 】,暴且乱【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 】?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 】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 】,几日【 】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 】,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 】士。然则郭氏功名,其【 】与【 】存者几何【 】?”言未毕【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句式: 】,恩【 】甚大,愿奉【 】军以从。”顾【 】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 】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 】,请假【 】设【 】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 】,愿留宿门下。”命【 】持马者去,旦日【 】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 】候卒击柝卫【 】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 】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 】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 】人田,自【 】占

【 】数十顷,给【 】与农,曰:“且熟,归【 】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 】益【 】急。且饥死,无以【 】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 】,辞甚巽【 】,使人求【 】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 】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 】死,舆【 】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 】我困【 】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 】疮,手【 】注【 】善药,旦夕自哺【 】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 】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 】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 】信【 】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今段公唯一马,贱【 】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凡为人傲【 】天灾、犯【 】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 】天地?

尚【 】不愧【 】奴隶耶?”谌虽暴抗【 】,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 】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 】司农征,戒【 】其族:“过岐,朱泚幸【 】致【 】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 】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 】吾言。”晤谢曰:“处贱【 】,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 】司农治【 】事堂,栖【 】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 】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 】史馆。

今之称【 】太尉大节者出入【 】,以为武人一时奋【 】不虑死,以取【 】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 】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 】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 】亭障堡戍,窃好【 】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 】,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 】,未尝以色【 】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

【 】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 】行直【 】,备【 】得太尉遗事,覆【 】校无疑。或恐尚逸【 】坠,未集【 】太史氏,敢以状【 】私于执事,谨状【 】。

(三)预习生成问题

二、合作学习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的词语

①以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②且 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③固 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④辞 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⑤即 即告太尉( ) 即自取水洗去血( )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

①至则曰( )

②且大乱,若何( )

③植市门外( )

④愿奉军以从( )

⑤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

⑥段公,仁信大人也( )

⑦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

⑧公幸教晞以道( )

⑨汝将何以视天地(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士卒无赖 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足: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始终: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 几何:几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便可白公姥 B.因谕曰/因宾客至凛相如门谢罪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 / 愿奉军以从 D.尚书固负若属耶/余固笑而不信也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 把 B.以乱天子边事 用

C.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因为 D.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而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 )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 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 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面是对文章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郭唏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唏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唏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唏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这段文字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唏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8. 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②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③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④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⑤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⑥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⑦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⑧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⑨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⑩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11)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

(12)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9.文章写了段太尉哪几件逸事,分别体现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逸 事 性 格

10.下列语句写人十分传神,请概括人物的特点。

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②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③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④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⑤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⑥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

11.从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中体现什么样的主旨?

三、释疑点拨

谈谈文章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特色

四、拓展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已: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 及:牵连 D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作:工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B.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D.顾叱左右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既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不出,火且尽

4.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

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

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

6.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件事来塑造段太尉形象呢?

7.从文中的第一件逸事来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8.本文结尾一段是否有损人物形象而有狗尾续貂之嫌?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9.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五、总结提升

柳宗元的传记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取材于封建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他大胆热情地为劳动人民作传,在《种树郭驼传》中写一个园艺老人的种树之道。《捕蛇者说》写蒋氏三代以捕蛇为业,宁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揭露了封建剥削之残酷胜于毒蛇。《梓人传》和《宋清传》写长安市民,《童区寄传》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牧童形象。他歌颂这些下层人民纯朴、善良、正直、勤劳的美德,并把那些“居朝廷,居官府”的士大夫拉出来作比较,抨击他们“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为,批判他们虚伪,怎么、无能,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类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导读>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阅读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3.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自学探究

预习题

1.①嗛通慊,满足,满意;②椎通槌,敲、打、砸;③巽通逊,谦恭;④斄通邰;⑤覆通复,反复

2.①暴死:古:无故死亡//今:突然死亡;②已乱:古:制止骚乱//今:已经骚乱;③无伤:古:不要紧,无妨//今:没有伤口

3. ①乱:形容词做动词,作乱;②舆:名词做动词,抬;③市:名词做动词,买;④贱:形容词做名词,卑微的地位;⑤手:名词做状语,亲手;⑥困:动词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⑦甲:名词做动词,穿盔甲

4.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5.解释词语

太尉始【开始】为【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凭„„身份】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兼任】行营节度使,寓【驻扎】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恣意妄为】。邠人偷嗜【奸诈贪婪】暴恶【横暴凶恶】者,卒【大多】以货【财物】窜【掺自主】名军伍中,则肆【放纵】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索取、索求】取于市,不嗛【通“慊”,满足】,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通“槌”,敲、砸、打】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因为】王故,戚【忧愁】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情形】白【禀告】府,愿计【商议】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百姓】付公理【治理】,公见人被暴害,因【仍然、还】恬【安闲、安适】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安闲】,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欺凌、损害】死,以乱【扰乱】天子边事。公诚【如果、果真】以都虞候命【任命】某者,能为公已【制止、停止】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如同、按照】太尉请!”

既署【暂任、代理】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形作动,打坏、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布置、安排】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附着、挂】槊上,植【竖立】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名作动,穿上铠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伤害、妨碍】也,请辞【致辞、论理】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辞退、推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且„且„的省略,一边】入,曰:“杀一老卒,何甲【名作动,穿上铠甲】也?吾戴【顶

着】吾头来矣。”甲者愕【惊呆】。因谕【告诉、晓谕】曰:“尚书固【难道】负【亏待】若属

【你们】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败坏】郭氏?为【替】白【通报、告诉】尚书,出听我言【说话】。”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充满】天地,当务【务求、务必】始终【有始有终】。今尚书恣【放纵】卒为暴【形作名,坏事、危害的事】,暴且乱【形作动,发生祸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宾前置,欲归罪谁】?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财物】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制止】,几日【过不了几天】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发生】,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jí,管束】士。然则郭氏功名,其【表反问语气】与【和、同】存者几何【多少】?”言未毕【结束、完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句式:状语后置,以道教晞】,恩【恩德】甚大,愿奉【率领】军以从。”顾【回头】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队伍、行列】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晚餐】,请假【借用】设【准备】草具【粗劣的饭食】。”既食,曰:“吾疾作【发作】,愿留宿门下。”命【让】持马者去,旦日【第二天】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告诫、嘱咐】候卒击柝卫【护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谢罪】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担任】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掠夺】人田,自【私自】占

【霸占】数十顷,给【租给】与农,曰:“且熟,归【返回、归还】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索取】益【更加】急。且饥死,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陈述】,辞甚巽【通“逊”,】,使人求【恳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判决书】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临近】死,舆【抬】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是】我困【形使动,使„„处于困境】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名作动,包扎】疮,手【名作状,亲手】注【敷上】善药,旦夕自哺【喂】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名作动,买】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驻扎】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zhě,红褐色】,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讲仁义】信【讲信义】大人也,而汝不知敬【敬重】。今段公唯一马,贱【低价】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知耻、以为耻】。凡为人傲【傲视】天灾、犯【冒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面对】天地?尚【几乎】不愧【惭愧】奴隶耶?”谌虽暴抗【暴戾、强横,抗通“伉”】,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羞愧,悔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因】司农征,戒【告诫】其族:“过岐,朱泚幸【幸或、可能】致【赠送】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坚决】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允许、应允】。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采纳、听从】吾言。”晤谢曰:“处贱【形作名,低下的地位】,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送到】司农治【处理】事堂,栖【动使动,使„„栖,搁】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标记】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呈上】史馆。 今之称【谈论】太尉大节者出入【差错】,以为武人一时奋【奋发】不虑死,以取【博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立身行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tái,通“邰”】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经过】亭障堡戍,窃好【喜欢】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xǔ,温和的样子】,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恭顺谦逊】,未尝以色【脸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动使动,使„表达出来】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

公来,言信【可信】行直【正直】,备【详细】得太尉遗事,覆【通“复”,反复】校无疑。或恐尚逸【通“佚”,散佚、亡失】坠,未集【收集】太史氏,敢以状【逸事状】私于执事,谨状【写逸事状】。

二、合作学习

1.①以:介词,凭„„身份,凭借/介词,用/介词,因,因为/表目的的连词,来;②且:将,将要/一边; ③固:难道/坚持; ④辞:论理、致辞/辞退; ⑤即:于是/立即

2. ①省略句,省略主语“太尉至则曰”;② 省略句,省略主语“你若何”;③ 省略句,省略宾语,植之市门外;④省略句,省略代词,愿奉军以从之;⑤也,表判断;⑥也,表判断;⑦宾语前置,归罪谁;⑧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以道教晞;⑨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3.D (“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4.A(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B、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C、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D、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5.C(A凭借;B而;D用) 6.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7.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8. 翻译句子:

①汾阳王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驻扎军队于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

②你假如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

③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

④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胡闹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

⑤郭晞整夜连衣服也不脱,嘱咐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

⑥焦令谌催逼租债更急,农民自己将要饿死,没有谷子来偿债,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⑦段太尉把自己骑的马卖掉,换来谷子代农民偿还,还不让他知道。

⑧你将怎样上对天、下对地,你几乎连一个奴隶都不如吗!

⑨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回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⑩现在谈论段太尉大节的人,大抵认为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从而在社会上博取好名声,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象上述的那样。

(11)太尉为人谦和,常常低着头、拱着手走路,说话的口气恭顺谦逊,从来不用坏难看的脸色待人

(12)所以我大胆将这篇逸事状私下呈送于您,恭敬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9. 逸 事 性 格

↓ ↓

勇服郭晞,巧解兵乱 刚正沉勇

慈感尹少荣,仁愧焦令谌 仁慈宽厚

廉戒本族人,节显治事堂 清廉正直

10.①表现段太尉有智有勇;②表现段太尉有胆有识;③表现段太尉虑事周到机警;④表现段太尉处理事情很有分寸;⑤表现段太尉关心人民疾苦;⑥表现段太尉的廉洁。

11.主旨感悟: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

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三、释疑点拔

首先是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晞,巧解兵乱”,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摄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是“慈感尹少荣,仁愧焦令谌”,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廉戒本族人,节显治事堂”,他对朱泚的拉拢行贿早有提防,他“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朱泚果真送来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已收下。段秀实事后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责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大绫放在家中。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政廉洁。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

第二,柳宗元在本文中未发一句评论,而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来表现段秀实的思想性格,寓情于事,以形传神。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充分展示其性格特征。平凡的细节中见其忠贞,温和的个性里蕴其刚毅,和其他封建官吏对照写,寄寓了作者的褒贬。这种写法不仅符合史传的特点,且能发人深思。

第三,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本文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而是“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能更吸引读者。

四、拓展训练

1.C(A、率:全都;B、已:制止;D、作:发作)

2.D(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今天只指方位)

3.D(A、前者为表原因的介词“因为”,后者为表依据的介词“根据”;B、前者为副词“仍然”,后者为介词“趁着”;C、前者为副词“已经”,后者为连词“既然”;D、都是时间副词“将要”) 4.D

5.C(A、汾阳王本人是副元帅;B、段太尉担任的是都虞候之职;D、文中没有白孝德非常感激的内容)

6. (1)这是散落在民间的逸事,暂未被正史记载,柳写这些事情给韩愈,如实地提供史料。

(2)这三件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3)批驳当时说太尉搏以死“取名天下”的说法。

7. 在情节发展中,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者先极力描写悍卒依仗骄将的威势,恣横暴虐,残害百姓的情状,为段秀实出场作了铺垫。段秀实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自荐平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上任不久即严惩凶手,突现了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的性格。随着矛盾冲突的激化,郭晞手下士兵“大噪,尽甲”,暴乱一触即发。段秀实却镇定自若,单骑赴营。他先辞去随从,继而解下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最后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一个浑身是胆、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段秀实慷慨陈词,对郭晞晓以大义,示以利害,最终使骄横不可一世的郭晞心悦诚服。“言未毕,晞再拜”,寥寥数语,生动地摹写出郭晞诚惶诚恐的神态,有力地衬托了段秀实大义凛然的形象。矛盾已经解决,作者却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增写段秀实留

宿军营,不仅给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也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8. 最后一段作者点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一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段太尉形象以及宁死不附叛贼的误解,二是怕逸事遗失不能还人物以真实面目。另外,最后补写太尉的外貌及习惯姿态等非常生动、形象,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物的典型,这样的外柔也更能突出他的内刚。因此尾段对于整篇文章是很重要的补笔,并非是狗尾续貂。

9. 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洁,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宏伟,而后半篇相对徐缓恬淡。整篇文章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段太尉逸事状

编制人: 丁伟峰 审核人: 潘新娜 年级主任: 刘虹

【学习目标】

一、识记:柳宗元有关常识,“状”的知识。

二、学习本文根据主旨的需要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的写作技巧。

三、认识文章让事实和形象说话,在叙事中寄寓作者褒贬的史传特点。

四、了解传主既刚勇忠贞又慈惠爱民的性格特征和清正廉洁的情操。

五、掌握相关文言知识,落实“白、辞、适、以、卒、则”等词语的多种义项。

【重点难点】

一、本文写法上的特点:矛盾冲突揭示人物性格

二、文言词语的积累

【预习指导】

一、阅读《渔翁》,体会主人公的人生意趣。

渔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赏析>

诗人通过对渔翁生活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孤高的品格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全诗生动真切、情景相融、奇趣荡胸、意味深长。“奇趣”二字可以概括全诗主要的艺术特色。

二、结合文章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段太尉的思想性格特点。

【导学区】

(一)作者介绍

在中国历史最繁荣的朝代之一唐朝,有一位入朝为官的文人,他在文坛上的政治革新梦想破灭了,但在文坛上,他司法古文的主张形成了一个运动,他也因创作了许多文风朴实的散文而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就是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773—819年),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县),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唐朝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土地兼并日渐严重,社会生产破坏严重,民不聊生。柳宗元对这种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积极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济革新”,并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人物。他们革除弊政,打击权奸,触犯了宦官和官僚贵族利益,在他们的联合反扑下,改革失败了,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柳宗元出身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但其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 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被贬期间,得以接解到下层人民,故他的很多作品都暴露了

封建政治的黑暗,反映了穷苦人民的痛苦生活,具有较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标举“比兴”和陈子昂提倡“兴寄”的传统。与白居易《与元九书》中关于讽喻诗的主张一致。他的诗文理论,代表着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主张改革文体文风,提倡诗文内容充实、形式生动,反对追求形式、华丽靡空的文风。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富于战斗性,如《南霁云睢阳庙碑》等,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如《永州八记》等。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二)解题

段太尉,名秀实,字成公,官至司农卿。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士兵在京哗变,德宗仓皇出奔,叛军遂拥戴原卢龙节度使朱泚为帝。时段在朝中,以狂贼斥之,并以朝笏廷出朱泚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状”,指行状,人死后,写在“墓志铭”或“传”之前,是旧时详记死者世系、名字、爵里、行治、寿年的一种文体。“逸事状”专录人物逸事,是“状”的一种变体。“逸事状”的特点:只录逸事,力求典型,抓住两三件事写。所写之事应详细,确实,不可道听途说。行状一般只褒不贬,与史传不同(史传求全面),这与写作目的有关。史传是对一个人一生作全面评价,而写逸事状的目的有三个:1、使史官录用,希望修史时为死者作传;2、向朝廷报告,为死者请求谥号。

3、为死者写墓碑之文提供素材。

一、自学探究

(一)预习要求

1.结合注释及词典通读全文,疏通文意,理解关键字词,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2.完成基础知识

(二)预习题

1.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不嗛,辄奋击 ②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③辞甚巽 ④出入歧周邠斄间

⑤覆校无疑

2.解释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①无寇暴死 古义: 今义: ..

②能为公已乱 古义; 今义: ........

③无伤也 古义: 今义: ..

3.找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的词,指出活用情况并解释

①暴且乱( ) ②舆来庭中( )

③市谷代偿( ) ④处贱无以拒也( )

⑤手注善药( ) ⑥乃我困汝( )

⑦杀一老卒,何甲也( )

4.通读全文,划分文章层次,思考文章是如何记叙段太尉的“逸事状”的。

5.解释词语

太尉始【 】为【 】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 】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 】行营节度使,寓【 】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 】暴恶

【 】者,卒【 】以货【 】窜【 】名军伍中,则肆【 】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 】取于市,不嗛【 】,辄奋击,折人手足,椎【 】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 】王故,戚【 】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 】白【 】府,愿计【 】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 】付公理【 】,公见人被暴害,因【 】恬【 】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 】,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 】死,以乱【 】天子边事。公诚【 】以都虞候命【 】某者,能为公已【 】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 】太尉请!”

既署【 】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 】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 】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 】槊上,植【 】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 】也,请辞【 】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 】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 】入,曰:“杀一老卒,何甲【 】也?吾戴【 】吾头来矣。”甲者愕【 】。因谕【 】曰:“尚书固【 】负【 】若属【 】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 】郭氏?为【 】白【 】尚书,出听我言【 】。”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 】天地,当务【 】始终【 】。今尚书恣【 】卒为暴【 】,暴且乱【 】,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 】?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 】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 】,几日【 】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 】,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 】士。然则郭氏功名,其【 】与【 】存者几何【 】?”言未毕【 】,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句式: 】,恩【 】甚大,愿奉【 】军以从。”顾【 】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 】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 】,请假【 】设【 】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 】,愿留宿门下。”命【 】持马者去,旦日【 】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 】候卒击柝卫【 】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 】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 】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 】人田,自【 】占

【 】数十顷,给【 】与农,曰:“且熟,归【 】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 】益【 】急。且饥死,无以【 】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 】,辞甚巽【 】,使人求【 】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 】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 】死,舆【 】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 】我困【 】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 】疮,手【 】注【 】善药,旦夕自哺【 】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 】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 】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 】信【 】大人也,而汝不知敬【 】。今段公唯一马,贱【 】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 】。凡为人傲【 】天灾、犯【 】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 】天地?

尚【 】不愧【 】奴隶耶?”谌虽暴抗【 】,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 】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 】司农征,戒【 】其族:“过岐,朱泚幸【 】致【 】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 】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 】。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 】吾言。”晤谢曰:“处贱【 】,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 】司农治【 】事堂,栖【 】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 】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 】史馆。

今之称【 】太尉大节者出入【 】,以为武人一时奋【 】不虑死,以取【 】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 】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 】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 】亭障堡戍,窃好【 】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 】,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 】,未尝以色【 】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

【 】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 】行直【 】,备【 】得太尉遗事,覆【 】校无疑。或恐尚逸【 】坠,未集【 】太史氏,敢以状【 】私于执事,谨状【 】。

(三)预习生成问题

二、合作学习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现象的词语

①以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 又以刃刺酒翁( ) ..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 ) ②且 且大乱,若何( )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 )

③固 尚书固负若属耶( ) 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 ) ④辞 无伤也,请辞于军( )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 ⑤即 即告太尉( ) 即自取水洗去血( )

2.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征

①至则曰( )

②且大乱,若何( )

③植市门外( )

④愿奉军以从( )

⑤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 )

⑥段公,仁信大人也( )

⑦乱天子边,欲谁归罪( )

⑧公幸教晞以道( )

⑨汝将何以视天地( )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纵士卒无赖 无赖:横暴不守法纪 B.辄奋击折人手足 手足:手和脚

C.当务始终 始终:有始有终 D.其与存者几何 几何:几人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为白尚书,出听我言/便可白公姥 B.因谕曰/因宾客至凛相如门谢罪

C.孝德使数十人从太 / 愿奉军以从 D.尚书固负若属耶/余固笑而不信也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 把 B.以乱天子边事 用

C.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 因为 D.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而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段太尉超人胆识的一组是 ( )

①今不忍人无寇暴死 ②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无伤也,请辞于军 ④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⑤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 ⑥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7.下面是对文章的简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作者写郭唏军队无法无天,写白孝德慑于郭子仪的权威而不敢过问,这就为段太尉的出场点明背景,渲染气氛。

B.段太尉与白孝德的一段对话,写出了太尉对整顿郭唏军队已成算在胸,这表现了太尉勇于任事、志在救民的品格。

C.段太尉将郭唏的十七个军士斩首示众,这对打击郭唏的嚣张气焰虽说是必要的,但它却激起了军营的叛乱,造成了不该出现的紧张局面。

D.这段文字采用衬托、对比、正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方法,把为了邠州人民而主动制止郭唏军队横暴的段大尉写得栩栩如生。

8. 翻译下列句子

①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②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③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

④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⑤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⑥督责益急。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⑦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⑧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⑨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⑩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

(11)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

(12)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9.文章写了段太尉哪几件逸事,分别体现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逸 事 性 格

10.下列语句写人十分传神,请概括人物的特点。

①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②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③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④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

⑤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

⑥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

11.从文章所写的几件事中体现什么样的主旨?

三、释疑点拨

谈谈文章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特色

四、拓展训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率:率领 B. 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 已:已经

C. 罪且及副元帅 及:牵连 D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作:工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B.孝德震恐,召太尉曰

C.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D.顾叱左右曰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

B.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C.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既来之,则安之

D.罪且及副元帅——不出,火且尽

4.下列各句中全都能表现段太尉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一项是 ( )

①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

②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③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④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⑤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5.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汾阳王的副元帅驻扎在蒲州时,郭晞做尚书,放纵手下士卒作违法乱纪的事,邠宁节度使白孝德心中忧虑而不敢说。

B.太尉看到这种情况,主动向白孝德请缨,暂代节度使的职位,为白孝德制止祸乱,并保证不使白的人受到牵连。

C.太尉斩杀十七个暴卒后,郭晞军营中一时大噪,士兵们都披上了盔甲准备报仇,段太尉非常从容地准备到郭晞军营中加以说服。

D.终于说服了郭晞,并留宿在郭晞的军营中,第二天一起到白孝德处表示改过,白孝德非常感激。

6.为什么要选择这三件事来塑造段太尉形象呢?

7.从文中的第一件逸事来看,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有何特点?

8.本文结尾一段是否有损人物形象而有狗尾续貂之嫌?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9.本文在谋篇布局上有什么特点?

五、总结提升

柳宗元的传记文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取材于封建社会中下层人民的生活。他大胆热情地为劳动人民作传,在《种树郭驼传》中写一个园艺老人的种树之道。《捕蛇者说》写蒋氏三代以捕蛇为业,宁肯死于毒蛇而不肯死于苛政,揭露了封建剥削之残酷胜于毒蛇。《梓人传》和《宋清传》写长安市民,《童区寄传》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的牧童形象。他歌颂这些下层人民纯朴、善良、正直、勤劳的美德,并把那些“居朝廷,居官府”的士大夫拉出来作比较,抨击他们“炎而附,寒而弃”的丑恶行为,批判他们虚伪,怎么、无能,表现了作者鲜明的爱憎。

【类文欣赏】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迁徙,无不活,且硕茂,蚤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共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蚤缫而绪,蚤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邪?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嘻曰:“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导读>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阅读本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这篇寓言式的人物传记,就写得既简洁又生动。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如第一段介绍人物,仅用“隆然伏行”几个字,就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又用“甚善。名我固当”几个字,写出了人物的性格。这样,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一个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便跃然纸上了。在短短几句话中,这种史笔和文辞的完美结合,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表现力。

2.以“种树”喻“治民”是这篇传记写作的出发点,对比和映衬的写法也是这种寓言风格的需要。

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

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后论“养人”,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

3.本文结尾一句道出了写作意图,那就是“传其事以为官戒”。以寓言的方式进行讽谏,是中国古代文人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的传统做法,它有着委婉含蓄的特点,也间杂着幽默的成分。柳宗元这篇人物传记,也是通过故事进行劝诫的,这决定了它“婉约而多讽”的风格。这种风格基本上是通过所传人物的话语表现出来的,如第四段,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欲止又言,在朴实的简单类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其中的一些话语,如“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参考答案:

一、自学探究

预习题

1.①嗛通慊,满足,满意;②椎通槌,敲、打、砸;③巽通逊,谦恭;④斄通邰;⑤覆通复,反复

2.①暴死:古:无故死亡//今:突然死亡;②已乱:古:制止骚乱//今:已经骚乱;③无伤:古:不要紧,无妨//今:没有伤口

3. ①乱:形容词做动词,作乱;②舆:名词做动词,抬;③市:名词做动词,买;④贱:形容词做名词,卑微的地位;⑤手:名词做状语,亲手;⑥困:动词使动用法,使„处于困境险地;⑦甲:名词做动词,穿盔甲

4.此文取材于真人真事,作者通过三件逸事,塑造了一个不畏强暴,关心人民,临财而不苟取的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同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具有一定的认识意义和史料价值。

全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即第一个事件:勇服郭晞。作者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留宿营,突出了段秀实外柔内刚的性格。

第二段即第二个事件:仁愧焦令谌。段秀实除了以刚勇取胜对方外,还具有仁信爱民之心。

第三段即第三个事件:节显治事堂。段秀实不仅具有不畏强暴,疾恶如仇、爱民如子的高贵品质,而且还有清正廉洁的节操。作者写段秀实洞察朱泚之心,拒不收礼,将礼物栖之梁木的逸事,颂扬了他的高风亮节。这则逸事作为段秀实拿笏击泚行为的补充,说明他的气节,不仅表现在大处,而且见于小处,人物形象更显得光彩。

上述三则逸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虽名异,彼此间也无联系,但其精神是相通的。从作者客观的叙述中,使人感受到了深沉的赞颂之情。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的来源,以说明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5.解释词语

太尉始【开始】为【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凭„„身份】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兼任】行营节度使,寓【驻扎】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恣意妄为】。邠人偷嗜【奸诈贪婪】暴恶【横暴凶恶】者,卒【大多】以货【财物】窜【掺自主】名军伍中,则肆【放纵】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索取、索求】取于市,不嗛【通“慊”,满足】,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通“槌”,敲、砸、打】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因为】王故,戚【忧愁】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情形】白【禀告】府,愿计【商议】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百姓】付公理【治理】,公见人被暴害,因【仍然、还】恬【安闲、安适】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安闲】,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欺凌、损害】死,以乱【扰乱】天子边事。公诚【如果、果真】以都虞候命【任命】某者,能为公已【制止、停止】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如同、按照】太尉请!”

既署【暂任、代理】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形作动,打坏、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布置、安排】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附着、挂】槊上,植【竖立】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名作动,穿上铠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伤害、妨碍】也,请辞【致辞、论理】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辞退、推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且„且„的省略,一边】入,曰:“杀一老卒,何甲【名作动,穿上铠甲】也?吾戴【顶

着】吾头来矣。”甲者愕【惊呆】。因谕【告诉、晓谕】曰:“尚书固【难道】负【亏待】若属

【你们】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败坏】郭氏?为【替】白【通报、告诉】尚书,出听我言【说话】。”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充满】天地,当务【务求、务必】始终【有始有终】。今尚书恣【放纵】卒为暴【形作名,坏事、危害的事】,暴且乱【形作动,发生祸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句式:宾前置,欲归罪谁】?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财物】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制止】,几日【过不了几天】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发生】,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jí,管束】士。然则郭氏功名,其【表反问语气】与【和、同】存者几何【多少】?”言未毕【结束、完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句式:状语后置,以道教晞】,恩【恩德】甚大,愿奉【率领】军以从。”顾【回头】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队伍、行列】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晚餐】,请假【借用】设【准备】草具【粗劣的饭食】。”既食,曰:“吾疾作【发作】,愿留宿门下。”命【让】持马者去,旦日【第二天】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告诫、嘱咐】候卒击柝卫【护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谢罪】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担任】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掠夺】人田,自【私自】占

【霸占】数十顷,给【租给】与农,曰:“且熟,归【返回、归还】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索取】益【更加】急。且饥死,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偿,即告太尉。

太尉判状【陈述】,辞甚巽【通“逊”,】,使人求【恳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判决书】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临近】死,舆【抬】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是】我困【形使动,使„„处于困境】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名作动,包扎】疮,手【名作状,亲手】注【敷上】善药,旦夕自哺【喂】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名作动,买】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驻扎】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zhě,红褐色】,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讲仁义】信【讲信义】大人也,而汝不知敬【敬重】。今段公唯一马,贱【低价】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知耻、以为耻】。凡为人傲【傲视】天灾、犯【冒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面对】天地?尚【几乎】不愧【惭愧】奴隶耶?”谌虽暴抗【暴戾、强横,抗通“伉”】,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羞愧,悔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因】司农征,戒【告诫】其族:“过岐,朱泚幸【幸或、可能】致【赠送】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坚决】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允许、应允】。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采纳、听从】吾言。”晤谢曰:“处贱【形作名,低下的地位】,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送到】司农治【处理】事堂,栖【动使动,使„„栖,搁】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标记】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呈上】史馆。 今之称【谈论】太尉大节者出入【差错】,以为武人一时奋【奋发】不虑死,以取【博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立身行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tái,通“邰”】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经过】亭障堡戍,窃好【喜欢】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xǔ,温和的样子】,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恭顺谦逊】,未尝以色【脸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动使动,使„表达出来】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

公来,言信【可信】行直【正直】,备【详细】得太尉遗事,覆【通“复”,反复】校无疑。或恐尚逸【通“佚”,散佚、亡失】坠,未集【收集】太史氏,敢以状【逸事状】私于执事,谨状【写逸事状】。

二、合作学习

1.①以:介词,凭„„身份,凭借/介词,用/介词,因,因为/表目的的连词,来;②且:将,将要/一边; ③固:难道/坚持; ④辞:论理、致辞/辞退; ⑤即:于是/立即

2. ①省略句,省略主语“太尉至则曰”;② 省略句,省略主语“你若何”;③ 省略句,省略宾语,植之市门外;④省略句,省略代词,愿奉军以从之;⑤也,表判断;⑥也,表判断;⑦宾语前置,归罪谁;⑧介宾短语后置,状语后置,以道教晞;⑨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3.D (“几何”是“多久”的意思) 4.A(两个“白”都是“告诉、禀告”之意。B、前一个“因”是“于是”的意思,后一个“因”是“通过,由”的意思;C、前一个“从”是“跟随”的意思,后一个是“听从”之意;D、前一个“固”是“难道”之意,后一个“固”是“本来”之意。) 5.C(A凭借;B而;D用) 6.D(①是说明自己的理由;②是段太尉对犯纪军士的处置;⑥是太尉对甲者的要求,这些都不属于“超人胆识” 7.C(军营没有“叛乱”,“噪”是“大肆喧哗”的意思)

8. 翻译句子:

①汾阳王儿子郭晞担任尚书之职,兼任行营节度使,驻扎军队于邠州,放纵士兵横行不法。

②你假如任命我为都虞候,我能替您制止暴乱,使您的百姓不再遭到伤害。

③郭尚书难道对不起你们吗?副元帅难道对不起你们吗?为什么要用暴乱来败坏郭家的名声?

④现在您放纵士兵为非作歹,这样胡闹将造成变乱,扰乱天子边地,应该归罪于谁?罪将连累到副元帅身上。

⑤郭晞整夜连衣服也不脱,嘱咐警卫敲打着梆子保卫段太尉。

⑥焦令谌催逼租债更急,农民自己将要饿死,没有谷子来偿债,只得去求告段太尉。 ⑦段太尉把自己骑的马卖掉,换来谷子代农民偿还,还不让他知道。

⑧你将怎样上对天、下对地,你几乎连一个奴隶都不如吗!

⑨官吏将这事报告了朱泚,朱泚取回一看,原来封存的标记还在。

⑩现在谈论段太尉大节的人,大抵认为是武夫一时冲动而不怕死,从而在社会上博取好名声,不了解太尉立身处世就象上述的那样。

(11)太尉为人谦和,常常低着头、拱着手走路,说话的口气恭顺谦逊,从来不用坏难看的脸色待人

(12)所以我大胆将这篇逸事状私下呈送于您,恭敬地写下这篇逸事状。

9. 逸 事 性 格

↓ ↓

勇服郭晞,巧解兵乱 刚正沉勇

慈感尹少荣,仁愧焦令谌 仁慈宽厚

廉戒本族人,节显治事堂 清廉正直

10.①表现段太尉有智有勇;②表现段太尉有胆有识;③表现段太尉虑事周到机警;④表现段太尉处理事情很有分寸;⑤表现段太尉关心人民疾苦;⑥表现段太尉的廉洁。

11.主旨感悟:这是一篇叙事严谨、写人生动的传记文。作者选取段太尉一生中勇服郭晞、仁愧焦令谌、节显治事堂三件逸事,多侧面地表现了人物外柔内刚、勇毅见于平易的个性特征,刻

画了一位封建时代正直官吏的形象。全文不着一句议论,纯用冷静从容的写实手法,在客观的叙述中隐含着深沉的歌颂之情。

三、释疑点拔

首先是精心选材。全文写了段秀实三件事,每一件事都表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个侧面。第一件逸事是“勇服郭晞,巧解兵乱”,详细记述了段秀实自荐平乱,只身前往军营,面对全身披挂、张牙舞爪的乱军,慷慨陈辞,抓住要害说服郭晞,又主动留宿营房,以凛然正气震摄乱军,每一步骤都突出了他的“勇敢”。第二件事是“慈感尹少荣,仁愧焦令谌”,表现了段秀实仁义爱民的思想品德。第三件事“廉戒本族人,节显治事堂”,他对朱泚的拉拢行贿早有提防,他“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朱泚果真送来三百匹大绫,他的女婿实在推托不掉,不得已收下。段秀实事后才知道此事,一面指责他的女婿,一面命令将大绫放在治事堂的房梁上,坚决不许把大绫放在家中。这件事表现了段秀实很有政治远见,颂扬了他的清政廉洁。三件事,各有不同的侧重点,把三件事联系到一起,可以完整地勾勒出段秀实的思想品德:见义勇为、仁义爱民、廉洁清正。

第二,柳宗元在本文中未发一句评论,而是用富有个性化的言语行为来表现段秀实的思想性格,寓情于事,以形传神。作者在行文中不感情用事,完全让事实和形象说话,他精心选取了段秀实生活中的三则逸事,充分展示其性格特征。平凡的细节中见其忠贞,温和的个性里蕴其刚毅,和其他封建官吏对照写,寄寓了作者的褒贬。这种写法不仅符合史传的特点,且能发人深思。

第三,文章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采用了倒叙的方法。本文写了段秀实三件逸事,如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安排结构,那么“仁愧焦令谌”一事在先,“勇服郭晞”在后,但作者叙事时有意将先后顺序颠倒,作者在最后一段点出自己的良苦用心,是为了反驳当时一些别有用心的对段秀实的污蔑。这些人编造“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的流言贬低段秀实宁死不附叛贼的英壮行为,而为了突出强调段秀实临死不屈的行为绝非一时冲动,而是“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另外将精彩事例先行叙述,也能更吸引读者。

四、拓展训练

1.C(A、率:全都;B、已:制止;D、作:发作)

2.D(左右:文中指“身边的人”,今天只指方位)

3.D(A、前者为表原因的介词“因为”,后者为表依据的介词“根据”;B、前者为副词“仍然”,后者为介词“趁着”;C、前者为副词“已经”,后者为连词“既然”;D、都是时间副词“将要”) 4.D

5.C(A、汾阳王本人是副元帅;B、段太尉担任的是都虞候之职;D、文中没有白孝德非常感激的内容)

6. (1)这是散落在民间的逸事,暂未被正史记载,柳写这些事情给韩愈,如实地提供史料。

(2)这三件事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刻画了人物的不同性格,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3)批驳当时说太尉搏以死“取名天下”的说法。

7. 在情节发展中,通过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出光彩夺目的人物形象。作者先极力描写悍卒依仗骄将的威势,恣横暴虐,残害百姓的情状,为段秀实出场作了铺垫。段秀实在十分险恶的形势下自荐平乱,显示出过人的胆识。他上任不久即严惩凶手,突现了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的性格。随着矛盾冲突的激化,郭晞手下士兵“大噪,尽甲”,暴乱一触即发。段秀实却镇定自若,单骑赴营。他先辞去随从,继而解下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最后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层层推进,反复渲染,一个浑身是胆、临危不惧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段秀实慷慨陈词,对郭晞晓以大义,示以利害,最终使骄横不可一世的郭晞心悦诚服。“言未毕,晞再拜”,寥寥数语,生动地摹写出郭晞诚惶诚恐的神态,有力地衬托了段秀实大义凛然的形象。矛盾已经解决,作者却笔锋一转,出人意表地增写段秀实留

宿军营,不仅给人物性格增添了光彩,也使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8. 最后一段作者点出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一是为了消除人们对段太尉形象以及宁死不附叛贼的误解,二是怕逸事遗失不能还人物以真实面目。另外,最后补写太尉的外貌及习惯姿态等非常生动、形象,使段太尉从外形气质到品德胸怀都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独特个性的优秀人物的典型,这样的外柔也更能突出他的内刚。因此尾段对于整篇文章是很重要的补笔,并非是狗尾续貂。

9. 本文叙事善于剪裁,避免平均用力。严惩歹徒、勇服郭晞是详写,对抗焦令谌次之,临财不苟取较为简洁,这样使得文章的前半部分颇有力量,气势宏伟,而后半篇相对徐缓恬淡。整篇文章跌宕起伏,富于变化。


相关文章

  • 段太尉学案一
  • <段太尉逸事状>学案(一)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柳宗元及"状"文体的有关常识,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和特殊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手法. 二.教学重 ...查看


  • 题解[段太尉逸事状]
  • 摘要:<段太尉逸事状>为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传记文,全文叙事谨严.写人生动,选取段太尉一生中的三件小事,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外柔内刚.平易中见勇敢的个性特征.本文试图从文章的题目入手来对此篇传记文进行解读,感受文章隐含的歌颂之 ...查看


  •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教师版
  •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教师版) 一.了解柳宗元及" 状" 文体的有关常识. 1.了解作者 柳宗元(773-819)唐代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 ...查看


  •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练习学生版
  •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练习(高二全级) 请同学们把加点字词或加下划线的句子翻译在括号内. 太尉始为( )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 )副元帅居蒲.王子晞.. 为尚书,领( )行营节度使,寓军( )邠州,纵士卒无赖( )........ ...查看


  •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
  • 段太尉逸事状翻译 太尉刚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郭子仪以副元帅的身份住在蒲州.郭子仪第三子郭晞任尚书,代理郭子仪军营统领,驻军邠州,放纵其士卒横行不法.邠地懒惰.贪婪.凶残.邪恶之人,大都用财物行贿,把自己的名字混进军队里,就可以胡作非为.官吏 ...查看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静女> 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季氏将 ...查看


  • 段太尉逸事状文段练习答案
  • 同学们自己排版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文体特点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 .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 ...查看


  • 段太尉逸事状文段导学案教师版
  • <段太尉逸事状>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文体特点及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本文选择典型事例塑造人物形象以及运用对比 .反衬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写作手法. 3.了解古人的道德品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 ...查看


  • 段太尉逸事传字词预习
  • 1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 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领行营节度使[4],寓军邠州 纵士卒无赖 率以货窜名军伍中 日群行丐取于市 椎釜鬲瓮盎盈道上 白孝德以王故 2太尉自州以状白府 天子以生人付公理 因恬然.且大乱 "某为泾州,甚适 以乱天子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