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西方思想史(仅供批判)

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

本内涵。

2、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单元引言简析:

1、 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 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

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

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

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

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引入:师生谈话。

1、 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希腊。

2、 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

3、 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

一、智者学派

师生对话

1、 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

智者学派:

(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

(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6)明显局限:忽视道德

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

二、苏格拉底

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

(1)人物:苏格拉底

(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

(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

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知识丰富等。

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

(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比如: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美德是教育的目的,不一定是结果;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

“雅典的牛虻”自居。

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

(5)孔子与苏格拉底

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四、产生的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小结: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重点和重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

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理清思路。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补充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为由德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这是其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

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教材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薄伽丘(1313—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件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三、“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

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德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德意志的国情,突出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即可。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同时,对马丁·路德同罗马教皇坚持斗争的图片加以渲染,歌颂捍卫自己信仰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

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联系现实,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小结

首先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第7课 启蒙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3、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 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 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 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这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 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

核心:理性主义。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 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所以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

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 启蒙运动的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采编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影响、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列表归纳: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议教师用师生讨论、学生主讲的方法,完成本目的教学。

1. 启蒙思想的扩展: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情,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永世莫赎之罪”。

2. 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联系:采用教材插图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教材插图《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影响的认识。

小结: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要求

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

本内涵。

2、 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难点:哲学观点 教学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一、单元引言简析:

1、 标题引出“人文主义”概念,展示“蒙娜丽莎”油画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明确

人文主义:

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 ,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狭义地说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

2、 起源于何时,如何发展的?

学生阅读引言,分层。教师明确:

起源于古希腊:由敬畏“神”到关注“人”

发展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注重人性,宣扬人性的力量,形成人文主义思潮

进一步发展于“启蒙运动”:猛烈抨击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科学和理性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引入:师生谈话。

1、 人文主义思潮是西方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文明之源?

古代希腊。

2、 由古代希腊你能联想到什么?

---------希腊神话。

出示宙斯像------

3、 说明什么?

一方面说明古代希腊人和世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反映了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崇拜,表达了人们借助神话解释疑惑的愿望。于是有了许许多多动听的神话故事。

另一方面我们所熟悉的希腊神话故事中人物都已人格化,宙斯神像的人格化折射出古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色彩。在此基础上,导出古代希腊──欧洲文明的中心,人文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这一结论。

新课

一、智者学派

师生对话

1、 首先由敬畏“神”——关注“人”的学派是?

智者学派:

(1)产生时间:公元前5世纪

(2)代表人物:普罗泰戈

(3)主要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如何解释这一命题------学生解释

(4)意义: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古代希腊智者学派认为人怎样生活才算幸福?

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

(6)明显局限:忽视道德

故事:不明确的是非观

二、苏格拉底

2、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古希腊大哲学家特别关注道德的作用。

(1)人物:苏格拉底

(2)主要观点:“美德即是知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美德来源与教育”(知德合一)

(3)意义: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整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古代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倡导自然人性观、和谐发展观和个性解放的理论,喊出“知识就是力量”

苏格拉底心目中完美的人应具备什么必要的素质?

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即: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知识丰富等。

他自身为成为这样的完美的人而努力。

补:苏格拉底的妻子

(4)局限:知识的内涵:片面狭隘。

比如: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一定成正比。

美德与教育的关系不是简单的成正比:美德是教育的目的,不一定是结果;教育是美德的来源,却不是唯一来源。高分低能、高分低德、。

“雅典的牛虻”自居。

苏格拉底以他的悲剧性的生命终结阐释了他的观点。

苏格拉底之死。

(5)孔子与苏格拉底

时代、外貌、思想

三、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1、简单介绍柏拉图《理想国》

2、亚里斯多德:所有学科都精通,极有智慧的人。希腊人的百科全书

3、他们对人文主义的发展和学术贡献是什么?

四、产生的背景:

古代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的发展、人的地位的提高等

小结: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片、问题探究情景再现、对比分析和课堂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经济及文化发展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尊重人和人性的人文情怀。

重点和重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

师生共同赏析图片《雅典学院》。《雅典学院》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教师讲解: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

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图片《雅典学院》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反映了当时的人们对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可由此画展开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出现,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的必要前提。

(1)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引导学生回顾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及表现。然后提出“意大利又具备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呢?”,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分析,教师同时提供中世纪欧洲贸易路线图供学生参考。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学生从政治环境、地理位置和统治者的政策几个方面思考。

意大利各城市国家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你从意大利早期银行图和美第奇家族住宅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有人说,美第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你是怎样认识的?以便加深学生对意大利经济繁荣和弘扬文化的社会环境的认识。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此外,可以指出意大利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最后,从政策、政治环境、地理位置等方面简要总结。

(2)资本主义萌芽带来的变化。

理清思路。从经济发展对阶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影响这一唯物主义观点出发,让学生认识其对文艺复兴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理想面对着怎样的现实?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补充指出,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威尼斯之后,西北欧、德意志的一些城市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对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有一个总的认识,并为由德意志开始的欧洲宗教改革的讲述做好铺垫。

二:“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14~17世纪初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教材从兴起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在文学艺术方面的主要成就、扩展及积极意义等几个方面讲述了这场运动。

(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及实质。

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文艺复兴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地,这绝非偶然,因为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于此,并产生了最初的资产阶级,新生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首先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先进知识分子顺应资产阶级的要求,进而提出一系列符合其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主张。这是其前提条件。不仅如此,意大利还有很多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14、15世纪的意大利处在西方贸易的中心地位,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物质环境。其次,意大利具有不可多得的人才优势。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巨贾竞相延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

多的博学才子。可引用佛罗伦萨美第奇的话:“应该把这些有特殊天才的人们作为天上的神仙对待,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驮畜。”另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是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廷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流入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蔚然成风。

“文艺复兴”从表面上看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运动,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败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这表明了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但它不是单纯的古典复兴,而是反封建的新文化的创造,它表现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的普遍高涨和创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建议教学时针对“复兴”一词展开讨论。并明确指出其实质: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在下面的教学中,还可以就古希腊的人文思想与人文主义加以对比。

进一步讨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再生”吗?让学生从背景、内容和性质等方面对比,得出文艺复兴实质的结论。文艺复兴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中人文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是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

(2)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

对人文主义核心思想的分析,进一步说明了其实质。可由学生与宗教神学的观点对比分析。教师进行总结: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等级观念──自由平等;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最好列表由学生填写。也可以由学生先阅读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然后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

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支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而非以“神”为中心,以此出发,人文主义重视现世生活,因而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主张发挥人们的创造力,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亚而伯蒂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人文主义重视科学实验,鼓励冒险和发财致富,认为事业的成功及发财致富是一种道德的行为。总之,人文主义就是一种为创造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意大利文艺复兴在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

该部分可由学生阅读,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如:(1)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你能说出其中一部作品的大致内容吗?(2)这些文学艺术作品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这一思想的?(3)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

14世纪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16世纪进入全盛时期。教材从文学和艺术两方面展开叙述,建议重点分析其人文内涵。“文学三杰”往往利用古代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世纪的来世观念作斗争。薄伽丘(1313—1375)在其名著《十日谈》中,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体现了作者反对教会禁欲、高扬人性的思想。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纵横】,通过《十日谈》中的一个故事了解《十日谈》是如何讥讽教会的?这在当时有什么意义?但丁的《神曲》充满着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谴责,对自由、理性和求知精神的歌颂,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恩格斯称他为“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彼特拉克在《歌集》中表现了人文主义者以个人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他最早提出要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在艺术领域,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并称为文艺复兴的“美术三杰”。艺术大师们改变中世纪绘画简单呆板的宗教风格,创造出具有现实感的人物形象和生动活泼的生活画面,把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方法结合起来。对绘画作品注意结合图片进行说明,并讨论人文主义者对宗教的态度。

(4)文艺复兴的传播及意义

15世纪后期,新航路的发现刺激了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由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广大地区。可简要指出其成就: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的成就;“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关于文艺复兴的影响,应提示学生结合前面背景、核心思想和内容进行分析。就科学方面稍加提醒。文艺复兴的意义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高扬了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精神,为后来启蒙思想的出现打下了基础,在精神方面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和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文学艺术方面,文艺复兴时期众多的精湛艺术成为人类艺术史上的绚烂篇章,永放光芒。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教学中,可结合前面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注意史论结合,如可以联系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事件认识其思想解放的作用。

三、“宗教改革”。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反封建斗争,一种形式是文艺复兴,另一种形式是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的背景。

由文艺复兴的影响导入,引导学生从思想、政治、经济三个方面了解宗教改革的大背景,进一步分析这场运动的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宗教改革发轫于德意志的背景。首先,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中,人文主义学者尽管对宗教保持较为温和的态度,但其以人为中心的思想极大地冲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天主教的权威日益受到人们的怀疑。

其次,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这一部分可以适当补充,以使学生对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加深了解。

16世纪,天主教会与人们矛盾的加深,一方面反映了教会的日趋腐败,更重要的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进一步高涨。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而天主教势力强大,根深蒂固,这就决定了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借助宗教反对天主教神学的方式来进行。

宗教改革为什么首先出现于德意志而非一路领先的意大利?明确德意志的国情,突出德意志的分裂状态即可。16世纪的德意志在名义上是“神圣罗马帝国”,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成为受罗马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视为“教皇的奶牛”,因此,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马丁·路德及宗教改革的兴起。

本段教材主要指出了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兴起及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中的突出表现。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料回放】中关于《九十五条论纲》的内容,从内容、提出的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同时,对马丁·路德同罗马教皇坚持斗争的图片加以渲染,歌颂捍卫自己信仰的坚强意志,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重点是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第一,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

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最后可以总结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3)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北部和中部德国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新教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可以联系现实,让学生解释当今西方各国的宗教信仰状况。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其影响可从三个方面说明:首先,因而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其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另外,在政治上、经济上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小结

首先理清三目之间的关系,然后重点对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由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讨论解决。(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两者还存在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习题反馈:

见课件和评价手册

教学后记:

第7课 启蒙运动的兴起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2、 识记启蒙运动相关的基础知识

3、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启蒙思想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用表格法掌握启蒙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运用比较法加深对启蒙思想家观点共性和个性的认识

3、运用比较法对比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说明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1、启蒙思想家的主张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2、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教学过程

导入:

本课的引言是由文字和图画两部分组成的。文字内容着重指出了在18世纪的法国,人们开始摆脱政府和教会的禁令,对现实社会一切现象表示质疑,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着自己的见解,开始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分析问题。图画则形象地补充了文字内容。引导学生浏览图画,配合阅读文字内容,解决两个问题:1. 从图画中可以提取哪些信息?2. 说明什么问题?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1. 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这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它的内容和影响都大大超过了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2. 启蒙运动的核心、主要内容、性质。

核心:理性主义。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 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启蒙运动的内容。“启蒙”在法文中即为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从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他们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可见,这种思想完全是针对“中世纪只知道的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31页)而提出的,而“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身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401页)所以启蒙思想家用人的思考和判断去剥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去批判教权主义、专制主义,以此达到资产

阶级所号召的消灭专制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度,实现所追求的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3.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4. 启蒙运动的概况。

补充说明:启蒙运动于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在法国达到高潮。

二、“伟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另外还有百科全书派。他们的思想主张对法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目以学生阅读为主。教师提出问题:法国启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们各自的主张是什么?有何异同点?

教学建议:教师可以采编一些有关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影响、文字资料作为教材内容的补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思想家主张的进步性所在。学习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艰难的精神。

列表归纳: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启蒙运动从法国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启蒙运动的发展在人类历史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

建议教师用师生讨论、学生主讲的方法,完成本目的教学。

1. 启蒙思想的扩展:在法国的影响下,欧洲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启蒙运动。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他继承和弘扬了法国的启蒙思想,主张主权在民,相信自由、平等的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他反对贵族世袭制度,对法国革命表示同情,但又认为法王路易十六被处死刑是“永世莫赎之罪”。

2. 启蒙运动的影响。教材主要写了四个方面:第一,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第二,启蒙运动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其次,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同时,启蒙思想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争取独立。第三,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知识联系:采用教材插图以及中国近代史上册教材插图《严复和他的主要译著》一图制成幻灯片,指出译著中的《法意》就是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以此加深学生对启蒙思想影响的认识。

小结:

比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异同。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非理性的人
  • <非理性的人>读后感 土木1004班-李兵-10231080 <非理性的人>既是威廉·巴雷特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巴雷特的哲学著作除<非理性的人>外,还有<什么是存在主义>.<自我本 ...查看


  • 教育社会学第三次读书笔记
  • <社会选拔与教育>读书笔记 曾丰又 2013013012 <社会选拔与教育>由日本著名教育社会学家天野郁夫写就,涉及到了"考试社会学"的若干问题,强调了在现代社会选拔和分配过程中,学校教育作为一种 ...查看


  • [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
  • [读书书摘]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兴起 中文版前言 1. 正确理解十九.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必需不仅把此段历史视为外部势力的产物,而且也应该视之为帝制时代最后数百年出现的内部演变的产物.[p3 第二段最后一句] 笔记:此句说明了 ...查看


  • 东师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
  • 马克思主义学院2010级硕士各学科必读经典文献如下 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列宁:<列宁全集>,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 3.毛泽东 ...查看


  • 劝学篇读书笔记
  • 福泽喻吉<劝学篇>读书笔记 "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开篇,福泽喻吉就给出了全文的背景或者前提,即人是生而平等的,而人的差异来源于后天的努力的分别.虽然从我们今天的视角来看,这样的解释略显绝对,但是不 ...查看


  • [今古奇观]的读书笔记
  • 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进程中,一直存在两条线索,一条是文人文学,另一条则是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通常形成于充满世俗气息的娱乐场所,勾栏瓦肆,往往体现了市民阶级的生活及精神状况.而这些简单通俗的民间文学往往更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底层人民的真实状况. [今 ...查看


  • [吾国与吾民]读书笔记
  •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共有九章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吾民,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的精神层面,包括中国人的特征.德性.心灵和人生理想;第二部分讲吾国,主要介绍中国人的生活层面,包括妇女生活.社 ...查看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 儒林外史读书笔记(一) 吴敬梓出生在一个高官家庭,但是家庭的不断衰败和自己的挥霍,家况成下降态势.在这一路上,他目睹了许多从士林上层到贫民百姓的各色人士,饱尝了世间的辛酸和炎凉.他被视为游戏人生的败家子.但是他始终保留着一 ...查看


  • 160703 大问题读书笔记(大问题)书评
  • 开篇导言- 公元前15年的苏格拉底提到"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大胆与直率下面,是满满的生活所思所想.与其对应我们的问题,你的生活经得起推敲吗,是否审视过了? 罗伯特和凯思林两位教授按照授课方式,清晰地写作对应文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