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观察记录

作者:何桂香

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1年01期

   观察对象:李博涵 毛健欢

   性别:男

   年龄:6岁

   观察时间:2008年12月

   观察地点:大二班建筑区

   活动内容:搭建“外星人基地”

   观察背景:

   近期我们班开展了“神奇的太空”主题活动,孩子们在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对外星人这个话题产生兴趣,在收集了一些资料后,他们自发地要在建筑区搭建一个“外星人基地”。

   第1次观察

   今天在区域活动时,建筑区的幼儿自发地讨论如何搭建“外星人基地”。有的说:“外星人基地应该有发射中心。”有的说:“外星人基地应该有控制中心……”我也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外星人基地应该有居住小区呀,你们就先将基地分为控制中心、发射中心和居住小区三个区域来建构吧。”刚讨论完,幼儿就迫不及待地着手搭建了,不一会儿,就建出了发射中心和控制中心。但是在建居住小区时,他们却发生了争执。壮壮坚持“外星人基地”没有居住小区,外星人都是住在控制中心里的;毛毛却坚持我的方案。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壮壮不顾同伴的反对,在控制中心里又围了几个小区域,当成外星人的房间,边围边说:“住在这里多方便呀!”毛毛跑来报告:“壮壮没有按照老师和大家讨论的方案去建居住小区。”

   解释与分析

   孩子们在搭建的开始各抒己见,而且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表现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孩子的提议没有对错之分,说的都很有道理。我的加入本来是想帮助他们统一意见,可是却引发了更大的矛盾。一名幼儿想服从老师的意见,另一名幼儿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想法。我的参与到底是有效的还是多余的呢?从这一观察过程中,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介入合理性上。

   的确,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意思搭建呢?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向前推进的活动吗?虽然我在搭建前以同伴的身份平等地参与了幼儿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幼儿也认同了我的方案并展开建构活动,但是建构前幼儿讨论热烈,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时我是否需要介入?我的介入是否干扰了幼儿的活动?虽然我是以同伴身份参与讨论,但最后形成的方案却是由我提出的,如果没有我的介入,幼儿就无法达成共识了吗?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清楚地说明,我的方案对每个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认同,有的来必,最终导致了幼儿间的冲突。

   可以说,我在帮助幼儿“达成共识”上的指导不仅是无效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干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影响了幼儿合作行为的形成等。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应是幼儿活动方案的决策者,而是资源的丰富者及活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下次活动时我应全方位观察、了解幼儿的经验并倾听幼儿的建构设想,了解其面临的困难,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引导幼儿讨论,协调幼儿与同伴间不同的意见,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法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第2次观察

   第二天,壮壮和毛毛又来到建筑区进行外星人基地的搭建。这次他们还设计了火箭的升天轨道,可是他们的建筑除了发射台之外都是平面的。我就好奇地问他们:“这条轨道虽然好看,却是平面的,卫星怎么能冲上天空呢?”他们都对我的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开始动手改造起来。在改造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自己预想的太复杂了,没有办法搭起来。我就让一个孩子把想好的轨道画在了纸上,然后和他们一起商量需要的材料。孩子们想搭成螺旋式的,可是遇到了困难,他们皱着眉头说:“老师,还是不像,螺旋式的应该是越来越高的。”我说:“对呀,那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圆形积木越来越高呢?”大家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可以用一些隔板”、“可以用积木来垫高”……孩子们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隔板,并且用奶粉桶、薯片桶和线轴进行支撑,一个螺旋形的轨道马上就拼好了,孩子们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解释与分析

   这一次幼儿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使“外星人基地”的建构初具规模,但忽视了卫星发射轨道的问题。我发现刚升入大班的孩子能够简单地把积木垒高,能搭出楼房围墙等一些地基是规则形状的物体,而对于螺旋式这样比较复杂的垒高没有什么经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是满足于幼儿已有的建构水平,还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向自己发出挑战呢?经过分析我选择了后者。

   我试着对他们说:“这条轨道虽然好看,却是平面的,卫星怎么能冲上天空呢?”这一问题明显激起了幼儿重新建构的欲望。因为孩子也认为火箭的升天不应该在平面的轨道上进行。为了让搭建方法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我让他们把想法画在纸上,然后再根据图纸想办法。孩子的思维一下子从抽象到具体,很快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怎样建构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采用递进式的启发策略,一步一步地向幼儿发出挑战,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建构经验,使建构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观察后的想法

   从这个观察案例我清晰地认识到,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到底什么时候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呢?这大概是教师最难把握的。我认为当幼儿遇到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困难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不直接给予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幼儿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并让幼儿按照自己的逻辑与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能帮助幼儿迁移、建构、提升经验,使活动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使幼儿探究、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还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作者:何桂香

成长在路上——幼儿园新教师必读(农村读物出版社) 2011年01期

   观察对象:李博涵 毛健欢

   性别:男

   年龄:6岁

   观察时间:2008年12月

   观察地点:大二班建筑区

   活动内容:搭建“外星人基地”

   观察背景:

   近期我们班开展了“神奇的太空”主题活动,孩子们在了解一些太空知识的基础上,开始对外星人这个话题产生兴趣,在收集了一些资料后,他们自发地要在建筑区搭建一个“外星人基地”。

   第1次观察

   今天在区域活动时,建筑区的幼儿自发地讨论如何搭建“外星人基地”。有的说:“外星人基地应该有发射中心。”有的说:“外星人基地应该有控制中心……”我也参与了他们的讨论:“外星人基地应该有居住小区呀,你们就先将基地分为控制中心、发射中心和居住小区三个区域来建构吧。”刚讨论完,幼儿就迫不及待地着手搭建了,不一会儿,就建出了发射中心和控制中心。但是在建居住小区时,他们却发生了争执。壮壮坚持“外星人基地”没有居住小区,外星人都是住在控制中心里的;毛毛却坚持我的方案。双方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壮壮不顾同伴的反对,在控制中心里又围了几个小区域,当成外星人的房间,边围边说:“住在这里多方便呀!”毛毛跑来报告:“壮壮没有按照老师和大家讨论的方案去建居住小区。”

   解释与分析

   孩子们在搭建的开始各抒己见,而且大家都提出了一些建议。这些表现与以前相比有很大的进步,孩子的提议没有对错之分,说的都很有道理。我的加入本来是想帮助他们统一意见,可是却引发了更大的矛盾。一名幼儿想服从老师的意见,另一名幼儿还是比较认同自己的想法。我的参与到底是有效的还是多余的呢?从这一观察过程中,我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的介入合理性上。

   的确,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意思搭建呢?难道这真的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向前推进的活动吗?虽然我在搭建前以同伴的身份平等地参与了幼儿的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而且幼儿也认同了我的方案并展开建构活动,但是建构前幼儿讨论热烈,各人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这时我是否需要介入?我的介入是否干扰了幼儿的活动?虽然我是以同伴身份参与讨论,但最后形成的方案却是由我提出的,如果没有我的介入,幼儿就无法达成共识了吗?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清楚地说明,我的方案对每个幼儿的影响是不同的:有的认同,有的来必,最终导致了幼儿间的冲突。

   可以说,我在帮助幼儿“达成共识”上的指导不仅是无效的,甚至还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可能干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影响了幼儿合作行为的形成等。教师担当的角色不应是幼儿活动方案的决策者,而是资源的丰富者及活动的启发者和支持者。下次活动时我应全方位观察、了解幼儿的经验并倾听幼儿的建构设想,了解其面临的困难,把握介入指导的有利时机,引导幼儿讨论,协调幼儿与同伴间不同的意见,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想法来安排自己的活动。

   第2次观察

   第二天,壮壮和毛毛又来到建筑区进行外星人基地的搭建。这次他们还设计了火箭的升天轨道,可是他们的建筑除了发射台之外都是平面的。我就好奇地问他们:“这条轨道虽然好看,却是平面的,卫星怎么能冲上天空呢?”他们都对我的这个问题很有兴趣,开始动手改造起来。在改造的过程中,孩子们发现自己预想的太复杂了,没有办法搭起来。我就让一个孩子把想好的轨道画在了纸上,然后和他们一起商量需要的材料。孩子们想搭成螺旋式的,可是遇到了困难,他们皱着眉头说:“老师,还是不像,螺旋式的应该是越来越高的。”我说:“对呀,那有什么办法让这些圆形积木越来越高呢?”大家又叽叽喳喳地议论开了:“可以用一些隔板”、“可以用积木来垫高”……孩子们选择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形隔板,并且用奶粉桶、薯片桶和线轴进行支撑,一个螺旋形的轨道马上就拼好了,孩子们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解释与分析

   这一次幼儿按照事先设计的方案,使“外星人基地”的建构初具规模,但忽视了卫星发射轨道的问题。我发现刚升入大班的孩子能够简单地把积木垒高,能搭出楼房围墙等一些地基是规则形状的物体,而对于螺旋式这样比较复杂的垒高没有什么经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是满足于幼儿已有的建构水平,还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向自己发出挑战呢?经过分析我选择了后者。

   我试着对他们说:“这条轨道虽然好看,却是平面的,卫星怎么能冲上天空呢?”这一问题明显激起了幼儿重新建构的欲望。因为孩子也认为火箭的升天不应该在平面的轨道上进行。为了让搭建方法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我让他们把想法画在纸上,然后再根据图纸想办法。孩子的思维一下子从抽象到具体,很快就想出了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把怎样建构的答案告诉幼儿,而是通过不断设置问题情境,采用递进式的启发策略,一步一步地向幼儿发出挑战,帮助幼儿整合、提升建构经验,使建构活动不断向前推进。

   观察后的想法

   从这个观察案例我清晰地认识到,区域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到底什么时候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呢?这大概是教师最难把握的。我认为当幼儿遇到了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困难时,就是一个很好的介入时机。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不直接给予解决问题的答案,而是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领幼儿去寻找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并让幼儿按照自己的逻辑与方式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有效的指导策略,能帮助幼儿迁移、建构、提升经验,使活动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使幼儿探究、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还能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相关文章

  •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 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及观察记录 一.自主游戏的开展 幼儿园活动区是根据活动内容的类别对空间进行划分后形成的区域,区域活动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活动,将获得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节律和兴趣爱好发展的机会.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 ...查看


  •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园本教研计划
  • 区域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游戏行为观察园本教研计划 青岛市胶州教工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 观察活动是一种发乎自然的认识儿童的方法.蒙台梭利说过: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儿童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 ...查看


  • 幼儿园观察记录:好玩的孩子--记一次区域游戏
  • 星期五区域活动前,我找亮亮小朋友和我合作玩掷骰子游戏,并把这新游戏介绍给大伙.玩法为:两人玩.每人手持一支笔.一张记录纸(白纸),一个纸制的六面体骰子.骰子的每一面都有一个数字(1~6)或为1~6的圆点.数量1~6不等的物品图,准备好这些, ...查看


  • 中班区域活动
  • 中班区域活动:惊奇一线 认知区: 目标: 一级目标:能认识各种线,并知道它的名称. 二级目标:了解各种材质的线的特性. 三级目标:能对各种材质的线进行简单的分类,并运用线进行游戏. 具体活动:你见过这些线吗?线之最(区分最长的线.最短的线. ...查看


  • 幼儿园观察记录:大班下学期幼儿观察记录表
  • 观察情况记录:有趣的区域游戏开始了,今天的区域游戏提供了很多材料,都是小宇喜欢的呢!在我介绍游戏材料和游戏玩法时,他为了争取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坐得非常端正!为了奖励他的进步,我让他来到了他中意的生活区整理小书包.只见他轻轻的搬起小椅子, ...查看


  • 幼儿园大班区域反思和户外观察
  • 教学活动随笔 ----区域活动反思 <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这句话是我到了大二班之后深感体会的.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中,教师也应起到一个观察者.记录者.指导者.恰到好 ...查看


  • 幼儿园观察记录:浅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由幼儿决定 ...查看


  • 区域活动观察记录表4月
  • 幼儿园区域活动观察记录 太阳 班 记录人: 楼丹 目 环 标 境 创 材 设 料 指导 策略 幼儿姓名 注意力 A 专注 B 愿意 C 偶尔注意 D 游离 2012 年 4 1.引导幼儿学会给娃娃穿戴合适的衣服 2.感受和同伴间游戏的快乐 ...查看


  • 小班组游戏活动方案
  • 西安莲湖人民博艺幼儿园2013-2014学年 第二学期小班组游戏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组织幼儿进行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是幼儿园每天的生活环节之一.特 ...查看


  • 大班重点区域观察记录表
  • 重点区域观察记录表 2012.2 语言区 观察要点: 1.观察操作材料是否适宜? 2.材料的投放是否与孩子年龄特点.兴趣相结合? 2012.3棋类区观察要点: 1. 幼儿是否知道各种棋类的玩法和规则. 2012.4美工区观察要点: 1.能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