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N o . 1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黄振定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B
410081)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 01-0005-01
谈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如同讨论其他任何事物的关系一样, 首先应该承认二者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但关键又在于如何具体分析并真正致力于分析这矛盾统一。
这种分析当然必须从所论事物的实际出发, 必须力戒主观性和片面性——虽然我们清楚, 绝对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我们必须提倡实事求是, 这是理所当然的。
实事求是地看翻译的理论和实践,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它们是内在地密切关联着、统一着, 没有理论的实践与没有实践的理论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后者是显而易见的):有谁的翻译活动没有任何理论性的指导呢? 从你对所译材料的选择, 到翻译方法的实施、翻译标准的把握等; 你能说没有任何原则、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分析? 无法否认这一点, 也就是承认了没有绝对脱离理论的实践。问题只在于是受什么样的理论的指导:是好的理论还是歹的理论, 是深刻的理论还是肤浅的理论, 甚至种种冒牌的“理论”。
任何真正的理论的层次性是不言而喻的, 既如此, 最高最抽象的理论也与基础的理论、根本的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就勿庸置疑了。因此关键是:翻译的研究既不应该惧怕上升到抽象的哲学, 又绝不可停留于抽象的空谈! 特别必须着力于使正当的抽象理论合理地通过恰当的中间环节(往往众多而复杂) , 直至具体的翻译方法, 切实地指导翻译的实践。
例如有人大讲抽象的认知、逻辑, 然后又有“科学”的“功能翻译模式”(据说这是能帮学生赚大钱的万能译法) , 或“语篇翻译”, 但他们自己却有诸如下面的“佳译”。(有兴趣者, 请查阅两例的出处, 当会发现它们不少离奇的问题和初级的错误。这里仅欣赏其粗体部分, 也颇有意思。)
第1例:非常简单的英译汉(其“除了食品之外, ”的语义模糊, 也是不得不特别注意的) , 见于《中国翻译》2000/5,第24页:
原文:Technically , a ny substance o ther tha n food that alters o ur bodily o r mental functio ning is
a drug .
译文:技术上, 除了食品之外, 能改变人们身体功能或精神功能的任何物质都是兴奋剂。
第2例:非常简单的自撰(无异于自译) 论文英文摘要, 见于《中国翻译》2002/4,第56页: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problem s in the teaching o f transla tion in present China . It has pointed out that …Based o n larg e investiga tions , the author has redef ined the terms and discussed their o bjects, a nd finally made sugg estio ns …
至于那些人的理论之“深奥”, 读者自有公论。问题出在哪里, 值得仔细地分析研究, 对我们极有教诫意义。但无论如何, 他们也的确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统一!
另一个重要问题, 是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矛盾和差异, 或通俗地讲, “错位”问题。二者关系的复杂性、非单一性也非二元性, 是这种矛盾、“错位”的理论依据。从实际上看, 这样的情况, 如同我们常见的“心口不一”, 真是比比皆是。
必须注意的是, 就在这样的矛盾中, 仍然有“统一”(反之亦然):反对翻译学的人, 认为翻译理论无用的人, 且不说他们的“理论无用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 更重要的是, 他们自己的翻译实践难道真是毫无理论指导的盲目行为? 何况他们中还有不少的确是译笔非凡。切实分析一下他们出佳品的原因:他们的素养和才智、原则和方法——这后两者不是理论又是什么? 并且认真考察他们反对理论的缘由、依据——“理论”, 即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正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要吸取的教训。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有不少的模糊认识需要澄清。恕我直言, 至关重要的, 恐怕首先必须倡导:力戒浮躁, 摒弃浅薄, 扎扎实实地将翻译研究推向纵深发展。具体地说, 还是很简单, 必须提倡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努力:扎扎实实地读点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翻译理论史等等, 兢兢业业地翻译点有价值有难度的文本。
·
上海科技翻译
Shanghai Journal of T ranslator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N o . 1
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辨证关系
黄振定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沙
[中图分类号]H 059
[文献标识码]B
410081)
[文章编号]1000-6141(2003) 01-0005-01
谈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如同讨论其他任何事物的关系一样, 首先应该承认二者是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但关键又在于如何具体分析并真正致力于分析这矛盾统一。
这种分析当然必须从所论事物的实际出发, 必须力戒主观性和片面性——虽然我们清楚, 绝对的客观性和全面性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我们必须提倡实事求是, 这是理所当然的。
实事求是地看翻译的理论和实践, 首先我们应当看到它们是内在地密切关联着、统一着, 没有理论的实践与没有实践的理论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后者是显而易见的):有谁的翻译活动没有任何理论性的指导呢? 从你对所译材料的选择, 到翻译方法的实施、翻译标准的把握等; 你能说没有任何原则、没有任何理性的思考分析? 无法否认这一点, 也就是承认了没有绝对脱离理论的实践。问题只在于是受什么样的理论的指导:是好的理论还是歹的理论, 是深刻的理论还是肤浅的理论, 甚至种种冒牌的“理论”。
任何真正的理论的层次性是不言而喻的, 既如此, 最高最抽象的理论也与基础的理论、根本的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也就勿庸置疑了。因此关键是:翻译的研究既不应该惧怕上升到抽象的哲学, 又绝不可停留于抽象的空谈! 特别必须着力于使正当的抽象理论合理地通过恰当的中间环节(往往众多而复杂) , 直至具体的翻译方法, 切实地指导翻译的实践。
例如有人大讲抽象的认知、逻辑, 然后又有“科学”的“功能翻译模式”(据说这是能帮学生赚大钱的万能译法) , 或“语篇翻译”, 但他们自己却有诸如下面的“佳译”。(有兴趣者, 请查阅两例的出处, 当会发现它们不少离奇的问题和初级的错误。这里仅欣赏其粗体部分, 也颇有意思。)
第1例:非常简单的英译汉(其“除了食品之外, ”的语义模糊, 也是不得不特别注意的) , 见于《中国翻译》2000/5,第24页:
原文:Technically , a ny substance o ther tha n food that alters o ur bodily o r mental functio ning is
a drug .
译文:技术上, 除了食品之外, 能改变人们身体功能或精神功能的任何物质都是兴奋剂。
第2例:非常简单的自撰(无异于自译) 论文英文摘要, 见于《中国翻译》2002/4,第56页: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problem s in the teaching o f transla tion in present China . It has pointed out that …Based o n larg e investiga tions , the author has redef ined the terms and discussed their o bjects, a nd finally made sugg estio ns …
至于那些人的理论之“深奥”, 读者自有公论。问题出在哪里, 值得仔细地分析研究, 对我们极有教诫意义。但无论如何, 他们也的确是理论与实践的一致、统一!
另一个重要问题, 是理论与实践的不一致、矛盾和差异, 或通俗地讲, “错位”问题。二者关系的复杂性、非单一性也非二元性, 是这种矛盾、“错位”的理论依据。从实际上看, 这样的情况, 如同我们常见的“心口不一”, 真是比比皆是。
必须注意的是, 就在这样的矛盾中, 仍然有“统一”(反之亦然):反对翻译学的人, 认为翻译理论无用的人, 且不说他们的“理论无用论”本身就是一种理论, 更重要的是, 他们自己的翻译实践难道真是毫无理论指导的盲目行为? 何况他们中还有不少的确是译笔非凡。切实分析一下他们出佳品的原因:他们的素养和才智、原则和方法——这后两者不是理论又是什么? 并且认真考察他们反对理论的缘由、依据——“理论”, 即他们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正是我们要做的工作和要吸取的教训。
在翻译理论和实践方面我们有太多的工作要做, 有不少的模糊认识需要澄清。恕我直言, 至关重要的, 恐怕首先必须倡导:力戒浮躁, 摒弃浅薄, 扎扎实实地将翻译研究推向纵深发展。具体地说, 还是很简单, 必须提倡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努力:扎扎实实地读点语言学、文学、哲学、心理学、翻译理论史等等, 兢兢业业地翻译点有价值有难度的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