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寿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省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省农科教结合先进单位、县农科教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学校地处寿县三觉镇,毗邻新桥临空国际产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学校在原种植专业基础上,设置了现代农技术专业,并被认定为六安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室。为认真做好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服务县域及周边新农村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需求分析

1、现代农业发展急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分工分业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渐离开土地和农业,转变为工人和城市非农劳动者,其余的则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曾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将转向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对现有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我县而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南工北旅农业生态县”经济格局,大力实施开发性农业战略,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不断升级调整,设施园艺、林果栽培等特色农业已得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以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

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和引进,迫切需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急需中职学校集中力量,深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已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农村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民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入、综合和创新;教学历程中重知识灌输、轻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3、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解决集中力量研究和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

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构建优质教学团队,贯彻“学做一体”、“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构建 “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训课程体系,集中力量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和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二)项目建设基础

1、领衔人郝俊邦, 1992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农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农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2014年、2015年度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是六安市首批骨干教师、六安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农艺工(初、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考官、安徽省职业中学首批“省级专业带头人”、“寿县名师”、 六安市中等职业教育市级专家、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是安徽省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部成员及农林牧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设立“郝俊邦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 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主持并完成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教研课题“构建中职种植专业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研究工作。2014年、2015年在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期刊《职业》(国内统一刊号:CN11-4601/D)发表教研论文4篇。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1人获种子质量检测项目三等奖;1人获蔬菜嫁接二等奖;3人获蔬菜嫁接三等奖。

2、教学团队

(1)本团队共有8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5人,均为农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外聘兼职教师3人。其中外聘教师陆晓民同志,系安徽科技学院教授,硕导,安徽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外聘教师汪本勤同志,系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外聘教师董言香同志,系安徽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在园艺基地一线工作多年,参加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理论知识系统,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能有效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2)本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可以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教育管理能力;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的教研或技术研发能力。 3、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工作坊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制定了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奖

惩分明;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建有链接校园网站名师工作坊专栏、名师微博、微信、QQ群等,能够动态反映建设成果。

4、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实地走访县域及周边范围内农委、农技推广中心、涉农企业和村“两委”干部、职业农民等,分析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农业职业岗位的类型和能力要求,制定了《基于县域及周边农业生产发展的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推行了基于植物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年两循环”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按照“功能集成、资源共享、理实一体”的原则,学校投入了195万元改造原农艺实训中心,添置了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程控生化箱等大型实习实训设备。现有显微镜、电子天平、净化工作台等设备280台套。专业图书12742册,生均图书46册。与省农科院岗集基地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名师工作坊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5、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办以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新常态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向社会培养了4800多名农业类中级技术人才,培训学员16180人次。县内80%农技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科技示范骨干及村“两委”成员曾是本校学生,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创业致富。学校成为县域及周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基地、涉农培训基地和农业技术服务基地。 2012年9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六安市教育局立项为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12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2015年度名师工作坊设立了“名师课堂”,组织了“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围绕省级大赛及理实一体教学需要,编写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

材,富有成效地开展技术服务。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项目建设目标

以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名师工作坊为载体,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实际,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植物生长进程为主线,开展任务引领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适应理实一体 化教学“双师型”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将现代农艺技术实训中心建成为设施一流,融教学培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作坊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工作坊网页、QQ群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教学资源生成站及教科研成果转化站。全面充实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实训场地现场指导等形式示范、推广一批教学、教研成果,工作坊成为创新问题研究的中心、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引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工作坊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坊”的各项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每位成员参加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依托工作坊的主攻方向,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工作坊的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坊发展规划。每名工作坊成员根据工作坊发展规划及要求,制定个人发展方案与发展方向,学期结束时上交学期工作总结,进行自评和互评,提

出下阶段工作弹性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接受工作坊的综合考核。以此,确保工作坊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

工作坊成员要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经常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读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根据需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聘请职教专家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吸取专家名师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同时,建立工作坊网页及工作坊QQ群,搭建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及时传递工作坊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坊科研成果。通过网页对教育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形成在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教学反思集。使工作坊成员自我成长过程呈现出“天天有收获、周周有进步、月月有提升,年年上台阶”的梯形态势。

(三)开展教学研究,发挥教学教研引领作用

工作坊设立名师课堂,组织“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活动。每位成员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主动承担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任务,每学年承担3次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教学任务,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讲座、研讨、读书、网上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阶段性培养和发展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尽快成为校级、县级,甚至市以上的专业骨干教师,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示范、指导作用。

工作坊成员要注重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通力协作,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以项目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编写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要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立足解决现代农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承担教研课题,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四)以大赛引领、推动和检验教学改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工作坊要加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把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围绕大赛项目,配合学校高标准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技能大赛辅导方法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五、阶段任务

六、项目建设预期成效

三年内,围绕种植类项目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围绕项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等方面申报各类课题,完成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4项,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二项以上,运用研究成果有效改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结合技能大赛,进行现代农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模式符合社会需求,力争学生在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达到“以赛促教、促学、促改”效果。

三是高质量完成《植物生产环境》、《农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设施农业》、《配方施肥》、《水稻板茬直播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校本教材。工作坊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人均不低于1篇(个)/年。

四是60%工作坊成员结对辅导导1-2名青年教师;20%以上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年均为学校、企业培养10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围绕县域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及鉴定、技术服务,年服务(培训)不少于400人次;就测土配方施肥、工厂化育苗、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水稻板茬直播、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完成至少1项技术技能革新、发明创造,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七、项建设周期及经费投入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2016年元月至2018年12月),计划拟投入资金354万元。主要依靠省级职教专项经费投入,县级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分年度经费投入情况如下: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及部分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本专业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建立

由涉农专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建设项目出谋划策,负责项目建设的论证和实施,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名师工作坊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相关资料、硬件设备,提供工作坊成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讲座,为“名师工作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具,保证“名师工作坊”的基本工作条件。

(二)成立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

成立涉农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在顾问团和导师团具体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定期进行督导及检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以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四)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节点、规定时间、规定的内容、规定的标准执行 和落实到位,并遵循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改进的原则,使其可持续发展。做到考核有规范、评价有标准。

(五)保障经费合理使用

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政策与办法实施财务运营,确保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层层落实,跟踪过程,监测绩效,保障项目正常、顺利。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建设实施方案

寿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是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省首批合格县(区)职教中心、省农民工定点培训机构、省农科教结合先进单位、县农科教结合优质服务单位。是安徽大别山职教集团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学校地处寿县三觉镇,毗邻新桥临空国际产业园区,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学校在原种植专业基础上,设置了现代农技术专业,并被认定为六安市中职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及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室。为认真做好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服务县域及周边新农村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需求分析

1、现代农业发展急需中等职业学校培养造就一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农业产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的分工分业发展迅速,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逐渐离开土地和农业,转变为工人和城市非农劳动者,其余的则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曾提出:“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构建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人力基础和保障。”农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重点将转向农村,对完成义务教育后的青年农民进行分业教育,对现有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培养造就大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就我县而言,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积极构建“南工北旅农业生态县”经济格局,大力实施开发性农业战略,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不断升级调整,设施园艺、林果栽培等特色农业已得到大力发展,旅游、休闲农业方兴未艾,以农村合作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经

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升,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现代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推广和引进,迫切需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支持和社会服务,急需中职学校集中力量,深化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培养本土化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已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前进,农村产业布局的不断调整,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农业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难以满足人民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多样化职业教育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职业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定位不准确;课程安排片面强调学科的传统体系,忽视相关学科的渗入、综合和创新;教学历程中重知识灌输、轻实践的状况仍很普遍,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普遍有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够。这些问题影响着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制约着农业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的教育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势在必行。

3、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解决集中力量研究和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

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成立将构建优质教学团队,贯彻“学做一体”、“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围绕构建 “模块式”整体课程体系、“技能化”专业课程体系和“梯进型”实训课程体系,集中力量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引领和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

(二)项目建设基础

1、领衔人郝俊邦, 1992年6月毕业于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

农学专业,全日制本科,农学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2013年、2014年、2015年度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优秀。是六安市首批骨干教师、六安市第三批学科带头人、安徽省农艺工(初、中、高级)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安徽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考官、安徽省职业中学首批“省级专业带头人”、“寿县名师”、 六安市中等职业教育市级专家、安徽省中等职业教育评估省级专家;是安徽省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信息资源建设工作部成员及农林牧渔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设立“郝俊邦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名师工作坊”。 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主持并完成六安市教育局、安徽大别山职业教育集团重点教研课题“构建中职种植专业模块化项目式课程体系研究”研究工作。2014年、2015年在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期刊《职业》(国内统一刊号:CN11-4601/D)发表教研论文4篇。辅导学生参加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比赛,1人获种子质量检测项目三等奖;1人获蔬菜嫁接二等奖;3人获蔬菜嫁接三等奖。

2、教学团队

(1)本团队共有8人,其中本校专任教师5人,均为农学专业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外聘兼职教师3人。其中外聘教师陆晓民同志,系安徽科技学院教授,硕导,安徽蔬菜产业体系岗位专家;外聘教师汪本勤同志,系六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安徽省高职高专专业带头人;外聘教师董言香同志,系安徽省农科院副研究员,在园艺基地一线工作多年,参加多项重大科研课题,理论知识系统,实践经验非常丰富,能有效指导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2)本团队成员学缘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可以互为补充、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或教育管理能力;专业基础厚实,有较强的教研或技术研发能力。 3、结合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制定了工作坊建设规划,目标明确。制定了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目标任务明确,职责落实到位,奖

惩分明;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建有链接校园网站名师工作坊专栏、名师微博、微信、QQ群等,能够动态反映建设成果。

4、近年来,该教学团队实地走访县域及周边范围内农委、农技推广中心、涉农企业和村“两委”干部、职业农民等,分析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群,农业职业岗位的类型和能力要求,制定了《基于县域及周边农业生产发展的现代农艺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并通过专家论证。推行了基于植物生产过程的“学做一体,三年两循环”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2015年,按照“功能集成、资源共享、理实一体”的原则,学校投入了195万元改造原农艺实训中心,添置了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器、光照培养箱、人工气候箱、程控生化箱等大型实习实训设备。现有显微镜、电子天平、净化工作台等设备280台套。专业图书12742册,生均图书46册。与省农科院岗集基地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为名师工作坊各项活动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5、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本专业开办以来,主动适应农村改革和经济建设新常态需要,大力加强基础能力和内涵建设,向社会培养了4800多名农业类中级技术人才,培训学员16180人次。县内80%农技人员、农村创业带头人、科技示范骨干及村“两委”成员曾是本校学生,数以千计的毕业生创业致富。学校成为县域及周边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基地、涉农培训基地和农业技术服务基地。 2012年9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六安市教育局立项为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市级重点建设专业;2014年12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立项为2015年中等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点。2014年12月,六安市教育局在我校设立“现代农艺技术名师工作坊”。2015年度名师工作坊设立了“名师课堂”,组织了“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等活动,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围绕省级大赛及理实一体教学需要,编写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项目教

材,富有成效地开展技术服务。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在名师工作室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三、项目建设目标

以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促进教师素质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名师工作坊为载体,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立足实际,开展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育教学重点问题研究,加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以植物生长进程为主线,开展任务引领下的项目式教学改革,破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难题,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搭建教师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德才兼备、适应理实一体 化教学“双师型”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师队伍。按照“基地建设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的要求,将现代农艺技术实训中心建成为设施一流,融教学培训、生产经营、科研开发、示范推广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作坊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工作坊网页、QQ群成为教学动态工作站、教学资源生成站及教科研成果转化站。全面充实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精品课堂、专题讲座、实训场地现场指导等形式示范、推广一批教学、教研成果,工作坊成为创新问题研究的中心、优秀成果展示的平台,引领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和发展。

四、重点建设内容

(一)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相关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职责。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工作坊成员要按时参加“名师工作坊”的各项活动,相互交流心得体会;每位成员参加的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都要依托工作坊的主攻方向,并积极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工作坊的影响;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坊发展规划。每名工作坊成员根据工作坊发展规划及要求,制定个人发展方案与发展方向,学期结束时上交学期工作总结,进行自评和互评,提

出下阶段工作弹性的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调整,接受工作坊的综合考核。以此,确保工作坊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理论学习

工作坊成员要积极参加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经常关注职业教育发展动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研读职业教育理论书籍,做好读书笔记。根据需要,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聘请职教专家指导工作,通过专题讲座、课例示范、案例点评等形式,吸取专家名师思想和理论精髓,加快成员的专业发展进程。同时,建立工作坊网页及工作坊QQ群,搭建学术交流、教学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及时传递工作坊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交流工作坊科研成果。通过网页对教育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形成在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教学反思集。使工作坊成员自我成长过程呈现出“天天有收获、周周有进步、月月有提升,年年上台阶”的梯形态势。

(三)开展教学研究,发挥教学教研引领作用

工作坊设立名师课堂,组织“工作坊成员课堂教学汇报现场会”活动。每位成员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主动承担公开课、示范课教学任务,每学年承担3次校级以上的示范课教学任务,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听评课、讲座、研讨、读书、网上交流、专题报告等形式,展示阶段性培养和发展成果。根据实际情况,做好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尽快成为校级、县级,甚至市以上的专业骨干教师,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坊的示范、指导作用。

工作坊成员要注重团队精神,发挥集体智慧,通力协作,共同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要以项目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以工作任务引领、项目课程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改革,编写彰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校本教材。要把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动态,立足解决现代农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主动承担教研课题,把教学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逐步提高教科研能力。

(四)以大赛引领、推动和检验教学改革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职业技能竞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技能大赛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技能大赛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为此,工作坊要加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课程整合,把技能大赛内容提炼转化为教学内容,纳入教学过程。围绕大赛项目,配合学校高标准建设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技能大赛辅导方法的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

五、阶段任务

六、项目建设预期成效

三年内,围绕种植类项目课程建设、理实一体化教学开展教学改革,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围绕项目课程、理实一体教学等方面申报各类课题,完成市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4项,获得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二项以上,运用研究成果有效改进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结合技能大赛,进行现代农艺专业教学计划调整,教学模式符合社会需求,力争学生在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奖,达到“以赛促教、促学、促改”效果。

三是高质量完成《植物生产环境》、《农业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技术》等市级以上精品课程建设任务,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开发《设施农业》、《配方施肥》、《水稻板茬直播栽培技术》、《秸秆还田技术》等校本教材。工作坊成员自主创新高质量的课程与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或技术研发成果,人均不低于1篇(个)/年。

四是60%工作坊成员结对辅导导1-2名青年教师;20%以上成员获更高级别的骨干教师、专业(学科)带头人等称号;外聘教师年均为学校、企业培养10个以上青年技术技能骨干,并在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是围绕县域农业重点推广项目,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及鉴定、技术服务,年服务(培训)不少于400人次;就测土配方施肥、工厂化育苗、作物秸秆循环利用、水稻板茬直播、节水灌溉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完成至少1项技术技能革新、发明创造,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七、项建设周期及经费投入

本项目建设周期为三年(2016年元月至2018年12月),计划拟投入资金354万元。主要依靠省级职教专项经费投入,县级县级财政予以配套。分年度经费投入情况如下:

八、保障措施

(一)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相关处室及部分专业教师为成员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确保本专业能够按照建设方案的要求落实到位。建立

由涉农专业专家和学校有关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为建设项目出谋划策,负责项目建设的论证和实施,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为名师工作坊提供独立的工作场所,学习研究的相关资料、硬件设备,提供工作坊成员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聘请专家讲座,为“名师工作坊”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和办公用具,保证“名师工作坊”的基本工作条件。

(二)成立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

成立涉农高校教授、行业专家组成的工作坊建设顾问团和导师团,在顾问团和导师团具体指导下,进行课程建设、教学研究、技术研发、技术服务等工作。

(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制定和完善名师工作坊工作制度、例会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建立规范的工作坊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全面记录学习和培养过程情况。定期进行督导及检查,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机制、科学的工作规范和严格的管理及考核奖惩办法,以切实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

(四)严格执行学校制定的《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按照项目实施计划和学校《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节点、规定时间、规定的内容、规定的标准执行 和落实到位,并遵循计划、执行、检查、总结、改进的原则,使其可持续发展。做到考核有规范、评价有标准。

(五)保障经费合理使用

在学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严格遵守国家关于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有关政策与办法实施财务运营,确保建设经费专款专用,层层落实,跟踪过程,监测绩效,保障项目正常、顺利。


相关文章

  • 句容"四"模式 提升中职学生职业素养
  • 本报讯句容坚持稳步推进.突出特色.创新发展.服务就业的原则,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骨干引领.以赛促能的办学模式,促进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和技能提升. "教室+车间"优化教学环境.将教室与实训场地有机结合,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 ...查看


  • 赣州农业学校大记事
  • 日期时间 2011/10/20 工作主题大事记 2011/10/22 2011/10/24 2011/11/05 2011/11/202011/12/052012/02/132012/03/01 2012/03/07 2012/03/09 ...查看


  • 2015年高级农艺师述职报告
  • 关于申请晋升高级农艺师职务的述职报告 xx,男,1954年9月出生,现年54岁,1978年毕业于益阳地区农校农作专业,同年7月参加工作,1978年在宁乡县坝塘区农技站工作,1979年7月在双江口区农技站工作,1981年3月调到坝塘区农技站工 ...查看


  •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中等职业学校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基地是为农艺专业学生提供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掌握职业技能的基本场所,是产学结合训练载体,是学生走向企业的预备岗位.现代农艺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现代农艺专业 ...查看


  •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 建设方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实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明显提高,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 ...查看


  •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在全国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上强调 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发布日期:2012年4月5日  来源:中国农机化导报  作者:何苗 白璐 农业部举办的2012年第二期农牧渔业大县局长轮训班于3月26日在京开班. ...查看


  • 中国农机化十二五规划
  • 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查看


  • 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学院:工程学院 班级:机械1104班 姓名:刘峰 学号:A13110405 日期:2013/12/20 农业机械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摘要: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最基本.最显著的特点,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发展农业机械化.我 ...查看


  • 2010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
  • 江西省玉山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玉山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介于东经117°52′至118°25′和北纬28°30′至28°59′之间,东界浙江省开化.常山.江山三县,南接广丰,西南邻信州区,北毗德兴市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