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阅读答案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的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骂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得,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硃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群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睱,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的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990年9月1日

1.文章写了两对父子:父亲和“我”,“我”和儿子。“我”的父亲和“我”作为父亲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

2.中国一般家庭里的父亲是严父(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可是本文中写的父亲却跟儿子“没大没小”,如兄弟一样,你认为这样的父亲是好父亲吗?为什么?

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我”的父亲和子女的关系?

4.“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怎样?请从文中找出例子简要说明。

5.读了这篇作品后,请说说你对汪曾祺作品特点或风格的理解。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父子如兄弟,甚至是“没大没小”;父亲对儿子宽容,让他们自由发展;都保持童心。

  2.这样的父亲是好父亲。因为父子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而且充满人情味,与封建家长制格格不入,体现出现代化的新型的父子关系。

  3.(1)他爱孩子,带着孩子玩。

  (2)对孩子的学业关心而不强求。

  (3)给孩子的学业和发展提建议、给帮助。

  4.(1)与孩子关系好,“我”被打成“黑帮”后,孩子们跟“我”还很亲热。

  (2)父子间互相理解,“文革”期间让儿子带一个“黑帮”子女回家住了四十多天;儿子谈恋爱,了解,但不干涉。

  5.叙平凡的事,抒真挚的感情;十分自然而又含深意;语言清新朴实而富于表现力。

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多年父子成兄弟(节选)

汪曾祺

  这是我父亲的一句名言。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我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他爱孩子,喜欢孩子,爱跟孩子玩,带着孩子玩。我的姑妈称他为“孩子头”。春天,不到清明,他领一群孩子到麦田里放风筝。放的是他自己糊的蜈蚣(我们那里叫“百脚”),是用染了色的绢糊的。放风筝的线是胡琴的老弦。老弦结实而轻,这样风筝可笔直地飞上去,没有“肚儿”。用胡琴弦放风筝,我还未见过第二人。清明节前,小麦还没有“起身”,是不怕践踏的,而且越踏会越长得旺。孩子们在屋里闷了一冬天,在春天的田野里奔跑跳跃,身心都极其畅快。他用钻石刀把玻璃裁成不同形状的小块,再一块一块逗拢,接缝处用胶水粘牢,做成小桥、小亭子、八角玲珑水晶球。桥、亭、球是中空的,里面养了金铃子。从外面可以看到金铃子在里面自在爬行,振翅鸣叫。他会做各种灯。用浅绿透明的“鱼鳞纸”扎了一只纺织娘,栩栩如生。用西洋红染了色,上深下浅的通草做花瓣,做了一个重瓣荷花灯,真是美极了。在小西瓜(这是拉秧的小瓜,因其小,不中吃,叫做“打瓜”或“骂瓜”)上开小口挖净瓜瓤,在瓜皮上雕镂出极细的花纹,做成西瓜灯。我们在这些灯里点了蜡烛,穿街过巷,邻居的孩子都跟过来看,非常羡慕。

  父亲对我的学业是关心的,但不强求。我小时了得,国文成绩一直是全班第一。我的作文,时得佳评,他就拿出去到处给人看。我的数学不好,他也不责怪,只要能及格,就行了。他画画,我小时也喜欢画画,但他从不指点我。他画画时,我在旁边看,其余时间由我自己乱翻画谱,瞎抹。我对写意花卉那时还不太会欣赏,只是画一些鲜艳的大桃子,或者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瀑布。我小时字写得不错,他倒是给我出过一点主意。在我写过一阵《圭峰碑》和《多宝塔》以后,他建议我写写《张猛龙》。这建议是很好的,到现在我写的字还有《张猛龙》的影响。我初中时爱唱戏,唱青衣,我的嗓子很好,高亮甜润。在家里,他拉胡琴,我唱。我的同学有几个能唱戏的。学校开同乐会,他应我的邀请,到学校去伴奏。几个同学都只是清唱。有一个姓费的同学借到一顶纱帽,一件蓝官衣,扮起来唱《硃砂井》,但是没有配角,没有衙役,没有犯人,只是一个赵廉,摇着马鞭在台上走了两圈,唱了一段“群坞县在马上心神不定”便完事下场。父亲那么大的人陪着几个孩子玩了一下午,还挺高兴。我十七岁初恋,暑假里,在家写情书,他在一旁瞎出主意……父亲说:“我们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我和儿子的关系也是不错的。我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下放张家口农村劳动,他那时从幼儿园刚毕业,刚刚学会汉语拼音,用汉语拼音给我写了第一封信。我也只好赶紧学会汉语拼音,好给他写回信。“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打成“黑帮”,送进“牛棚”。偶尔回家,孩子们对我还是很亲热。我的老伴告诫他们:“你们要和爸爸‘划清界限’。”儿子反问母亲:“那你怎么还给他打酒?”只有一件事,两代之间,曾有分歧。他下放山西忻县“插队落户”。按规定,春节可以回京探亲。我们等着他回来。不料他同时带回了一个同学。他这个同学的父亲是一位正受林彪迫害,搞得人囚家破的空军将领。这个同学在北京已经没有家,按照大队的规定是不能回北京的。但是这孩子很想回北京,在一伙同学的秘密帮助下,我的儿子就偷偷地把他带回来了。他连“临时户口”也不能上,是个“黑人”。我们留他在家住,等于“窝藏”了他,公安局随时可以来查户口,街道办事处的大妈也可能举报。当时人人自危,自顾不睱,儿子惹了这么一个麻烦,使我们非常为难。我和老伴把他叫到我们的卧室,对他的冒失行为表示很不满。我责备他:“怎么事前也不和我们商量一下!”我的儿子哭了,哭得很委屈,很伤心。我们当时立刻明白了:他是对的,我们是错的。我们这种怕担干系的思想是庸俗的。我们对儿子和同学之间的义气缺乏理解,对他的感情不够尊重。他的同学在我们家一直住了四十多天,才离去。

  对儿子的几次恋爱,我采取的态度是“闻而不问”。了解,但不干涉。我们相信他自己的选择,他的决定。最后,他悄悄和一个小学时期的女同学好上了,结了婚。有了一个女儿,已近七岁。

  我的孩子有时叫我“爸”,有时叫我“老头子”!连我的孙女也跟着叫。我的亲家母说这孩子“没大没小”。我觉得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须做到“没大没小”。父母叫人敬畏,儿女“笔管条直”,最没有意思。

儿女是属于他们自己的。他们的现在,和他们的未来,都应由他们自己来设计。一个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另外,作为一个父亲,应该尽量保持一点童心。

1990年9月1日

1.文章写了两对父子:父亲和“我”,“我”和儿子。“我”的父亲和“我”作为父亲来讲,有什么共同之处?

2.中国一般家庭里的父亲是严父(有“严父慈母”的说法),可是本文中写的父亲却跟儿子“没大没小”,如兄弟一样,你认为这样的父亲是好父亲吗?为什么?

3.文章从哪些方面写“我”的父亲和子女的关系?

4.“我”与孩子们的关系怎样?请从文中找出例子简要说明。

5.读了这篇作品后,请说说你对汪曾祺作品特点或风格的理解。

阅读答案:

答案:

解析:

  1.父子如兄弟,甚至是“没大没小”;父亲对儿子宽容,让他们自由发展;都保持童心。

  2.这样的父亲是好父亲。因为父子间是民主的平等的关系,而且充满人情味,与封建家长制格格不入,体现出现代化的新型的父子关系。

  3.(1)他爱孩子,带着孩子玩。

  (2)对孩子的学业关心而不强求。

  (3)给孩子的学业和发展提建议、给帮助。

  4.(1)与孩子关系好,“我”被打成“黑帮”后,孩子们跟“我”还很亲热。

  (2)父子间互相理解,“文革”期间让儿子带一个“黑帮”子女回家住了四十多天;儿子谈恋爱,了解,但不干涉。

  5.叙平凡的事,抒真挚的感情;十分自然而又含深意;语言清新朴实而富于表现力。


相关文章

  • 阅读题做题技巧 1
  • 专项知识-阅读理解 记叙文阅读 一.描绘类 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 ...查看


  • [雷雨(节选)]
  • 雷雨(节选) 曹禺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些戏剧知识.作家曹禺及作品<雷雨>的相关剧情. 2. 反复朗读,进入角色,鉴赏剧中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3. 通过分析剧本的矛盾冲突认清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腐朽性. 二.教学重.难点 ...查看


  • 高中语文题
  • 高中语文题 高考中的现代文主观题阅读(一般是有一定的阅读难度和信度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再就是小说),因其分值高,难度又大,一直是学生语文高考的瓶颈. 能否正确解答这类题,基本决定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的高低.对现代文阅读题的畏难心理.长期以来 ...查看


  • 史记·乐书第二阅读答案 1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不能免也.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于此矣.故人不能无乐,乐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不能无乱.先王恶其乱,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 ...查看


  • 苏武传(节选)阅读答案
  • 苏武传(节选)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查看


  •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1
  •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语文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 ...查看


  • 周氏兄弟的里与外(节选)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论述类文本,完成文后问题: 周氏兄弟的里与外(节选) 孙  郁 因为知道木山英雄先生是周氏兄弟研究的专家,我曾特地向他询问过一些材料.五十年代他去访问羽太重久,了解周氏兄弟的情况.羽太说,鲁迅见到人时很热情,善谈,给人亲切之感.周 ...查看


  • 文言文论慎终(节选)阅读附答案
  • 论慎终 (节选)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自古帝王亦不能常化,假令内安,必有外扰.当今远夷 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此非朕一人之力,实由公等共相匡辅.然安不忘危, 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亦须思其终始.常得如此,始是可 ...查看


  • 大道之行也 1
  • 大道之行也 --<礼运·大同篇>节选教学案例 广东肇庆中学 高二语文 程佳琳 一.教材分析 这套国学教材是肇庆市教育局组织编订的中学国学教材的高二册,<礼记>是其主要内容.而<礼运·大同篇>又是<礼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