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诗:观别者

  【作品介绍】

  《观别者》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44首。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见的一个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无奈之情。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

  古诗名句“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就是出自《观别者》这首诗。

  【原文】

  观别者

  作者:唐·王维

  青青杨柳陌①,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②。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③,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④,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⑤,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注释】

  ①杨柳陌:长满杨柳树的田间小路。陌,田间小路。

  ②高堂: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李白《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切切:恳挚、深切之意。

  ④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就是指都城的城门。

  ⑤前侣:前面的同伴。

  【赏析】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作品介绍】

  《观别者》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5卷第44首。该诗描绘了诗人所看见的一个离别的场景,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苦闷与无奈之情。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

  古诗名句“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就是出自《观别者》这首诗。

  【原文】

  观别者

  作者:唐·王维

  青青杨柳陌①,陌上别离人。

  爱子游燕赵,高堂有老亲②。

  不行无可养,行去百忧新。

  切切委兄弟③,依依向四邻。

  都门帐饮毕④,从此谢亲宾。

  挥涕逐前侣⑤,含凄动征轮。

  车徒望不见,时见起行尘。

  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

  【注释】

  ①杨柳陌:长满杨柳树的田间小路。陌,田间小路。

  ②高堂: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所以古代的子辈为尊重父母,在外人面前不直说父母而叫“高堂”。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李白《将进酒》诗,“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③切切:恳挚、深切之意。

  ④都门:都,都城。门,城门。都门,就是指都城的城门。

  ⑤前侣:前面的同伴。

  【赏析】

  青青河畔,杨柳陌上,依依别离。似有“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之风,又宛若“杨柳依依”之韵,离别之境,自然而现。燕赵之地,多慷慨悲歌之士,“爱子”一游,或为生计,或为功名。尚有高堂,已是老亲,又怎舍得弃高堂于不顾呢。一“爱”字,一“老”字,各种情境,只有画中人懂得。心念老亲,然生计所迫,远游原是那般无奈;此行远去,尚不知明天深浅,自然又有新的忧愁升起。此番远游,归期难料,然心中那个“孝”字,又该如何书写。切切转向兄弟,满腔的心思,托付于手足之上;依依而望,对父母的牵肠挂肚,都诉诸四邻。都门帐饮,饮毕做辞,心底仍是万千不舍,一一惜别那熟悉的脸庞。同伴早已动身,飞奔而去,再停留怕是要追赶不上,只得挥泪阔别,迈向前方,而那转身的瞬间,早已是两行滚烫的泪花。转眼间,已然望不见“车徒”,唯留下滚滚的行尘,淹没了远去的身影,那远眺的双眸,目送着远方消逝的身影,早已是老泪纵痕。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吾亦辞家久,看之泪满巾。”一句拉回现实,原来诗人只是一旁观者,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内心的触动,亦随着飘扬的尘土,沾湿了衣襟。

  诗中画面,在古代并不少见,诗词之中亦不乏这样的诗篇,然右丞笔下的画面,却是那般情深。至亲别离,肝肠寸断,然生活所迫,又无可奈何。历史画卷中,重复上演了多少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主角,不变的却都是那份难以割舍的情致,亲情、友情、爱情,一幕幕,一出出,在时空的帷幕里掀起层层浪花。


相关文章

  • 诗人王维是如何婉拒玉真公主的仰慕之意的
  •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边塞军旅诗,在中国的诗坛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力.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王维的资料吧. 王维画像 王维的出生日期不能确定,有人说是699年,也有人说是701年,卒于761 ...查看


  • 唐诗鉴赏辞典(二)
  • 唐诗鉴赏辞典(二) 古诗鉴赏 2010-07-15 18:58:15 阅读22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唐诗鉴赏辞典(二) 祖咏<望蓟门>鉴赏                         祖咏<终南望馀雪> ...查看


  • 重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第33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5月 Vol. 33 No. 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11 重读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福栋1,彭宏业2 (1. ...查看


  • 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
  • 分类号: K 2 单位代码: 116 密 级: 一般 学 号: [1**********]1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王维奉佛原因之探究 专 业: 历史学 姓 名: 姜明波 指导老师: 杨宇宁 职 称: 讲 师 答辩日期: 二〇 ...查看


  • 王维的"名大家"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 王维的"名大家" 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 ...查看


  • 大诗人王维是太平公主的面首吗
  • 唐朝开元七年(719),年仅19岁的大诗人大画家王维[701-761年,一说699-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入京参加京兆试.他事先得知一消息:此次京兆"解头"(京兆试的第一名称"解头 ...查看


  • 王维诗歌静美浅探
  • 王维诗歌静美浅探 浙江信息工程学校 杨峰明 摘要 王维诗歌静美,历来为人所称道.以动衬静.化动为静和以色显静是王维表达诗歌静美的三种手法.这三种手法是以哲学上的动静观和美学上的诗画观为基础的.王维诗歌静美的两个原因是自甘寂寞的山水情怀和禅的 ...查看


  • 王维的绘画史
  • 王维的绘画史 王维本身没留下作品, 很遗憾, 不能分析啦. 我简单说下中国美术史上给王维的定位吧. 楼上两个说得是他的艺术特色. 王维是唐代山水的代表画家之一, 唐代山水分很多门类, 王维和张璪擅长的风格是水墨山水(展子虔是青绿山水). 王 ...查看


  • 浅论佛学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 本科生毕业论文 浅论佛学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在学院: 文 学 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姓 名: 秦 晓 清 学 号: 1220110014 指导教师: 顾 晔 峰 完成日期: 2014 年 5 月 15日 任何一种社会思想.宗教文化离 ...查看


  • 王维辋川诗的禅意解读-20161123-6
  • 学位论文 王维辋川诗的禅意解读 姓名: 论文摘要:诗人王维是禅意诗创作的代表人物,王维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他的很多山水景观诗作被广泛的传诵,受到人们的喜爱,王维的景观诗中描述了很多的禅意思想,表达者他内心的思想情感.王维在仕途发展上的不顺畅,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