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2005年12月第“卷第4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JiaoⅪang—JoumaIofxi’anCon鸵n协toryofM璐ic

中固分类号:J632.32

De己2005

V01.24N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一1499(2005)04一0078一03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浙江艺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秦风格古筝曲近年来颇受筝界朋友青睐。其独特的旋律风格韵味和因此而产生的秦筝演奏技艺,在完整塑造秦风格音乐形象的同时,为丰富古筝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秦筝作品风格构成有其特殊的规律,尤其调式音高方面的变化,对于秦筝作品风格和演奏技巧的形成意义较大。在古筝教学中,关注这种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是实现和提升教学水平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秦筝;教学;《秦桑曲》;《香山射鼓》;《三秦欢歌》;《乡韵》

秦筝,两千多年前就已流行于古代秦国所在地,以其方便(无论体型、弦数都小于瑟)、表现力强的特点为民间所喜爱。秦国宰相李斯在公元前237年上奏始皇帝的书中就说:“夫击瓮、叩甑、弹筝、……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两千多年来,随着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乐器的形制、制造工艺以及表现力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许多古代曾流传的乐器也多已消亡殆尽,但以秦筝为其基本形制的筝类乐器却得以延续下来,并且随着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勃发与展演,重新获得了较大发展。从东南到西北,筝这件具有独特音乐表现魅力的乐器,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文化构成中演绎着人间情怀。现在的古筝乐器从形制上而言各地已无太大区别,但在音乐表现上,由于受地域文化之影响,形成了众多的演奏风格流派,诸如秦筝、河南筝、山东筝、浙江筝、岭南客家、潮州筝等等,并且新人辈出,新曲不断涌现,如河南的《花流水》、《和番》、《落院》、《汉江韵》等;山东的《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四段锦》等;浙江的《月儿高》、《高山流水》、《将军令》、《云庆》、《四和如意》;潮州《柳青娘》、《寒鸦戏

水》、《活五调》等;还有客家的《出水莲》、《焦窗夜雨》、《熏风曲》等,这些作品无不植根于当地民间和戏剧音乐的沃土中,除在表现和传达当地风土人情上形成弹拨乐创作的个性特征外,并且在发扬光大古筝演奏技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无论是从创作、演奏、教学以及乐器制造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取得成果较大的是秦筝。

现代秦筝在近50年的发展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秦筝学界“秦筝归秦”的精神倡导和指引下,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古筝教学、演奏、创作与研究活动中,在进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秦风格作品,这其中除了有老一辈秦筝学家周延甲先生的《秦桑曲》、《姜女泪》等代表作品外,诸如曲云的《香山射鼓》,魏军的《三秦欢歌》,以及周煜国先生的古筝与乐队《乡韵》等一系列地方特点明显的作品也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在注重地方特色、音乐风格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古筝传统风格技巧的发挥与创新,如左手大指与其它三指交替按弦、颤音等,已成为形成秦筝演奏风格的专用

作者简介:曾玉珍(196l一),女,浙江艺术学校教师,国家三级演奏员。

收稿日期:2005—08—25

78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技巧。秦筝的这些演奏技巧及其表现特殊音乐风格的作品,不仅为秦地风格筝曲确定了独特的艺术地位,也使得这类作品,在许多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古筝教学中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应该承认,在不长的时期内,秦筝艺术发展就能取得如此令人兴奋和鼓舞的局面,足以说明秦筝演奏风格及其乐曲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之所在。

通过对近年来所接触到的秦风古筝曲的演奏实践与教学分析,可以归纳看出,秦风格筝曲的形成,主要是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流行的秦腔、迷胡、碗碗腔等戏剧音乐为主要素材编创而成。这里先抛开不同作品在创作设计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不论,就其在旋律音型结构方面的主要特征观察,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以秦腔、迷胡、碗碗腔的音乐旋律为基本创作素材,在音高的走向方面虽各有其音调特色,但在旋法中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旋律在上行时,一般多以级进音程为主,而下行时则常伴有跳进音程的构成,因此,在演奏部分快速乐句时,常因两个偏音(tfa、J,si)的不断出现,使得左手压弦与放弦的技巧,显得特别重要和突出。

2、以秦腔及陕西其他地方戏曲音乐风格为素材而创作的旋律,大多要受制于较为特殊的徵调式音高倾向的影响,即要受到两个偏音(Tfa、、lsj)音高的游移性和不确定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使许多乐句风格,呈现出多边的、不十分规则的变化特征,由此而增加了旋律风格的不确定性。有时趋向于燕乐调式的旋律特色,有时又趋向于清乐调式的旋律特色;有时三级音有点像变宫(大多为徵调式),有时又像闰;还有时候,其音高在它们中间或在整个二级与四级音之间(1a—do)自由变化。但通常的规律大体为:旋律级进下行至三级音(徵调式si)时,多接近闰音的音高;旋律级进经过三级音并有明显向下解决的倾向时,三级音常近似闰音甚至还呈现出稍稍偏低的倾向。

3、近似秦腔音乐(包括迷胡、碗碗腔)的旋律,在同一调式的前提下,常常有“欢音”和“苦音”的旋律之分,因而,两个偏音也常受到行腔旋律特征的影响而多变化。在欢音旋律中,fa、si音高的处理,时常接近十二平均律的音高,而苦音旋律中的fa音接近升fa,近似变徵的音高倾向,si音接近降si的音高,因此,很多记谱中无奈地以上下箭头(t、i)模糊示之。这对于当地习琴者而言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对于

其他地方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困难一些,常有演奏特殊音高不到位的感觉。

尽管这些秦地音乐的音高倾向及独特的调式特点,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但却是秦风格筝曲形成的一个特色,也是秦腔、迷胡、碗碗腔等陕西地方戏曲音乐旋律的主干,是几百年来甚至近千年以来,在当地大众音乐听觉意识中所形成的糠定音高概念和特定的旋律调式感。这种游移于一般音乐基础理论标准界定之间的区域性音乐风格表象特征,在理论研究上近年来虽有说词(如“中立音”),但在实际音乐风格的把握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论清楚,有时候听觉未必也能十分准确地感受到。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或自己演奏定位秦风格音乐作品时,时常不甚明白或没有十分的把握,问题的难度恰恰不在谱面已有的记号,而更多的是音符背后这些不知程度深浅的音高变化倾向,以及一些特别的旋法特征。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摸索,也就是在内心听觉上感知到或建立起必要的调式音高概念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许多特别的演奏法,不仅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而在技巧方面的所谓变化与创新也正源于此。所以,研究作品的典型特征,是全面掌握秦地音乐风格的关键,下面试以部分秦筝乐曲为例,作一些简单剖析。

l、《秦桑曲》由秦筝流派主要代表周延甲先生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根据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音调编创而成。作品中主要的旋律风格特征与上述内容中强调的两个偏音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大部分旋律,都建立在对两个偏音的音高表现上。演奏中左手大拇指与其它三指交替按弦的技巧,是掌握该作品风格的主要演奏难度之一。首先,要培养听辨与处理两个偏音所必需的音高听觉意识,在此前提下,锻炼二者的操控能力。而在快速乐句中表现上述技巧的协调与准确性,是完整处理好该作品旋律的关键。

2、《香山射鼓》由曲云教授根据西安鼓乐曲牌创作而成。作品一出世,就以庙宇声声、清香缭绕的艺术境界和韵致赢得广大筝界琴友的喜欢。该作品曾在香港第六届亚洲青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近年来又频繁进入高等音乐院校的古筝讲堂。此曲“以盛唐时期的乐中筝为依据……从形式到内容,从乐曲旋法到弹奏技巧,都是缘古籍而寻声,参文物而觅古”之精心创作。该曲旋律音调古朴、练达、典雅,又不失端庄、神圣之气质,乐曲采用较为典型的七声燕乐商调式而创作,所以,在演奏风格掌握中,应注重凝重、古朴之

韵致。

79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4期

3、《三秦欢歌》由西安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魏军先生所作,这也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部秦筝力作。作品以陕西关中典型的戏剧音调为主题,以歌颂劳动人民迎丰收、庆新年的喜悦心情为背景,广泛应用古筝的按、滑和秦筝风格曲中的大指与其他三指的交替压弦技巧,分别陈述了丰收的喜悦、抒情的歌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旋律音型的表现特征,离不开秦地戏曲总体旋律风格的音高倾向,所以,乐句中的两个偏音音高的把握,随时都需要注意。

4、《乡韵》为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周煜国先生所作,它是近年来继上述作品后的又一古筝代表作。作品除了在音乐风格方面,继续以秦腔及关中地方戏剧碗碗腔音乐为素材外,还积极考虑将古筝这一常用独奏乐器,尝试在更大的合奏空间内使用,在创作的基本思维中有多声部音乐作品的构思,所以,从引子、问奏、伴奏以及协奏形式看,其多声音乐作品的特征性非常明显。因而,在演奏时,一种纯独奏作品中少有的协作意识和期待感,时时触动着演奏者灵感的发挥。在古筝演奏中独奏与其他声部合作,在相互交融时的那种独特感受,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有大量的发挥空间和余地。因此,该作品从领略音乐风格和古筝技巧应用方面,都达到了令人神往的地步。我们在演奏和欣赏时,常有被浓浓的秦地乡情与乡音所牵动、所感染的体验,这也是该作品近年来频繁走上舞

台和走进课堂的主要原因。

纵上所述,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是滋养秦筝音乐风格的沃土,这里的人民喜爱秦腔,熟悉秦地音乐风风雨雨的变迁,而以秦腔为其地方戏曲音乐主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曾激发过人们浓浓的乡情。这种情意,有调式音乐的作用,有地方语言的内涵;有稻谷花香的人伦亲情弥漫,也有来自更西部雪域高原的风寒浸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长期生活的息习繁衍,使得秦风更具有秦之神韵。艺术表现上,对秦韵的不断追逐,将会使秦筝艺术更会散发出隽永的魅力。

“秦筝归秦”是近年来倡导在陕西筝界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其核心体现在风格的浓聚与技巧的形成和完善上。我们相信,“秦筝归秦”的艺术追求道路上,以“陕西派多抒情”的特征,必将不断地在筝乐艺术界演绎和畅想,并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逐步壮大,逐步丰满。不仅如此,秦筝艺术其独特的旋律韵味,风格突出的调式音高游移特点,都为我们适当调理音乐听觉意识,完整表达音乐形象提供更多的空间。今后如果能在我们的教学期间,争取更多的机会探索秦筝艺术风格的这些表现规律,势必为开创更加理想的古筝教学和演奏局面,写下进步的篇

章。

责任编辑程天健

80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曾玉珍

浙江艺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5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JIAOXIANG 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2005,24(4)1次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金亚迪 陕西筝艺的特点及其教学研究与实践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筝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秦国,即今陕西为主的地域,故亦称秦筝.后伴随着历代政治变迁和文化发展,筝的形制、流派、演技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筝艺术及其传承和教学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概括性介绍了中国筝艺的发展沿革,重点论述了陕西筝艺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陕西筝艺的承传发展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提出以"人筝合一"为最佳表演境界和采用"三合"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用心弹琴"的教学观点颇有创意.

2.期刊论文 刘慧 古筝的练习及表演 -发展2010,""(1)

古筝是我同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由于好听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于广大的习筝者,怎样进一步掌握好这种优秀的艺术,我根据几年来教学的一些体会,关于弹筝的形式、方法等以下几点和大家讨论.

引证文献(1条)

1. 梁书琴 浅谈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的形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8(4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xayyxyxb200504016.aspx

授权使用:延安大学(yadx),授权号:ef4c8b7c-8aa4-4237-9ef3-9da100b74920,下载时间:2010年6月26日

2005年12月第“卷第4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

JiaoⅪang—JoumaIofxi’anCon鸵n协toryofM璐ic

中固分类号:J632.32

De己2005

V01.24No.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一1499(2005)04一0078一03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浙江艺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53)

摘要秦风格古筝曲近年来颇受筝界朋友青睐。其独特的旋律风格韵味和因此而产生的秦筝演奏技艺,在完整塑造秦风格音乐形象的同时,为丰富古筝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秦筝作品风格构成有其特殊的规律,尤其调式音高方面的变化,对于秦筝作品风格和演奏技巧的形成意义较大。在古筝教学中,关注这种地域性音乐风格特征,是实现和提升教学水平不可或缺的内容。

关键词秦筝;教学;《秦桑曲》;《香山射鼓》;《三秦欢歌》;《乡韵》

秦筝,两千多年前就已流行于古代秦国所在地,以其方便(无论体型、弦数都小于瑟)、表现力强的特点为民间所喜爱。秦国宰相李斯在公元前237年上奏始皇帝的书中就说:“夫击瓮、叩甑、弹筝、……真秦之声也。”(《史记・李斯列传》)两千多年来,随着古代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乐器的形制、制造工艺以及表现力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许多古代曾流传的乐器也多已消亡殆尽,但以秦筝为其基本形制的筝类乐器却得以延续下来,并且随着20世纪以来中国民族音乐的勃发与展演,重新获得了较大发展。从东南到西北,筝这件具有独特音乐表现魅力的乐器,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文化构成中演绎着人间情怀。现在的古筝乐器从形制上而言各地已无太大区别,但在音乐表现上,由于受地域文化之影响,形成了众多的演奏风格流派,诸如秦筝、河南筝、山东筝、浙江筝、岭南客家、潮州筝等等,并且新人辈出,新曲不断涌现,如河南的《花流水》、《和番》、《落院》、《汉江韵》等;山东的《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四段锦》等;浙江的《月儿高》、《高山流水》、《将军令》、《云庆》、《四和如意》;潮州《柳青娘》、《寒鸦戏

水》、《活五调》等;还有客家的《出水莲》、《焦窗夜雨》、《熏风曲》等,这些作品无不植根于当地民间和戏剧音乐的沃土中,除在表现和传达当地风土人情上形成弹拨乐创作的个性特征外,并且在发扬光大古筝演奏技巧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近年来,无论是从创作、演奏、教学以及乐器制造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取得成果较大的是秦筝。

现代秦筝在近50年的发展中,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逐步形成了自己独到的风格和特点。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秦筝学界“秦筝归秦”的精神倡导和指引下,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积极投身于古筝教学、演奏、创作与研究活动中,在进行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少优秀的秦风格作品,这其中除了有老一辈秦筝学家周延甲先生的《秦桑曲》、《姜女泪》等代表作品外,诸如曲云的《香山射鼓》,魏军的《三秦欢歌》,以及周煜国先生的古筝与乐队《乡韵》等一系列地方特点明显的作品也大量涌现。这些作品在注重地方特色、音乐风格的同时,也非常注意古筝传统风格技巧的发挥与创新,如左手大指与其它三指交替按弦、颤音等,已成为形成秦筝演奏风格的专用

作者简介:曾玉珍(196l一),女,浙江艺术学校教师,国家三级演奏员。

收稿日期:2005—08—25

78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技巧。秦筝的这些演奏技巧及其表现特殊音乐风格的作品,不仅为秦地风格筝曲确定了独特的艺术地位,也使得这类作品,在许多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古筝教学中得到广泛重视与应用。应该承认,在不长的时期内,秦筝艺术发展就能取得如此令人兴奋和鼓舞的局面,足以说明秦筝演奏风格及其乐曲所具有的特殊魅力之所在。

通过对近年来所接触到的秦风古筝曲的演奏实践与教学分析,可以归纳看出,秦风格筝曲的形成,主要是以陕西关中地区普遍流行的秦腔、迷胡、碗碗腔等戏剧音乐为主要素材编创而成。这里先抛开不同作品在创作设计和体裁形式上的不同不论,就其在旋律音型结构方面的主要特征观察,大致可归纳为如下几类:

1、以秦腔、迷胡、碗碗腔的音乐旋律为基本创作素材,在音高的走向方面虽各有其音调特色,但在旋法中却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即旋律在上行时,一般多以级进音程为主,而下行时则常伴有跳进音程的构成,因此,在演奏部分快速乐句时,常因两个偏音(tfa、J,si)的不断出现,使得左手压弦与放弦的技巧,显得特别重要和突出。

2、以秦腔及陕西其他地方戏曲音乐风格为素材而创作的旋律,大多要受制于较为特殊的徵调式音高倾向的影响,即要受到两个偏音(Tfa、、lsj)音高的游移性和不确定变化的影响。这种变化使许多乐句风格,呈现出多边的、不十分规则的变化特征,由此而增加了旋律风格的不确定性。有时趋向于燕乐调式的旋律特色,有时又趋向于清乐调式的旋律特色;有时三级音有点像变宫(大多为徵调式),有时又像闰;还有时候,其音高在它们中间或在整个二级与四级音之间(1a—do)自由变化。但通常的规律大体为:旋律级进下行至三级音(徵调式si)时,多接近闰音的音高;旋律级进经过三级音并有明显向下解决的倾向时,三级音常近似闰音甚至还呈现出稍稍偏低的倾向。

3、近似秦腔音乐(包括迷胡、碗碗腔)的旋律,在同一调式的前提下,常常有“欢音”和“苦音”的旋律之分,因而,两个偏音也常受到行腔旋律特征的影响而多变化。在欢音旋律中,fa、si音高的处理,时常接近十二平均律的音高,而苦音旋律中的fa音接近升fa,近似变徵的音高倾向,si音接近降si的音高,因此,很多记谱中无奈地以上下箭头(t、i)模糊示之。这对于当地习琴者而言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对于

其他地方学生特别是南方的学生,掌握起来就会困难一些,常有演奏特殊音高不到位的感觉。

尽管这些秦地音乐的音高倾向及独特的调式特点,掌握起来较为困难,但却是秦风格筝曲形成的一个特色,也是秦腔、迷胡、碗碗腔等陕西地方戏曲音乐旋律的主干,是几百年来甚至近千年以来,在当地大众音乐听觉意识中所形成的糠定音高概念和特定的旋律调式感。这种游移于一般音乐基础理论标准界定之间的区域性音乐风格表象特征,在理论研究上近年来虽有说词(如“中立音”),但在实际音乐风格的把握过程中,往往难以理论清楚,有时候听觉未必也能十分准确地感受到。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或自己演奏定位秦风格音乐作品时,时常不甚明白或没有十分的把握,问题的难度恰恰不在谱面已有的记号,而更多的是音符背后这些不知程度深浅的音高变化倾向,以及一些特别的旋法特征。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奏摸索,也就是在内心听觉上感知到或建立起必要的调式音高概念之后,我们才会发现,许多特别的演奏法,不仅对音乐风格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而在技巧方面的所谓变化与创新也正源于此。所以,研究作品的典型特征,是全面掌握秦地音乐风格的关键,下面试以部分秦筝乐曲为例,作一些简单剖析。

l、《秦桑曲》由秦筝流派主要代表周延甲先生作于20世纪80年代,是根据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音调编创而成。作品中主要的旋律风格特征与上述内容中强调的两个偏音的变化密切相关,其大部分旋律,都建立在对两个偏音的音高表现上。演奏中左手大拇指与其它三指交替按弦的技巧,是掌握该作品风格的主要演奏难度之一。首先,要培养听辨与处理两个偏音所必需的音高听觉意识,在此前提下,锻炼二者的操控能力。而在快速乐句中表现上述技巧的协调与准确性,是完整处理好该作品旋律的关键。

2、《香山射鼓》由曲云教授根据西安鼓乐曲牌创作而成。作品一出世,就以庙宇声声、清香缭绕的艺术境界和韵致赢得广大筝界琴友的喜欢。该作品曾在香港第六届亚洲青年艺术节上获得金奖,近年来又频繁进入高等音乐院校的古筝讲堂。此曲“以盛唐时期的乐中筝为依据……从形式到内容,从乐曲旋法到弹奏技巧,都是缘古籍而寻声,参文物而觅古”之精心创作。该曲旋律音调古朴、练达、典雅,又不失端庄、神圣之气质,乐曲采用较为典型的七声燕乐商调式而创作,所以,在演奏风格掌握中,应注重凝重、古朴之

韵致。

79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5年第4期

3、《三秦欢歌》由西安音乐学院古筝副教授魏军先生所作,这也是近年来广为流传的一部秦筝力作。作品以陕西关中典型的戏剧音调为主题,以歌颂劳动人民迎丰收、庆新年的喜悦心情为背景,广泛应用古筝的按、滑和秦筝风格曲中的大指与其他三指的交替压弦技巧,分别陈述了丰收的喜悦、抒情的歌舞、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旋律音型的表现特征,离不开秦地戏曲总体旋律风格的音高倾向,所以,乐句中的两个偏音音高的把握,随时都需要注意。

4、《乡韵》为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周煜国先生所作,它是近年来继上述作品后的又一古筝代表作。作品除了在音乐风格方面,继续以秦腔及关中地方戏剧碗碗腔音乐为素材外,还积极考虑将古筝这一常用独奏乐器,尝试在更大的合奏空间内使用,在创作的基本思维中有多声部音乐作品的构思,所以,从引子、问奏、伴奏以及协奏形式看,其多声音乐作品的特征性非常明显。因而,在演奏时,一种纯独奏作品中少有的协作意识和期待感,时时触动着演奏者灵感的发挥。在古筝演奏中独奏与其他声部合作,在相互交融时的那种独特感受,在这首作品的演奏中,有大量的发挥空间和余地。因此,该作品从领略音乐风格和古筝技巧应用方面,都达到了令人神往的地步。我们在演奏和欣赏时,常有被浓浓的秦地乡情与乡音所牵动、所感染的体验,这也是该作品近年来频繁走上舞

台和走进课堂的主要原因。

纵上所述,陕西关中八百里秦川,是滋养秦筝音乐风格的沃土,这里的人民喜爱秦腔,熟悉秦地音乐风风雨雨的变迁,而以秦腔为其地方戏曲音乐主体的每一个变化都曾激发过人们浓浓的乡情。这种情意,有调式音乐的作用,有地方语言的内涵;有稻谷花香的人伦亲情弥漫,也有来自更西部雪域高原的风寒浸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长期生活的息习繁衍,使得秦风更具有秦之神韵。艺术表现上,对秦韵的不断追逐,将会使秦筝艺术更会散发出隽永的魅力。

“秦筝归秦”是近年来倡导在陕西筝界的一种理念和思想,其核心体现在风格的浓聚与技巧的形成和完善上。我们相信,“秦筝归秦”的艺术追求道路上,以“陕西派多抒情”的特征,必将不断地在筝乐艺术界演绎和畅想,并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汲取更加丰富的营养,逐步壮大,逐步丰满。不仅如此,秦筝艺术其独特的旋律韵味,风格突出的调式音高游移特点,都为我们适当调理音乐听觉意识,完整表达音乐形象提供更多的空间。今后如果能在我们的教学期间,争取更多的机会探索秦筝艺术风格的这些表现规律,势必为开创更加理想的古筝教学和演奏局面,写下进步的篇

章。

责任编辑程天健

80

秦风格古筝曲教学刍议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曾玉珍

浙江艺术学校,浙江·杭州,310053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JIAOXIANG 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2005,24(4)1次

相似文献(2条)

1.期刊论文 金亚迪 陕西筝艺的特点及其教学研究与实践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筝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秦国,即今陕西为主的地域,故亦称秦筝.后伴随着历代政治变迁和文化发展,筝的形制、流派、演技等都得到了不断的丰富和发展,筝艺术及其传承和教学方法也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概括性介绍了中国筝艺的发展沿革,重点论述了陕西筝艺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针对陕西筝艺的承传发展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文章提出以"人筝合一"为最佳表演境界和采用"三合"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用心弹琴"的教学观点颇有创意.

2.期刊论文 刘慧 古筝的练习及表演 -发展2010,""(1)

古筝是我同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最早称之为"秦筝",由于好听而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对于广大的习筝者,怎样进一步掌握好这种优秀的艺术,我根据几年来教学的一些体会,关于弹筝的形式、方法等以下几点和大家讨论.

引证文献(1条)

1. 梁书琴 浅谈陕西筝派音乐风格的形成[期刊论文]-考试周刊 2008(49)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jx-xayyxyxb200504016.aspx

授权使用:延安大学(yadx),授权号:ef4c8b7c-8aa4-4237-9ef3-9da100b74920,下载时间:2010年6月26日


相关文章

  • 音乐毕业生论文题目
  • 2008级音本毕业生毕业论文题目 1.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2.浅谈我国新课程理念下(某某)小学音乐教育 3.民间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 4.浅析音乐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5.浅议黔东(某某中小学)农村音乐教育之现状 ...查看


  • 器乐组活动教案
  • [器乐组活动教案]器乐组活动教案第一课时:电子琴教案<娃哈哈>教学内容:电子琴曲<娃哈哈>右手部分活动设计意图:<娃哈哈>这首具有民族性的乐曲,节奏朗朗上口,如何让学生了解的更多我国民族的内涵,经过精心的 ...查看


  •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
  •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 执教:湖南新田二中 廖卓娅 插图:赵洪啸 年级:高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通过欣赏古筝曲<梅花三弄>,掌握分析民 ...查看


  • 优美的中国山水画卷 -古典古筝曲[蕉窗夜雨]
  • <蕉窗夜雨>是我国广东客家筝艺流派中的优秀代表曲目之一.曲名可能取自陆游妾<生查子>词:"只知眉上愁,不识愁来路.窗外有芭蕉,阵阵黄昏雨.晓起理残妆,整顿教愁去.不合画春山,依旧留愁住." 客家筝 ...查看


  • [茉莉芬芳]教案2
  • <茉莉芬芳>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江南地方色彩音乐的风格特征,听赏演奏古筝乐曲<茉莉芬芳>. 2.了解乐曲处理和音色特点. 教学重点: 能积极参与听赏古筝独奏<茉莉芬芳>的活动,再一次感 ...查看


  • 音乐专业论文题目
  • 邓丽君歌曲演唱特色研究 试论蒙古族盅碗舞舞蹈的形式美 中国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借鉴与异同 浅谈高师声乐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谈钢琴教学中对" 放松" 的把握 郧阳<凤凰灯舞>初探 上庸地方民俗音乐初探- ...查看


  • 古筝演奏方法浅论
  • 摘 要:古筝演奏是一种感知.传情的艺术,古筝的演奏需要娴熟的技法.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相结合.本文主要从技法.情感.风格三个方面来论述古筝演奏的方法. 关键词:古筝 情感 风格 中图分类号:63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 ...查看


  • 春天来了教案
  • 乐曲<春天来了> 欣赏课 教学内容: 1.欣赏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 2.补充欣赏<采茶舞曲>女子十二乐坊<茉莉花> 教学目标: 1.欣赏<春天来了>,能对音乐主题进行聆听与 ...查看


  • 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