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全册教案)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九节现代京剧

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

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 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 三、课后讨论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第十四节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 生: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生:

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

生:宗教音乐

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 (1)、背景简介

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阅读]

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 (2)、对比欣赏1、72曲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音乐]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做题

师:第一分曲是G 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 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 )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

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

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 (4)、78曲作品

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要求:

一、聆听《C 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 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 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二、《C 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 、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 小调练习曲》。

C 、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 、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 、 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 完整地欣赏《C 小调练习曲》 4、 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 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 简介作者:李斯特 2、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 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 、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 、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 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 ,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 ,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第十三单元 第23节 爵士乐

教学目标:

1、 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 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3、 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 三、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 4、欣赏《南部之子》

注意:a 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 b 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

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 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

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 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 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 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 五、小结、下课。

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爵士乐(jazz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

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

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第2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 欣赏与体验 1、聆听音乐《流水》 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

a 、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 b 、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

c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 2、师生合作归纳 :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 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略) 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

(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 模拟性的描写为辅, 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 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 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 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音乐有一种似似而非的魅力, 好象是„) 三、总结与拓展

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人们在思考,也在尝试:1977年8月,美国发射了„„ 3、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课题: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

1、 古琴曲《阳关三叠》 2、 古琴曲《流水》 3、 筝曲《高山流水》 4、 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 5、 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 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 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 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 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 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 二、 第二部分

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 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 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段聆听:

(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 (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

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

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

(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 (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3、 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 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

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 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 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 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

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

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 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

1.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

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 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这个社会调查。

第二十八节 聂耳 (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三)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 (二) 难点:

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及简单的歌曲创作背景。

(二) 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

(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利用教材配套课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但一定要结合教师本节课教学安排重新组合。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广泛搜集网络中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

1、能有感情跟琴演唱《毕业歌》。

1、通过课堂即兴创作体验“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2、通过填充列表检测学生了解聂耳创作歌曲的情况

3、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教案

江阴市璜土中学音乐教研组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4、音乐欣赏:《祝酒歌》

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

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 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欣赏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学习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歌声抒发赞美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会之后,用卡拉OK 形式来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徽调式。民歌风格)。

6、欣赏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祝酒歌》,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随着《祝酒歌》录音,小声地唱一唱,体验歌曲表达的胜利和喜悦之情。请同学们尝试用卡拉OK 形式演唱《祝酒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学生歌唱的才能与乐趣。(教师: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其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又有新疆、西藏的民歌词,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中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手法。这样确实能体现亿万人民普天同庆的场面。此歌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7、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213页拓展与研究第五题,使学生们对本节的标题—祖国颂歌,有更深刻地理解。 8、本节课堂小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祝酒歌》,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走出教室)。

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

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 组织上课。 一、设问导入。(5分钟)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 二、感知与认识。(31分钟)

1、 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 2、 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

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 生:没有。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 生:器乐音乐。

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歌唱最为重要。

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

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 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 生:没有。

(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 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感觉好美、好真实。。。。。。

(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 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

(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

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

1、 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

2、 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

1、 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 2、 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

问题: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

(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3、 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

(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4、 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5、 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

面貌。

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

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

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

A 、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 、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

C 、《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D 、《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

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 教学构想: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

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九节现代京剧

江阴市澄西中学音乐组 教学目标:

1、培养,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与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活动积极性。

2、聆听《雄心壮志冲云天》及《家住安源》,了解唱段内容,感受其情感表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 3、初步懂得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当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教材分析:广义地说,五四运动之后直至今天的所有反映现生活的京剧都可视为现代京剧。狭义地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双百方针指导下,通过戏曲改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创作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新京剧

教学重点:

1、京剧音乐的声腔、板式、伴奏、行为以及现代京剧的相关知识。 2、京剧知识在唱段中的作用。 教学用具:MP3播放器,音响,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欣赏李铁梅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同学们知道这个唱段是选自哪部京剧吗?这个唱段跟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何区别

吗?(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须,净不构脸)(导入现代京剧) 二、新课教学

1、什么是现代京剧?(书P64)

2、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选段《雄心壮志冲云天》 (1)、介绍作品(《红灯记》的简单剧情)

(2)、欣赏作品(提问:这个唱段主要表现人物什么样的情绪) (3)、分析作品(分段介绍参照教师用书P57)

(4)、请学生注意唱词中一些提示(如二黄导板,原板„„)这是什么意思呢? 3、介绍京剧音乐(见书P64页)

4、提问:京剧中除了音乐很有讲究以外,她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京剧的行当,知道有哪些行当吗?(生,旦,净, 丑) 5、介绍京剧的行当(提问:李玉和是属于哪个行当?接下来请学生欣赏作品,请学生回答作品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 6、欣赏《家住安源》

(1)、介绍《杜鹃山》简单剧情 (2)、欣赏《家住安源》

提问:①《家住安源》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里面运用了哪些唱腔,板式? ②音乐是怎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老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分析作品) 7、总结所学知识(京剧音乐、京剧的行当)

8、聆听现代京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及《当你爹心红胆壮志如钢》三个唱段。 提问:判断其中的人物属于哪个行当中的哪个细类?其唱腔属于二黄、西皮?

9、欣赏了很多现代京剧的作品,接下来让学生亲自尝试一下,学唱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甘洒热血写春秋》(男生)和《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要求学生尽量模仿演员的唱法,唱出京味。(学唱的片段可以选适合学生的) 三、课后讨论

1、人们将京剧视为综合艺术,那么京剧艺术的综合性表现在哪里呢?

2、你知道京剧脸谱吗?它是怎样起源的吗?这其中有个很有趣的故事,如果不知道的话,请查阅相关资料,并将故事说给大家听。 3、课后欣赏现代京剧《我是中国人》,判断其中人物所属的行当和所使用的京剧音乐。

第十四节 宗教复调音乐的顶峰——巴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巴罗克音乐——巴赫的《马太受难曲》的音乐风格特征。 2、初步知道“巴罗克音乐”“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和音乐家巴赫。 二、教学重点:巴洛克音乐、复调和主调音乐,分析《马太受难曲》 三、教学难点:复调和主调音乐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大家先看一下目录,第七到第九单元这几个单元有什么特点呢? 生:

师:这三个单元正是按照先后介绍音乐史上的三大重要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和浪漫主义时期。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和重要的代表人物——巴赫。

2、巴洛克音乐

师: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这个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意大利语中又是指冲动、夸张、任性、幻想等意义。最初泛指流行于17世纪的一种神奇的、怪异的建筑风格,后来逐渐用来称呼西方艺术风格历史上的一个时期。那人们通常将1600年至1750年这一个半世纪左右的时间,称作西方专业音乐发展史上的“巴洛克时期”。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欣赏一首巴洛克时期的著名音乐作品——《哈利路亚》,同学们思考: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播放音乐《哈利路亚》]

师:听完了这首曲子,现在我请同学们来回答我刚刚提的问题。这首音乐作品是哪个作曲家的作品? 生:

师:刚刚我们欣赏的这首《哈利路亚》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德国作曲家亨德尔的作品。在巴洛克时期,还有两位重要的音乐人物,一位就是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巴赫,还有一位叫斯卡拉蒂。接下来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这首音乐作品属于什么类型的音乐作品?

生:

师:好,我们看一下这两个题目,我们注意一下第二个问题,我问大家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那其实这里就已经告诉了大家了,这是一首什么音乐——?

生:宗教音乐

师:对,这就是一首宗教音乐,那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了,第二个问题也就不难解决了。它跟什么宗教有关系? 生;基督教

3、巴赫《马太受难曲》 (1)、背景简介

师:很好,这是一首基督教音乐,巴洛克时期是一个科学和文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也是基督教十分兴盛的时期。西方宗教音乐又称“圣乐”。宗教音乐有多种体裁,象受难乐、弥撒、经文歌、康塔塔等。著名的德国作曲家巴赫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信仰者,他的创作中,约有75%是宗教作品,因此人们常把他视为最伟大的宗教作曲家。《马太受难曲》是巴赫最伟大的宗教音乐作品。这部作品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最受欢迎的古典音乐作品”之一。“受难曲”是为纪念耶苏被钉十字架而写的大型套曲。现在大家打开书本,用一点时间看一下104面的第二段文字。

[阅读]

师:《马太受难曲》共有七十八曲,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1、72、78曲,接下来我们联系故事先来分别欣赏一下。 (2)、对比欣赏1、72曲

师:首先我们先来欣赏第一分曲,然后再听72曲,然后你们完成以下的表格。

[音乐]

师:同学们,首先我们来看一下104面和105面的这两行乐谱,分别是1和72曲的乐谱片段,然后给你们两分钟完成表格。 生:做题

师:第一分曲是G 大调,12/8拍的进行曲式,72曲是C 大调4/4拍的圣咏旋律。大家看104面第三段的介绍,这是一个悲剧的序幕,展现了耶苏临刑前被游街示众的场景。在管弦乐队的伴奏下,气势磅礴的双合唱队把人们引入一种悲哀的气氛中。72分曲是一首著名的圣咏旋律,是在耶苏死去之后出现的,将这部宗教悲剧推向了高潮。悲沉的音调营造了耶苏死去后的悲痛气氛„„教师帮助完成表格。

(3)、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

师:现在我们来看音乐特点,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种不同的音乐。复调音乐(polyphony )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曲调以对位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主要特点在于各声部都有独立性。而主调音乐(homophony )虽也是多声部音乐,却仅以一个声部为主,其他声部只起陪衬作用。好,接下来我们再分别听这两段音乐的小片段,你们感受一下。看能不能分出各个声部来。

[音乐]

注:在听的过程中教师边引导,模唱听到的各声部,加深学生印象和对复调和主调音乐概念的理解。

师:好,同学们,为了知道你是不是已经理解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接下来,我们来做个小测试,老师会弹两到三个钢琴小片段,然后你们来分辨是复调音乐还是主调音乐,我们现在开始,你们注意听。

[教师弹片段] (4)、78曲作品

师:好,那关于复调和主调我们就先了解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要把《马太受难曲》的最后一部分:“在你的墓前、我在哭泣”欣赏一下。

[音乐]

师:同学们,这段音乐和第一分曲有什么相似和不同之处?你们先思考两分钟。 [思考]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书本105面第二段文字,然后总结一下。

生:最后的终曲和第一分曲同样是一首双合唱曲,形成首尾呼应。不同的是,原来那悲哀的情绪已不再强烈,一切痛苦皆花作平静的祈祷:“安息吧!安息吧,你那疲惫的圣体!”

4、总结

师:很好,那这一节课我们所有的内容都顺利完成了,接下来,我们了爱看一下书本106面的知识栏,第一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我们已经基本掌握,第二是十二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将八度音程平均分为12个相等音程的律制,那还想更深入了解的同学回去后可以自己去找一些相关资料,或者课后可以来找我一起探讨。还有课后的练习大家要花点时间去完成,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第十七节 钢琴音乐的奇葩 教学要求:

一、聆听《C 小调练习曲》及《爱之梦》,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进一步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在聆听、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过程中,认识、了解肖邦和李斯特。 三、初步懂得有关“练习曲”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通过分段欣赏和完整聆听《C 小调练习曲》,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内涵。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课前播放《C 小调练习曲》。

2、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首钢琴曲的作者和名称吗?(肖邦 《C 小调练习曲》) 二、《C 小调练习曲》 1、 简介作者:肖邦

A 、 请学生谈谈对肖邦的认识 B 、 老师补充。 2、 分部欣赏乐曲。

A 、 聆听乐曲的第一部分, 初步感受音乐的情绪特点。 B 、 简介创作背景(学生自习书本p121)

1813年9月,肖邦在离开波兰赴法国途中,得知祖国争取民族独立的华沙起义失败,悲愤之余,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C 小调练习曲》。

C 、 复听乐曲第一部分,进一步体验音乐的情绪特点,熟悉第一主题。(大屏幕上出示第一主题)

(1) 请学生谈谈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它让你联想到些什么?(老师补充:乐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刚毅的、带有英雄性格的主题,左手采用了上下翻腾的琶音的伴奏音型,令人联想到华沙起义的英雄们是怎样与敌人浴血奋战的,也让人感受到作曲家那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慷慨激昂和起伏难平。) (2) 跟琴学唱第一主题。

D 、 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大屏幕出示第二主题)

(1) 听音乐,感受这一部分音乐的情绪与第一部分有何不同? (2) 学唱主题,从旋律和节奏等音乐要素方面与第一主题进行比较。

(3) 再听第二部分,联想音乐表现了什么内容。(老师补充:这一部分的旋律沉痛悲伤,它好象是人们对为国捐躯的烈士们的哀悼。)

E 、 聆听乐曲的第三乐段。

思考:这一部再现了哪一个主题?它象征了什么?(乐曲的第三部分再现了第一部分英雄性的主题,它象征着人民的斗争仍在继续,抗击侵略的火焰并未熄灭。)

3、 完整地欣赏《C 小调练习曲》 4、 音乐知识:练习曲

通常练习曲有两类。一类为练习器乐、声乐技巧的专业练习曲;另一类为音乐会练习曲。前一种练习曲多有技能、技巧上的训练目标,音乐会练习曲是由前者派生而来的。它已演变为一种炫技性的、在音乐会上可以演出的艺术作品。肖邦的《C 小调练习曲》就属于音乐会练习曲。

三、《爱之梦》

1、 简介作者:李斯特 2、 简介作品

1850年李斯特把自己创作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夜曲”。原来的三首歌曲分别是《崇高的爱》《幸福地死》《爱吧》。改编后的三首夜曲被汇集成册,曲集统称为《爱之梦》。在这三首曲子中,以第三首为最好,流传也最广。因此,人们通常所称之为《爱之梦》的曲子,实际上是《爱之梦》这部曲集中的第三首曲子。 3、 欣赏《爱之梦》(大屏幕显示主题旋律) A 、听音乐,思考:作品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B 、配乐诗朗诵,通过诗歌与音乐的结合,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 四、总结

本课的两首钢琴曲,表现了极不相同的两种情感。《C 小调练习曲》悲愤激昂的气势令人热血沸腾,《爱之梦》中的柔美、梦幻般的诗意令人陶醉,尽情表达了人们内心的丰富情感,这正是浪漫主义艺术的本质。

第二十节 俄罗斯民族风情

教学目标

1、欣赏两首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和《荒山之夜》,学生感受、体验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风格特征。 2、熟悉《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要音乐主题。

3、知道俄罗斯民族乐派的概况,了解格林卡和“五人强力集团”的代表人物穆索尔斯基等。 教学重点

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两个主题,并能在聆听整部作品的时候正确辨别 教学难点

正确视唱《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的主题;依据《荒山之夜》的音乐内容,编写一个神话故事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间播放《图画展览会》的VCD ,初步感受俄罗斯民族音乐的风格) 二、导入

上堂课通过学习捷克民族乐派,了解了“民族乐派”作曲家们善于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融入音乐创作之中。 三、新课

俄罗斯是一个土地辽阔、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和深厚的宗教音乐传统。19世纪是俄罗斯民主主义呼声逐步高涨的年代。60年代农奴制的废除,更是激发起广大人民的觉醒意识。各个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呼吁艺术创造要面向生活,面向大众,要表现俄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反映俄罗斯风情。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格林卡,被称作“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1、格林卡的生平介绍(学生自己阅读) 2、《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管弦乐曲

⑴ 俄罗斯交响乐的奠基之作,不但描绘了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鲜明画面,而且揭示了俄罗斯人民的无尽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体现他们性格的一些典型特征——沉思同健康的乐趣、别开生面的幽默感的结合。 ⑵ 作品结构介绍

作曲家采用了两首俄罗斯民歌作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变奏曲。 视唱引子和两个主题,初步熟悉两个主题在性格、体裁、结构、调式等各个方面的不同。 ⑶ 欣赏并思考两个主题音乐情绪的变化,分别描写的是怎样的画面?(“拓展与探究第1题”) 引子——乐曲开始简短、饱满而有力。

第一主题又弦乐齐奏的方式奏出,像领唱一样“唱”出缓慢的、抒情的婚礼歌。接着是三个变奏。第一个变奏的木管、第二个加进了弦乐器,第三个又增加了铜管乐器。

第二个主题取材于欢乐、热闹的民间舞曲《卡玛林斯卡亚》,表现了俄罗斯人民乐观的民族性格和欢乐的生活情趣。

最后,像一般的民间舞蹈一样,速度开始加快,声部和乐器增多,好像是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这舞蹈中来。但是当情绪达到最热烈的一刻,整个乐队突然静息下来,只听到舞蹈歌曲主题的片段两次从远处传来,然后,全乐队用猛然的一击结束这首乐曲。

3、19世纪中期俄罗斯还出现了一个作曲家小组,称为“强力集团”,又称“俄罗斯五人团”。成员包括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除了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经常在一起分析、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主张用俄罗斯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等各种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4、介绍巴拉基列夫、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生平。 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是第一位在作品中体现强力集团创作倾向与风格的作曲家。

鲍罗丁是化学教授,并抽出时间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第二交响曲》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鲜明的色彩跻身于19世纪最优秀的交响曲行列。

居伊是作曲家,音乐评论家,又是海军工程师,曾任陆军工程兵大将。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海军军官,后成为专业音乐家。其代表作有交响组曲《天方夜潭》和歌剧《撒坦王的故事》,聆听其中的片段《野蜂飞舞》,感受用单簧管吹奏的野蜂上下盘旋、时近时远的动态。

穆索尔斯基(阅读书本139页文字)并说明课间的音乐便是经拉威尔改编成的管弦乐《图画展览会》,是为纪念好友、杰出的俄罗斯画家和建筑设计家哈尔特曼而举办的“哈尔特曼遗作展”上,穆索尔斯基从展览中受到启发,决定创作一部钢琴组曲,用音乐语言来再现哈尔特曼部分作品的内容,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5、《荒山之夜》

⑴ 学生阅读作曲家在原稿中的文字说明以利于理解这个作品:来自地下深处的非人声的轰鸣,黑暗幽灵的出现,以及随后黑暗之神的登场。对黑暗之神的颂赞和阴间的祭奠。狂欢作乐。在狂欢作乐最热闹时,远方穿来乡村教堂的钟声,这声音驱散了黑暗幽灵。清晨。 ⑵ 视唱主部和副部的第一、第三主题。

⑶ 欣赏《荒山之夜》的VCD ,感受、体验其音乐风格,完成“拓展与探究第2题”,根据上面的文字说明编写一个神话故事,并互相交流。 四、总结

亚洲神话般的背景渗透进了俄罗斯音乐,使俄罗斯民族乐派有了东方魅力的国际影响,比如还有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管弦乐作品《舍赫拉查达》,鲍罗丁的《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都是被誉为异国情调的民族主义音乐,当然还有威尔第的《阿依达》,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等,都是这一风格范畴的经典之作。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搜集欣赏。

第十三单元 第23节 爵士乐

教学目标:

1、 了解、接受多元音乐文化,开阔学生视野。

2、 通过中外爵士乐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体验爵士乐音乐的风格特征。 3、 激发学生练习爵士乐的兴趣,为进一步欣赏和表演爵士乐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爵士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难点:爵士乐节奏练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组织教学。

二、导入---对比欣赏歌曲《茉莉花》――引出“爵士乐”。 三、新课:

1、请大家谈谈对“爵士乐”的印象。

2、教师简介爵士乐的起源,解释“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3、常见爵士乐器的简介。 4、欣赏《南部之子》

注意:a 乐器演奏部分以什么乐器为主奏?(引出迪克西兰爵士乐) b 伴奏部分强弱有什么规律(打破传统强弱规律)

5、欣赏《不知为何》,注意乐曲是否容易唱?(引出连续切分) 6、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归纳。

7、学生用电子琴弹奏音乐片段,体会爵士乐风格。 8、学生分声部练习与多声部练习节奏。 9、爵士乐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10、学生即兴表演舞蹈或律动。 四、爵士乐的价值及影响。 五、小结、下课。

资料:《南部之子》是一首由路易斯/阿姆斯特朗演奏并演唱的爵士音乐。乐曲速度稍快,表达演奏者愉悦的心情。乐曲开始的前半部分和结尾部分是以小号为主的爵士乐队演奏,当中穿插一段演唱。歌词:在南部有位青年人,英俊潇洒,平时穿着打扮犹如国王一般,是当地女性崇拜的偶像。青年人热爱音乐,把音乐视为生命。人们都把他称为“南部之子”。

《不知为何》是一收由诺拉/琼斯演唱的爵士音乐。在以钢琴和大提琴为主的爵士乐队伴奏下,歌声徐缓、缠绵,曲调松弛、怡然、略带忧伤。散发着一种特有的民谣的清新韵律。诺拉/琼斯的演唱音色优美、清新亮丽。

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01-1971)著名的美国黑人爵士音乐家,被称为“爵士乐之父”。表演热情洋溢、诙谐机智。 诺拉/琼斯(1979――)具有“爵士公主”之称,她的演唱融合了爵士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等多种音乐风格。演唱专集《不知何故》曾在2003年第45届格莱美大奖上获8项提名,并获年度唱片、年度最佳单曲、年度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集、最佳非古典录音工程专集、年度古典制作人8项大奖。她史无前列地夺得了格莱美所有的四项最重要的奖项。

爵士乐(jazz )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南部路易斯安那州新奥尔良的黑人音乐,后来传入城市风靡美国,并成为世界性的流行音乐。爵士乐是美国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音乐。独特的音乐语言、极具个性的灵活的音乐演奏,时而低沉忧伤,如泣如诉;时而强劲高亢,激动奔放,给人深刻的精神体验和心灵的喜悦。

爵士音乐来源于布鲁斯。布鲁斯是17――18世纪,黑奴怀念故乡和亲人,常常唱一种哀歌表达他们痛苦的心声,由于蓝色在美国被看作是忧郁的色彩,这种悲哀的歌曲,统称布鲁斯。

拉格泰姆钢琴音乐是爵士乐的另一个起源。它从非洲民间音乐发展而成。音乐带有幽默、欢乐、活泼的情趣。乔普林被人们誉为“拉格泰姆之王”。

迪克西兰爵士乐始于20世纪初,它吸收了“布鲁斯”音乐和“拉格泰姆”音乐的成分,形成一种由小号领奏的小乐队即兴演奏特色。最著名的代表就是路易斯/阿姆斯特朗。

自由爵士乐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同于以往爵士乐,在和声、旋律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可以自由、大胆、随心所欲地发挥。它强调音乐本身的强度与张力,加入大量的不协和音,把非洲、印度、日本及阿拉伯等不同音乐融合到一起,采用印度的西塔尔琴、塔部拉双鼓、扩音“拇指钢琴”,以及大量的电子音响设备和打击乐器。它一出现,就受到广大爵士音乐家和爵士迷的喜爱。自由爵士乐队20世纪爵士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爵士乐在我国的历史。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就曾出现过相当规模的爵士乐演出和一些颇具水准的爵士乐音乐家。那时主要是为舞厅伴舞。80年代末以来,爵士乐在中国复兴,并赢得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

第24节 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欣赏,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聆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音乐用《广陵散》片断 一、 欣赏与体验 1、聆听音乐《流水》 思考 (学生讨论、回答) :

a 、聆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用给音乐命题。(点题) b 、作曲家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描绘景象的?

c 、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古筝与古琴对比) 2、师生合作归纳 :

音乐具有绘景写意的审美功能。

作曲家借助音色模拟、节奏模拟等手法,模拟、表现自然界音响,以此引发人们想象和联想,达到绘景写意的目的。 3、介绍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及部分古代乐器 4、介绍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略) 5、作品分段欣赏与分析

(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洪亮,变化异常。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 6、完整欣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 模拟性的描写为辅, 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形象描写了涓涓流动的山泉和小溪, 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观景象. 把富有无限生命力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 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 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界。) 二、讨论与探索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音乐能否表现出具体的情景?(音乐有一种似似而非的魅力, 好象是„) 三、总结与拓展

1、总结:音乐是以旋律、节奏、音色等来表达作曲家及演奏人的思想情感。音乐能够把诸如快乐、安详、激动、悲伤、活泼、庄严等的情感传达给听者,这是没有疑问的。但是,音乐能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像高山、流水。应该说也是可以的,不过没有文字那么确切。音乐表达的手段是“声”,所以,凡是描写有声的事物,比较能够写得像。(《百鸟朝凤》、《赛龙夺锦》)这些音乐称“描写音乐”。音乐还能够描写比“高山流水”更为复杂的事物。《十面埋伏》《图画展览会》等。但这些作品,听者都需要先知道内容,才能够把内容体会得具体。当你已经知道那些音乐的内容,又多少习惯音乐的表现方法,就能够听得出那些音乐中生动的形象了。 2、“《流水》遨游太空”的故事: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这是否可以作为与地球以外的人勾通的一种语言呢?人们在思考,也在尝试:1977年8月,美国发射了„„ 3、结束语:

我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音乐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瑰宝。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是中国最古老、深邃、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琴被视为“八音之首”。古琴是我国传统人文精神的化身。早在春秋时代,古琴就成为文人的必修乐器。古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曲风文雅,意境高远。

课题:文人情致---高山流水志家园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是“文人情致”单元第一课时,选用的是中国古代音乐中代表性的器乐作品:古琴曲《流水》和《广陵散》,这两首作品反映了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雅,意境高远。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通过欣赏,学生可以了解古琴曲中各种不同音色特点以及多种指法的运用特色,赋予音乐丰富的表现力,意境幽远而有古朴性。课前选用古琴主奏的音乐《阳关三叠》入手,教师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创设音乐情境,高一学生对唐诗----《阳关三叠》中的歌词并不陌生,可以激起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出课题----文人情致。聆听《流水》的部分音乐,结合课本和课件文字相关提示,初步感知古琴的韵味。重点欣赏《流水》,通过引导学生用唱一唱主题音乐,对比不同风格的音乐等方式参与欣赏,进一步从感性到理性,加深对古琴曲的音乐风格特点的印象。最后的环节主要拓展学生对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的知识面,告诉到学生正确聆听音乐的方式方法,做到学有所获。 教学内容:

1、 古琴曲《阳关三叠》 2、 古琴曲《流水》 3、 筝曲《高山流水》 4、 琵琶与乐队《十面埋伏》 5、 编钟与乐队《梅花三弄》 教学目标:

1、 课前欣赏古琴《阳光三叠》音乐片段,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听辩乐器,导入课题。 2、 浏览性欣赏《流水》部分音乐,初步了解古琴音乐风格特征,了解作品表现的内容。

3、 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知道古琴中泛音,按音等音色特点及滚拂指法的运用,体验并感受音乐的表现意境。 4、 对比欣赏筝曲《高山流水》,简单说说两首作品不同风格特点。

5、 拓展性欣赏《梅花三弄》及《十面埋伏》等音乐片断,了解中国十大古曲以代表性的古代乐器。 教学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对古琴曲音色特点的分辨。

教学难点:理解乐曲表现的意境,对古琴曲的音乐“清、微、淡、远”风格特点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部分:

1. 课前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说出主奏乐器是什么?

导入语:古琴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之一,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古琴是文人必修的乐器,也是中国人文精神的化身。千百年来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诠释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2. 首先聆听《流水》音乐,简单说一说你对古琴音乐的印象。

课件提供关键词:古琴音乐意境特点:清:清晰,清纯;微:细腻,精致。谈:自然,空灵;远:意境悠远,意外有意。

3.课件打出:古琴图片,文字简介: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七弦琴”,音量不大,非常含蓄,颇具君子谦和之风,音色有三种: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实或虚,清越明亮。(琴音韵极佳,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 (设计意图:因学生对古琴曲的音色特点很陌生,需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聆听《流水》音乐片断,大致了解内容,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 二、 第二部分

导入语: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欣赏古琴曲《流水》,进一步了解古琴是通过那些手段来表现这一独特韵味的。 请同学们讲一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

(师补充: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巍巍乎,若泰山”,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曰:“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既死,伯牙绝弦,隐身不复鼓) 1、聆听全曲,问题设计: 全曲速度、力度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段聆听:

(1)唱主题音乐,见课本谱例 (2)聆听并分辨音色特点

介绍主要指法:右手:挑、勾、剔、抹、滚、拂等;

左手:吟、揉、绰,注、进、退等;

(3)简单了解古乐谱从文字谱到减字谱,进而发展到简谱的过程。 (3)聆听第三部分,思考:主要的演奏指法是什么?

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3、 复听音乐,体验音乐意境: 问题设计:讨论音乐所表现的是实景、实情?

导入语:1977年8月20日,美国发射了“航天者”宇宙飞船,携带了一张特别的名为“地球之音”的镀金唱片,其中录《流水》,

科学家希望这首琴曲能在漂渺无限的太空中为地球上的人类找到天外的知音。

4、 对比欣赏筝《高山流水》,体验并讨论两者之前的异同点,你喜欢哪个版本,说说理由。

多媒体出示:古筝图:文字简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老师引导为主,学生将以唱、想、议、思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逐步走进古琴曲的意境中,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了解古琴的音色特点及不同指法演奏特色,加深对琴曲的印象。) 第三部分:拓展欣赏,了解:中国十大古乐和古代乐器音色特点

多媒体展示:中国十大古乐曲:《高山流山》、《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打★除外,其余均为琴曲。 1、 听《十面埋伏》片断,说说主奏乐器,音色特点。

2、 听《梅花三弄》片断,说说主奏乐器,了解编钟。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简介: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被称为“歌钟”,

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

最后小结:中国的古代音乐,曲风文雅,意境高远,值得大家一听,聆听、聆听、再聆听,你会从中获得许多,不信,你可以试试,

让这些音乐能够相伴你左右,为你的生活、学习添加色彩,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到GOOGLE 或百度网站,输入你想听的作品的曲名,你就可以享受音乐,当然,MP3也非常适用你聆听。

(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告诉他们正确的方法和聆听音乐的习惯,帮助他们建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为其终生喜欢音乐奠定基础。) 第四部分:教学后记

1. 学生对本节内容虽然不太熟悉,充分运用多媒体图文及录象的相关内容介绍,学生对古琴文化产生了相应的兴趣,特别是对于古琴的

指法特点和音色的了解,学生基本能够听辩出音色特点。如果现场能够有古琴的话,或许效果会更好。

2. 在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将古筝曲和古琴的音色加以对比,使学生了解到古琴的古朴、空灵和深邃,对古筝优雅婉转的音色更是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可以了解到二首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

3. 值得反思的是要在“师生互动”上下足功夫,问题的设计要更明确,更有指向性。真诚希望各同仁提出宝贵建议!

师一起辅导学生完成这个社会调查。

第二十八节 聂耳 (第二教学设计方案)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金蛇狂舞》,学唱《毕业歌》,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并在此基础上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而知道其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

(二)在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的基础上,重新认识聂耳音乐创作的艺术性与革命性。 (三)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1、学习演唱《毕业歌》并体会歌曲表达的时代精神。 2、通过欣赏《金蛇狂舞》感受中国民族器乐曲的艺术魅力。 (二) 难点:

了解“螺蛳结顶”这种民族旋律写作方法。

三、教学内容的安排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及简单的歌曲创作背景。

(二) 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学习《金蛇狂舞》并了解聂耳简单生平。

(二)学习《毕业歌》并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及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三)通过探究与拓展初步了解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一)利用教材配套课件所提供的教学资源但一定要结合教师本节课教学安排重新组合。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广泛搜集网络中的素材。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评价

1、能有感情跟琴演唱《毕业歌》。

1、通过课堂即兴创作体验“螺蛳结顶”这种民族器乐创作手法。 2、通过填充列表检测学生了解聂耳创作歌曲的情况

3、通过师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对20世纪30年代左翼音乐运动对我国新音乐文化发展影响的掌握情况

第三十节 《祖国颂歌》教案

江阴市璜土中学音乐教研组

一、教学内容:

1、音乐欣赏:《忆秦娥·娄山关》 2、音乐欣赏:《谁不说俺家乡好》 3、音乐欣赏:《我和我的祖国》 4、音乐欣赏:《祝酒歌》

5、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二、教学目标:

1、聆听《忆秦娥·娄山关》、《谁不说俺家乡好》、《我和我的祖国》、《祝酒歌》。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反映的时代特点及社会内容,进而了解当代创作歌曲的基本特征。

2、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掌握艺术歌曲及群众歌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专业创作歌曲的繁荣景象。

三、教学准备:

1、钢琴、视听音响设备(卡座、DVD 等),磁带、音乐光盘、电脑等音乐多媒体教学设备。 2、投影设备:投影仪,幻灯机等。

3、有关教学图片资料:全山石《娄山关》,群众歌曲类大合唱资料,艺术歌曲类著名作曲家,舞台演唱等资料。

四、教学过程:

1、教师播放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学生在抒情流畅的圆舞曲节奏风格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欣然入座。

2、教师提问:请问同学们是否听过老师播放的这首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样的音乐情绪?(曲调流畅,激越、抒情、歌词真挚,亲切感人)这首歌曲的主题是什么?你听过有什么样的启发?这首歌曲属于什么艺术形式?(教师:这首歌曲创作于1986年,表达了中华儿女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表现了人民对祖国满怀深情的高尚爱国主义情操。歌曲为二部曲式结构,圆舞曲节奏风格。使人听了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感的升华。这首歌曲属于声乐艺术中的群众歌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09、P212,作以补充。 3、教师简析音乐知识: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

教师讲清定义后,特别说明:群众歌曲和艺术歌曲都是不同的国家,在一种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有时,很难严格地将它们区别开来。一般来说群众歌曲多为分节歌曲,群众歌曲的音乐通常是概括表达歌词的思想,而艺术歌曲则词曲紧密、细致地结合在一起。

4、教师投影图片:全山石《娄山关》,请同学们对比聆听独唱与合唱《忆秦娥·娄山关》,体验用不同形式演唱毛主席诗词的不同艺术效果。并感受音乐风格是什么?(悲状美)音乐中心意境是什么?(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5、欣赏女声独唱《谁不说俺家乡好》,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学习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以歌声抒发赞美家乡和热爱祖国的感情。学会之后,用卡拉OK 形式来演唱《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师:这是电影《红日》中的插曲。作于1961年。它吸取了山东民歌的音调,曲调优美、委婉。歌词朴实无华,通俗生动、真挚深情,唱出家乡好、解放军好及解放区好的思想内容,表达了解放区军民对家乡自然风光和鱼水深情的由衷赞颂。歌曲为一段体,六声徽调式。民歌风格)。

6、欣赏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作品《祝酒歌》,请同学们感受其音乐情绪,认识歌曲的体裁及风格。并请同学们随着《祝酒歌》录音,小声地唱一唱,体验歌曲表达的胜利和喜悦之情。请同学们尝试用卡拉OK 形式演唱《祝酒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现学生歌唱的才能与乐趣。(教师:这首歌曲作于1977年。歌曲表现了粉碎“四人帮”举国上下,亿万群众欢庆十月胜利,沉浸在喜悦之中的情景。其音调糅合了多种民歌风格的素材,既有江南民歌的风味,又有新疆、西藏的民歌词,既有抒情歌曲、舞蹈音乐的风格,又有进行曲的特点。在词曲中还运用了不少戏曲、曲艺的手法。这样确实能体现亿万人民普天同庆的场面。此歌1980年被评为优秀群众歌曲)。 7、布置课后作业。教材P213页拓展与研究第五题,使学生们对本节的标题—祖国颂歌,有更深刻地理解。 8、本节课堂小结。(教师播放背景音乐《祝酒歌》,学生在欢快、热情的音乐声中下课,走出教室)。

第十七单元 第三十二节 歌剧艺术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聆听,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

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理解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 组织上课。 一、设问导入。(5分钟)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板书课题:中国歌剧艺术 二、感知与认识。(31分钟)

1、 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师:你能看出这段录像里包含哪些艺术种类吗?

生:音乐、文学、戏剧、美术。。。。。。。。

(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文学、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绘画等综合艺术形式) 师: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欣赏歌剧唱段,就综合形式和综合方法作进一步来了解。 2、 欣赏《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录像片段。

师:这段选段里有没有对白? 生:没有。

师:在歌剧这一综合艺术中,各类艺术是否平分秋色? 生:不,音乐占主导地位。

师:在这首歌曲里,音乐中除了歌唱外,还有什么? 生:器乐音乐。

师:歌剧里,声乐和器乐是否平分秋色? 生:歌唱最为重要。

师:歌唱在歌剧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生:表现作品、推动戏剧发展。

师:通过刚才聆听,你认为歌剧在演唱上具有怎样的风格/ 生:民族唱法或者美声唱法。 师:这首歌曲里有没有舞蹈? 生:没有。

(可见,舞蹈并不是必要的,即便有,也是一种色彩性、过度性的) 师:歌剧的舞台美术给你的印象如何? 生:感觉好美、好真实。。。。。。

(歌剧里的舞台装置、布景、灯光、服饰、道具等追求写实风格及历史文化依据的可靠性、真实性) 师归纳:歌剧的综合建立在主次分明,严密有序的基础上,音乐在歌剧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3、 学生随录音演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第三段,感受音乐情绪。

师:这首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

(学生根据课本上p223材料回答:具有民族特点和地方色彩)

引出:我国歌剧创作过程及特点。

教师介绍我国新歌剧简况。

1、 创作过程:探索阶段(1919-1944)、奠基阶段(1944-1955)、深入阶段(1956-)。

2、 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下面这首作品就是我国文艺工作者为了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胆探索,创作了深受群众欢迎的经典新歌剧:《洪湖赤卫队》

1、 学生阅读课本中P225材料,结合播放歌剧《洪湖赤卫队》录像片段,了解歌剧情景。 2、 播放《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录音。

问题:1、这首歌曲演唱形式是怎样的?(有领唱、合唱、齐唱)

(可见,歌剧中的声乐演唱形式很多,有独唱、合唱、重唱、某些段落还有接近说白的朗诵)

3、 歌曲具有怎样的风格特征?(浓郁的湖北地方特征)

(音乐主要吸取了湖北地方民间音乐,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乡土气息和个性化的音乐形象) 4、 你听了这首歌曲,你的心情怎样?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归纳:歌曲的情绪风趣、幽默、活泼、开朗,演唱坚定有力,表现了赤卫队员们乐观、开朗的革命精神风貌。音乐朴素开朗、激昂坚定、将主人公韩英、刘闯革命的坚定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5、 生演唱第二段领唱、齐唱部分。(把学生分成两组,以一领众合的形式演唱)再次体验战士们取胜的喜悦心情和乐观开朗的精神

面貌。

三、拓展与创造(8分钟)

师:歌剧《洪湖赤卫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作的一部经典作品,歌剧里有许多的经典唱段被广大劳动人民所喜欢、熟悉。同

学们,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唱段吗?

生:《洪湖水浪打浪》、《小曲好唱口难开》等。

师:下面就请你们用各自喜欢的表达方式来演绎这首《洪湖水浪打浪》,好吗?(提供歌谱)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欢分成四组:

A 、舞蹈组同学随音乐即兴起舞。 B 、部分学生随音乐模仿划船动作。

C 、《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随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D 、《洪湖水浪打浪》部分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把歌曲中表现的景色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表现要求学生自评,师生互评) 课堂小结:(1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了中国歌剧艺术,让我们了解、感受了我国歌剧艺术的魅力;通过两部经典歌剧唱段的欣赏,体验、了解了歌剧中所

刻画的人物性格,歌剧音乐在歌剧中所起的作用;更让我们知道了我国新歌剧创作特征:反映群众的斗争生活,创造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性格唱腔,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和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既有时代特点又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今天,我们走近了歌剧,让我们真正地感受了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所以,我们要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热爱歌剧艺术。 教学构想: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

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


相关文章

  • 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共9篇)
  • 篇一:高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 黄振峰 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通过本学年的工作,逐步总结出来了一些教学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也总结出来了一些经验.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 ...查看


  •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
  • 高中音乐教案中国民族乐器 执教:湖南新田二中 廖卓娅 插图:赵洪啸 年级:高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一) 认知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及其特点: 2.通过欣赏古筝曲<梅花三弄>,掌握分析民 ...查看


  • 高中语文教案[小雅采薇]
  • 高中语文教案<小雅 采薇>北师大版必修2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查看


  • [流行风]教案 1
  • <流行风>音乐鉴赏 任课教师:________ [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 [课题] 音乐欣赏第17单元 三十三节<流行风> [课时] 一节课 [对象] 高中生 [教学目标] (1) 聆听& ...查看


  •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案 感 受 节 奏 一. 教学内容: 1. 节奏与生活.舞蹈.音乐及其它艺术的关系. 2. 学习几种基本节奏型:X XX XXXX X.X XXX 0 0X 等. 二. 授课班级:高中二年级 三.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了 ...查看


  • 流行风教案
  • 流行风>音乐鉴赏 任课教师:________ [教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人音版) [课题] 音乐欣赏第17单元 三十三节<流行风> [课时] 一节课 [对象] 高中生 [教学目标] (1) 聆听<思 ...查看


  • 中小学音乐教育-上海市奉贤中学
  • <中小学音乐教育>2008年第1-12期目录 第1期 1 浅论钢琴演奏中的"Legato"技巧/龚航宇//1-40-41 2 城里来的小哥哥/李霞霞//1-47 3 把爱洒向每个角落/尤丽君//1-23-24 ...查看


  • 高中音乐万能教案模板:[流行风]
  •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歌曲演唱风格和曲式结构,比较通俗歌曲.艺术歌曲.民歌的片段,了解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在对音乐形态与音乐情感的积极聆听.表演当中,提高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感受和理解通俗音乐作 ...查看


  • 高一音乐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 高一音乐备课组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情况 我担任高一年级6个班的音乐教学工作.这些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音乐鉴赏模块的学习,对音乐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在这个阶段,他们具有强烈的音乐表现欲望.但这些学生的歌唱水平参差不齐,大部 ...查看


  • 高中音乐教案
  • 高中音乐课教案 课 题:非洲歌舞音乐 课 型: 欣赏课 教学理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有音乐作品的欣赏.分析.创造都是为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让学生以审美的眼光欣赏音乐作品.本课的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以下几方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