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选读翻译(生用)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

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士卒皆歌思东归。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

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天下也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

1.是必射雕者也。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哉?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屈原列传》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3.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8.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9.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0.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

仪。

11.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1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3.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4.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

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7.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慌粹,形容枯槁。”

1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2.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

以渡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

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

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6.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7.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8.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1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14.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15.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

哉!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5.微察公子,公了颜色愈和

6.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7.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

者,能下士也。

10.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13.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4.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5.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16.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17.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18.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9.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0.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2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22.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3.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

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4.水上军开入之,复急战。

5.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6.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7.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8.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9.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10.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1.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2.秦之纲绝而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1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4.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高祖本纪》

1.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2.公始常欲奇此女,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

3.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4.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6.诸吏人皆安堵如故。

7.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

谷关,无纳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

8.项羽怨怀王不肯令与沛公俱西入关,而北救赵,后天下约。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至南郑,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士卒皆歌思东归。

10.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11.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

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

12.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13.吾闻帝贤者有之,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14.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大王不尊号,皆疑而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15.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16.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

天下也

17.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18.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道旧故为笑乐。

19.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20.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

21.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22.负约,更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李将军列传》

1.是必射雕者也。

2.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3.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4.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5.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6.是时会暮,胡兵怪之,不敢击

7.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

8.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

9.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

10.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

11.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

心诚信于士大夫也?

《管仲列传》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2.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

哉?

3.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4.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屈原列传》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

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3.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4.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弥而见义远。

7.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8.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市委质事楚„„

9.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10.如楚,又因厚市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

仪。

11.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以死。

12.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13.人穷则反本,放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但,未尝不呼父母也。”

14.自疏摆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推此志也,皭然泥

而不滓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

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17.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慌粹,形容枯槁。”

1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19.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20.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21.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22.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项羽本纪》

1.每吴中有大繇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2.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

以渡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

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5.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义,为主死节,乃持

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6.自矜功伐,奋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

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刺客列传》

1.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

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2.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逆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5.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

6.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7.丹所以诫田先生毋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也。

8.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10.何太子之遣?往而不返者,竖子也!

11.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13.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

太子也。”

14.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

15.自曹沫至荆轲五人,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

哉!

《魏公子列传》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3.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

5.微察公子,公了颜色愈和

6.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7.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

9.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

者,能下士也。

10.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

1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

12.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13.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

14.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15.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

16.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17.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

18.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

19.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

20.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

21.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向刭,以送公子。

22.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23.客有说公子曰:“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忘。夫人有德于公子,公子不可忘也。公子有

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也

《淮阴侯列传》

1.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2.樵苏后爨,师不宿饱。

3.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4.水上军开入之,复急战。

5.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

6.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7.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8.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9.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10.信方斩,曰:“吾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11.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12.秦之纲绝而而维弛,山东大扰,异姓并起,英俊乌集。

13.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14.且天下锐精持锋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又可尽亨之邪?


相关文章

  • 中国历史文选参考书目
  • 内 容 绪论(2课时) 重点与说明: 本绪论重点向学生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开设目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等问题,从思想引起高度重视,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历史和历史要籍 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开设目的 三.本门课程授课方式和学习方法 ...查看


  • [史记选读]重点句翻译
  • <廉颇与蔺相如> 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晋升为上卿,从此他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各国.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9):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如果把宝玉给了秦国,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如果不给他,又 ...查看


  • 江苏省2014-2015学年高二第一学期语文测试(史记选读)
  • 高二语文(<史记>选读)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基础选择题(14题,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 .屏人间语(bìng ) 作揖(yī) 狎侮(yā) 佯装(yán ...查看


  • 练习题无答案及历年考卷
  • 汉语言专业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试题 2004.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孟子对儒家文艺思想发展的突出贡献在于他的"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以及"----------"与"- ...查看


  •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1)
  • <〈史记〉选读>重点翻译复习资料 <项羽本纪> 1.每吴中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译:每当吴中有大工程和丧事,项梁常替他们主办,暗中用兵法组织部署宾客和子弟,借此了解他们各人的 ...查看


  • 苏教版[史记]选读文言文重点词句整理 1
  • <史记>选读重点词句整理(学生版) <高祖本纪> 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臣有息女,愿为季箕帚妾 ....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 将 ...查看


  • [〈史记〉选读]的内容解读与教学重构
  • <史记>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作,苏教版高中语文以<〈史记〉选读>作为专门的学习内容.教材解读者明确指出,"重视和发挥<史记>所具有的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可以)使学生增强继承和发扬民族 ...查看


  • 暑假计划:今年最新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 ...查看


  • 暑假计划:2017年高三暑期计划
  • 近50天的假期将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是每位即将步入高三毕业班的学子必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假期"未雨绸缪",高三才能"大显身手".下面我就语文学科假期复习谈几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