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面面积评课稿

讲课内容: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内容。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听了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由于李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

李老师先让学生看一看一个大圆当中的小圆可以拿出来,那剩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要怎么来求呢?学生通过图形能够直观的推出圆环的面积就应该用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从而来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计算圆环的面积。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环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圆的面积》评课稿

2011-12-06 18:56:55 来源: 作者:钟双 【大 中 小】 浏览:3967次 评论:0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评的是张莹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内容。这节课张老师科学的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落实了每一个教学目标。使整

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1.张老师就像导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从复习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前,张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从这个层面来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张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

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这个层面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

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

二:本节课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1.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张老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8份,16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

平面图形。.

2.极限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把圆分成8、16等份,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圆分成32、64等份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在这其中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另一个重要数

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重视自主探究,实现有效操作

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进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圆的面积是如何求得。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套用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大胆放手,巧妙引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操作,实现对知识的

再创造。

四、 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巩固练习设计到位,4道题已知条件从半径,直径到周长,使题目的灵活度加大,体现了层次感。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时,可以叫上整组的同学上来展示成果,毕竟这是整个组的

劳动成果,好让更多人享受这小有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练习第二题中,小明家的圆桌半径只有10厘米,半径10厘米的圆桌有也应该是件工艺品,老师在考虑计算简便的同时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会更加的理想。

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以上是我

听课的一些感受,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圆的面积》评课 漳平附小 苏林海

听了陈长强老师上的《圆的面积》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

习数学,理解数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导入时告诉学生求圆的面积时可以像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学

过的图形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两次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圆的面积》的评课稿

韩玉刚老师的《圆的面积》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a.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b.极限思想.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把圆分成8、16等份,再把圆分成32、64等份让学生观察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在这其中就完成另一个重

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但我觉得也有不足之处,即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环节

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缺少通过折、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进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只是感观地领悟到圆的面积是如何求得。

讲课内容: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内容。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飞跃。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有关知识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下基础。听了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一课,深受启发,感觉课讲的很成功。由于李老师多次深入钻研教材,可以说准确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跳出教材,对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进行大胆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学生实验操作推理验证,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时,

李老师先让学生看一看一个大圆当中的小圆可以拿出来,那剩下的图形的面积也就是圆环的面积要怎么来求呢?学生通过图形能够直观的推出圆环的面积就应该用大圆的面积-小圆的面积,从而来推导出圆环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在下面计算圆环的面积。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推导想法,师生共同倾听判断学生的汇报圆环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看看他们的推导方法是否科学、合理,使学生们经历实验操作、总结验证的学习过程。这样有序的学习,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李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

《圆的面积》评课稿

2011-12-06 18:56:55 来源: 作者:钟双 【大 中 小】 浏览:3967次 评论:0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今天我评的是张莹老师《圆的面积》一课。《圆的面积》是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所要学习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内容。这节课张老师科学的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有效开展教学活动,落实了每一个教学目标。使整

节课亮点纷呈,我谈几点:

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老师的主导作用

1.张老师就像导演,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她始终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从复习着手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圆的面积公式并运用公式解决问题。在学生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前,张老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方法,实现知识迁移,然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剪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进而利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构建新知识。从这个层面来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在学生剪、拼图形的过程中,张老师能够深入每一小组指导学生如何将圆剪拼成长

方形,并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从这个层面看张老师是一个很好的合作者。

2、学生像演员。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过程中,从学生动手实践剪圆、自拼图形,到学生自主探究和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整个过程,学生个个是主体,个个是

主角,演的轻松,演的有特色,学的真实,用的灵活。

二:本节课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1.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张老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8份,16份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

平面图形。.

2.极限思想.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把圆分成8、16等份,再通过课件的演示,把圆分成32、64等份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在这其中充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成另一个重要数

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三、重视自主探究,实现有效操作

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通过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进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深刻地领悟到圆的面积是如何求得。而不是让学生机械的套用公式,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的大胆放手,巧妙引导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效的操作,实现对知识的

再创造。

四、 板书设计科学,突出重点,课件演示过程也科学实效,巩固练习设计到位,4道题已知条件从半径,直径到周长,使题目的灵活度加大,体现了层次感。

当然,本节课也有几个我个人认为值得商榷的方面:

1、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本节课可以引导学生把圆折成三角形,尝试推导圆的面积公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而且可以收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小组合作探究汇报时,可以叫上整组的同学上来展示成果,毕竟这是整个组的

劳动成果,好让更多人享受这小有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3,练习第二题中,小明家的圆桌半径只有10厘米,半径10厘米的圆桌有也应该是件工艺品,老师在考虑计算简便的同时如果能联系生活实际会更加的理想。

进一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充分体现张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以上是我

听课的一些感受,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

《圆的面积》评课 漳平附小 苏林海

听了陈长强老师上的《圆的面积》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设计特别注意了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

习数学,理解数学,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

1、导入时告诉学生求圆的面积时可以像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面积那样将图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去求面积,为学生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那么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学

过的图形做准备。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组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分两次动手操作,分别将圆分成16等份和32等份,再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圆的面积》的评课稿

韩玉刚老师的《圆的面积》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数学思想的渗透

a.转化思想.求圆的面积,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课前先帮学生复习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于是通过小组合作,学生把圆等分成若干等份,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

b.极限思想.在课件演示的过程中,把圆分成8、16等份,再把圆分成32、64等份让学生观察会怎样?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组出来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教师在这其中就完成另一个重

要数学思想—极限思想的渗透,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但我觉得也有不足之处,即缺少学生动手操作环节

在探讨圆的面积公式过程中,教师没有让学生动手操作,缺少通过折、剪、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进行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只是感观地领悟到圆的面积是如何求得。


相关文章

  • 住宅套型面积的计算
  • 3.5 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5.1 住宅设计应计算下列技术经济指标: --各功能空间使用面积(m²): --套内使用面积(m²/套): --住宅标准层总使用面积(m²): --住宅标准层总建筑面积(m²): --住宅标准层使用面积系数(% ...查看


  •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
  • <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释>第十四条适用要点 I.法律法规: 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四条: 出卖人交付使用的房屋套内建筑面积或者建筑面积与商品房买卖合同约定面积不符, ...查看


  • 套内面积怎么算|建筑面积 套内面积
  • 吉屋网 | 找楼盘 | 地图找房 | 团购 | 楼市动态 分享专题到: 2 导读: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房屋的价格是由这两部分之和决定的.不少地方的商品房都以建筑面积计价售期房,由于分摊的公用面积计算 ...查看


  • 分摊面积计算方法
  • 分摊面积计算方法 房屋建筑面积测算的规定 <房产测量规范>(GB/T 17986-2000)(摘要) 一.计算全部建筑面积的范围 1.永久性结构的单层房屋,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多层房屋按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计算. 2.房屋内的夹层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面积测量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面积测量标准 房屋面积测量标准 1.商品房的销售面积即为购房者所购买的套内或单元内建筑面积(以下简称套内建筑面积)与应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之和. 商品房销售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 2.套内建筑面积由以下三 ...查看


  • 某市房屋面面积测算规定
  • *****房产管理局 关于印发<*****市房屋面积测算规定>的 通 知 市房屋资产权属登记中心.房地产市场管理中心.各县(市)建设局(房管局): 为了加强房产测绘管理工作,规范房屋面积测算,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房 ...查看


  • 常见的房屋面积相关知识
  • 常见的房屋面积相关知识 1.商品房销售时,以什么计量单位作为计价方式? 答:商品房销售可以按套(单元)计价,也可以按套内建筑面积计价. 2.商品房建筑面积如何计算? 答:商品房建筑面积由套内建筑面积和分摊的共有建筑面积组成,套内建筑面积部分 ...查看


  • 房产测量规范
  • 房产测量规范(部分) 2000-02-22发布 2000-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7986-2000 3.房产面积测算 3.1 房产面积测算的内容 3·1·1 面积测算 面积测算系指水平面积 ...查看


  •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1
  • 多边形面积练习(一)悟痴 多边形面积练习(一)多边形面积练习(一)2.平行四边形的底是9厘米,高2分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3.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一对角线剪开,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 ),它们的底和平行四边形的底( ).它们的( )和平 ...查看


  • 广联达GCL2008构件代码应用技巧
  • 广联达GCL2008构件代码应用技巧-<让自学者自由飞翔> 广联达, 构件, 技巧, 自学, GCL2008 广联达GCL2008构件代码应用技巧 GCL构件代码应用技巧 说明:斜体字表示在使用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构件名称 构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