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杂志]与中国现代文学传媒

  摘 要:有着“杂志界的重镇”和“杂志的杂志”美称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本文透过《东方杂志》刊发的本土作品与外来翻译作品,探究其与现代文学传媒的关系。   关键词:《东方杂志》;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传媒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48-02   传媒与文学的互动,是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中,在关注《东方杂志》发生发展同时,更要聚焦在这本“昔日风光的杂志,今日泛黄的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东方杂志》发生与发展简述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3月,创刊名为《东亚杂志》,后改名《东方杂志》,创办人是该馆负责人张元济。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不久,就和商务书馆的另一个创办人夏瑞芳一起积极筹划《东方杂志》出版的相关事宜。在《东方杂志》45年的生命历程中,曾 4 次停刊,4 次迁移,先后在上海、长沙、香港、重庆、上海等地出版,共44卷。《东方杂志》内容非常庞杂,包罗万象。先后负责编辑工作的有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等。   在《东方杂志》改革的步伐中,它的办刊宗旨也在发生着变化,经历了“启导国民、联络东亚”、“舆论的顾问者”、“分析指导现实”、“发扬文化传播学术”等阶段。《东方杂志》内容丰富,基本上是一本与时俱进的刊物,诸多优秀艺术作品和影响时代生活的妙笔,也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东方杂志》的现代转型   《东方杂志》的现代性特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受传统保守文化、社会环境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自一开始产生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性,它产生的基础很不牢固,《东方杂志》的现代性转型在其逐渐发展中完成。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东方杂志》办刊理念形成时期。1911年,杜亚泉开始对《东方杂志》改革,以“启导国民”为宗旨,意在通过引进西方文明来革故鼎新。在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介绍并重,“新知”与“旧学”并举;《东方杂志》虽然还没有完全从旧牢笼中解脱出来,但在语言方面,已经完全运用现代化的语言,白话代替了文言。   五四运动发端期,杜亚泉、钱智修作为《东方杂志》的守门人,他们都是具有保守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因此,在五四运动之初,《东方杂志》倍受《新青年》、《新潮》等进步杂志攻击。五四运动高潮期,《东方杂志》迫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从1920年起,开始使用白话文,也开始采用一些文学新人作品,如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就发表在《东方杂志》1920年第一号上。在该期上同时发表了三篇介绍西方社会思潮文章,分别是雁冰的《巴苦宁和无强权主义》、愈之的《近代文学中的写实主义》、心瞑的《海格尔学说一斑》,分别介绍了无政府主义、文学思潮中写实主义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时任主编陶惺存在《今后杂志界之职务》提出了六条编辑标准:1.当知世界大势,不固步自封。2.当适应时势,勿拘牵顽旧及忘记时代责任。3.切合人生实用,不尚虚饰。4.为未来世界进化作准备,不为过去时代留纪念。5.持论当以真理为依归,不感情用事。6.理论与方法并重。这六条标准对《东方杂志》改革意义非常巨大[1]。   三、《东方杂志》刊发的翻译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西洋小说的引入,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用文言文翻译外国文学,是五四以前翻译界的风尚。最为人所推崇的是林纾小说翻译,严复的社会科学著作翻译,他们用的都是古文。这种翻译情形在五四后得到了根本转变,开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作品。在翻译方面,《东方杂志》基本是与时俱进的,1919年末结束了林纾、陈家麟合译文言小说《贿史》、《赂史》、《戎马书生》连载之后,从1920年初开始彻底转向刊载白话翻译作品,引进了俄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经典文学译著,这些作品取材很广,影响很大。   “周译小说”以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译介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对五四时期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东方杂志》刊发鲁迅翻译的俄国作家爱罗先珂君童话《两个小小的死》、《为人类》、《雕的心》,毕力涅克的《苦蓬》。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中国文学界引入了大量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在《东方杂志》上刊发的近百篇译介作品中,俄国占绝大多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48年,《东方杂志》刊发的俄国作品约百篇,日本作品30多篇,英美作品20多篇。在积极翻译弱小民族文学作品方面,《东方杂志》的做法与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东方杂志》发表了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匈牙利、葡萄牙、瑞典、朝鲜、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犹太、丹麦、捷克、波兰、挪威、南非等弱小国家的译介作品。   周作人在日本留学,因此他在五四时期翻译了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周作人在1918年《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演讲里,认为白桦派几乎成了文坛中心,在这种文艺理论指导下,周作人译介了大量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东方杂志》刊发的周作人译介日本文学作品有:《金鱼》(铃木三重吉著)、《潮雾》(日本有岛武郎著)、《两条的血痕》(日本石川啄木著)、《西行法师》(长与善郎著)、白桦派的文艺理论《新村的理想与实际》。   除去周氏兄弟之外,中国亦有大批学界人士以极高的热忱投入到文学译介活动中,如巴金、张资平、徐志摩、戴望舒、洪深、胡愈之,他们积极引进各国作品,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传播开来,使世界各国文学更好融合在一起。1924年《东方杂志》首次刊发了徐志摩的《汤麦士哈代的诗》,先后共7篇,徐志摩的这些评论文章开启了中国文坛哈代研究风气。本文前面提过《东方杂志》法译作品数量很多,这与主编胡愈之的留学法国的经历关系密切,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48年,《东方杂志》刊发的法国作品50多篇,这些作品都是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杰作,有莫泊桑的、巴尔扎克的……这些作品滋养着中国五四文学土壤。   《东方杂志》刊发的外来翻译作品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东方杂志》刊载高尔基短篇《书》、《为了单调的缘故》,共学社译的旧俄作品,成为沙汀学生时代经常谈论的话题。叶绍钧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啼声》、《青春不是她的了》、《西风》、《地动》、《小蚬的回家》,这类作品特别受俄国“人生派”文学的影响,《小蚬的回家》写人类对动物的原始同情的优秀作品。王统照受到西方文艺思潮影响,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层贫苦群体生活。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期间,大量翻译出版物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坛,也极大影响和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   四、《东方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以报刊和出版为中介和手段,形成了现代文学的传播机制,参与了现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造,进而推动了文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进程,贡献了文学新形式和新作家。[2]”而在已往现代文学史叙述中,传媒对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少有深刻阐述。实际上,大众传媒在文学传播、文学引导,甚至在文学流派形成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大部分现代作品都是通过报纸和杂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甚至“近现代著名的文学流派也是通过报刊这个阵地滋生、发展起来的。[3]”可以说,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学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对现代文坛与大众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915年是新文化运动初起阶段,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态度一度趋于保守,曾一度受到《新青年》的批评。从1920年起,《东方杂志》开始从旧堡垒中蜕化出来,开始向社会主潮靠拢。但是,后人在研究五四时期文学时,往往把《东方杂志》定义为保守旧派文人的刊物,这是有待商榷的。鲁迅先生说:“在上海,左翼文化在共产党‘联络同路人’的路线之下,的确是较前稍有起色。在杂志方面,甚至连那些第一块老牌杂志,也左倾起来。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原是中国历史最久的杂志,也是最稳健不过的杂志,可是据王云五老板的意见,胡愈之近来太左倾了,所以在愈之看过的样子,他必须再重看一遍。但虽然是经过王老板大刀阔斧的删段以后,《东方杂志》依然还嫌太左倾,于是胡愈之的饭碗不能不打破,而由李某来接他的手了。[4]”在鲁迅先生眼里,《东方杂志》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确是当时文化阵地之一。   《东方杂志》拥有庞大读者群,使刊发在《东方杂志》上的现代文学作品流传在更广阔的天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中国文学现代化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东方杂志》读者中当然也包括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学巨匠。鲁迅在《观斗》一文中写道:“看今年《东方杂志》才知道金华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是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5]”   《东方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作用,后人没有给予积极肯定。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首先,由于《东方杂志》没有担当“文化领导权”,所以注定了它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弱势地位。《东方杂志》是一份民营报刊,它是以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知识分子为核心创办起来的,它的主办机构是商业化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为《东方杂志》提供全额经济资助。经济上相对独立性是《东方杂志》一直坚持审慎的自由主义兼容并包办刊理念的重要保证,也是《东方杂志》游离政治之外的重要原因,正像胡愈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商务的资方尽量想不卷入政治浪潮”,在政治上,它“不是最前进”,但也“不是很落后”。其次,《东方杂志》文本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点正印证了那句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盛传“得一本《东方杂志》,便足周知中外近事”,正是因为它的全面性,使其走了一条全而不专的道路。正如《东方杂志》某编辑所说的:“本社同人对于各学派一律看待,在作者或难免门户之见,而编者是毫无轩轾之分的,只要文章的本身确有客观的价值,无论任何一派的学说都是一致欢迎”。这一点从它的作者群也可以看出来。   参考文献:   [1] 景藏.今后杂志界之职务[J].东方杂志,1919(7).   [2] 王本朝.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4(1).   [3]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   [4] 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A].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摘 要:有着“杂志界的重镇”和“杂志的杂志”美称的《东方杂志》,是近现代期刊史上的大型综合性杂志。本文透过《东方杂志》刊发的本土作品与外来翻译作品,探究其与现代文学传媒的关系。   关键词:《东方杂志》;中国现代文学;文学传媒   中图分类号:G2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6-0148-02   传媒与文学的互动,是文学现代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中,在关注《东方杂志》发生发展同时,更要聚焦在这本“昔日风光的杂志,今日泛黄的期刊”[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东方杂志》发生与发展简述   《东方杂志》创刊于1904年3月,创刊名为《东亚杂志》,后改名《东方杂志》,创办人是该馆负责人张元济。张元济进入商务印书馆不久,就和商务书馆的另一个创办人夏瑞芳一起积极筹划《东方杂志》出版的相关事宜。在《东方杂志》45年的生命历程中,曾 4 次停刊,4 次迁移,先后在上海、长沙、香港、重庆、上海等地出版,共44卷。《东方杂志》内容非常庞杂,包罗万象。先后负责编辑工作的有徐珂、孟森、杜亚泉、钱智修、胡愈之、李圣五、郑允恭等。   在《东方杂志》改革的步伐中,它的办刊宗旨也在发生着变化,经历了“启导国民、联络东亚”、“舆论的顾问者”、“分析指导现实”、“发扬文化传播学术”等阶段。《东方杂志》内容丰富,基本上是一本与时俱进的刊物,诸多优秀艺术作品和影响时代生活的妙笔,也使其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获得一席之地。   二、《东方杂志》的现代转型   《东方杂志》的现代性特征,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受传统保守文化、社会环境和自由主义思潮影响,自一开始产生就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性,它产生的基础很不牢固,《东方杂志》的现代性转型在其逐渐发展中完成。   新文化运动前期,是《东方杂志》办刊理念形成时期。1911年,杜亚泉开始对《东方杂志》改革,以“启导国民”为宗旨,意在通过引进西方文明来革故鼎新。在社会文化思想方面,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与社会主义思潮介绍并重,“新知”与“旧学”并举;《东方杂志》虽然还没有完全从旧牢笼中解脱出来,但在语言方面,已经完全运用现代化的语言,白话代替了文言。   五四运动发端期,杜亚泉、钱智修作为《东方杂志》的守门人,他们都是具有保守主义色彩的知识分子。因此,在五四运动之初,《东方杂志》倍受《新青年》、《新潮》等进步杂志攻击。五四运动高潮期,《东方杂志》迫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从1920年起,开始使用白话文,也开始采用一些文学新人作品,如茅盾的第一篇文学论文《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就发表在《东方杂志》1920年第一号上。在该期上同时发表了三篇介绍西方社会思潮文章,分别是雁冰的《巴苦宁和无强权主义》、愈之的《近代文学中的写实主义》、心瞑的《海格尔学说一斑》,分别介绍了无政府主义、文学思潮中写实主义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思想。时任主编陶惺存在《今后杂志界之职务》提出了六条编辑标准:1.当知世界大势,不固步自封。2.当适应时势,勿拘牵顽旧及忘记时代责任。3.切合人生实用,不尚虚饰。4.为未来世界进化作准备,不为过去时代留纪念。5.持论当以真理为依归,不感情用事。6.理论与方法并重。这六条标准对《东方杂志》改革意义非常巨大[1]。   三、《东方杂志》刊发的翻译作品对现代文学的影响   西洋小说的引入,是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推动力。用文言文翻译外国文学,是五四以前翻译界的风尚。最为人所推崇的是林纾小说翻译,严复的社会科学著作翻译,他们用的都是古文。这种翻译情形在五四后得到了根本转变,开始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翻译作品。在翻译方面,《东方杂志》基本是与时俱进的,1919年末结束了林纾、陈家麟合译文言小说《贿史》、《赂史》、《戎马书生》连载之后,从1920年初开始彻底转向刊载白话翻译作品,引进了俄国、日本、法国、英国、美国等国家的经典文学译著,这些作品取材很广,影响很大。   “周译小说”以鲁迅、周作人兄弟合译的《域外小说集》为代表,译介日、俄与其他弱小民族的小说,对五四时期文学创作影响很大。《东方杂志》刊发鲁迅翻译的俄国作家爱罗先珂君童话《两个小小的死》、《为人类》、《雕的心》,毕力涅克的《苦蓬》。在鲁迅先生倡导下,中国文学界引入了大量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在《东方杂志》上刊发的近百篇译介作品中,俄国占绝大多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48年,《东方杂志》刊发的俄国作品约百篇,日本作品30多篇,英美作品20多篇。在积极翻译弱小民族文学作品方面,《东方杂志》的做法与鲁迅先生不谋而合。《东方杂志》发表了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匈牙利、葡萄牙、瑞典、朝鲜、南斯拉夫、保加利亚、希腊、犹太、丹麦、捷克、波兰、挪威、南非等弱小国家的译介作品。   周作人在日本留学,因此他在五四时期翻译了大量日本文学作品。周作人在1918年《日本近三十年小说之发达》演讲里,认为白桦派几乎成了文坛中心,在这种文艺理论指导下,周作人译介了大量白桦派作家的作品。例如《东方杂志》刊发的周作人译介日本文学作品有:《金鱼》(铃木三重吉著)、《潮雾》(日本有岛武郎著)、《两条的血痕》(日本石川啄木著)、《西行法师》(长与善郎著)、白桦派的文艺理论《新村的理想与实际》。   除去周氏兄弟之外,中国亦有大批学界人士以极高的热忱投入到文学译介活动中,如巴金、张资平、徐志摩、戴望舒、洪深、胡愈之,他们积极引进各国作品,通过报纸、杂志等媒介传播开来,使世界各国文学更好融合在一起。1924年《东方杂志》首次刊发了徐志摩的《汤麦士哈代的诗》,先后共7篇,徐志摩的这些评论文章开启了中国文坛哈代研究风气。本文前面提过《东方杂志》法译作品数量很多,这与主编胡愈之的留学法国的经历关系密切,据笔者不完全统计,从1920年至1948年,《东方杂志》刊发的法国作品50多篇,这些作品都是世界顶级艺术大师的杰作,有莫泊桑的、巴尔扎克的……这些作品滋养着中国五四文学土壤。   《东方杂志》刊发的外来翻译作品对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影响深远。《东方杂志》刊载高尔基短篇《书》、《为了单调的缘故》,共学社译的旧俄作品,成为沙汀学生时代经常谈论的话题。叶绍钧发表在《东方杂志》上的《啼声》、《青春不是她的了》、《西风》、《地动》、《小蚬的回家》,这类作品特别受俄国“人生派”文学的影响,《小蚬的回家》写人类对动物的原始同情的优秀作品。王统照受到西方文艺思潮影响,创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下层贫苦群体生活。从五四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一期间,大量翻译出版物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坛,也极大影响和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发展。   四、《东方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作用   “中国现代文学是由多种社会力量共同创造的,以报刊和出版为中介和手段,形成了现代文学的传播机制,参与了现代文学审美价值取向和艺术形式的创造,进而推动了文学的社会化和大众化进程,贡献了文学新形式和新作家。[2]”而在已往现代文学史叙述中,传媒对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少有深刻阐述。实际上,大众传媒在文学传播、文学引导,甚至在文学流派形成中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大部分现代作品都是通过报纸和杂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甚至“近现代著名的文学流派也是通过报刊这个阵地滋生、发展起来的。[3]”可以说,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学建设过程中发挥着很大作用,对现代文坛与大众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1915年是新文化运动初起阶段,这一时期,《东方杂志》态度一度趋于保守,曾一度受到《新青年》的批评。从1920年起,《东方杂志》开始从旧堡垒中蜕化出来,开始向社会主潮靠拢。但是,后人在研究五四时期文学时,往往把《东方杂志》定义为保守旧派文人的刊物,这是有待商榷的。鲁迅先生说:“在上海,左翼文化在共产党‘联络同路人’的路线之下,的确是较前稍有起色。在杂志方面,甚至连那些第一块老牌杂志,也左倾起来。胡愈之主编的《东方杂志》,原是中国历史最久的杂志,也是最稳健不过的杂志,可是据王云五老板的意见,胡愈之近来太左倾了,所以在愈之看过的样子,他必须再重看一遍。但虽然是经过王老板大刀阔斧的删段以后,《东方杂志》依然还嫌太左倾,于是胡愈之的饭碗不能不打破,而由李某来接他的手了。[4]”在鲁迅先生眼里,《东方杂志》在相当一段时间里确是当时文化阵地之一。   《东方杂志》拥有庞大读者群,使刊发在《东方杂志》上的现代文学作品流传在更广阔的天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中国文学现代化产生了较为积极的影响。《东方杂志》读者中当然也包括鲁迅先生这样的文学巨匠。鲁迅在《观斗》一文中写道:“看今年《东方杂志》才知道金华又有斗牛,不过,和西班牙却是两样的,西班牙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任他们斗争着,自己不与斗,只是看。军阀们只管自己斗争着,人民不与闻,只是看。[5]”   《东方杂志》在中国现代文学传媒中的作用,后人没有给予积极肯定。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首先,由于《东方杂志》没有担当“文化领导权”,所以注定了它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的弱势地位。《东方杂志》是一份民营报刊,它是以民族资产阶级的上层知识分子为核心创办起来的,它的主办机构是商业化出版企业——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为《东方杂志》提供全额经济资助。经济上相对独立性是《东方杂志》一直坚持审慎的自由主义兼容并包办刊理念的重要保证,也是《东方杂志》游离政治之外的重要原因,正像胡愈之在一篇文章中所说的,“商务的资方尽量想不卷入政治浪潮”,在政治上,它“不是最前进”,但也“不是很落后”。其次,《东方杂志》文本内容的综合性。这一点正印证了那句古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时盛传“得一本《东方杂志》,便足周知中外近事”,正是因为它的全面性,使其走了一条全而不专的道路。正如《东方杂志》某编辑所说的:“本社同人对于各学派一律看待,在作者或难免门户之见,而编者是毫无轩轾之分的,只要文章的本身确有客观的价值,无论任何一派的学说都是一致欢迎”。这一点从它的作者群也可以看出来。   参考文献:   [1] 景藏.今后杂志界之职务[J].东方杂志,1919(7).   [2] 王本朝.文学传播与中国现代文学[J].贵州社会科学,2004(1).   [3]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81.   [4] 鲁迅.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 鲁迅.伪自由书.后记[A].鲁迅全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相关文章

  • 中国传媒行业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从孤琴独鸣到百家争鸣 中国男性时尚期刊简史
  • 1997〜1999年:孤琴独鸣的<时尚先生> 与上世纪90年代<时尚COSMO>.<瑞丽>.<ILOOK世界都市>.<虹>等多达6种以上的女性时尚期刊创刊 / 改版相比,当时的男性 ...查看


  • 母婴 亲子 育儿杂志订阅排行榜.销售排行榜
  • 订阅排行榜 第1-20位销售排名,共200位!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排名: 1 幼儿画报双月刊订阅 <幼儿画报>创刊于1982年,由共青团中央主管,由我国最大.最权威的少儿传媒出版集团--中国少年儿童 ...查看


  • 中国报刊杂志大全
  • ZCOM首页 学术期刊 杂志社区 在线杂志 杂志订阅 登陆 | 注册 所有杂志分类 杂志大全之杂志期刊分类 社会科学 经济 文化.科学.教育 文学 哲学.宗教 管理学 历史.地理 艺术 军事 社会科学总论 语言.文字 政治.法律 医学.卫生 ...查看


  • 出版与发行主题论文
  • 出 版 与 发 行 主 题 作 业 论 文 论瑞丽杂志的项目策划 浅析瑞丽杂志的项目策划在出版物生产与营销中的作用 姓 名 年级班级 学 号 专 业 学院 2013 年 月 摘 要 美国哈佛企业管理丛书认为:"策划,是一种程序,在 ...查看


  • 沈阳兰克摄影学校
  • 沈阳兰克摄影学校 一.学校介绍 沈阳兰克摄影学校成立于2004年,由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三方在中国合作兴办的一所国际摄影专业教育机构.同时学院与国家重点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强强联手共同创办开设艺术摄影大专.本科面向全国招生.以先进的教学模 ...查看


  • 金陵文化与[莫愁]品牌的相得益彰
  • [摘要]江苏是全国期刊大省,南京则是江苏期刊的主阵地.在南京的期刊方阵中,<莫愁>最具金陵文化的印迹.多年来,<莫愁>扎根肥沃的金陵文化土壤,采取"一刊三册"的方式延伸了杂志品牌,全面渗透到大众情 ...查看


  • 致敬!2005中国传媒
  • ●致敬之年度传媒人物 ○黎瑞刚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 致敬理由:1.5亿元独家买断2004到2007三年的中超转播权的意义,在上海文广传媒集团2005年迈出的关键几步中,也许只是一小步. 在一年之中,文广集团先是拿到第一张国内的IPTV ...查看


  • 职来职往达人最全
  • 职来职往节目主持人--李响 职来职往Mr.Job--潘力.雷明 智立方品牌营销传播集团董事长--杨石头 大贺国际广告公司HRD人力资源总监--丁继红 尚涛造型学校校长--尚涛 原 美国红帽软件人事部高级经理 现 奇虎360人事总监 --郑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