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本可在暑期小憩几日的李湘黔却比上课时还要忙。8月上旬,他便赶赴香港担任教学指导,进行为期一年的内港文化交流。从大山里的一名普通老师到省城知名中学的教科室主任,再到全国遴选出的两名赴港指导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老师之一。一路走来,李湘黔与学生们一起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忙并快乐着。

  1996年大学毕业后,李湘黔先后在泸溪县白羊溪学校、浦市中学、吉首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执教物理18年,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

  站在三尺讲台上,李湘黔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课堂是民主的,我鼓励学生说真话,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热情。”有时他故意“示弱”,让学生通过“挑毛病”寻找更好的解题思路。相比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会对新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由于执教的学校地处山区,教学资源匮乏,物理教学器材往往不够用,于是李湘黔就借用背篓、扁担、草鞋等生活用具以及拨浪鼓、不倒翁等常见的玩具,挖掘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在学生看来,“和李老师在一起很快乐,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能干,富有创意;在生活中,我们又发现李老师讲的知识真的无处不在。”

  对于那些在物理学科方面有潜质的学生,李湘黔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理卓越队”,空闲时间里,大家“并肩战斗”,一起走进实验室,一起编题演练。在备战物理奥赛期间,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他常常为一个题目思考到深夜,甚至抱着书本就睡着了。

  李湘黔的心血没有白费,18年来,他所教的学生有一大批考取了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一批批山里娃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山。在历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学科大赛中,共有200多名学生获奖。2010年,学生邓应科勇夺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物理金奖,成为当年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李湘黔也因此获得“金牌教练员”称号。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李湘黔两次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并于2014年转任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科室主任。

  对于从小生活在武陵山区的李湘黔来说,传统民间文化一直吸引着他的目光。

  课堂上,他和学生一起挖掘身边的民风民俗,工作之余,他从田野乡间收集大量的农耕用具,体会其中蕴藏的智慧。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他发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释物理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如果把全国的这些民间物理现象整理成书,对传统文化和物理教学都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没想到,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李湘黔编写的《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才得以印书出版。全书分为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玩具、乐器、游戏、美食、建筑、杂艺七个部分,从文化溯源和物理趣味的角度对近200个民间文化形态进行了有趣、科学的解释。

  在编写书中的内容时,只要有条件,李湘黔必定会亲力亲为考察项目。为探寻民间杂艺“上刀山”的文化溯源,他四处打探,终于联系上中国民族博物馆的专家,得到了权威的解析。为了考察其中的物理趣味,他又专程看了多场演出,请教了5位“上刀山”绝技艺人,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之谈。

  然而,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多样,远远超出李湘黔的能力范围,有时他只得借助家人、朋友甚至学生的力量完成取材工作。

  窑洞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且每个地方的窑洞形式都不一样,在研究“土窑洞”时,李湘黔没有时间一一体验。查找了相关资料后,他整理出一份调查问卷,让去这些地方旅游的朋友按照他的要求间接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之后他再对比资料、汇总研究。

  因为这是一本面对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李湘黔始终把它的科学性摆在第一位。《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一书中每篇文章平均仅600字,看似简短,但一字一句都经过了大量考究。

  在讲述“呼啦圈”的物理学知识时,李湘黔写道:“一般来讲,圈大的比圈小的易转些,质量大的比质量小的易转些。”为了验证这句话,他买了一个呼啦圈反复体验,还邀请家人玩呼啦圈,但由于没有理论依据,他始终不敢轻易下结论。查阅大量资料后,他在权威刊物《力学与实践》上发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发表的《呼啦圈的力学》学术论文,经过对比、推敲后,才最终确定。

  经过十年精雕细琢的《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兼具趣味性、科普性、艺术性,出版后备受读者欢迎,并入选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目录。

  “幸福是什么?它不仅是以往我们经历的快乐时光,更是一次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从教二十年,李湘黔很肯定地说:“我是幸福的!”未来的路虽长,他却愿意始终与物理为伴。

  夏日炎炎,蝉鸣阵阵,本可在暑期小憩几日的李湘黔却比上课时还要忙。8月上旬,他便赶赴香港担任教学指导,进行为期一年的内港文化交流。从大山里的一名普通老师到省城知名中学的教科室主任,再到全国遴选出的两名赴港指导中学物理学科教学的老师之一。一路走来,李湘黔与学生们一起赏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忙并快乐着。

  1996年大学毕业后,李湘黔先后在泸溪县白羊溪学校、浦市中学、吉首市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执教物理18年,将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山区的孩子。

  站在三尺讲台上,李湘黔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让学习成为一件快乐的事。 “课堂是民主的,我鼓励学生说真话,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热情。”有时他故意“示弱”,让学生通过“挑毛病”寻找更好的解题思路。相比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主动参与其中,会对新学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由于执教的学校地处山区,教学资源匮乏,物理教学器材往往不够用,于是李湘黔就借用背篓、扁担、草鞋等生活用具以及拨浪鼓、不倒翁等常见的玩具,挖掘其中隐藏的物理知识,让学生在玩乐中学习。

  在学生看来,“和李老师在一起很快乐,在他的课堂上,我们会觉得自己很能干,富有创意;在生活中,我们又发现李老师讲的知识真的无处不在。”

  对于那些在物理学科方面有潜质的学生,李湘黔将他们聚集在一起组成“物理卓越队”,空闲时间里,大家“并肩战斗”,一起走进实验室,一起编题演练。在备战物理奥赛期间,为了更好地辅导学生,他常常为一个题目思考到深夜,甚至抱着书本就睡着了。

  李湘黔的心血没有白费,18年来,他所教的学生有一大批考取了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一批批山里娃以优异的成绩走出大山。在历年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和学科大赛中,共有200多名学生获奖。2010年,学生邓应科勇夺第二届全国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竞赛物理金奖,成为当年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生,李湘黔也因此获得“金牌教练员”称号。由于教学成绩突出,李湘黔两次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并于2014年转任湖南师大附中梅溪湖中学教科室主任。

  对于从小生活在武陵山区的李湘黔来说,传统民间文化一直吸引着他的目光。

  课堂上,他和学生一起挖掘身边的民风民俗,工作之余,他从田野乡间收集大量的农耕用具,体会其中蕴藏的智慧。经过4年的教学实践,他发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释物理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接受。如果把全国的这些民间物理现象整理成书,对传统文化和物理教学都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没想到,这件事一做就是十年。直到2013年,李湘黔编写的《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才得以印书出版。全书分为民间生产生活用具、玩具、乐器、游戏、美食、建筑、杂艺七个部分,从文化溯源和物理趣味的角度对近200个民间文化形态进行了有趣、科学的解释。

  在编写书中的内容时,只要有条件,李湘黔必定会亲力亲为考察项目。为探寻民间杂艺“上刀山”的文化溯源,他四处打探,终于联系上中国民族博物馆的专家,得到了权威的解析。为了考察其中的物理趣味,他又专程看了多场演出,请教了5位“上刀山”绝技艺人,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之谈。

  然而,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多样,远远超出李湘黔的能力范围,有时他只得借助家人、朋友甚至学生的力量完成取材工作。

  窑洞主要分布在甘肃、山西、陕西、河南等地,且每个地方的窑洞形式都不一样,在研究“土窑洞”时,李湘黔没有时间一一体验。查找了相关资料后,他整理出一份调查问卷,让去这些地方旅游的朋友按照他的要求间接实地考察、收集资料,之后他再对比资料、汇总研究。

  因为这是一本面对青少年的科普读物,李湘黔始终把它的科学性摆在第一位。《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一书中每篇文章平均仅600字,看似简短,但一字一句都经过了大量考究。

  在讲述“呼啦圈”的物理学知识时,李湘黔写道:“一般来讲,圈大的比圈小的易转些,质量大的比质量小的易转些。”为了验证这句话,他买了一个呼啦圈反复体验,还邀请家人玩呼啦圈,但由于没有理论依据,他始终不敢轻易下结论。查阅大量资料后,他在权威刊物《力学与实践》上发现了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发表的《呼啦圈的力学》学术论文,经过对比、推敲后,才最终确定。

  经过十年精雕细琢的《中国民间文化与物理趣味》兼具趣味性、科普性、艺术性,出版后备受读者欢迎,并入选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100种优秀图书目录。

  “幸福是什么?它不仅是以往我们经历的快乐时光,更是一次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从教二十年,李湘黔很肯定地说:“我是幸福的!”未来的路虽长,他却愿意始终与物理为伴。


相关文章

  •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1
  • <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E度很难想象在很早以前地球是个什么样子,美丽的山川河流,矫健的飞禽走兽,茂密的森林,明媚的阳光,蔚蓝的苍穹.可是曾几何时,这已经成了人们在科幻中想象的世界.不知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人们开始征 ...查看


  • 论庄子"至人"蕴含的美学思想
  •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2卷第1期Vol. 2,No. 1 2001年3月Mar. ,2001Journal of Wuxi U 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Social Science Edition ...查看


  • 庄子与李白
  • 研究一个文学家,最好从他最有说明力的两点去研究:一是他本人一生的生活方式或实际遭际:二是他文学作品的风格.李白一生虽一直想入世,但并未真的入世,总体上来讲却是出世,他采取的主要是漫游.隐居的生活方式,如果真的象某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他是绝对 ...查看


  • 宗白华的_意境_说(1)
  • QUNWENTIANDI 文化纵横谈 宗白华的"意境"说 ■殷瑜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部美学著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中最精要的美学篇章,充满诗情画意,给人美的启发,是中国美学经典 ...查看


  • 我对书法的几点认识
  • 谭仲池 书法:张敏 (作者为中国书协会员.省书协副主席) ■ 谭仲池 我家在浏阳一个偏僻的小村,名叫石湾.幼时,家里很穷,父亲就要我背唐诗宋词,学写毛笔字.我常在放射着微弱的淡黄色的煤油灯光下写字.读诗.诵词.后来,我去参军,父亲用乡间纸匠 ...查看


  • 道法自然与书法之美
  • 道家以"道"为宇宙间万物之根本,然而,老子却又提出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从美学角度分析道家这一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的渊源关系以及它对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这对书坛正本清源.深化改革 ...查看


  • [易经]第二卦·坤卦
  • 坤:卦名,象征地.地载万物,也可使万物归隐,所以坤有归与藏的意思.坤卦是唯一的纯阴卦,是"至柔"."至静"之卦.充分体现了大地之美,女性之美,阴柔之美.坤为大地,承载万物,顺应天时,化育万物,大地具有 ...查看


  • 浅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 浅析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记得乔治.桑塔耶纳说过:"假如雅典娜的神殿巴特农不是大理石筑成,王冠不是黄金制造,星星没有火光,他们将是平淡无力的东西.我们应该重视美的物质基础,也应该承认在自然的物质形式中潜存着美的因素."席勒也 ...查看


  • 庄子的名言
  • 庄子的名言-收藏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人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势必体乏神伤,既然如此还在不停地追求知识,那可真是十分危险的了![3]) 2.名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