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能力"的意义认识与学校努力

  一提“加工”这个词,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和工业工厂相联系,教育领域似乎在有意回避。其实,深入思考,发现“加工能力”哲学意义上的普适道理,对推进教育均衡、公平这一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如何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很有启示意义。教育者要本真地关注学校或教师的“加工能力”。“根雕”与“玉佩”,从原材料到作品的“创造加工”,皆令人叹服,这一道理和意义也适用于教育。这大概是北京教育结构布局新调整时,中小学校学区制集团化(北京教育新地图)过程对全市中小学校长以“北京市热点学校‘加工能力’到底怎样”进行主题追问的意义所在吧。

  教育领域谈“加工能力”,有其特殊含义。第一,直观性。借用人们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工业、工艺技术水平指标,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进行直观感觉评价。第二,科学性。现在,社会、家长及行政部门,总是用统一标准衡量,或站在终点裁判,我们都知道这并不科学。“加工能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针对“原材料”,我们会有怎样的“产品”的能力。这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即针对学生个体一个历史时间段,观察他们的变化和发展,自己和自己比。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成长评价,应多一些个体纵向看发展,少一些群体横向比高低。第三,时代性。在追求教育均衡和公平的当前,提“加工能力”符合大众认知时代观,会让薄弱学校和教师看到希望,有盼头。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以起点看终点”的思维模式评价班级和学科成绩,会使“教育均衡、公平”有了实在的“着陆地”。

  评价一所学校的“加工能力”,要看孩子在这所学校数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随着时间身体会自然长高,更主要的是,孩子身上会体现出学校和教师的“加工痕迹”:更懂礼貌,更知感恩,更有独立见解,习惯更好,学习更优……即在学校的几年,德智体美实现怎样的“自我超越”。我们总在经历这样的感受: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同一场合总会给人不同的感觉,甚至举手投足、开口说话,也能清晰地辨认他们来自哪所学校。学生身上带着就读学校的“logo”或“胎记”,这告诫学校和教师:因我们的“加工”,为学生“烙印”最优秀的“学校文化”!例如,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人文奠基、理工见长”这一办学特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展现出不一样的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男生英俊,女生淑雅。结合学校校训,以“大气、沉毅、担当”作为“英俊男生”的刻画,以“内秀、和善、文雅”展现“女生淑雅”的形象。

  “加工能力”朴实而普通的哲学道理,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为提升学校和自己的“教育加工能力”而努力。首先,有“科学加工”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校长到教师,要坚守:学生“在此一段受用一生”的“学校加工”理念。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决定性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性阶段,更是学生学业水平和特长发展的奠基阶段,是学生结交成长伙伴的积淀阶段。即“中学阶段是学生素质修养的快速提升期,是人生蜕变的关键期,是亲子关系转型的微妙期,是人脉积累的基础期”。所以,学校领导应本着“为学生一生着想”的负责与担当,建设学校与管理学校。

  其次,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加工者的职业操守。教育“加工能力”是针对活生生的人,是对不同的个体及其不同年龄阶段而开展教育的。尊重主体,遵循规律,特别重要。有的家长让孩子在三四岁就开始算数,部分孩子虽能很快说出答案,但并非他们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孩子,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数的“抽象概念”。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对数的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一些家长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记字、识数,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美国社会学教授唐纳德・埃尔南德斯带领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无法进行流利阅读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到高中辍学者,是当年能够流利阅读学生的4倍。这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学习如何阅读”过渡到“通过阅读去学习”的一个关键阶段,即“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里程碑”。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去学习”的模式占主导地位。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进入“学习低迷期”。当流利阅读者如饥似渴地从书本、网络等多种媒介信息中吸收新知时,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因阅读障碍而感到学习困难,逐步掉队。于是,恶性循环出现。

  再次,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整体加工”功能的发挥―学校加工能力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培养,绝不可能像工厂对零件的加工那样,这道程序完成之后再进入下道工序。也就是说,学生不可能先练习长手臂,再训练长腿。人的身高和各个器官一定是同步生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一定是全面展开,而不是片面的应试教育,只是不同年龄(年级)阶段有能力水平的层级之分。这就是学校“加工能力”的一大特点―同步集体创作。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指挥卡洛・玛利亚・朱利尼说:“创作伟大音乐作品的奥妙在于要求一同演奏的人们有真正的友谊,每个成员都从内心深处时刻提醒自己‘我在与他(她)共事’”,揭示出学校“加工能力”的特殊意义。学校不等同于工厂的特殊之处在于:学校绝不可以出次品,甚至废品。根本方法是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绝不允许教育有偏离方向甚至行走在错误道路上的机会。

  最后,给学生装上一生成长的“发动机”―学生因此而善学。学生从就读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那里带走的绝不是当时有限的死知识,而是终身受用的善于学习的习惯、方法与思维方式等。杨澜“自我求进”的例子,能够说明一些道理:她在做主持人时,请求导演,“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取得好的主持效果后,再问导演,“我可不可以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获得极佳评价后,又问主任,“我可不可以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还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几个节目后,“更想能不能办个频道?”……就这样,杨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自我奋进,从“阳光卫视”追求到中国申奥形象大使。

  学校“加工能力”是最直白表达老百姓孩子优秀成长的民生话语,是最直接考察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指标,更是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现实标尺。在多元发展和多主体评价中,学校加工能力确实需要“出口看入口,成长看综合”的思想,对学生“多纵向看自我超越,多横向看特长优势”。在北京教育“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的新定位下,学校“加工能力”一定是体现在“学校为每一个学生装上终身受用‘发动机’的能力”。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一提“加工”这个词,人们或多或少地会和工业工厂相联系,教育领域似乎在有意回避。其实,深入思考,发现“加工能力”哲学意义上的普适道理,对推进教育均衡、公平这一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校如何真正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很有启示意义。教育者要本真地关注学校或教师的“加工能力”。“根雕”与“玉佩”,从原材料到作品的“创造加工”,皆令人叹服,这一道理和意义也适用于教育。这大概是北京教育结构布局新调整时,中小学校学区制集团化(北京教育新地图)过程对全市中小学校长以“北京市热点学校‘加工能力’到底怎样”进行主题追问的意义所在吧。

  教育领域谈“加工能力”,有其特殊含义。第一,直观性。借用人们熟悉和容易理解的工业、工艺技术水平指标,对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进行直观感觉评价。第二,科学性。现在,社会、家长及行政部门,总是用统一标准衡量,或站在终点裁判,我们都知道这并不科学。“加工能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针对“原材料”,我们会有怎样的“产品”的能力。这符合教育的客观规律,即针对学生个体一个历史时间段,观察他们的变化和发展,自己和自己比。也就是说,对学生的教育成长评价,应多一些个体纵向看发展,少一些群体横向比高低。第三,时代性。在追求教育均衡和公平的当前,提“加工能力”符合大众认知时代观,会让薄弱学校和教师看到希望,有盼头。上级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以起点看终点”的思维模式评价班级和学科成绩,会使“教育均衡、公平”有了实在的“着陆地”。

  评价一所学校的“加工能力”,要看孩子在这所学校数年后会有怎样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随着时间身体会自然长高,更主要的是,孩子身上会体现出学校和教师的“加工痕迹”:更懂礼貌,更知感恩,更有独立见解,习惯更好,学习更优……即在学校的几年,德智体美实现怎样的“自我超越”。我们总在经历这样的感受:不同学校的学生,在同一场合总会给人不同的感觉,甚至举手投足、开口说话,也能清晰地辨认他们来自哪所学校。学生身上带着就读学校的“logo”或“胎记”,这告诫学校和教师:因我们的“加工”,为学生“烙印”最优秀的“学校文化”!例如,在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的“人文奠基、理工见长”这一办学特色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展现出不一样的内在气质与外在形象:男生英俊,女生淑雅。结合学校校训,以“大气、沉毅、担当”作为“英俊男生”的刻画,以“内秀、和善、文雅”展现“女生淑雅”的形象。

  “加工能力”朴实而普通的哲学道理,告诉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为提升学校和自己的“教育加工能力”而努力。首先,有“科学加工”的指导思想―先进的教育理念。从校长到教师,要坚守:学生“在此一段受用一生”的“学校加工”理念。中小学阶段不仅是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决定性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性阶段,更是学生学业水平和特长发展的奠基阶段,是学生结交成长伙伴的积淀阶段。即“中学阶段是学生素质修养的快速提升期,是人生蜕变的关键期,是亲子关系转型的微妙期,是人脉积累的基础期”。所以,学校领导应本着“为学生一生着想”的负责与担当,建设学校与管理学校。

  其次,遵循教育规律―教育加工者的职业操守。教育“加工能力”是针对活生生的人,是对不同的个体及其不同年龄阶段而开展教育的。尊重主体,遵循规律,特别重要。有的家长让孩子在三四岁就开始算数,部分孩子虽能很快说出答案,但并非他们真正掌握了数学知识。一般来说,3岁前的幼儿对数已有笼统的感知,能区分明显的多和少;3~5岁的孩子,在点数实物后能说出总数,能按成人说出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物体;5岁以后的孩子,才能认识到数不因实物的变化而改变,形成数的“抽象概念”。心理学实验证明,只有到5岁之后,孩子才能脱离实物的支持,进行小数目的加减运算,学会100以内的数数。一旦孩子发展到这个阶段,他们对数的理解与运算就会变得简单,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一些家长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孩子记字、识数,认知过早符号化,会影响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美国社会学教授唐纳德・埃尔南德斯带领团队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无法进行流利阅读的小学三年级学生到高中辍学者,是当年能够流利阅读学生的4倍。这是因为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学习如何阅读”过渡到“通过阅读去学习”的一个关键阶段,即“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水平成为学生学习状况的一个里程碑”。在后续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去学习”的模式占主导地位。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在小学四年级时开始进入“学习低迷期”。当流利阅读者如饥似渴地从书本、网络等多种媒介信息中吸收新知时,阅读能力差的学生因阅读障碍而感到学习困难,逐步掉队。于是,恶性循环出现。

  再次,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整体加工”功能的发挥―学校加工能力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培养,绝不可能像工厂对零件的加工那样,这道程序完成之后再进入下道工序。也就是说,学生不可能先练习长手臂,再训练长腿。人的身高和各个器官一定是同步生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一定是全面展开,而不是片面的应试教育,只是不同年龄(年级)阶段有能力水平的层级之分。这就是学校“加工能力”的一大特点―同步集体创作。美国洛杉矶爱乐乐团指挥卡洛・玛利亚・朱利尼说:“创作伟大音乐作品的奥妙在于要求一同演奏的人们有真正的友谊,每个成员都从内心深处时刻提醒自己‘我在与他(她)共事’”,揭示出学校“加工能力”的特殊意义。学校不等同于工厂的特殊之处在于:学校绝不可以出次品,甚至废品。根本方法是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绝不允许教育有偏离方向甚至行走在错误道路上的机会。

  最后,给学生装上一生成长的“发动机”―学生因此而善学。学生从就读学校、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那里带走的绝不是当时有限的死知识,而是终身受用的善于学习的习惯、方法与思维方式等。杨澜“自我求进”的例子,能够说明一些道理:她在做主持人时,请求导演,“我是不是可以自己写台词?”写了台词取得好的主持效果后,再问导演,“我可不可以自己做一次编辑?”做完编辑获得极佳评价后,又问主任,“我可不可以做一次制片人?”做了制片人,还想,“我能不能同时负责几个节目?”负责几个节目后,“更想能不能办个频道?”……就这样,杨澜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地自我奋进,从“阳光卫视”追求到中国申奥形象大使。

  学校“加工能力”是最直白表达老百姓孩子优秀成长的民生话语,是最直接考察学校办学水平的客观指标,更是家长、社会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的现实标尺。在多元发展和多主体评价中,学校加工能力确实需要“出口看入口,成长看综合”的思想,对学生“多纵向看自我超越,多横向看特长优势”。在北京教育“学前玩、小学慢、初中宽、高中活”的新定位下,学校“加工能力”一定是体现在“学校为每一个学生装上终身受用‘发动机’的能力”。

  (作者系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孙建辉)


相关文章

  • 教育学心理学名词解释
  • 名词解释 1.教育功能:在通常意义上,教育功能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它往往指教育活动已经产生或者将会产生的结果,尤其是指教育活动所引起的变化.产生的作用.教育功能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 ...查看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结题报告(绝对好)
  • <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结题报告 科教兴国,兴国必先兴教育:科研兴教,兴教必先兴科研.教育科研开展得如何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向教育科研要质量便成为瓦房店市实验小学的探索目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 ...查看


  • 2015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猜想1
  •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 一.论述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等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 ...查看


  •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与教育复习重点
  • 选择.判断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行为 个体心理:心理过程.心理特性 艾宾浩斯: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1879德国冯特心理学诞生心理物理学标志 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纳第一个学派意识结构为研究对象元素分析的方法 行为主义心 ...查看


  • 2015湖南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内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专门研究发生在教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研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 研究内容: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五 ...查看


  • 幼儿记忆的发展
  • 第五章 幼儿记忆的发展 内容提要 记忆是个体对其经验的识记.保持和再现,是个体能正常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最基本的心理能力.本章在对记忆进行简要概述之后,阐述了记忆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着重介绍了幼儿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发展特点,同时还介 ...查看


  • 20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2
  • 2016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心得体会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等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素质教育的不 ...查看


  • 工业工程毕业毕业实习
  • 毕业实习报告 专 业: 工业工程 班 级: 工业101 学 号: 1011010199 姓 名: 程 朝 华 指导教师: 王 婷 2014年4月 第一章 前言 一.实习目的 本次实习以生产实习为主,生产实习是学习工业工程专业的一项重要的实践 ...查看


  • 铣工实习报告
  • [篇一:铣工实习报告] 终于等到了实习的时候了,很早以前就从师兄那里打听到了有实习,那时候可以说是急切地期盼着这一天的到来,因为大家再也无法满足于课堂教学,尽管从同学朋友那里了解到实习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蓦然回首,转眼为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