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猜想1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

一、论述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等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单选)

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明,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教育,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教育。为此,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第二,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第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第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五,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三、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简答)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第二,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有什么特点? (论述)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新时期对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种实践性课程,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其特点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五、简述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简答题)

1.增强教师自身素质。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教育改革发展。4.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六、试述主体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策略。(论述)

主体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主体教育是指: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的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广义主体教育的内涵主要指:以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大力发挥教师、校长、家庭、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在不同层面教育与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并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主体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增加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打破教师在时间

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习惯,发展学习能力;让课堂走向民主,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运用研究性学习等课型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其主体性能力;将主体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等有机结合,整体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七、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简答)

班集体必须具备下面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能够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八、论述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1. 认知方式的影响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表现为学习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触摸或各种感觉的结合来学习。

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有的学生爱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则喜欢在有背景声音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场依存的学生喜欢别人向他们提供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立的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爱自由自在的学习,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场独立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场依存的学生则倾向于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

2. 智力的影响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智力相关程度如下:小学阶段为0.6至0.7,中学阶段为0.5至0.6,大学阶段为0.4至0.5。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作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总量的相关程度越高。换句话说,倘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加工要求降低,则智力与学习总量之间的相关下降。

3. 认知结构的影响

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从认知结构变量和内容两方面来把握。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强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奥苏伯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

九、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实验。(论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

2. 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 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 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

5. 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二)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1.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理想是在平常教学中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培养成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

(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者所讲的合作学习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及团体历程。人本主义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适应及尊重他人的态度,在教学上重视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

(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人本主义者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主张开设知识、情意、自我实现课程,课程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兴趣,要重视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

(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者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扮演教学角色的同时,更要成为一位真诚地与学生建立积极友谊关系的人。

2. 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题目进行群体讨论,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该模式强调学生将情感与思想都投入到课堂的群体讨论中,要求发言者结合他最近在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使讨论更有意义,还强调学生在课堂群体讨论的个别性与独特性,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得与众不同。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选择与追求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自由,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教学。其主要做法是: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从不同的信息源来获取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制定契约,指明学生在这一学期要做的工作种类与数量;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吸引不同兴趣与需要的学生自由参与;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定。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课堂的典型特点是无拘无束、不拘形式。在实施开放课堂的学校里,学生并不需要将自己限制在某个课堂,走进教室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学他想学的科目。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适当的时间促进儿童与学习的真正材料发生接触。

十、论述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论述)

在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认知图式贮存,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同样利用上述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但应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

1. 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等。研究认为,六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可靠地确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因此鼓励年级较高的学生采用划线的学习方法效果较好。划线与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

的内容。

2. 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记笔记和做笔记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精加工技术,维特罗克称之为生成技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记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如列出大、小标题,表明知识的层次。

3. 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结构提纲提供大小标题及其层次和序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知觉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内容结构提纲,为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提供示范。

有心理学家建议采用如下步骤训练学生列结构提纲:

(1)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

(2)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完成;

(3)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写出大标题

十一、论述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论述)

(一)内部条件

1. 原有的知识背景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2. 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正是由于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的这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随意对儿童进行策略训练。

3. 学生的动机水平

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机械学习的策略,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策略。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

(二)外部条件

1.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一般的看法是:策略学习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宜;策略训练不能离开专门领域的知识和特殊策略的学习;先提供策略应用的实例,通过师生讨论,共同归纳出有关策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略应用的练习。

2. 变式与练习

与智慧技能类似,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教学条件是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

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此外,练习还必须有变化,只有经过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认知策略才能获得迁移,才能灵活运用。

3. 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的调控活动,它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如果我们把认知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就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或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认知策略。

十二、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论述)

(一)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 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它是个体最先接触到的“社会”, 对个体价值观的萌芽和雏形具有决定作用。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个体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特点, 都直接影响着个体价值观的内容和性质。

(2)学校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影响逐渐减弱,学校影响相对增强。学校不但为个体提供了同龄人集体, 而且为个体提供了专门的教育条件, 这两方面对个体态度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个体在学校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技能, 而且通过学校的集体生活和教育学到了各种观念和态度, 并且纠正了个体从家庭中习得的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环境。现在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社会性的特征,一个人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他的价值观才开始成熟和稳定起来。当一个人开始独立地踏入社会生活时, 他会根据现实和社会的要求, 综合各方面的条件, 摒弃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 同时保留和重新形成一些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按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他提出的特殊要求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的。

(4)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理论书籍、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这些媒介对形成和发展个体的价值观也有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以其具有鲜明的和充满激情的人物形象, 触动人的情感体验和丰富联想并以感情的形式发生作用,对个体的价值观的施以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深远的,因此往往比一些抽象的理论和说教更有说服力。而理论书籍则通过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人在阅读这些书籍时, 通常会把书籍里的观点和自己实际的生活感受、体验加以对比后作出选择。

2. 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条件

(1)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价值观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建立在主体对于客体的多种属性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又有完整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主体必须具有高度发展了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个体只有当他的思维发展到能概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意义时,他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 客体必须通过主体的需要才能以价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且具有意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都是从个体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并把意识到的需要变成个体自己的利益, 由此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比较、选择判断其有无价值而形成的人生价值观。而且, 价值的大小以及性质如何, 依赖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因此,只有当个体能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以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以此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时,他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十三、简述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论述)

(一)创造与创造力

创造是指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既指创造的产品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也指个人的创造力的特征,从后者来说,创造性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二者联系:(1)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创造力或创造性的培养不仅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塑造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开设创造性的课程和教授创造性思维,还需要个体在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积累;

(2)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当无法用现成的知识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发散思维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者的区别:(1)定义不同。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而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2)特征不同,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流畅性和灵活性;(3)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如常规性的问题使用现成的方法就可以解决。

十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简答)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模仿的良好榜样;(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5)有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十五、简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论述)

综合来看,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和个人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等,都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

2. 社会的变化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4. 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5. 社会价值观念混杂,亦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职业因素

1.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2.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3. 职业的高压力。

(三)个人因素

1. 人格因素。

2. 个人生活的变化。

十六、简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论述)

(一)教师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都有教师自我参与的过程。因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主动参与者的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自我调适。

1. 进行身体锻炼。

2.改变行为方式。

3.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

1. 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

2. 根据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

3. 注意优化学校人际环境。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

除学校外,学校所处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积极有益的。

1. 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2.正确实行改革。

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附录: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78)

教育综合基础知识-主观题

一、论述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论述)

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等具有能动作用。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定性,这一规定性就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单选)

2.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3. 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明,不能仅仅从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考察教育,还必须从教育内在的、特有的规律性去考察教育。为此,第一,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第二,教育对社会要有所批判。第三,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

二、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

第一,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第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才智、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四,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第五,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日益受到重视。

三、学校课外活动的实施要求(简答)

第一,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第二,坚持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第三,要照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第四,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教师的指导作用。第五,充分发挥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的组织领导作用。

四、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有什么特点? (论述)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新时期对课外活动、活动课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一种实践性课程,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三级管理的课程。其特点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五、简述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的重要意义(简答题)

1.增强教师自身素质。2.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动教育改革发展。4.丰富教育科学理论。

六、试述主体教育的内涵及其实施策略。(论述)

主体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主体教育是指: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的活动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的相互协作、相互影响、同步发展的认识与实践活动。广义主体教育的内涵主要指:以建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大力发挥教师、校长、家庭、地方政府、社区组织在不同层面教育与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主体与主导作用,并形成教育合力,全方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所需要的主体意识与能力。

主体教育的实施策略包括:增加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打破教师在时间

和空间上统治课堂的局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启发学生的学习智慧,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习惯,发展学习能力;让课堂走向民主,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个性品质;运用研究性学习等课型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其主体性能力;将主体教育、个性教育、创新教育等有机结合,整体发挥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七、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简答)

班集体必须具备下面四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能够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八、论述学生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认知差异对学习的影响不仅在程度上不同,而且起作用的方式也不同。

1. 认知方式的影响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有表现为学习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生对所用感觉通道的偏好。有的学生习惯于听觉学习,有的习惯于视觉学习,有的则更喜欢通过触摸或各种感觉的结合来学习。

第二,学生对学习环境的偏好。有的学生爱在宁静的环境中学习,有的则喜欢在有背景声音的环境中学习。

第三,对学习内容组织程度的偏好。场依存的学生喜欢别人向他们提供结构严密的教学,场独立的学生则讨厌“菜单式”的指导,爱自由自在的学习,较易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

第四,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场独立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场依存的学生则倾向于选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教育学科。

2. 智力的影响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有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与智力相关程度如下:小学阶段为0.6至0.7,中学阶段为0.5至0.6,大学阶段为0.4至0.5。教学方法越是要求学生对信息作复杂的认知加工,则智力与学习总量的相关程度越高。换句话说,倘若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对学生的认知加工要求降低,则智力与学习总量之间的相关下降。

3. 认知结构的影响

认知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来组织教学,从认知结构变量和内容两方面来把握。内容方面,应该先传授包摄性广、概括性高、说服性强的知识;还要注意学习的渐进性。奥苏伯尔提出了促进新旧知识练习的两个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和整合协调原则。

九、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及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上的实验。(论述)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主张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 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人的心理为主要对象,着重探讨人类不同于动物的一些复杂心理,如动机、情感、价值等。

2. 对人性持乐观态度,相信人性善,且具有无限潜能,强调人人都有追求自我实现的基本动机。

3. 尊重个人心理与行为的完整性。

4. 理论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彼此连续的,甚至有部分是重叠的。

5. 尊重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

(二)人本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实验

1.提出一些具浓厚人本色彩的教育理念

(1)在平常教学中培养健全人格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教育的理想是在平常教学中将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培养成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

(2)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者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尊重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而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

(3)培养团体精神的合作学习

人本主义者所讲的合作学习具有五个主要特征: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各自尽力、社会互动及团体历程。人本主义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人际关系的适应及尊重他人的态度,在教学上重视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

(4)推崇人性中心课程

人本主义者将课程的重点从教材转向个人,以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主张开设知识、情意、自我实现课程,课程内容要符合学习者的兴趣,要重视人文学科的课程设置。

(5)提倡情感型的师生关系

人本主义者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扮演教学角色的同时,更要成为一位真诚地与学生建立积极友谊关系的人。

2. 构建出人本主义的典型教学模式

(1)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其主要做法是围绕一个题目进行群体讨论,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该模式强调学生将情感与思想都投入到课堂的群体讨论中,要求发言者结合他最近在生活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使讨论更有意义,还强调学生在课堂群体讨论的个别性与独特性,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表现得与众不同。

(2)自由学习的教学模式

罗杰斯认为,教师应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选择与追求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自由,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教学。其主要做法是:学生参与决定学习的内容与授课方式;学生的学习可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从不同的信息源来获取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制定契约,指明学生在这一学期要做的工作种类与数量;安排不同类型的课堂结构,吸引不同兴趣与需要的学生自由参与;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定。

(3)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开放课堂的典型特点是无拘无束、不拘形式。在实施开放课堂的学校里,学生并不需要将自己限制在某个课堂,走进教室后可以做他想做的事,学他想学的科目。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适当的时间促进儿童与学习的真正材料发生接触。

十、论述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论述)

在复杂知识的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中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认知图式贮存,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同样利用上述复述、精加工和组织策略,但应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

1. 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等。研究认为,六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可靠地确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因此鼓励年级较高的学生采用划线的学习方法效果较好。划线与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

的内容。

2. 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记笔记和做笔记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精加工技术,维特罗克称之为生成技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5)为学生记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如列出大、小标题,表明知识的层次。

3. 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结构提纲提供大小标题及其层次和序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知觉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内容结构提纲,为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提供示范。

有心理学家建议采用如下步骤训练学生列结构提纲:

(1)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

(2)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完成;

(3)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写出大标题

十一、论述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论述)

(一)内部条件

1. 原有的知识背景

根据信息加工过程理论,认知策略对整个信息加工过程起调控作用,使用策略的目的就是提高信息加工的效率。这就使得策略的应用与它所加工的信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策略的应用离不开被加工的信息本身,儿童在某一领域的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应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2. 反省认知发展水平

反省认知成分的掌握情况主要取决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高低。是个体在学习中随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要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正是由于反省认知发展水平的这种限制,使我们不可能随意对儿童进行策略训练。

3. 学生的动机水平

研究表明,学生的动机决定他们选择什么策略,并决定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效果。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机械学习的策略,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倾向于选择和使用有意义的和起组织作用的策略。动机强的学生倾向于经常使用他们习得的策略,动机弱的学生对策略的使用不敏感。

(二)外部条件

1.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是影响策略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外部条件。一般的看法是:策略学习以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宜;策略训练不能离开专门领域的知识和特殊策略的学习;先提供策略应用的实例,通过师生讨论,共同归纳出有关策略,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策略应用的练习。

2. 变式与练习

与智慧技能类似,促使认知策略从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的最重要教学条件是在相似情境和不同情境中的练习。这些练习必须有连续性,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系的练习,帮助

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此外,练习还必须有变化,只有经过在变化的情境中练习,认知策略才能获得迁移,才能灵活运用。

3. 有一套外显的可以操作的训练技术

认知策略是个体对自己的内在过程的调控活动,它可以在个体的认知行为中得到反映。如果我们把认知策略转化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技术来控制学习者的认知行为,就有可能培养学生的良好认知或学习习惯,改变其不良的认知行为或习惯,进而培养他们的认知策略。

十二、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论述)

(一)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条件

1. 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它是个体最先接触到的“社会”, 对个体价值观的萌芽和雏形具有决定作用。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个体在家庭中的地位、家庭主要成员的职业特点, 都直接影响着个体价值观的内容和性质。

(2)学校环境。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影响逐渐减弱,学校影响相对增强。学校不但为个体提供了同龄人集体, 而且为个体提供了专门的教育条件, 这两方面对个体态度的形成都是很重要的。个体在学校不仅学到了各种知识技能, 而且通过学校的集体生活和教育学到了各种观念和态度, 并且纠正了个体从家庭中习得的某些不正确的价值观。

(3)社会环境。现在许多的心理学家都认为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社会性的特征,一个人也正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 他的价值观才开始成熟和稳定起来。当一个人开始独立地踏入社会生活时, 他会根据现实和社会的要求, 综合各方面的条件, 摒弃一些不符合社会要求的价值观, 同时保留和重新形成一些适应社会的价值观。每个人都是按他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对他提出的特殊要求来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的。

(4)艺术作品、人物传记、理论书籍、电影、电视、报刊杂志等大众传播媒介。这些媒介对形成和发展个体的价值观也有着重要作用。艺术作品以其具有鲜明的和充满激情的人物形象, 触动人的情感体验和丰富联想并以感情的形式发生作用,对个体的价值观的施以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刻的、深远的,因此往往比一些抽象的理论和说教更有说服力。而理论书籍则通过以理服人的方法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人在阅读这些书籍时, 通常会把书籍里的观点和自己实际的生活感受、体验加以对比后作出选择。

2. 影响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内部条件

(1)思维能力的高度发展。价值观反映了主体对客体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是建立在主体对于客体的多种属性有一个全面、深刻而又有完整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主体必须具有高度发展了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抽象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个体只有当他的思维发展到能概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意义时,他才能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2)自我意识的高度分化。价值是反映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 客体必须通过主体的需要才能以价值的形态表现出来并且具有意义。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 都是从个体自己的实际需要出发, 并把意识到的需要变成个体自己的利益, 由此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进行评价、比较、选择判断其有无价值而形成的人生价值观。而且, 价值的大小以及性质如何, 依赖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因此,只有当个体能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以充分了解自身的需求、自己的能力、自己的个性特点,并以此对自己提出明确的要求时,他才能依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积极主动地塑造自己的价值观。

十三、简述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论述)

(一)创造与创造力

创造是指首先想出或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既指创造的产品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也指个人的创造力的特征,从后者来说,创造性主要特征有三个: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发散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二)问题解决与创造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二者联系:(1)创造力的发展要以问题解决为前提,创造力或创造性的培养不仅要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塑造具有创造性的个性,开设创造性的课程和教授创造性思维,还需要个体在一系列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积累;

(2)问题解决过程中蕴含有创造力。当无法用现成的知识或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就需要发散思维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

二者的区别:(1)定义不同。问题解决是指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到新情境中以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种高级认知加工过程。而创造力是在一定的目的和条件下,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2)特征不同,问题解决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分段性,而创造性的主要特征是独创性、流畅性和灵活性;(3)不是所有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创造力的参与,如常规性的问题使用现成的方法就可以解决。

十四、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特殊意义。(简答)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心理健康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因为教师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其个人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至少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2)有助于协调师生关系;(3)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模仿的良好榜样;(4)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5)有助于教师的身体健康。

十五、简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论述)

综合来看,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职业和个人四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提供给教师的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不高、工作条件差等,都能使教师产生一种潜在的心理压力。

2. 社会的变化致使教师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 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导致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4. 教育系统的改革和变化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

5. 社会价值观念混杂,亦是造成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二)职业因素

1. 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源。

2. 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

3. 职业的高压力。

(三)个人因素

1. 人格因素。

2. 个人生活的变化。

十六、简述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论述)

(一)教师的自我调适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虽受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但都有教师自我参与的过程。因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作为主动参与者的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自我调适。

1. 进行身体锻炼。

2.改变行为方式。

3. 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措施。

(二)学校的管理改革

1. 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

2. 根据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

3. 注意优化学校人际环境。

(三)社会的协同支持

除学校外,学校所处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对于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是积极有益的。

1. 提高教师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2.正确实行改革。

3.帮助提高教师的形象。

附录: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P78)


相关文章

  • 2015年数学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 2015年数学中考研讨会心得体会 我有幸在4月11日至12日参加今年省上的中考研讨会,这对于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 机会,也使自己对今年的命题趋势和动向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现就我的心得和自身存 在的不足作如下介绍: 一.2015年中考数学命题 ...查看


  • 2015年高考理综备考策略
  • 2015年理综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物理部分 一.2015年全国课标卷的特点: (1)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几乎覆盖了考试大纲中所有知识内容,考试大纲中列出的必修及选修3--4部分的知识点有----80--个,2015物理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有 ...查看


  • 2015年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 2015年山西省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物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估测合理的是( ). A.我国国歌演奏一次的时间约为5s 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为50N D.人 ...查看


  • 科学思维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 科学思维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绪论 (一)基本要求 把握方法.科学.科学思维.科学思维方法的含义,科学思维方法的历史发 展以及学习科学思维方法论的意义. (二)重点和难点 科学思维方法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特征,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及其 ...查看


  • 2015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 2015年高考作文十大猜想 平凡世界,道出不平凡人生真谛2015年高考作文猜想一 一.作文素材 羊年开春,一部现实主义农村题材电视剧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根据著名作家路遥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正在各大电视 ...查看


  • 2015浙江省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备考指南
  • 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大纲于3月10日正式公布.今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的科目发生了重大调整,将<农业农村工作知识>和<社区工作知识>取消,改为考察<综合应用能力>科目的设置是此次发布的考试大纲中变化最大的 ...查看


  • 第七章教师理论素养
  • 第七章教师理论素养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承担者,要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也应该成为教育教学活动的研究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理论素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查看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 要: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教学要以实验为基础,重视手与脑的结合,培养学生创新探索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产生的,感 ...查看


  • 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 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 [作文猜想一]平凡世界,道出不平凡人生真谛 [作文猜想二]"监狱风云",新时代更需道德信仰 [作文猜想三]"互联网+",微信红包冲击传统化 [作文猜想四]全民阅读,彰显国家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