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理论分析[万箭穿心]

《万箭穿心》影评

——暨用叙事学6大理论分析 《万箭穿心》由北京今典影业出品的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由王竞执导,颜丙燕、焦刚、李现、赵倩、陈刚等人主演。本片正是讲述颜丙燕所饰演的"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了生活的温暖、苦痛与无奈。影片于2012年11月16日全国公映。

故事梗概:

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焦刚 饰)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颜丙燕 饰)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宝莉的好友小景(赵倩 饰)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愿妥协,决意撑起这个家……

理论分析:

一、斯特劳斯叙事理论分析

斯特劳斯认为,古希腊神话对于古希腊社会的意义,正在于通过不断的讲述,尝试解决内在于彼时彼地社会文化内部的一个深刻的矛盾:即作为彼时社会信仰的人类源土而生,和在现实生活,人类依血

缘为母亲孕育而生。列维·斯特劳斯这一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神话学或古希腊,而且在于他尝试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不同时代叙事行为,具有共同的社会功能:即,通过千差万别、面目各异的故事,共同呈现某种潜在于其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并尝试予以平衡或提供想象性解决。

在《万箭穿心》中也可以体现出斯特劳斯的叙事理论,因为导演通过讲述住在“万箭穿心”的房子里的一家人的经历与磨难,呈现出了潜在于当今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反抗还是承受。无论是马学武出轨、“万箭穿心”的房子、儿子马小宝的逼迫。。。。。。李宝莉一直在做着选择,也一直在处理着“反抗还是承受”的矛盾,李宝莉一次又一次的去反抗生活,无论是丈夫的出轨,她反抗着去揭穿;马学武的自杀,她反抗着命运去挣钱养家。。。。。。。但是唯一一次她选择了承受,就是最后马小宝逼迫她离开这个家,她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去反抗马小宝这个不孝的决定,但是她没有,她选择了承受,她选择了和自己的情人建建离开这个地方,无论她是出于倦累还是还是出于对马小宝的母爱,她在这次的矛盾中,她选择了承受。

二、普洛普叙事理论分析

1、人物:

《万箭穿心》中的人物完全可以符合普洛普的七种“行动范畴”。首先,先将普洛普所说角色或行动范畴列举下来:

(1)坏人

(3)帮手

(4)公主,或要找出的人或物

(5)派遣者或出发者

(6)英雄或者受害者

(7)假英雄

很明显,《万箭穿心》的故事很符合他所列举的行动范畴,我先只分析《万箭穿心》里的人物。

(坏人):马学武

(施惠者):李宝莉

(帮手):英雄的帮手:万小景、建建、奶奶(后期)

坏人的帮手:马小宝、奶奶(前期)、小三

(公主,或要找的人或物):李宝莉一家想要追求的幸福

(派遣者或发出者):马学武和李宝莉

(英雄或受害者):马小宝(前期)

李宝莉

(假英雄):马小宝

2、情节

普洛普所说的31种叙事功能,总结为6个叙事单元,即

(1)准备

(2)纠纷

(3)转移

(5)归来

(6)接受

此处的6个叙事单元,对于《万箭穿心》同样成立。

准备单元。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一个禁令或规定加诸在英雄身上,功能2),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禁令遭违背,功能3)、妻子发现丈夫出轨(坏人试图欺骗受害人以控制他或他的所有物,功能6)、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坏人试图刺探情报,功能4),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炉边缺少一位家庭成员,功能1)。

纠纷单元。李宝莉发现丈夫出轨(坏人伤害了家庭成员,功能8),一路尾随马学武(英雄计划对付坏人,功能10),并报警,断送了马学武的前程,马学武最终走向自杀,此时,马小宝也拥有了一个不完整的家(家庭成员需要或渴望某种东西,功能8a)。

转移单元。李宝莉开始自己挣钱养家(英雄离家,功能11),让自己的婆婆照顾小宝(英雄借助这位有法力的人,功能14)。

对抗单元。李宝莉在挣钱过程中,遇到了坏人(英雄与坏人面对面作战,功能16),但是最终在自己的闺蜜和喜欢自己的人建建的帮助下,她终于熬出来了(坏人被击败,功能18),将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参加完了高考(此前的不幸或需要得到解决,功能19)。

归来单元。马小宝高考完之后,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却要求李宝莉搬出这个家(英雄回到故乡或某处却不被承认,功能23)。李宝莉就与儿子马小宝在楼顶争执(英雄面临艰巨挑战,功能25)。

接受单元。李宝莉和建建开车离开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地方(英雄赢取公主或登上王位,功能31),马小宝望着车子渐行渐远,眼里含着泪水(坏人遭惩罚,功能30)。

三、格雷马斯模式分析

格雷马斯将普洛普所概括的模式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深化,将其的七种角色/行为范畴概括为三组、六个动素。他们分别是主体/客体、发出者/接受者、敌手/帮手,并建立了自己的动素模型。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同样可以根据格雷马斯模式进行叙事分析。毫无疑问的是,在电影《万箭穿心》中,主体是这间“万箭穿心”房子中住着的李宝莉;客体也就是她的儿子马小宝。发出者是李宝莉出轨的丈夫马学武,接受者是想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和不屈服的命运。敌手是李宝莉的婆婆和她的丈夫马学武、帮手是自己的闺蜜万小景和情人建建。

不仅如此,格雷马斯还将普洛普的6个叙事单元、31种功能概括为4个叙事/意义单元:契约、考验、移置、交流。不难看出,格雷马斯的动素模型对普洛普的角色/行动范畴说的改动,首先是取消了两种基本上为民间故事所独有的角色:假英雄和施惠者,添加了一个新的元素:接收者,即主体/英雄行为的受益者,我们将看到,在《万箭穿心》中,接受者被设定为李宝莉想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和不屈服的

命运,并且李宝莉为了这个接受者一直在努力,基本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格雷马斯分为的4个叙事/意义单元,在《万箭穿心》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契约单元:马学武出轨,李宝莉跟踪发现,并报警,经过一系列打击,马学武自杀,李宝莉从此担负起挣钱养家的重任。

考验单元:李宝莉在挣钱养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但是在自己的闺蜜万小景和情人建建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困难。

移置单元:自己的儿子马小宝高考结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提出来让李宝莉搬出这个家。

交流单元:李宝莉在天台上和自己的儿子马小宝进行沟通,最后自己和情人建建离开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地方,马小宝也望着车子渐行渐远。

格雷马斯不仅将普洛普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具体对象的研究演化一个结构语义学的范式,他同时在列维·施特劳斯关于古希腊神话研究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他关于“意义矩形”的范式。格雷马斯指出:所有的叙事文本、乃至全部文本中,一定包含着一个意义的深层结构;而这一深层结构是一组核心的二项对立式及其所推演出的另一组相关且相对的二项对立式建构而成的。

根据格雷马斯的“意义矩形”的格式,结合《万箭穿心》,可以看出来:

李宝莉和马学武、马小宝和建建之间是对抗性关系,

李宝莉和马小宝、马学武和建建之间是互补性关系,

李宝莉和建建、马学武和马小宝是之间是矛盾性关系。

四、托多罗夫叙述范式分析

另一位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他的结构主义诗学阶段,则继续罗兰·巴特的研究思路,侧重依照语言学模式,尝试建立叙事语法研究。在他的叙事范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破环了原有的平衡,从而才会有其它的平衡/满足、对抗的力量、整合,平衡的力量/努力与追求、不平衡,破坏的力量、新的平衡、满足等叙事情节的进行与发展。

举例来讲,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如果没有马学武出轨被抓,经历一系列事情,走向自杀这件事,那么后面李宝莉和马小宝经历的一切事情也就不存在了,在这里,马学武出轨、自杀就是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即,一家人生活在刚搬家的那个房子里,虽然会有矛盾,但不至于家破人亡)。当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时,这时,就需要去让它重新平衡,而在《万箭穿心》中,都可以看出来,李宝莉就扮演着“平衡”的角色,但是自己的儿子却一直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是“对抗的力量”的身份。就这样,一方阵营一直在努力的去营造原有的平衡的生活,也在追求着原有的平凡的幸福;另一方阵营,也一直在进行破坏,无论是自己的马小宝还是自己挣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它们都在破坏着保持平衡。经过重重的困难与磨难,最终也有了新的平衡与满足,李宝莉离开了这个让她“万箭穿心”的地方,和自己的情人建建

开车离开了,而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和奶奶则继续留在了这个地方,虽然有点支离破碎,但是这也不免为一种新的平衡。

五、布雷蒙叙事范式分析

与托多罗夫叙事范式相近,克罗徳·布雷蒙则设定了一个不同的范式,以呈现叙事表层逻辑的发展,他认为一部叙事性文本,便是一个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依据布雷蒙的理论,叙事所给定的初始情境是主人公——我们也可以将其置换为元社会——面临某种问题和困境,由此打开了叙事的两种可能:试图去解决问题,打破困境;或者问题无从解决,处境已成僵局。

根据布雷蒙的的叙事范式,结合《万箭穿心》的情节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因为狭义的叙事,讲述故事的秘密,表面上是推进情节的发展,而事实上,却是延宕情节的发展。因为马学武自杀,李宝莉开始挣钱养家,并且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在表面看来,这是推动了情节的开展,但是细细想来,故事到底是要朝哪个走向,我想应该是要解决李宝莉和儿子马小宝的矛盾,从而继续保持自己平凡的生活吧,然而这里一直在讲述李宝莉的困难奋斗史,除了对刻画李宝莉人物性格外,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没有任何的推进作用。

另外,布雷蒙叙事范式中,如果这一枝形的叙事链最终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主人公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直接、简约的悲剧形态。在《万箭穿心》中,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要解决李宝莉和儿子马小宝的矛盾,从而继续保持自己平凡的生

活,但是最后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故事的结局,李宝莉和自己的情人开车离开了这个让她“万箭穿心”的地方,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只能眼含泪水的望着自己的妈妈渐行渐远。这无疑就是一个直接、简约的悲剧形态。

六、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

热奈特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分为:“顺序”、“时间”和“视角”三个方面。

顺序关系:是指叙事文本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不一样。

放在电影《万箭穿心》中,马小宝怨恨自己的母亲李宝莉因为父亲马学武出轨,逼死父亲,从而高考后将自己的目前逼出自己的家,在想象中,我认为应该是在当时马小宝发现这件事之后就应该和自己的母亲李宝莉闹起来,可是一直在电影结束,马小宝高考结束后才与李宝莉闹了起来。

时间关系:则是指叙事文本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的时间。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却讲述了一段近10年的事情,这是远远短于想象中的时间的。

视角关系:主要指叙事文本中的叙述方式,尤其表现在谁是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这两个问题。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叙事文本中的叙述方式是以第三人称来

讲述的,观众始终站在了一个上帝的视角去观看李宝莉一家的遭遇。

总结:

拍得非常收敛,并不煽情。被感动完全是因为悲剧之美"。电影中充斥着小人物的幽默和辛酸,细腻的人物刻画并没影响接地气的能力。从影院气氛来看,让观众又哭又笑,边吐槽边感伤。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没错,但正是这些没错造成了悲剧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从主人公李宝莉开始,正是因为她的强势和所谓"武汉人的优越感"令丈夫过分压抑。而这并不是丈夫马学武出轨的唯一理由,不干脆的性格导致了他和妻子之间越来越大的矛盾,结局就是二桥的一跳,一了百了。至于儿子小宝,长大之后对母亲的怨恨之情显得就十分莫名其妙。试问有哪个正常子女会在刚刚翅膀硬时就将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逐出家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父亲曾经小三说是你爸爸是因为你妈妈而没有的。李宝莉不相信命运,她认为这个万箭穿心的房子不是造成生活悲剧的决定因素,但是命运还是无情的折磨了她,挑着扁担离开家的她就能变得"万丈光芒",没有其他解释,也许真的只有生活在一错再错。

《万箭穿心》影评

——暨用叙事学6大理论分析 《万箭穿心》由北京今典影业出品的一部现实题材的电影,由王竞执导,颜丙燕、焦刚、李现、赵倩、陈刚等人主演。本片正是讲述颜丙燕所饰演的"女扁担"李宝莉跌宕起伏的一生,道尽了生活的温暖、苦痛与无奈。影片于2012年11月16日全国公映。

故事梗概:

90年代的武汉,一个普通家庭里丈夫马学武(焦刚 饰)是一家国企的厂办主任,妻子李宝莉(颜丙燕 饰)是汉正街的一名小贩,二人还有一个儿子小宝。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妻子发现丈夫出轨、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宝莉的好友小景(赵倩 饰)把一切厄运归结于新房的风水不好,称之“万箭穿心”,个性倔强的李宝莉不愿妥协,决意撑起这个家……

理论分析:

一、斯特劳斯叙事理论分析

斯特劳斯认为,古希腊神话对于古希腊社会的意义,正在于通过不断的讲述,尝试解决内在于彼时彼地社会文化内部的一个深刻的矛盾:即作为彼时社会信仰的人类源土而生,和在现实生活,人类依血

缘为母亲孕育而生。列维·斯特劳斯这一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神话学或古希腊,而且在于他尝试指出古往今来、人类不同时代叙事行为,具有共同的社会功能:即,通过千差万别、面目各异的故事,共同呈现某种潜在于其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并尝试予以平衡或提供想象性解决。

在《万箭穿心》中也可以体现出斯特劳斯的叙事理论,因为导演通过讲述住在“万箭穿心”的房子里的一家人的经历与磨难,呈现出了潜在于当今社会文化结构中的矛盾——反抗还是承受。无论是马学武出轨、“万箭穿心”的房子、儿子马小宝的逼迫。。。。。。李宝莉一直在做着选择,也一直在处理着“反抗还是承受”的矛盾,李宝莉一次又一次的去反抗生活,无论是丈夫的出轨,她反抗着去揭穿;马学武的自杀,她反抗着命运去挣钱养家。。。。。。。但是唯一一次她选择了承受,就是最后马小宝逼迫她离开这个家,她可以运用法律手段去反抗马小宝这个不孝的决定,但是她没有,她选择了承受,她选择了和自己的情人建建离开这个地方,无论她是出于倦累还是还是出于对马小宝的母爱,她在这次的矛盾中,她选择了承受。

二、普洛普叙事理论分析

1、人物:

《万箭穿心》中的人物完全可以符合普洛普的七种“行动范畴”。首先,先将普洛普所说角色或行动范畴列举下来:

(1)坏人

(3)帮手

(4)公主,或要找出的人或物

(5)派遣者或出发者

(6)英雄或者受害者

(7)假英雄

很明显,《万箭穿心》的故事很符合他所列举的行动范畴,我先只分析《万箭穿心》里的人物。

(坏人):马学武

(施惠者):李宝莉

(帮手):英雄的帮手:万小景、建建、奶奶(后期)

坏人的帮手:马小宝、奶奶(前期)、小三

(公主,或要找的人或物):李宝莉一家想要追求的幸福

(派遣者或发出者):马学武和李宝莉

(英雄或受害者):马小宝(前期)

李宝莉

(假英雄):马小宝

2、情节

普洛普所说的31种叙事功能,总结为6个叙事单元,即

(1)准备

(2)纠纷

(3)转移

(5)归来

(6)接受

此处的6个叙事单元,对于《万箭穿心》同样成立。

准备单元。一次企业分房让这个家庭住进了新房(一个禁令或规定加诸在英雄身上,功能2),岂料从搬家那天起一系列让人始料未及的变故接踵而来:丈夫马学武提出离婚(禁令遭违背,功能3)、妻子发现丈夫出轨(坏人试图欺骗受害人以控制他或他的所有物,功能6)、无家可归的婆婆要入住新家(坏人试图刺探情报,功能4),终于马学武在一系列打击下走向了自杀之路(炉边缺少一位家庭成员,功能1)。

纠纷单元。李宝莉发现丈夫出轨(坏人伤害了家庭成员,功能8),一路尾随马学武(英雄计划对付坏人,功能10),并报警,断送了马学武的前程,马学武最终走向自杀,此时,马小宝也拥有了一个不完整的家(家庭成员需要或渴望某种东西,功能8a)。

转移单元。李宝莉开始自己挣钱养家(英雄离家,功能11),让自己的婆婆照顾小宝(英雄借助这位有法力的人,功能14)。

对抗单元。李宝莉在挣钱过程中,遇到了坏人(英雄与坏人面对面作战,功能16),但是最终在自己的闺蜜和喜欢自己的人建建的帮助下,她终于熬出来了(坏人被击败,功能18),将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参加完了高考(此前的不幸或需要得到解决,功能19)。

归来单元。马小宝高考完之后,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他却要求李宝莉搬出这个家(英雄回到故乡或某处却不被承认,功能23)。李宝莉就与儿子马小宝在楼顶争执(英雄面临艰巨挑战,功能25)。

接受单元。李宝莉和建建开车离开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地方(英雄赢取公主或登上王位,功能31),马小宝望着车子渐行渐远,眼里含着泪水(坏人遭惩罚,功能30)。

三、格雷马斯模式分析

格雷马斯将普洛普所概括的模式做了进一步的修正和深化,将其的七种角色/行为范畴概括为三组、六个动素。他们分别是主体/客体、发出者/接受者、敌手/帮手,并建立了自己的动素模型。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同样可以根据格雷马斯模式进行叙事分析。毫无疑问的是,在电影《万箭穿心》中,主体是这间“万箭穿心”房子中住着的李宝莉;客体也就是她的儿子马小宝。发出者是李宝莉出轨的丈夫马学武,接受者是想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和不屈服的命运。敌手是李宝莉的婆婆和她的丈夫马学武、帮手是自己的闺蜜万小景和情人建建。

不仅如此,格雷马斯还将普洛普的6个叙事单元、31种功能概括为4个叙事/意义单元:契约、考验、移置、交流。不难看出,格雷马斯的动素模型对普洛普的角色/行动范畴说的改动,首先是取消了两种基本上为民间故事所独有的角色:假英雄和施惠者,添加了一个新的元素:接收者,即主体/英雄行为的受益者,我们将看到,在《万箭穿心》中,接受者被设定为李宝莉想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和不屈服的

命运,并且李宝莉为了这个接受者一直在努力,基本上所有的故事情节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格雷马斯分为的4个叙事/意义单元,在《万箭穿心》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契约单元:马学武出轨,李宝莉跟踪发现,并报警,经过一系列打击,马学武自杀,李宝莉从此担负起挣钱养家的重任。

考验单元:李宝莉在挣钱养家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但是在自己的闺蜜万小景和情人建建的帮助下,最终战胜了困难。

移置单元:自己的儿子马小宝高考结束,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却提出来让李宝莉搬出这个家。

交流单元:李宝莉在天台上和自己的儿子马小宝进行沟通,最后自己和情人建建离开了这个“万箭穿心”的地方,马小宝也望着车子渐行渐远。

格雷马斯不仅将普洛普的研究成果从一个具体对象的研究演化一个结构语义学的范式,他同时在列维·施特劳斯关于古希腊神话研究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他关于“意义矩形”的范式。格雷马斯指出:所有的叙事文本、乃至全部文本中,一定包含着一个意义的深层结构;而这一深层结构是一组核心的二项对立式及其所推演出的另一组相关且相对的二项对立式建构而成的。

根据格雷马斯的“意义矩形”的格式,结合《万箭穿心》,可以看出来:

李宝莉和马学武、马小宝和建建之间是对抗性关系,

李宝莉和马小宝、马学武和建建之间是互补性关系,

李宝莉和建建、马学武和马小宝是之间是矛盾性关系。

四、托多罗夫叙述范式分析

另一位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在他的结构主义诗学阶段,则继续罗兰·巴特的研究思路,侧重依照语言学模式,尝试建立叙事语法研究。在他的叙事范式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破环了原有的平衡,从而才会有其它的平衡/满足、对抗的力量、整合,平衡的力量/努力与追求、不平衡,破坏的力量、新的平衡、满足等叙事情节的进行与发展。

举例来讲,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如果没有马学武出轨被抓,经历一系列事情,走向自杀这件事,那么后面李宝莉和马小宝经历的一切事情也就不存在了,在这里,马学武出轨、自杀就是破坏了原有的平衡(即,一家人生活在刚搬家的那个房子里,虽然会有矛盾,但不至于家破人亡)。当破坏了原有的平衡时,这时,就需要去让它重新平衡,而在《万箭穿心》中,都可以看出来,李宝莉就扮演着“平衡”的角色,但是自己的儿子却一直站在自己的对立面,是“对抗的力量”的身份。就这样,一方阵营一直在努力的去营造原有的平衡的生活,也在追求着原有的平凡的幸福;另一方阵营,也一直在进行破坏,无论是自己的马小宝还是自己挣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它们都在破坏着保持平衡。经过重重的困难与磨难,最终也有了新的平衡与满足,李宝莉离开了这个让她“万箭穿心”的地方,和自己的情人建建

开车离开了,而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和奶奶则继续留在了这个地方,虽然有点支离破碎,但是这也不免为一种新的平衡。

五、布雷蒙叙事范式分析

与托多罗夫叙事范式相近,克罗徳·布雷蒙则设定了一个不同的范式,以呈现叙事表层逻辑的发展,他认为一部叙事性文本,便是一个不断二分的枝形结构。依据布雷蒙的理论,叙事所给定的初始情境是主人公——我们也可以将其置换为元社会——面临某种问题和困境,由此打开了叙事的两种可能:试图去解决问题,打破困境;或者问题无从解决,处境已成僵局。

根据布雷蒙的的叙事范式,结合《万箭穿心》的情节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因为狭义的叙事,讲述故事的秘密,表面上是推进情节的发展,而事实上,却是延宕情节的发展。因为马学武自杀,李宝莉开始挣钱养家,并且经历了一系列的困难与问题,在表面看来,这是推动了情节的开展,但是细细想来,故事到底是要朝哪个走向,我想应该是要解决李宝莉和儿子马小宝的矛盾,从而继续保持自己平凡的生活吧,然而这里一直在讲述李宝莉的困难奋斗史,除了对刻画李宝莉人物性格外,对故事情节发展的主线没有任何的推进作用。

另外,布雷蒙叙事范式中,如果这一枝形的叙事链最终以“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即主人公的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那么,我们可以将其视为直接、简约的悲剧形态。在《万箭穿心》中,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要解决李宝莉和儿子马小宝的矛盾,从而继续保持自己平凡的生

活,但是最后这个问题却并没有得到解决,故事的结局,李宝莉和自己的情人开车离开了这个让她“万箭穿心”的地方,自己的儿子马小宝只能眼含泪水的望着自己的妈妈渐行渐远。这无疑就是一个直接、简约的悲剧形态。

六、热奈特叙事理论分析

热奈特叙事学的研究范畴主要分为:“顺序”、“时间”和“视角”三个方面。

顺序关系:是指叙事文本中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想象世界中事件发展的顺序不一样。

放在电影《万箭穿心》中,马小宝怨恨自己的母亲李宝莉因为父亲马学武出轨,逼死父亲,从而高考后将自己的目前逼出自己的家,在想象中,我认为应该是在当时马小宝发现这件事之后就应该和自己的母亲李宝莉闹起来,可是一直在电影结束,马小宝高考结束后才与李宝莉闹了起来。

时间关系:则是指叙事文本中的时间一般都短于想象世界中的时间。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用了不到2个小时的时间,却讲述了一段近10年的事情,这是远远短于想象中的时间的。

视角关系:主要指叙事文本中的叙述方式,尤其表现在谁是叙事者和人物视点变化这两个问题。

在电影《万箭穿心》中,叙事文本中的叙述方式是以第三人称来

讲述的,观众始终站在了一个上帝的视角去观看李宝莉一家的遭遇。

总结:

拍得非常收敛,并不煽情。被感动完全是因为悲剧之美"。电影中充斥着小人物的幽默和辛酸,细腻的人物刻画并没影响接地气的能力。从影院气氛来看,让观众又哭又笑,边吐槽边感伤。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都没错,但正是这些没错造成了悲剧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从主人公李宝莉开始,正是因为她的强势和所谓"武汉人的优越感"令丈夫过分压抑。而这并不是丈夫马学武出轨的唯一理由,不干脆的性格导致了他和妻子之间越来越大的矛盾,结局就是二桥的一跳,一了百了。至于儿子小宝,长大之后对母亲的怨恨之情显得就十分莫名其妙。试问有哪个正常子女会在刚刚翅膀硬时就将含辛茹苦养大自己的母亲逐出家门,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父亲曾经小三说是你爸爸是因为你妈妈而没有的。李宝莉不相信命运,她认为这个万箭穿心的房子不是造成生活悲剧的决定因素,但是命运还是无情的折磨了她,挑着扁担离开家的她就能变得"万丈光芒",没有其他解释,也许真的只有生活在一错再错。


相关文章

  • 猛虎不回头
  • 1. 去看了李安.各种爱恨纠结. 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是怎么做到能拍<推手>又能拍<冰风暴>,能拍<卧虎藏龙>又能拍<绿巨人>,能拍<色戒>又能拍<少年派>?有一天,世界 ...查看


  • 最后修改---李光达-复方穿心莲片质量标准研究
  • 复方穿心莲片质量标准研究 石秀菊 赵旭光 郭 奕 (1. 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 通化金马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通化 134001: 3. 吉林通化吉通药业有限公司,吉林 通化 134001 ) 摘 要:目的:建立复 ...查看


  • 作用于眼睛_耳朵和肌肉的故事_模拟的演进
  • 作用于眼睛.耳朵和肌肉的故事:具体化模拟的演进 111 总第342期 作用于眼睛.耳朵和肌肉的故事:具体化模拟的演进 [丹麦]托本·格劳德尔 著 石同云 译 在这一章中,我将向大家展示,故事叙事怎样代表先天的大脑思维能力,来合提要 成一个能 ...查看


  • 看[中国作家]
  • 角奔放而娇 羞 , 都令人心潮起伏 , 看来设置对 立统 一的性 就 已经标示着我们与它之间的相互理解所 难以逾越 的鸿 格确实是塑 造人物形 象的捷 径.小 说里 , 地域传 奇般 的 沟 ." 你们 " 目, 栏 苏 ...查看


  • 探析哈尼族支系的生态特点
  • [摘 要]哈尼族是跨境而居的国际性民族,根在中国,集中居住在湄公河.红河流域,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称为哈尼族)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诸国的北部山区(称为阿卡族).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哈尼族约180万人,其中中国哈尼族143万人,主要分布 ...查看


  • 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 天然药物化学设计试验 题目: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学 生: 学 号: 院 (系):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 业: 药物制剂 指导教师: 2011年12月30日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实验任务书 一.题目:穿心莲内酯的提取分离与结构鉴定 ...查看


  • 14_去氧穿心莲内酯_环糊精包合机制的研究
  • ・212・中草药 ChineseTraditionalandHerbalDrugs 第41卷第2期2010年2月 ・制剂与质量・ β142去氧穿心莲内酯22环糊精包合机制的研究 韩 光1,2,李景华3,郭国超1,2,王钰涵1,2 3 (11 ...查看


  • 星点设计_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提取工艺_杨涛
  •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穿心莲提取工艺 杨涛 1,2 ,盛欢欢,李岩,董贤伟,王长虹 3311,2* ,王峥涛 1,2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中药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 新资源与质量标准综合评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上海 ...查看


  • 丹参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 丹参提取工艺的实验研究 郭增军1, 苏纪兰1, 王 开2, 尤晓娟1(11西安交通大学药学院, 陕西西安710061; 21陕西省制药厂, 陕西临潼710603) 摘要:目的 考察不同提取条件下丹参中丹参酮 A .原儿茶醛的溶出情况.方法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