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丸?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补中益气丸

理中汤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附子理中汤,就是在上四味里再加3-9克熟附子。

理中汤有补气健脾之能,但主要方法是,取干姜之热,以直接温脾之寒凉为开解。

附子理中,是增加了附子,以加强温热之功。一方面增加直接温脾之功,另一方面,有些提相火之能,以期功效更宏。

我增提出来,以辣椒代干姜组方,而去掉甘草,拟成党参、白术、辣椒三味为方的“新理中汤”。以期和网友共同商量,但无一人回答。我的意思是,干姜守而不走,无走窜之功。而辣椒温热之功强于干姜,且作用于气分,能走窜。对于,脾在气分的寒凉当有更对证的效果。

只是,那样作来,可能味道不好吧。呵呵

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煨肉豆蔻60克,吴茱萸30克,生姜120克,大枣50枚,制丸。每服6~9克,每日1~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见久泻或五更泄泻、食少乏力、腹痛肢冷,舌淡,脉沉迟无力者。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结核腹泻而见有脾肾虚寒之证者。

四神丸温脾之道,主要用补骨脂提相火以温脾寒。而其他品药,皆为佐助。

它与理中汤,思路不同。呵呵。但提相火,要有好的肾充基础。肾不充而提相火,有阳强耗肾阴之嫌。呵呵。

所以,建议健健每每先补肾而后,用些方。呵呵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功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脾肺气虚,湿痰不化之食少乏力、便溏或泻,或咳嗽痰多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肠炎久泻,结核病之身疲乏力、痰多食少以及慢性肾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此方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却没有温脾之品。用主于合适于脾弱脾滞而无寒凉证者。呵呵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功用】益气升阳:用于脾虚气弱重症,如身倦自汗,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小便频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证。也用于低血压头痛眩晕、或气虚嗜睡、气虚发热等证。

此方升麻可提升中气,黄芪补气力强。主要对证中气陷而的诸证。也不含温脾之品药。

案例:这位朋友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可能是脾阳虚引起来的表现,脾主肌肉四肢,在脾阳虚时就会造成四肢不温,畏寒肢冷的表现。而脾阳虚,消化能力下降,也会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指导意见: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温阳健脾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附子理中丸

理中汤

【组成】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克。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用于脾胃虚寒纳化失常所引起的食欲不振、脘腹疼痛、腹泻、浮肿,舌胖苔白滑,脉沉迟等症。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溃疡病以及胃肠痉挛性疼痛等而具有脾胃虚寒之证者。

附子理中汤,就是在上四味里再加3-9克熟附子。

理中汤有补气健脾之能,但主要方法是,取干姜之热,以直接温脾之寒凉为开解。

附子理中,是增加了附子,以加强温热之功。一方面增加直接温脾之功,另一方面,有些提相火之能,以期功效更宏。

我增提出来,以辣椒代干姜组方,而去掉甘草,拟成党参、白术、辣椒三味为方的“新理中汤”。以期和网友共同商量,但无一人回答。我的意思是,干姜守而不走,无走窜之功。而辣椒温热之功强于干姜,且作用于气分,能走窜。对于,脾在气分的寒凉当有更对证的效果。

只是,那样作来,可能味道不好吧。呵呵

四神丸

【组成】补骨脂120克,五味子60克、煨肉豆蔻60克,吴茱萸30克,生姜120克,大枣50枚,制丸。每服6~9克,每日1~2次。也可按比例煎服。

【功用】温补脾肾,涩肠止泻:用于脾肾阳虚,证见久泻或五更泄泻、食少乏力、腹痛肢冷,舌淡,脉沉迟无力者。常用本方治疗慢性肠炎,慢性痢疾,肠结核腹泻而见有脾肾虚寒之证者。

四神丸温脾之道,主要用补骨脂提相火以温脾寒。而其他品药,皆为佐助。

它与理中汤,思路不同。呵呵。但提相火,要有好的肾充基础。肾不充而提相火,有阳强耗肾阴之嫌。呵呵。

所以,建议健健每每先补肾而后,用些方。呵呵

参苓白术散

【组成】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

【功用】补气健脾,和胃渗湿:用于脾肺气虚,湿痰不化之食少乏力、便溏或泻,或咳嗽痰多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慢性肠炎久泻,结核病之身疲乏力、痰多食少以及慢性肾炎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此方有补气健脾,和胃渗湿,却没有温脾之品。用主于合适于脾弱脾滞而无寒凉证者。呵呵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

【功用】益气升阳:用于脾虚气弱重症,如身倦自汗,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小便频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证。也用于低血压头痛眩晕、或气虚嗜睡、气虚发热等证。

此方升麻可提升中气,黄芪补气力强。主要对证中气陷而的诸证。也不含温脾之品药。

案例:这位朋友你好,根据你所说的情况,可能是脾阳虚引起来的表现,脾主肌肉四肢,在脾阳虚时就会造成四肢不温,畏寒肢冷的表现。而脾阳虚,消化能力下降,也会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

指导意见:

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温阳健脾的措施进行调理,建议服用附子理中丸


相关文章

  • 打印-2013-主治医师考试-中医内科总结
  • 第一章 肺系疾病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表湿-羌活胜湿汤 2. 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 风寒外束,入里化热-麻杏石甘汤 3. 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阳 ...查看


  • 方剂学复习全面总结
  • 方剂学复习 --内蒙古医学院09中医杨雷 代表著作 <五十二病方>: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内经>:最早记载治法及组成原则的医书 <伤寒杂病论>:"方书之祖" 集理,法,方药于一体的 ...查看


  • 中医内科学 1
  •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小便短赤加六一散.赤苓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 若平素表虚自汗,易受风邪者--玉屏风散 5. 阴虚感冒:滋阴解 ...查看


  • 中医内科学总结
  • 一.感冒 1. 风寒证: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或荆防风达表汤 若湿较重,肢体酸痛,头重头胀,身热不扬,--羌活胜湿汤 2. 风热证:辛凉解表 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证: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 参苏饮 若平素 ...查看


  • [方剂学]教学大纲
  • <方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方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J213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查看


  • 方剂学笔记_重点
  • --重点难点笔记 (后附常考题型) 第一章 绪论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最后完成防治疾病的药方. ·一首合格的方剂应是 ...查看


  • 肛肠科常用中药方剂
  • 1. 败毒散: 组成:柴胡 前胡 川芎 枳壳 羌活 独活 茯苓 桔梗 人参 甘草 生姜 薄荷 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痞满,舌淡苔白,+脉浮而按之无力 ...查看


  • 方剂学记忆技巧
  • 方剂学记忆技巧 1. 解表 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伤寒论>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外感风寒表实证 恶寒发热, 无汗而喘, 脉浮紧 麻黄(君).甘草.桂枝.杏仁 麻黄杏甘桂. 麻黄心肝贵. 麻黄汤中用桂枝 杏仁甘草四般 ...查看


  • 五版方剂学方歌
  • 一 解表剂 (1).辛温解表 1.麻黄汤:干妈姓桂.(麻黄,桂枝,炙甘草,杏仁)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