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山水诗 1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古人云,写诗不过景情二端,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诗歌的景情关系的?

预习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问: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解析:定位诗歌类型,寻找景物,概括其特点,从意象和诗歌类型把握作者情感

二、知识讲解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四)常用表现手法

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

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指梦境、回忆、未来、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

交融。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以景结情、触景生情:诗人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朱门)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考点1

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考点2

山水田园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易错点

诗歌鉴赏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三、例题精析

【例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干】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答案】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

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解析】

第一问诗歌意境题,描绘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第二问诗歌手法分析,明确山水田园诗一般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四、课堂运用

【基础】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题干】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解析】

1、练字题,定位词性,寻找动词、形容词等。

2、写景一般采用哪些描写方法。

3、根据句子含义判断作者情感。

4、描述画面,抓住关键对象,要对画面特点进行概括。

【巩固】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题干】

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

2、分析

【答案】

1、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2、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解析】

1、找准对象:水、人。

2、抓住关键词“还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拔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干】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解析】

1、找准两个诗句相同位置的动词,结合诗句解释词语含义。

2、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分析其情感。

课程小结

山水田园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课后作业

【基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题干】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解析】

1、一一描绘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2、通过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3、根据诗歌类型和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

【巩固】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题干】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确定诗歌中常考查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拔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题干】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抓住体现幽静的意象。

2、“复杂”要全面把握作者情感,多角度分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复习

古人云,写诗不过景情二端,请问你是如何理解诗歌的景情关系的?

预习

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问: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解析:定位诗歌类型,寻找景物,概括其特点,从意象和诗歌类型把握作者情感

二、知识讲解

(一)了解山水田园诗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

1.①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

②意境特点: 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 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

五柳、接舆、伯夷、叔齐 、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

(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

(三)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四)常用表现手法

描写:

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

②以动衬静 或以静衬动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

②角度变化 上下、俯仰、高低、 远近

3.细致程度:①工笔 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②白描 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

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

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指梦境、回忆、未来、想象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

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

交融。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物抒情、以景结情、触景生情:诗人把自身所

要抒发的感情 ,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朱门)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

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

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

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

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

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 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考点1

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考点2

山水田园诗歌的意象、意境、情感、手法

易错点

诗歌鉴赏的全面性和规范性

三、例题精析

【例题】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题干】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答案】

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

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解析】

第一问诗歌意境题,描绘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第二问诗歌手法分析,明确山水田园诗一般运用哪些表现手法。

四、课堂运用

【基础】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题干】

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试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为例,说说他画出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

1、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4、这两句写雨后初晴时的自然景致。茫茫水田里里稻子生机勃勃,绿意盎然;雪白的白鹭在稻田里飞起飞落,意态悠闲;山中林木在烟雨中苍翠欲滴;金黄的黄鹂在树林中呼朋引伴,互相唱和。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

【解析】

1、练字题,定位词性,寻找动词、形容词等。

2、写景一般采用哪些描写方法。

3、根据句子含义判断作者情感。

4、描述画面,抓住关键对象,要对画面特点进行概括。

【巩固】

《菩萨蛮》(其二)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需断肠。

【题干】

1、简要概括从哪些方面写出了

2、分析

【答案】

1、起二句直言江南美好。“春水”二句承上,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民居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垆边肌肤洁白娇嫩的美女。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画船听雨眠”的生活,还有双臂洁白如雪的美女,组合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

2、结末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以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须断肠”一句,巧妙地刻划出特定历史环境下的词人思乡怀人的心态,可谓语尽而意不尽。

【解析】

1、找准对象:水、人。

2、抓住关键词“还乡”,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拔高】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干】

1、请找出“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中最传神的两个字,并赏析此联。

2、作者登楼为什么会流泪?可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颔联既是实写,又寓想象,“坼”,分裂。“浮”,浮动,浮荡。只见吴越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分割于东南;苍茫的湖面上,日日夜夜浮荡着大地长天。一“坼”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的壮阔又生动形象。“日夜浮”三字,下得深沉,寓情于景,隐含自己长期飘泊无归的感情。

2、因为作者在岳阳楼上凭栏远眺北方,想到长年不息的战火,想到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所以才涕泪纵横,难以抑制;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高尚精神。

【解析】

1、找准两个诗句相同位置的动词,结合诗句解释词语含义。

2、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分析其情感。

课程小结

山水田园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主要情感:热爱自然 向往自由 厌恶官场 憎恶黑暗 渴望归隐 闲适淡泊 悠然自得

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

课后作业

【基础】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题干】

1、本诗写景有何特点?

2、简析颔联、尾联的人物形象特点。

3、全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描写景物有声、有色、有形,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所写景物带上了作者的主观色彩,写得情景交融。所选的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2、颔联刻画了诗人年事已高和安闲的神态。尾联生动的刻画了裴迪的狂士之态。

3、表现了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解析】

1、一一描绘景物,概括景物特点。

2、通过描写方法概括人物形象。

3、根据诗歌类型和关键词把握作者情感。

【巩固】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题干】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拟人。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确定诗歌中常考查的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拔高】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题干】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答案】

1、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

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抓住体现幽静的意象。

2、“复杂”要全面把握作者情感,多角度分析。


相关文章

  • 盛唐与中唐山水田园诗的比较
  • 盛唐与中唐山水田园诗之比较 ----浅析王孟韦柳山水田园诗歌之异同 [1**********]0 徐书志 葛桂录 装 订 线 [摘要]在我国,山水田园诗有着悠久的历史.到了盛唐,山水诗与田园诗已经完美结合,迎来了山水田园诗发展的又一次高潮. ...查看


  • 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
  • 山水田园诗派简介 一.山水田园诗的起源发展 (一)先秦时期 自魏晋以来"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以山水与田园为描写内容的诗作兴起 ,后世学者对于山水诗.田园诗的起源 ,多因定义不同而有各种主张.广义地说,中国古典山水田 ...查看


  • 唐代的诗歌流派之山水田园派
  • 唐代的诗歌流派之山水田园派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以隐求仕的"终南捷径"成为时尚.而道教的归朴返真,佛教的净心明性的崇尚,为文人的漫游.隐居,及观照.把握大自然美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氛围.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 ...查看


  •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中的画意
  • 第22卷第1期2008年2月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nxiDatong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22NO.1Feb.2008 孟浩然山水田园俦中的画意 马莉英 (湘南学院中 ...查看


  • [唐诗宋词选读]山水田园诗学案及答案
  • "采菊东篱下"--山水田园诗学案  [学习篇目]:<山居秋暝><过故人庄>  [学习目标]:赏析两首诗歌,并学会鉴赏山水田园诗. [学习过程]: (一)<山居秋暝> 1.走近王维- ...查看


  • 我眼中的山水田园诗
  • 我眼中的山水田园诗 山水之间 "昨夜同门云集,推杯又换盏,今朝茶凉酒寒豪言成笑谈.半生累,尽徒然,碑文完美有谁看.隐居山水之间誓与浮名散." 谈起山水田园诗我们很大程度上会与隐居的诗人们联系起来.这几句出自现代歌手许嵩的 ...查看


  •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成因及美学意义
  • 现实生活中少有单一的色调.与边塞诗群那充满生龙活虎般热烈气氛的浓墨重彩式的美学作品同时出现的,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人创造的优美宁静的素朴淡雅式的美学境界.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 ...查看


  • 初唐边塞田园山水诗教案
  • 高二语文 唐朝诗歌派别 使用时间2011年12月 日 教学目标 1 了解唐朝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及风格思想 2 把握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内容 第一章 唐代边塞诗派 所谓边塞诗,指的是那些以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为表现对象的诗. 边塞诗主要 ...查看


  • 王士?神韵诗与盛唐山水田园诗之异试析
  • 摘 要:王士�"继承王维.孟浩然一派的家数",于清初诗坛标举"神韵",卓然一家.然"若无新变,无以代雄",王士�神韵诗作在神貌方面均与王孟派山水田园诗有着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典故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