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让积累成为学生写作的“活水”
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它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但在作文课上,还是听到不少学生说:“老师,我没的写,你再给选些吸引眼球的作文素材吧。”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多之又多: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实事要闻、课本专题内涵挖掘、重要作家生活经历报纸杂志等等。学生之所以感觉空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将阅读、摘抄过的素材很好地浓缩储存,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熟悉又典型的素材点缀成篇。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有效的积累?如何将积累与写作融会贯通?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为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坚持如下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做到保质保量,老师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之认识到积累的必要性。
2.主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想,在积累过程中允许其个性的发挥,不仅选择自己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读物,更重要的是,活动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积累、自主交流、自主评价。
3.开放性原则。
“大语文”“大课堂”格局已深入人心,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自己较为陌生、甚至有些反感的学科读物,在阅读中寻求自然、社会、人生中蕴藏的诗意、哲理等。
4.竞争性原则。
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好胜心强。在学习中设计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积累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并灵活运用:
1.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兴趣。
积累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摘抄优美语句,粘贴令人感动的篇章,平时做好剪报,概括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熟悉的文章可只记下标题供日后参考,既记住了内容又锻炼了思维。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不致使学生有倦怠感。
2.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
课内积累需要老师引导,课外积累的范围非常广,例如进入图书馆,墙上的标语、名人名言可以积累;走在大路上,醒目的有韵味的广告词可以积累;上网,看报刊杂志,看电影电视也可以积累。
3.坚持五分钟演讲。
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其他学生趁此机会借鉴积累,既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又让全班同学获益。
4.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组长带头,各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做好平日交流工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好笔记本,标明每周积累的内容,每周至少一页,以此来督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进步。
5.用好学习小组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定期自我小结、组内互评、教师点评、小组推荐等,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每个学生展开竞争与学习。
6. 每次作文前引导。
让学生将积累的内容在脑海中“放电影”,提取出新积累的素材,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为保证以上措施的顺利进行,我还与各学科教师及学生达成以下共识:
1.读书、积累它不仅关系着语文的进步,而且能从整体上启迪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需要班级各学科教师、全体同学的支持和参与。
2.“半壁江山”的作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的成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一定要将阅读、积累提上日程。
3.定期与兄弟班级交流、互评,在阅读积累中交流、碰撞,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语文积累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需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和组长的作用。用好读书笔记、随笔本、日记本等各种本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从原先的被动执行转为主动积累并运用,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了学习上的有心人,能够多积累,深挖掘,在提高阅读水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使学生作文有话说,说好话,从而流淌自己的思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
诸城市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申报表
让积累成为学生写作的“活水”
语文的内涵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同,它涉及现实生活、纷繁社会、人生命运、思想情感等各个方面,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不断地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和丰富美。但在作文课上,还是听到不少学生说:“老师,我没的写,你再给选些吸引眼球的作文素材吧。”静下心来想想,其实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写作素材多之又多:名人传记、中外名著、实事要闻、课本专题内涵挖掘、重要作家生活经历报纸杂志等等。学生之所以感觉空荡,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将阅读、摘抄过的素材很好地浓缩储存,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熟悉又典型的素材点缀成篇。因此如何引导学生做好有效的积累?如何将积累与写作融会贯通?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要思考的问题。为能使该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特坚持如下原则:
1.引导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做到保质保量,老师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使之认识到积累的必要性。
2.主体性原则。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思想,在积累过程中允许其个性的发挥,不仅选择自己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读物,更重要的是,活动要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积累、自主交流、自主评价。
3.开放性原则。
“大语文”“大课堂”格局已深入人心,引导学生主动地阅读自己较为陌生、甚至有些反感的学科读物,在阅读中寻求自然、社会、人生中蕴藏的诗意、哲理等。
4.竞争性原则。
小学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好胜心强。在学习中设计富有竞争性的活动,使学生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加深对积累的深入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指导学生进行积累并灵活运用:
1.充分调动学生积累的兴趣。
积累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摘抄优美语句,粘贴令人感动的篇章,平时做好剪报,概括典型而又具体的事例,熟悉的文章可只记下标题供日后参考,既记住了内容又锻炼了思维。多种方式交叉进行,不致使学生有倦怠感。
2.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相结合。
课内积累需要老师引导,课外积累的范围非常广,例如进入图书馆,墙上的标语、名人名言可以积累;走在大路上,醒目的有韵味的广告词可以积累;上网,看报刊杂志,看电影电视也可以积累。
3.坚持五分钟演讲。
让学生做到活学活用,其他学生趁此机会借鉴积累,既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又让全班同学获益。
4.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组长带头,各小组成员主动参与,做好平日交流工作,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好笔记本,标明每周积累的内容,每周至少一页,以此来督促学生自我检查自我进步。
5.用好学习小组评价机制。
引导学生定期自我小结、组内互评、教师点评、小组推荐等,表扬先进,鼓励后进,让每个学生展开竞争与学习。
6. 每次作文前引导。
让学生将积累的内容在脑海中“放电影”,提取出新积累的素材,做到活学活用,从而让学生意识到积累的重要性。
为保证以上措施的顺利进行,我还与各学科教师及学生达成以下共识:
1.读书、积累它不仅关系着语文的进步,而且能从整体上启迪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需要班级各学科教师、全体同学的支持和参与。
2.“半壁江山”的作文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的成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一定要将阅读、积累提上日程。
3.定期与兄弟班级交流、互评,在阅读积累中交流、碰撞,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4.语文积累要求老师和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需要充分发挥学习小组和组长的作用。用好读书笔记、随笔本、日记本等各种本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学生从原先的被动执行转为主动积累并运用,大部分学生都成为了学习上的有心人,能够多积累,深挖掘,在提高阅读水平、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使学生作文有话说,说好话,从而流淌自己的思想,写出高水平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