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教育学考研大纲(二)

[ 2006-8-8 20:53:00 | By: 水竹潇 ]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

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 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2.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3.齐国的樱下学宫

4.孔丘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学而优则

仕”;论教学内容;论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论教师。

5.孟轲的教育思想 孟柯与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6.荀况的教育思想

“六经”传人;“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 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7.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以科技和思 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8.道家的教育思想 老庄对社会文明的批判;“人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 法

9.法家的教育思想 倡导“耕战”的学派;“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 为师”。

10.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

3.建立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思想 对己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中央官学体系完备;地方官学与私 学发展。

2.科举制度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 的影响

3.中外教育交流开展

(五)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精神;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沽经精舍、 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 子读书法”。

5.王守仁与心学教育思想 王守仁与“阳明学派”;“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六经皆史” 与教学内容;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1.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实德实才”的教育目的;“实行”的教学方法;“六斋”与“实学”教 育内容。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1.封建教育的衰败与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2.教会学校的举办

3.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与类别;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4.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5.“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

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2.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 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学制的初步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行政体制;制定教育宗 旨。

(三)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2.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3.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4 二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

5.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

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收回教 育权运动。

6. 1922 年“新学制”

三、中国现代教育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 2006-8-8 20:53:00 | By: 水竹潇 ]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中外教育史

〔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外教育史的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演变、教育制度发展、教育实施进程的

基本线索,特别是主要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重要的教育制度、重大的教育事件。

2.认真阅读有关中外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实施的基本文献,特别是其中的代表性材 料,培养严谨、踏实的学风。

3.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中外教育史实,揭示特点与规 律,总结经验与教训,为现实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启示。

一、中国古代教育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

1.教育起源与学校萌芽的传说

2.西周的教育制度

“学在官府”;大学与小学;国学与乡学;家庭教育。

3.“六艺”教育

(二)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

1.私人讲学的兴起

2.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

3.齐国的樱下学宫

4.孔丘的教育思想 创办私学与编订“六经”;“庶、富、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教无类”;“学而优则

仕”;论教学内容;论教学方法;论道德教育;论教师。

5.孟轲的教育思想 孟柯与思孟学派;“性善论”与教育作用;“明人伦”与教育目的;“大丈夫”的人格理想;

“深造自得”的教学思想。

6.荀况的教育思想

“六经”传人;“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以儒经为教学内容;“闻 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论教师。

7.墨家的教育思想

“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培养“兼士”的教育目的;以科技和思 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

8.道家的教育思想 老庄对社会文明的批判;“人法自然”与教育作用;“逍遥”的人格理想;提倡怀疑的学习方 法

9.法家的教育思想 倡导“耕战”的学派;“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禁诗书与“以法为教”;禁私学与“以吏 为师”。

10.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

《大学》;《中庸》;《学记》;《乐记》。

(三)儒学独尊与读书做官教育模式的形成

1.“独尊儒术”

2.兴办太学

3.建立察举制度

4.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论人性与教育作用;论道德教育。

5.王充的教育思想 对己谶纬神学的批判;关于教育作用与培养目标;论学习

(四)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善

1.隋唐时期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中央官学体系完备;地方官学与私 学发展。

2.科举制度建立 科举制度的萌芽与确立;科举考试的程序、科目与方法;科举制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科举制 的影响

3.中外教育交流开展

(五)理学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学校教育的改革 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兴文教”政策;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苏湖教法”。

2.书院的发展 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精神;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沽经精舍、 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 私塾的发展与种类;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与理学教育思想 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明天理,灭人欲”与教育作用;论“大学”和“小学”教育;“朱 子读书法”。

5.王守仁与心学教育思想 王守仁与“阳明学派”;“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六经皆史” 与教学内容;论儿童教育。

(六)早期启蒙教育思想的产生

1.早期启蒙教育思想

2.颜元的学校改革思想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实德实才”的教育目的;“实行”的教学方法;“六斋”与“实学”教 育内容。

二、中国近代教育

(一)洋务教育的兴起与近代教育的起步

1.封建教育的衰败与改革派的教育主张

2.教会学校的举办

3.洋务学堂的兴办 洋务学堂的举办与类别;京师同文馆;福建船政学堂。

4.留学教育的起步 幼童留美;派遣留欧。

5.“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与张之洞的《劝学篇》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张之洞与《劝学篇》;“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和局限。

(二)普及教育思想的提出与近代学制的建立

1.早期改良派的教育主张

2.  维新派的教育实践 兴办学堂;兴办学会、发行报刊;创办京师大学堂;改革科举制度。

3.康有为的教育思想 维新运动中的教育改革主张;《大同书》的教育理想。

4.梁启超的教育思想

“开民智”、“伸民权”与教育作用;培养“新民”的教育目的;论学制;论师范教育、 女子教育和儿童教育。

5.严复的教育思想

“鼓民力”、“开民智”、“兴民德”的“三育论”;“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6.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学制的初步建立

“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废科举,兴学堂;建立行政体制;制定教育宗 旨。

(三)资产阶级民主教育体制的建立

1.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2.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 制定教育方针;颁布学制;颁布课程标准。

3.蔡元培与近代资产阶级教育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改革北京大学的教育实践;教育独立思想。

4 二新文化运动与教育变革 新文化运动与教育观念变革;新文化运动与教育改革。

5.新文化运动时期和 20 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 平民教育运动;工读主义教育运动;职业教育思潮;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勤工

俭学运动;科学教育思潮;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学校教学改革与实验;收回教 育权运动。

6. 1922 年“新学制”

三、中国现代教育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建设

1.教育宗旨与教育方针的变迁


相关文章

  • 武汉大学考研书目
  • 2011年武汉大学法学院考研参考书目.2011年武汉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武汉大学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刑法学.民法学.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国际法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武汉大学法学院考研资料.考研专业课辅导班 ...查看


  • 翻译硕士参考书目
  • 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目 翻译硕士参考书目 英语翻译基础 <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修订第三版) 郭著章.李庆生,武汉大学出版 <实用英汉互译技巧>(修订版)汪涛,武汉大学出版社 凯程考研集训营保录班,是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 ...查看


  • 如何抓重点
  • 考研指导:历史学统考复习如何抓住重点2009-08-03 07:37:00 跨考网 历史学统考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史学史.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尽管大纲限定了考试 ...查看


  • 郑州考研市场调研和竞争战略分析
  • 郑州大学管理工程系 双学位毕业论文 题 目: 郑州考研辅导市场调研和竞争战略分析 学生姓名及学号: 邱相晗([1**********]) 双 学 位 专 业: 工 商 管 理 第 一 专 业: 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 赵亮 副教 ...查看


  • 翻译硕士MTI参考书目
  • 安徽师范大学 初试: 1. 211翻译硕士英语:有关英语八级考试的书籍: 2. 357英语翻译基础: <实用翻译教程(修订版)>,刘季春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年. <英汉翻译基础教程>,冯庆华.穆雷主编,高等 ...查看


  • 东北财经大学院校资讯_东北财经大学研招网_东北财经大学考研网_研招信息网_考研网
  • 当前位置:考研网 > 研招信息网 > 辽宁 > 东北财经大学 > 院校资讯 东北财经大学研招信息网 院校资讯 招生信息 导师介绍 复试录取 考研问答 考研经验 考研资料 Google提供的广告 新加坡南洋理工研究生招 ...查看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员工持证上岗资格考试方案
  •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员工持证上岗资格考试方案 2007年3月23日 根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2005-2007年内部综合改革纲要>关于逐步建立以全员竞聘上岗为重点的岗位聘任制度的总体部署,适应我行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总行决定,在农发行系 ...查看


  • 金融学考研_你想好了吗
  • 问题一:金融学考研的意义何在? 在考研的过程中,你将会得到这些: I 考研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整理的过程.金融学的学科体系神聚而形散,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都是统一而贯通的,但是无论是从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几大领域,还是从 ...查看


  •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变迁与对比问题研究
  •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大纲的基本内涵而后对自1962年以来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不同版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等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对比分析,最后对今后大纲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要求:&qu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