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变迁与对比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大纲的基本内涵而后对自1962年以来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不同版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等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对比分析,最后对今后大纲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要求;“多纲多本”

  引言

  外语教学大纲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新成果与国内外语教学的新成就结合起来,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它是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及检查外语教学的依据。目前,我国各层次的外语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可以遵循。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变迁与对比,提出了对今后大纲修订的一些建议。

  一、大纲的定义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同时也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由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全国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测试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受《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在教学规模、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

  我国建国后于1962 年颁布了第一个适应各类专业的高等工业学校本科五年制《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严格地讲,62年大纲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纲。因为它除了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读完5000个印刷字符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由于当时师资水平和教学方法上的制约,62年大纲无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应有的管理和指导作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于1980、1985和1986年分三次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0年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供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学生用。但这份大纲只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所大学参与编写,且从大纲起草到审定通过只有半年多时间,其科学性不得而知。该大纲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立了英语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结束了公共英语课教学各自为营的无组织状态,提出了国家对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学的统一要求。但在执行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在具体的教学要求及检查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

  随后,教育部于1985、1986年相继出台了供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的大纲及供高等学校文理科用的大纲。这两份大纲的涉及面比以往的大纲要广的多,参加编写的高校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理工科用的大纲于1984年审定通过。在此基础上,修订组经过一年的努力,修订了文理科用的大纲。教育部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批准了这两份大刚。这两份大纲是历年来比较完整详尽的教学大纲。虽然如此,这两份大纲中仍然反映了诸多问题。首先,它们反映了当时重理轻文的倾向。其次,国家教委在批准实施大纲的通知中以行政命令的语气下达表明:大纲是各高校必须执行的国家文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四、六级考试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虽然四、六级考试在一定时期和程度上反映和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倾向,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当普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也在向多学科、综合型方向发展。1985年和1986年颁布实施的教学大纲中的共性部分越来越明显。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1998年底对两份大纲进行了修订,并于1999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不再分文理科和理工科,而是统称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对象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修订后的大纲消除了重理轻文的倾向,并且对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但相对于当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更高要求的形势,修订后的大纲并没有跟上这个形势,没有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仍然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不少院校把四、六级通过率当成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四级考试成绩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造成了空前未有的大面积应试教学,制造出大批高分低能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学习者。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饱受社会诟病,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0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4年1月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经过三年多的试行,教高司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对其做了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该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说明和部署,凸显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对比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历经50年的发展,变得日趋成熟和完善。

  (一)纵向时间分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要求”

  196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共颁布了以下7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1962年《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2)1980年《公共英语教学大纲 (理工科用)》;(3)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 (4)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5)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 (6)2004年 《要求 (试行)》;(7)2007年《要求》。   1、纵向上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名称上的变化,“教学大纲”变成 “课程要求”。教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反映,以 “课程要求”代替 “教学大纲”表明了大学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对学科教学的内容教学大纲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要求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都做具体细致的规定,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 “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与之相比,国家课程要求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使教学与评价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同时,《要求》提出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2、从新旧大纲颁布的时间间隔上看,分别为18年(文革10年)、5(6)年、13年、5年、3年。可以看出间隔是不均匀的,说明政府没有有规律地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这一块做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当然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政治变化以及政策的关注点是密切相关的。

  (二)横向比较分析

  词汇方面:62年和80年《大纲》均为1400个,85年《大纲》3800―4000个,86年《大纲》5000―5300个,99年《大纲》4200―5500个,04年《要求》一般要求4500个,较高要求5500个,更高要求6500个,07 年《要求》一般要求约4795个,较高要求约6395个,更高要求约7675个。由此看出,大纲对词汇的发展要求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语法方面:62年、80年《大纲》均强调基础语法结构,85年、86年《大纲》99年《大纲》均有提及,04年和07 年《要求》则没有列出关于语法方面的要求。语法要求从显性规定逐步过渡到隐性规定;

  读、写、听、说、译方面的能力:62年《大纲》强调科技阅读能力和普通翻译,对于其它能力则无提及。80年《大纲》强调阅读能力,适当的写和听的能力。85年、86年《大纲》均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85年《大纲》强调译的能力。99年《大纲》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高于86年《大纲》及一定的听、说、写、译。04年和07 年《要求》则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强调听说能力,培养翻译能力。由于学生入学水平的提高, 不同版本的大纲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也从单一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

  语言交际能力方面:62年《大纲》无提及。80年《大纲》强调语言操练。85年、86年《大纲》均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培养交际能力。99年《大纲》提及用英语交流信息,并非语言交际。04年和07 年《要求》则注重口头,书面的信息交流。

  层次划分方面:62年、80年《大纲》均无层次划分。85年、86年、99年《大纲》划分为两个层次:基础,较高。04年和07 年《要求》则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语言交际和层次划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

  大纲用途方面:62年、80年、85年《大纲》为理科专用,后四个为文理科并用。说明了教育观念的变化,从 “过分重视理工科、忽视文科”到 “文理并重”。

  能力培养方面:62年、80年《大纲》注重基础语言知识,语法能力。85年、86年《大纲》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99年《大纲》注重阅读和读写能力。04年《要求(试行)》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07 年《要求》特别注重听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渐进式发展,由 “基础的语言能力”逐步发展为 “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方面:62年、80年《大纲》注重教师面授讲解课文,生词,语法。85年、86年《大纲》采用分级教学。99年《大纲》采用课堂教学模式。04年《要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模式。07 年《要求》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多种资源。反映了由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面授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多种资源充分利用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又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时因地制宜。

  四、六级方面:在62年、80年、85年和86年《大纲》对此项无要求。在99年《大纲》中要求达到四级水平。04年和07 年《要求》则对四六级无硬性要求,这一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其实这个四、六级要求是遇到了排异现象后又重新摆正其位置,从而更加合理化。

  教材要求方面:62年、80年《大纲》要求全国统编教材。85年、86年、99年《大纲》要求不同特色的分级英语教科书。04年和07 年《要求》则强调立体化教材,网络教材。教材的编纂,从全国统一教材到分地区、分级教材,多种教材林立,再到网络立体化教材等等,是不断完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现。

  四、对今后修订大纲的一些建议

  “多纲多本”指在统一课程要求之下开发多种多样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并在多种大纲的指导下,使用多种教科书,使英语教学符合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各自专业的发展要求。从理论上讲,“多纲多本”主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现今,在我国,传统的“一纲一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全国性的《课程要求》只能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发将课程提出的目标转化为符合不同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在实证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蔡芳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等形式,对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动因、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课程安排和教材使用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差异都决定了实施“多纲多本”的必要性。研究还表明,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英语教学理论确保了“多纲多本”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此外,目前可供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品种繁多,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也给实施个性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多纲多本”打破了“一纲一本”教学上“计划经济”的模式,落实分层次和分类指导的教学要求,对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经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教学大纲历经多次修订,已由原来的极不完备变得相当完善,甚至连名称也由以前的“教学大纲”转为“教学要求”。

  各个版本教学大纲在不同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在新的时期已不能满足需要。不同时期的大纲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例如1962年大纲有明显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痕迹, 以后版本的大纲和教学要求则体现了对交际能力乃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教学要求》对以往大纲有重大的突破, 体现了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本的思想, 反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教师应当仔细研读《教学要求》, 努力学习教学理论,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要求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谢邦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介评[J].北方论丛,2001(5).

  [2]张蔚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比分析――生态化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3]曾欣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5]张维峰.从大纲变革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蔡芳.大学英语“多纲多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摘要】本文首先阐释了大纲的基本内涵而后对自1962年以来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不同版本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基本要求等做了详尽的叙述和对比分析,最后对今后大纲的修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教学大纲;课程要求;“多纲多本”

  引言

  外语教学大纲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把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新成果与国内外语教学的新成就结合起来,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和外语教学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它是外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指导及检查外语教学的依据。目前,我国各层次的外语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大纲可以遵循。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变迁与对比,提出了对今后大纲修订的一些建议。

  一、大纲的定义

  教学大纲指学校每门学科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讲授和实习、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同时也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

  由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全国本科院校在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测试与教学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统一的要求。多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受《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水平、教材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师队伍建设,还是在教学规模、教学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模式等各个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变革

  我国建国后于1962 年颁布了第一个适应各类专业的高等工业学校本科五年制《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严格地讲,62年大纲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大纲。因为它除了要求学生在一个小时内读完5000个印刷字符外,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同时,由于当时师资水平和教学方法上的制约,62年大纲无法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应有的管理和指导作用。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教育部于1980、1985和1986年分三次颁布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980年的《公共英语教学大纲》供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学生用。但这份大纲只是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两所大学参与编写,且从大纲起草到审定通过只有半年多时间,其科学性不得而知。该大纲首次以政府文件的形式确立了英语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结束了公共英语课教学各自为营的无组织状态,提出了国家对高校公共英语课教学的统一要求。但在执行和实际操作过程中,《公共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在具体的教学要求及检查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

  随后,教育部于1985、1986年相继出台了供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的大纲及供高等学校文理科用的大纲。这两份大纲的涉及面比以往的大纲要广的多,参加编写的高校不仅在数量上有所增加,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理工科用的大纲于1984年审定通过。在此基础上,修订组经过一年的努力,修订了文理科用的大纲。教育部分别于1985年和1986年批准了这两份大刚。这两份大纲是历年来比较完整详尽的教学大纲。虽然如此,这两份大纲中仍然反映了诸多问题。首先,它们反映了当时重理轻文的倾向。其次,国家教委在批准实施大纲的通知中以行政命令的语气下达表明:大纲是各高校必须执行的国家文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四、六级考试在中国的大规模发展。虽然四、六级考试在一定时期和程度上反映和促进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同时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的倾向,重知识传授而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相当普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也在向多学科、综合型方向发展。1985年和1986年颁布实施的教学大纲中的共性部分越来越明显。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于1998年底对两份大纲进行了修订,并于1999年9月正式颁布实施。修订后的教学大纲不再分文理科和理工科,而是统称为《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教学对象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本科生。修订后的大纲消除了重理轻文的倾向,并且对教学目标做了明确的阐述,但相对于当时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更高要求的形势,修订后的大纲并没有跟上这个形势,没有强调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而仍然强调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不少院校把四、六级通过率当成教师教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四级考试成绩与学生的毕业证、学位证挂钩,造成了空前未有的大面积应试教学,制造出大批高分低能的“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学习者。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间,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随着社会对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聋子英语”和“哑巴英语”的现象饱受社会诟病,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教育部于2000年启动了新一轮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4年1月公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经过三年多的试行,教高司根据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际,对其做了进一步修定和完善。修订后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于2007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该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性质和目的、教学要求、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和教学管理等六个方面做出了全新的说明和部署,凸显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理念。

  三、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教学要求的对比分析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历经50年的发展,变得日趋成熟和完善。

  (一)纵向时间分析――从“教学大纲”到“课程要求”

  1960年代以来,国家教育部共颁布了以下7个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1962年《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草案)》;(2)1980年《公共英语教学大纲 (理工科用)》;(3)1985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用)》; (4)1986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文理科本科用)》;(5)1999年《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 (6)2004年 《要求 (试行)》;(7)2007年《要求》。   1、纵向上看,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名称上的变化,“教学大纲”变成 “课程要求”。教学大纲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反映,以 “课程要求”代替 “教学大纲”表明了大学外语教学发展的一种新趋势。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对学科教学的内容教学大纲做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现行的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要求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都做具体细致的规定,便于教师学习和直接运用,但是 “刚”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与之相比,国家课程要求做出了一些指导和建议。但与教学大纲相比,这种影响是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使教学与评价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灵活性。同时,《要求》提出把实施三级管理政策作为重要目标,为地方和学校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提供了政策保障。

  2、从新旧大纲颁布的时间间隔上看,分别为18年(文革10年)、5(6)年、13年、5年、3年。可以看出间隔是不均匀的,说明政府没有有规律地对我国大学外语教学这一块做定期的检查与维护。当然这与当时的经济发展速度、政治变化以及政策的关注点是密切相关的。

  (二)横向比较分析

  词汇方面:62年和80年《大纲》均为1400个,85年《大纲》3800―4000个,86年《大纲》5000―5300个,99年《大纲》4200―5500个,04年《要求》一般要求4500个,较高要求5500个,更高要求6500个,07 年《要求》一般要求约4795个,较高要求约6395个,更高要求约7675个。由此看出,大纲对词汇的发展要求是循序渐进,由少到多。

  语法方面:62年、80年《大纲》均强调基础语法结构,85年、86年《大纲》99年《大纲》均有提及,04年和07 年《要求》则没有列出关于语法方面的要求。语法要求从显性规定逐步过渡到隐性规定;

  读、写、听、说、译方面的能力:62年《大纲》强调科技阅读能力和普通翻译,对于其它能力则无提及。80年《大纲》强调阅读能力,适当的写和听的能力。85年、86年《大纲》均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85年《大纲》强调译的能力。99年《大纲》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高于86年《大纲》及一定的听、说、写、译。04年和07 年《要求》则注重培养读写能力,强调听说能力,培养翻译能力。由于学生入学水平的提高, 不同版本的大纲对学生英语技能的标准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也从单一型人才向综合性人才转变。

  语言交际能力方面:62年《大纲》无提及。80年《大纲》强调语言操练。85年、86年《大纲》均重视语言基础的教学,培养交际能力。99年《大纲》提及用英语交流信息,并非语言交际。04年和07 年《要求》则注重口头,书面的信息交流。

  层次划分方面:62年、80年《大纲》均无层次划分。85年、86年、99年《大纲》划分为两个层次:基础,较高。04年和07 年《要求》则分为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语言交际和层次划分从无到有、从粗到细;

  大纲用途方面:62年、80年、85年《大纲》为理科专用,后四个为文理科并用。说明了教育观念的变化,从 “过分重视理工科、忽视文科”到 “文理并重”。

  能力培养方面:62年、80年《大纲》注重基础语言知识,语法能力。85年、86年《大纲》强调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99年《大纲》注重阅读和读写能力。04年《要求(试行)》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特别是听说能力。07 年《要求》特别注重听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力培养渐进式发展,由 “基础的语言能力”逐步发展为 “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模式方面:62年、80年《大纲》注重教师面授讲解课文,生词,语法。85年、86年《大纲》采用分级教学。99年《大纲》采用课堂教学模式。04年《要求》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模式。07 年《要求》采用网络,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多种资源。反映了由单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面授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多种资源充分利用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转变,同时又做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因时因地制宜。

  四、六级方面:在62年、80年、85年和86年《大纲》对此项无要求。在99年《大纲》中要求达到四级水平。04年和07 年《要求》则对四六级无硬性要求,这一项中,我们可以看到,出现了反复的情况。其实这个四、六级要求是遇到了排异现象后又重新摆正其位置,从而更加合理化。

  教材要求方面:62年、80年《大纲》要求全国统编教材。85年、86年、99年《大纲》要求不同特色的分级英语教科书。04年和07 年《要求》则强调立体化教材,网络教材。教材的编纂,从全国统一教材到分地区、分级教材,多种教材林立,再到网络立体化教材等等,是不断完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表现。

  四、对今后修订大纲的一些建议

  “多纲多本”指在统一课程要求之下开发多种多样的、适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学生群体的课程教学大纲,并在多种大纲的指导下,使用多种教科书,使英语教学符合学生培养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各自专业的发展要求。从理论上讲,“多纲多本”主要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为理论基础。现今,在我国,传统的“一纲一本”的教学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求和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培养的特殊要求。全国性的《课程要求》只能作为基础,教师可以开发将课程提出的目标转化为符合不同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在实证方面,上海外国语大学的蔡芳运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以调查问卷、访谈和测试等形式,对学生大学英语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在英语基础、学习动因、学习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对课程安排和教材使用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些差异都决定了实施“多纲多本”的必要性。研究还表明,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英语教学理论确保了“多纲多本”在实践中的可行性。此外,目前可供大学英语教学的教材品种繁多,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在学校中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也给实施个性化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多纲多本”打破了“一纲一本”教学上“计划经济”的模式,落实分层次和分类指导的教学要求,对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率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历经了三个重要的历史时期,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历史转型期。教学大纲历经多次修订,已由原来的极不完备变得相当完善,甚至连名称也由以前的“教学大纲”转为“教学要求”。

  各个版本教学大纲在不同时期对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但在新的时期已不能满足需要。不同时期的大纲往往反映了当时的教育理念。例如1962年大纲有明显语法翻译教学法的痕迹, 以后版本的大纲和教学要求则体现了对交际能力乃至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视。《教学要求》对以往大纲有重大的突破, 体现了外语教育中融入文化素质教育、以人文本的思想, 反映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教师应当仔细研读《教学要求》, 努力学习教学理论, 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在新的历史时期紧跟时代要求创造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教学大纲。

  【参考文献】

  [1]谢邦秀.中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介评[J].北方论丛,2001(5).

  [2]张蔚磊.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比分析――生态化视角[J].现代教育科学,2011(3).

  [3]曾欣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

  [4]刘润清.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5]张维峰.从大纲变革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发展[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09(8).

  [6]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7]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8]刘润清,戴曼纯.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9]蔡芳.大学英语“多纲多本”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相关文章

  • 中西文化对比教案
  • <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方案 (2008 -2009 学年二学期) 主讲教师姓名 薄存旭 一.课程简介 1.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是,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基础教育的影响,对中西文化了解非常少,即使对于身处于其中 ...查看


  • 计算机论文发表期刊
  • 题目:计算机工程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讨论 计算机工程教育中的若干问题讨论 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4日 工程是人们综合应用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 理论和技术手段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航空之父冯·卡门有句名言:" ...查看


  • 探索适应"90后"市场营销专业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实践教学方法
  • 摘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因其生活经历和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又因其专业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特点.任何教学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及时代特点,因材施教才能保证最好的教学效果.文章结合"90后&quo ...查看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 所属门类:历史学 学科名称:历史学 学科代码:0601 二.培养目标 根据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培养既具有历史学专业知识又具有系统人文科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要 ...查看


  • 新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 体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 课程性质: 必修课程 教学对象: 本科 学时学分: 36学时 2学分 编写单位: 铜仁学院体育系 编 写 人: 宁丽娟 审 定 人: 王萍 编写时间: 2012 年6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体育社会 ...查看


  • 华中师范大学专业教师及研究方向
  • <政治社会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主编)等教材7部. 向德平:男,湖北仙桃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人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发展社 ...查看


  • 应用语言学试题
  • 第一章: 1什么是应用语言学? 2应用语言学的性质? 3应用语言学的特点? 4应用语言学的学科地位: 我国学位教育体系中,应用语言学属于文学大类.文学类共设有4个一级学科,其中的中国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文学这两个一级学科都设有应用语言学专业. ...查看


  • 高中历史经典研修总结
  • 我的远程网络研修总结 个人 信息 姓名 张建双 市县 廊坊市 所在单位 廊坊市第七中学 任教学科 历史 任教学段 高中 请您对照下表中的研修要求,检查您是否按要求完成了所有培训内容!(不需填写) 学习类 (1)课程总学习时间不少于 1200 ...查看


  • 福州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业培训方案
  • "支持创业促进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 福州大学2012年大学生创业培训方案 完成时间:2012年12月15日 培训规模:600人(含校外150人) 培训班次:15班 二〇一二年九月 目 录 第一部分:福州大学2012年创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