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发展规划 1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1.9—2016.8)

为推动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稳步、有序、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简称16号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开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开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树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以河南建设文化资源强省为契机,依托开封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厚,艺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

职教育品牌。

(二)办学定位

1.层次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相关行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市场,形成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产学研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

全方位、规范化的办学格局。

2.专业定位:涵盖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等专业类别。充分发挥重点专业优势,形成应用性强、适应面广的高等职业教育专

业体系。

3.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开封,面向全省,适应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等行业一线岗位需要,满足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岗位需求。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到2016年,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校园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力争创建基础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师资队伍过硬、

专业设臵合理、办学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发展思路

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分三步走,各阶段的时间、目标和工作重点分别是:

第一阶段,强起步,夯实办学基础。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达到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校园占地325亩;建成艺术楼、培训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建好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50万册;开设旅游英语、播音与主持、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近20个专业;专任教师达到27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30%;完成机构设臵、干部聘任、人事制度改革、规章制度建设,为学院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全面、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稳发展,提升规模质量。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全日制在校生超过7000人,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0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58万册,专任教师达到400人,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专业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形成相对稳定、适应区域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规模。同时,以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高职理念,打造精品课程,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品牌教师,铸造学院特色。

第三阶段,创示范,形成区域品牌。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校园占地面积达到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在校生达到8000人左右的规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5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64万册以上;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数量达到20-25个;专任教师达到450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25%以上。强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打造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打造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办学理念、专业设臵、校园建设、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

面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三、核心工作与落实措施

(一)专业建设

品牌专业是高等学校的符号,是决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首要因素。为此,全院上下必须切实贯彻教育部16号文精神,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盘考虑,整体协调”的观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专业建设。首先,按照办好现有专业,加强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的整体思路,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动向,研究市场紧缺的新兴专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行业岗位分析,准确把握专业的内涵,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积极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推进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最后,遵循“够用+必需”的原则,对所有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把握方向,苦练内功,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2011年9月起,强力推进“5252”工程:在5年内,分两个阶段,分别实现创省级以上特色

(品牌)专业2个、精品课程5门、优秀教学团队2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专业建设的前提或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未来五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过硬、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学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引进和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聘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创业成功人士担任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并给予相应待遇;制定并落实教师访学、攻读高学历、进修培训、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细则和资助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特别津贴;大力加强实践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555”计划:用5年时间,聘任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制定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到2016年使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以上措施,使学院大

部分专业有1—2名在省内同类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三)教学改革

落实教育部16号文精神,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脚踏实地地抓好常规教学及服务教学工作。今后五年,教务

部门、各教学系要下大力气推进教学改革。

学院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教改目标的实现,各教学相关部门应在教务

处的统一协调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改革方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管理观;二是确定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目标,本着“道德高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的原则,研究确定各专业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规格;三是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各教学部门应围绕培养目标,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研究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与拓展课的关系,专业知识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遵照学生为本、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特别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合适比例;四是参照教育部16号文倡导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四种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符合我院实际的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教学模式;五是改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实践课教学的针对性,更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是大力推广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16年8月之前,使所有专业教室具备实施多媒体教学或工作情景模拟条件。七是加强教学评估、强化教学督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督导评估途径措施,把教学过程各环节纳入检查、监督、引导、调控、评比范围之中,

努力消除教学中的马虎、懒散、敷衍、浮躁等不良现象。

(四)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集中反映;学生形象既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影响学校声誉的重要因素,又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活广告”。因此,学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决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当做标签式的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扎根在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养成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习惯、高尚的审美情趣、严明的纪律观念、认真的学习态度、坚定的敬业精神,成为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幸福生活的自主创造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师生员工全体参与、齐抓共管,用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用丰厚的学识涵养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激励学生,用优质的服务温暖学生,用健全的制度规范学生,用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用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学生处、团委、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立学生工作部,统一协调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队伍。形成主管书记统一领导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两条线”: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以教育为主,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以管理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学院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第三,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选配目标、培训培养等工作内容,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提高学工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第四,改革“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大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第五,着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创新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深入挖掘学院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凝练形成全院师生广泛认同、独具特色的学院精神,并使之成为激励全院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第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完善“奖、助、贷、补、减”和新生“绿色通道”资助体系。除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外,要制定完善学院内部学生奖学金评定发放办法,每年从事业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善机制,加强监督,保证“奖、助、贷”遴选、评比、

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关注生源变化信息,研究招生动态,建立有效的招生宣传机制,建成覆盖全省各地的招生网络,在普通高中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确保招生计划

的完成。

加强毕业生就业岗前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力保毕业生就业率高于上年度同期就业水平,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逐步实施“订单式”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高水平、高质量就业率带动报考人数和生源素质的稳步提高。

(六)科学研究与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一支科研能力过硬的研究队伍,强化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建设。逐步建立有学院特色的研究中心(所)2—3个,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教学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创办研究所;条件一旦成熟,可以对外挂牌服务。牢固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良性循环。继续实施教研、科研项目扶持和科研成果奖励政策,重点奖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设立学院科研

基金,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对重点引进的急需人才,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立足现实,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到2016年学历教育在读人数达到5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每年达到4000人次,教学站(分校)达到20个以上;加强与本科高校联系,探索联合开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争取3-5个国家级和省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

试点(站),与企业、行业联合,开辟新培训项目和渠道。

(七)实验实训设施与图书馆建设

2012年8月之前,完成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清理与整合。实习实训中心正常运转,落实实习实训系统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验实训场地建设规模。五年内,保证每年用于教学(实习实训)设备的购臵经费不低于学院建设总投入的40%;保证生均教学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同时,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到2016年,使学院各类实训室日臻完备,能够满足各专业校内实习实训需要。其中,力争80%的实训室达到同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标准。实训课达到课程总量的50-60%,实训室利用率平均达85%,实训教学课开出率平均达到95%。在此期间,积极尝试部分专业与企业行业的实训接

轨,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产学研齐头并进。

着力做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提升“软件”——强化人员素质和服务规范。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条件的“生均图书数量”和“每年生均新增图书”的基本要求,每年投入足额购书经费。同时,着手建设电子图书阅览室。到2016年,使图书馆成为专业图书特色明显、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能切实有效地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资料信息保障的复合型图书馆。藏书数量不低于64万册,期刊年订阅量达700-1000

种。

(八)后勤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后勤服务部门要树立一切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围绕自身特点,切实服务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2016年,随着学院整体基础建设的基本完成,配套完成校园内的监控系统,建立起校内全覆盖式的现代化监控网络。学生宿舍建设充分满足学生住宿需要。食堂设备资产达到100万元以上,餐厅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具备满足1万名师生就餐的能力。未来五年,要积极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使之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关心职工生活、改善职工待遇、维护职工权益、增进职工幸福。关心老干部身心健康,发挥老干部对学院发展的助推作

用。

按照“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整合校园网,使互联网进入教学、办公、生活与学生区,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科研、生活服务中

的作用,努力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力争2016年6

月前建成数字化校园。

(九)融资机制建设与对外宣传工作

从现在起到2016年,学院建设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学院正常工作运转外,新校区二、三期工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图书馆建设等,资金缺口很大。在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集团投入、银行贷款、办学收益、社会融资、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筹措办学资金,以

保证学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塑造学院良好形象。以校园网为主阵地,充分发挥院报、学报的作用,努力做好正面宣传、信息沟通等工作。通过承办或参与全国或全省高校学术会议、竞赛比赛、文体活动等机会,展现学院风采。同时,善于借助校外各类媒体,对外宣传、展示学院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各项成就,

提升学院整体影响力。

本《纲要》是指导我院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对学院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个部门要在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各自职能及时研究、制定部门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全体教职员工要从学院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意识,立足岗位,踏实工作,齐心协力,把《纲要》

描绘的理想愿景变成美好的现实。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

(2011.9—2016.8)

为推动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稳步、有序、健康发展,更好地满足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有用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简称16号文) 、《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开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开封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和《开封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关注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树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探索“产学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为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等行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实用型人才。以河南建设文化资源强省为契机,依托开封千年古都、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源优势,努力打造“文化内涵丰厚,艺术特色鲜明”的综合性高

职教育品牌。

(二)办学定位

1.层次定位: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积极拓展相关行业的岗位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市场,形成集学历教育、社会培训、产学研于一体的多层次、多形式、

全方位、规范化的办学格局。

2.专业定位:涵盖文化教育、艺术设计传媒、旅游、公共事业、电子信息等专业类别。充分发挥重点专业优势,形成应用性强、适应面广的高等职业教育专

业体系。

3.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开封,面向全省,适应文化、艺术、教育、服务等行业一线岗位需要,满足区域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服务)的岗位需求。

二、发展目标和发展思路

(一)发展目标

到2016年,办学规模达到全日制在校生8000人,校园占地面积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力争创建基础设施齐全、校园环境优美、师资队伍过硬、

专业设臵合理、办学特色鲜明的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二)发展思路

学院未来五年的发展分三步走,各阶段的时间、目标和工作重点分别是:

第一阶段,强起步,夯实办学基础。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达到全日制在校生6000人,校园占地325亩;建成艺术楼、培训楼、学生食堂、学生宿舍楼,总建筑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建好田径运动场、篮球场等体育运动设施;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15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50万册;开设旅游英语、播音与主持、文化市场经营与管理、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近20个专业;专任教师达到270人,其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9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超过30%;完成机构设臵、干部聘任、人事制度改革、规章制度建设,为学院持续、

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全面、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稳发展,提升规模质量。2012年9月至2014年8月,全日制在校生超过7000人,建筑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0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58万册,专任教师达到400人,教师队伍中高学历、高职称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专业数量适宜、结构合理,形成相对稳定、适应区域经济、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办学规模。同时,以教育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强化高职理念,打造精品课程,创建特色专业,培养品牌教师,铸造学院特色。

第三阶段,创示范,形成区域品牌。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校园占地面积达到550亩,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在校生达到8000人左右的规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500万元,馆藏图书达到64万册以上;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数量达到20-25个;专任教师达到450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0%以上,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达到25%以上。强化专业建设,深化课程改革,着力打造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打造省级和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精品课程。通过五年的努力,在办学理念、专业设臵、校园建设、培养模式、师资培养等方

面形成特色、打造品牌,力争创建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

三、核心工作与落实措施

(一)专业建设

品牌专业是高等学校的符号,是决定高等学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社会声誉的首要因素。为此,全院上下必须切实贯彻教育部16号文精神,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建设为核心,通盘考虑,整体协调”的观念,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搞好专业建设。首先,按照办好现有专业,加强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的整体思路,加大课程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次,密切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动向,研究市场紧缺的新兴专业,经过广泛的市场调查和科学的行业岗位分析,准确把握专业的内涵,即社会和企业对学生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积极调整和完善专业结构,加大经费投入,着力推进重点专业及特色专业建设。最后,遵循“够用+必需”的原则,对所有专业进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把握方向,苦练内功,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2011年9月起,强力推进“5252”工程:在5年内,分两个阶段,分别实现创省级以上特色

(品牌)专业2个、精品课程5门、优秀教学团队2个。

(二)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专业建设的前提或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未来五年,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过硬、数量适宜、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要把师资队伍建设摆在学院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引进和管理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设立师资队伍建设专项资金,制定人才引进、管理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吸引高层次、高学历人才;聘请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专家、知名学者和行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创业成功人士担任荣誉教授、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并给予相应待遇;制定并落实教师访学、攻读高学历、进修培训、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实施细则和资助办法;实施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特别津贴;大力加强实践技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555”计划:用5年时间,聘任企业行业一线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校外兼职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左右;制定并落实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到2016年使双师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通过以上措施,使学院大

部分专业有1—2名在省内同类专业领域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带头人。

(三)教学改革

落实教育部16号文精神,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以教学为中心”的观念,脚踏实地地抓好常规教学及服务教学工作。今后五年,教务

部门、各教学系要下大力气推进教学改革。

学院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构建体现高职教育特点和发展趋势的、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确保教改目标的实现,各教学相关部门应在教务

处的统一协调下,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更加深入、细致地研究教育部16号文的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理念,明确改革方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观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管理观;二是确定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培养目标,本着“道德高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特长突出”的原则,研究确定各专业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和质量规格;三是构建科学、合理、有效的课程体系。各教学部门应围绕培养目标,组织专门人员认真研究通识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专业基础课与拓展课的关系,专业知识课与专业技能课的关系,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践的关系,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关系……遵照学生为本、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原则,确定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特别是理论课与实践课、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合适比例;四是参照教育部16号文倡导的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四种高职工学结合的基本教学模式,借鉴兄弟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符合我院实际的理论课、技能课、实践课教学模式;五是改进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加强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实践课教学的针对性,更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六是大力推广现代教学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16年8月之前,使所有专业教室具备实施多媒体教学或工作情景模拟条件。七是加强教学评估、强化教学督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完善督导评估途径措施,把教学过程各环节纳入检查、监督、引导、调控、评比范围之中,

努力消除教学中的马虎、懒散、敷衍、浮躁等不良现象。

(四)学生教育与管理工作

学生素质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效的集中反映;学生形象既是学校的名片,也是影响学校声誉的重要因素,又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活广告”。因此,学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每个员工决不能把“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当做标签式的口号,而应实实在在地扎根在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上。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多种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养成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文明的行为习惯、高尚的审美情趣、严明的纪律观念、认真的学习态度、坚定的敬业精神,成为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幸福生活的自主创造者、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劳动者。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各相关责任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师生员工全体参与、齐抓共管,用高尚的师德引导学生,用丰厚的学识涵养学生,用真挚的情感激励学生,用优质的服务温暖学生,用健全的制度规范学生,用多彩的活动锻炼学生,用优美的环境陶冶学生。 推进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改革的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充分发挥学生处、团委、后勤服务中心等部门在学生教育、管理中的职能、作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发挥团委、学生会及其他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成立学生工作部,统一协调学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第二,完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队伍。形成主管书记统一领导下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两条线”:团委——团总支——团支部以教育为主,学生处——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以管理为主。同时充分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实现学院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机结合。第三,大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制定《辅导员工作条例》,明确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选配目标、培训培养等工作内容,为辅导员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提高学工队伍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加强辅导员业务培训,努力提高辅导员工作的整体水平。第四,改革“两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思想品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大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第五,着力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创新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育人氛围,深入挖掘学院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凝练形成全院师生广泛认同、独具特色的学院精神,并使之成为激励全院师生员工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思想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第六,完善家庭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严格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建立完善“奖、助、贷、补、减”和新生“绿色通道”资助体系。除国家助学贷款和国家奖助学金外,要制定完善学院内部学生奖学金评定发放办法,每年从事业费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经费,专项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完善机制,加强监督,保证“奖、助、贷”遴选、评比、

发放的公平、公正、公开。

(五)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

及时关注生源变化信息,研究招生动态,建立有效的招生宣传机制,建成覆盖全省各地的招生网络,在普通高中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的形势下,确保招生计划

的完成。

加强毕业生就业岗前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力保毕业生就业率高于上年度同期就业水平,高于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逐步实施“订单式”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以高水平、高质量就业率带动报考人数和生源素质的稳步提高。

(六)科学研究与继续教育工作

建立一支科研能力过硬的研究队伍,强化高职教育研究机构建设。逐步建立有学院特色的研究中心(所)2—3个,积极探索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大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开展校本研究,探索具有学院特色的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鼓励和支持具备条件的教学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创办研究所;条件一旦成熟,可以对外挂牌服务。牢固树立以科研为先导、以教学为中心的思想,加强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使产学研结合成为培养高职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依托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促进产学研深度良性循环。继续实施教研、科研项目扶持和科研成果奖励政策,重点奖励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设立学院科研

基金,为重点科研项目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对重点引进的急需人才,提供相应的科研启动经费。同时,加强校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对重点课题开展联合攻关。 立足现实,采取多种措施,保证继续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力争到2016年学历教育在读人数达到5000人,非学历教育(培训)人数每年达到4000人次,教学站(分校)达到20个以上;加强与本科高校联系,探索联合开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争取3-5个国家级和省级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考

试点(站),与企业、行业联合,开辟新培训项目和渠道。

(七)实验实训设施与图书馆建设

2012年8月之前,完成对现有教学资源的清理与整合。实习实训中心正常运转,落实实习实训系统的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扩大实验实训场地建设规模。五年内,保证每年用于教学(实习实训)设备的购臵经费不低于学院建设总投入的40%;保证生均教学设备值不低于4000元。同时,加大投入,建立、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到2016年,使学院各类实训室日臻完备,能够满足各专业校内实习实训需要。其中,力争80%的实训室达到同类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标准。实训课达到课程总量的50-60%,实训室利用率平均达85%,实训教学课开出率平均达到95%。在此期间,积极尝试部分专业与企业行业的实训接

轨,建设“校中厂”和“厂中校”,产学研齐头并进。

着力做好图书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工作,在提升“硬件”的同时,提升“软件”——强化人员素质和服务规范。按照教育部高职高专办学条件的“生均图书数量”和“每年生均新增图书”的基本要求,每年投入足额购书经费。同时,着手建设电子图书阅览室。到2016年,使图书馆成为专业图书特色明显、管理科学、设施先进、功能齐全、服务优良、环境优美、能切实有效地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资料信息保障的复合型图书馆。藏书数量不低于64万册,期刊年订阅量达700-1000

种。

(八)后勤服务与信息化建设

后勤服务部门要树立一切为人才培养服务的宗旨,围绕自身特点,切实服务教学和师生工作、生活。2016年,随着学院整体基础建设的基本完成,配套完成校园内的监控系统,建立起校内全覆盖式的现代化监控网络。学生宿舍建设充分满足学生住宿需要。食堂设备资产达到100万元以上,餐厅面积达到10000平方米,具备满足1万名师生就餐的能力。未来五年,要积极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积极性,使之为学院发展建言献策;关心职工生活、改善职工待遇、维护职工权益、增进职工幸福。关心老干部身心健康,发挥老干部对学院发展的助推作

用。

按照“适当超前,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整合校园网,使互联网进入教学、办公、生活与学生区,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充分发挥网络在教学、科研、生活服务中

的作用,努力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水平和公共服务电子化水平,力争2016年6

月前建成数字化校园。

(九)融资机制建设与对外宣传工作

从现在起到2016年,学院建设与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除学院正常工作运转外,新校区二、三期工程建设、专业建设、实验实训设施建设、图书馆建设等,资金缺口很大。在争取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集团投入、银行贷款、办学收益、社会融资、与企业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筹措办学资金,以

保证学院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需要。

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塑造学院良好形象。以校园网为主阵地,充分发挥院报、学报的作用,努力做好正面宣传、信息沟通等工作。通过承办或参与全国或全省高校学术会议、竞赛比赛、文体活动等机会,展现学院风采。同时,善于借助校外各类媒体,对外宣传、展示学院创新发展、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各项成就,

提升学院整体影响力。

本《纲要》是指导我院未来五年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学院各级领导、各个部门要充分认识到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对学院高起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各个部门要在认真学习、领会《纲要》精神的基础上,根据各自职能及时研究、制定部门发展规划和实施办法。全体教职员工要从学院发展的大局出发,树立“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意识,立足岗位,踏实工作,齐心协力,把《纲要》

描绘的理想愿景变成美好的现实。

二○一一年八月三十日


相关文章

  • 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 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1.商学院院长岗位职责 1.召集和主持学院管理层会议,组织讨论和决定学院的发展规划.经营方针.年度计划以及日常经营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2.负责建立和完善学院培训模式.体系.制度和流程. 3.负责课程建设.根据企业发展要求和 ...查看


  •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文件
  • 共青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员会文件 中地大(汉)团字[2009] 号 ★校团委 宣传部 学工处 教务处 研工部 关于表彰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 各学院.学生会.研究生会.学生社团并全体学生 ...查看


  • 简述孔子学院对中国软实力建设的影响
  •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汉语热"在世界各地不断升温,世界各国对汉语学习的需求急剧增长.孔子学院作为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 ...查看


  •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终稿)
  •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 事业 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家中长期教育 ...查看


  •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以提升教学质量为中心的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陈婧 来源:<商情>2015年第44期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独立学院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场所 ...查看


  • 某大学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 ******大学 "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6-2020) (征求意见稿) 为促进学院转型发展,推进较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提供师资支撑与人力保障.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 ...查看


  • 吕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总结报告范文最新原创
  • 吕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个 人 报 告 个人原创,绝非网络复制.本文包括吕梁学院所要求的暑期社会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心 得体会三部分,共6页.欢迎下载 学 院:吕梁学院××× 专 业:吕梁学院××专业班 级:吕梁学院××专业××班 姓 名: ...查看


  • 目前国内最好的美术院校
  • 目前国内最好的美术院校 目前国内最好的美术院校,当属中国最著名的九大美术学院,其中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为首, 以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最出众. 此外,还有教育部确定的31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及13所参照院校中 ...查看


  • 安康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 安康学院发展战略规划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校升本以后,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成为我们的首要任务.为了保持我院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使我院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我院建设成为 ...查看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汇总)
  • 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自评报告 1.1 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关键评估要素:学校事业发展规划 自评结论:合格 依据: 1.安徽省"十一五"."十二五"国民经济与事业发展规划 2.合肥市"十一五&quo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