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67322995(2009)0220097203

综 述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onphagedisplaytechnology

孙美艳,张 磊,李 艳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系,吉林吉林 132013)

摘 要: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多肽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最近有实验表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外源多肽模拟了天然抗

原的空间结构,利用筛选肽库的方法确定抗原的线性和构象型表位是可行的。这对于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抗原表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可能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疫苗及诊断分子的设计。关 键 词: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应用中图分类号:Q782   文献标识码:A

  1982年Dulbecco首次提出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表面展示外源抗原决定簇或多肽的概念。1985年美国Missouri大学GeorgeP.Smith将R1核酸内切酶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Filamentousbacteriophage,fd)的外壳蛋白基因3中,并成功地得到了在外壳蛋白中融合表达了酶分子的噬菌体粒子

[1]

细菌,因此只能特异性感染雄性大肠杆菌。首先,噬菌体结合到雄性细菌的F菌毛末端,使菌毛回缩,将噬菌体的单链带入细菌内,单链DNA转化成双链复制型DNA,作为模板产生子代病毒蛋白和单链DNA。在此过程中,病毒外壳蛋白锚定在细胞膜,当DNA穿过细胞膜时,包装DNA,通过细菌分泌作用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丝状噬菌体是一种长度约为1μm,直径为6nm的可变棒状体。野生型fd噬菌体基因组含有6408个碱基对,共10个基因,编码10个蛋白质。作为一种基因载体,它的长度可以随着插入的DNA片段的大小而发生变化。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才使这类噬菌体早已成为进行DNA测序和寡核苷酸直接诱变的载体。噬菌体基因组的复制型是双链DNA,所以外源片段克隆进入载体的操作比较容易。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丝状噬菌体展示技术主要与2种外壳蛋白有关,一种是主要外壳蛋白P8蛋白,大约有2700个亚单位;另一种是次要外壳蛋白P3蛋白,在噬菌体表面只有几个。这2种蛋白均可作为载体来展示外源多肽或蛋白,但各有其优缺点。2.1 P3展示系统

P3展示系统是将外源多肽展示在次要外壳蛋白P3上。P3位于噬菌体的最尾端,呈球形或线形,介导细菌感染,5个拷贝左右。P3展示系统的最突出特点是对外源多肽或蛋白的大小无严格限制,较长的

。该噬菌体能够

被EcoRI核酸内切酶抗体有效中和,说明展示在噬菌体外壳表面的酶分子与天然酶分子有着相同或极为相近的构象和活性。这一实验的成功诞生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该技术将展示肽的表型与基因型通过丝状噬菌体直接地联系起来

[2]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多肽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展示的多肽可以是短肽和大分子蛋白质,例如,免疫球蛋白、蛋白酶和抗原表位等。1 丝状噬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丝状噬菌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M13、fd、f1等,属于丝状噬菌体科、丝状噬菌体属,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大小与形状相近,都包括一个单链环状DNA,已发现其基因组的全序列有98%以上的核苷酸序列为同源,因此把它们视为等同。这种噬菌体只能通过大肠杆菌的性纤毛才能将其DNA注入

作者简介:孙美艳(1981-),女(汉族),助教,硕士.

多肽甚至整个蛋白质都可整合到基因3外壳蛋白

中[324],因为其拷贝数较少,在构建抗原决定簇文库时,为了筛选出高亲和力的肽段,常常选用此展示系统。但拷贝数较少,也是这个展示系统的缺点,限制了它在免疫学和生物疫苗中的应用。2.2 P8展示系统

P8展示系统是将外源多肽展示在主要外壳蛋白P8的氨基端。P8是含有50个氨基酸残基的α2螺旋,它们构成噬菌体的体部。高拷贝数的P8展示系统可以为外源多肽提供多重的展示结果

[5]

,所以能

够在没有任何佐剂的情况下刺激生物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学反应,这种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如果多肽是一个已知的连续表位,那么,以一种高度有效的方式来模拟这个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是完全有可能的。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对外源多肽的长度的限制[5]

,不能容纳超过6个氨基酸的外源多肽,否则会影响噬菌体的组装,降低噬菌体的感染性。3 噬菌体展示的载体

  用于噬菌体展示的表达载体,即外源多肽DNA片段的载体通常由两种主要类型噬菌体载体和噬菌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是直接以噬菌体基因组作为载体,用这种载体形成的重组病毒的所有2700个主要外壳蛋白的亚单位均可展示外源多肽(P8展示系统)。单使用这种载体的问题是,外源多肽的长度不能超过6个氨基酸。

噬菌粒载体是带有噬菌体复制原点和部分外壳蛋白基因的质粒[6],还带有双链DNA复制的起点,筛选标记(Ampr)和负责单链DNA复制及组装噬菌体的DNA序列。在辅助性噬菌体存在的情况下,噬菌体在E.coli中进行复制,产生2种子代噬菌体:一种含有野生型的DNA,另一种含有噬菌粒DNA。噬菌粒包含编码外源多肽的外壳蛋白基因,产生的噬菌体粒子既有来源于野生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又有来源于噬菌粒的融合蛋白。结果外源多肽被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由于该载体系统利用辅助噬菌体感染转化噬菌粒的大肠杆菌,所以对噬菌体的感染力影响不大。当使用的是P3展示系统时,更容易获得高亲和力的杂合噬菌体。然而,杂合噬菌体展示的频率要小于重组噬菌体的百分之百展示频率。有研究者正在探索改变信号台的序列,提高融合蛋白表达量的方法

[7]。

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使研究者构建较大的噬菌体肽库成为可能,这样大大拓宽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领域。

4.1 噬菌体肽库

噬菌体肽库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噬菌体肽库是由大量展示不同肽段的单个噬菌体组成的重组噬菌体库。尽管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但有共同之处:先在体外随机合成编码短肽的随机DNA片段,再经PCR扩增或杂交形成携带适当酶切位点的克隆片段,在克隆到噬菌体外壳蛋白(P3或P8)基因下游区[8]。然后利用亲和免疫的方法,根据不同分子间(如镁2底物、抗原2抗体、受体2配体)亲和力强弱的不同,通过直接或多轮筛选挑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噬菌体[9]。

4.2 噬菌体肽库在抗原表位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抗原分子以获得多肽碎片,再利用单克隆抗体筛选能与之起阳性反应的片段;分析阳性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后合成该序列,并进而确定起关键作用的单个氨基酸。这种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合成的序列肽只能是线性表位,而对于完整的蛋白质抗原表位来说,无疑会丢失大量的构象性表位信息

[10]

。近年来的抗原表位研究成果发现了模拟表

位,它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与大分子抗原表位的氨基酸顺序截然不同,却可以引起相同特异性的强免疫应答。最近有实验表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外源多肽模拟了天然抗原的空间结构,利用筛选肽库的方法确定抗原的线性和构象型表位是可行的。这对于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抗原表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可能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疫苗及诊断分子的设计。4.3 噬菌体肽库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的抗原多肽或抗体,可作为一种廉价、有效的诊断试剂。可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疾病特异性噬菌体表位,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测,与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正常血清不发生反应。4.4 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工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工抗体为抗体工程带来的重大进展就是不经免疫制备抗体,这样既可以省去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融合,又避免了动物免疫的局限性;且此技术中噬菌体易于扩增,可大量制备多肽和蛋白质,适合大规模生产各种免疫诊断试剂盒。

5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噬菌体展示技术凭借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及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已经逐渐地显示出来。在疾病的诊断和疫苗的开发方面,工程化噬菌体

已显示出了一些突出的优点。载有特定多肽序列的噬菌体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抗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噬菌体展示抗原表位的优点是:

1.生产成本低廉。由于这种病毒颗粒的基因产物不需要裂解宿主细胞,便可被大肠杆菌宿主细胞直接分泌到培养液中,免去了复杂费时的后期纯化过程,使成本大大降低。

2.有可能利用一种噬菌体展示2种抗原表位,这样便可开发出能同时诊断一种以上疾病的诊断抗原。3.噬菌体颗粒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一点对研究和应用非常适用。

4.模拟天然多肽表位结构或功能,如果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上展示的合成多肽与某乙天然蛋白质的表位相同,那么它便可以刺激生物体产生抗这种天然蛋白表位的抗体。所以,噬菌体展示系统可以用来模拟天然蛋白知道的某些功能。

5.噬菌体作为表位载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小的抗原多肽通常较弱,若要有效的激起免疫学反应,往往需要与一个大的载体结合或者使用佐剂。噬菌体展示技术中,在基因8外壳蛋白的N末端展示的多肽,可以在无佐剂的情况下产生较强的免疫学反应。

6.噬菌体P8展示系统展示的抗原多肽是以多拷贝的形式展示,用展示抗原多肽的重组或杂合噬菌体作为诊断试剂来检测的血清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文章编号:167322995(2009)0220099203

参考文献:

[1] SmithGP.Filamentousfusionphage:novelexpressionvec2

torsthatdisplayclonedantigensonthevirionsurface[J].Science,1985,228(4705):131521317.

[2] PerhamRN,TerryTD,WillisAE,etal.Engineeringa

peptideepitopedisplaysystemonfilamentousbacterio2phage[J].FEMSMicrobiolRev,1995,17(122):25231.[3] ClacksonT,WellsJA.Invitroselectionfromproteinand

peptidelibraries[J].TrendsBiotechnol,1994,12(5):1732184.

[4] SoumillionP,JespersL,BouchetM,etal.Phagedisplayof

enzymesandinvitroselectionforcatalyticactivity[J].Ap2plBiochemBiotechnol,1994,47(223):1752189.

[5] PerhamRN,TerryTD,WillisAE,etal.Engineeringa

peptideepitopedisplaysystemonfilamentousbacterio2phage[J].FEMSMicrobiolRev,1995,17(122):25231.[6] BassS,GreeneR,WellsJA.Hormonephage:anenrich2

mentmethodforvariantproteinswithalteredbindingprop2erties[J].Proteins,1990,8(4):3092314.

[7] JestinJL,VoliotiG,WinterG.Improvingthedisplayof

proteinsonfilamentousphage[J].ResMicrobiol,2001,152(2):1872191.

[8] CesareniG,CastagnoliL,CestraG.Phagedisplayedpeptide

libraries[J].CombChemHighThroughputScreen,1999,2(1):1217.

[9] HawkinsRE,RussellSJ,WinterG.Selectionofphagean2

tibodiesbybindingaffinity.Mimickingaffinitymaturation[J].JMplBiol,1992,226(3):8892896.

[10] CasonJ.StrategiesformappingandimitatingviralB2cell

epitopes[J].JVirolMethods,1994,49(1),2092219.

(收稿日期:2008211229)  

综 述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BetastarchtypeproteinandAlzheimer′sdisease

王春艳1,郭景森2,田 晶1,崔万丽1 (吉林医药学院:1.生理教研室,2.护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作者简介:王春艳(1979-),女(汉族),助教,在读硕士.

文章编号:167322995(2009)0220097203

综 述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研究进展

Researchprogressonphagedisplaytechnology

孙美艳,张 磊,李 艳 (吉林医药学院检验系,吉林吉林 132013)

摘 要: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多肽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最近有实验表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外源多肽模拟了天然抗

原的空间结构,利用筛选肽库的方法确定抗原的线性和构象型表位是可行的。这对于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抗原表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可能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疫苗及诊断分子的设计。关 键 词: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应用中图分类号:Q782   文献标识码:A

  1982年Dulbecco首次提出在噬菌体或其他病毒表面展示外源抗原决定簇或多肽的概念。1985年美国Missouri大学GeorgeP.Smith将R1核酸内切酶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Filamentousbacteriophage,fd)的外壳蛋白基因3中,并成功地得到了在外壳蛋白中融合表达了酶分子的噬菌体粒子

[1]

细菌,因此只能特异性感染雄性大肠杆菌。首先,噬菌体结合到雄性细菌的F菌毛末端,使菌毛回缩,将噬菌体的单链带入细菌内,单链DNA转化成双链复制型DNA,作为模板产生子代病毒蛋白和单链DNA。在此过程中,病毒外壳蛋白锚定在细胞膜,当DNA穿过细胞膜时,包装DNA,通过细菌分泌作用释放出新的病毒粒子。丝状噬菌体是一种长度约为1μm,直径为6nm的可变棒状体。野生型fd噬菌体基因组含有6408个碱基对,共10个基因,编码10个蛋白质。作为一种基因载体,它的长度可以随着插入的DNA片段的大小而发生变化。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才使这类噬菌体早已成为进行DNA测序和寡核苷酸直接诱变的载体。噬菌体基因组的复制型是双链DNA,所以外源片段克隆进入载体的操作比较容易。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丝状噬菌体展示技术主要与2种外壳蛋白有关,一种是主要外壳蛋白P8蛋白,大约有2700个亚单位;另一种是次要外壳蛋白P3蛋白,在噬菌体表面只有几个。这2种蛋白均可作为载体来展示外源多肽或蛋白,但各有其优缺点。2.1 P3展示系统

P3展示系统是将外源多肽展示在次要外壳蛋白P3上。P3位于噬菌体的最尾端,呈球形或线形,介导细菌感染,5个拷贝左右。P3展示系统的最突出特点是对外源多肽或蛋白的大小无严格限制,较长的

。该噬菌体能够

被EcoRI核酸内切酶抗体有效中和,说明展示在噬菌体外壳表面的酶分子与天然酶分子有着相同或极为相近的构象和活性。这一实验的成功诞生了噬菌体展示技术。该技术将展示肽的表型与基因型通过丝状噬菌体直接地联系起来

[2]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将外源蛋白通过与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而表达于噬菌体颗粒表面,被展示的外源多肽可保持相对独立的空间结构和生物活性。展示的多肽可以是短肽和大分子蛋白质,例如,免疫球蛋白、蛋白酶和抗原表位等。1 丝状噬菌体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丝状噬菌体主要包括大肠杆菌丝状噬菌体M13、fd、f1等,属于丝状噬菌体科、丝状噬菌体属,它们的亲缘关系十分密切,大小与形状相近,都包括一个单链环状DNA,已发现其基因组的全序列有98%以上的核苷酸序列为同源,因此把它们视为等同。这种噬菌体只能通过大肠杆菌的性纤毛才能将其DNA注入

作者简介:孙美艳(1981-),女(汉族),助教,硕士.

多肽甚至整个蛋白质都可整合到基因3外壳蛋白

中[324],因为其拷贝数较少,在构建抗原决定簇文库时,为了筛选出高亲和力的肽段,常常选用此展示系统。但拷贝数较少,也是这个展示系统的缺点,限制了它在免疫学和生物疫苗中的应用。2.2 P8展示系统

P8展示系统是将外源多肽展示在主要外壳蛋白P8的氨基端。P8是含有50个氨基酸残基的α2螺旋,它们构成噬菌体的体部。高拷贝数的P8展示系统可以为外源多肽提供多重的展示结果

[5]

,所以能

够在没有任何佐剂的情况下刺激生物体产生较强的免疫学反应,这种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如果多肽是一个已知的连续表位,那么,以一种高度有效的方式来模拟这个蛋白的免疫学特性是完全有可能的。该系统存在的问题是对外源多肽的长度的限制[5]

,不能容纳超过6个氨基酸的外源多肽,否则会影响噬菌体的组装,降低噬菌体的感染性。3 噬菌体展示的载体

  用于噬菌体展示的表达载体,即外源多肽DNA片段的载体通常由两种主要类型噬菌体载体和噬菌粒载体。

噬菌体载体是直接以噬菌体基因组作为载体,用这种载体形成的重组病毒的所有2700个主要外壳蛋白的亚单位均可展示外源多肽(P8展示系统)。单使用这种载体的问题是,外源多肽的长度不能超过6个氨基酸。

噬菌粒载体是带有噬菌体复制原点和部分外壳蛋白基因的质粒[6],还带有双链DNA复制的起点,筛选标记(Ampr)和负责单链DNA复制及组装噬菌体的DNA序列。在辅助性噬菌体存在的情况下,噬菌体在E.coli中进行复制,产生2种子代噬菌体:一种含有野生型的DNA,另一种含有噬菌粒DNA。噬菌粒包含编码外源多肽的外壳蛋白基因,产生的噬菌体粒子既有来源于野生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又有来源于噬菌粒的融合蛋白。结果外源多肽被展示在噬菌体表面。由于该载体系统利用辅助噬菌体感染转化噬菌粒的大肠杆菌,所以对噬菌体的感染力影响不大。当使用的是P3展示系统时,更容易获得高亲和力的杂合噬菌体。然而,杂合噬菌体展示的频率要小于重组噬菌体的百分之百展示频率。有研究者正在探索改变信号台的序列,提高融合蛋白表达量的方法

[7]。

4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逐步完善,使研究者构建较大的噬菌体肽库成为可能,这样大大拓宽了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领域。

4.1 噬菌体肽库

噬菌体肽库是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噬菌体肽库是由大量展示不同肽段的单个噬菌体组成的重组噬菌体库。尽管采用的技术路线各不相同,但有共同之处:先在体外随机合成编码短肽的随机DNA片段,再经PCR扩增或杂交形成携带适当酶切位点的克隆片段,在克隆到噬菌体外壳蛋白(P3或P8)基因下游区[8]。然后利用亲和免疫的方法,根据不同分子间(如镁2底物、抗原2抗体、受体2配体)亲和力强弱的不同,通过直接或多轮筛选挑出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噬菌体[9]。

4.2 噬菌体肽库在抗原表位分析中的应用

传统的蛋白质抗原表位分析方法主要是通过化学或生物学方法处理抗原分子以获得多肽碎片,再利用单克隆抗体筛选能与之起阳性反应的片段;分析阳性片段的氨基酸序列后合成该序列,并进而确定起关键作用的单个氨基酸。这种方法工作量大效率低,且合成的序列肽只能是线性表位,而对于完整的蛋白质抗原表位来说,无疑会丢失大量的构象性表位信息

[10]

。近年来的抗原表位研究成果发现了模拟表

位,它的氨基酸序列可能与大分子抗原表位的氨基酸顺序截然不同,却可以引起相同特异性的强免疫应答。最近有实验表明噬菌体表面展示的外源多肽模拟了天然抗原的空间结构,利用筛选肽库的方法确定抗原的线性和构象型表位是可行的。这对于发现与疾病相关的抗原表位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有可能在未知的情况下进行疫苗及诊断分子的设计。4.3 噬菌体肽库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噬菌体展示的抗原多肽或抗体,可作为一种廉价、有效的诊断试剂。可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疾病特异性噬菌体表位,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检测,与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正常血清不发生反应。4.4 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工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制备人工抗体为抗体工程带来的重大进展就是不经免疫制备抗体,这样既可以省去制备单克隆抗体的细胞融合,又避免了动物免疫的局限性;且此技术中噬菌体易于扩增,可大量制备多肽和蛋白质,适合大规模生产各种免疫诊断试剂盒。

5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优势及特点

噬菌体展示技术凭借着自己独有的优势及特点,在生物科学研究和应用中的前景已经逐渐地显示出来。在疾病的诊断和疫苗的开发方面,工程化噬菌体

已显示出了一些突出的优点。载有特定多肽序列的噬菌体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抗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预防。以噬菌体展示抗原表位的优点是:

1.生产成本低廉。由于这种病毒颗粒的基因产物不需要裂解宿主细胞,便可被大肠杆菌宿主细胞直接分泌到培养液中,免去了复杂费时的后期纯化过程,使成本大大降低。

2.有可能利用一种噬菌体展示2种抗原表位,这样便可开发出能同时诊断一种以上疾病的诊断抗原。3.噬菌体颗粒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一点对研究和应用非常适用。

4.模拟天然多肽表位结构或功能,如果在丝状噬菌体外壳蛋白上展示的合成多肽与某乙天然蛋白质的表位相同,那么它便可以刺激生物体产生抗这种天然蛋白表位的抗体。所以,噬菌体展示系统可以用来模拟天然蛋白知道的某些功能。

5.噬菌体作为表位载体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小的抗原多肽通常较弱,若要有效的激起免疫学反应,往往需要与一个大的载体结合或者使用佐剂。噬菌体展示技术中,在基因8外壳蛋白的N末端展示的多肽,可以在无佐剂的情况下产生较强的免疫学反应。

6.噬菌体P8展示系统展示的抗原多肽是以多拷贝的形式展示,用展示抗原多肽的重组或杂合噬菌体作为诊断试剂来检测的血清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文章编号:167322995(2009)0220099203

参考文献:

[1] SmithGP.Filamentousfusionphage:novelexpressionvec2

torsthatdisplayclonedantigensonthevirionsurface[J].Science,1985,228(4705):131521317.

[2] PerhamRN,TerryTD,WillisAE,etal.Engineeringa

peptideepitopedisplaysystemonfilamentousbacterio2phage[J].FEMSMicrobiolRev,1995,17(122):25231.[3] ClacksonT,WellsJA.Invitroselectionfromproteinand

peptidelibraries[J].TrendsBiotechnol,1994,12(5):1732184.

[4] SoumillionP,JespersL,BouchetM,etal.Phagedisplayof

enzymesandinvitroselectionforcatalyticactivity[J].Ap2plBiochemBiotechnol,1994,47(223):1752189.

[5] PerhamRN,TerryTD,WillisAE,etal.Engineeringa

peptideepitopedisplaysystemonfilamentousbacterio2phage[J].FEMSMicrobiolRev,1995,17(122):25231.[6] BassS,GreeneR,WellsJA.Hormonephage:anenrich2

mentmethodforvariantproteinswithalteredbindingprop2erties[J].Proteins,1990,8(4):3092314.

[7] JestinJL,VoliotiG,WinterG.Improvingthedisplayof

proteinsonfilamentousphage[J].ResMicrobiol,2001,152(2):1872191.

[8] CesareniG,CastagnoliL,CestraG.Phagedisplayedpeptide

libraries[J].CombChemHighThroughputScreen,1999,2(1):1217.

[9] HawkinsRE,RussellSJ,WinterG.Selectionofphagean2

tibodiesbybindingaffinity.Mimickingaffinitymaturation[J].JMplBiol,1992,226(3):8892896.

[10] CasonJ.StrategiesformappingandimitatingviralB2cell

epitopes[J].JVirolMethods,1994,49(1),2092219.

(收稿日期:2008211229)  

综 述

β淀粉样蛋白与阿尔茨海默病

BetastarchtypeproteinandAlzheimer′sdisease

王春艳1,郭景森2,田 晶1,崔万丽1 (吉林医药学院:1.生理教研室,2.护理学院,吉林吉林 132013)

作者简介:王春艳(1979-),女(汉族),助教,在读硕士.


相关文章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38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年9月(总第78期)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泮结超 抗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分子,从第一代多克隆抗体(polyclonalantibody, PcAb)到第二代单克隆抗体的成功制备,人 ...查看


  • 高通量筛选蛋白质突变体库方法的研究进展
  • 上海农业学报 2004, 20(2) :20-23 Acta Agriculturae Shanghai 文章编号:100023924(2004) 02220204高通量筛选蛋白质突变体库方法的研究进展3 黄国庆1,2) 姚泉洪2) 32) ...查看


  • 红莲型水稻杂种F_1花药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
  • HEREDITAS (Beijing) 2008年6月, 30(6): 771―775 ISSN 0253-9772 www.chinagene.cn 研究报告 DOI: 10.3724/SP.J.1005.2008.00771 红莲型水稻 ...查看


  • 治疗性抗体的研究现状与未来_葛良鹏
  • DOI :10.13523/j.cb.20130913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China Biotechnology ,2013,33(9):85-93 治疗性抗体的研究现状与未来 葛良鹏 1,2,3 * 丁宁 1 兰国成 4 邹贤刚 4 刘作华 ...查看


  •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 多肽类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恶性肿瘤已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等治疗手段不仅选择性低,毒副作用大,且易产生耐药性.而多肽具有良好的靶向性,且分子量小.来源广泛,具有低毒性.易于穿透肿瘤细胞且不产生耐药性的优点. ...查看


  • 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模式生物--综述
  • 发育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模式生物--综述 摘要: 模式生物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回答最基本的生物学问题,对人类的疾病治疗也有借鉴意义.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的发展及功能基因组计划的开展,模式生物的作用便显得越来越重要. ...查看


  • 人源性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 ∀544∀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第26卷 doi:10. 3969/j. issn. 1000 484X. 2010. 06. 014 人源性天然噬菌体展示文库的构建及鉴定 年四季 黄 黎 王 栩 邬于川 袁 青 (四川省泸州医学院基础医 ...查看


  •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 抗原抗体反应及其应用 摘要 抗原抗体反应指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所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免疫印迹,又称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是根据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检测复杂样品中的某种蛋白的方法.双转印法.天然电泳及western ...查看


  • 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在农兽药快速检测技术中的进展
  •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第23卷 第2期 2008年3月 JModLabMed,Vol.23,No.2,Mar.2008 83 追加方式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储存在数据库的短信内容可作为临床医生追加申请项目的证据.此外这种短信方式还可解决其它需要临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