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十六世纪后逐渐崛起的原因

西欧十六世纪崛起原因浅析

摘要: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贸易繁荣,殖民主义攫取的原始积累资金和宗教改革放宽的科学思潮共

同促成了十六世纪西欧的繁荣富强。但是,推本溯源,这些只不过是西欧逐渐强盛的条件,真正促使这些条件成熟的,还是推动西欧崛起的人们,而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尝试着分析宗教改革是如何改变西欧人的观念,从而推动了西欧十六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西欧; 崛起;观念;宗教改革;

一、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 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它给予了我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方向和行为轨迹,它起着根本的指示和规范作用。人的行为都是受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的内核是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方式,即思维的结构和由它决定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人最为基本的活动方向和样式,因此,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二、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以德国为例)

宗教改革后,德国国民普及性教育思想开始形成由马丁 路德提出来的国民教育思想是以“信仰耶稣即可得救”思想为基础的。他认为人只有依靠信仰就能得救, 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就可以了, 简化宗教仪式。于是人要获得真正的信仰, 就必须首先会读“圣经”, 接受读写算的教育, 就成为每个信徒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由于新教派认为每个信徒在上帝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都具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儿童不分性别和等级都应接受教育, 于是教育在所有阶层中得到普及, 形成国民普及性教育, 教育权就不应当由教会垄断, 因此, 马丁 路德提出由国家来兴办教育的主张。马丁 路德在《给德意志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们的信》中首次提出了国民教育的思想, 要求市长和市政府官员担负起承办教育的责任, 马丁 路德认为: 对世俗的政权来说, 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应该实行强制义务教育, 认为强制教育“不是夺走父母亲的孩子, 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公共的利益必须受教育”。并且世俗政权也应当行使权力强制父母把子女送进学校, 承当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路德还认为世俗的权力不应该受到教会的干涉, 不必顾及教皇的意愿, 旧的学校只能使人堕落和培养骗子, 现在的教育应该回到基督教最原始的精神原则上, 实行彻底变革; 主张由国家政府来负责开办学校、任命教师、提供经费, 甚至可以将被取缔的教会的财产变卖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此, 国民教育的思想开始形成, 国民教育的实践在各地区展开。

马丁 路德的教育主张, 无疑对德意志国民教育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但其能顺利地推行自己的主张, 并得以通过与他在宗教改革中的影响力有关, 更与欧洲深层次的基督教传统文明有关。“中世纪的西欧国家, 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一直是处在相对独立的状况下互相对峙的, 这是基督教文明与其他宗教文明的不同之处”,如与伊斯兰教和亚洲的各种宗教不同, 在亚洲的各种宗教文明中, 要么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要么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 很少有这样相互容忍、各自独立对峙的格局。新教派为了通过教育来传播资产阶级新文化, 对学校的重视和争夺也是少见的,

这当中自然也少不了世俗势力的支持与争夺, 因此, 在德意志的历史上往往表现为教育的地位高于政治、经济。这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在其他西欧国家有所反应。正是对教育的重视,才使得十六世纪以来,西欧人重视理性,科学得以发展。

三、宗教改革对经济观的影响

宗教改革不光影响了教育,作为基础的经济也必然因为宗教改革而发生变化。把赚钱作为义务视为天职与情感道德是对立的,而在伦理学家的解释下,转化为勤劳是正当的利润来源,这在道德上是无可厚非的“严密计算为基础的合理化,小心而又有远见地追求经济成功,也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尔文教伦理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特征,影响到职业观念和现世生活的合理化。追求财富与现世享乐的行为被视为正当且应当宗教的信念使人们更加全身投入到工作以创造与追求更多的财富,他们坚定地捍卫着现实的世俗美德和私有财产制度,把个人的职业义务看作是理性的自然结果,在各浸礼教派内起作用的一系列因素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工作的兴趣, 浸礼教行为的严密而又敏锐的合理性,被纳入了经济领域。

因此,当我们说十字军东征、新航路开辟的黄金狂热动因时,又不得不分析宗教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利用宗教的引力推广拜金热的做法,必然导致西欧人对金钱的热爱和物欲化。当然,这样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前期足够的资本积累为西欧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宗教改革后带来的资本主义发展

发生在15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是—次社会自身全面的革新与调整,也是对西欧社会无所不包的改造,它不仅在政治上、组织上动摇瓦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且还摧毁了天主教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而以新教取而代之。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大大超出了它本来的目标,促进了西欧人性和思想上的大解放,孕育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思想,唤醒了民族国家意识,特别是清教主义,其激发并引申出来的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衡量当时各种社会生活、价值的尺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近代科学和近代哲学精神正是在新教伦理的推动和熏陶下产生和形成的,西欧伴随着宗教改革走向近代。

(一)、宗教改革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最初是与宗教改革一同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通过宗教战争得以确立。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十分确定的概念,“王朝国家’的版图是随着君主们的婚姻状况和继承状况而不断改变的,政治和战争只是国王、贵族和骑士们的事情,老百姓对于自己究竟归属哪个国家毫不感兴趣,在他们眼中只有封建领主而无民族国家。由于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作用,《奥格斯堡和约》规定的“教随国定”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如在德国路德把《圣经》译成德语,既使《圣经》融化于本民族,为本民族服务,也使德国教会走上民族化的道路,有利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从此《圣经》有了德语本,罗马教会丧失单独操纵和利用《圣经》的特权。反抗罗马教会垄断教权,加深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使宗教上有分歧的德意志民族和诸侯各霸—方的德国在使用路德创新的民族语言方面取得了统一,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壮大。

路德、加尔文、慈温利新教理论均以《圣经》权威否定教皇,同时新教理论推崇世俗权利。论证世俗权力的神圣性与必要性,并把它作为改革教会的依靠力量。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否认教皇自封为世俗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从而加强了君主与政府官员的权力,把教会置于本国控制之下产生了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各派,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国际性教会,如德国、北欧诸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苏格兰的加尔文派,进行宗教改革的

国家的君主在自己的领地上将新教教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王朝国家逐渐让位于民族国家。在宗教战争期间,荷兰人凭借新教信仰抵御了西班牙人的入侵;瑞士经过宗教改革,分散的各洲组成了统—的联邦,在教皇权力和哈布斯堡王朝衰落的有利国际环境下,完全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了—个主权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尼德兰的宗教改革与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相伴而行,最后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经过宗教改革风暴的洗礼,除德国和意大利仍处于支离破碎状态外,西欧—批统一的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

当然新教并未造就近代世俗国家,宗教改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新兴民族意识的觉醒,然而它却帮助近代国家从宗教权威的藩篱里解放了出来,使政教合一变为政教分离,这样的国家自治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生活中的—个基本特征。

(二)、资本主义初期经济繁荣得益于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为以后向资本主义所有权的转变创造了条件。那些转移到农民、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的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宗教战争中,荷兰在反对西班牙革命时为筹集军费、争取资产阶级对革命斗争的支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把没收的教产部分出卖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这些人再转手把土地拍卖,一时间在英国出现非常活跃的土地买卖投机热潮,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为英国整个封建土地制度的崩溃打开了—个缺口,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宗教改革的领导人物的思想本身并不是支持资本主义的,但是他们在提出的新教教义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精神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新精神为创立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教义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及个人奋斗、个人成就需要的价值取向,正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因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又大大推进了社会思想的开放和自由主义的发展。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新教造就了最杰出的企业家,早期资本家所具有的勤勉、节俭、诚实等品质直接取于新教伦理。大量的新教徒在清教伦理的指导下纷纷投入资本主义经营、金融、商业和制造业领域,造就了浓厚的资本主义气氛,也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正像恩格斯所说,“加尔文教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激进部分的要求。”

“中世纪的新教思想不仅在精神领域发生作用,也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清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 “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 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科学成就反映了上帝的辉煌,这便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神圣的赞许,使之能摆脱长期的神学枷锁的禁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新教特别是清教伦理越来越强调改造现世的价值,“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 由于看到科学研究对自然的研究能扩大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科学研究有了尊严变得高尚,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大大促进了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手段得到了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宗教改革中信仰成为私人的事情,人们对不同教派的并存已习以为常,对教派之争深感厌倦,这使整个欧洲出现了宗教宽容的精神。信仰上的自由促进了欧洲学术的复兴,加上当时新教占统治地位的城市有更为宽松的书刊发行制度,成为知识分子创造性活动的中心。在此气氛下,哥白尼之前不敢发表的科学假说被开普勒修改后理直气壮地表述出来了。宗教宽容成为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生长的温床,从而使15-16世纪欧洲成为科学与哲学迅猛发展的世纪,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宗教改革还导致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的大变革,它涤荡了在天主教神学禁锢下的西欧人的战战兢兢与萎靡不振,赋予人靠自己主观努力来实现理想的信心和进取精神,培育了近代

人的独立意识。新教企图寻求在上帝与个人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自己去解释《圣经》,新教的“因信称义”认为不论是得到上帝的拯救还是遭其诅咒都取决于自己的信仰而非借助教会的帮助或担保,并且他们还相信自己已成了上帝的选民,基于这些认识,西欧人看到了—条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得到上帝拯救的道路,意识到了长期被神学否定的自我。路德还从“我的信仰已成为自由的”前提,得出“我也就成为自由的”结论,解放了理性,开放了信仰自由;加尔文教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使日常工作具有了神圣性,此后人类精神开始对生存本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意识,这标志着人类精神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人们终于开始把感性的现实生活当作具有真实内容的生活,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个虚幻的梦和彼岸生活的预修所。宗教改革扫荡了封建神权专制,培养了民主平等精神。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是世俗封建专制体制在教会内的反映,是等级有序的神权专制体制,教会内毫无自由民主可言。而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冲淡了宗教虔诚心,增加了对宗教的怀疑。新教理论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和基督就可以从上帝那儿得到自由,获得救恩,成为义人,而不论信仰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这便打击了封建制度及教会的等级制度。宗教改革家们借助基督教的民主平等精神建立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型教会。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创建的新教会实行由信众选举产生的长老共同管理的制度,让资产阶级参加管理,这便为人们向君主权威挑战打下了基础,它实际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实验。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的清教徒以教会的民主共和制为蓝本,要求在英国建立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与近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会管理的共同制与近代的民主共和制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恩格斯曾说过,“如果路德新教在德国被镇压,这不仅仅会成为德国人的不幸,而且也会成为全世界的不幸”,因为如果这样,“欧洲的精神发展会变得无限单调”,人们的精神生活会依旧处于天主教神学的禁锢之中。路德认为人的肉体和财富可以服从俗权,但人的心灵思想是自由的,是用刀与剑、水与火都无法遏止的。正是路德的举动动摇了西方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威,从此思想冲破牢笼,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路德举起—面旗帜,“它是自由精神的旗帜”,人类靠自己注定要成为自由的。”新教思想在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上架起了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桥梁,对后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传播与盛行,信仰自由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宗教改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随着西欧人社会活动的扩展,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着缓慢的变化,最终随着其他因素,促成了西欧十六世纪资本主义飞速的发展,其崛起也就理所当然了。

西欧十六世纪崛起原因浅析

摘要:地理大发现带来的贸易繁荣,殖民主义攫取的原始积累资金和宗教改革放宽的科学思潮共

同促成了十六世纪西欧的繁荣富强。但是,推本溯源,这些只不过是西欧逐渐强盛的条件,真正促使这些条件成熟的,还是推动西欧崛起的人们,而指导人们实践的观念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笔者尝试着分析宗教改革是如何改变西欧人的观念,从而推动了西欧十六世纪的发展。

关键词:西欧; 崛起;观念;宗教改革;

一、观念的重要性

观念是人们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人们会根据自身形成的观念进行各种活动。利用观念系统对事物进行决策、计划、实践、总结等活动,从而不断丰富生活和提高生产实践水平。 观念是人类支配行为的主观意识,它给予了我们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原则、方向和行为轨迹,它起着根本的指示和规范作用。人的行为都是受执行者的观念支配的。观念的内核是思维方式。因为思维方式,即思维的结构和由它决定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人最为基本的活动方向和样式,因此,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行为的结果。

二、宗教改革对教育的影响(以德国为例)

宗教改革后,德国国民普及性教育思想开始形成由马丁 路德提出来的国民教育思想是以“信仰耶稣即可得救”思想为基础的。他认为人只有依靠信仰就能得救, 信仰的依据是“圣经”就可以了, 简化宗教仪式。于是人要获得真正的信仰, 就必须首先会读“圣经”, 接受读写算的教育, 就成为每个信徒都必须掌握的技能。

由于新教派认为每个信徒在上帝面前都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他们都具有同等的接受教育的权利,每一个儿童不分性别和等级都应接受教育, 于是教育在所有阶层中得到普及, 形成国民普及性教育, 教育权就不应当由教会垄断, 因此, 马丁 路德提出由国家来兴办教育的主张。马丁 路德在《给德意志市长和市政府官员们的信》中首次提出了国民教育的思想, 要求市长和市政府官员担负起承办教育的责任, 马丁 路德认为: 对世俗的政权来说, 使儿童受教育是一种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在《论送子女入学的责任》中进一步提出国家应该实行强制义务教育, 认为强制教育“不是夺走父母亲的孩子, 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公共的利益必须受教育”。并且世俗政权也应当行使权力强制父母把子女送进学校, 承当让孩子接受教育的义务。路德还认为世俗的权力不应该受到教会的干涉, 不必顾及教皇的意愿, 旧的学校只能使人堕落和培养骗子, 现在的教育应该回到基督教最原始的精神原则上, 实行彻底变革; 主张由国家政府来负责开办学校、任命教师、提供经费, 甚至可以将被取缔的教会的财产变卖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由此, 国民教育的思想开始形成, 国民教育的实践在各地区展开。

马丁 路德的教育主张, 无疑对德意志国民教育的普及起到重要作用, 但其能顺利地推行自己的主张, 并得以通过与他在宗教改革中的影响力有关, 更与欧洲深层次的基督教传统文明有关。“中世纪的西欧国家, 宗教权力和世俗权力一直是处在相对独立的状况下互相对峙的, 这是基督教文明与其他宗教文明的不同之处”,如与伊斯兰教和亚洲的各种宗教不同, 在亚洲的各种宗教文明中, 要么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 要么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 很少有这样相互容忍、各自独立对峙的格局。新教派为了通过教育来传播资产阶级新文化, 对学校的重视和争夺也是少见的,

这当中自然也少不了世俗势力的支持与争夺, 因此, 在德意志的历史上往往表现为教育的地位高于政治、经济。这种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在其他西欧国家有所反应。正是对教育的重视,才使得十六世纪以来,西欧人重视理性,科学得以发展。

三、宗教改革对经济观的影响

宗教改革不光影响了教育,作为基础的经济也必然因为宗教改革而发生变化。把赚钱作为义务视为天职与情感道德是对立的,而在伦理学家的解释下,转化为勤劳是正当的利润来源,这在道德上是无可厚非的“严密计算为基础的合理化,小心而又有远见地追求经济成功,也是个人主义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加尔文教伦理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特征,影响到职业观念和现世生活的合理化。追求财富与现世享乐的行为被视为正当且应当宗教的信念使人们更加全身投入到工作以创造与追求更多的财富,他们坚定地捍卫着现实的世俗美德和私有财产制度,把个人的职业义务看作是理性的自然结果,在各浸礼教派内起作用的一系列因素大大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工作的兴趣, 浸礼教行为的严密而又敏锐的合理性,被纳入了经济领域。

因此,当我们说十字军东征、新航路开辟的黄金狂热动因时,又不得不分析宗教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利用宗教的引力推广拜金热的做法,必然导致西欧人对金钱的热爱和物欲化。当然,这样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很有利的,前期足够的资本积累为西欧的飞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四、宗教改革后带来的资本主义发展

发生在15世纪的宗教改革和新教运动是—次社会自身全面的革新与调整,也是对西欧社会无所不包的改造,它不仅在政治上、组织上动摇瓦解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而且还摧毁了天主教价值观的统治地位而以新教取而代之。宗教改革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大大超出了它本来的目标,促进了西欧人性和思想上的大解放,孕育了资产阶级民主平等的思想,唤醒了民族国家意识,特别是清教主义,其激发并引申出来的思想感情渗透在这个时代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正因为如此,它已成为衡量当时各种社会生活、价值的尺度,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近代科学和近代哲学精神正是在新教伦理的推动和熏陶下产生和形成的,西欧伴随着宗教改革走向近代。

(一)、宗教改革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或国家主义最初是与宗教改革一同发展起来的,并且是通过宗教战争得以确立。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人对于自己的国家并没有十分确定的概念,“王朝国家’的版图是随着君主们的婚姻状况和继承状况而不断改变的,政治和战争只是国王、贵族和骑士们的事情,老百姓对于自己究竟归属哪个国家毫不感兴趣,在他们眼中只有封建领主而无民族国家。由于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的作用,《奥格斯堡和约》规定的“教随国定”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心。如在德国路德把《圣经》译成德语,既使《圣经》融化于本民族,为本民族服务,也使德国教会走上民族化的道路,有利于德国资产阶级的成长,从此《圣经》有了德语本,罗马教会丧失单独操纵和利用《圣经》的特权。反抗罗马教会垄断教权,加深了德国的民族意识,使宗教上有分歧的德意志民族和诸侯各霸—方的德国在使用路德创新的民族语言方面取得了统一,推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壮大。

路德、加尔文、慈温利新教理论均以《圣经》权威否定教皇,同时新教理论推崇世俗权利。论证世俗权力的神圣性与必要性,并把它作为改革教会的依靠力量。宗教改革运动使西欧北欧各国的世俗君主摆脱了罗马教皇的控制,否认教皇自封为世俗最高统治者的权威,从而加强了君主与政府官员的权力,把教会置于本国控制之下产生了脱离天主教会的新教各派,逐渐代替了原来的国际性教会,如德国、北欧诸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苏格兰的加尔文派,进行宗教改革的

国家的君主在自己的领地上将新教教会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王朝国家逐渐让位于民族国家。在宗教战争期间,荷兰人凭借新教信仰抵御了西班牙人的入侵;瑞士经过宗教改革,分散的各洲组成了统—的联邦,在教皇权力和哈布斯堡王朝衰落的有利国际环境下,完全摆脱了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成了—个主权国家,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尼德兰的宗教改革与反西班牙封建统治的民族民主革命相伴而行,最后建立了独立的荷兰共和国。经过宗教改革风暴的洗礼,除德国和意大利仍处于支离破碎状态外,西欧—批统一的民族国家走上了发展壮大的道路。

当然新教并未造就近代世俗国家,宗教改革的最根本原因在于新兴民族意识的觉醒,然而它却帮助近代国家从宗教权威的藩篱里解放了出来,使政教合一变为政教分离,这样的国家自治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生活中的—个基本特征。

(二)、资本主义初期经济繁荣得益于宗教改革

宗教改革中“教产”变为“俗产”,剥去了这部分财产所有权的神圣灵光,为以后向资本主义所有权的转变创造了条件。那些转移到农民、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手中的部分财产的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如宗教战争中,荷兰在反对西班牙革命时为筹集军费、争取资产阶级对革命斗争的支持,武装起义的领导者把被没收的教产实行大拍卖,售与城市商业资产阶级和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的大农场主。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把没收的教产部分出卖给贵族和租地农场主,这些人再转手把土地拍卖,一时间在英国出现非常活跃的土地买卖投机热潮,得到土地的人往往以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土地,这部分教会土地的资本主义化为英国整个封建土地制度的崩溃打开了—个缺口,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

宗教改革的领导人物的思想本身并不是支持资本主义的,但是他们在提出的新教教义中所体现出来的新精神对人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种新精神为创立资本主义精神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教教义中所体现出来的追求个人精神生活的自由、解放及个人奋斗、个人成就需要的价值取向,正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因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又大大推进了社会思想的开放和自由主义的发展。用马克斯·韦伯的话来说,新教造就了最杰出的企业家,早期资本家所具有的勤勉、节俭、诚实等品质直接取于新教伦理。大量的新教徒在清教伦理的指导下纷纷投入资本主义经营、金融、商业和制造业领域,造就了浓厚的资本主义气氛,也加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正像恩格斯所说,“加尔文教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激进部分的要求。”

“中世纪的新教思想不仅在精神领域发生作用,也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新教伦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清教的禁欲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的那种生活态度的扩张肯定发挥过无比巨大的杠杆作用,” “它哺育了近代经济人”。 新教伦理认为研究自然现象是促进赞颂上帝的—种有效手段,科学成就反映了上帝的辉煌,这便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神圣的赞许,使之能摆脱长期的神学枷锁的禁锢,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新教特别是清教伦理越来越强调改造现世的价值,“只要能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在上帝眼中就是善行” 由于看到科学研究对自然的研究能扩大人类支配自然的能力,科学研究有了尊严变得高尚,成为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大大促进了西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手段得到了提高。

科学技术是第—生产力。宗教改革中信仰成为私人的事情,人们对不同教派的并存已习以为常,对教派之争深感厌倦,这使整个欧洲出现了宗教宽容的精神。信仰上的自由促进了欧洲学术的复兴,加上当时新教占统治地位的城市有更为宽松的书刊发行制度,成为知识分子创造性活动的中心。在此气氛下,哥白尼之前不敢发表的科学假说被开普勒修改后理直气壮地表述出来了。宗教宽容成为西方近代科学和哲学生长的温床,从而使15-16世纪欧洲成为科学与哲学迅猛发展的世纪,科技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近代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宗教改革还导致人们的宗教信仰、文化价值观的大变革,它涤荡了在天主教神学禁锢下的西欧人的战战兢兢与萎靡不振,赋予人靠自己主观努力来实现理想的信心和进取精神,培育了近代

人的独立意识。新教企图寻求在上帝与个人之间建立直接的关系,自己去解释《圣经》,新教的“因信称义”认为不论是得到上帝的拯救还是遭其诅咒都取决于自己的信仰而非借助教会的帮助或担保,并且他们还相信自己已成了上帝的选民,基于这些认识,西欧人看到了—条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可以得到上帝拯救的道路,意识到了长期被神学否定的自我。路德还从“我的信仰已成为自由的”前提,得出“我也就成为自由的”结论,解放了理性,开放了信仰自由;加尔文教将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融为一体,使日常工作具有了神圣性,此后人类精神开始对生存本身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在这种反思的过程中产生了自我意识,这标志着人类精神历史上的一个新阶段,人们终于开始把感性的现实生活当作具有真实内容的生活,而不是把它仅仅当作—个虚幻的梦和彼岸生活的预修所。宗教改革扫荡了封建神权专制,培养了民主平等精神。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是世俗封建专制体制在教会内的反映,是等级有序的神权专制体制,教会内毫无自由民主可言。而宗教改革和宗教战争冲淡了宗教虔诚心,增加了对宗教的怀疑。新教理论认为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因信称义”认为只要信仰上帝和基督就可以从上帝那儿得到自由,获得救恩,成为义人,而不论信仰者是何种身份的人,这便打击了封建制度及教会的等级制度。宗教改革家们借助基督教的民主平等精神建立适合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型教会。如加尔文在日内瓦创建的新教会实行由信众选举产生的长老共同管理的制度,让资产阶级参加管理,这便为人们向君主权威挑战打下了基础,它实际上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实验。受加尔文教派的影响的清教徒以教会的民主共和制为蓝本,要求在英国建立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与近代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教会管理的共同制与近代的民主共和制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恩格斯曾说过,“如果路德新教在德国被镇压,这不仅仅会成为德国人的不幸,而且也会成为全世界的不幸”,因为如果这样,“欧洲的精神发展会变得无限单调”,人们的精神生活会依旧处于天主教神学的禁锢之中。路德认为人的肉体和财富可以服从俗权,但人的心灵思想是自由的,是用刀与剑、水与火都无法遏止的。正是路德的举动动摇了西方有史以来最大的权威,从此思想冲破牢笼,获得了最大的自由。黑格尔认为,路德举起—面旗帜,“它是自由精神的旗帜”,人类靠自己注定要成为自由的。”新教思想在宗教信仰和思想文化上架起了由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桥梁,对后世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传播与盛行,信仰自由的出现有着重要的影响。

综上所述,宗教改革引起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从而随着西欧人社会活动的扩展,西欧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着缓慢的变化,最终随着其他因素,促成了西欧十六世纪资本主义飞速的发展,其崛起也就理所当然了。


相关文章

  • 早期殖民扩张
  •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查看


  •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课标要求 掌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了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的主题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在美苏对峙之时,随着经济的高速增 ...查看


  •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学案
  • 第二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一专题 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基础知识过关题目 (注:已经基本掌握的题目可以不做,或者只写提纲或要点.思路.) 1.新航路开辟的历史必然性. 必要性:(1)十四世纪至十五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查看


  • 资本主义发展史
  • 资本主义发展史 ★主体线索和分期 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产生.确立及进一步发展完善的历史,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可抓住两条线索,一是资本主义的发生史,二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资本主义的发生史是资本主义的童年时代,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资本 ...查看


  • 74-第八单元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 第八单元 工业革命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第二讲 两次工业革命 [考点清单]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解析:两次工业革命一直以来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对于本部分内容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突出成就,理解工业革 ...查看


  • 学习大国崛起-英国后感
  • 大国崛起--英国 1.英国崛起的过程 英国近代以来的崛起和强大,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而其中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宪政体制的形成与完善,无疑是其最重要的结构性和制度性支撑.近代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三权分立宪政体制国家,应该被看作是英国贡献给现 ...查看


  • 2014青岛市一模
  • 高三质量检测历史 一.选择题:共35题,每小题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某博物馆有一文字残缺的史籍,其中有一段内容是:"□曰丞相,□设计相,至 □则丞相废.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A.秦 B.唐 C.宋 D.明 ...查看


  • 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 世界近代化的进程 英国 一,环境及背景基本介绍: 英国位于欧洲西北端,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国建,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其隔离,所以英国易于防守,海洋 为天然屏障. 海: 1便利2屏障作用 英吉利海峡: 1是英国容易保持独立 2避开岛国的孤立,封闭, ...查看


  • 上海高中历史第四分册会考知识点全整理
  •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 1. 条件:民族国家形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 2. 地点:法国(法兰西斯一世 王权强盛).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3. 背景:社会各阶层支持加强王权 ● 封建贵族要维持自身地位 ● 资产阶级渴望资本主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