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全宋文_杨亿佚文辑校商榷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全 宋 文 》杨 亿 佚 文 辑 校 商 榷

许振兴

《全 宋 文 》 是 四 川大 学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教 授 曾枣 庄

刘 琳 等 主 编的 一 部 集 思 广 益 群

策群力

,

务求 网罗赵宋一代

,

单篇散 文

,

骄 文 和 诗 词 以 外 之 韵文

,

《全 宋 文 》

,

,

,

成都

,

巴 蜀 书社

,

凡例

的文 章 总 集

全 书的 编纂

年秋

成绩斐 将有助

, ,

夭 正 式被 提 出 后

短 短 七 年 间 已 有 厚 甸甸 各 约 六 十 万 字 的 三 十 册 作 品 相 继 面 世 期

,

有 目共 睹

,

笔 者 已 尝 就 本 书 前 四 册 的体 例 和 编 排 提 出 一 些 概 括 性 的意 见

《东 方 文

,

化 》 第 文

,

卷第

,

毕竟确 实 的 检 校 和 详 细 的 对 勘

于 更 清 楚 说 明它 的价 值

由是

,

现 拟 就本 书 所 收 录 北 宋 前 期 文 坛 大 手 笔 杨 亿 字 大年 溢

的 作 品 略 窥 个 中的 梗概 成都

杨 亿 的作 品 被 列 为 本 书 的 卷

, ,

至卷

入 第七

八册

巴蜀书社

,

赵恒

,

,

在位

,

页 一

杨亿除 以 外

,

西昆

诗作 在 宋 真 宗

复擅于 史著

朝 名噪 一 时

,

本身 既 长龄诗文

,

,

是 以 毕 生著述 等身

,

可惜

,

他在 逝 世 不 足 二 十 年 间

,

便遭 到 石介

等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推 动 者 奋 力痛 斥

因此

《武 夷 新 集 》各 文 章 外

,

从 此 声 名狼 藉

他 的作

品 更 因 乏 人 整 理 而 逐 渐 散佚 旬 休 多 暇 时 自编 的

《全 宋 文 》的 编 者 们 除 收 录 和 点 校 杨 亿 在 景 德 四 年

更 尽 力 汇 辑 集 外 佚文

他 们 为方 便读

者读其 书 可 以 想 见 其 人 容 或 间有 疏 略

,

还 在 卷 前 简 介 了大 年 的 生 平

,

这 遂 使 本 书 的价 值 弥 足 珍 贵

,

但 亦

,

辑 佚和 点 校 始 终 是 吃 力 不 讨 好 的重 活

错 误 网 漏 着实 在 所 难 免

而 作 者 小 传的撰 写

,

现 谨 将 检 读 本 书 杨 亿 小 传 及 所 辑 《武 夷 新 集 》集外 文 后 的 一 些 意 见 条列

稗 供学 者 参 考

小传 部 分 景 德 三年

,

召 为 翰林 学 士

,

,

又 同修 国 史

,

,

,

杨亿 奉 诏 修 续 国史 事 当在 景 德 四 年

上 海 古籍 出 版 社

,

八月 月

, ,

李煮

在位

,

、 、

《续 资 治

通 鉴长 编 》 上 海

已 二 十四 日 条 载

,

以 下 简 称 《长 编 》 景 德 四 年 八 月 丁

诏 修太 祖 赵 匡撤

一 一

一 一

太宗 赵灵

,

一 一 一

,

,

一 ” 在位 正 史 宰相王旦

监 修 国 史 知枢

密 院 事 王 钦 若

陈尧 臾

参 知 政 事赵 安 仁

,

翰林学士 晃迥

,

杨亿并 修 国 史

, ,

,

,

大 中祥 符 七 年

知处 州 行

今系 于 景 德 三 年 代 还 以 为 参 详仪 制 副 使

,

,

知礼仪 院

判 必 今

太 常寺

,

大 中祥 符 七 年 杨亿 实 获 委 知 妆 州

河南 北汝河

沙河 流域各 县

《长 编 》大 中祥 符 七 年

八 月戊辰

十五 日

条载

,

命亿 知 汝 州

又按

,

,

此处 作

处州

,

,

杨亿 自汝 州 代 还

脱脱 伐

任参 详仪 制副 使 等编 的

七年

,

知 礼仪 院

北京 起 知汝 州

、 。

,

判秘阁

,

太 常寺 的 时 间 年

,

,

乏 明载 即代还 符八 年

大 中祥 符

,

宋史 亿

,

中华 书 局

杨亿传

,

病愈

条复载 初六

,

会 加 上 玉 皇圣 号

表求陪预

以 为参 详仪 制副 使

知礼仪 院

判 必阁

太 常寺

页 贵物 如之

,

。 。

《长 编 》大 中 祥

《大 中祥 符 法 宝 录 》

十 月 甲辰

,

二 十七 日

四 月丁 亥

兵部侍 郎赵 安仁 上

,

二十三卷 上 卷

,

有 诏 褒饰

,

仍赐金 帛

知汝 州杨亿 以尝预编修 条又载

,

,

同书 夭 禧 四 年 页

大 中祥 符 末

亿 自汝 州 代 还

上 据 此 推 知 杨 亿 解 汝 州 职 当 在 大 中祥符 八 年 十 月后 此 系龄 大 中 祥 符 七 年 集 外 辑 得 佚文 二百 五 十 三 篇

失当

,

共 编 为 二 十二 卷 篇

,

,

,

倒行

本书第七

,

八 册 共 收 杨亿 文

,

辑 佚 部 分 连 梁章 矩

等辑 的

此 称佚 文 二

杨文公逸诗文 百 五 十三篇 乙 一 页 按

又按

,

、 、

一 卷 佚 文 八 篇 合计

共 收录

《武 夷 新 集 》集 外 文 五 十 九 篇

诚失当

辑佚部分 庄穆皇后哀册文 原 注 出处 倒行 当为

“ “

,

,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三 一 之 五

第二 册 二七 八 页 第

,

,

,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三 一 之 五

下至五二上

此 哀 册 文 另有 覆 文 见 徐 松

,

辑 《宋 会 要 辑 稿 》 北 京 年

,

中华 书 局

据 国立 北 平 图书馆

年 影 印本 缩 印

又 礼三一 之三六

册页

文 学 间有 小 异

,

答 宰 相等请 封 禅 第五 表诏

,

原 注 出处 行

又 见 《宋 会 要 辑 稿 》 礼二二之二

第 一 册 第八 八 三 页

,

,

三 言

当 见 龄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二 二 之 二 下 至 三 下 举 陈话 王 宗 道 奏 册

,

,

,

卷 有行止

,

翻 检 原 注 出处

《宋 会 要 辑 稿 》载

天禧四年

八 月 四 日翰 林 学 士 杨 亿等

,

准 诏 于 京 朝 官 内同奏 举 博 学

无过犯三

两 人 闻奏

,

今 举 著 作 佐 郎 陈话

,

大 理 评 事王 宗 道

诏 … …王 宗道

诏 并 充崇文 院检讨

,

选 举三三之三上

,

此将

一节析为一篇

视 为 杨亿 作 品 册

,

诚失当 页

贺 试 中贤 良 启 贺 试 中贤 良 启 按 据原 注

,

,

二 册 页 卷 一 此 二 篇 俱 见 《五 百 家 播 芳 大 全 文 粹 》卷

,

,

今 检 魏 齐 贤等 编 《圣 宋

,

五 百 家 播 芳大 全 文 粹 》 台 北 月

,

学 生 书 局 据 国立 中 央 图 书 馆 珍 藏 宋 善 本 影 印

,

年 商 务 印书

以 下 简 称 《播 善

上 一 下 与 《五 百 家 播 芳 大 全 文 粹 》 台 北

馆 据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

》本 影 印

,

,

,

以 下 简 称 《播 库

,

下一

,

知 此 二 启次 序 当 相 互 更 易 上二相手简 原 注 出处 行 按 检解绪

,

《永 乐 大 典 》卷 二 三 六 八 引 《杨 公 文 集

手简 》

,

,

卷 月

,

等编

,

《永 乐 大 典 》

北京

中华 书 局

,

此 手 简 当录 自 《永 乐 大 典 》卷

,

,

引 《杨 文 公 集

《杨 文 公 集 》

手 简 》 总页

卷一一三六 八 六 按

”。

卷二三六八 册

,

又误

《杨 公 文 集 》

与章 廷 评 书

原 注 出处

,

,

” 雍 正 《浙 江 通 志 》卷 五

卷 古迹

,

,

倒行

检 稽 曾箔 龄 雍 正 年 间 监 修 的

,

《浙 江 通 志 》

台北

商务 印 书馆 据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影 印 卷五

,

知 杨亿此 书 实载 龄 卷 册

,

十三

今误为

舆 李 维 内翰 书

,

,

续 藏经 第 二 编 乙 第八 套 第 四 册

。 。

原 注 出处 祖 纲 目 》卷 三 五 按

又按

,

,

《夭 圣 广 灯 录 》 卷 一 八

又 见 《佛

,

《五 灯 会 元 》 卷 一 二

《人 夭 宝 鉴 》

,

,

倒行

续 藏经 册

,

当改 为

《续 藏 经 》

杨亿 此 书 又 见 放 释 道 原 编 东京

,

《景 德 传 灯 录 》

,

收 入 高 楠顺 次 郎 编 月

, ,

《大 正 新 修 大

藏经 》 第

大 正 一 切经 刊行 会

,

,

殆 乃 小间

再 辨方 位

,

,

,

八 行

《景 德 传 灯 录 》作

殆及小 间

, ,

谢 法 智答三 问启 若 乃 谷 响随 声 行 当改为

,

动 彰于 答 应镜 火 立

,

照随 显于

形规

,

,

,

,

至页

按 按

若乃谷 响随声

其 如离 句绝 非

,

动彰于 答应

镜火立照

,

随显于形规

,

其如离句 当改 为

,

绝 非终 焉 杳遂

,

,

行 一

终焉杳邀

自他 路 绝 生

佛道 齐 纵

,

,

直下以承 当

,

,

已未来而 丧 失

,

,

,

行 一

当改 为

题 下注

自他 路 绝

天 禧元 年

,

生 佛道 齐 册 年

, ,

纵 直 下 以承 当 册

, ,

,

已 未 来而 丧 失

致 四 明知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书

,

,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 第

,

卷 月

,

,

倒行 册

,

按 释 宗 晓 编 《四 明 尊 者 教 行 录 》 收 入 高 楠 顺 次 郎编

东京 大正 一 切经刊行 会

,

真 宗 皇 帝 谕 旨 留 四 明住 世

,

四明

教主 礼公

留住世

,

… …天 禧 初

,

结 十僧 行忏 法

三年期满焚身

内翰 杨 大 年 慕 其 为 人

以 书请

亿 钦 闻修 千 日 之 忏

… …庶 获 瞻 风

礼终 不允

,

, ,

只 言 杨 亿此 书

作放

夭禧初

另 据江 少虞

《宋 朝 事 实 类 苑 》

上海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晚结 十 僧

年 修三年忏

,

仙释僧道

礼法 师

所称

明 州 天 台教 主 礼 法 师

烧身

为约

杨大年 慕 其道

,

三 以 书 留之云

亿 闻 我 师 比 修 千 日 之忏

,

…冀 获 瞻 风

后礼

师终 不诺

” ,

则 杨 亿 此 书 的 写 作 时 间更 乏 明载 册 成都

由是

,

,

今 贸然 系 为 年

,

天 禧元 年

似 乏 确证

又按

曾 枣 庄 龄 《全 宋 文 》第

巴 蜀 书社

所 录题

为钱 易 丙子 三年

,

, ,

作的

真 宗 皇 帝 谕 旨留 四 明 住 世

,

的校记 里 称

此 文 自题 撰 于 景 右 页

然 时 钱 易 已 卒 十余年 册

,

…与 史 实 抵 悟

当 为 释 徒 伪托

所言确是

故 为 审慎 计

,

杨 亿 此 书 自不 宜 轻 率 系 年 卷

又 书 留法 智 住 世

,

页 册

,

属 在疚 之方 初

固 叙怀 而 未 悉

,

,

,

,

行 页

当改 为

属 在 疚 之方 初 固

, ,

叙怀而未 悉

十一

按 式 与 书

页 时间

,

致 释 遵 式 托 劝 四 明知 礼 法 师 留 世 书 》 册

,

,

题下注

天 禧元 年

,

,

,

倒行 亲 请 释 知 礼 留世 不 果 后

,

此 书为杨亿撰

致 四 明知 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书

,

托释遵

故今系龄

再 劝 释 知礼 回转意 的 函件 卷 仙 释 僧道

,

事 载 龄 《四 明 尊者 教 行 录 》 卷

,

《宋 朝 事 实 类 苑 》

礼法师

,

二者 俱未 确 言此 书 的

写 作 致 四 明知 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天禧元年

诚失 当

另可参 看 上文 九

的按 语

,

原 注 出处

《四 明尊 者 教 行 录 》卷 五

又 见 《湘 山 野 录 》卷 下

,

,

,

此 书既与

释 僧道 二

致 四 明 知 礼 法 师 请 留住 世 书 页

,

同载 转 《宋 朝事 实类 苑 》 卷

礼法师

,

自当 列 明

汾 阳无 德禅师 语 录

,

,

,

郡 牧 刘 公 昌言 躬 诣 顶 渴 延 住 兰 若

当改为

前 后 八 请 皆不 之 诺

,

,

,

,

,

行 二

郡 牧 刘 公 昌言 躬 诣 顶 渴

延住 兰若 遂 尔 留憩

,

,

前后八 请

皆不 之 诺

,

遣 沙 门契聪

诣 白马 山 迎 至 其 郡

,

,

,

,

,

当 改为

法兴

遣 沙 门契 聪 诣 白马 山

,

迎 至 其郡 册

,

遂 尔 留憩

,

智深

“ “

二 上人飞锡实勤

,

按 卷 按

, ,

当改 为 原 注 出处

页 当为

,

法兴

智 深 二 上 人 飞 锡实 勤

《汾 阳 无 德 禅师 语 录 》卷 首

,

日本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卷 四 七

,

行 一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

,

,

景 德 传灯 录 序

,

原 注 出处

《景 德 传灯 录 》卷 一

日本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卷 五 一

,

,

行 一

当为

。 。

《大 正 新 修大藏 经 》 册

,

历 代锉政要 略

,

,

原 注 出处

《历 代 锉 政 要略 》 《学 海 类编 》本

,

,

,

,

,

行 史部

惟 曹溶

乃 《册

,

按 《历 代 锉 政 要 略 》一 卷

提 要 》 台北

旧 题 杨亿 撰

纪晌

,

一 年

,

等编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列 此书龄

, ,

商 务 印 书馆 据 文 渊 阁

,

《四 库 全 书 》本 影 印 《宋 史

三 十六

职官 类存 目

,

此书 上

,

艺文 志

,

》不 著 录

亿 本 传亦 不 载

细 核其 文 下

,

《学 海 类 编 》收 之

总序

,

页 也

全 书篇 幅 简 短

四 库馆 臣 以 为

,

府 元龟

,

锉 政 》一 门 锉政 门

,

已 为割裂作 伪

卷 锉选部

今检

《册 府 元 龟 》 全

并无

,

而 《历 代 锉 政 要 略 》所 录 实

,

总序

惟 文 字 稍 有 出入

,

处 亦异

或 为 版 本歧 异 所 致

四 库 馆 臣 曾精 确 指 出

亿虽预修 一约

,

《册 府 元 龟 》

而 据晃 氏

,

《读 书 志 》 总 其 事者 尚有 王 钦 若

同 修者 更 有 钱 惟 演

等 十五 人

作 序者

此真随

亦 有李 维

等五 人

,

亿 龄 诸序 不 过 奉 救 点 窜 诚具 见地

,

何所 见 而 此 序 出

亿 乎

意支 配 者 矣

页 册

,

,

是 以 宜 出校 记 说 明原委

,

十五

按 作品

,

佛法三 问

校记

” 此 篇 已 收 入 释 知 礼《答 杨文 公 佛 法 三 问 》 册

,

,

页 页

,

所提 三 问的 后

此 答 问为释 知礼 答 复 杨亿 虽 已 载龄 本 书第

致 法智 三 问书

,

, ,

,

然应 再龄第 册

, ,

致 法智 三 问书

,

重载

,

并 注 明 出 龄 《四 明 尊者 教 行 录 》卷

以 方 便 读者

十六

司 马 耕字 子 牛 宋 人 赠 向 伯 今进 封 楚 丘 侯 赞 册

,

,

樊 须字 子 迟 齐 人 赠 樊 伯今 进 封 益 都 侯赞 秦博 士 伏 胜 今封 乘 氏 伯赞

,

,

按 佚 的功 绩 十七

,

此 三 篇 所 注 出处 无 相大师 行 状

,

,

宜 补入

,

《武 夷 新 集

” 杨 文 公 逸 诗文 》

以 态 梁 章 拒 等辑

,

,

原 注 出处

禅 源诸 诊 集 都 序 》卷 上 一

,

日本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卷 四 八

,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

当为

册 卷

十八 按 十九

又按

,

大 宋天双殿碑 铭

,

,

原 注 出处

” 《武 夷 新 集 》 卷 八 附《杨文 公 逸 诗 文 》

,

,

,

当作

《武 夷 新 集

杨 文 公 逸 诗文

,

代北 狄 撰 祭 皇 后文

,

,

原 注 出处

当作

,

《萤 雪 丛 说 》卷 一

金 华丛 书本

,

,

,

,

《金 华 丛 书 》本 《萤 雪 丛 说 》

俞成

,

载缪荃 孙 〔

,

〕 等 校 刊 《儒 学 警 悟 》 香 港

门 书 店 影 印本 岂期 云 散 雪 消

及 事仁 宗

花残 月缺

,

祭文

条载

前 辈尝 说 北 狄致 祭 皇 后 文

,

,

杨 大 年捧

读 空 纸无 一 字

,

随 自撰 曰

惟 灵 巫 山一 朵 云

间苑 一 团 雪

,

桃源一枝花

,

秋空一轮月

伏 惟 尚餐

,

仁庙大 喜 其 才 敏 捷

,

有壮 国体

,

丁传

靖辑 《宋 人 轶 事 汇 编

赵祯

,

北京

,

中华 书 局 一

年 在位

,

已 焚 此 条下 注

按文公不 故 本 书编

或 是 真 宗 之误

者辑 录 此 文 时

应 出校 记

说 明疑 点

二十

,

简穆皇后忌辰道场疏

,

,

,

原 注 出处

《圣 宋 五 百 家 播 芳大 全 文 粹 》卷 七 七

清钞本

,

,

,

行 按 检 《播 善

》卷

,

系此 疏 作 者 为

杨大 年

,

, ,

惟 翻 《播 库 》 卷

,

则列

作者 为

王歧 公

即王硅

上 卷

二 者 信 伪难 辨 页

,

故宜 出校记说 明

,

二十一

昭 宪皇后

忌 辰道 场疏

原 注 出处 行

圣 宋 五 百家 播 芳大 全文 粹 》 卷七 七 系此 疏 作 者 为

,

清钞本

,

,

《播 善 》卷

杨大 年

而 误 题 目篇 为 页 下

,

昭宣皇后 忌

,

辰道 场疏

同上

《播 库 》卷

则列作者为 册

,

王歧公

,

二说难 辨

当出

校记

二 十二 按

陵 山一 路 告 祭祝 文

,

,

标题

陵 山一路告祭祝文

卷 页 册

,

,

行 下

,

《播 善 》卷

题此文为

一 载

,

山陵一 路 告 祭祝 文 一项

据 《宋史 》卷

礼 陵

二五

凶礼

山陵

,

一 卷

, ,

故当改

,

陵山

俯鉴吉溯 据

扁鹊袱宫兴诊

按 字

,

《播 善 》卷

扁鹊

, ,

为 小字

,

故 当改 为

俯鉴吉镯

扁鹊 ,

再 另行 新 段

袱宫兴诊

,

……

金均

,

据 《播 善 》 卷 万 寓欢心 当改

当作

金钩

,

上 卷 卷

,

宜 出校 记

,

二 十三 按

又按

《寿 宁 节 大 燕 教 坊 致 语 》

,

,

过被 至 仁 之化

,

,

页 页

当 据 《播 善 》改 寿宁节致语

《播 善 》 卷

过 册

,

,

,

二十四

,

所录

寿宁节 致 语

勾杂剧 放女 弟子

放小儿

勾 女弟子

队名

问女弟子

, ,

女 弟子

,

勾 杂剧

,

同御 乐圣 之 杯

页 卷

,

当据 《播 善 》 改

为 知卸

《全 宋文 》既 是 当 今 编 纂 中 卷 峡 最 为 浩 繁 的 断 代 文 章 总 集

全 书书成众手

,

疏漏实

在可 以谅解 的 总 体价值

目共 睹

,

上列并误

,

只是笔者 吹毛求疵 的

,

大 醇 小疵

,

实 毫 不 损 害全 书 在 文 献 学 上

,

更 绝 不 动 摇 编 纂 者 在 文 献 整理 事 业 上 的 专 业 地 位 亦 不 容忽 视

他 们 辑佚 的功 绩 固 然 有

而 标点 传世文 集 的努 力

,

因 为很 多 宋 代 著 名 学 者

。 、

文 士 的别 集 迄

,

今 仍未 见 单行 点校本 面 世

和 后人提 供不少方便 不容 或 缺 的重 要 资料

。 。

杨 亿 的 作 品 便 是 个 中的 代 表

,

《全 宋文 》的编 纂

正 好 为今人

因此

《全 宋 文 》仍 将 是 学 者 研 究 宋 代文 学

历史

,

以 至 中 国 文化

作者通讯处

。 。

香 港 薄扶 林 道 香 港 大 学 中 文 系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全 宋 文 》杨 亿 佚 文 辑 校 商 榷

许振兴

《全 宋 文 》 是 四 川大 学 古 籍 整 理 研 究 所 教 授 曾枣 庄

刘 琳 等 主 编的 一 部 集 思 广 益 群

策群力

,

务求 网罗赵宋一代

,

单篇散 文

,

骄 文 和 诗 词 以 外 之 韵文

,

《全 宋 文 》

,

,

,

成都

,

巴 蜀 书社

,

凡例

的文 章 总 集

全 书的 编纂

年秋

成绩斐 将有助

, ,

夭 正 式被 提 出 后

短 短 七 年 间 已 有 厚 甸甸 各 约 六 十 万 字 的 三 十 册 作 品 相 继 面 世 期

,

有 目共 睹

,

笔 者 已 尝 就 本 书 前 四 册 的体 例 和 编 排 提 出 一 些 概 括 性 的意 见

《东 方 文

,

化 》 第 文

,

卷第

,

毕竟确 实 的 检 校 和 详 细 的 对 勘

于 更 清 楚 说 明它 的价 值

由是

,

现 拟 就本 书 所 收 录 北 宋 前 期 文 坛 大 手 笔 杨 亿 字 大年 溢

的 作 品 略 窥 个 中的 梗概 成都

杨 亿 的作 品 被 列 为 本 书 的 卷

, ,

至卷

入 第七

八册

巴蜀书社

,

赵恒

,

,

在位

,

页 一

杨亿除 以 外

,

西昆

诗作 在 宋 真 宗

复擅于 史著

朝 名噪 一 时

,

本身 既 长龄诗文

,

,

是 以 毕 生著述 等身

,

可惜

,

他在 逝 世 不 足 二 十 年 间

,

便遭 到 石介

等诗 文 革 新 运 动 的 推 动 者 奋 力痛 斥

因此

《武 夷 新 集 》各 文 章 外

,

从 此 声 名狼 藉

他 的作

品 更 因 乏 人 整 理 而 逐 渐 散佚 旬 休 多 暇 时 自编 的

《全 宋 文 》的 编 者 们 除 收 录 和 点 校 杨 亿 在 景 德 四 年

更 尽 力 汇 辑 集 外 佚文

他 们 为方 便读

者读其 书 可 以 想 见 其 人 容 或 间有 疏 略

,

还 在 卷 前 简 介 了大 年 的 生 平

,

这 遂 使 本 书 的价 值 弥 足 珍 贵

,

但 亦

,

辑 佚和 点 校 始 终 是 吃 力 不 讨 好 的重 活

错 误 网 漏 着实 在 所 难 免

而 作 者 小 传的撰 写

,

现 谨 将 检 读 本 书 杨 亿 小 传 及 所 辑 《武 夷 新 集 》集外 文 后 的 一 些 意 见 条列

稗 供学 者 参 考

小传 部 分 景 德 三年

,

召 为 翰林 学 士

,

,

又 同修 国 史

,

,

,

杨亿 奉 诏 修 续 国史 事 当在 景 德 四 年

上 海 古籍 出 版 社

,

八月 月

, ,

李煮

在位

,

、 、

《续 资 治

通 鉴长 编 》 上 海

已 二 十四 日 条 载

,

以 下 简 称 《长 编 》 景 德 四 年 八 月 丁

诏 修太 祖 赵 匡撤

一 一

一 一

太宗 赵灵

,

一 一 一

,

,

一 ” 在位 正 史 宰相王旦

监 修 国 史 知枢

密 院 事 王 钦 若

陈尧 臾

参 知 政 事赵 安 仁

,

翰林学士 晃迥

,

杨亿并 修 国 史

, ,

,

,

大 中祥 符 七 年

知处 州 行

今系 于 景 德 三 年 代 还 以 为 参 详仪 制 副 使

,

,

知礼仪 院

判 必 今

太 常寺

,

大 中祥 符 七 年 杨亿 实 获 委 知 妆 州

河南 北汝河

沙河 流域各 县

《长 编 》大 中祥 符 七 年

八 月戊辰

十五 日

条载

,

命亿 知 汝 州

又按

,

,

此处 作

处州

,

,

杨亿 自汝 州 代 还

脱脱 伐

任参 详仪 制副 使 等编 的

七年

,

知 礼仪 院

北京 起 知汝 州

、 。

,

判秘阁

,

太 常寺 的 时 间 年

,

,

乏 明载 即代还 符八 年

大 中祥 符

,

宋史 亿

,

中华 书 局

杨亿传

,

病愈

条复载 初六

,

会 加 上 玉 皇圣 号

表求陪预

以 为参 详仪 制副 使

知礼仪 院

判 必阁

太 常寺

页 贵物 如之

,

。 。

《长 编 》大 中 祥

《大 中祥 符 法 宝 录 》

十 月 甲辰

,

二 十七 日

四 月丁 亥

兵部侍 郎赵 安仁 上

,

二十三卷 上 卷

,

有 诏 褒饰

,

仍赐金 帛

知汝 州杨亿 以尝预编修 条又载

,

,

同书 夭 禧 四 年 页

大 中祥 符 末

亿 自汝 州 代 还

上 据 此 推 知 杨 亿 解 汝 州 职 当 在 大 中祥符 八 年 十 月后 此 系龄 大 中 祥 符 七 年 集 外 辑 得 佚文 二百 五 十 三 篇

失当

,

共 编 为 二 十二 卷 篇

,

,

,

倒行

本书第七

,

八 册 共 收 杨亿 文

,

辑 佚 部 分 连 梁章 矩

等辑 的

此 称佚 文 二

杨文公逸诗文 百 五 十三篇 乙 一 页 按

又按

,

、 、

一 卷 佚 文 八 篇 合计

共 收录

《武 夷 新 集 》集 外 文 五 十 九 篇

诚失当

辑佚部分 庄穆皇后哀册文 原 注 出处 倒行 当为

“ “

,

,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三 一 之 五

第二 册 二七 八 页 第

,

,

,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三 一 之 五

下至五二上

此 哀 册 文 另有 覆 文 见 徐 松

,

辑 《宋 会 要 辑 稿 》 北 京 年

,

中华 书 局

据 国立 北 平 图书馆

年 影 印本 缩 印

又 礼三一 之三六

册页

文 学 间有 小 异

,

答 宰 相等请 封 禅 第五 表诏

,

原 注 出处 行

又 见 《宋 会 要 辑 稿 》 礼二二之二

第 一 册 第八 八 三 页

,

,

三 言

当 见 龄 《宋 会 要 辑 稿 》礼 二 二 之 二 下 至 三 下 举 陈话 王 宗 道 奏 册

,

,

,

卷 有行止

,

翻 检 原 注 出处

《宋 会 要 辑 稿 》载

天禧四年

八 月 四 日翰 林 学 士 杨 亿等

,

准 诏 于 京 朝 官 内同奏 举 博 学

无过犯三

两 人 闻奏

,

今 举 著 作 佐 郎 陈话

,

大 理 评 事王 宗 道

诏 … …王 宗道

诏 并 充崇文 院检讨

,

选 举三三之三上

,

此将

一节析为一篇

视 为 杨亿 作 品 册

,

诚失当 页

贺 试 中贤 良 启 贺 试 中贤 良 启 按 据原 注

,

,

二 册 页 卷 一 此 二 篇 俱 见 《五 百 家 播 芳 大 全 文 粹 》卷

,

,

今 检 魏 齐 贤等 编 《圣 宋

,

五 百 家 播 芳大 全 文 粹 》 台 北 月

,

学 生 书 局 据 国立 中 央 图 书 馆 珍 藏 宋 善 本 影 印

,

年 商 务 印书

以 下 简 称 《播 善

上 一 下 与 《五 百 家 播 芳 大 全 文 粹 》 台 北

馆 据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

》本 影 印

,

,

,

以 下 简 称 《播 库

,

下一

,

知 此 二 启次 序 当 相 互 更 易 上二相手简 原 注 出处 行 按 检解绪

,

《永 乐 大 典 》卷 二 三 六 八 引 《杨 公 文 集

手简 》

,

,

卷 月

,

等编

,

《永 乐 大 典 》

北京

中华 书 局

,

此 手 简 当录 自 《永 乐 大 典 》卷

,

,

引 《杨 文 公 集

《杨 文 公 集 》

手 简 》 总页

卷一一三六 八 六 按

”。

卷二三六八 册

,

又误

《杨 公 文 集 》

与章 廷 评 书

原 注 出处

,

,

” 雍 正 《浙 江 通 志 》卷 五

卷 古迹

,

,

倒行

检 稽 曾箔 龄 雍 正 年 间 监 修 的

,

《浙 江 通 志 》

台北

商务 印 书馆 据 文 渊 阁 《四 库 全

书 》影 印 卷五

,

知 杨亿此 书 实载 龄 卷 册

,

十三

今误为

舆 李 维 内翰 书

,

,

续 藏经 第 二 编 乙 第八 套 第 四 册

。 。

原 注 出处 祖 纲 目 》卷 三 五 按

又按

,

,

《夭 圣 广 灯 录 》 卷 一 八

又 见 《佛

,

《五 灯 会 元 》 卷 一 二

《人 夭 宝 鉴 》

,

,

倒行

续 藏经 册

,

当改 为

《续 藏 经 》

杨亿 此 书 又 见 放 释 道 原 编 东京

,

《景 德 传 灯 录 》

,

收 入 高 楠顺 次 郎 编 月

, ,

《大 正 新 修 大

藏经 》 第

大 正 一 切经 刊行 会

,

,

殆 乃 小间

再 辨方 位

,

,

,

八 行

《景 德 传 灯 录 》作

殆及小 间

, ,

谢 法 智答三 问启 若 乃 谷 响随 声 行 当改为

,

动 彰于 答 应镜 火 立

,

照随 显于

形规

,

,

,

,

至页

按 按

若乃谷 响随声

其 如离 句绝 非

,

动彰于 答应

镜火立照

,

随显于形规

,

其如离句 当改 为

,

绝 非终 焉 杳遂

,

,

行 一

终焉杳邀

自他 路 绝 生

佛道 齐 纵

,

,

直下以承 当

,

,

已未来而 丧 失

,

,

,

行 一

当改 为

题 下注

自他 路 绝

天 禧元 年

,

生 佛道 齐 册 年

, ,

纵 直 下 以承 当 册

, ,

,

已 未 来而 丧 失

致 四 明知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书

,

,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 第

,

卷 月

,

,

倒行 册

,

按 释 宗 晓 编 《四 明 尊 者 教 行 录 》 收 入 高 楠 顺 次 郎编

东京 大正 一 切经刊行 会

,

真 宗 皇 帝 谕 旨 留 四 明住 世

,

四明

教主 礼公

留住世

,

… …天 禧 初

,

结 十僧 行忏 法

三年期满焚身

内翰 杨 大 年 慕 其 为 人

以 书请

亿 钦 闻修 千 日 之 忏

… …庶 获 瞻 风

礼终 不允

,

, ,

只 言 杨 亿此 书

作放

夭禧初

另 据江 少虞

《宋 朝 事 实 类 苑 》

上海

上 海 古 籍 出版 社

… …晚结 十 僧

年 修三年忏

,

仙释僧道

礼法 师

所称

明 州 天 台教 主 礼 法 师

烧身

为约

杨大年 慕 其道

,

三 以 书 留之云

亿 闻 我 师 比 修 千 日 之忏

,

…冀 获 瞻 风

后礼

师终 不诺

” ,

则 杨 亿 此 书 的 写 作 时 间更 乏 明载 册 成都

由是

,

,

今 贸然 系 为 年

,

天 禧元 年

似 乏 确证

又按

曾 枣 庄 龄 《全 宋 文 》第

巴 蜀 书社

所 录题

为钱 易 丙子 三年

,

, ,

作的

真 宗 皇 帝 谕 旨留 四 明 住 世

,

的校记 里 称

此 文 自题 撰 于 景 右 页

然 时 钱 易 已 卒 十余年 册

,

…与 史 实 抵 悟

当 为 释 徒 伪托

所言确是

故 为 审慎 计

,

杨 亿 此 书 自不 宜 轻 率 系 年 卷

又 书 留法 智 住 世

,

页 册

,

属 在疚 之方 初

固 叙怀 而 未 悉

,

,

,

,

行 页

当改 为

属 在 疚 之方 初 固

, ,

叙怀而未 悉

十一

按 式 与 书

页 时间

,

致 释 遵 式 托 劝 四 明知 礼 法 师 留 世 书 》 册

,

,

题下注

天 禧元 年

,

,

,

倒行 亲 请 释 知 礼 留世 不 果 后

,

此 书为杨亿撰

致 四 明知 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书

,

托释遵

故今系龄

再 劝 释 知礼 回转意 的 函件 卷 仙 释 僧道

,

事 载 龄 《四 明 尊者 教 行 录 》 卷

,

《宋 朝 事 实 类 苑 》

礼法师

,

二者 俱未 确 言此 书 的

写 作 致 四 明知 礼 法 师 请 留 住 世

天禧元年

诚失 当

另可参 看 上文 九

的按 语

,

原 注 出处

《四 明尊 者 教 行 录 》卷 五

又 见 《湘 山 野 录 》卷 下

,

,

,

此 书既与

释 僧道 二

致 四 明 知 礼 法 师 请 留住 世 书 页

,

同载 转 《宋 朝事 实类 苑 》 卷

礼法师

,

自当 列 明

汾 阳无 德禅师 语 录

,

,

,

郡 牧 刘 公 昌言 躬 诣 顶 渴 延 住 兰 若

当改为

前 后 八 请 皆不 之 诺

,

,

,

,

,

行 二

郡 牧 刘 公 昌言 躬 诣 顶 渴

延住 兰若 遂 尔 留憩

,

,

前后八 请

皆不 之 诺

,

遣 沙 门契聪

诣 白马 山 迎 至 其 郡

,

,

,

,

,

当 改为

法兴

遣 沙 门契 聪 诣 白马 山

,

迎 至 其郡 册

,

遂 尔 留憩

,

智深

“ “

二 上人飞锡实勤

,

按 卷 按

, ,

当改 为 原 注 出处

页 当为

,

法兴

智 深 二 上 人 飞 锡实 勤

《汾 阳 无 德 禅师 语 录 》卷 首

,

日本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卷 四 七

,

行 一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

,

,

景 德 传灯 录 序

,

原 注 出处

《景 德 传灯 录 》卷 一

日本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卷 五 一

,

,

行 一

当为

。 。

《大 正 新 修大藏 经 》 册

,

历 代锉政要 略

,

,

原 注 出处

《历 代 锉 政 要略 》 《学 海 类编 》本

,

,

,

,

,

行 史部

惟 曹溶

乃 《册

,

按 《历 代 锉 政 要 略 》一 卷

提 要 》 台北

旧 题 杨亿 撰

纪晌

,

一 年

,

等编 《四 库 全 书 总 目

列 此书龄

, ,

商 务 印 书馆 据 文 渊 阁

,

《四 库 全 书 》本 影 印 《宋 史

三 十六

职官 类存 目

,

此书 上

,

艺文 志

,

》不 著 录

亿 本 传亦 不 载

细 核其 文 下

,

《学 海 类 编 》收 之

总序

,

页 也

全 书篇 幅 简 短

四 库馆 臣 以 为

,

府 元龟

,

锉 政 》一 门 锉政 门

,

已 为割裂作 伪

卷 锉选部

今检

《册 府 元 龟 》 全

并无

,

而 《历 代 锉 政 要 略 》所 录 实

,

总序

惟 文 字 稍 有 出入

,

处 亦异

或 为 版 本歧 异 所 致

四 库 馆 臣 曾精 确 指 出

亿虽预修 一约

,

《册 府 元 龟 》

而 据晃 氏

,

《读 书 志 》 总 其 事者 尚有 王 钦 若

同 修者 更 有 钱 惟 演

等 十五 人

作 序者

此真随

亦 有李 维

等五 人

,

亿 龄 诸序 不 过 奉 救 点 窜 诚具 见地

,

何所 见 而 此 序 出

亿 乎

意支 配 者 矣

页 册

,

,

是 以 宜 出校 记 说 明原委

,

十五

按 作品

,

佛法三 问

校记

” 此 篇 已 收 入 释 知 礼《答 杨文 公 佛 法 三 问 》 册

,

,

页 页

,

所提 三 问的 后

此 答 问为释 知礼 答 复 杨亿 虽 已 载龄 本 书第

致 法智 三 问书

,

, ,

,

然应 再龄第 册

, ,

致 法智 三 问书

,

重载

,

并 注 明 出 龄 《四 明 尊者 教 行 录 》卷

以 方 便 读者

十六

司 马 耕字 子 牛 宋 人 赠 向 伯 今进 封 楚 丘 侯 赞 册

,

,

樊 须字 子 迟 齐 人 赠 樊 伯今 进 封 益 都 侯赞 秦博 士 伏 胜 今封 乘 氏 伯赞

,

,

按 佚 的功 绩 十七

,

此 三 篇 所 注 出处 无 相大师 行 状

,

,

宜 补入

,

《武 夷 新 集

” 杨 文 公 逸 诗文 》

以 态 梁 章 拒 等辑

,

,

原 注 出处

禅 源诸 诊 集 都 序 》卷 上 一

,

日本 大 正 新 修 大 藏 经 卷 四 八

,

《大 正 新 修大 藏 经 》

当为

册 卷

十八 按 十九

又按

,

大 宋天双殿碑 铭

,

,

原 注 出处

” 《武 夷 新 集 》 卷 八 附《杨文 公 逸 诗 文 》

,

,

,

当作

《武 夷 新 集

杨 文 公 逸 诗文

,

代北 狄 撰 祭 皇 后文

,

,

原 注 出处

当作

,

《萤 雪 丛 说 》卷 一

金 华丛 书本

,

,

,

,

《金 华 丛 书 》本 《萤 雪 丛 说 》

俞成

,

载缪荃 孙 〔

,

〕 等 校 刊 《儒 学 警 悟 》 香 港

门 书 店 影 印本 岂期 云 散 雪 消

及 事仁 宗

花残 月缺

,

祭文

条载

前 辈尝 说 北 狄致 祭 皇 后 文

,

,

杨 大 年捧

读 空 纸无 一 字

,

随 自撰 曰

惟 灵 巫 山一 朵 云

间苑 一 团 雪

,

桃源一枝花

,

秋空一轮月

伏 惟 尚餐

,

仁庙大 喜 其 才 敏 捷

,

有壮 国体

,

丁传

靖辑 《宋 人 轶 事 汇 编

赵祯

,

北京

,

中华 书 局 一

年 在位

,

已 焚 此 条下 注

按文公不 故 本 书编

或 是 真 宗 之误

者辑 录 此 文 时

应 出校 记

说 明疑 点

二十

,

简穆皇后忌辰道场疏

,

,

,

原 注 出处

《圣 宋 五 百 家 播 芳大 全 文 粹 》卷 七 七

清钞本

,

,

,

行 按 检 《播 善

》卷

,

系此 疏 作 者 为

杨大 年

,

, ,

惟 翻 《播 库 》 卷

,

则列

作者 为

王歧 公

即王硅

上 卷

二 者 信 伪难 辨 页

,

故宜 出校记说 明

,

二十一

昭 宪皇后

忌 辰道 场疏

原 注 出处 行

圣 宋 五 百家 播 芳大 全文 粹 》 卷七 七 系此 疏 作 者 为

,

清钞本

,

,

《播 善 》卷

杨大 年

而 误 题 目篇 为 页 下

,

昭宣皇后 忌

,

辰道 场疏

同上

《播 库 》卷

则列作者为 册

,

王歧公

,

二说难 辨

当出

校记

二 十二 按

陵 山一 路 告 祭祝 文

,

,

标题

陵 山一路告祭祝文

卷 页 册

,

,

行 下

,

《播 善 》卷

题此文为

一 载

,

山陵一 路 告 祭祝 文 一项

据 《宋史 》卷

礼 陵

二五

凶礼

山陵

,

一 卷

, ,

故当改

,

陵山

俯鉴吉溯 据

扁鹊袱宫兴诊

按 字

,

《播 善 》卷

扁鹊

, ,

为 小字

,

故 当改 为

俯鉴吉镯

扁鹊 ,

再 另行 新 段

袱宫兴诊

,

……

金均

,

据 《播 善 》 卷 万 寓欢心 当改

当作

金钩

,

上 卷 卷

,

宜 出校 记

,

二 十三 按

又按

《寿 宁 节 大 燕 教 坊 致 语 》

,

,

过被 至 仁 之化

,

,

页 页

当 据 《播 善 》改 寿宁节致语

《播 善 》 卷

过 册

,

,

,

二十四

,

所录

寿宁节 致 语

勾杂剧 放女 弟子

放小儿

勾 女弟子

队名

问女弟子

, ,

女 弟子

,

勾 杂剧

,

同御 乐圣 之 杯

页 卷

,

当据 《播 善 》 改

为 知卸

《全 宋文 》既 是 当 今 编 纂 中 卷 峡 最 为 浩 繁 的 断 代 文 章 总 集

全 书书成众手

,

疏漏实

在可 以谅解 的 总 体价值

目共 睹

,

上列并误

,

只是笔者 吹毛求疵 的

,

大 醇 小疵

,

实 毫 不 损 害全 书 在 文 献 学 上

,

更 绝 不 动 摇 编 纂 者 在 文 献 整理 事 业 上 的 专 业 地 位 亦 不 容忽 视

他 们 辑佚 的功 绩 固 然 有

而 标点 传世文 集 的努 力

,

因 为很 多 宋 代 著 名 学 者

。 、

文 士 的别 集 迄

,

今 仍未 见 单行 点校本 面 世

和 后人提 供不少方便 不容 或 缺 的重 要 资料

。 。

杨 亿 的 作 品 便 是 个 中的 代 表

,

《全 宋文 》的编 纂

正 好 为今人

因此

《全 宋 文 》仍 将 是 学 者 研 究 宋 代文 学

历史

,

以 至 中 国 文化

作者通讯处

。 。

香 港 薄扶 林 道 香 港 大 学 中 文 系


相关文章

  • 今本_竹书纪年_价值论
  • 料研究 摘 要 王国维等先生的论述值得商榷,今本<竹书纪年>不是伪书,应与古本一并重用,以发挥其固有的巨大价值.关键词 古本<竹书纪年>今本<竹书纪年>价值 关于今本<竹书纪年>的成书时代和作 ...查看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2008年总目录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2年第1期 1 文化宝库"天一阁" 2 2 发刊词 本刊编缉部 4 3 中华民族文化与新文化问题 周林 5-10 4 中国古代典籍与文化研究笔谈 王季 ...查看


  • 郭沫若资料学建设二题
  • 作者:税海模 郭沫若学刊 2003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25(2003)02-0055-08 郭沫若资料学是创建郭沫若学的基础,值得高度重视.现将有关郭沫若资料学建设较 深的两点感触与思考写 ...查看


  • 唐传奇教案
  • 唐传奇教案 一.传奇 传奇始自晚唐裴鉶<传奇>(该书已佚,今传多从宋代<太平广记>录出,如<昆仑奴>.<聂隐娘>.<裴航>等均出自<传奇>)此后逐渐成为这一新体小说的通 ...查看


  • 日本人眼中的冰心
  • 日本关西大学汉学家萩野脩二: 日本人眼中的冰心 正在进行的"全国冰心文学系列讲座"中,有一位主讲人是来自日本关西大学的汉学家――萩野脩二.正是萩野先生的学生在研究中发现了冰心写于日本的<纯白的婚礼>这一批佚文 ...查看


  • "中国藏书家"简介:陈子善 中国藏书家-孔夫子旧书网
  • "中国藏书家"简介:陈子善 2010-10-13 16:49     阅览次数:136    编辑:资讯编辑    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陈子善,1948年生,上海市人.编著等身的著名学者.书人.张爱玲研究专家.现任上海华 ...查看


  • 中国原始社会教育
  • zhongguo yuanshi shehui jiaoyu 中国原始社会教育 education of primitive society in China 中国早在 100万年以前,即出现了原始人群;几万年以前,原始人群逐渐过渡到母系氏 ...查看


  • 钓鱼岛位置及历史论文
  • 钓鱼岛历史问题的审视 提纲--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钓鱼岛在历史上是中国的领土 2,写作目的:从历史的角度调查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 二.本论 (一)钓鱼岛问题提出的背景 1.日本扣押中国渔船引发中国对于钓鱼岛主权问题的强烈争议. 2. ...查看


  • 16多才多艺的东晋文化名人--李充
  • 多才多艺的东晋文化名人--李充 李充,字弘度,生活于东晋明帝时代,故里在今安陆和云梦一带.他是东晋多才多艺的文学家.目录学家和书法大家.少时贫困,奉母至孝,为人性情刚烈,好打抱不平.初为剡县令,因母丧辞官,后归朝,官拜大著作郎,至中书侍郎. ...查看


热门内容